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7132U - Movable latch structure and anti-theft case - Google Patents

Movable latch structure and anti-theft cas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7132U
TWM577132U TW107215273U TW107215273U TWM577132U TW M577132 U TWM577132 U TW M577132U TW 107215273 U TW107215273 U TW 107215273U TW 107215273 U TW107215273 U TW 107215273U TW M577132 U TWM577132 U TW M57713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locking
movable latch
latch structure
locking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15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冠宇
Original Assignee
精英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精英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精英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15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7132U/zh
Publication of TWM5771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7132U/zh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可移動式鎖扣結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本體具有鎖扣件與導引件。鎖扣件連接導引件,且鎖扣件形成有第一鎖孔與第二鎖孔。第一鎖孔用以供第一鎖具扣合,第二鎖孔用以供第二鎖具扣合。第一鎖孔的開孔形狀不同於第二鎖孔的開孔形狀。當導引件可移動地設置於待鎖扣裝置的殼體的內表面時,導引件選擇性地位於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其中,鎖扣件的位置係連動於導引件的位置,當導引件位於第一位置時,第一鎖孔與第二鎖孔至少其中之一露出於殼體的外表面。當導引件位於第二位置時,待鎖扣裝置的殼體遮蔽第一鎖孔與第二鎖孔。

Description

可移動式鎖扣結構與防盜機殼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可移動式鎖扣結構與防盜機殼,特別是關於一種具有多種鎖孔的可移動式鎖扣結構與防盜機殼。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產品越來越普及於社會大眾。大部分的電子裝置都朝著輕量化與小型化的設計方向進行改善,以讓使用者能夠更便利地使用,並提供更多便利的功能。舉例來說,電子裝置例如是筆記型電腦或小型電腦主機的體積不大而便於攜帶,日常生活中經常可見這類電子產品的身影。
雖然體積較小且容易攜帶使得電子產品更普及,但要是使用者稍不留意,電子產品便可能被有心人士竊取。因此,許多電子產品會設置有鎖扣結構,讓使用者可以將鎖具扣合於鎖扣結構,以將電子產品固定於例如桌面或是牆壁等地,以防止電子產品被輕易地移動或是拿取。然而,常見的鎖扣結構通常外露於電子產品的外殼,以方便鎖具扣合。但是這樣的設計除了不美觀之外,以往的鎖扣結構通常只具有一種鎖孔,無形中限制了使用者所能使用的鎖具類型。因此,業界需要一個具備多種鎖孔的鎖扣結構,並且為了提高美觀與便利性能夠將多種鎖孔收折進外殼內。
本新型提供了一種可移動式鎖扣結構與防盜機殼,以克服以往電子產品外觀暴露鎖孔以及限制使用單一鎖具類型的問題。
本新型提供一種可移動式鎖扣結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本體具有鎖扣件與導引件。鎖扣件連接導引件。鎖扣件形成有第一鎖孔與第二鎖孔。該第一鎖孔用以一第一鎖具扣合。第二鎖孔用以供第二鎖具扣合。第一鎖孔的開孔形狀不同於第二鎖孔的開孔形狀。當導引件可移動地設置於待鎖扣裝置的殼體的內表面時,導引件選擇性地位於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其中,鎖扣件的位置係連動於導引件的位置。當導引件位於第一位置時,第一鎖孔與第二鎖孔至少其中之一露出於殼體的一外表面。當導引件位於第二位置時,待鎖扣裝置的殼體遮蔽第一鎖孔與第二鎖孔。
本新型另提供一種防盜機殼。防盜機殼具有殼體與可移動式鎖扣結構。殼體具有相反的內表面與外表面。可移動式鎖扣結構可移動地設置於內表面。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本體具有鎖扣件與抽拉件。抽拉件連接鎖扣件。鎖扣件形成有鎖孔。抽拉件包括第一連接端、第二連接端與施力段。施力段連接於第一連接端與第二連接端之間。抽拉件的第一連接端與第二連接端連接本體。施力段與本體之間具有間隙。施力段暴露於殼體的外表面。間隙的寬度不小於2.5毫米且不大於3.5毫米。其中,當可移動式鎖扣結構往殼體內部移動而被殼體收納時,殼體遮蔽鎖孔。
綜上所述,本新型提供的可移動式鎖扣結構具有開孔形狀不同的第一鎖孔與第二鎖孔,增添了使用者的鎖具選擇。另一方面,可移動式鎖扣結構可以相對於電子產品的殼體移動,使得可移動式鎖扣結構可以收納於電子產品的殼體內,或者可移動式鎖扣結構可以外露於電子產品的殼體外以供使用者扣合鎖具。
下文將進一步揭露本新型之特徵、目的及功能。然而,以下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當不能以之限制本新型之範圍,即但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及修飾,仍將不失為本新型之要意所在,亦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故應將視為本新型的進一步實施態樣。
請參考圖1A、圖1B與圖1C,圖1A係繪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1B係繪示依據圖1A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俯視示意圖,圖1C係繪示依據圖1A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仰視示意圖。如圖1A所示,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的本體11具有鎖扣件111與導引件113。導引件113連接於鎖扣件111。在此實施例中,鎖扣件111導引件113係為一體成形。在圖面上係用虛線簡單示意鎖扣件111與導引件113可能的分區,以便理解。也就是說,圖面中的此虛線並不真的用來區隔出鎖扣件111與導引件113的實體態樣。在一體成形的實施例中,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可以是經過沖壓製程而形成,使得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相當便於製造。在另一實施例中,鎖扣件111與導引件113也可以是個別被製造,然後透過接合劑或是另一個元件而被連接在一起,使得鎖扣件111與導引件113較容易被客製化。
鎖扣件111形成有第一鎖孔LH1與第二鎖孔LH2。第一鎖孔LH1用以供一第一鎖具扣合。第二鎖孔LH2用以供一第二鎖具扣合。第一鎖孔LH1的開口形狀不同於第二鎖孔LH2的開口形狀。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鎖孔LH1係用以供掛鎖(padlock)扣合,第二鎖孔LH2係用以供肯辛頓(kensington)鎖扣合。藉此,不管使用者擁有的是掛鎖或肯辛頓鎖,使用者都能夠以他們擁有的鎖配合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由於掛鎖與肯辛頓鎖是目前最普遍的鎖具,因此本新型所提供的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可以適用於大多數的狀況。於實務上,掛鎖可以是一種符合海關(Transportation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TSA)鎖規格的鎖具,第一鎖孔LH1與第二鎖孔LH2可以互為掛鎖的鎖孔與肯辛頓鎖的鎖孔,而不限制第一鎖孔LH1一定得用以供掛鎖扣合且不限制第二鎖孔LH2一定得用以供肯辛頓鎖扣合。另一方面,第一鎖孔LH1與第二鎖孔LH2也可以開設成其他形狀以供其他廠牌的鎖扣合,而不以掛鎖與肯辛頓鎖為限。在一種實施態樣中,第一鎖孔LH1與第二鎖孔LH2的距離係不小於一預設距離,而讓使用者可以同時將掛鎖與肯辛頓鎖扣合於鎖扣件111。所述的預設距離例如不大於15.25mm且不小於7.75mm。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鎖孔LH1的開口形狀不限制為圓形或其他形狀,只要掛鎖的銬環(shackle)部能夠穿過第一鎖孔LH1,即符合本實施例所述的第一鎖孔LH1。於一個例子中,如果第一鎖孔LH1的開口形狀為圓形,則第一鎖孔LH1的開口直徑應小於3.5mm。另外,第二鎖孔LH2的開口形狀係為了符合已知的肯辛頓鎖的規格,從而開口形狀可以是長邊在7mm到8mm之間,短邊在3mm到4mm之間,近似矩形的形狀。另外,第一鎖孔LH1與第二鎖孔LH2除了開口形狀不同之外,第一鎖孔LH1與第二鎖孔LH2的孔深也有所不同。如圖1B與圖1C所示,由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從上側觀之,具有第一表面S1與第二表面S2,於一個例子中,第一表面S1與第二表面S2可以具有高低的落差。由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從下側觀之,具有第三表面S3。第一鎖孔LH1係開口於第一表面S1與第三表面S3。第二鎖孔LH2係開口於第二表面S2與第三表面S3。以第三表面S3為基準來說,第二表面S2係高於第一表面S1。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第二表面S2與第三表面S3之間的間距係大於第一表面S1與第三表面S3之間的間距。因此,在此實施例中,第二鎖孔LH2的孔深係大於第一鎖孔LH1的孔深。藉由設計恰好深度的第二鎖孔LH2,肯辛頓鎖可以更穩固地鎖扣於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可避免宵小藉由調整肯辛頓鎖的鎖扣角度或是藉由扭動肯辛頓鎖而使肯辛頓鎖脫離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在一實施例中,已知的肯辛頓鎖具有特定的規格,從而第二表面S2與第三表面S3之間的間距係不小於2.5mm且不大於3.5mm。
另一方面,在此實施例中,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的導引件113形成有一滑動開口O。當導引件113可移動地設置於待鎖扣裝置的殼體(繪示於後續圖式)時,待鎖扣裝置的一連接件穿過滑動開口O而限制殼體與導引件113的相對位置。詳細內容請容後再敘。
請再一併參照圖2A以更詳細地說明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的結構,圖2A係繪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爆炸示意圖。如圖所示,在此實施例中,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包括第一基板SB1與第二基板SB2。第一基板SB1的至少一個連接點CP連接於第二基板SB2的至少一個連接孔CPH,而使得第一基板SB1連接第二基板SB2。於實務上,也可以是第二基板SB2具有至少一個連接點CP,第一基板SB1具有至少一個連接孔CPH。當所述的至少一個連接點CP與連接孔CPH的數量為多個時,除了用來讓第一基板SB1與第二基板SB2彼此連接,更可讓第一基板SB1與第二基板SB2在連接的過程中彼此對位,以避免組裝歪斜。
請再參照圖2B與圖2C,圖2B係繪示依據圖2A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第一基板的結構示意圖,圖2C係繪示依據圖2A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第二基板的側視示意圖。如前述地,第二表面S2與第三表面S3之間的間距係大於第一表面S1與第三表面S3之間的間距。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基板SB1的突起部rsd係於沖壓製程中被加壓而往z軸方向隆起。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突起部rsd與第一基板SB1的其他部分之間係有一空隙GP。也就是說,在此實施例中,係藉由沖壓製程使得第二表面S2高於第一表面S1(基於第三表面S3)。在另一實施例中,也可以藉由額外的板材墊厚第一基板SB1的至少部分,以使第二表面S2與第三表面S3之間的間隙大於第一表面S1與第三表面S3之間的間隙。
請再參照圖3A與圖3B以進一步說明第一基板SB1與第二基板SB2的各部位尺寸,圖3A係繪示依據圖2A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第一基板的結構示意圖,圖3B係繪示依據圖2A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第二基板的結構示意圖。以第二鎖孔LH2的第一短邊w1為基準來說,第二鎖孔LH2的第一長邊w2約為第二鎖孔LH2的第一短邊w1的2倍至2.5倍;滑動開口O的一內徑w3約為第二鎖孔LH2的第一短邊w1的2倍至3倍;滑動開口O的第一短邊w4約為第二鎖孔LH2的第一短邊w1的1倍至1.5倍;滑動開口O的第二短邊w5約為第二鎖孔LH2的第一短邊w1的2倍至3倍;滑動開口O的長邊w6約為第二鎖孔LH2的第一短邊w1的6倍至8倍。在圖3B中,以第二鎖孔LH2的第一短邊w1為基準來說,第二鎖孔LH2的第二短邊w7約為第二鎖孔LH2的第一短邊w1的1倍至1.5倍;第二鎖孔LH2的第二長邊w8約為第二鎖孔LH2的第一短邊w1的2倍至3倍;間隙ITV的長邊w9約為第二鎖孔LH2的第一短邊w1的2倍至3.5倍;間隙ITV的短邊w10約為第二鎖孔LH2的第一短邊w1的0.5倍至1.5倍;抽拉件117的寬度w11約為第二鎖孔LH2的第一短邊w1的0.5倍至0.8倍。第一短邊w1的長度例如不小於2.5毫米(millimeter, mm)且不大於3.5毫米。在一實施例中,在提供使用者施力點且兼顧美觀的情況下,第一寬度w1的長度為3毫米。
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可配合一待鎖扣裝置使用。所述的待鎖扣裝置例如是手機(mobile phone)、筆記型電腦(notebook)、平板(pad)、電腦主機、電腦螢幕、腳踏車、桌子、椅子、門、窗、行李箱或是其他有失竊風險的物品。請參照圖4A、圖4B、圖4C、圖5A、圖5B與圖5C以進一步說明,圖4A係繪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位於第一位置時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與待鎖扣裝置的殼體的結構示意圖,圖4B係繪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位於第一位置時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與待鎖扣裝置的殼體的俯視示意圖,圖4C係繪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位於第一位置時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與待鎖扣裝置的殼體的仰視示意圖,圖5A係繪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位於第二位置時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與待鎖扣裝置的殼體的結構示意圖,圖5B係繪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位於第二位置時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與待鎖扣裝置的殼體的俯視示意圖,圖5C係繪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位於第二位置時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與待鎖扣裝置的殼體的仰視示意圖。
在圖4A至圖5C的實施例中,係舉待鎖扣裝置2為一電腦主機以及圖1A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為例進行說明。在此實施例中,殼體21係指電腦主機的機殼。但為求能清楚示意殼體21與待鎖扣裝置2之間的相對位置,在圖中僅繪示出部分的殼體21,以避免遮蓋其他的元件或是造成混淆。如圖4A至圖5C所示,當導引件113可移動地設置於待鎖扣裝置2的殼體21的內表面Sin時,導引件113選擇性地位於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其中,圖4A至圖4C係繪示出導引件113位於第一位置的態樣,圖5A至圖5C係繪示出導引件113位於第二位置的態樣。
本體11的位置係連動於導引件113的位置。因此,相應於導引件113位於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本體11也會位於不同的位置。當導引件113位於第一位置時,第一鎖孔LH1與第二鎖孔LH2至少其中之一露出於殼體21的外表面Sout。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的側邊112會較為遠離殼體21的側邊212。在圖4A至圖4C所示的實施例中,當導引件113位於第一位置時,第一鎖孔LH1與第二鎖孔LH2兩者都露出於殼體21的外表面Sout。此時,使用者可以將掛鎖鎖扣於第一鎖孔LH1或是將肯辛頓鎖鎖扣於第二鎖孔LH2。如前述地,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一鎖孔LH1與第二鎖孔LH2之間的距離大於一預設距離時,使用者可以將掛鎖鎖扣於第一鎖孔LH1且將肯辛頓鎖鎖扣於第二鎖孔LH2。
在另一實施例中,當導引件113位於第一位置時,第一鎖孔LH1與第二鎖孔LH2可以只有一者露出於殼體21的外表面Sout。而當導引件113再持續被朝殼體21外部牽引而移動至第三位置時,第一鎖孔LH1與第二鎖孔LH2兩者才都露出於殼體21的外表面Sout,以供使用者鎖扣鎖具。
如圖5A至圖5C所示,當導引件113位於第二位置時,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的側邊112會較為靠近殼體21的側邊212。待鎖扣裝置2的殼體21遮蔽第一鎖孔LH1與第二鎖孔LH2。此時,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的大部分被收納進殼體21中,以避免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無謂地外露於外,減少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造成人員或是其他物品的損傷的風險,並避免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破壞待鎖扣裝置2的外觀美感。
於實務上,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更具有抽拉件117。抽拉件117連接於本體11。當導引件113可移動地設置於待鎖扣裝置2的殼體21時,抽拉件117露出於殼體21的外表面Sout。在一實施例中,抽拉件117具有一第一連接端1171、一第二連接端1173與一施力段1175。施力段1175連接於第一連接端1171與第二連接端1173之間。抽拉件117的第一連接端1171與第二連接端1173連接本體11。施力段1175與本體11之間具有一間隙ITV。藉此,使用者可以勾扣施力段1175而將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往殼體21外抽拉。基於此實施例,本體11例如可以只形成第二鎖孔LH2,而抽拉件117與本體11間的間隙ITV則可作為前述的第一鎖孔LH1。在一實施例中,基於已知的肯辛頓鎖的規格,間隙ITV的長邊不小於7.25毫米且不大於8.25毫米,間隙ITV的短邊不小於2毫米且不大於3毫米。在另一實施例中,抽拉件117係自本體11的一表面(如第一表面S1或第二表面S2)延伸而出並突出於本體11的此表面。藉此,抽拉件117可做為使用者抽拉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的一個施力點。需說明的是,抽拉件117係為一選擇性的設計,當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露出於殼體21的部分足夠多時,露出於殼體21的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也可以做為抽拉件117使用。
在此實施例中,連接件3係為一螺絲。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係藉由連接件3鎖扣在殼體21上。更具體地來說,連接件3係穿過滑動開口O而與一殼體21上的一接點(例如為螺帽)組合,藉此限制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與殼體2之間的相對位置。雖然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與殼體21的相對位置被連接件3限制,但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與殼體21的相對位置並非完全不能改變。當適當地設計連接件3的尺寸與滑動開口O的開口大小時,連接件3可以滑動於滑動開口O。因此,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並非是完全地固定於殼體21上。當連接件3沿y軸向滑動於滑動開口O而改變相對於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的位置時,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與殼體21的相對位置也被連動地改變。藉此,當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受力時,依據受力方向,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的側邊112會因此靠近殼體21的側邊212或遠離殼體21的側邊212,而使得第一鎖孔LH1或第二鎖孔LH2暴露於殼體21的外表面Sout或是使得第一鎖孔LH1或第二鎖孔LH2被殼體21遮蓋。
相仿地,連接件3也可以是勾扣元件或者是其他可以用來限制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與殼體21間的相對位置的元件,或是在另一種實施態樣中,滑動開口O係開設於殼體21上,而連接件3則鎖扣於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的接點。另一方面,在此實施例中,滑動開口O具有第一部分P1與第二部分P2。第一部分P1的最大寬度大於第二部分P2的最大寬度。藉此,使得導引件113位於第一位置時會傾向停留在第一位置。
如圖4A至圖5C所示,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更具有一定位件115。定位件115連接本體11。在此實施例中,定位件115係連接本體11的導引件113的一側。於實務上,定位件115亦可連接於導引件113的相對一側。或是,定位件115亦可以連接於鎖扣件111上。定位件115用以接觸殼體21。當定位件115與殼體21相對移動時,定位件115用以依據與殼體21之間的結構性干涉而選擇性地移動至多個定位位置其中之一。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在導引件113由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的過程中或是由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的過程中,因為定位件115與殼體21之間的結構性干涉,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的移動會帶有些許段落感。使用者可以藉由這樣的段落感體會到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的大概位置,而不至於過度施力。
另一方面,如圖4A至圖5C所示,殼體21的內表面Sin上例如更設置有一限位件23。限位件23形成有第一限位槽231與第二限位槽233。第一限位槽231的開口與第二限位槽233的開口背向殼體21。更具體地來說,第一限位槽231的開口與第二限位槽233的開口背向所位於的內表面Sin。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具有一凸塊1151。凸塊1151係設置於定位件115。凸塊1151朝向殼體21。凸塊1151係朝向所位於的內表面Sin。凸塊1151接觸限位件23。依據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的位置,凸塊1151的部分位於第一限位槽231中或是凸塊1151的部分位於第二限位槽233中。因此,當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相對殼體21移動時,凸塊1151有可能落進第一限位槽231或第二限位槽233中,而暫時地增加了移動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的阻力,從而產生結構性干涉。
舉例來說,當使用者將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往殼體21內部推而使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的導引件113移至第二位置時,凸塊1151落進第一限位槽231。此時,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會因此些許地震動,讓使用者知道已經將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推到底了。另一方面,由於物理形狀相匹配,凸塊1151會傾向停留在第一限位槽231,而使導引件13更穩固地停留在第二位置。反過來說,當使用者將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往殼體21外部拉而使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的導引件113移至第一位置時,凸塊1151落進第二限位槽233。此時,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會因此些許地震動,讓使用者知道已經將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拉到底了。
此外,如圖4A至圖5C所示,限位件23可更形成有第三限位槽235,第三限位槽235位於第一限位槽231與第二限位槽233之間。在導引件13脫離第一位置而移動到第二位置的過程中,凸塊1151會暫時地落進第三限位槽235然後脫離第三限位槽235而產生另一次的段落感,幫助使用者理解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的位置。凸塊1151暫時落入第一限位槽231、第二限位槽233與第三限位槽235中的短暫暫停即相對應於前述的各定位位置。
在一實施例中,限位件23更形成有一滑動槽。滑動槽連通第一限位槽231與第二限位槽233。第一限位槽231與第二限位槽233分別位於滑動槽237的兩端。第一限位槽231的最大深度大於滑動槽的最大深度,第二限位槽233的最大深度大於滑動槽的最大深度。滑動槽能夠輔助定位件115的凸塊1151沿一預設路徑移動。而由於第一限位槽231的深度與第二限位槽233的深度大於滑動槽,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的移動過程中仍可以有前述的段落感。
在此實施例中,待鎖扣裝置2更具有限位牆251、253,以在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位於第二位置時,阻止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以連接件3為軸心樞轉。然限位牆251、253係為選擇性的設計,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當可依實際所需自行調整限位牆的數量或位置,或是不設置限位牆。
依據上述,本新型更提供了一種防盜機殼。防盜機殼具有前述的殼體2與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殼體21具有相反的內表面Sin與外表面Sout。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可移動地設置於內表面Sin。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的本體11具有鎖扣件111與抽拉件117。抽拉件117連接鎖扣件111。鎖扣件111形成有鎖孔(如前述的第一鎖孔LH1或第二鎖孔LH2其中之一)。抽拉件117包括一第一連接端1171、一第二連接端1173與一施力段1175。施力段1175連接於第一連接端1171與第二連接端1173之間。抽拉件117的第一連接端1171與第二連接端1173連接本體11。施力段1175與本體11之間具有一間隙ITV。施力段1175暴露於殼體21的外表面Sout。間隙ITV的尺寸位於一預設範圍中。當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往殼體21內部移動而被殼體21收納時,殼體21遮蔽鎖扣件111的鎖孔。
請再參照圖6A與圖6B,圖6A係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俯視示意圖,圖6B係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仰視示意圖。在此實施例中,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的第一基板SB1’與第二基板SB2’係為一體成形。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係被沿著彎折部T彎折,使第一基板SB1’靠近第二基板SB2’而彼此重疊、彼此平行或是彼此貼合。
圖1A至圖6B揭示了可移動式鎖扣結構可以是包括不同的基板,或者是一體成形而經彎折沖壓所形成。請再參照圖7A與圖7B以說明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各個開口的配置方式。圖7A係繪示依據本新型更一實施例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俯視示意圖,圖7B係繪示依據本新型更一實施例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仰視示意圖。在此實施例中,第二鎖孔LH2”與滑動開口O係沿一AA軸向排列,而抽拉件117”與第一鎖孔則是位於AA軸向的一側。其中,AA軸向係為滑動開口O的開口延伸方向,並平行於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的移動方向。相較於圖1A至圖6B的實施例,抽拉件117”更靠近AA軸向,使得抽拉件117”與AA軸向間的力臂更短。因此,使用者施力於抽拉件117”以抽拉可移動式鎖扣結構1”時更為省力。
綜上所述,本新型提供了一種可移動式鎖扣結構與防盜機殼。可移動式鎖扣結構具有開孔形狀不同的第一鎖孔與第二鎖孔,增添了使用者的鎖具選擇。另一方面,當可移動式鎖扣結構設置於電子產品的殼體內時,可移動式鎖扣結構可以相對於電子產品的殼體移動,使得可移動式鎖扣結構可以收納於電子產品的殼體內,或者可移動式鎖扣結構可以外露於電子產品的殼體外以供使用者扣合鎖具。在一類的實施例中,可移動式鎖扣結構更具有相關元件以輔助使用者抽出或收回可移動式鎖扣結構。藉此,本新型提供的可移動式鎖扣結構與防盜機殼在提供了不同的鎖孔以供使用者利用的同時,也降低了對於電子產品外觀的影響。
1、1’、1”‧‧‧可移動式鎖扣結構
11‧‧‧本體
112‧‧‧側邊
111‧‧‧鎖扣件
113‧‧‧導引件
115‧‧‧定位件
1151‧‧‧凸塊
117、117”‧‧‧抽拉件
1171‧‧‧第一連接端
1173‧‧‧第二連接端
1175‧‧‧施力段
2‧‧‧待鎖扣裝置
21‧‧‧殼體
212‧‧‧側邊
23‧‧‧限位件
231‧‧‧第一限位槽
233‧‧‧第二限位槽
235‧‧‧第三限位槽
251‧‧‧限位牆
253‧‧‧限位牆
3‧‧‧連接件
CP‧‧‧連接點
CPH‧‧‧連接孔
GP‧‧‧空隙
ITV‧‧‧間隙
LH1、LH1’、LH1”‧‧‧第一鎖孔
LH2、LH2’、LH2”‧‧‧第二鎖孔
O、O’、 O”‧‧‧滑動開口
P1‧‧‧第一部分
P2‧‧‧第二部份
rsd‧‧‧突起部
S1‧‧‧第一表面
S2‧‧‧第二表面
S3‧‧‧第三表面
SB1、SB1’‧‧‧第一基板
SB2、SB2’‧‧‧第二基板
Sin‧‧‧內表面
Sout‧‧‧外表面
T‧‧‧轉折部
w1、w2、w3、w4、w5、w6、w7、w8、w9、w10、w11‧‧‧寬度
圖1A係繪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B係繪示依據圖1A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圖1C係繪示依據圖1A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仰視示意圖。
圖2A係繪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爆炸示意圖。
圖2B係繪示依據圖2A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第一基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C係繪示依據圖2A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第二基板的側視示意圖。
圖3A係繪示依據圖2A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第一基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B係繪示依據圖2A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第二基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A係繪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位於第一位置時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與待鎖扣裝置的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4B係繪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位於第一位置時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與待鎖扣裝置的殼體的俯視示意圖。
圖4C係繪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位於第一位置時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與待鎖扣裝置的殼體的仰視示意圖。
圖5A係繪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位於第二位置時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與待鎖扣裝置的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5B係繪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位於第二位置時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與待鎖扣裝置的殼體的俯視示意圖。
圖5C係繪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位於第二位置時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與待鎖扣裝置的殼體的仰視示意圖。
圖6A係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圖6B係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仰視示意圖。
圖7A係繪示依據本新型更一實施例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圖7B係繪示依據本新型更一實施例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仰視示意圖。

Claims (10)

  1. 一種可移動式鎖扣結構,包括: 一本體,包括: 一鎖扣件,形成有一第一鎖孔與一第二鎖孔,該第一鎖孔用以供一第一鎖具扣合,該第二鎖孔用以供一第二鎖具扣合,該第一鎖孔的開孔形狀不同於該第二鎖孔的開孔形狀;以及 一導引件,連接於該鎖扣件,當該導引件可移動地設置於一待鎖扣裝置的一殼體的一內表面時,該導引件選擇性地位於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 其中,該鎖扣件的位置係連動於該導引件的位置,當該導引件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一鎖孔與該第二鎖孔至少其中之一露出於該殼體的一外表面,當該導引件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待鎖扣裝置的該殼體遮蔽該第一鎖孔與該第二鎖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其中該導引件形成有一滑動開口,當該導引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待鎖扣裝置的該殼體時,該待鎖扣裝置的一連接件穿過該滑動開口而限制該殼體與該導引件的相對位置。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更包括一定位件,連接於該本體,該定位件用以接觸該殼體,當該定位件與該殼體相對移動時,該定位件用以依據與該殼體之間的結構性干涉而選擇性地移動至多個定位位置其中之一。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更包括一抽拉件,該抽拉件連接於該本體,當該導引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待鎖扣裝置的該殼體時,該抽拉件露出於該殼體的該外表面。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其中該抽拉件包括一第一連接端、一第二連接端與一施力段,該施力段連接於該第一連接端與該第二連接端之間,該抽拉件的該第一連接端與該第二連接端連接該本體,該施力段與該本體之間具有一間隙。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其中該間隙的一寬度不小於2.5毫米且不大於3.5毫米。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移動式鎖扣結構,其中該本體定義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與一第三表面,該第一鎖孔係開口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三表面,該第二鎖孔係開口該第二表面與該第三表面,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不共平面,該第二表面與該第三表面的間距大於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三表面的間距。
  8. 一種防盜機殼,包括: 一殼體,具有相反的一內表面與一外表面;以及 一可移動式鎖扣結構,可移動地設置於該內表面,該可移動式鎖扣結構包括: 一本體,包括: 一鎖扣件,形成有一鎖孔;以及 一抽拉件,連接該鎖扣件,該抽拉件包括一第一連接端、一第二連接端與一施力段,該施力段連接於該第一連接端與該第二連接端之間,該抽拉件的該第一連接端與該第二連接端連接該本體,該施力段與該本體之間具有一間隙,該施力段暴露於該殼體的該外表面,該間隙的尺寸位於一預設範圍中; 其中,當該可移動式鎖扣結構往該殼體內部移動而被該殼體收納時,該殼體遮蔽該鎖孔。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防盜機殼,更包括一限位件,設置於該殼體的該內表面上,該限位件形成有一第一限位槽與一第二限位槽,該第一限位槽的開口與該第二限位槽的開口背向該殼體,該可移動式鎖扣結構具有一凸塊,該凸塊朝向該殼體,該凸塊接觸該限位件,依據該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的位置,該凸塊的部分位於該第一限位槽中或是該凸塊的部分位於該第二限位槽中; 其中,當該可移動式鎖扣結構相對該殼體移動時,該凸塊與該限位件之間有一結構性干涉。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防盜機殼,其中該限位件更形成有一滑動槽,該滑動槽連通該第一限位槽與該第二限位槽,該第一限位槽與該第二限位槽分別位於該滑動槽的兩端,該第一限位槽的最大深度大於該滑動槽的最大深度,該第二限位槽的最大深度大於該滑動槽的最大深度。
TW107215273U 2018-11-09 2018-11-09 Movable latch structure and anti-theft case TWM5771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5273U TWM577132U (zh) 2018-11-09 2018-11-09 Movable latch structure and anti-theft cas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5273U TWM577132U (zh) 2018-11-09 2018-11-09 Movable latch structure and anti-theft cas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7132U true TWM577132U (zh) 2019-04-21

Family

ID=66997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15273U TWM577132U (zh) 2018-11-09 2018-11-09 Movable latch structure and anti-theft cas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71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3827B (zh) * 2021-10-27 2023-02-2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鎖附裝置及具有鎖附裝置之電子設備殼體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3827B (zh) * 2021-10-27 2023-02-2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鎖附裝置及具有鎖附裝置之電子設備殼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1795B (zh) 攜帶式電子裝置的閂鎖結構
US9101183B2 (en) Buckle system and mounting bracket
TWM577132U (zh) Movable latch structure and anti-theft case
TWM595910U (zh) 拉帶解鎖結構及電性連接結構
TWM625947U (zh) 閂鎖和鎖定結構
CN209767981U (zh) 可移动式锁扣结构与防盗机壳
US20130148274A1 (en) Fastening assembly of electronic device
US20100007155A1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433378B (zh) 鎖固機構及具有該鎖固機構的電子裝置
TWI557328B (zh) 殼體裝置
TWI625999B (zh) 電腦機殼
JP2006241941A (ja) 窓の施錠装置
TWM617588U (zh) 傳輸線鎖
TWI705755B (zh) 支撐裝置
TW201622513A (zh) 電子裝置
US12006738B2 (en) Extens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system
TWI739698B (zh) 擴充裝置及電子系統
US2023024002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locking assembly thereof
US2007004603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latch structure thereof
TWM468700U (zh) 用於電子裝置之電池卡合結構
TWI430739B (zh) 拉帶定位結構
TWI488355B (zh) 天線組件
TWI704856B (zh) 櫃體
TWI700977B (zh) 固定組件
TW202418912A (zh) 電子裝置及其扣合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