TWM582419U - Double-shell super-gravity vaporization device - Google Patents

Double-shell super-gravity vaporization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2419U
TWM582419U TW108203657U TW108203657U TWM582419U TW M582419 U TWM582419 U TW M582419U TW 108203657 U TW108203657 U TW 108203657U TW 108203657 U TW108203657 U TW 108203657U TW M582419 U TWM582419 U TW M58241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rotating
double
dispersing
inner c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3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盧祐增
Original Assignee
超重力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超重力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超重力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3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2419U/zh
Publication of TWM582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2419U/zh

Links

Landscapes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用於蒸發一熱液體,該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包含一內殼、一旋轉基板、一旋轉軸、一分散單元、一外殼及一導管。 該分散單元適用於分散該熱液體,該旋轉基板與該分散單元共同界定出一分散空間。該內殼與該外殼共同圍繞界定出一持溫空間,該內殼包括一連通該分散空間與該持溫空間的內出氣口,該外殼包括一連通其外部與該持溫空間的外出氣口。該導管從該外殼外延伸至該分散空間,適用於將該熱液體導入該分散空間。本新型的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保溫效果佳、能降低能耗且其整體高度較低。

Description

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超重力汽化裝置,特別是指一種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
參閱圖1,為一現有能用於蒸發一熱液體的超重力汽化裝置1。該超重力汽化裝置1包含一外殼11、一旋轉基板12、一旋轉軸13、一分散單元14、一導管15及一排氣管16。該分散單元14設置於該旋轉基板12且適用於分散該熱液體,該旋轉基板12與該分散單元14共同界定出一分散空間17。該導管15從該外殼11外延伸至該分散空間17。該排氣管16連通外界與該分散空間17。當欲蒸發的熱液體由該導管15進入該分散空間17時,該旋轉軸13會帶動該旋轉基板12與該分散單元14旋轉且藉由該分散單元14使該欲蒸發的熱液體分散成更小的液滴而蒸發,該熱液體蒸發後所形成的氣體最後會經由該排氣管16排出裝置外。
現有的超重力汽化裝置1雖能藉由該分散單元14提升熱液體的蒸發效率,然而,其保溫效果不佳而導致需消耗較多能源來提高該欲蒸發的熱液體的溫度,若想要使裝置有保溫效果,則需額外在該外殼11上包覆保溫材料而導致成本浪費,且後端還需設置冷凝裝置來冷凝所蒸發的液體;此外,由於該排氣管16是設置於裝置的頂部,導致裝置整體高度較高而不利管線配置。因此,由前述說明可知,現有的超重力汽化裝置1尚待進一步的改良。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保溫效果佳、能降低能耗且其整體高度較低的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
於是,本新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用於蒸發一熱液體,該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包含一內殼、一旋轉基板、一旋轉軸、一分散單元、一外殼及一導管。
該旋轉基板位於該內殼內且與該內殼相間隔。
該旋轉軸連接該旋轉基板且自該旋轉基板延伸至該內殼外。
該分散單元設置於該旋轉基板且適用於分散該熱液體,該旋轉基板與該分散單元共同界定出一分散空間。
該外殼設置於該內殼外且在該旋轉軸的徑向上間隔圍繞該分散單元,該內殼與該外殼共同圍繞界定出一持溫空間,該內殼包括一連通該分散空間與該持溫空間的內出氣口,該外殼包括一連通其外部與該持溫空間的外出氣口。
該導管從該外殼外延伸至該分散空間,適用於將該熱液體導入該分散空間。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由於本新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包含該持溫空間,故其保溫效果佳而能降低能源的消耗;此外,又由於本新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不包含現有超重力汽化裝置所必要需設置於裝置頂部的排氣管,故裝置整體高度較低而有利於管路的配置。
針對前述保溫效果更進一步說明的是,本新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當導入其中的熱液體經蒸發形成氣體後,該氣體會先經由該內出氣口進入該持溫空間再由該外出氣口排出,故該氣體會充斥於該持溫空間中,且在該持溫空間中的部分氣體也會發生冷凝而放熱。又由於該持溫空間中的氣體與氣體冷凝後所放出來的熱對該內殼內部而言,會像一層包覆在其外的保溫層而對該內殼內部產生保溫效果,故本新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的保溫效果佳。
以下將就本新型內容進行詳細說明:
較佳地,該分散單元為一填充層。
更佳地,本新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還包含一設置於該分散單元上方的除液霧單元,該除液霧單元包括: 一第一氣液隔板,設置於該填充層且與該導管氣密地連接; 一除液霧層,設置於該第一氣液隔板上方;及 一第二氣液隔板,設置於該除液霧層且與該內殼氣密地連接。
更佳地,該內殼還包括一由該內出氣口周緣延伸至該第二氣液隔板的內出氣環壁。
較佳地,該分散單元包括: 數個旋轉環壁,彼此相間隔且分別由該旋轉基板在該旋轉軸的軸向上延伸,該位於最內側的旋轉環壁與該旋轉基板界定出該分散空間;及 至少一內固定環壁,設置於兩個相鄰的旋轉環壁間,且是由該內殼在該旋轉軸的軸向上延伸超過相鄰且位於其內側的旋轉環壁末端。
更佳地,該分散單元還包括一由該內殼在該旋轉軸的軸向上延伸的外固定環壁,該外固定環壁圍繞設置於該位於最外側的旋轉環壁外,並延伸超過該位於最外側的旋轉環壁末端。
較佳地,該旋轉軸位於該旋轉基板下方,且該分散單元位於該旋轉基板上方。更佳地,該外出氣口鄰近該外殼的底部。
較佳地,本新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還包含一連通外界與該內殼內部的輸氣通道。
本新型將就以下實施例來作進一步說明,但應瞭解的是,該實施例僅為例示說明,而不應被解釋為本新型實施的限制。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第一實施例
參閱圖2,本新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用於蒸發一經一外部之加熱器(圖未示)加熱後的熱液體,且其保溫效果佳且整體高度較低。該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包含一內殼21、一旋轉基板22、一旋轉軸23、一分散單元24、一外殼25及一導管26。
該旋轉基板22位於該內殼21內且與該內殼21相間隔。
該旋轉軸23連接該旋轉基板22且自該旋轉基板22延伸至該內殼21外,並能受外部驅動而旋轉。
本實施例的該分散單元24為一填充層,並設置於該旋轉基板22且適用於分散該熱液體。該分散單元(即填充層)24呈一在該旋轉軸23之軸向上延伸的中空柱狀。該旋轉基板22與該分散單元24共同界定出一分散空間27。該分散單元(即填充層)24所填充的物質是選自於鐵絲網、玻璃球、塑料填充物、活性碳、沸石、金屬板或其組合。
該外殼25設置於該內殼21外且在該旋轉軸23的徑向上間隔圍繞該分散單元24,並該內殼21與該外殼25共同圍繞界定出一持溫空間28。
該內殼21包括一連通該分散空間27與該持溫空間28的內出氣口211,該外殼25包括一連通其外部與該持溫空間28的外出氣口251。在本實施例中,該旋轉軸23位於該旋轉基板22下方,該分散單元24位於該旋轉基板22上方,該內出氣口211位於該分散空間27的上方,並該外殼25的底部是位於該內殼21的頂部與底部間,該外出氣口251位於該外殼25的側邊且鄰近該外殼25的底部。
該導管26從該外殼25外延伸至該分散空間27,適用於將該熱液體導入該分散空間27。
本第一實施例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還包含一軸承座40,該軸承座40是設置於該內殼21底部,且該旋轉軸23是延伸至該軸承座40外。
本第一實施例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當該旋轉軸23被外部驅動而旋轉以使該旋轉床基板22與該分散單元24相對於該內殼21旋轉時,該經加熱過的熱液體同時經由該導管26流入到該分散空間27中。此時,隨著離心力的驅動,參閱圖2左半部的虛線箭頭方向,該熱液體會沿該旋轉軸23之徑向由內向外移動至該分散單元(即填充層)24,並在該分散單元(即填充層)24中被薄化分散成微小的液滴、液絲或液膜後蒸發。該熱液體蒸發後所形成的氣體則會先經由該內出氣口211進入該持溫空間28後,再由該外出氣口251排出,故該氣體會充斥於該持溫空間28中,且在該持溫空間28中的部分氣體也會發生冷凝而放熱。又由於該持溫空間28中的氣體與氣體冷凝後所放出來的熱對該內殼21內部而言,會像一層包覆在其外的保溫層而對該內殼21內部產生保溫效果,因此本新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會有較佳的保溫效果,有效解決現有超重力汽化裝置保溫效果不佳的問題。此外,本新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無需包含現有超重力汽化裝置所必要設置於裝置頂部的排氣管,故本新型裝置整體高度較低而有利於管路的配置,因此也能解決現有超重力汽化裝置整體高度較高而不利管線配置的問題。
需特別說明的是,本新型的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其外殼25圍繞該內殼21的範圍並無特別限制,其圍繞的範圍可依據所需求的保溫效果進行調整,只要該內出氣口211會於該持溫空間28所圍繞出的範圍內即可。舉例說明,參閱圖2,本新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的外殼25之底部可低於該內殼21之底部平面;或參閱圖3,本新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的外殼25之底部也可與該內殼21之底部位在同一平面上。
第二實施例
參閱圖4,本新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的第二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類似,其差別在於,本第二實施例的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還包含一設置於該分散單元(即填充層)24上方的除液霧單元29。該除液霧單元29包括一第一氣液隔板291、一除液霧層292及一第二氣液隔板293。
該第一氣液隔板291設置於該分散單元(即填充層)24上,且藉由一第一動密封件294氣密地與該導管26連接,並能阻隔氣體與流體直接穿透。
該除液霧層292設置於該第一氣液隔板291上方,且呈一在該旋轉軸23之軸向上延伸的中空柱狀,並用以攔阻在該旋轉軸4之徑向上朝內通過其中之氣體所夾帶的液滴。在本實施例中,該除液霧層292為一鐵絲網。
該第二氣液隔板293設置於該除液霧層292上,且能用於阻隔氣體直接穿透。該內殼21還包括一由該內出氣口211周緣延伸至該第二氣液隔板293的內出氣環壁212。該第二氣液隔板293藉由一第二動密封件295氣密地與該內殼21的內出氣環壁212連接。該第二動密封件295可為直路密封或迷宮密封。
本第二實施例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當該旋轉軸23被外部驅動而旋轉以使該旋轉床基板22與該分散單元24相對於該內殼21旋轉時,該經加熱過的熱液體同時經由該導管26流入到該分散空間27中,此時,隨著離心力的驅動,參考圖4左半部的虛線箭頭方向,該熱液體會沿該旋轉軸23之徑向由內向外移動至該分散單元(即填充層)24,並在該分散單元(即填充層)24中被薄化分散成微小的液滴、液絲或液膜後蒸發。接著,熱液體蒸發後所形成的氣體先由該填充層24內部往外流出後,繼續上流並沿該旋轉軸23之徑向由外向內通過該除液霧層292,此時,氣體中所夾帶的液滴會在該除液霧層292中被攔阻並隨著離心力向外甩出,使液霧得以藉由氣體與所攔阻液體以逆流方式從該氣體中被分離除去,而能得到一不夾帶液霧之氣體。最後,通過該除液霧層292的乾燥氣體會先經由該內出氣口211進入該持溫空間28後,再由該外出氣口251排出。
第三實施例
參閱圖5,本新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的第三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類似,其差別在於,本第三實施例的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之分散單元24為多個折流板,與該第二實施例為一填充層不同。更具體說明,本第三實施例的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之分散單元24包括三旋轉環壁241、二內固定環壁242及一外固定環壁243。
該等旋轉環壁241彼此相間隔且分別由該旋轉基板22在該旋轉軸23的軸向上延伸,該位於最內側的旋轉環壁241與該旋轉基板22界定出該分散空間27。
該等內固定環壁242分別設置於兩個相鄰的旋轉環壁241間,且是由該內殼21在該旋轉軸23的軸向上延伸超過相鄰且位於其內側的旋轉環壁241末端。
該外固定環壁243由該內殼21在該旋轉軸23的軸向上延伸,且圍繞設置於該位於最外側的旋轉環壁241外,並延伸超過該位於最外側的旋轉環壁241末端。
需特別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的旋轉環壁241與內固定環壁242數量不侷限於本實施例所示例的數量,其可依據需求再增加其旋轉環壁241與內固定環壁242的數量。舉例說明,本實施例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的旋轉環壁241數量可增加為四個,其內固定環壁242的數量同時可增加為三個。
本第三實施例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當該旋轉軸23被外部驅動而旋轉以使該旋轉床基板22與該分散單元24相對於該內殼21旋轉時,該經加熱過的熱液體同時經由該導管26流入到該分散空間27中,此時,於該分散空間27內的熱液體即會因旋轉所造成之離心力的驅動,由內到外依序與該等旋轉環壁241、該等內固定環壁242及該外固定環壁243接觸,並於接觸同時分散成微小的液滴、液絲或液膜後蒸發。該熱液體蒸發後所形成的氣體則會先經由該內出氣口211進入該持溫空間28後,再由該外出氣口251排出。
第四實施例
參閱圖6,本新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的第四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類似,其差別在於,本第四實施例的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還包含一連通外界與該內殼21內部的輸氣通道30。該輸氣通道30可由外界輸入熱氣體(例如水蒸氣、有機蒸氣、空氣、氮氣等)至該內殼21內部(即該熱氣體可至該分散空間27中)。
此外,本第四實施例的熱液體並非是通過外部之加熱器加熱。本第四實施例的熱液體是通過由該輸氣通道30所輸入的熱氣體與一由該導管26導入該分散空間27的液體接觸所形成。
綜上所述,由於本新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包含該持溫空間28,故其保溫效果佳而能降低能源的消耗;此外,又由於本新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不包含現有超重力汽化裝置所必要設置於裝置頂部的排氣管,故裝置整體高度較低而有利於管路的配置,因此,確實能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21‧‧‧內殼
291‧‧‧第一氣液隔板
211‧‧‧內出氣口
292‧‧‧除液霧層
212‧‧‧內出氣環壁
293‧‧‧第二氣液隔板
22‧‧‧旋轉基板
294‧‧‧第一動密封件
23‧‧‧旋轉軸
295‧‧‧第二動密封件
24‧‧‧分散單元
30‧‧‧輸氣通道
241‧‧‧旋轉環壁
40‧‧‧軸承座
242‧‧‧內固定環壁
243‧‧‧外固定環壁
25‧‧‧外殼
251‧‧‧外出氣口
26‧‧‧導管
27‧‧‧分散空間
28‧‧‧持溫空間
29‧‧‧除液霧單元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一剖視示意圖,說明現有的超重力汽化裝置; 圖2是一剖視示意圖,說明本新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的一第一實施例;  圖3是一剖視示意圖,說明本新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的該第一實施例; 圖4是一剖視示意圖,說明本新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的一第二實施例;  圖5是一剖視示意圖,說明本新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的一第三實施例;及 圖6是一剖視示意圖,說明本新型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的一第四實施例。

Claims (9)

  1. 一種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用於蒸發一熱液體,包含: 一內殼; 一旋轉基板,位於該內殼內且與該內殼相間隔; 一旋轉軸,連接該旋轉基板且自該旋轉基板延伸至該內殼外; 一分散單元,設置於該旋轉基板且適用於分散該熱液體,該旋轉基板與該分散單元共同界定出一分散空間; 一外殼,設置於該內殼外且在該旋轉軸的徑向上間隔圍繞該分散單元,該內殼與該外殼共同圍繞界定出一持溫空間,該內殼包括一連通該分散空間與該持溫空間的內出氣口,該外殼包括一連通其外部與該持溫空間的外出氣口;及 一導管,從該外殼外延伸至該分散空間,適用於將該熱液體導入該分散空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其中,該分散單元為一填充層。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還包含一設置於該分散單元上方的除液霧單元,該除液霧單元包括: 一第一氣液隔板,設置於該填充層且與該導管氣密地連接; 一除液霧層,設置於該第一氣液隔板上方;及 一第二氣液隔板,設置於該除液霧層且與該內殼氣密地連接。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其中,該內殼還包括一由該內出氣口周緣延伸至該第二氣液隔板的內出氣環壁。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其中,該分散單元包括: 數個旋轉環壁,彼此相間隔且分別由該旋轉基板在該旋轉軸的軸向上延伸,該位於最內側的旋轉環壁與該旋轉基板界定出該分散空間;及 至少一內固定環壁,設置於兩個相鄰的旋轉環壁間,且是由該內殼在該旋轉軸的軸向上延伸超過相鄰且位於其內側的旋轉環壁末端。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其中,該分散單元還包括一由該內殼在該旋轉軸的軸向上延伸的外固定環壁,該外固定環壁圍繞設置於該位於最外側的旋轉環壁外,並延伸超過該位於最外側的旋轉環壁末端。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其中,該旋轉軸位於該旋轉基板下方,且該分散單元位於該旋轉基板上方。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其中,該外出氣口鄰近該外殼的底部。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殼式超重力汽化裝置,還包含一連通外界與該內殼內部的輸氣通道。
TW108203657U 2019-03-26 2019-03-26 Double-shell super-gravity vaporization device TWM582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3657U TWM582419U (zh) 2019-03-26 2019-03-26 Double-shell super-gravity vaporization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3657U TWM582419U (zh) 2019-03-26 2019-03-26 Double-shell super-gravity vaporization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2419U true TWM582419U (zh) 2019-08-21

Family

ID=68317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3657U TWM582419U (zh) 2019-03-26 2019-03-26 Double-shell super-gravity vaporization devic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241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2671A (zh) * 2019-12-24 2020-03-17 福州大学 一种高粘物料的传递反应装置及方法
TWI750903B (zh) * 2020-11-19 2021-12-21 超重力有限公司 具有阻氣環壁的逆錯流式超重力裝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2671A (zh) * 2019-12-24 2020-03-17 福州大学 一种高粘物料的传递反应装置及方法
CN110882671B (zh) * 2019-12-24 2023-07-18 福州大学 一种高粘物料的传递反应装置及方法
TWI750903B (zh) * 2020-11-19 2021-12-21 超重力有限公司 具有阻氣環壁的逆錯流式超重力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339935B2 (ja) 冷却装置、空気調節装置等に使用するための吸収装置
US6134903A (en) Portable liquid desiccant dehumidifier
TWM582419U (zh) Double-shell super-gravity vaporization device
US6138470A (en) Portable liquid desiccant dehumidifier
JP6203277B2 (ja) 凝縮器、凝縮器を使用する方法、凝縮器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ヒートポンプ
WO2001046628A1 (en)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er
CN103947301A (zh) 等离子产生源及具备它的真空等离子处理装置
PT90829B (pt) Processo e dispositivo para evaporacao de liquidos
JP6432462B2 (ja) 吸収式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H0223202B2 (zh)
TWI662988B (zh) 逆流式除液霧之超重力裝置
CN209997217U (zh) 双壳式超重力汽化装置
KR101598505B1 (ko) 건조장치
KR101598504B1 (ko) 건조장치
JP3976125B2 (ja) 冷却塔における蒸発水回収装置とこの回収装置を備える冷却塔
JPH04309760A (ja) サーモサイフォンを利用した回転モジュール型吸着式ヒートポンプ
CN102247707A (zh) 一种嵌入式抽湿杀菌装置
CN115265098A (zh) 一种石墨烯远红外干燥系统及干燥方法
CN111380372B (zh) 一种多段进气闭式冷却塔
KR20160128884A (ko) 건조장치
CN208823968U (zh) 食品蒸馏仪
JPH0210437Y2 (zh)
JPH08121826A (ja) 乾式加湿装置
CN105698444B (zh) 利用过热制冷剂热源的空气除湿降温预处理蒸发式冷凝器
CN210089263U (zh) 一种真空冷冻干燥机除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