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8912A - 電子裝置及其扣合組件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及其扣合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8912A
TW202418912A TW111139723A TW111139723A TW202418912A TW 202418912 A TW202418912 A TW 202418912A TW 111139723 A TW111139723 A TW 111139723A TW 111139723 A TW111139723 A TW 111139723A TW 202418912 A TW202418912 A TW 20241891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portion
electronic device
fixing
buckle
baff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9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2401B (zh
Inventor
李坤政
張瑞祺
洪宗良
王振泙
Original Assignee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397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22401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2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240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189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8912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殼體、第二殼體及扣合組件。第一殼體包括第一固定面,第一固定面具有一扣合部。第二殼體包括第二固定面及二容置槽,容置槽分別設置於第二固定面兩側。扣合組件包括卡扣件及二彈性元件。卡扣件具有勾扣部及固定桿,固定桿設置於勾扣部二側,各固定桿一端抵靠於固定面並相對於第二固定面滑移,另一端伸入相對應的容置槽,勾扣部用以扣合於扣合部。彈性元件分別容設於容置槽,且彈性元件一端連接於第二殼體,另一端連接於固定桿。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及其扣合組件
一種電子裝置及其扣合組件,尤指一種可透過扣合組件將二殼體相互扣合固定的電子裝置及其扣合組件。
目前翻蓋式電子產品(例如筆記型電腦或具有可拆式鍵盤的平板電腦)皆會透過樞軸機構或卡扣機構等方式,將翻蓋式電子產品的上殼體與下殼體相互固定。目前有的卡扣機構主要係將卡扣機構一端樞設於上殼體或下殼體,轉動卡扣機構後,將卡扣機構之另一端扣合於上殼體或下殼體相對應的扣合結構。然而,若上殼體與下殼體之間的間距一旦改變時,卡扣機構即無法準確地對位於扣合結構。
有鑑於此,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殼體、第二殼體及扣合組件。第一殼體包括第一固定面,第一固定面具有扣合部。第二殼體包括第二固定面以及二容置槽,各容置槽分別設置於第二固定面之兩側。扣合組件包括卡扣件及二彈性元件。卡扣件具有勾扣部及固定桿,兩固定桿設置於勾扣部的二側,且每一固定桿之一端分別抵靠於第二固定面並相對於第二固定面滑移,另一端分別伸入於相對應的容置槽。勾扣部用以扣合於扣合部。各彈性元件分別容設於容置槽,且各彈性元件一端連接於第二殼體,另一端連接於固定桿。
在一實施例中,各固定桿分別具有弧形面,弧形面抵靠第二固定面,且弧形面形成之中心遠離固定桿。
在一實施例中,勾扣部可移動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勾扣部於第一位置滑動至第三位置時,勾扣部依弧形面之中心偏轉至第二位置,並在勾扣部位於第三位置時,勾扣部扣合於扣合部。
在一實施例中,勾扣部具有導引面,勾扣部於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時,導引面接觸於扣合部,使卡扣件受導引面之導引並偏轉至第二位置。
在一實施例中,勾扣部位於第二位置時,勾扣部的頂端距離第一固定面為第一距離,扣合部的頂端距離第一固定面為第二距離,第一距離實質等於第二距離。
在一實施例中,卡扣件包含第一擋板,第一擋板延伸至第二固定面,第一擋板具有第一接觸面,第二固定面包含第二擋板,第二擋板具有第二接觸面,勾扣部位於第一位置或第三位置時,第一接觸面與第二接觸面分離,勾扣部位於第二位置時,第一接觸面接觸第二接觸面。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固定面包含限位槽,限位槽位於第二擋板與容置槽之間,卡扣件包含一第三擋板,第三擋板延伸至限位槽之中。
在一實施例中,每一容置槽分別具有擋牆,每一固定桿相對於弧形面一側具有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勾扣部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間時,第一斜面接觸及滑動於擋牆,勾扣部在第二位置時,第二斜面接觸及滑動於擋牆。
在一實施例中,各擋牆與第二固定面形成開口,各固定桿分別滑動於各開口。
在一實施例中,卡扣件更包含操作部,操作部位於弧形面之中心的一側,勾扣部位於弧形面之中心另一側,致動操作部時,卡扣件於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面包含另一扣合部,勾扣部扣合於扣合部和另一扣合部之一。
以下提出各種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然而,實施例僅用以作為範例說明,並不會限縮本發明欲保護之範圍。此外,實施例中的圖式省略部份元件,以清楚顯示本發明的技術特點。在所有圖式中相同的標號將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請參閱圖1至圖4。圖1為本發明在第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之立體圖。圖2為圖1所框選處電子裝置局部的前視圖。圖3為圖1所框選處電子裝置局部的仰視圖。圖4為本發明在第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局部的側視圖,以顯示卡扣件及弧形面之中心。如圖1至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包括第一殼體101、第二殼體103及扣合組件105。第一殼體101包括第一固定面107,第一固定面107具有扣合部109。第二殼體103包括第二固定面111以及二容置槽(113、113’),二容置槽(113、113’)分別設置於第二固定面111之兩側。扣合組件105包括卡扣件115及二彈性元件(117、117’)。卡扣件115具有勾扣部119及二固定桿(121、121’),二固定桿(121、121’)設置於勾扣部119的二側。且由圖3可見,各固定桿(121、121’)之一端分別抵靠於第二固定面111並相對於第二固定面111滑移,另一端分別伸入於相對應的容置槽(113、113’)。勾扣部119用以扣合於扣合部109。由圖2及圖3可見,二彈性元件(117、117’)分別容設於二容置槽(113、113’),且各彈性元件(117、117’)之一端連接於第二殼體103,另一端連接於固定桿(121、121’)。
請參閱圖4,在圖4中僅以單側之固定桿121為例示說明,另一側之固定桿121’亦具有對應之結構。在本實施例中,各固定桿(121、121’)分別具有一弧形面123,弧形面123抵靠第二固定面111,且弧形面123形成之中心C遠離固定桿(121、121’) (容後詳述)。
再如圖1中所示,電子裝置10可以是翻蓋式電子產品(例如筆記型電腦或具有可拆式鍵盤之平板電腦)。舉例而言,若電子裝置10為筆記型電腦時,第一殼體101可以是螢幕或鍵盤之一,第二殼體103則可以是螢幕或鍵盤之另一。若電子裝置10為可拆式鍵盤之平板電腦,第一殼體101可以是平板電腦或可拆式鍵盤之一,第二殼體103則可以平板電腦或可拆式鍵盤之另一。但凡具有第一殼體101及第二殼體103,且第一殼體101與第二殼體103可彼此開啟及閉合之電子裝置10,皆可以實施,不以此為限。此外,第一殼體101與第二殼體103彼此靠合時,第一固定面107係鄰近於第二固定面111。其中,第一固定面107可以是實質平行於第二固定面111,使得卡扣件115可以輕易地於第二固定面111滑動並扣合於第一固定面107的扣合部109。
再如圖2及圖3中所示,二容置槽(113、113’)可以鄰近設置於第二固定面111之兩側,並且第二固定面111之兩側分別與兩容置槽(113、113’)相連通,使得卡扣件115抵靠於第二固定面111時,二固定桿(121、121’)可經由第二固定面111分別伸入至相對應的容置槽(113、113’)。此外,二彈性元件(117、117’)可以分別被設置於相對應的容置槽(113、113’)內,且各彈性元件(117、117’)之一端可以鎖固或焊接在第二殼體103。各彈性元件(117、117’)之另一端可以勾扣於相對應的固定桿(121、121’)。具體而言,由圖2可見,各固定桿(121、121’)具有一扣孔124,各彈性元件(117、117’)之另一端可以分別勾扣於扣孔124,使得兩彈性元件(117、117’)在常態下可透過自身彈力分別牽引兩固定桿(121、121’),且使得卡扣件115相對於第二固定面111滑動時,卡扣件115可以抵靠在第二固定面111滑動。其中,所述的彈性元件(117、117’)可例如為彈簧或彈性繩。
再如圖3及圖4所示,需先說明的是,在圖4中僅以固定桿121為例,固定桿121’與固定桿121相同,故不再另行贅述。其中,圖4省略兩彈性元件(117、117’)。在本實施例中,容置槽(113、113’)分別具有擋牆(125、125’),每一固定桿(121、121’)相對於弧形面123一側具有第一斜面127及第二斜面129。並且各擋牆(125、125’)與第二固定面111分別形成一開口(131、131’),各固定桿(121、121’)分別滑動於二開口(131、131’)內。各固定桿(121、121’)相對於第二固定面111滑移時,第一斜面127及第二斜面129可分別接觸及滑動於擋牆(125、125’) (容後說明)。
請一併參閱圖5至圖8。圖5為本發明在第一實施例中,勾扣部在第一位置時,勾扣部與扣合部之位置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在第一實施例中,勾扣部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間時,勾扣部與扣合部之位置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在第一實施例中,勾扣部在第二位置時,勾扣部與扣合部之位置關係。圖8為本發明在第一實施例中,勾扣部在第三位置時,勾扣部與扣合部之位置關係。其中,圖5至圖8皆以一側的固定桿121為例,另一側的固定桿121’作動及結構皆與固定桿121相同,以下固定桿121’之說明予以參照固定桿121。在本實施例中,如圖5至圖8所示,勾扣部119可移動至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或第三位置P3。勾扣部119於第一位置P1滑動至第三位置P3時,勾扣部119依弧形面123之中心C偏轉至第二位置P2(容後說明),並在勾扣部119位於第三位置P3時,勾扣部119扣合於扣合部109。
如圖5中所示,當卡扣件115尚未被致動,固定桿121係受到彈性元件117之牽引作用,使勾扣部119常態保持在第一位置P1。其中,固定桿121之弧形面123係抵靠於第二固定面111。
如圖5及圖6中所示,當卡扣件115被致動,使得勾扣部119從第一位置P1往第二位置P2移動時,最初固定桿121仍受到彈性元件117之牽引作用,此刻固定桿121之弧形面123係滑動於第二固定面111。當卡扣件115持續被致動,且勾扣部119抵頂至扣合部109至如圖6所示時,勾扣部119可依弧形面123之中心C偏轉至第二位置P2(如圖7所示)。其中,勾扣部119在第一位置P1及第二位置P2之間時,第一斜面127係接觸及滑動於擋牆125。具體而言,勾扣部119具有一導引面133,勾扣部119於第一位置P1移動至第二位置P2時,導引面133接觸於扣合部109,使卡扣件115受導引面133之導引,並依弧形面123之中心C偏轉至第二位置P2。
如圖7中所示,當勾扣部119位於第二位置P2時,勾扣部119的頂端119a距離第一固定面107為第一距離D1,扣合部109的頂端109a距離第一固定面107為第二距離D2,此時,第一距離D1實質等於第二距離D2。也就是說,勾扣部119依弧形面123之中心C偏轉至扣合部109時,勾扣部119可沿著扣合部109從第二位置P2移動至第三位置P3(如圖8所示)。此外,當勾扣部119位於第二位置P2時,此刻固定桿121之弧形面123係遠離於第二固定面111,而第二斜面129係接觸及滑動於擋牆125,使得固定桿121可以透過第二斜面129滑移於擋牆125。
如圖8中所示,當勾扣部119位於第三位置P3時,勾扣部119係扣合於扣合部109。需說明的是,欲將勾扣部119從第三位置P3復位至第一位置P1時,可再致動卡扣件115,使固定桿121可以弧形面123作為支點,相對於第二固定面111轉動,使勾扣部119與扣合部109分離。並且當勾扣部119沿著扣合部109從第三位置P3移動至第二位置P2時,勾扣部119可再次沿著扣合部109移動。並且當勾扣部119持續從第二位置P2移動至第一位置P1時,固定桿121會受到彈性元件117之牽引作用,使得勾扣部119從第二位置P2復位至第一位置P1,此刻弧形面123再次抵靠於第二固定面111。
再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卡扣件115更包含操作部135。其中,弧形面123係位於操作部135與勾扣部119之間。致動操作部135時,卡扣件115可移動於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及第三位置P3之間。在本實施例中,致動操作部135可以是指在圖2中Y軸方向施力於操作部135,以推動卡扣件115相對於第二固定面111滑動。也可以是指在圖2中往Z軸的負值方向施力於操作部135(即按壓操作部135)。在此實施例中,致動操作部135以轉動卡扣件115後,可先使勾扣部119依弧形面123之中心C產生偏轉,並在勾扣部119從第一位置P1移動至第二位置P2時,勾扣部119可以接觸或不接觸扣合部109的情況下(即第一距離D1可以是大於或等於第二距離D2),移動至第二位置P2及第三位置P3,並且勾扣部119在第三位置P3時扣合於扣合部109。
請合併參閱圖1及圖9。圖9為圖2在A-A方向之剖面圖,顯示勾扣部在第三位置時,第一擋板與第二擋板之位置關係。如圖1及圖9中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卡扣件115更包含第一擋板137(見於圖3及圖9),第一擋板137延伸至第二固定面111,第一擋板137具有第一接觸面139。第二固定面111包含第二擋板141(見於圖3及圖9),第二擋板141具有第二接觸面143。勾扣部119位於第一位置P1或第三位置P3時,第一接觸面139與第二接觸面143分離。勾扣部119位於第二位置P2時,第一接觸面139接觸第二接觸面143。需說明的是,當勾扣部119從第二位置P2位移至第一位置P1或第三位置P3時,卡扣件115可透過第一擋板137之第一接觸面139滑動於第二擋板141之第二接觸面143,使卡扣件115可以更順利地滑動於第二固定面111。再如圖3中所示,第二固定面111更包含限位槽145。限位槽145位於第二擋板141與容置槽113之間。卡扣件115兩側分別具有第三擋板(147、147’),二個第三擋板(147、147’)係延伸至限位槽145之中。藉此,當卡扣件115相對於第二固定面111滑動時,限位槽145可對第三擋板(147、147’)起到在水平方向(如圖3中X軸方向)之限位作用,以將二個第三擋板(147、147’)限位於限位槽145內。如此,使得卡扣件115可以減少在水平方向(如圖3中X軸方向)的偏移,使卡扣件115移動軌跡可以更加穩定。
請合併圖1至圖10。圖10為本發明在第二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局部立體圖。如圖1至圖10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面107更包含另一扣合部149,勾扣部119扣合於扣合部109和另一扣合部149其中之一。其中,當勾扣部119位於第一位置P1時,扣合部109相較於扣合部149接近勾扣部119。換句話說,勾扣部119與扣合部149之間的距離大於勾扣部119與扣合部109之間的距離。依此,卡扣件115可依據第一殼體101與第二殼體103之間的距離,將勾扣部119扣合於扣合部109或扣合部149。舉例來說,在第二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可以增加一外掛件(本圖未繪示),外掛件可例如為一可拆式把手。由於外掛件具有厚度,當外掛件安裝於第一殼體101或第二殼體103後,第一殼體101與第二殼體103之間的距離會增加,此時,勾扣部119無法扣合於距離較遠的扣合部149,適於將勾扣部119扣合於距離較近的扣合部109。當第一殼體101或第二殼體103未安裝外掛件,第一殼體101與第二殼體103之間的距離並未改變,此時,勾扣部119可以扣合於扣合部149,適於將勾扣部119扣合於扣合部149。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電子裝置10,其中,勾扣部119於第一位置P1滑動至第三位置P3時,勾扣部119依弧形面123之中心C偏轉至第二位置P2(即偏心旋轉),使得勾扣部119位於第三位置P3時,勾扣部119可以扣合於扣合部109。藉此,使第一殼體101與第二殼體103彼此可以扣合固定。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為說明本案的技術思想及特點,其目的在使熟悉此項技術者能夠瞭解本案的內容並據以實施,當不能以之限定本案的專利範圍,即大凡依本案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均等變化或修飾,仍應涵蓋在本案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10:電子裝置 101:第一殼體 103:第二殼體 105:扣合組件 107:第一固定面 109:扣合部 109a:頂端 111:第二固定面 113,113’:容置槽 115:卡扣件 117,117’:彈性元件 119:勾扣部 119a:頂端 121,121’:固定桿 123:弧形面 124:扣孔 125,125’:擋牆 127:第一斜面 129:第二斜面 131,131’:開口 133:導引面 135:操作部 137:第一擋板 139:第一接觸面 141:第二擋板 143:第二接觸面 145:限位槽 147,147’:第三擋板 149:扣合部 C:中心 D1:第一距離 D2:第二距離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P3:第三位置
圖1為本發明在第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之立體圖。 圖2為圖1所框選處電子裝置局部的前視圖。 圖3為圖1所框選處電子裝置局部的仰視圖。 圖4為本發明在第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局部的側視圖,以顯示卡扣件及弧形面之中心。 圖5為本發明在第一實施例中,勾扣部在第一位置時,勾扣部與扣合部之位置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在第一實施例中,勾扣部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間時,勾扣部與扣合部之位置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在第一實施例中,勾扣部在第二位置時,勾扣部與扣合部之位置關係。 圖8為本發明在第一實施例中,勾扣部在第三位置時,勾扣部與扣合部之位置關係。 圖9為圖2在A-A方向之剖面圖,顯示勾扣部在第三位置時,第一擋板與第二擋板之位置關係。 圖10為本發明在第二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局部立體圖。
10:電子裝置
101:第一殼體
103:第二殼體
105:扣合組件
107:第一固定面
109:扣合部
111:第二固定面
113,113’:容置槽
115:卡扣件
117,117’:彈性元件
119:勾扣部
121,121’:固定桿
124:扣孔
135:操作部

Claims (17)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一第一殼體,包括一第一固定面,該第一固定面具有一扣合部; 一第二殼體,包括一第二固定面以及二容置槽,該二容置槽分別設置於該第二固定面之兩側;以及 一扣合組件,包括: 一卡扣件,具有一勾扣部及二固定桿,二該固定桿設置於該勾扣部的二側,且各該固定桿之一端抵靠於該第二固定面並相對於該第二固定面滑移,另一端伸入於相對應的該容置槽,該勾扣部用以扣合於該扣合部;以及 二彈性元件,分別容設於一該容置槽,且各該彈性元件一端連接於該第二殼體,另一端連接於一該固定桿。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各該固定桿具有一弧形面,該弧形面抵靠該第二固定面,且該弧形面形成之中心遠離該固定桿。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勾扣部可移動至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或一第三位置,該勾扣部於該第一位置滑動至該第三位置時,該勾扣部依該弧形面之中心偏轉至該第二位置,並在該勾扣部位於該第三位置時,該勾扣部扣合於該扣合部。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勾扣部具有一導引面,該勾扣部於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時,該導引面接觸於該扣合部,使該卡扣件受該導引面之導引並偏轉至該第二位置。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勾扣部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勾扣部的一頂端距離該第一固定面為一第一距離,該扣合部的一頂端距離該第一固定面為一第二距離,該第一距離實質等於該第二距離。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卡扣件包含一第一擋板,該第一擋板延伸至該第二固定面,該第一擋板具有一第一接觸面,該第二固定面包含一第二擋板,該第二擋板具有一第二接觸面,該勾扣部位於該第一位置或該第三位置時,該第一接觸面與該第二接觸面分離,該勾扣部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一接觸面接觸該第二接觸面。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固定面包含一限位槽,該限位槽位於該第二擋板與該容置槽之間,該卡扣件包含一第三擋板,該第三擋板延伸至該限位槽之中。
  8.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二該容置槽分別具有一擋牆,二該固定桿相對於該弧形面一側具有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該勾扣部在該第一位置及該第二位置之間時,該第一斜面接觸及滑動於該擋牆,該勾扣部在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二斜面接觸及滑動於該擋牆。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二該擋牆與該第二固定面形成一開口,二該固定桿分別滑動於二該開口。
  10.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卡扣件更包含一操作部,該操作部位於該弧形面之中心的一側,該勾扣部位於該弧形面之中心另一側,致動該操作部時,該卡扣件於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及該第三位置。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固定面包含另一扣合部,該勾扣部扣合於該扣合部和該另一扣合部其中之一。
  12. 一種扣合組件,組設於一電子裝置,包括: 一卡扣件,具有一勾扣部及二固定桿,二該固定桿設置於該勾扣部的二側,且各該固定桿相對於該電子裝置滑移,該勾扣部用以扣合於該電子裝置;以及 二彈性元件,一端固定於該電子裝置,另一端分別連接於一該固定桿; 其中,各該固定桿具有一弧形面,該弧形面朝向該電子裝置,且形成該弧形面之中心遠離該固定桿。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扣合組件,其中該勾扣部具有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及一第三位置,該勾扣部於該第一位置滑動至該第三位置時,該勾扣部依該弧形面之中心偏轉至該第二位置,並在該勾扣部位於該第三位置時,該勾扣部扣合於該電子裝置。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扣合組件,其中該勾扣部具有一導引面,該勾扣部於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時,該導引面接觸於該電子裝置,該卡扣件受該導引面之導引並偏轉至該第二位置。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扣合組件,其中該卡扣件包含一第一擋板,該第一擋板延伸至該電子裝置,該第一擋板具有一第一接觸面,該勾扣部位於該第一位置或第三位置時,該第一接觸面與該電子裝置分離,該勾扣部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一接觸面接觸該電子裝置。
  16.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扣合組件,其中二該固定桿相對於該弧形面一側具有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該勾扣部在該第一位置及該第二位置之間時,該第一斜面接觸該電子裝置,該勾扣部在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二斜面接觸該電子裝置。
  17.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扣合組件,其中該卡扣件更包含一操作部,該操作部位於該弧形面之中心的一側,該勾扣部位於該弧形面之中心另一側,致動該操作部時,該卡扣件於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及該第三位置。
TW111139723A 2022-10-19 2022-10-19 電子裝置及其扣合組件 TWI8224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39723A TWI822401B (zh) 2022-10-19 2022-10-19 電子裝置及其扣合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39723A TWI822401B (zh) 2022-10-19 2022-10-19 電子裝置及其扣合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2401B TWI822401B (zh) 2023-11-11
TW202418912A true TW202418912A (zh) 2024-05-01

Family

ID=89722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9723A TWI822401B (zh) 2022-10-19 2022-10-19 電子裝置及其扣合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2240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78198U (en) * 2005-05-23 2005-10-1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Lock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device
TWM496787U (zh) * 2014-05-02 2015-03-01 Wistron Corp 卡鉤結構
TWI677144B (zh) * 2018-06-08 2019-11-11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連動機構模組及擴充座
CN113741627A (zh) * 2018-11-30 2021-12-03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卡扣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2401B (zh) 2023-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05927B2 (en) Push-button latching mechanism
TWI407471B (zh) 鍵開關裝置及鍵盤
US7436656B2 (en) Portable computer having improved latch mechanism
KR100745813B1 (ko) 양 방향 래치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자기기
TWI381795B (zh) 攜帶式電子裝置的閂鎖結構
US7495898B2 (en) Portable computer having improved latch mechanism
US7988014B2 (en) Lid lock mechanism
JPH11346066A (ja) ピボット運動可能なコンピュ―タ・アクセス・ドア構造
TWI705751B (zh) 電子裝置及其殼體結構及鎖定模組
US6761421B2 (en) Computer enclosure with pivoting opening means
TWI725701B (zh) 把手裝置、機箱及伺服器
KR940001664B1 (ko) 가동 부재를 폐쇄 위치에 유지하기 위한 래치 기구
US7679904B2 (en) Housing of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294200A1 (en) Fliptop integrated latch
US7876567B2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latch mechanism applied in the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202418912A (zh) 電子裝置及其扣合組件
US20060082962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improved latch mechanism
TW201742527A (zh) 可提供電路板快拆功能的機殼模組及其電子裝置
US20070120373A1 (en) Latch mechanism
US10915150B2 (en) Linkage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774029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24002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locking assembly thereof
JP7241199B2 (ja) ロックレバーおよび開閉装置
CN116540836A (zh) 电子装置及其扣合组件
TWM577132U (zh) Movable latch structure and anti-theft 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