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1801U - Lift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Lift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1801U
TWM581801U TW108205147U TW108205147U TWM581801U TW M581801 U TWM581801 U TW M581801U TW 108205147 U TW108205147 U TW 108205147U TW 108205147 U TW108205147 U TW 108205147U TW M581801 U TWM581801 U TW M58180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lifting device
driving member
carrier body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51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元泰
洪嘉祥
許凱銘
廖建胤
陳彥毓
林山峯
Original Assignee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51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1801U/zh
Publication of TWM581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1801U/zh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種升降裝置,包含殼體、承載座體、以及移動組件。殼體包含升降滑槽。承載座體位於殼體中,包含承載平台及固定部,固定部由承載平台延伸出且組接於升降滑槽。移動組件連接於殼體,並包含第一驅動件及第一連接件。第一連接件連接於第一驅動件且穿過殼體連接承載座體。第一驅動件透過第一連接件提供動力給承載座體,使得承載平台受第一滑動件的帶動而沿著等升降滑槽上升或下降。

Description

升降裝置
本創作涉及一種升降裝置,尤其是電子裝置之升降裝置。
智慧型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等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已經大幅地滲透到一般消費者的生活之中,甚至取代了一般電腦、遊戲機的功能。但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受限於體積、螢幕的大小,仍在在許多場合,例如,文書作業、簡報等……,仍無法如同傳統筆記型電腦或桌上型電腦操作順暢。當使用者有擴充需求時,會用傳輸線或無線傳輸方式將可攜式電子裝置連接螢幕或鍵盤,造成使用空間受限及桌面雜亂。
本案提供一升降裝置,包含殼體、承載座體、以及移動組件。殼體包含升降滑槽。承載座體位於殼體中,包含承載平台及固定部,固定部由承載平台延伸出且組接於升降滑槽。移動組件連接於殼體,並包含第一驅動件及第一連接件。第一連接件連接於第一驅動件且穿過殼體連接承載座體。第一驅動件透過第一連接件提供動力給承載座體,使得承載平台受第一滑動件的帶動而沿著等升降滑槽上升或下降。
本案之升降裝置可以裝設於大型電子裝置中,並且能以承載座體承載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並透過升降裝置將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隱藏式地組合於大型電子裝置中。如此,可以避免空間的雜亂,同時大型電子裝置也能依據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功效,達到相互協作的效能。
附圖中,為了清楚起見,放大了部分元件、區域等的寬度。在整個說明書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元件。應當理解,當諸如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或“連接到”另一元件時,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與另一元件連接,或者中間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元件時,不存在中間元件。
應當理解,儘管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可以用於描述各種元件、部件、區域、或部分,但是這些元件、部件、區域、及/或部分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僅用於將一個元件、部件、區域、或部分與另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區分開。因此,下面討論的“第一元件”、“部件”、“區域”、或“部分”可以被稱為第二元件、部件、區域、或部分而不脫離本文的教導。
此外,諸如“下”或“底部”和“上”或“頂部”的相對術語可在本文中用於描述一個元件與另一元件的關係,如圖所示。應當理解,相對術語旨在包括除了圖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的裝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一個附圖中的裝置翻轉,則被描述為在其他元件的“下”側的元件將被定向在其他元件的“上”側。因此,示例性術語“下”可以包括“下”和“上”的取向,取決於附圖的特定取向。類似地,如果一個附圖中的裝置翻轉,則被描述為在其它元件“下方”的元件將被定向為在其它元件“上方”。因此,示例性術語“下面”或“下面”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的取向。
圖1為升降裝置一實施例在抬升狀態的立體圖。圖2為升降裝置一實施例在下沉狀態的立體圖。圖3為升降裝置的爆炸分解圖。如圖1至圖3所示,在此提供一種升降裝置1。升降裝置1可以裝設於大型電子裝置500(參見圖4至圖7)上,例如,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遊戲機上,能用以將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參見圖4至圖7),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觸控裝置、行動電源、喇叭等組接於裝設於大型電子裝置500之中,並使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與大型電子裝置500的組接面510(參見圖4至圖7)共平面的隱藏效果,從而節省了額外的外接裝置,並能避免作業平台的雜亂,使大型電子裝置500與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達到共同協作之功效。
如圖1及圖3所示,升降裝置1包含殼體10、承載座體20、以及移動組件40。殼體10包含設置於壁面11的升降滑槽13。在圖式中,升降滑槽13是以兩對的方式設置於兩側的壁面11上。然而,實際上僅有一個升降滑槽13亦可進行,因此,圖式中的數量僅為示例,而非用以限制。成對設置主要能使得承載座體20移動時,兩側的水平高度能夠相同,避免傾斜。升降滑槽13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逐漸地上升的高度。升降滑槽13具有高度最低的底位131及高度最高的頂位133。
承載座體20位於殼體10中,用以承載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觸控裝置、行動電源等。承載座體20包含承載平台21及固定部23。固定部23由承載平台21延伸出且組接於升降滑槽13。在圖式中,是以兩對固定部23,對應於升降滑槽13,但這僅為示例,而不限於此。各固定部23分別與穿過對應之升降滑槽13的第一滑動件31組接。在此,第一滑動件31可以為螺絲或螺栓,上端的螺鎖部可以卡接於升降滑槽13的外側,而其螺柱部鎖的一端附於固定部23,並可以在升降滑槽13中滑動。然而,這僅為示例,而非用以限制。
移動組件40連接於殼體10,並包含第一驅動件41及第一連接件43。第一連接件43連接於第一驅動件41且穿過殼體10連接承載座體20。第一驅動件41透過第一連接件43提供動力給承載座體20,使得承載平台21受第一滑動件31的帶動而沿著等升降滑槽13上升或下降。在此,第一驅動件41通常電性連接大型電子裝置500,例如,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遊戲機等,第一驅動件41接收來自大型電子裝置500的電能及控制信號,例如,上升信號或下降信號。
如此,第一驅動件41驅動第一連接件43,進而帶動承載座體20在第一方向D1或相反於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移動,使得承載平台21受第一滑動件31的帶動沿著升降滑槽13上升或下降。在此,第一滑動件31可以為螺絲或螺栓、第一連接件43可以為螺桿,穿過殼體10的平移滑槽15而與承載座體20連接。然而,這僅為示例,而非限於此。
如圖1至圖3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承載座體20更包含内環壁25,內環壁25圍繞承載平台21,且位於殼體10內,內環壁25具有垂直滑槽251,第一滑動件31穿過對應的升降滑槽13及垂直滑槽251與對應的固定部23組接。殼體10更包含平移滑槽15。
在圖式中,垂直滑槽251的數量對應於升降滑槽13的數量,且位置上相互對應,平移滑槽15的數量為兩個,且開設於殼體10的兩側,並相互對應,然而,實際上僅有單一個垂直滑槽251或單一平行滑槽15亦可以作動,成對僅是使得內環壁25的移動時能保持承載平台21水平不偏移。內環壁25與穿過平移滑槽15二第二滑動件33組接,且內環壁25連接第一連接件43,第一驅動件41透過第一連接件43,帶動內環壁25沿著平移滑槽15水平移動。
在此,內環壁25被第一驅動件41帶動朝第一方向D1水平移動時,承載平台21的位置由內環壁25的垂直滑槽251中上升。反之,內環壁25被第一驅動件41帶動朝第二方向D2水平移動時,承載平台21由內環壁25的垂直滑槽251中下降。換言之,垂直滑槽251與升降滑槽13連通,隨著平移,第一滑動件31所在的位置不同,進而使得相連接的承載平台21的高度不同,並透過第一滑動件31及內環壁25的卡接而維持承載平台21的高度不會滑動。
在此,第二滑動件33也可以為螺絲或螺栓,上端的螺鎖部可以卡接於升降滑槽13的外側,另外,其螺柱部鎖的一端附於固定部23,並可以在平移滑槽15中滑動。然而,這僅為示例,而非用以限制。
再次參見圖1至圖3,升降裝置1更包含電連接器組件50,且内環壁25包含對應的插接開口253。電連接器組件50包含第二驅動件51、第二連接件53及電連接器55,第二連接件53於連接電連接器55及第二驅動件51之間,當承載平台21下降,且第一滑動件31滑動到達升降滑槽13的底位131時,第二驅動件51被觸發作動,透過第二連接件53帶動電連接器55穿過插接開口253。在此,第二連接件53可以為螺桿,但這僅為示例,而非用以限制。
雖然圖中未示出,但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驅動件41、第二驅動件51、電連接器55都與大型電子裝置500電性連接,受到大型電子裝置500的信號控制。當電連接器55穿過插接開口253時,電連接器55能與承載於承載平台21上的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相互組接,從而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可以與大型電子裝置500相互電性連接,而可以達到相互協作之功效。例如,以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觸控面板,作為手寫板或繪圖版,然而,這僅為示例,而非用以限制。然而,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可以與大型電子裝置500彼此之間也可以不是以電連接器55相互連接,也可以是以無線信號,相互通信來達到相互協作之功效。
另外,第二驅動件接51收到來自大型電子裝置500的脫離信號時,第二驅動件51透過第二連接件53帶動電連接器55脫離插接開口253並移動至内環壁25外。使得電連接器55完全脫離承載座體20。如此,使得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可以與大型電子裝置500相互分離,此時,大型電子裝置500才發出上升信號,驅動第一驅動件41作動,使得承載座體20而抬升承載平台21。如此,可以避免承載座體20與電連接器55衝突,而造成電連接器55、甚至整個升降裝置1的損毀。
在圖1至圖3的實施例中,電連接器組件50與移動組件40設置於承載座體20的相對兩側。如此,電連接器組件50與移動組件40設置的作動大致為相互平行。然而,這僅為示例,而不限於此。實際上可以依據承載於承載平台21上的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的形狀、插接電連接器55的位置來調整插接開口253及電連接器組件50或移動組件40設置的設置方式。
如圖3所示,升降裝置1更包含第一極限開關61。第一極限開關61設置於殼體10的一側,且面對承載座體20,當移動組件40帶動承載座體20,使得內環壁25與第一極限開關61接觸時,第一驅動件41停止作動。在此,第一極限開關61同樣電性連接大型電子裝置500電性連接,其產生的信號作為大型電子裝置500對第一驅動件41作動或停止的前驅指令。如此,以避免第一驅動件41過度地作動,而造成承載座體20與殼體10碰撞而產生損傷。
如圖3所示,升降裝置1更包含第二極限開關63。第二極限開關63設置於電連接器55的一側,並面對内環壁25,當電連接器55受第二驅動件51帶動置與第二極限開關63接觸時,第二驅動件51停止作動。同樣地,第二極限開關63電性連接大型電子裝置500電性連接,其產生的信號作為大型電子裝置500對第二驅動件51作動或停止的前驅指令。如此,以避免第二驅動件51過度地作動,避免電連接器55或是承載於承載平台21上之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碰撞而產生損傷。
然而,雖然圖中未示,但可以理解的是,還可以設置有更多個極限開關,來作為定位、限位的開關,以輔助第一驅動件41或第二驅動件51的操作。另外,第一驅動件41及第二驅動件51也可以是步進馬達,透過設定轉動的步進數來調整前進/後退的距離,而可以不需要透過第一極限開關61或第二極限開關63。
如圖3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升降裝置1更包含結構護條17,結構護條17位於殼體10的底側,且連接殼體10相對的兩側。如此,以提供殼體10較強的機械剛性,同時也避免承載平台21由殼體10中脫落。
此外,如圖1至圖3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殼體10更包含卡接塊19,卡接塊19由殼體20的內側向承載平台21延伸出。卡接塊19可以位於相對於電連接器55的相對位置,已由兩側共同組裝,以使得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能更穩定地擺置在承載平台21而不滑動。然而,這僅為示例,而非用以限制。進一步地,在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與電連接器55組接時,卡接塊19更可以提供定位或限位之用,避免電連接器55因為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的滑動而鬆脫。進一步地,卡接塊19也可以具有彈性,可以對於不同尺寸的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提供限為及調整之用。以上僅為示例,而非用以限制。
圖4至圖7為升降裝置的使用狀態參考圖。如圖4所示,升降裝置1可以裝設於大型電子裝置500中,此時,升降裝置1的承載平台21與大型電子裝置500的組接面510共平面。進一步地,內環壁25更可以向兩側延伸,用以與大型電子裝置500組接。此時,承載平台21可以為觸控板,以提供觸控之用。
如圖5所示,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如手機,擺放於承載平台21之上。此時,可以透過自動地(例如,承載平台21為觸控板時,觸控板受到按壓產生的觸控信號),或者手動地(使用者按壓預設於大型電子裝置的按鈕或按鍵)產生下降信號,致使第一驅動件41作動,帶動承載平台21及其上的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下移。如圖6所示,同時參考圖2,第一滑動件31沿著升降滑槽13到達底位131,此時,第一驅動件41停止作動,進一步地,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此時與大型電子裝置500的組接面510共平面,而達到隱藏式組裝的效果。
接著如圖7所示,當承載平台21下降到達定位時,第二驅動件51作動,使得電連接器55穿過插接開口253與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電性連接,從而使得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與大型電子裝置500穩固地連接,同時可以傳遞信號,而使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與大型電子裝置500可以相互協作。例如,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也可以為行動電源,可以作為大型電子裝置500的預備電力,或者,透過大型電子裝置500來進行充電。
反之,若是欲由大型電子裝置500中將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取出,則可以透過手動地(使用者按壓預設於大型電子裝置的按鈕或按鍵)產生脫離信號,由圖7向圖4反向地運作。
綜上所述,升降裝置1可以裝設於大型電子裝置500中,並且無論在未裝載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時,使得承載平台21與大型電子裝置500的組接面510共平面,而裝載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時,能夠過下沉示的設計,使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與大型電子裝置500的組接面510共平面,如此達到隱藏式的效果。此外,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能直接與大型電子裝置500組接,直接應用大型電子裝置500的內建組件,可以避免空間的雜亂,同時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600與大型電子裝置500也達到相互協作的效能。
透過上述之詳細說明,即可充分顯示本創作之目的及功效上均具有實施之進步性,極具產業之利用性價值,完全符合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唯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用以限定本創作所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創作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於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謹請 貴審查委員明鑑,並祈惠准,是所至禱。
1‧‧‧升降裝置
10‧‧‧殼體
11‧‧‧壁面
13‧‧‧升降滑槽
131‧‧‧底位
133‧‧‧頂位
15‧‧‧平移滑槽
17‧‧‧結構護條
19‧‧‧卡接塊
20‧‧‧承載座體
21‧‧‧承載平台
23‧‧‧固定部
25‧‧‧內環壁
251‧‧‧垂直滑槽
253‧‧‧插接開口
31‧‧‧第一滑動件
33‧‧‧第二滑動件
40‧‧‧移動組件
41‧‧‧第一驅動件
43‧‧‧第一連接件
50‧‧‧電連接器組件
51‧‧‧第二驅動件
53‧‧‧第二連接件
55‧‧‧電連接器
61‧‧‧第一極限開關
63‧‧‧第二極限開關
500‧‧‧大型電子裝置
510‧‧‧組接面
600‧‧‧小型可攜式電子裝置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圖1為升降裝置一實施例在抬升狀態的立體圖。 圖2為升降裝置一實施例在下沉狀態的立體圖。 圖3為升降裝置的爆炸分解圖。 圖4至圖7為升降裝置的使用狀態參考圖。

Claims (10)

  1. 一種升降裝置,包含: 一殼體,包含一升降滑槽; 一承載座體,位於該殼體中,包含一承載平台及一固定部,該固定部由該承載平台延伸出且組接於該升降滑槽;以及 一移動組件,連接於該殼體,包含: 一第一驅動件;以及 一第一連接件,連接於該第一驅動件且穿過該殼體連接該承載座體; 其中,該第一驅動件透過該第一連接件提供動力給該承載座體,使得該承載平台受一第一滑動件的帶動而沿著該等升降滑槽上升或下降。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升降裝置,其中該承載座體更包含一内環壁,該內環壁圍繞該承載平台,且位於該殼體內,該內環壁具有一垂直滑槽,該第一滑動件穿過對應的該升降滑槽及該垂直滑槽並與該固定部組接。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升降裝置,更包含一電連接器組件,且該内環壁包含一插接開口,該電連接器組件包含一電連接器、一第二連接件及一第二驅動件。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升降裝置,其中該電連接器組件與該移動組件設置於該承載座體的相對兩側。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升降裝置,更包含一第一極限開關,該第一極限開關設置於該殼體的一側,且面對該承載座體,當該移動組件帶動該承載座體,使得該內環壁與該第一極限開關接觸時,該第一驅動件停止作動。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升降裝置,更包含一第二極限開關,該第二極限開關設置於該電連接器的一側,並面對該內環壁,當該電連接器受該第二驅動件帶動置與該第二極限開關接觸時,該第二驅動件停止作動。
  7. 如請求項3所述之升降裝置,其中該第一驅動件及該第二驅動件分別為一步進馬達。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升降裝置,更包含一結構護條,該結構護條位於該殼體的一底側,且連接該殼體相對的兩側。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升降裝置,其中該殼體更包含一卡接塊,該卡接塊由該殼體向該承載平台延伸出。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升降裝置,其中該承載平台為一觸控板。
TW108205147U 2019-04-25 2019-04-25 Lifting device TWM581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5147U TWM581801U (zh) 2019-04-25 2019-04-25 Lift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5147U TWM581801U (zh) 2019-04-25 2019-04-25 Lifting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1801U true TWM581801U (zh) 2019-08-01

Family

ID=68317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5147U TWM581801U (zh) 2019-04-25 2019-04-25 Lift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18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14970B2 (ja) タブレットコンピュータディスプレイをロック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6466508B2 (ja) 電子デバイス用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US9680253B2 (en) Connectors to connect electronic devices and other devices
US826770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etachable plug capable of changing plugging direction
US8897005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4020451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etachable keyboard
JP2007109646A (ja) 電子コネクタ
US2013003497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nection port thereof
US20130335915A1 (en) Elevating mechanism and docking station using the same
JP2016051309A (ja) ドッキング装置
US20220407555A1 (en) Protective cover for tablet computer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8831212B2 (en) Guid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EP3403524A1 (en) Card hold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00291780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20160018848A1 (en) Docking station
CN104866014A (zh) 一种电子设备和扩展设备
TWM581801U (zh) Lifting device
CN213342399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9542164B (zh) 对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TWI536679B (zh) 電子裝置之基座
TWM582154U (zh) Mechanical lifting mechanism
KR20080019426A (ko) 도킹 스테이션과 이를 가지는 휴대용 컴퓨터
TWI528881B (zh) 可攜式電腦
TWI489929B (zh) 導引模組及使用其之電子裝置
CN209993778U (zh) 一种多国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