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8332U - Impeller dust discharge device - Google Patents

Impeller dust discharge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8332U
TWM578332U TW107217320U TW107217320U TWM578332U TW M578332 U TWM578332 U TW M578332U TW 107217320 U TW107217320 U TW 107217320U TW 107217320 U TW107217320 U TW 107217320U TW M578332 U TWM578332 U TW M57833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peller
blades
cover
guiding
join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173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賴建宏
Original Assignee
陸元鑽石刀具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陸元鑽石刀具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陸元鑽石刀具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173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8332U/zh
Publication of TWM5783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8332U/zh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提供一種葉輪排塵裝置,其係設有一葉輪、一導引罩及複數個導引槽;其中該葉輪包括複數個扇葉及一結合部,該複數個扇葉環形間隔設於該葉輪,使每兩相鄰扇葉之間形成一間隙,該結合部設於該葉輪的中心處,且該複數個扇葉環繞該結合部,該結合部設有一迫緊槽,該迫緊槽由上朝下呈漸縮狀;該導引罩與該葉輪相結合並具有一穿孔,該穿孔與該結合部同軸設置並相連通;各導引槽係由每兩個扇葉之間形成的該間隙與該導引罩之表面共同形成;藉以提供一清除廢料效果佳、能配合不同尺寸的筒夾使用、能根據不同板材,選擇適合的導引罩、延長銑刀壽命、能減少清潔時間和營運成本,並使作業人員擁有健康的工作環境之葉輪排塵裝置。

Description

葉輪排塵裝置
本新型係涉及一種配合銑刀使用的排塵結構,尤指一種葉輪排塵裝置。
如圖8所示,目前使用數控機床對一板材進行加工作業時,通常會配合一抽吸機構及一葉輪90使用,該抽吸機構設有一罩體,該罩體於頂部設有一開口,使該數控機床的一銑刀裝置能經由該開口伸入該抽吸機構中,該葉輪90設有複數個間隔設置的扇葉91,且各扇葉91係為一斜向設置的片體;該葉輪90於使用時係裝設於該銑刀裝置的銑刀或是刀桿上,並位於該銑刀的底端上方;當該銑刀裝置在對該板材進行銑削加工並高速旋動時,會噴濺出細粉狀廢料,由於該葉輪90於高速旋動時能提供細粉狀廢料一升力,使細粉狀廢料被帶至該板材上方,又由於該抽吸機構使該罩體外部相對內部產生一負壓,故能進一步地將細粉狀廢料抽出至該罩體外部,而能清除於加工期間產生之廢料。
然而,該葉輪90的兩相鄰扇葉91於底部之間的間隙係呈開放狀,故該葉輪90在高速旋動時,只能提供細粉狀廢料一升力,而無法進一步地導引細粉狀廢料朝徑向方向移動,故清除廢料之效果有限;再者,現有葉輪90僅能配合單一尺寸的筒夾使用,若要使用不同尺寸的筒夾時,則必須購置不同尺寸的葉輪90配合使用,過於耗費成本,因此,現有葉輪90之結構誠有其需加以改進之處。
為解決現有葉輪的兩相鄰扇葉於底部之間的間隙係呈開放狀,而無法進一步地導引細粉狀廢料朝徑向方向移動,故清除廢料之效果有限,且現有葉輪僅能配合單一尺寸的筒夾使用,若要使用不同尺寸的筒夾時,則必須購置不同尺寸的葉輪配合使用,過於耗費成本,本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解決目前技術問題的葉輪排塵裝置,其包括有: 一葉輪,該葉輪係包括複數個扇葉及一結合部,其中該複數個扇葉環形間隔凸設於該葉輪底部,使每兩相鄰扇葉之間形成一間隙,該結合部凸設於該葉輪的中心處,且該複數個扇葉環繞該結合部,該結合部設有一迫緊槽,該迫緊槽形成於該結合部的下半部,並由上朝下呈漸縮狀; 一導引罩,該導引罩與該葉輪相結合,並設有一穿孔及一表面,該穿孔貫穿設於該導引罩,並與該結合部同軸設置並相連通,該表面朝向該葉輪之方向設置;以及 複數個導引槽,各導引槽係由每兩相鄰扇葉之間形成的該間隙與該導引罩之表面共同形成。
進一步,如前所述之葉輪排塵裝置,其中該導引罩設有複數個通槽,該複數個通槽環形間隔設於該導引罩,並圍繞於該穿孔之外,各通槽貫穿設於該導引罩。
再進一步,如前所述之葉輪排塵裝置,其中各通槽沿該導引罩之徑向方向設置而呈一狹長狀。
更進一步,如前所述之葉輪排塵裝置,其中該導引罩之表面的弧度,係與該葉輪之各扇葉底面的弧度相匹配。
較佳的是,如前所述之葉輪排塵裝置,其中各扇葉設有一結合槽及一結合孔,該結合槽凹設形成於該扇葉的外端面及底面交界處,該結合孔沿上、下之方向凹設形成於該扇葉的底面;該導引罩設有一結合突緣及複數個接合孔,該結合突緣環形凸設於該導引罩朝向該葉輪之該表面的外周緣,並與該葉輪之各扇葉的結合槽相匹配設置,該複數個接合孔環形間隔設於該導引罩,並圍繞於該穿孔的外周緣,且各接合孔貫穿該導引罩並與該葉輪之其中一扇葉的結合孔相對應設置。
更佳的是,如前所述之葉輪排塵裝置,其中該結合部設有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形成於該結合部的上半部,並與該迫緊槽相連通。
藉由上述的技術手段,本新型所獲得的功效增有: 1. 本新型之葉輪與導引罩之間形成該複數個導引槽,而能在細粉狀廢料受到一升力,並進入該導引罩的穿孔或是該複數個通槽後,進一步經由該複數個導引槽導引細粉狀廢料朝徑向方向移動,相對現有葉輪的兩相鄰扇葉於底部之間的間隙係呈開放狀,故該葉輪在高速旋動時,只能提供細粉狀廢料一升力,而無法進一步地導引細粉狀廢料朝徑向方向移動,本新型葉輪排塵裝置由於具有導引效果,故清除廢料的效果較佳。 2. 該葉輪的結合部設有該迫緊槽,該迫緊槽呈漸縮狀,各種尺寸的筒夾均能藉該漸縮狀結構而被迫緊,進而能夾緊該銑刀,故本新型葉輪排塵裝置也具有能配合不同尺寸的筒夾使用的優點。 3. 本新型能根據不同板材,選擇適合的導引罩使用。 4. 由於廢料能有效地被清除,而能避免該銑刀於作業時與廢料之間磨耗,進而提升該銑刀之壽命。 5. 由於廢料能有效地被清除,而不必使用人力清潔,故能減少清潔時間和營運成本。 6. 由於廢料能有效地被清除,使作業人員擁有健康的工作環境。
為能詳細瞭解本新型的技術特徵及實用功效,並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來實現,茲進一步以如圖式所示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後:
本新型所提出的葉輪排塵裝置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如圖1至3所示,其係包括一葉輪10、一導引罩20及複數個導引槽30,其中:
如圖1至3所示,該葉輪10係包括複數個扇葉11及一結合部12,其中該複數個扇葉11環形間隔凸設於該葉輪10底部的外周緣,使每兩相鄰扇葉11之間形成一間隙,如圖3所示,各扇葉11係為一外端面、兩內端緣及一底面均為弧面的三角柱體,並設有一結合槽111及一結合孔112,該結合槽111凹設形成於該扇葉11的外端面及底面交界處,該結合孔112沿上、下之方向凹設形成於該扇葉11的底面;該結合部12凸設於該葉輪10底面的中心處,且該複數個扇葉11環繞該結合部12,如圖4所示,該結合部12為中空的錐狀體且設有一迫緊槽121及一容置空間122,其中該迫緊槽121形成於該結合部12的下半部,並由上朝下呈漸縮狀,藉以如圖5所示地將裝設有一銑刀40的一筒夾51迫緊,使該筒夾51能夾緊該銑刀40,該容置空間122形成於該結合部12的上半部,並與該迫緊槽121相連通,藉以容置與該筒夾51相結合的一刀桿52。
如圖1至3所示,該導引罩20能拆卸地與該葉輪10相結合,並設有一穿孔23、一結合突緣21及複數個接合孔22,如圖3所示,其中該穿孔23貫穿設於該導引罩20,並與該結合部12同軸設置並相連通,且與該葉輪10的複數個間隙相連通,該結合突緣21環形凸設於該導引罩20朝向該葉輪10之一表面的外周緣,並與該葉輪10之各扇葉11的結合槽111相匹配設置,使該導引罩20設於該葉輪10的底部,該複數個接合孔22環形間隔設於該導引罩20,並圍繞於該穿孔23的外周緣,且各接合孔22貫穿該導引罩20並與該葉輪10之其中一扇葉11的結合孔112相對應設置,該導引罩20朝向該葉輪10之表面的弧度,係與該葉輪10之各扇葉11底面的弧度相匹配;欲組合該導引罩20及該葉輪10時,將該導引罩20的結合突緣21對準該葉輪10之各扇葉11的結合槽111,並使各接合孔22與該葉輪10之其中一扇葉11的結合孔112直線相對,再使用複數個鎖固件穿過該複數個接合孔22及相對應的結合孔112,使該導引罩20及該葉輪10能相結合,其中又由於該導引罩20朝向該葉輪10之表面的弧度與該葉輪10之各扇葉11底面的弧度相匹配,使該導引罩20及該葉輪10能更緊密地結合。
如圖1及2所示,該導引罩20及該葉輪10相結合後,該葉輪10之每兩相鄰扇葉11之間所形成的該間隙,會與該導引罩20朝向該葉輪10之表面共同形成一導引槽30,由於該葉輪10具有複數個間隙,故該葉輪排塵裝置具有複數個導引槽30。
欲使用本新型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對一板材70進行銑削加工時,請配合參看如圖4至6所示,首先將該導引罩20與該葉輪10相結合,再將該筒夾51由該葉輪10之結合部12的容置空間122伸入該迫緊槽121中,並將該銑刀40經由該穿孔23伸入該筒夾51中,使該銑刀40能被該筒夾51夾住,接著將該刀桿52與該筒夾51及該葉輪10相結合,使該刀桿52局部容設於該結合部12之容置空間122中,即可完成組裝;接著如圖6所示地使該刀桿52與一心軸60相結合,此時該筒夾51會進一步地被該迫緊槽121迫緊,並能夾緊該銑刀40,再配合一抽吸機構80使用,該抽吸機構80設有一罩體81,該罩體81於頂部設有一開口811及兩氣道812,該開口811用以供該心軸60穿過該罩體81,使該罩體81圍繞於該銑刀40、該葉輪排塵裝置及該刀桿52,該兩氣道812與該罩體81內部相連通,且該兩氣道812係與一真空源(圖未示)相結合,將該罩體81放置於該板材70上,同時使該銑刀40之底端抵靠於該板材70;該心軸60遠離該刀桿52之一端係與一數控機床的驅動機構(圖未示)相結合,該驅動機構會驅動該心軸60高速旋動,進而帶動該刀桿52、該葉輪排塵裝置及該銑刀40一併高速旋動,使該銑刀40能對該板材70進行銑削加工,於此同時,應一併啟動與該兩氣道812結合的真空源,使該罩體81外部相對內部產生一負壓。
於加工過程中,該板材70會產生許多細粉狀廢料,由於本新型之第一較佳實施例設有該葉輪10,故在該銑刀40高速旋動時,該葉輪10會一併旋動,而能提供細粉狀廢料一升力,再者,該導引罩20與該葉輪10共同形成複數個導引槽30,而能使細粉狀廢料經過該穿孔23而進入該葉輪排塵裝置後,經由各導引槽30導引,而朝該葉輪10之徑向方向噴濺,而能更容易地經由該抽吸機構80的兩氣道812被排出於該罩體81外;本新型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係使該葉輪10與該導引罩20相結合,使該葉輪10與該導引罩20之間形成複數個導引槽30,而能在細粉狀廢料受到一升力,並進入該導引罩20的穿孔23後,進一步經由該複數個導引槽30導引細粉狀廢料朝徑向方向噴濺,相對現有葉輪90的兩相鄰扇葉91於底部之間的間隙係呈開放狀,故該葉輪90在高速旋動時,只能提供細粉狀廢料一升力,而無法進一步地導引細粉狀廢料朝徑向方向移動,本新型葉輪排塵裝置由於具有導引效果,故清除廢料的效果較佳,再者,該葉輪10的結合部12設有該迫緊槽121,該迫緊槽121呈漸縮狀,各種尺寸的筒夾51均能藉該漸縮狀結構而被迫緊,進而能夾緊該銑刀40,故本新型葉輪排塵裝置也具有能配合不同尺寸的筒夾51使用的優點。
本新型所提出的葉輪排塵裝置之第二較佳實施例大致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如圖7所示,該導引罩20A設有一穿孔23A及複數個通槽25A,該穿孔23A貫穿設於該導引罩20A,該穿孔23A之孔徑相對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該導引罩20的穿孔23之孔徑小,該複數個通槽25A環形間隔設於該導引罩20A,並圍繞於該穿孔23A之外,各通槽25A貫穿設於該導引罩20A,並沿該導引罩20A之徑向方向設置而呈一狹長狀,且該複數個接合孔22A圍繞於該複數個通槽25A之外;該第二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使用方式相同,惟使用時機不同:若要對如塑料板或實木板等經銑削作業後會產生塊狀廢料的板材進行加工,由於該導引罩20A的穿孔23A之孔徑相對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該導引罩20的穿孔23之孔徑小,且該複數個通槽25A分別呈一狹長狀,該導引罩20A能將塊狀廢料排除於該導引罩20外,使塊狀廢料不會經由該葉輪排塵裝置被導引至該葉輪10上方,而部分粉塵狀廢料則能經由該複數個通槽25A進入該葉輪排塵裝置中,進而能經由該抽吸機構80的兩氣道812被排出於該罩體81外;若要對如密集板只會產生粉塵狀廢料的板材進行銑削作業,則使用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該導引罩20即可,該導引罩20的穿孔23之孔徑相對該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導引罩20A的穿孔23A的孔徑大,使粉塵狀廢料容易經由該穿孔23進入該葉輪排塵裝置中。
綜上所述,本新型所提出的葉輪排塵裝置具有以下優點: 1. 本新型之葉輪10與導引罩20之間形成該複數個導引槽30,而能在細粉狀廢料受到一升力,並進入該導引罩20的穿孔23或是該複數個通槽25A後,進一步經由該複數個導引槽30導引細粉狀廢料朝徑向方向移動,相對現有葉輪90的兩相鄰扇葉91於底部之間的間隙係呈開放狀,故該葉輪90在高速旋動時,只能提供細粉狀廢料一升力,而無法進一步地導引細粉狀廢料朝徑向方向移動,本新型葉輪排塵裝置由於具有導引效果,故清除廢料的效果較佳。 2. 該葉輪10的結合部12設有該迫緊槽121,該迫緊槽121呈漸縮狀,各種尺寸的筒夾51均能藉該漸縮狀結構而被迫緊,進而能夾緊該銑刀40,故本新型葉輪排塵裝置也具有能配合不同尺寸的筒夾51使用的優點。 3. 本新型能根據不同板材,選擇適合的導引罩20、20A使用。 4. 由於廢料能有效地被清除,而能避免該銑刀40於作業時與廢料之間磨耗,進而延長該銑刀40之壽命。 5. 由於廢料能有效地被清除,而不必使用人力清潔,故能減少清潔時間和營運成本。 6. 由於廢料能有效地被清除,使作業人員擁有健康的工作環境。
10‧‧‧葉輪
11‧‧‧扇葉
111‧‧‧結合槽
112‧‧‧結合孔
12‧‧‧結合部
121‧‧‧迫緊槽
122‧‧‧容置空間
20、20A‧‧‧導引罩
21‧‧‧結合突緣
22、22A‧‧‧接合孔
23、23A‧‧‧穿孔
25A‧‧‧通槽
30‧‧‧導引槽
40‧‧‧銑刀
51‧‧‧筒夾
52‧‧‧刀桿
60‧‧‧心軸
70‧‧‧板材
80‧‧‧抽吸機構
81‧‧‧罩體
811‧‧‧開口
812‧‧‧氣道
90‧‧‧葉輪
91‧‧‧扇葉
圖1係本新型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圖2係本新型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另一立體外觀圖。 圖3係本新型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局部剖面的立體分解圖。 圖4係本新型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葉輪的剖面側視圖。 圖5係本新型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實施狀態示意圖。 圖6係本新型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另一實施狀態示意圖。 圖7係本新型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導引罩的立體外觀圖。 圖8係現有葉輪之立體外觀圖。

Claims (6)

  1. 一種葉輪排塵裝置,其係設有: 一葉輪,該葉輪係包括複數個扇葉及一結合部,其中該複數個扇葉環形間隔凸設於該葉輪底部,使每兩相鄰扇葉之間形成一間隙,該結合部凸設於該葉輪的中心處,且該複數個扇葉環繞該結合部,該結合部設有一迫緊槽,該迫緊槽形成於該結合部的下半部,並由上朝下呈漸縮狀; 一導引罩,該導引罩與該葉輪相結合,並設有一穿孔及一表面,該穿孔貫穿設於該導引罩,並與該結合部同軸設置並相連通,該表面朝向該葉輪之方向設置;以及 複數個導引槽,各導引槽係由每兩相鄰扇葉之間形成的該間隙與該導引罩之表面共同形成。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葉輪排塵裝置,其中該導引罩設有複數個通槽,該複數個通槽環形間隔設於該導引罩,並圍繞於該穿孔之外,各通槽貫穿設於該導引罩。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葉輪排塵裝置,其中各通槽沿該導引罩之徑向方向設置而呈一狹長狀。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葉輪排塵裝置,其中該導引罩之表面的弧度,係與該葉輪之各扇葉底面的弧度相匹配。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葉輪排塵裝置,其中各扇葉設有一結合槽及一結合孔,該結合槽凹設形成於該扇葉的外端面及底面交界處,該結合孔沿上、下之方向凹設形成於該扇葉的底面;該導引罩設有一結合突緣及複數個接合孔,該結合突緣環形凸設於該導引罩朝向該葉輪之該表面的外周緣,並與該葉輪之各扇葉的結合槽相匹配設置,該複數個接合孔環形間隔設於該導引罩,並圍繞於該穿孔的外周緣,且各接合孔貫穿該導引罩並與該葉輪之其中一扇葉的結合孔相對應設置。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葉輪排塵裝置,其中該結合部設有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形成於該結合部的上半部,並與該迫緊槽相連通。
TW107217320U 2018-12-20 2018-12-20 Impeller dust discharge device TWM5783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7320U TWM578332U (zh) 2018-12-20 2018-12-20 Impeller dust discharge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7320U TWM578332U (zh) 2018-12-20 2018-12-20 Impeller dust discharge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8332U true TWM578332U (zh) 2019-05-21

Family

ID=67352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17320U TWM578332U (zh) 2018-12-20 2018-12-20 Impeller dust discharge devic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83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71826B2 (ja) 切削工具破片除去システム
US2155082A (en) Portable electric tool and casing
US20160213216A1 (en) Apparatus for extracting sanding dust from rotary sanders
US3594958A (en) Dust collector for grinding tool
TWI669190B (zh) 氣動式磨角機
US20030170082A1 (en) Multiple-port drill plate and method for debris containment
CN102416618B (zh) 具有抽吸适配器的手动导引的电动工具机
JP6365245B2 (ja) 熱可塑性樹脂の切削加工装置
JP4388736B2 (ja) ケーシングに空気流入開口もしくは空気流出開口を備えた手持ち式工作機械
US10569375B2 (en) Chip suction cover and machine tool
CN106826440A (zh) 木门打磨装置
TWM578332U (zh) Impeller dust discharge device
US20130051951A1 (en) Scribing Tool and Dust Collector
JP2535964B2 (ja) 転削工具の切り屑排出機構
JPH1128605A (ja) 孔明け加工機
JPH07195251A (ja) エンドミル加工における切屑吸引装置
JP2015223655A (ja) 集塵機構、集塵方法及び機械加工方法
TWM414267U (en) Dust collector tube structure
JP2601142Y2 (ja) 工作機械の切粉吸引除去装置
CN108971590A (zh) 一种高强度开孔铣刀头
TWM595574U (zh) 具排屑功能的刀具
JP3001478U (ja) 穴あけ装置
JP5346611B2 (ja) 面削工具装置
JP3305853B2 (ja) 穴あけ装置
JPH0110170Y2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