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0813U - Stackable flat transmission line assembly - Google Patents

Stackable flat transmission line assembl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0813U
TWM580813U TW108201520U TW108201520U TWM580813U TW M580813 U TWM580813 U TW M580813U TW 108201520 U TW108201520 U TW 108201520U TW 108201520 U TW108201520 U TW 108201520U TW M580813 U TWM580813 U TW M58081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flat flexible
conductors
flat
reinforc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1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炎璋
譚介堯
郭家宏
Original Assignee
貝爾威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貝爾威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貝爾威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580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0813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種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包括一扁平軟排線組及一對插頭連接器。所述扁平軟排線組具有一對扁平軟排線,所述一對扁平軟排線相對地疊合,每一所述扁平軟排線沿著所述扁平軟排線的縱長方向被切割出多個分線切縫,而形成多個分支排線,其中至少一個所述分支排線傳輸高頻訊號,傳輸高頻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具有多個導體,所述多個導體包含多個接地導體及至少一差分對的訊號導體,並且差分對的所述訊號導體外側各相鄰一個所述接地導體,傳輸高頻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的最外邊兩側各安排一個所述接地導體;所述多個分支排線能被相互疊放形成一寬度小於所述扁平軟排線的寬度。所述一對插頭連接器分別設置所述扁平軟排線組的兩端。

Description

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
相關申請案
本創作主張大陸專利申請案第201821829876.7號(申請日:2018年11月17日)的優先權,該申請案的完整內容納入為本創作專利說明書的一部分以供參照。
本創作涉及一種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特別是涉及一種用於電子裝置之間傳輸訊號或電力的扁平傳輸線組件。
電連接器已普遍用以在電子裝置之間傳輸訊號或電力,並且兩個電連接器之間通常是通過纜線相互連接。常見的一種纜線為扁平式軟排線,然而扁平式軟排線具有較大的寬度,容易佔用電子裝置的內部空間。
此外,扁平式軟排線的導體非常密集,以至於相鄰導體之間容易出現干擾或“串擾”。當一個導體中的訊號導致相鄰導體的電干擾時,由於干擾電場而發生串擾,從而影響訊號的完整性。因此,在考慮減少扁平式軟排線的整體寬度的同時,還需考慮訊號的傳遞能保持良好,避免干擾。
再者,隨著電連接器的尺寸愈來愈小的發展,以及訊號傳輸量愈來愈快速的需求,電連接器與扁平式軟排線的連接也是需要考慮的議題。電連接器用以傳輸的端子已有設計於電路板上,或可稱為金手指。然而,電路板的金手指介面在纜線端的應用,由於加工程序繁複,製造上費時,仍具有相當成本。此外,即使電路板、纜線分別設計符合阻抗匹配的需求,然而電路板與纜線組合後,其中的加工部份,仍可能造成阻抗的不匹配。若要改善阻抗不匹配的問題,需要更加著墨在組合介質材料的研究、加工精度上更要求精度,最終成本會上揚。
故,如何通過結構設計的改良,以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為該項技術領域所欲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本創作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以減少扁平式軟排線的整體寬度,減少佔用空間,並且保持良好的訊號傳遞。
本創作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在於,提供一種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在電路板與扁平式軟排線組合後,能更容易達成阻抗匹配。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創作所採用的其中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包括一扁平軟排線組及一對插頭連接器。所述扁平軟排線組具有一對扁平軟排線,所述一對扁平軟排線相對地疊合,每一所述扁平軟排線沿著所述扁平軟排線的縱長方向被切割出多個分線切縫,而形成多個分支排線,其中至少一個所述分支排線傳輸高頻訊號,傳輸高頻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具有多個導體,所述多個導體包含多個接地導體及至少一差分對的訊號導體,並且差分對的所述訊號導體外側各相鄰一個所述接地導體,傳輸高頻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的最外邊兩側各安排一個所述接地導體;所述多個分支排線能被相互疊放形成一寬度小於所述扁平軟排線的寬度。所述一對插頭連接器分別設置所述扁平軟排線組的兩端。
依據本創作的一種實施例,其中每一所述插頭連接器具有:一絕緣座體、一加強板及一把手。所述絕緣座體具有一頂壁、一底壁及一對側壁並共同圍繞而形成一容置空間;所述加強板為一金屬板,所述加強板的二側各向外突出一定位凸板,所述一對扁平軟排線的兩端分別貼合於所述加強板的兩相對表面,所述扁平軟排線的所述多個導體外露於所述絕緣座體的前端。所述把手固定於所述絕緣座體的所述頂壁,並且具有一向上延伸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位於所述加強板的所述定位凸板上方並向後延伸超過所述加強板的後端緣。
本創作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創作所提供的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其傳輸高頻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的最外邊兩側各安排一個接地導體,不僅可以減少扁平軟排線的整體寬度,還可以確保傳輸高頻訊號的分支排線的兩側都有接地導體作為參考地,以減少干擾,保持良好的訊號傳遞。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圖式,然而所提供的圖式僅用於提供參考與說明,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創作所公開有關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創作的優點與效果。本創作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創作的構思下進行各種修改與變更。另外,本創作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事先聲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創作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的保護範圍。
應當可以理解的是,雖然本文中可能會使用到“第一”、“第二”等術語來描述各種元件或者訊號,但這些元件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主要是用以區分一元件與另一元件。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或”,應視實際情況可能包括相關聯的列出項目中的任一個或者多個的組合。
參閱圖1至圖2所示,為本創作的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的俯視圖及側視圖。本創作提供一種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1,其包括一對插頭連接器10及一扁平軟排線組30,所述一對插頭連接器10分別設置所述扁平軟排線組10的兩端。所述一對插頭連接器10能沿著一插設方向插入於插座(未圖示)內。
本創作以slim SAS規格為例,所述扁平軟排線組30具有一對扁平軟排線30a、30b,如圖2所示。扁平軟排線可以是扁平撓性纜線(FFC)或軟性印刷纜線(FPC)。所述一對扁平軟排線30a、30b相對地疊合,本實施例的一對扁平軟排線30a、30b具有相同結構,因此以下描述的細節,適用於任一個扁平軟排線30a、30b。每一所述扁平軟排線30a、30b沿著所述扁平軟排線的縱長方向(相同於插頭連接器10的插接方向)被切割出多個分線切縫C1、C2、C3、C4,而形成多個分支排線S1、S2、S3、S4、S5。如圖4或圖5所示,藉由上述多個分線切縫C1、C2、C3、C4,本創作可以將多個分支排線S1、S2、S3、S4、S5相互疊置在一起,並配合一束線件301,藉此可以減少扁平軟排線30a、30b的整體寬度。換句話說,所述多個分支排線S1、S2、S3、S4、S5能被相互疊放形成一寬度小於所述扁平軟排線30a、30b的寬度。藉此,本創作可以減少佔用電子裝置(例如電腦主機)的內部空間。
本創作欲解決的其中一個問題在於,分線切縫的位置需要合適地考慮,特別是應用於高頻訊號傳輸的扁平軟排線。請參閱圖3,為本創作的扁平軟排線30a、30b的腳位安排示意圖。本創作的扁平軟排線30a、30b依slimSAS規格為例。串列連接的SCSI (英文:Serial Attached SCSI,簡稱:SAS)是屬於小型電腦系統介面(英文: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簡稱:SCSI)技術,廣泛應用於伺服器及儲放裝置。扁平軟排線30a、30b各有37個導體33,每一導體33的腳位安排(Pin assignments)標號為P1至P74,P欄各為腳位安排的縮寫描述。為其中至少一個所述分支排線(S1、S3、或S5)傳輸高頻訊號,傳輸高頻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S1、S3、或S5)具有多個導體33(參圖3及圖6),所述多個導體33包含多個接地導體33g(參圖3的腳位安排示意圖,腳位簡述,GND)及至少一差分對的訊號導體33s(參圖3的腳位安排示意圖,腳位簡述,RXn+、RXn-,或TXn+、TXn-,其中n為數字)。本創作的其中一項特徵在於,差分對的所述訊號導體33s外側各相鄰一個所述接地導體33g,傳輸高頻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S1、S3、或S5)的最外邊兩側各安排一個所述接地導體33g(GND,參圖3的腳位安排示意圖),例如,扁平軟排線30a的分支排線S1兩側的P1及P7腳位均為接地導體33g(GND),扁平軟排線30b的分支排線S1兩側的P38及P44腳位均為接地導體33g (GND)。此種安排,不僅可以減少扁平軟排線30a、30b的整體寬度,還可以確保傳輸高頻訊號的分支排線的兩側都有接地導體33g (GND)作為參考地,以減少干擾。
請參閱圖3,更具體的說,本創作的扁平軟排線30a、30b依slimSAS規格為例,其中每一所述扁平軟排線30a、30b具有三個傳輸高頻訊號的分支排線(S1、S3、S5)及二個傳輸邊帶(Sideband)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S2、S4),其中每一傳輸邊帶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S2、S4)兩側各接鄰一個傳輸高頻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S1、S3、S5),三個傳輸高頻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S1、S3、S5)分別被二個傳輸邊帶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S2、S4)隔開。其中每一扁平軟排線30a、30b具有四個分線切縫C1、C2、C3、C4。每一傳輸高頻訊號的分支排線(S1、S3、S5)的兩側各有一個接地導體,以扁平軟排線30a為例,分別為腳位編號(P1、P7;P13、P25;P31、P37)的導體33;以扁平軟排線30b為例,分別為腳位編號(P38、P44;P50、P62;P68、P74)的導體33。
其中位於扁平軟排線30a、30b的兩側,用以傳輸高頻訊號的分支排線S1、S5各具有7個導體33;傳輸邊帶訊號的分支排線S2、S4各具有5個導體。位於扁平軟排線30a、30b的中間,用以傳輸高頻訊號的分支排線S3具有13個導體33,大致為原來扁平軟排線30a、30b的三分之一寬度。換句話說,本創作的扁平軟排線30a、30b藉由其分割及疊合後,寬度可以減少成為約原來的三分之一。
更具體的說,以扁平軟排線30a為例,其中位於兩側傳輸高頻訊號的分支排線S1、S5各具有二對傳輸差分訊號(腳位編號P2、P3的[RX0+, RX0-],腳位編號P5、P6的[RX1+, RX1-];腳位編號P32、P33的[RX6+, RX6-];腳位編號P35、P36的[RX7+, RX7-])的訊號導體33s及三個接地導體33(腳位編號P1、P4、P7;P31、P34、P37),每一傳輸差分訊號的所述訊號導體33s兩側各有一個接地導體33g。其中位於所述扁平軟排線(30a、30b)中間用以傳輸高頻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S3具有四對傳輸差分訊號(腳位編號P14、P15的[RX2+, RX2-],腳位編號P17、P18的[RX3+, RX3-];腳位編號P20、P21的[RX4+, RX4-];腳位編號P23、P24的[RX5+, RX5-])的所述訊號導體33s、及五個所述接地導體33g(腳位編號P13、P16、P19、P22、P25),每一對傳輸差分訊號的所述訊號導體33s兩側各有一個所述接地導體33g。補充說明,本實施例的扁平軟排線30a的高頻訊號的腳位安排都是作為接收訊號(RXn+, RXn-),扁平軟排線30b的高頻訊號的腳位安排都是作為發送訊號(TXn+, TXn-)。因此,如圖2所示,所述一對插頭連接器10為上下相反設置。然而本創作不限制於此,扁平軟排線30a與扁平軟排線30b只要能相互配合用以發送與接收即可。
請再參閱圖1、圖2,本創作的一對插頭連接器10包括一絕緣座體10、一端子電路板18、及一把手60。端子電路板18的前端各具有多個導電端子182,端子電路板18的後端電性連接於扁平軟排線30a、30b。導電端子182外露於絕緣座體10。絕緣座體10的頂面設有一安裝結構16,把手60固定於安裝結構16上。關於把手60固定於安裝結構16的細節容後描述。
請參考圖6及圖7,為本創作的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及分解圖。本實施例的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1的特點在於將扁平軟排線組30直接作為與插座(未圖示)的導電端子。扁平軟排線組30藉由一輔助固持座體20固持於絕緣座體10內,並且扁平軟排線組30的導線33局部外露於絕緣座體10。如圖8及圖9所示,絕緣座體10形成一容置空間120於其內部。所述輔助固持座體20形成一夾持槽210於其內部,扁平軟排線組30被夾持於該夾持槽210內且外露其導體33於該輔助固持座體20的前端。所述輔助固持座體20由絕緣座體10的後端面插入於容置空間120內,並使扁平軟排線組30的部分外露於絕緣座體10。把手60設置於絕緣座體10的頂面,可供鎖扣於插座,或從插座解鎖。以下詳細介紹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1的各元件。
請參閱圖7至圖9,絕緣座體10具有一頂壁12a、一底壁12b及一對側壁14,該對側壁14分別連接於頂壁12a及底壁12b的兩側,而共同圍繞形成該容置空間120。絕緣座體10較佳為絕緣材料製成,例如塑膠。容置空間120沿著插設方向貫穿絕緣座體10並分別在絕緣座體10的前端與後端呈開口狀。
輔助固持座體20具有一本體部21及一對延伸壁23。所述一對延伸壁23由本體部21的前端面平行地沿著所述插設方向延伸,每一延伸壁23各呈板狀。所述一對延伸壁23卡合於絕緣座體10的容置空間120內。本體部21的前緣抵接於絕緣座體10的後端面。所述夾持槽210貫穿所述本體部21並且位於所述一對延伸壁23之間。輔助固持座體20可以是絕緣材料製成,例如塑膠。但不以此限。
請參閱圖7至圖9,本實施例的把手60固定於絕緣座體10的頂壁12a。所述把手60包括一底板62、一頂板61、一凹陷部610、及一向上延伸的操作部63。把手60較佳可以是以金屬板沖壓成型。頂板61的前端彎折地連接於底板62,頂板61具有一對卡扣突塊612以鎖扣於插座(未圖示)。所述凹陷部610形成於頂板61的前端與底板62的前端。把手60的底板62固定於絕緣座體10的頂壁12a。
請參閱圖7至圖10,為固定把手60,本實施例的絕緣座體10的頂壁12a形成所述安裝結構16。安裝結構16包括一對限位壁161、一前固定塊162及一後固定塊163。前固定塊162位於頂壁12a的前緣,且向後延伸至把手60的凹陷部610內以壓持把手60的底板62的前緣。後固定塊163位於頂壁12a且位於前固定塊162的後方,以擋止底板62的後緣,防止向後鬆脫。把手60的頂板61向後延伸一對突片613,所述一對限位壁161擋止所述一對突片613。藉此,安裝結構16限制把手60向前、向後及向上的位移。
請參閱圖7及圖11,圖11為本創作的扁平軟排線組的立體分解圖。本實施例的扁平軟排線組30還具有一加強板30c。所述一對扁平軟排線30a、30b各具有多個導體33外露於所述絕緣座體10的前端。所述加強板30c被夾持於所述一對扁平軟排線30a、30b之間,所述加強板30c的後端靠近所述輔助固持座體20的前端;所述輔助固持座體20固持所述一對扁平軟排線30a、30b於所述夾持槽210內,並且所述輔助固持座體20的前端部分插設於所述絕緣座體10的所述容置空間120內。
請參閱圖10至圖12,圖10為本創作的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的局部剖視放大圖。圖11及圖12分別為本創作的扁平軟排線組30的立體分解圖及俯視組合圖。如圖10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一對扁平軟排線30a、30b各別具有一承載層32、一外屏蔽層35、及一絕緣層36。本實施例的其中一項特點在於,上面的扁平軟排線30a的多個導體33與所述加強板30c的頂面之間、以及下面的扁平軟排線30b的多個導體33與加強板30c的底面之間,各具有一遮蔽層31(shielding layer)。遮蔽層31目的在於屏蔽電磁的干擾,有利於高頻訊號的傳輸。遮蔽層31可以是金屬薄膜,例如鋁箔,或者可以是導電膠,但不以此限。遮蔽層31可藉黏膠h貼附於加強板30c。所述承載層32的內側面貼附於所述遮蔽層31,所述多個導體33固定於所述承載層32,所述外屏蔽層35貼附於所述承載層32的外側面,所述絕緣層36貼附於所述外屏蔽層35。所述外屏蔽層35與所述絕緣層36突出於所述絕緣座體10的前端緣,外屏蔽層35可以相同於遮蔽層31的材料。補充說明,所述遮蔽層31可以是屬於加強板30c,或是扁平軟排線30a、30b。
請再參閱圖8及圖9所示,本創作的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1組裝後,加強板30c位於輔助固持座體20的前方,換句話說,加強板30c的後端緣靠近所述一對延伸壁23的前端。絕緣座體10的高度大致等於本體部21的高度,絕緣座體10的容置空間120的高度等於輔助固持座體20的所述一對延伸壁23的高度。
如圖7、圖11及圖12所示,本實施例的加強板30c的前緣切齊於扁平軟排線30a、30b的前緣。但本創作並不限制於此,加強板30c的前緣也可以稍為外突於扁平軟排線30a、30b,以減少扁平軟排線30a、30b直接與插座(未圖示)的端子刮擦,加強板30c的前緣再設置絕緣保護結構以避免造成插座(未圖示)的端子短路。加強板30c具有一主板體37,主板體37大致呈方形,其形狀對應於扁平軟排線30a、30b的前端外形。加強板30c的二側各向外突出一定位凸板(38、39),所述絕緣座體10的內側面朝所述容置空間120形成一防止位移機構以止擋所述定位凸板38、39,從而限制所述加強板30c沿著插設方向的位移。其中位於加強板30c兩側的二個定位凸板38、39具有不同的形狀。舉例說明,其中一個定位凸板38的前端形成一斜邊382,另一個定位凸板39的前端形成一直邊392。藉此,不同形狀的二個定位凸板38、39可提供方向辨識的功能。
請參閱圖13,並配合參閱圖6及圖7,圖13為本創作沿著加強板頂面的剖視圖。關於防止位移機構,依本實施例,所述絕緣座體10具有一對溝槽140分別沿著所述插設方向形成於所述一對側壁14。側壁14的該對溝槽140分別面向輔助固持座體20的夾持槽210。安裝時,扁平軟排線組30與輔助固持座體20組合後,扁平軟排線組30的前端沿著溝槽140插入絕緣座體10。請參閱圖13,絕緣座體10的防止位移機構包括一對前止擋塊(142,143),所述一對前止擋塊(142,143)靠近絕緣座體10的前端緣,並且分別抵接於二個定位凸板(38、39)的前端。本實施例的兩個前止擋塊142,143配合二個定位凸板(38、39)的前端,而具有不同的形狀。如圖13所示,上方的前止擋塊142呈梯形或三角形,以擋止定位凸板38的斜邊382。如圖13所示,下方的前止擋塊143大致呈長方形,以擋止定位凸板39的直邊392。
防止位移機構還包括一對後止擋塊145;該對後止擋塊145分別位於一對溝槽140內,並位於加強板30c的後端緣,並且分別抵接於二個所述定位凸板38、39的後端。該對後止擋塊145可具有相同的形狀,大致呈楔形狀,且不突出於溝槽140外面。更具體說,定位凸板(38、39)滑過該對後止擋塊145,該對後止擋塊145分別抵接於兩個定位凸板(38、39)的角落。藉此,前止擋塊142,143與後止擋塊145分別可以限制加強板30c往前及往後的位移,可以良好固定扁平軟排線組30於絕緣座體10內。綜上,本實施例藉由絕緣座體10的防止位移機構與加強板30c的配合,可良好的限制扁平軟排線組30於絕緣座體10內的位移。實際上,輔助固持座體20在於輔助固定扁平軟排線組30的後方,若省略輔助固持座體20,仍不影響扁平軟排線組30的穩定性。
請參閱圖13及圖14。本實施例的加強板30c可以為一金屬板,較佳地,可以是不銹鋼,可以防止所述一對扁平軟排線30a、30b的訊號干擾。加強板30c沿著所述插設方向的長度中心G位於絕緣座體10的開口前緣的後方。換句話說,加強板30c位於絕緣座體10內的長度長於外露於絕緣座體10外的長度。加強板30c的尾端位於絕緣座體10的前止擋塊142,143的止擋面後面。當加強板30c遇到外力或力矩時,此設計可增加所述加強板30c的穩定性。
如圖14所示,本實施例的把手60的操作部63位於加強板30c的定位凸板38、39上方並向後延伸超過所述加強板30c的後端緣。
補充說明,加強板30c厚度約0.3至0.4公厘(mm),本實施例以不銹鋼為加強板30c的材料配合此加強板30c的厚度,可提供扁平軟排線組在插拔過程足夠的結構強度。此外,本創作可以利用原已符合阻抗匹配以及高頻需求的可撓式排線(FFC)直接組合,解決組合造成的不匹配。更具體的說,依據阻抗(impedance)匹配的需求,導體33的寬度可以位於0.25至0.5公厘(mm)。例如,導體33的寬度位於0.25至0.3公厘(mm),差分對阻抗(Differential pair impedance)可匹配為100歐姆(ohm);導體33的寬度位於0.3至0.5公厘(mm),差分對阻抗(Differential pair impedance)可匹配為80歐姆(ohm)。
綜上所述,本創作的有益效果可以在於,傳輸高頻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的最外邊兩側各安排一個接地導體,不僅可以減少扁平軟排線的整體寬度,還可以確保傳輸高頻訊號的分支排線的兩側都有接地導體作為參考地,以減少干擾。本創作實施例所提供的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利用排線的導體電連接於插座,以及扁平軟排線組的加強板與絕緣座體10能良好地固定扁平軟排線組30。加強板為金屬板除了有屏蔽的功效以外,還有加強結構強度的功效。本創作可以替代電路板金手指的應用,加工更為容易,可以達成阻抗匹配合。再者,本創作的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1的特性適用於高頻傳頻訊號。
[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創作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創作所提供的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其能通過切割成多個分支排線S1、S2、S3、S4、S5以減少扁平軟排線30a、30b的整體寬度。再者,傳輸高頻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S1、S3、或S5)的最外邊兩側各安排一個所述接地導體,可以確保傳輸高頻訊號的分支排線的兩側都有接地導體作為參考地,以減少干擾。
此外,本創作還利用扁平軟排線組30的導體電連接於插座,以及加強板與絕緣座體10能良好地固定扁平軟排線組30。加強板為金屬板除了有屏蔽的功效以外,還有加強結構強度的功效。本創作可以替代電路板金手指的應用,加工更為容易,可以達成阻抗匹配合。其特性適用於高頻傳頻訊號。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創作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創作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創作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1‧‧‧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 C1、C2、C3、C4‧‧‧分線切縫 S1、S2、S3、S4、S5‧‧‧分支排線 10‧‧‧絕緣座體 12a‧‧‧頂壁 12b‧‧‧底壁 120‧‧‧容置空間 14‧‧‧側壁
140‧‧‧溝槽 142,143‧‧‧前止擋塊
145‧‧‧後止擋塊 16‧‧‧安裝結構
161‧‧‧限位壁 162‧‧‧前固定塊
163‧‧‧後固定塊 18‧‧‧電路板
182‧‧‧導電端子 20‧‧‧輔助固持座體 21‧‧‧本體部
210‧‧‧夾持槽 23‧‧‧延伸壁 30‧‧‧扁平軟排線組 30a、30b‧‧‧扁平軟排線 301‧‧‧束線件 P1, P2, P3-P74‧‧‧腳位 31‧‧‧遮蔽層 32‧‧‧承載層 33‧‧‧導體 33s‧‧‧訊號導體 33g‧‧‧接地導體 35‧‧‧外屏蔽層 36‧‧‧絕緣層 30c‧‧‧加強板 37‧‧‧主板體 38、39‧‧‧定位凸板 382‧‧‧斜邊
392‧‧‧直邊 60‧‧‧把手 61‧‧‧頂板
610‧‧‧凹陷部 612‧‧‧卡扣突塊
613‧‧‧突片 62‧‧‧底板 63‧‧‧操作部 G‧‧‧長度中心 h‧‧‧黏膠
圖1為本創作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第一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2為本創作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第一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3為本創作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的腳位安排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束集後的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另一束集後的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第二實施例的局部立體圖。
圖7為本創作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8為本創作沿圖6中VIII-VIII線的立體剖視圖。
圖9為圖8的平面示意圖。
圖10為圖9的局部放大圖。
圖11為本創作的扁平軟排線組的立體分解圖。
圖12為本創作的扁平軟排線組的俯視圖。
圖13為本創作沿圖6中XIII-XIII線的平面剖視圖。
圖14為本創作的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的局部俯視圖。

Claims (11)

  1. 一種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包括: 一扁平軟排線組,具有一對扁平軟排線,所述一對扁平軟排線相對地疊合,每一所述扁平軟排線沿著所述扁平軟排線的縱長方向被切割出多個分線切縫,而形成多個分支排線,其中至少一個所述分支排線傳輸高頻訊號,傳輸高頻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具有多個導體,所述多個導體包含多個接地導體及至少一差分對的訊號導體,並且差分對的所述訊號導體外側各相鄰一個所述接地導體,傳輸高頻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的最外邊兩側各安排一個所述接地導體;所述多個分支排線能被相互疊放形成一寬度小於所述扁平軟排線的寬度;及 一對插頭連接器,所述一對插頭連接器分別設置所述扁平軟排線組的兩端。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其中每一所述扁平軟排線具有三個傳輸高頻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及二個傳輸邊帶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其中每一傳輸邊帶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兩側各接鄰一個傳輸高頻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三個傳輸高頻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分別被二個傳輸邊帶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隔開。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其中每一所述扁平軟排線具有四個所述分線切縫,每一傳輸高頻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的兩側各有一個所述接地導體。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其中位於兩側傳輸高頻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各具有二對傳輸差分訊號的所述訊號導體、及三個所述接地導體,每一傳輸差分訊號的所述訊號導體兩側各有一個所述接地導體。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其中位於所述扁平軟排線的該二個傳輸邊帶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之間用以傳輸高頻訊號的所述分支排線具有四對傳輸差分訊號的所述訊號導體、及五個所述接地導體,每一對傳輸差分訊號的所述訊號導體兩側各設有一個所述接地導體。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其中每一所述插頭連接器具有: 一絕緣座體,所述絕緣座體具有一頂壁、一底壁及一對側壁並共同圍繞而形成一容置空間; 一加強板,所述加強板為一金屬板,所述加強板的二側各向外突出一定位凸板,所述一對扁平軟排線的兩端分別貼合於所述加強板的兩相對表面,所述扁平軟排線的所述多個導體外露於所述絕緣座體的前端;及 一把手,所述把手固定於所述絕緣座體的所述頂壁,並且具有一向上延伸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位於所述加強板的所述定位凸板上方並向後延伸超過所述加強板的後端緣。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其中所述加強板沿著所述插設方向的長度中心位於所述絕緣座體的開口前緣的後方,所述加強板的所述長度中心位於所述容置空間內; 其中所述加強板的前緣切齊於所述扁平軟排線的前緣,所述絕緣座體的內側面朝所述容置空間形成一防止位移機構以止擋所述加強板的所述定位凸板,從而限制所述加強板沿著插設方向的位移。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其中所述絕緣座體的所述防止位移機構包括一對前止擋塊、及一對後止擋塊,所述一對前止擋塊靠近所述絕緣座體的前端緣,並且分別抵接於二個所述定位凸板的前端;其中所述絕緣座體具有一對溝槽分別沿著所述插設方向形成於所述一對側壁;所述一對後止擋塊分別位於所述一對溝槽內,並位於所述加強板的後端緣,並且分別抵接於二個所述定位凸板的後端。
  9. 如請求項6所述的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還包括一輔助固持座體,其中所述輔助固持座體具有一本體部及一對延伸壁,所述一對延伸壁由所述本體部平行地沿著所述插設方向延伸而形成一夾持槽於其內部,所述一對延伸壁卡合於所述絕緣座體的所述容置空間內,所述本體部的前緣抵接於所述絕緣座體的後端面,所述夾持槽貫穿所述本體部並且位於所述一對延伸壁之間,所述輔助固持座體固持一對所述扁平軟排線於所述夾持槽內,所述加強板的後端緣靠近所述一對延伸壁的前端。
  10. 如請求項6所述的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其中位於所述加強板二側的二個所述定位凸板具有不同的形狀,其中一個所述定位凸板的前端形成一斜邊,另一個所述定位凸板的前端形成一直邊。
  11. 如請求項6所述的可疊合式扁平傳輸線組件,其中二個所述扁平軟排線與所述加強板的頂面之間,各具有一遮蔽層;其中每一所述扁平軟排線具有一承載層、一外屏蔽層、及一絕緣層,所述承載層的內側面貼附於所述遮蔽層,所述多個導體固定於所述承載層,所述外屏蔽層貼附於所述承載層的外側面,所述絕緣層貼附於所述外屏蔽層;所述外屏蔽層與所述絕緣層突出於所述絕緣座體的前端緣。
TW108201520U 2018-11-07 2019-01-31 Stackable flat transmission line assembly TWM58081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201821829876.7 2018-11-07
CN201821829876.7U CN209249735U (zh) 2018-11-07 2018-11-07 插头连接器组合及其扁平电缆型端子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0813U true TWM580813U (zh) 2019-07-11

Family

ID=67527370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0181U TWM591719U (zh) 2018-11-07 2019-01-07 插頭連接器組合
TW108201520U TWM580813U (zh) 2018-11-07 2019-01-31 Stackable flat transmission line assembly
TW108207732U TWM593669U (zh) 2018-11-07 2019-06-18 具有側壁定位結構的插頭連接器
TW108208366U TWM597517U (zh) 2018-11-07 2019-06-28 具有插接定位結構的插頭連接器
TW108208616U TWM597991U (zh) 2018-11-07 2019-07-03 小型高速排線的插頭連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0181U TWM591719U (zh) 2018-11-07 2019-01-07 插頭連接器組合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7732U TWM593669U (zh) 2018-11-07 2019-06-18 具有側壁定位結構的插頭連接器
TW108208366U TWM597517U (zh) 2018-11-07 2019-06-28 具有插接定位結構的插頭連接器
TW108208616U TWM597991U (zh) 2018-11-07 2019-07-03 小型高速排線的插頭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49735U (zh)
TW (5) TWM59171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34934B2 (ja) * 2019-10-08 2022-09-1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導電部材を保持する保持部材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CN116034520A (zh) * 2020-08-11 2023-04-28 申泰公司 具有张紧力释放件的高速连接器
TWI777495B (zh) * 2021-04-16 2022-09-11 鴻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之結構及其製程(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3669U (zh) 2020-04-11
TWM591719U (zh) 2020-03-01
CN209249735U (zh) 2019-08-13
TWM597517U (zh) 2020-06-21
TWM597991U (zh) 202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87609B2 (en) Compliant shield for very high speed,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US10404014B2 (en) Stack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duced crosstalk
CN209526309U (zh) 可叠合式扁平传输线组件
US10367294B1 (en) Electrical device having a ground termination component with strain relief
CN112106151B (zh) 屏蔽扁平电缆
US9203193B2 (en) Electrical device having a circuit board and a differential pair of signal conductors terminated thereto
TW202109979A (zh) 經組態用於將纜線連接至中板之輸入輸出連接器
TWM580813U (zh) Stackable flat transmission line assembly
US20140220822A1 (en) High performance cable with faraday ground sleeve
US20110223807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compensation circuit component
TW201044715A (en) Circuit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high speed data communications connectors that provide for reduced modal alien crosstalk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O200913164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s and circuit boards having non-ohmic plates
US10103505B1 (en) Cable with connectors
TWI794231B (zh) 具有絕緣體薄片的電氣元件
WO201620067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termination
US20140017940A1 (en) Layere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layered connector
WO2023273757A1 (zh) 印刷电路板和电子设备
CN113904129B (zh) 一种高速信号线缆组件
JP6332222B2 (ja) コネクタ付きケーブル
JP6394420B2 (ja) 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US959033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wafers
CN205583194U (zh) 排线连接器
JP2017027721A (ja) コネクタ付きケーブル
CN215497161U (zh) 电子设备及扁平电缆
TWM555550U (zh) 長直高頻傳輸電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