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1452U - Intratracheal tube for full-time image monitoring of built-in image endoscope - Google Patents

Intratracheal tube for full-time image monitoring of built-in image endoscop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1452U
TWM581452U TW108200264U TW108200264U TWM581452U TW M581452 U TWM581452 U TW M581452U TW 108200264 U TW108200264 U TW 108200264U TW 108200264 U TW108200264 U TW 108200264U TW M581452 U TWM581452 U TW M58145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ubular body
rear end
full
patient
buil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0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立偉
Original Assignee
張立偉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張立偉 filed Critical 張立偉
Priority to TW1082002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1452U/zh
Publication of TWM5814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1452U/zh

Link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內建影像內視鏡的全時影像監控之氣管內管,其包含管狀本體及光學通條,管狀本體放置於病人之氣管;管狀本體之前端連接呼吸器,鄰近於管狀本體之後端設充氣囊;管狀本體之主通道貫穿前後端,令呼吸器將氧氣由主通道送至病人之氣管;管狀本體之副通道具有前端開口及後端開口,前端開口位於管狀本體之側緣,後端開口開設於後端,當管狀本體放置於病人之氣管時,前端開口高於病人之口咬部位;光學通條穿設於副通道,光學通條設有耦接顯示器之攝影裝置,攝影裝置由後端開口穿出,以擷取病人氣管之影像。

Description

內建影像內視鏡的全時影像監控之氣管內管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氣管內管,尤指一種可以運用於例行及困難氣管插管,內建影像內視鏡,全時影像監控之氣管內管,可用以全時監控氣管內管之位置。
按,氣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係用於呼吸道處理(airway management),建立確定呼吸道 (definite airway),為第一線急診、外傷、重症醫療領域重要的急救措施。病人可能因為肺炎或是急性肺水腫引起呼吸衰竭、腦中風或是低血糖引起意識昏迷、顏面外傷危及呼吸道、甚至急性扁桃腺炎或是異物哽塞引起上呼道阻塞都需要第一線醫療人員緊急介入,以維持病人之給氧氧合及通氣(oxygenation and ventilation) ,避免缺氧造成不可逆之併發症。
氣管插管係將一氣管內管(Endotracheal tube)插入病人之氣管中,並接上一呼吸器,以令呼吸器可將氧氣送至病人之氣管,確保病人之呼吸道暢通、防止異物吸入肺部,進而確保病人有足夠之通氣量。
然而,進行氣管插管作業時,操作人員必須確保氣管內管正確插入氣管內,且避免將氣管內管插入一線之隔、鄰近的食道。而目前醫療上確保氣管內管正確插管位置及深淺方法,包括以聽診器聽、檢視氣管內管壁是否有進出的霧氣(fogging) 、插管後拍攝X光、及潮氣末二氧化碳(EtCO2)監測器;EtCo2係透過一設於氣管內管及呼吸器之間的二氧化碳偵測器,若病人之吐氣含有很高之二氧化碳濃度,即可確定氣管內管之位置正確,係位於氣管內,但此種方式仍有運用上之缺陷,二氧化碳偵測器容易被病人的痰或分泌物堵住而影響判讀,且病人於行進中移動或是晃動,例如:救護車上或被送出加護病房去做檢查時,容易造成其偵測不準、誤差或是誤判等情況發生;此外,整體二氧化碳偵測器非常笨重,而容易有將氣管內管扯動拔出之風險。
因應此種缺陷,醫界需要發展出另一種方法,更有效、更穩定的偵測及確定氣管內管位置。傳統光學通條(optic stylet) 氣管插管係以一末端(病人端)具有攝影鏡頭之光學通條組裝放入氣管內管中央通道內,連同氣管內管一起插入病人之氣管中,若此時經由攝影鏡頭連結之顯示器,可看到病人左右支氣管之分岔處(氣管隆突,英文名carina),氣管內管之插管位置即係正確;之後必須將光學通條拔出,才可將氣管內管接上呼吸器。
氣管插管當時,可以看到氣管隆突(carina),確定氣管內管的正確位置,且之後以各種方式輔助以確定位置氣管內管之插管位置,例如聽診、氣管內管壁霧氣(fogging)、插管後拍攝X光、及潮氣末二氧化碳(EtCO2) 監測器;但之後病人移動、活動、翻身、咳痰都有可能改變氣管內管位置;病人自急診收住院到加護病房、自加護病房轉出做各種檢查、急診及重症病人院際轉院、插管病人咳嗽抽痰、開刀房麻醉中病人翻身以進行手術再再都有氣管內管滑脫跑位的風險,且發生時往往造成延遲發現及處理的呼吸道處理悲劇。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創作提供一種內建影像內視鏡的全時影像監控之氣管內管,其具有主通道供呼吸器將氧氣送至病人之氣管,更具有副通道供具有攝影裝置之光學通條穿設,以達到全時監控氣管內管之位置、氣管内部之結構及各種狀况之功能。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創作之內建影像內視鏡的全時影像監控之氣管內管,其包含:一管狀本體,其具有可撓性且具有預型之曲度,管狀本體用以放置於病人之氣管內;管狀本體具有相反設置之一前端及一後端,前端連接呼吸器,鄰近於後端設有一充氣囊;管狀本體穿設一主通道及一副通道,其中,主通道貫穿前端及後端,令呼吸器將氧氣由主通道送至病人之氣管;副通道設於主通道之一側,並具有相互連通之一前端開口及一後端開口,前端開口位於管狀本體之側緣,後端開口開設於後端,該管狀本體放置於病人之氣管時,前端開口高於病人之口咬部位;以及一光學通條,其長度大於管狀本體且具有可撓性,光學通條穿設於副通道之前、後端開口,光學通條之末端設有一攝影裝置,攝影裝置耦接顯示器,光學通條之末端由後端開口穿出,由攝影裝置擷取病人氣管之影像。
藉由上述,本創作可達成功效,呼吸器之氧氣及光學通條可分別由主通道及副通道進入管狀本體,因此,於氣管插管過程中,光學通條伸出廣狀本體最前端作為導引,並藉由其末端之攝影裝置及攝影裝置連結之顯示器,操作人員即可全時連續地監控氣管內管之插管過程,在最前端辨別及找尋聲門 (glottis): 氣管的入口;同時有別於傳統的光學通條氣管插管,內建式的光學通條於完成氣管插管後拔回內縮與管狀本體末端平行,此時做為後續全時監控氣管(trachea)內部狀況、出血或是咳痰,以及氣管內管(endotracheal tube)位置的全時監視器;相對於傳統光學通條於氣管插管後必需拔除,僅能短暫的監視氣管內狀況,本創作則有任何出血咳痰或位置改變,可以監控並予以及時處理之優點。
再者,病人於氣管插管之後,在急診及加護病房,不需照射胸部X光,透過本創作即可全時影像監控氣管內管之位置及其與氣管隆突(carina)的距離,以隨時調整氣管內管的深度及位置,避免其自病人之氣管滑脫或是滑落於食道,藉由本創作可免除以往因照射胸部X光所耗費之人力、時間及醫護人員暴露於輻射線之機率,大幅提升病人安全。
為便於說明本創作於上述新型內容一欄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茲以具體實施例表達。實施例中各種不同物件係按適於說明之比例、尺寸、變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繪,而非按實際元件的比例予以繪製,合先敘明。
請參閱圖1至圖7所示,本創作提供一種內建影像內視鏡的全時影像監控之氣管內管,其包含:
一管狀本體10,其具有可撓性且有預型之曲度,管狀本體10之徑向剖面概呈橢圓形,如圖3所示;管狀本體10用以放置於病人1之氣管2內。管狀本體10具有相反設置之一前端11及一後端12,前端11連接呼吸器,鄰近於後端12設有一充氣囊13,其中,管狀本體10之後端12為斜口狀或平口狀,於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管狀本體10之後端12為斜口狀,如圖1及圖5所示,當管狀本體10放入病人1之氣管2過程中,後端12與氣道之突出特徵(例如:聲帶和鼻甲)接觸時,藉由可撓性之管狀本體10及斜口後端12能輕柔彎曲地繞過突出特徵,能有效避免突出特徵創傷;於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中,管狀本體10之後端12為平口狀,如圖7所示。
再者,管狀本體10穿設一主通道14,主通道14貫穿管狀本體10之前端11及後端12,令呼吸器將氧氣由主通道14送至病人1之氣管2,主通道14之徑向剖面概呈橢圓形,如圖3所示。
管狀本體10更穿設一副通道15,副通道15設於主通道14之一側,並具有相互連通之一前端開口151及一後端開口152,前端開口151位於管狀本體10之側緣,後端開口152開設於後端12;當管狀本體10放置於病人1之氣管2時,前端開口151高於病人1之口咬部位3,且外露於口咬部位3之前;其中,副通道15之數量為複數個,各副通道15等角度設置;於本創作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所述副通道15之數量為2個,兩副通道15間隔180度。
此外,管狀本體10之側緣開設有一氣口16,氣口16鄰近後端12,氣口16連通主通道14,其中,氣口16之口徑等於主通道14之內徑,或是氣口16之口徑小於主通道14之內徑且大於副通道15之管徑,於本創作實施例中,氣口16之口徑為主通道14內徑的四分之三。
一光學通條20,其長度大於管狀本體10且具有可撓性,光學通條20之彎曲度能符合管狀本體10之彎曲度;光學通條20穿貫設於副通道15之前端開口151及後端開口152,光學通條20之末端21位於後端開口152時,光學通條20自前端開口151穿出之部分具有一量測刻度22,於本創作實施例中,光學通條20之數量配合所述副通道15之數量,每一副通道15穿設有一條光學通條20。
所述光學通條20之末端21設有一攝影裝置23,攝影裝置23所述光學通條20之末端21設由後端開口152穿出,藉由攝影裝置23擷取病人1之氣管2影像,而每一光學通條20由各副通道15之後端開口152穿出且攝影裝置23朝向不同方向擷取影像,請參閱圖4所示,兩光學通條20之攝影裝置23分別往方向a及方向b擷取影像;藉此,能夠影像互補及部分重疊,以多角度及增廣視野輔助尋找及定位聲門(glottis),幫助迅速及有效氣管2插管。
再者,攝影裝置23耦接顯示器,顯示器能為目鏡或遠端螢幕,顯示器能夠有線或無線與攝影裝置23連接,當顯示器為目鏡時,顯示器設於光學通條20異於攝影裝置23之一端,以有線連結之方式連接於攝影裝置23;當顯示器為遠端螢幕時,則以無線連結之方式與攝影裝置23遠端連結。
請參閱圖6所示,操作人員將光學通條20經由副通道15自管狀本體10之後端12穿出後作為導引,尋找及定位聲門(glottis),先將光學通條20放入於病人1之氣管2內,此時,光學通條20末端21之攝影裝置23即可擷取氣管2之影像,而操作人員經由顯示器看到病人1之氣管隆突4(carina),確認光學通條20係位於病人1之氣管2後,即可再將管狀本體10沿著光學通條20放入於病人1之氣管2內,此種方法稱為railroad軌道導入,以確保管狀本體10之插管位置;此時將做為導引的光學通條20拉出回收,使光學通條20之末端21與管狀本體10平行,或是稍微內縮,之後就做為全時監控之光學通條20。
然後藉由光學通條20之量測刻度22,即可隨時查看光學通條20伸出及內縮之長度;而病人1之口咬部位3將管狀本體10咬住後,便完成管狀本體10插入氣管2之程序;接著,操作人員可將管狀本體10接上呼吸器,以令呼吸器將氧氣由主通道14送至病人1之氣管2,而且於輸送氧氣同時,氧氣亦會由氣口16輸出至病人1之氣管2,透過氣口16與主通道14增加輸氧量。
本創作之副通道15設於管狀本體10之左右側,操作人員能夠依照慣用手習慣,將主要操控之光學通條20穿入對應慣用手之所述副通道15中,其它副通道15所穿設之光學通條20則為輔助增加攝影視野所用,以多視角及增廣視野輔助尋找及定位聲門(glottis),幫助迅速及有效氣管2插管;如圖4所示,兩光學通條20之攝影裝置23分別往方向a及方向b擷取影像。
藉此,由於呼吸器之氧氣及光學通條20係可分別由主通道14及副通道15進入管狀本體10,因此,於整個氣管2之插管過程中,光學通條20不需拔出,操作人員藉由其末端21之攝影裝置23及顯示器,能夠全時連續地監控插管過程,以達到全時監控氣管內管之位置的功能,可有效防止插管位置錯誤之情形發生。
再者,於氣管2插管過程中,光學通條20伸出管狀本體10之後端12約八至十公分做為導引,藉由光學通條20之末端21的攝影裝置23及攝影裝置23連結之顯示器,操作人員即可全時連續地監控氣管內管之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過程,在管狀本體10之後端12辨別及找尋聲門(glottis)氣管2的入口;同時有別於傳統的通條氣管插管,本創作光學通條20於完成氣管2插管後,拔回內縮與管狀本體10之後端12平行,此時做為後續全時監控氣管(trachea)內部狀況、出血或是咳痰,以及氣管內管(endotracheal tube)位置的全時監視器;相對於傳統通條於氣管插管後必需拔除,僅能短暫的監視氣管內狀況,本創作則有任何出血咳痰、位置改變,可以監控並予以及時處理之優點。
此外,病人1於插管之後,於急診或加護病房,不需照射胸部X光以確定氣管內管位置,透過光學通條20之攝影裝置23及顯示器,即可全時影像監控管狀本體10之位置及其後端12與氣管隆突4(carina)的距離,以隨時調整管狀本體10的深度及位置,避免其自病人1之氣管2滑脫或是滑落於食道;因此,藉由本創作可免除以往因照射胸部X光所耗費之人力、時間及醫護人員暴露於輻射線之機率,大幅增加病人1安全。
此外,管狀本體10之徑向剖面概呈橢圓形,能夠配合病人1之嘴型,使病人1無須過於張大嘴巴便能輕易咬合管狀本體10,藉以提供病人1咬合之舒適性。
以上所舉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創作而已,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範圍。舉凡不違本創作精神所從事的種種修改或變化,俱屬本創作意欲保護之範疇。
1‧‧‧病人
2‧‧‧氣管
3‧‧‧口咬部位
4‧‧‧氣管隆突
10‧‧‧管狀本體
11‧‧‧前端
12‧‧‧後端
13‧‧‧充氣囊
14‧‧‧主通道
15‧‧‧副通道
151‧‧‧前端開口
152‧‧‧後端開口
16‧‧‧氣口
20‧‧‧光學通條
21‧‧‧末端
22‧‧‧量測刻度
23‧‧‧攝影裝置
a‧‧‧方向
b‧‧‧方向
圖1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外觀示意圖。 圖2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分解示意圖。 圖3係圖2之3-3剖面線暨箭頭方向剖視。 圖4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側視示意圖。 圖5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光學通條攝影示意圖。 圖6係本創作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7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外觀示意圖。

Claims (10)

  1. 一種內建影像內視鏡的全時影像監控之氣管內管,其包含: 一管狀本體,其具有可撓性且具有預型之曲度,該管狀本體用以放置於病人之氣管內;該管狀本體具有相反設置之一前端及一後端,該前端連接呼吸器,鄰近於該後端設有一充氣囊;該管狀本體穿設一主通道及一副通道,其中,該主通道貫穿該前端及該後端,令呼吸器將氧氣由該主通道送至病人之氣管;該副通道設於該主通道之一側,並具有相互連通之一前端開口及一後端開口,該前端開口位於該管狀本體之側緣,該後端開口開設於該後端,當該管狀本體放置於病人之氣管時,該前端開口高於病人之口咬部位,且外露於口咬部位之前;以及 一光學通條,其長度大於該管狀本體且具有可撓性,該光學通條穿設於該副通道之前、後端開口,該光學通條之末端設有一攝影裝置,該攝影裝置耦接顯示器,該光學通條之末端由該後端開口穿出,由該攝影裝置擷取病人氣管之影像。
  2. 如請求項1之內建影像內視鏡的全時影像監控之氣管內管,其中,該光學通條之末端位於該後端開口時,該光學通條自該前端開口穿出之部分具有一量測刻度。
  3. 如請求項1之內建影像內視鏡的全時影像監控之氣管內管,其中,該管狀本體之後端為斜口狀。
  4. 如請求項1之內建影像內視鏡的全時影像監控之氣管內管,其中,該副通道之數量為複數個,各該副通道提供該光學通條穿設。
  5. 如請求項4之內建影像內視鏡的全時影像監控之氣管內管,其中,各該副通道等角度設置。
  6. 如請求項4之內建影像內視鏡的全時影像監控之氣管內管,其中,所述光學通條由各該副通道之後端開口穿出且該攝影裝置朝向不同方向擷取影像。
  7. 如請求項1之內建影像內視鏡的全時影像監控之氣管內管,其中,該管狀本體之側緣開設有一氣口,該氣口鄰近該後端,該氣口連通該主通道。
  8. 如請求項7之內建影像內視鏡的全時影像監控之氣管內管,其中,該氣口之口徑等於該主通道之內徑,或是該氣口之口徑小於該主通道之內徑且大於該副通道之管徑。
  9. 如請求項1之內建影像內視鏡的全時影像監控之氣管內管,其中,該管狀本體之徑向剖面概呈橢圓形,該主通道之徑向剖面概呈橢圓形。
  10. 如請求項1之內建影像內視鏡的全時影像監控之氣管內管,其中,該攝影裝置遠端連結顯示器。
TW108200264U 2019-01-07 2019-01-07 Intratracheal tube for full-time image monitoring of built-in image endoscope TWM5814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0264U TWM581452U (zh) 2019-01-07 2019-01-07 Intratracheal tube for full-time image monitoring of built-in image endoscop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0264U TWM581452U (zh) 2019-01-07 2019-01-07 Intratracheal tube for full-time image monitoring of built-in image endoscop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1452U true TWM581452U (zh) 2019-08-01

Family

ID=68317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0264U TWM581452U (zh) 2019-01-07 2019-01-07 Intratracheal tube for full-time image monitoring of built-in image endoscop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14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47222B1 (ko) 광섬유삽관후두마스크의기도유지장치
US10149602B2 (en) Endobronchial tube with integrated image sensor and a cleaning nozzle arrangement
JP7133110B2 (ja) 気管内チューブ挿入装置
CN202161653U (zh) 一种便携式可视气管插管导引器
JP2016527024A (ja) 医療機器、及び当該医療機器の使用方法
US20160029923A1 (en) Nasopharyngeal or oropharyngeal cannula for main-stream capnography
CN212651201U (zh) 可视喉镜和可视导芯组合的双可视双定位气管插管套装
CN111803773A (zh) 可视喉镜和可视导芯组合的双可视双定位气管插管套装
CA292717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mera intubation
US8425409B2 (en) Laryngoscope
TWM581452U (zh) Intratracheal tube for full-time image monitoring of built-in image endoscope
TWI739055B (zh) 內建影像內視鏡的全時影像監控之氣管內管
WO2020248180A1 (zh) 内建影像内视镜的全时影像监控的气管内管
US20210093817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introducing an endotracheal tube
CN112076371A (zh) 内建影像内视镜的全时影像监控的气管内管
TWM523426U (zh) 醫療插管輔助內視鏡
Xia et al. Evaluation of a Novel Multimodal Guidance Device for Difficult Airway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in Spontaneously Breathing Pigs
EP4183437A1 (en) Visual laryngoscope/visual guide core-combined dual-visualization and dual-positioning tracheal intubation set
US20240075228A1 (en) Intelligent Laryngeal Mask Airway Device with Visualization
RU125472U1 (ru)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спользуемое для бронхоскопии
WO2019140313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introducing and exchanging an endotracheal tube
CA3105347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introducing an endotracheal tube
TR201709873U (tr) Görüntüleme ve havayolu desteği sağlayan endoskopik kılavuz aleti
Derkay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neonatal airway: laryngoscopy and bronchoscopy
SOUKI et al. LARYNGOS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