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7522U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77522U TWM577522U TW107215604U TW107215604U TWM577522U TW M577522 U TWM577522 U TW M577522U TW 107215604 U TW107215604 U TW 107215604U TW 107215604 U TW107215604 U TW 107215604U TW M577522 U TWM577522 U TW M577522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amera unit
- electronic device
- frame
- optical lens
- abutt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上殼體、一下殼體、一框架、一攝像單元、一彈性元件以及一雙推式機構。前述框架活動地設置於前述上、下殼體之間。前述攝像單元活動地設置於前述框架之一開孔內並樞接前述框架。前述彈性元件連接前述下殼體與前述攝像單元。前述雙推式機構設置於前述下殼體並具有一伸縮凸桿,其中當前述攝像單元位於一關閉位置時,前述伸縮凸桿位於前述攝像單元之一卡合孔內,以限制前述攝像單元於前述關閉位置。
Description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攝像單元之電子裝置。
隨著電腦科技的蓬勃發展,筆記型電腦的研發重點除了效能的提升外,螢幕的窄邊框設計也成為一發展重點。然而,由於傳統筆記型電腦上的攝像鏡頭通常會設置在螢幕旁邊,如此將不利於螢幕周圍的窄邊框設計。
此外,由於一般筆記型電腦上之攝像鏡頭的光軸方向大多是垂直於螢幕的顯示面,因此在使用時往往不易對準人臉,且在旋轉螢幕時也容易導致鏡頭角度偏離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有鑑於前述習知問題點,本創作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上殼體、一下殼體、一框架、一攝像單元、一彈性元件以及一雙推式機構。前述上殼體具有一開口,前述框架活動地設置於前述上、下殼體之間且具有一開孔。前述攝像單元活動地設置於前述開孔內且樞接前述框架,其中前述攝像單元具有一抵接部以及一卡合孔。前述彈性元件連接前述下殼體與前述攝像單元。前述雙推式機構設置於前述下殼體並具有一伸縮凸桿,其中當前述攝像單元位於一關閉位置時,前述伸縮凸桿位於前述卡合孔內,以限制前述攝像單元於前述關閉位置。
當前述攝像單元受一作用力按壓時,前述抵接部推動前述伸縮凸桿脫離前述卡合孔,且當前述作用力釋放時,前述彈性元件作用一彈力予前述攝像單元,使前述攝像單元相對於前述框架旋轉,並經由前述開口彈升至一開啟位置。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抵接部具有一斜面,當前述攝像單元受前述作用力按壓時,前述斜面推動前述伸縮凸桿脫離前述卡合孔。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攝像單元包括一本體以及一光學鏡頭,其中前述光學鏡頭以及前述抵接部位於前述本體的同一側。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攝像單元包括一本體以及一光學鏡頭,其中前述光學鏡頭以及前述卡合孔位於前述本體的同一側。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抵接部鄰接前述卡合孔。
於一實施例中,當前述彈性元件作用前述彈力使前述攝像單元彈升至前述開啟位置時,前述抵接部抵接前述框架,且前述框架抵接前述上殼體,以限制前述攝像單元於前述開啟位置。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攝像單元包括一本體以及一光學鏡頭,且前述光學鏡頭顯露於前述本體之一側,當前述彈性元件作用前述彈力使前述攝像單元彈升至前述開啟位置時,前述光學鏡頭之一光軸方向和前述上殼體之間形成一傾斜角。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電子裝置更包括相互樞接之一顯示模組以及一輸入模組,其中在輸入模組上可設置一鍵盤,且前述上、下殼體係位於前述輸入模組上。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框架具有一矩形結構,且大致平行於前述上殼體。
於一實施例中,當前述彈性元件作用前述彈力使前述攝像單元彈升至前述開啟位置時,前述攝像單元經由前述開口而凸出於前述上殼體之一頂面。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輸入模組表面設有一鍵盤,其包含有複數個沿直線或以矩陣方式排列的按鍵,且前述攝像單元係以可活動的方式設置於前述設置按鍵的其中一列。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攝像單元的尺寸大小與相鄰的按鍵大致相同。
於一實施例中,當前述攝像單元位於關閉位置時,攝像單元之頂面恰與上殼體之頂面對齊。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電子裝置為一筆記型電腦。
於一實施例中,當前述攝像單元位於前述開啟位置時,可提供良好的拍攝角度,以方便使用者執行拍照、攝影或視訊通話等功能。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彈性元件例如為一彈簧。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上殼體之開口旁形成有複數個凸出之導引部,組裝時可使前述導引部分別容置於前述框架上的複數個凹陷部內。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當前述攝像單元受到前述彈性元件的彈力作用而彈起時,凸出於前述攝像單元前側之抵接部會和框架抵接,並迫使前述框架沿著前述導引部朝上方滑動,以避免前述攝像單元在上升過程中的姿態角度偏離。
以下說明本創作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然而,可輕易了解本創作實施例提供許多合適的創作概念而可實施於廣泛的各種特定背景。所揭示的特定實施例僅僅用於說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創作,並非用以侷限本創作的範圍。
除非另外定義,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語(包括技術及科學用語)具有與此篇揭露所屬之一般技藝者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義。能理解的是這些用語,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的用語,應被解讀成具有一與相關技術及本揭露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應以一理想化或過度正式的方式解讀,除非在此特別定義。
有關本創作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各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實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
首先請參閱第1圖,其中第1圖表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例中之電子裝置例如為一筆記型電腦,其包括有相互樞接之一顯示模組100以及一輸入模組200;應了解的是,前述輸入模組200的表面上可設有一鍵盤,其包含複數個沿直線或以矩陣方式排列的按鍵K,一攝像單元30則是以可活動的方式設置於前述輸入模組200上並且鄰近前述按鍵K。
由第1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前述攝像單元30係設置在輸入模組200之上殼體20的一開口21內,且位於該些按鍵K的其中一列,其尺寸大小則可與相鄰的按鍵K約略相同。由於本實施例係將攝像單元30與按鍵K整齊地排列在電子裝置的輸入模組200之上殼體20表面,因此攝像單元30可不必設置於顯示模組100上,同時也不會利用到鍵盤以外的空間,藉以不僅可有助於電子裝置的微型化,同時也能夠達到顯示模組100螢幕邊框極小化之目的。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顯示模組100以及輸入模組200係相互樞接,且顯示模組100可相對於輸入模組200旋轉,當使用者欲使用電子裝置時,可將顯示模組100相對於輸入模組200掀開,如此一來便可顯露出攝像單元30及按鍵K以利於後續使用。需特別說明的是,由於前述攝像單元30內部設有一雙推式機構(push-push type mechanism),因此當欲使用照相或攝影功能時,可直接按壓攝像單元30的頂面,以使其朝上方彈起並露出光學鏡頭(如第1圖所示),從而可方便使用者執行拍照、攝影或視訊通話等功能。
接著請一併參閱第2~4圖,其中第2圖表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下殼體10、上殼體20、攝像單元30、框架40以及彈性元件50之爆炸圖,第3圖表示第2圖中之上殼體20的示意圖,第4圖則表示第2圖中之框架40的示意圖。需特別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之攝像單元30係對應於第1圖中的攝像單元30(兩者僅形狀略有差異),其中第2圖所示之攝像單元30係容置於框架40的開孔41內,且攝像單元30和矩形之框架40皆係以可活動的方式設置於一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的下殼體10以及上殼體20之間。在本實施例中,框架40係大致平行於上殼體20,攝像單元30則具有一本體31以及一光學鏡頭32,前述光學鏡頭32係顯露於本體31之前側,可用以執行拍照或攝影等功能。
請繼續參閱第2~4圖,前述攝像單元30的前側另形成有一凸出之抵接部311以及與抵接部311相鄰之一卡合孔312,其中抵接部311可用以觸動下殼體10表面上之雙推式機構P,並可用來和框架40相互抵接,以限制攝像單元30於一極限角度,此外前述卡合孔312則可和雙推式機構P之一伸縮凸桿P1結合,以限制攝像單元30於一關閉位置。
另一方面,在攝像單元30的兩側分別形成有一樞軸313,組裝時可將前述兩個樞軸313分別結合於框架40兩側的的樞接槽43內,當攝像單元30受到彈性元件50的彈力作用而朝上方(Z軸方向)彈起時,透過樞軸313與樞接槽43相互樞接,可使得攝像單元30在彈起的過程中同時相對於框架40旋轉,藉以讓光學鏡頭32之光軸方向和上殼體20之間形成一傾斜角,從而能讓光學鏡頭32朝向使用者的臉部,以提供良好的拍攝角度,從而有利於進行視訊通話等功能。
如第3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之上殼體20的開口21旁另形成有複數個導引部22,前述導引部22係凸出於上殼體20的下表面,組裝時可使導引部22分別容置於框架40上的凹陷部42內,並使彈性元件50的兩端分別抵接下殼體10以及攝像單元30;如此一來,當攝像單元30受到彈性元件50的彈力作用而朝上方(Z軸方向)彈起時,可透過凸出於攝像單元30前側之抵接部311抵接前述框架40,以迫使框架40沿著導引部22朝上方滑動,從而能避免攝像單元30在上升過程中的姿態角度產生偏離。
接著請參閱第5圖,其中第5圖表示攝像單元30位於一關閉位置時的剖視圖。如第5圖所示,當前述攝像單元30位於關閉位置時,攝像單元30之頂面恰好與上殼體20之頂面對齊,藉此可保持上殼體20之頂面的完整性;需特別說明的是,由於此時雙推式機構P的伸縮凸桿P1係伸入並卡合於攝像單元30之本體31前側的卡合孔312內,故可限制該攝像單元30於該關閉位置。
再請參閱第6圖,其中第6圖表示使用者施加一作用力F1按壓攝像單元30時的剖視圖。如第6圖所示,當使用者施加一朝下方之作用力F1予攝像單元30時,形成於抵接部311下方之斜面會接觸雙推式機構P之伸縮凸桿P1,並壓迫伸縮凸桿P1而使其由原本的初始位置X0朝-X軸方向移動至一第一位置X1,藉以使伸縮凸桿P1脫離前述卡合孔312,其中伸縮凸桿P1的一部份會朝-X軸方向縮入雙推式機構P的內部。
接著請參閱第7圖,其中第7圖表示彈性元件50作用一彈力使攝像單元30朝Z軸方向彈升的剖視圖。如第7圖所示,當使用者釋放前述作用力F1後,攝像單元30便可藉由彈性元件50(例如一彈簧)所提供之彈力而朝Z軸方向彈升,並使得凸出於攝像單元30前側的抵接部311碰觸到框架40;另一方面,透過相互樞接之樞軸313與樞接槽43,可使攝像單元30在彈升的過程中同時相對於框架40旋轉,從而能讓光學鏡頭32之光軸相對於上殼體20形成一傾斜角,以提供良好的拍攝角度。
需特別說明的是,當前述抵接部311脫離雙推式機構P之伸縮凸桿P1後,伸縮凸桿P1會由第6圖所示之第一位置X1朝X軸方向移動到一第二位置X2,其中前述第二位置X2係位於前述初始位置X0和前述第一位置X1之間。
接著請參閱第8圖,其中第8圖表示彈性元件50持續作用一彈力使攝像單元30朝Z軸方向彈升到一開啟位置時的剖視圖。如第8圖所示,在彈性元件50持續作用一彈力使攝像單元30由第7圖所示之狀態朝Z軸方向彈升到開啟位置的過程中,框架40係受到攝像單元30帶動而朝Z軸方向位移並抵接上殼體20之下表面,藉此可限制攝像單元30於前述開啟位置,並可使攝像單元30經由開口21而凸出於上殼體20之頂面,以提供良好的拍攝角度,從而能方便使用者執行拍照、攝影或視訊通話等功能。
再請參閱第9圖,其中第9圖表示使用者施加一作用力F2按壓攝像單元30時的剖視圖。如第9圖所示,當使用者結束使用,可將攝像單元30由第8圖所示之狀態施加一作用力F2朝下方(-Z軸方向)按壓,此時攝像單元30會先相對於框架40旋轉,並使攝像單元30前側之抵接部311沿-Z軸方向下降一距離並遠離框架40。
接著請參閱第10圖,其中第10圖表示使用者持續施加一作用力F2按壓攝像單元30,並使抵接部311接觸伸縮凸桿P1時的剖視圖。如第10圖所示,當攝像單元30由第9圖所示之狀態經使用者持續施加一作用力F2朝下方(-Z軸方向)按壓時,攝像單元30會帶動框架40一起朝下方位移,且凸出於攝像單元30前側之抵接部311會碰觸到雙推式機構P之伸縮凸桿P1,並將伸縮凸桿P1由第9圖所示之第二位置X2朝-X軸方向推動到前述第一位置X1。
最後,如第11圖所示,當使用者釋放前述作用力F2後,前述彈性元件50可提供一彈力使攝像單元30回復到如第5圖所示之關閉位置,且此時伸縮凸桿P1會由第10圖所示之第一位置X1朝X軸方向回復到原本的初始位置X0,並卡合於前述卡合孔312內,藉以限制攝像單元30於前述關閉位置。
雖然本創作的實施例及其優點已揭露如上,但應該瞭解的是,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更動、替代與潤飾。此外,本創作之保護範圍並未侷限於說明書內所述特定實施例中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從本創作揭示內容中理解現行或未來所發展出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只要可以在此處所述實施例中實施大抵相同功能或獲得大抵相同結果皆可根據本創作使用。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包括上述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另外,每一申請專利範圍構成個別的實施例,且本創作之保護範圍也包括各個申請專利範圍及實施例的組合。
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於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項工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顯示模組
200‧‧‧輸入模組
10‧‧‧下殼體
20‧‧‧上殼體
21‧‧‧開口
22‧‧‧導引部
30‧‧‧攝像單元
31‧‧‧本體
311‧‧‧抵接部
312‧‧‧卡合孔
313‧‧‧樞軸
32‧‧‧光學鏡頭
40‧‧‧框架
41‧‧‧開孔
42‧‧‧凹陷部
43‧‧‧樞接槽
50‧‧‧彈性元件
F1‧‧‧作用力
F2‧‧‧作用力
K‧‧‧按鍵
P‧‧‧雙推式機構
P1‧‧‧伸縮凸桿
X0‧‧‧初始位置
X1‧‧‧第一位置
X2‧‧‧第二位置
第1圖表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第2圖表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下殼體10、上殼體20、攝像單元30、框架40以及彈性元件50之爆炸圖。 第3圖表示第2圖中之上殼體20的示意圖。 第4圖則表示第2圖中之框架40的示意圖。 第5圖表示攝像單元30位於一關閉位置時的剖視圖。 第6圖表示使用者施加一作用力F1按壓攝像單元30時的剖視圖。 第7圖表示彈性元件50作用一彈力使攝像單元30朝Z軸方向彈升的剖視圖。 第8圖表示彈性元件50持續作用一彈力使攝像單元30朝Z軸方向彈升到一開啟位置時的剖視圖。 第9圖表示使用者施加一作用力F2按壓攝像單元30時的剖視圖。 第10圖表示使用者持續施加一作用力F2按壓攝像單元30,並使抵接部311接觸伸縮凸桿P1時的剖視圖。 第11圖表示當使用者釋放前述作用力F2後,彈性元件50提供一彈力使攝像單元30回復到如第5圖所示之關閉位置時的剖視圖。
Claims (10)
-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一上殼體,具有一開口; 一下殼體; 一框架,活動地設置於該上、下殼體之間且具有一開孔; 一攝像單元,活動地設置於該開孔內且樞接該框架,其中該攝像單元具有一抵接部以及一卡合孔; 一彈性元件,連接該下殼體與該攝像單元;以及 一雙推式機構,設置於該下殼體並具有一伸縮凸桿,其中當該攝像單元位於一關閉位置時,該伸縮凸桿位於該卡合孔內,以限制該攝像單元於該關閉位置; 其中,當該攝像單元受一作用力按壓時,該抵接部推動該伸縮凸桿脫離該卡合孔,且當該作用力釋放時,該彈性元件作用一彈力予該攝像單元,使該攝像單元相對於該框架旋轉,並經由該開口彈升至一開啟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抵接部具有一斜面,當該攝像單元受該作用力按壓時,該斜面推動該伸縮凸桿脫離該卡合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攝像單元更具有一本體以及一光學鏡頭,其中該光學鏡頭以及該抵接部位於該本體的同一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攝像單元更具有一本體以及一光學鏡頭,其中該光學鏡頭以及該卡合孔位於該本體的同一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抵接部鄰接該卡合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當該彈性元件作用該彈力使該攝像單元彈升至該開啟位置時,該抵接部抵接該框架,且該框架抵接該上殼體,以限制該攝像單元於該開啟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攝像單元更具有一本體以及一光學鏡頭,且該光學鏡頭顯露於該本體之一側,當該彈性元件作用該彈力使該攝像單元彈升至該開啟位置時,該光學鏡頭之一光軸方向和該上殼體之間形成一傾斜角。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電子裝置更包括相互樞接之一顯示模組以及一輸入模組,且該上、下殼體構成該輸入模組之一部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框架大致平行於該上殼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當該彈性元件作用該彈力使該攝像單元彈升至該開啟位置時,該攝像單元經由該開口而凸出於該上殼體之一頂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215604U TWM577522U (zh) | 2018-11-16 | 2018-11-16 | 電子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215604U TWM577522U (zh) | 2018-11-16 | 2018-11-16 | 電子裝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77522U true TWM577522U (zh) | 2019-05-01 |
Family
ID=67353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215604U TWM577522U (zh) | 2018-11-16 | 2018-11-16 | 電子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7752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573486B2 (en) | 2020-11-19 | 2023-02-07 | Compal Electronics, Inc. | Notebook computer |
-
2018
- 2018-11-16 TW TW107215604U patent/TWM577522U/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573486B2 (en) | 2020-11-19 | 2023-02-07 | Compal Electronics, Inc. | Notebook computer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823870B2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TWI684851B (zh) | 具有外接式影像擷取模組之電子裝置 | |
TWI701495B (zh) | 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 |
JP5333054B2 (ja) | 電子機器 | |
JP7085590B2 (ja) |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ハウジング構造とロックモジュール | |
TW201351102A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
JP2007072555A (ja) | 入力ペン | |
US20090233659A1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JP5991928B2 (ja) | 開閉装置 | |
JP7016735B2 (ja) | 撮像装置 | |
JP2018148554A (ja) | 電子機器 | |
TWM577522U (zh) | 電子裝置 | |
TWM574702U (zh) | 攝像裝置 | |
TWI710882B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
TWM577505U (zh) | 電子裝置及其攝像鏡頭機構 | |
TWI674498B (zh) | 電子設備及卡合機構 | |
TWI659291B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
JP4637519B2 (ja) | カード用スロットの配置構造 | |
CN113114875B (zh) | 摄像组件 | |
TW201741802A (zh) | 電子裝置 | |
TWI662399B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
TWI637254B (zh) | 電子裝置 | |
TWM629944U (zh) | 電子裝置 | |
TWM594172U (zh) | 攝像模組與電子裝置 | |
TW201314422A (zh) | 具有投影功能之電腦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