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6679B - 電子裝置之基座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之基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6679B
TWI536679B TW103107151A TW103107151A TWI536679B TW I536679 B TWI536679 B TW I536679B TW 103107151 A TW103107151 A TW 103107151A TW 103107151 A TW103107151 A TW 103107151A TW I536679 B TWI536679 B TW I53667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electronic device
disposed
outer cas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7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5876A (zh
Inventor
陳宏生
林紀霆
Original Assignee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071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6679B/zh
Priority to CN201410098225.5A priority patent/CN10489877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35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58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6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6679B/zh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之基座
本發明主要關於一種基座,尤指一種電子裝置之基座。
目前之筆記型電腦等電子裝置已朝向薄型化發展。於習知技術中可利用減少筆記型電腦上之連接器來減少筆記型電腦之厚度。當使用者需要使用特定之連接器時,可藉由將筆記型電腦設置於一基座上加以擴充。
然而,當使用者具有多台不同尺寸的筆記型電腦時,卻需準備不同規格的基座進行連接,造成了使用上之不便。
為了解決上述習知技術之缺失,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電子裝置之基座,其可適用於不同尺寸的筆記型電腦。
為了達到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子裝置之基座,包括一外殼體、一承載元件、一連接器模組、一升降機構、以及一切換元件。外殼體具有一連接面以及位於上述連接面之一開口。承載元件設置於上述外殼體,且具有鄰近於連接面之一承載面。連接器模組設置於上述外殼體內,並具有一穿過上述開口之一連接器。升降機構設置於上述連接器模組,且用以移動上述連接器模組。切換元件設置於上述升降機 構以及上述外殼體。當操作上述切換元件時,上述切換元件驅動上述升降機構,以使上述連接器靠近或遠離上述承載面。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基座藉由旋轉切換元件即可輕易的改變連接器相對於承載面的距離,以使電子裝置之基座能適用於不同尺寸之電子裝置。
1‧‧‧基座
10‧‧‧外殼體
11‧‧‧連接面
12‧‧‧開口
121‧‧‧分隔元件
122‧‧‧主開口
123‧‧‧次開口
13‧‧‧第二限位元件
14‧‧‧定位柱
20‧‧‧承載元件
21‧‧‧承載面
30‧‧‧連接器模組
31‧‧‧連接本體
311‧‧‧上殼體
312‧‧‧下殼體
313‧‧‧支撐柱
32‧‧‧電路板
33‧‧‧連接器
34‧‧‧固定元件
35‧‧‧第一限位元件
351‧‧‧限位孔
40‧‧‧升降機構
41‧‧‧蓋體
411‧‧‧上蓋體
412‧‧‧下蓋體
413‧‧‧止擋槽
42‧‧‧第一驅動元件
421‧‧‧第一基板
422‧‧‧第一波浪狀結構
423‧‧‧第一頂部
4231‧‧‧第一頂面
424‧‧‧第一底部
4241‧‧‧第一底面
425‧‧‧第一傾斜部
43‧‧‧第二驅動元件
431‧‧‧第二基板
432‧‧‧第二波浪狀結構
433‧‧‧第二頂部
4331‧‧‧第二頂面
434‧‧‧第二底部
4341‧‧‧第二底面
435‧‧‧第二傾斜部
50‧‧‧切換元件
60‧‧‧彈性元件
AX1‧‧‧旋轉軸
B1、B2‧‧‧電子裝置
B11、B21‧‧‧插槽
D1‧‧‧延伸方向
D2‧‧‧移動方向
H1‧‧‧第一距離
H2‧‧‧第二距離
第1圖為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基座的立體圖。
第2圖為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基座之分解圖。
第3圖為本發明之第一驅動元件與第二驅動元件之立體圖。
第4圖及第5圖為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基座的作動示意圖。
第1圖為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基座1的立體圖,第2圖為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基座1之分解圖。電子裝置之基座1用以承載並連接一電子裝置。電子裝置可為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或是智慧型手機。
電子裝置之基座1包括一外殼體10、一承載元件20、一連接器模組30、一升降機構40、一切換元件50、以多個彈性元件60。外殼體10具有一連接面11以及一開口12。開口12位於連接面11。
承載元件20可為一板狀結構,連接於外殼體10之連接面11。承載元件20可具有鄰近於連接面11之一承載面21。 承載面21可用以承載一電子裝置。於本實施例中,承載元件20可與外殼體10一體成形。連接面11連接於承載面21,並可垂直或大致垂直於承載面21。此外,外殼體10之底面與承載元件20之底面可位於同一水平面上,外殼體10之高度高於承載元件20。
連接器模組30設置於外殼體10內。連接器模組30用以電性連接一電子裝置。連接器模組30包括一連接本體31、一電路板32、一連接器33、多個定元件34、以及多個第一限位元件35。連接本體31設置於外殼體10內。
於本實施例中,連接本體31包括一上殼體311、一下殼體312、以及複數個支撐柱313。上殼體311蓋合及固定於下殼體312。支撐柱313位於上殼體311及下殼體312之間,且連接於上殼體311以及下殼體312。電路板32設置於連接本體31內,且支撐柱313可穿過電路板32。
連接器33可為一插頭或插座。舉例而言,連接器33可為一通用串列匯流排(USB)、或是網路插頭(RJ45)等各式插頭或插座。連接器33設置於電路板32,並穿過連接本體31。固定元件34可為一長條柱狀結構,設置於連接本體31之外表面。固定元件34用以插置於一電子裝置,以輔助固定設置於承載元件20上之電子裝置。
於本實施例中,連接器33位於兩固定元件34之間。連接器33以及固定元件34相互平行,且沿一延伸方向D1延伸。此外,連接器33以及固定元件34穿過外殼體10之開口12,並位於承載元件20之承載面21之上方。另外,於本實施例 中,外殼體10具有設置於開口12一分隔元件121,以將開口12形成一主開口122以及一次開口123。連接器33穿過主開口122,且固定元件34穿過次開口123。
第一限位元件35設置於連接本體31之外表面。第一限位元件35可設置於固定元件34之另一相反側。此外,外殼體10更包括設置於第一限位元件35之一第二限位元件13。藉由第一限位元件35以及第二限位元件13以限制連接器模組30相對於外殼體10沿一移動方向D2移動。移動方向D2可垂直或大致垂直於延伸方向D1及/或承載面21。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限位元件35可具有一限位孔351,第二限位元件13可為一限位柱,位於限位孔351內。限位孔351以及限位柱可沿移動方向D2延伸。
升降機構40設置於外殼體10內。此外,升降機構40設置於連接器模組30,且用以移動連接器模組30。切換元件50設置於升降機構40以及外殼體10。當操作切換元件50旋轉時,切換元件50驅動升降機構40,以使連接器33靠近或遠離承載面21。
升降機構40包括一蓋體41、一第一驅動元件42以及一第二驅動元件43。蓋體41可移動地設置於外殼體10內。蓋體41覆蓋於連接器模組30。於本實施例中,蓋體41包括一上蓋體411以及一下蓋體412。上蓋體411蓋合及固定於下蓋體412。連接器模組30可藉由插置於蓋體41內,以簡易地完成連接器模組30以及升降機構40之間的組裝。
第一驅動元件42設置於下蓋體412,用以移動連接 器模組30。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驅動元件42固定於下蓋體412,或是與下蓋體412一體成型。第二驅動元件43接觸於第二驅動元件43,並設置於切換元件50。
第3圖為本發明之第一驅動元件42與第二驅動元件43之立體圖。如第3圖所示,第一驅動元件42具有一第一基板421以及一第一波浪狀結構422。第一基板421可為一圓形狀結構,且一旋轉軸AX1通過第一基板421之中心,並垂直於第一基板421。旋轉軸AX1可平行於移動方向D2。第一波浪狀結構422設置於第一基板421之邊緣,且沿移動方向D2延伸。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波浪狀結構422可為環繞於旋轉軸AX1之一環狀結構,且可具有一波浪狀邊緣。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波浪狀結構422具有多個第一頂部423、多個第一底部424、以及多個第一傾斜部425。第一頂部423與第一底部424相互間隔排列,且第一傾斜部425連接兩相鄰之第一頂部423以及第一底部424。每一第一頂部423於移動方向D2上可具有相同之高度,且每一第一底部424於移動方向D2上可具有相同之高度,而第一頂部423以及第一底部424於移動方向D2上具有不同之高度。此外,每一第一頂部423具有一第一頂面4231,且每一第一底部424具有一第一底面4241。第一頂面4231以及第一底面4241可垂直於旋轉軸AX1或移動方向D2。
第二驅動元件43與第一驅動元件42具有大致相同的結構。第二驅動元件43具有一第二基板431以及一第二波浪狀結構432。第二基板431可為一圓形狀結構,且旋轉軸AX1通 過第二基板431之中心,並垂直於第二基板431。第二波浪狀結構432設置於第二基板431之邊緣,且沿移動方向D2延伸。於本實施例中,第二波浪狀結構432可為環繞於旋轉軸AX1之一環狀結構,且可具有一波浪狀邊緣。
於本實施例中,第二波浪狀結構432並具有多個第二頂部433、多個第二底部434、以及多個第二傾斜部435。第二頂部433與第二底部434相互間隔排列,且第二傾斜部435連接兩相鄰之第二頂部433以及第二底部434。此外,每一第二頂部433具有一第二頂面4331,且每一第二底部434具有一第二底面4341。第二頂面4331以及第二底面4341可垂直於旋轉軸AX1或移動方向D2。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彈性元件60連接於外殼體10以及升降機構40,並提供一彈力於升降機構40。於本實施例中,彈性元件60可為一彈簧。蓋體41更包括一止擋槽413,且蓋體41更包括沿移動方向D2延伸之一定位柱14,定位柱14可穿過止擋槽413。彈性元件60設置於定位柱14。彈性元件60之一端抵接於外殼體10,且另一端抵接於止擋槽413之底部。
第4圖及第5圖為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基座1的作動示意圖。切換元件50可樞接於外殼體10之底部。切換元件50可以旋轉軸AX1為中心旋轉。當切換元件50旋轉時,切換元件50驅動第二驅動元件43相對於第一驅動元件42旋轉。此時,第一驅動元件42由於固定於蓋體41,因此第一驅動元件42並不相對於外殼體10旋轉,或是並不跟隨第二驅動元件43轉動。
如第3圖至第5圖所示,當切換元件50旋轉時,第 一波浪狀結構422之第一頂部423會依序接觸第二波浪狀結構432之第二頂部433以及第二底部434,且第一波浪狀結構422之第一底部424會依序接觸於第二波浪狀結構432之第二底部434以及第二頂部433。
因此藉由第一驅動元件42之第一波浪狀結構422以及第二驅動元件43之第二波浪狀結構432。第二驅動元件43會驅動第一驅動元件42沿一移動方向D2移動。而當第一驅動元件42沿移動方向D2移動時,第一驅動元件42移動連接器模組30,並使得連接器33於開口12內沿移動方向D2移動。
如第4圖所示,當切換元件50旋轉至一第一預定方向時,第一頂部423接觸於第二底部434,且第一底部424接觸於第二頂部433。此時,彈性元件60可對升降機構40之蓋體41施加一彈力,以使第一波浪狀結構422與第二波浪狀結構432密合,亦能防止連接器33輕易地沿移動方向D2被移動。此外,藉由彈力以及第一波浪狀結構422和第二波浪狀結構432之間的相互配合,可防止切換元件50輕易的被轉動,以維持連接器33與承載面21之間的相對位置,並且可輔助藉由旋轉切換元件50將連接器33精確地旋轉至如第4圖所示之第一預定位置。
此外,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頂面4231以及第二底面4341可為平面,藉由第一頂面4231抵接於第二底面4341亦可輔助藉由旋轉切換元件50將連接器33精確地旋轉至第一預定位置。
另如第4圖所示,當切換元件50旋轉至第一預定方向時,連接器33與承載面21之間具有一第一距離H1,且連接器 33接近或接觸於開口12之底部。當一電子裝置B1放置於承載元件20之承載面21時,若電子裝置B1的插槽B11與承載面21之間的距離亦為第一距離H1,則電子裝置B1可朝向外殼體10之連接面11移動,即可將連接器33插置於插槽B11。
如第5圖所示,當切換元件50旋轉至一第二預定方向時,第一頂部423接觸於第二頂部433,且第一底部424與第二底部434相互間隔。因此,第二驅動元件43可推動第一驅動元件42沿移動方向D2移動,以使連接器33與承載面21之間的距離調整至第二距離H2。於本實施例中,連接器33可接近或接觸於開口12之頂部,且第一距離H1小於第二距離H2。另於本實施例中,由於固定元件34(如第1圖所示)會隨著連接器33一起移動,因此固定元件34和承載面21之間的距離相等於連接器33和承載面21之間的距離。
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一頂面4231以及第二頂面4331可為平面,因此只要切換元件50轉動的幅度不會過大,意即,保持第一頂面4231接觸第二頂面4331,將不會移動第一驅動元件42以及連接器33的位置,進而可保持連接器33與承載面21之間的距離。
如第5圖所示,當另一電子裝置B2放置於承載元件20之承載面21時,若電子裝置B2的插槽B21與承載面21之間的距離為第二距離H2,則可將切換元件50旋轉至上述第二預定方向,以將連接器33與承載面21之間的距離調整至如第5圖所示之第二預定位置。此時,即可電子裝置B2可朝向外殼體10之連接面11移動,以輕易的將連接器33插置於插槽B21。因此於本 實施例中,可藉由旋轉切換元件50輕易的將連接器33移動至第一預定位置或是第二預定位置,以配合不同尺寸之電子裝置。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基座藉由旋轉切換元件可輕易的改變連接器相對於承載面的距離,以使電子裝置之基座能適用於不同尺寸之電子裝置。
本發明雖以各種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僅為範例參考而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範圍,任何熟習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上述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範圍,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基座
10‧‧‧外殼體
11‧‧‧連接面
12‧‧‧開口
121‧‧‧分隔元件
122‧‧‧主開口
123‧‧‧次開口
20‧‧‧承載元件
21‧‧‧承載面
33‧‧‧連接器
34‧‧‧固定元件

Claims (10)

  1. 一種電子裝置之基座,包括:一外殼體,具有一連接面以及位於上述連接面之一開口;一承載元件,設置於上述外殼體,且具有鄰近於上述連接面之一承載面;一連接器模組,設置於上述外殼體內,並具有一穿過上述開口之一連接器;一升降機構,設置於上述連接器模組,且用以移動上述連接器模組;以及一切換元件,設置於上述升降機構以及上述外殼體;其中當操作上述切換元件時,上述切換元件驅動上述升降機構,以使上述連接器靠近或遠離上述承載面;其中上述連接器模組包括一連接本體,設置於上述升降機構;以及一固定元件,設置於上述連接本體,並穿過上述開口;其中上述連接器設置於上述連接本體,並大致平行於上述固定元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基座,其中上述升降機構包括:一第一驅動元件,用以移動上述連接器模組;以及一第二驅動元件,接觸於上述第一驅動元件,並設置於上述切換元件;其中當上述切換元件旋轉時,上述切換元件驅動上述第二驅動元件相對於上述第一驅動元件旋轉,且上述第二驅動 元件使上述第一驅動元件沿一移動方向移動;其中當上述第一驅動元件沿上述移動方向移動時,上述第一驅動元件移動上述連接器模組,並使得上述連接器於上述開口內沿上述移動方向移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基座,其中上述第一驅動元件具有一第一波浪狀結構,且上述第二驅動元件具有配合於上述第一波浪狀結構之形狀之一第二波浪狀結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基座,其中上述第一波浪狀結構具有複數個第一頂部以及複數個第一底部,且上述第二波浪狀結構具有複數個第二頂部以及複數個第二底部,其中當上述切換元件旋轉時,上述第一頂部依序接觸於上述第二頂部以及上述第二底部,且上述第一底部依序接觸於上述第二底部以及上述第二頂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基座,其中當上述第一頂部接觸於上述第二底部時,上述連接器與上述承載面之間具有一第一距離,且當上述第一頂部接觸於上述第二頂部時,上述連接器與上述承載面之間具有一第二距離,其中上述第一距離小於上述第二距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基座,其中上述移動方向大致垂直於上述承載面,其中上述連接器大致沿一延伸方向延伸,且上述延伸方向大致垂直於上述移動方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基座,更包括一 彈性元件,連接於上述外殼體以及上述升降機構,並提供一彈力於上述升降機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基座,其中上述升降機構包括一蓋體,覆蓋於上述連接器模組,其中上述彈性元件以及上述第一驅動元件分別設置於上述蓋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基座,其中上述連接器模組更包括設置於上述連接本體之一第一限位元件,且上述外殼體更包括設置於上述一第一限位元件之一第二限位元件,其中藉由上述第一限位元件以及上述第二限位元件限制上述連接器模組相對於上述外殼體沿一移動方向移動。
  10. 一種電子裝置之基座,包括:一外殼體,具有一連接面以及位於上述連接面之一開口;一承載元件,設置於上述外殼體,且具有鄰近於上述連接面之一承載面;一連接器模組,設置於上述外殼體內,並具有一穿過上述開口之一連接器;一升降機構,設置於上述連接器模組,且用以移動上述連接器模組;以及一切換元件,設置於上述升降機構以及上述外殼體;其中當操作上述切換元件時,上述切換元件驅動上述升降機構,以使上述連接器靠近或遠離上述承載面;其中上述升降機構包括一第一驅動元件,用以移動上述連接器模組;以及一第二驅動元件,接觸於上述第一驅動元 件,並設置於上述切換元件;其中當上述切換元件旋轉時,上述切換元件驅動上述第二驅動元件相對於上述第一驅動元件旋轉,且上述第二驅動元件使上述第一驅動元件沿一移動方向移動;其中當上述第一驅動元件沿上述移動方向移動時,上述第一驅動元件移動上述連接器模組,並使得上述連接器於上述開口內沿上述移動方向移動。
TW103107151A 2014-03-04 2014-03-04 電子裝置之基座 TWI5366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7151A TWI536679B (zh) 2014-03-04 2014-03-04 電子裝置之基座
CN201410098225.5A CN104898773B (zh) 2014-03-04 2014-03-17 电子装置的基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7151A TWI536679B (zh) 2014-03-04 2014-03-04 電子裝置之基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5876A TW201535876A (zh) 2015-09-16
TWI536679B true TWI536679B (zh) 2016-06-01

Family

ID=54031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7151A TWI536679B (zh) 2014-03-04 2014-03-04 電子裝置之基座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98773B (zh)
TW (1) TWI5366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7323A (zh) * 2018-05-23 2018-10-30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54v非标准防呆电源模块
TWI717186B (zh) * 2020-01-09 2021-01-2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組裝結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52107U (en) * 1999-12-27 2001-08-2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External-connecting type expansion device capable of elevating its height to guide a portable computer
TWM428395U (en) * 2011-05-30 2012-05-01 Acard Technology Corp Expanding grip for tablet PC
TWI489247B (zh) * 2012-01-19 2015-06-21 Wistron Corp 擴充鍵盤裝置
CN103515780A (zh) * 2012-06-15 2014-01-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带有该连接器的扩充底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98773B (zh) 2018-01-05
TW201535876A (zh) 2015-09-16
CN104898773A (zh) 2015-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57011B2 (ja) 電子デバイス用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US8773846B2 (en) Connect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same
TWI559633B (zh) 使用彈簧偏壓之多陣列底側連接器
TWI488563B (zh) 周邊輸入裝置
US8920180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necting port thereof
US9122970B2 (en)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2007109646A (ja) 電子コネクタ
US20130335915A1 (en) Elevating mechanism and docking station using the same
US9876521B2 (en) Sliding stand assembly
TWI536679B (zh) 電子裝置之基座
US9239592B1 (en) Docking station
US2018005972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50138727A1 (en) Connector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EP2797181B1 (en) Connector and the method for assembling
CN115705077A (zh) 电子装置
TWM589817U (zh) 電子裝置
US20150077041A1 (en) Charging device for supporting a computing device at multiple positions
KR102092011B1 (ko) 전자기기용 배터리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패드
TWI790175B (zh) 電子裝置
CN215117511U (zh) 迷你电脑主机外设扩展坞
TWI489251B (zh) 電子裝置
TWM581801U (zh) Lifting device
TW202341836A (zh) 托盤組件及電子裝置
TWI522779B (zh) 電子周邊與電子裝置
TW202310697A (zh) 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