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0128U - Water flow energy generat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Water flow energy generat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0128U
TWM580128U TW108201235U TW108201235U TWM580128U TW M580128 U TWM580128 U TW M580128U TW 108201235 U TW108201235 U TW 108201235U TW 108201235 U TW108201235 U TW 108201235U TW M580128 U TWM580128 U TW M58012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low
rotating
power generating
generating device
rota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12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獻銘
Original Assignee
林獻銘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林獻銘 filed Critical 林獻銘
Priority to TW1082012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0128U/zh
Publication of TWM580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0128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Hydraulic Turbines (AREA)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一種水流動能產生裝置,主要係包含複數個轉動機構及至少一發電單元。其中,等該轉動機構係設有一轉輪及穿設於該轉輪之中心軸,以及由轉輪中心向外以幅射狀延伸,且概呈彎狀之複數個葉片;該發電單元係設有一增速機及並接於該增速機之發電元件。俾將該等轉動機構的中心軸兩端分別定位於溝渠、河流的兩岸,使該等轉動機構置於水流位置,於該等中心軸裝設齒輪及傳動帶後,再由其中一轉動機構的中心軸或所有轉動機構的中心軸樞接發電單元,藉由水流不斷的推動葉片,使該等轉動機構以固定之方向轉動,進而帶動增速機,經由增速機的增速後,帶動發電元件以產生電能。

Description

水流動能產生裝置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水流動能產生裝置,尤指一種可供置於溝渠、河流等水流位置,藉由水流使轉動機構之葉片以固定之方向轉動,以帶動發電元件產生電能之水流動能產生裝置。
按;由於地球能源之持續消耗,使得溫室效應日益嚴重,亦使得能源日益缺乏,因此各國皆努力開發以自然方式產生電能之計劃,綜觀目前的發電方式,其中不外以火力、水力、風力及核能等,以火力發電而言,其係以燃燒石油為發電之基礎,故而不但與地球資源有關,且與燃燒有關,實為溫室氣體之產生元兇。因此,各國於強調節能減碳之前題下,大多以日漸減少甚至零污染為目標。
以水力發電而論,雖然係為利用大自然資源的較佳選擇,但由於水車發電機組需為多組化,實際應用上則需一定沖擊力之水流使發電機組水車轉動,以帶動發電機方可產生電能,因此需於適當之區域裝設(如上、下落差之水流段),否則無法達到預期之效率,故而較難以推廣。申請人有鑑於此,經不斷研究、實驗,遂萌生設計一種水流動能產生裝置,可供置於水流位置,藉由水流使轉動機構之葉片以固定之方向轉動以產生電能。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種水流動能產生裝置,以供置於溝渠、河流等水流位置,藉由水流使轉動機構之葉片以固定之方向轉動,以帶動發電元件產生電能,進而使發電效率得以提升。
前述之水流動能產生裝置,係包含複數個轉動機構及至少一發電單元。其中,等該轉動機構係設有一轉輪及穿設於該轉輪之中心軸,以及由轉輪中心向外以幅射狀延伸,且概呈彎狀之複數個葉片;該發電單元係設有一增速機及並接於該增速機之發電元件。俾將該等轉動機構的中心軸兩端分別定位於溝渠、河流的兩岸,使該等轉動機構置於水流位置,於該等中心軸裝設齒輪及傳動帶後,再由其中一轉動機構的中心軸或所有轉動機構的中心軸樞接發電單元,藉由水流不斷的推動葉片,使該等轉動機構以固定之方向轉動,進而帶動增速機,經由增速機的增速後,帶動發電元件以產生電能。
前述之水流動能產生裝置,其中該等轉動機構係設有環繞於該中心軸,由垂直部、水平部組成為U狀之外緣區,於該外緣區設有呈幅射狀間隔排列之複數個葉片,使該等葉片由外向內呈向上之傾斜。
前述之水流動能產生裝置,其中該轉動機構之中心軸兩端,係分別穿設定位於軸承,以利於轉動機構之順暢轉動。
前述之水流動能產生裝置,係於溝渠、河流的兩岸分別設有固定軌,以供轉動機構中心軸兩端所穿設定位之軸承固定於固定軌。
請同時參閱第1圖及第2圖,並配合第3圖,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圖及轉動機構側視圖,以及組裝狀態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係包含複數個轉動機構1、複數之軸承2及至少兩固定軌3,以及至少一發電單元4。其中,等該轉動機構1,係設有一轉輪11及穿設於該轉輪11之中心軸12,以及環繞於該轉輪11,由垂直部13、水平部14組成概呈U狀之外緣區,於該外緣區設有呈幅射狀間隔排列之複數個葉片15,使該等葉片15由外向內呈向上適當之傾斜。於本實施例,該等外緣區葉片15的面積,約佔整個轉動機構1之垂直部13的五分之三,該等中心軸12係由轉動機構1兩側垂直部13向外延伸適當之長度。
該複數之軸承2,係分別樞接固定於轉動機構1中心軸12的兩端。
該兩固定軌3,係供前述之軸承2固定。
該發電單元4,係設有一增速機41,以及並接於該增速機41之發電元件42。於本實施例,該發電元件42係為高效率之發電機,使增速機41被帶動後,經由增速機41的增速帶動發電元件42以產生電能。
藉由前述構件的組合,構成水流動能產生裝置。於組裝時,係先將固定軌3固定於溝渠、河流A的兩岸,於該等固定軌3上分別裝設固定複數之軸承2,將該等轉動機構1的中心軸12兩端分別穿設定位於各軸承2,使該等轉動機構1置於水流位置,再於各轉動機構1的中心軸12分別裝設齒輪5,以及於該等齒輪5連接一傳動帶6(於本實施例,係可設為具有齒部之皮帶或鏈條)後,由其中一轉動機構1的中心軸12或所有轉動機構1的中心軸12樞接發電單元4,俾當溝渠、河流A的水流經過轉動機構1之葉片15時,該等葉片15經由水流推動將會以固定之方向轉動,使中心軸12呈相同方向轉動,如此藉由水流不斷的推動葉片15,使該等轉動機構1以固定之方向轉動,進而帶動發電單元4之增速機41,經由增速機41的增速後,帶動發電元件42以產生電能。
請再參閱第4圖,係為本創作另一組裝狀態圖。如圖所示,本創作於組裝後,該等轉動機構1所設之中心軸12係分別藉由軸承2固定於固定軌3上,使該等轉動機構1的中心軸12兩端分別定位於溝渠、河流A的兩岸,相對使該等轉動機構1置於水流位置。如此,當溝渠、河流A的水流過該等轉動機構1時,將會分別帶動該等轉動機構1之葉片15,使每一個轉動機構1得以呈固定方向的轉動,以帶動發電單元4之增速機41,經由增速機41的增速後,帶動發電元件42以持續的產生電能。
請參閱第5圖,係為本創作之動作狀態圖。敬請配合第3圖,如圖所示,本創作當溝渠、河流A的水流動時,俾當溝渠、河流A的水流經過轉動機構1之葉片15時,水流直接落於該轉動機構1的各葉片15,從而使每一葉片15於承接水之重量後,藉由水重向下移動,使轉動機構1以中心軸12為支點,呈相同方向轉動,如此可帶動該等轉動機構1的持續轉動,進而可帶動發電單元4之增速機41,經由增速機41的增速後,帶動發電元件42以產生電能。其中,由於該等轉動機構1中心軸12所設之齒輪5係以傳動帶6連接,因此,縱然各轉動機構1可能因水流關係轉速或有些微差異,但藉由傳動帶6的相互傳動,可使所有的轉動機構1的轉速較為平均,進而使發電單元4所產生的電能更為穩定,進而可提高發電效率。
前述本創作由於轉動機構1之葉片15與水流方向呈一斜角度,因此,所有的轉動機構1之葉片15皆可形成迎水面,亦即,所有葉片15所承受的水推力可均等,相對可帶動中心軸12的均勻轉動,使發電單元4順暢的發電。
請參閱第6圖,係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結構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係於每一轉動機構1的中心軸12分別樞接發電單元4,並將該等發電單元4與以串接,藉由複數之發電單元4以提高發電效率。同樣的,藉由傳動帶6的相互傳動,可使所有的轉動機構1的轉速較為平均,進而使發電單元4所產生的電能更為穩定。
第7圖係本創作應用於水面實施例立體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係可將固定軌3固定於兩可飄浮於海水或河水B水面之兩浮筒7上,同樣於該等固定軌3上分別裝設固定複數之軸承2,將該等轉動機構1的中心軸12兩端分別穿設定位於各軸承2,使該等轉動機構1置於海水或河水的水流位置,再於各轉動機構1的中心軸12分別裝設齒輪5,以及於該等齒輪5連接一傳動帶6後,由其中一轉動機構1的中心軸12或所有轉動機構1的中心軸12樞接發電單元4,俾當海水或河水B的水流經過轉動機構1之葉片15時,該等葉片15經由水流推動將會以固定之方向轉動,使中心軸12呈相同方向轉動,如此藉由水流不斷的推動葉片15,使該等轉動機構1以固定之方向轉動,進而帶動發電單元4之增速機41,經由增速機41的增速後,帶動發電元件42以產生電能。其中,該浮筒7係至少設有四個定位孔71,使該等定位孔71分別穿設固定於海底或河底之固定桿72,俾當海水或河水B因漲潮及退潮造成水面升降時,該浮筒7可隨水面上、下,使該轉動機構1得以保持正常的轉動,進而使整個裝置保持穩定的發電動作。
前述實施例,僅為說明本創作之較佳實施方式,而非限制本創作之範圍,凡經由些微修飾、變更,仍不失本創作之要義所在,亦不脫本創作之精神範疇。
綜上所述,本創作以設有複數葉片之轉動機構,配合樞接於轉動機構之增速機及發電元件,構成水流動能產生裝置。以供置於溝渠、河流之水流位置,藉由水流使轉動機構之葉片以固定之方向轉動,以帶動發電元件產生電能,進而使發電效率得以提升。為一實用之設計,誠屬一俱新穎性之創作,爰依法提出專利之申請,祈 鈞局予以審查,早日賜准專利,至感德便。
1‧‧‧轉動機構 11‧‧‧轉輪 12‧‧‧中心軸 13‧‧‧垂直部 14‧‧‧水平部 15‧‧‧葉片 2‧‧‧軸承 3‧‧‧固定軌 4‧‧‧發電單元 41‧‧‧增速機 42‧‧‧發電元件 5‧‧‧齒輪 6‧‧‧傳動帶 7‧‧‧浮筒 71‧‧‧定位孔 72‧‧‧固定桿 A‧‧‧溝渠、河流 B‧‧‧海水、河水
第1圖係本創作之轉動機構立體圖。 第2圖係本創作之轉動機構側視圖。 第3圖係本創作之組裝狀態圖。 第4圖係本創作之另一組裝狀態圖。 第5圖係本創作之動作狀態圖。 第6圖係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結構圖。 第7圖係本創作應用於水面實施例立體圖。

Claims (14)

  1. 一種水流動能產生裝置,包含: 複數之轉動機構,係設有一轉輪及穿設於該轉輪之中心軸,以及呈幅射狀間隔排列之複數個葉片,使該等葉片由外向內呈向上之傾斜; 至少兩固定軌,係固定於溝渠、河流的兩岸; 複數之軸承,係分別固定於該兩固定軌,以供樞接固定於該等轉動機構中心軸的兩端,使該等轉動機構置於溝渠、河流之水流位置,再於各轉動機構的中心軸分別裝設齒輪,且以一傳動帶連接該等齒輪; 至少一發電單元,係樞接於其中一轉動機構之中心軸; 俾當溝渠、河流的水流經過該等轉動機構之葉片時,該等葉片經由水流推動將會以固定之方向轉動,使中心軸呈相同方向轉動,進而帶動發電單元以產生電能。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水流動能產生裝置,其中,該等轉動機構係設有環繞於該中心軸,由垂直部、水平部組成為U狀之外緣區,於該外緣區設有呈幅射狀間隔排列之複數個葉片,以構成複數個容置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水流動能產生裝置,其中,該外緣區容置部約佔整個轉動機構之垂直部的五分之三。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水流動能產生裝置,其中,該連接各轉動機構中心軸齒輪之傳動帶,係為具有齒部之皮帶或鏈條。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水流動能產生裝置,其中,該發電單元係包含一增速機,以及並接於該增速機之發電元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水流動能產生裝置,其中, 該發電元件係為高效率之發電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水流動能產生裝置,其中,該發電單元係設為複數個,以供分別樞接於各轉動機構之中心軸,進而提高電能之產生效率。
  8. 一種水流動能產生裝置,包含: 複數之轉動機構,係設有一轉輪及穿設於該轉輪之中心軸,以及呈幅射狀間隔排列之複數個葉片,使該等葉片由外向內呈向上之傾斜; 至少兩固定軌,係分別固定於兩浮筒,於該兩浮筒至少設有兩個定位孔,使該等定位孔分別穿設固定於海底或河底之固定桿; 複數之軸承,係分別固定於兩固定軌,以供樞接固定於該等轉動機構中心軸的兩端,使該等轉動機構置於海水或河水之水流位置,再於各轉動機構的中心軸分別裝設齒輪,且以一傳動帶連接該等齒輪; 至少一發電單元,係樞接於其中一轉動機構之中心軸; 俾當海水或河水的水流經過轉動機構之葉片時,該等葉片經由水流推動將會以固定之方向轉動,使中心軸呈相同方向轉動,進而帶動該發電單元以產生電能。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水流動能產生裝置,其中,該等轉動機構係設有環繞於該中心軸,由垂直部、水平部組成為U狀之外緣區,於該外緣區設有呈幅射狀間隔排列之複數個葉片,以構成複數個容置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水流動能產生裝置,其中,該外緣區容置部約佔整個轉動機構之垂直部的五分之三。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水流動能產生裝置,其中,該連接各轉動機構中心軸齒輪之傳動帶,係為具有齒部之皮帶或鏈條。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水流動能產生裝置,其中,該發電單元係包含一增速機,以及並接於該增速機之發電元件。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水流動能產生裝置,其中, 該發電元件係為高效率之發電機。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水流動能產生裝置,其中,該發電單元係設為複數個,以供分別樞接於各轉動機構之中心軸,進而提高電能之產生效率。
TW108201235U 2019-01-25 2019-01-25 Water flow energy generating device TWM580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1235U TWM580128U (zh) 2019-01-25 2019-01-25 Water flow energy generat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1235U TWM580128U (zh) 2019-01-25 2019-01-25 Water flow energy generating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0128U true TWM580128U (zh) 2019-07-01

Family

ID=68049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1235U TWM580128U (zh) 2019-01-25 2019-01-25 Water flow energy generat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01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0747A (zh) * 2021-08-31 2021-10-22 上海枫舍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板的除雪装置及水循环发电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0747A (zh) * 2021-08-31 2021-10-22 上海枫舍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板的除雪装置及水循环发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91900C (en) A bidirectional water turbine
KR20100131078A (ko) 부유식 수력발전기
KR101003296B1 (ko) 수차 및 이를 이용한 수력발전 구조물
Kanemoto Dream of marine-topia: New technologies to utilize effectively renewable energies at offshore
JP2013024049A (ja) 小規模水力発電装置
TWM580128U (zh) Water flow energy generating device
JP5736575B2 (ja) 流水利用式水力発電装置
JP2007009830A (ja) 浮体型水力発電装置
KR20110026069A (ko) 풍과 수력을 이용한 전기 발전장치
KR20120108751A (ko) 보조날개를 가진 발전장치
JP2002310054A (ja) 潮流発電装置
CN201507388U (zh) 川流式水力发电装置
JP2004270674A (ja) 流水エネルギー回収装置
KR20150140057A (ko) 수차를 이용한 수력발전기
JP2006132494A (ja) 水力発電機
JP3179682U (ja) 水力式発電装置。
CN102155347B (zh) 活板箱式平流水轮发电装置
KR101674867B1 (ko) 수력 및 풍력 발전용 회전체
JP2009222047A (ja) 水流発電用動力装置
KR20090109691A (ko) 조류 발전용 수차 터빈
KR20150140058A (ko) 궤도수차를 이용한 수력발전기
CN104564487B (zh) 一种直流双击式垂直轴水轮机
KR101634637B1 (ko) 가이드베인을 장착한 수력발전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하이브리드형 발전장치
JP2013127230A (ja) 小型水力発電装置
JPS6375365A (ja) 水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