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6537U - Folding board - Google Patents

Folding boar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6537U
TWM576537U TW107216297U TW107216297U TWM576537U TW M576537 U TWM576537 U TW M576537U TW 107216297 U TW107216297 U TW 107216297U TW 107216297 U TW107216297 U TW 107216297U TW M576537 U TWM576537 U TW M57653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unit
plate unit
plate portion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162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孫雯姿
Original Assignee
陳俊言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陳俊言 filed Critical 陳俊言
Priority to TW1072162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6537U/zh
Publication of TWM576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6537U/zh

Links

Landscapes

  • Sheet Holders (AREA)

Abstract

一種摺疊板,包含一第一板單元、一第二板單元及一樞接單元,該第一板單元包括相鄰設置的一第一板部及至少一第一靠部,該第一板部具有一平整的第一內表面,及一相反該第一內表面的第一外表面,該第二板單元包括相鄰設置的一第二板部及至少一第二靠部,該第二板部具有一平整的第二內表面,及一相反該第二內表面的第二外表面,該第二靠部相鄰該第一靠部,該樞接單元用以樞接該第一板單元與該第二板單元,使該第二板單元與該第一板單元可相對翻轉而於一打開位置及一折疊位置之間變化,於該打開位置時,該第二靠部抵於該第一靠部,該第二內表面與該第一內表面相夾一介於175至185度的角度,以提供一平整表面而便於書寫使用。

Description

摺疊板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板架,特別是指一種摺疊板。
一種現有的折疊板,包括可相互對折的一第一板單元及一第二板單元,及二夾持件,該第一板單元具有一第一板體,及一連接於該第一板體一側的第一鉸鍊件,該第二板單元具有一第二板體,及一連接該第二板體一側並與該第一鉸鍊件相互鉸接的第二鉸鍊件,該等夾持件分別設置於該第一板體及該第二板體。
使用時,該等夾持件分別用來夾持複數薄片(例如紙張),該第一板體及該第二板體可於一相互疊合的折疊位置及一翻開的打開位置之間移動,於該折疊位置時,該現有的折疊板就適於攜帶,而於該打開位置時,就便於翻閱該等薄片。
然而,當要使用面積較大的其中一薄片時,用於使該第一板體及該第二板體相互翻動的該第一鉸鍊件及該第二鉸鍊件會相對凸出該第一板體及該第二板體的中間處,而使該薄片無法平整的跨越該第一板體及該第二板體,導致使用上非常不方便。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克服先前技術所述至少一缺點的摺疊板。
於是,本新型摺疊板,包含一第一板單元、一第二板單元,及一樞接單元。
該第一板單元包括沿一第一直線相鄰設置的一第一板部及至少一第一靠部,該第一板部具有一平整的第一內表面,及一相反該第一內表面的第一外表面,該第二板單元包括沿一第二直線相鄰設置的一第二板部及至少一第二靠部,該第二板部具有一平整的第二內表面,及一相反該第二內表面的第二外表面,該第二靠部相鄰該第一靠部,該樞接單元用以樞接該第一板單元與該第二板單元,使該第二板單元與該第一板單元可相對翻轉而於一打開位置及一折疊位置之間變化,該第二板單元與該第一板單元於該打開位置時,該第二板部遠離該第一板部,該第二靠部抵於該第一靠部,該第二內表面與該第一內表面相夾一介於175至185度的角度,該第二板單元與該第一板單元於該折疊位置時,該第二靠部脫離該第一靠部,該第二板部相鄰該第一板部,該第二內表面與該第一內表面彼此相對。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藉由該第一靠部及該第二靠部的設置,使該第一板單元及該第二板單元於該打開位置時,該第二內表面與該第一內表面近乎呈一平面,以提供平整表面而便於書寫使用。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2、3,本新型摺疊板之一第一實施例,包含一第一板單元2、一第二板單元3、一樞接單元4,及一夾持單元5。
該第一板單元2包括沿一第一直線L1相鄰設置的一第一板部21及二第一靠部22。該第一板部21具有一平整的第一內表面211,及一相反該第一內表面211的第一外表面212,該等第一靠部22沿垂直該第一直線L1的方向依序設置。
該第二板單元3包括沿一第二直線L2相鄰設置的一第二板部31及二第二靠部32。該第二板部31具有一平整的第二內表面311,及一相反該第二內表面311的第二外表面312,該等第二靠部32沿垂直該第二直線L2的方向依序設置,該等第二靠部32分別相鄰該等第一靠部22。
參閱圖3、4、5,該第二板單元3與該第一板單元2可相對翻轉而於一打開位置及一折疊位置之間變化。
該第二板單元3與該第一板單元2於該打開位置時(見圖4),該第二板部31遠離該第一板部21,該等第二靠部32抵於該等第一靠部22,該第二內表面311與該第一內表面211朝向同方向且實質上為共平面,該第二板單元3與該第一板單元2於該折疊位置時(見圖5),該等第二靠部32脫離該等第一靠部22,該第二板部31相鄰該第一板部21,該第二內表面311與該第一內表面211彼此相對。
其中一第一靠部22具有一自該第一板部21沿該第一直線L1延伸的方向延伸並與該第一內表面211實質上共平面的第一凸肋221,相對應的其中一第二靠部32具有一自該第二板部31沿該第二直線L2延伸的方向延伸並與該第二外表面312實質上共平面的第二凸肋321,該第二板單元3與該第一板單元2於該打開位置時(見圖4),該第二凸肋321相反該第二外表面312的一側與該第一凸肋221相反該第一內表面211的一側相互靠抵。
其中另一第一靠部22與對應的其中另一第二靠部32與前述的配置相異,本段落僅以文字說明,而不另圖說明,其中另一第一靠部22具有一自該第一板部21沿該第一直線L1延伸的方向延伸並與該第一外表面212實質上共平面的第一凸肋221,其中一第二靠部32具有一自該第二板部31沿該第二直線L1延伸的方向延伸並與該第二內表面311實質上共平面的第二凸肋321,該第二板單元3與該第一板單元2於該打開位置時,該第二凸肋321相反該第二內表面311的一側與該第一凸肋221相反該第一外表面212的一側相互靠抵。
參閱圖2、3,該夾持單元4設置於該第一板部21。於本實施例中,該夾持單元4為彈力夾,用以夾持一如紙張或筆等物件(圖未示),但在其它的實施態樣中,該夾持單元4也可以為磁夾,用以吸附可供磁力吸附的該物件,又或者為夾單夾,藉由珠狀物或彈片夾持住該物件。此外,該夾持單元4也可以是設置於該第二板部31,在其它的實施態樣中,該摺疊板也可以是包含複數個夾持單元4,而可視需求地設置於該第一板部21及該第二板部31的任意位置。
參閱圖2、3、4,該樞接單元5用以樞接該第一板單元2與該第二板單元3,使該第二板單元3與該第一板單元2可相對翻轉而於該打開位置及該折疊位置之間變化。
該樞接單元5包括二間隔設置於該等第一靠部22並朝該第一內表面211所面對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樞耳51、二間隔設置於該等第二靠部32並朝該第二內表面311所面對的方向延伸且分別相鄰該等第一樞耳51的第二樞耳52,及二分別樞設於該等第一樞耳51及該等第二樞耳52以使該第二板單元3能相對該第一板單元2轉動的樞軸53。
要說明的是,該樞接單元5也能僅包括一第一樞耳51、一第二樞耳52,及一樞設於該第一樞耳51及該第二樞耳52的樞軸53。
參閱圖4、5,攜帶時,由於該第一板單元2及該第二板單元3可翻轉至該折疊位置(見圖5),因此使整體面積較小而便於攜帶。
而當要使用該薄件時,只要將該第一板單元2及該第二板單元3翻轉至該打開位置(見圖4),由於該等第一靠部22與該等第二靠部32能夠相互抵靠,使該第二內表面311與該第一內表面211朝向同方向且實質上為共平面,因此該薄件能平坦的置放於該第一板單元2及該第二板單元3上,讓使用者方便使用,相較於現有的折疊板於打開後呈現的不平整面而不方便作業,本新型折疊板明顯大幅增加便利性。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實質上」為包含「近乎於」及「完全」。這是因為在製造過程中,難免有公差及組裝誤差,而造成像是該第二內表面311與該第一內表面211無法在該打開位置呈180度。因此,本新型為界定該第二內表面311與該第一內表面211之間在該打開位置時會相夾一介於175至185度的角度。另外,該第一凸肋221與該第一內表面211之間為相夾一小於5度的夾角;該第二凸肋321與該第二外表面312之間為相夾一小於5度的夾角。
參閱圖6,本新型的一第二實施例是類似於該第一實施例,其差異之處在於:
該第一板單元2及該第二板單元3分別包括一第一靠部22及一第二靠部32。
該第一靠部22具有一相反該第一板部21的第一斜面222,該第一斜面222相鄰該第一內表面211的一側相對該第一斜面222相鄰該第一外表面212的一側凸出,該第二靠部32具有一相反該第二板部31的第二斜面322,該第二斜面322相鄰該第二外表面312的一側相對該第二斜面322相鄰該第二內表面311的一側凸出,該第二板單元3與該第一板單元2於該打開位置時,該第二斜面322與該第一斜面222相互靠抵。
如此,該第二實施例也可達到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的目的與功效。
參閱圖7,本新型的一第三實施例是類似於該第二實施例,其差異之處在於:
該第一靠部22具有一相反該第一板部21的第一轉折面223,該第一轉折面223的中央處相對該第一轉折面223分別相鄰該第一內表面211及該第一外表面212的兩側凸出,該第二靠部32具有一相反該第二板部31的第二轉折面323,該第二轉折面323的中央處相對該第二轉折面323分別相鄰該第二內表面311及該第二外表面312的兩側凹陷,該第二板單元3與該第一板單元2於該打開位置時,該第二轉折面323與該第一轉折面223相互靠抵。
如此,該第三實施例也可達到與上述第二實施例相同的目的與功效。
參閱圖8,本新型的一第四實施例是類似於該第二實施例,其差異之處在於:
該第一靠部22具有一相反該第一板部21的第一曲面224,該第二靠部32具有一相反該第二板部31的第二曲面324,該第二板單元3與該第一板單元2於該打開位置時,該第二曲面324與該第一曲面224相互靠抵。
該第一曲面224為對稱的凸弧面,且該第一曲面224的中央處相對該第一曲面224分別相鄰該第一內表面211及該第一外表面212的兩側凸出,該第二曲面324為對稱的凹弧面,且該第二曲面324的中央處相對該第二曲面324分別相鄰該第二內表面311及該第二外表面312的兩側凹陷。
如此,該第四實施例也可達到與上述第二實施例相同的目的與功效。
參閱圖9,本新型的一第五實施例是類似於該第四實施例,其差異之處在於:
該第一曲面224為非對稱的凸弧面,且該第一曲面224相鄰該第一外表面212的一側相對於該第一曲面224相鄰該第一內表面211的一側凸出,該第二曲面324為非對稱的凹弧面,且該第二曲面324相鄰該第二外表面312的一側相對於該第二曲面324相鄰該第二內表面311的一側凹陷。
如此,該第五實施例也可達到與上述第四實施例相同的目的與功效。
參閱圖10,本新型的一第六實施例是類似於該第四實施例,其差異之處在於:
該第一曲面224為沿垂直該第一直線L1的方向彎曲延伸的連續曲面,該第二曲面324為沿垂直該第二直線L1的方向彎曲延伸的連續曲面。
如此,該第六實施例也可達到與上述第四實施例相同的目的與功效。
參閱圖11,本新型的一第七實施例是類似於該第一實施例,其差異之處在於:
該第七實施例還包含一彈性綁帶6。並且,該彈性綁帶6之兩端係設置於該第二外表面312上,以提供使用者在該第一板單元2及該第二板單元3翻轉至該折疊位置時,將該彈性綁帶6翻綁於第一外表面212;但不限於此,也可將該彈性綁帶6之兩端設置於該第一外表面212上,而翻綁於該第二外表面312上,使得該第一板單元2與該第二板單元3能維持在該折疊位置。
參閱圖12,本新型的一第八實施例是類似於該第一實施例,其差異之處在於:
該第八實施例包含兩個分別設置於該第一板單元2與該第二板單元的夾持單元4,並且僅有一個樞接單元5’。該樞接單元5’的態樣不同於前述的樞接單元5,並且其第一樞耳51’與第二樞耳52’也非如前述為朝該第一內表面211或該第二內表面311所面對的方向延伸,而是分別由其所鄰近的第一靠部22與第二靠部32向上彎曲以包覆該樞軸53,同樣能將該第一板單元2與該第二板單元3進行樞接。
綜上所述,藉由該第一靠部22及該第二靠部32的設置,使該第一板單元2及該第二板單元3於該打開位置時,該第二內表面311與該第一內表面211能近乎呈一平面該第二內表面311與該第一內表面211近乎呈一平面,以提供平整表面而便於書寫使用,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2‧‧‧第一板單元
21‧‧‧第一板部
211‧‧‧第一內表面
212‧‧‧第一外表面
22‧‧‧第一靠部
221‧‧‧第一凸肋
222‧‧‧第一斜面
223‧‧‧第一轉折面
224‧‧‧第一曲面
3‧‧‧第二板單元
31‧‧‧第二板部
311‧‧‧第二內表面
312‧‧‧第二外表面
32‧‧‧第二靠部
321‧‧‧第二凸肋
322‧‧‧第二斜面
323‧‧‧第二轉折面
324‧‧‧第二曲面
4‧‧‧夾持單元
5、5’‧‧‧樞接單元
51、51’‧‧‧第一樞耳
52、52’‧‧‧第二樞耳
53‧‧‧樞軸
6‧‧‧彈性綁帶
L1‧‧‧第一直線
L2‧‧‧第二直線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本新型摺疊板的一第一實施例的一立體組合圖,說明一第一板單元與一第二板單元位於一打開位置; 圖2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立體分解圖; 圖3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俯視圖; 圖4是沿圖3中直線IV-IV所取得的剖視圖,說明該第一板單元與該第二板單元位於該打開位置; 圖5是一類似於圖4的視圖,說明該第一板單元與該第二板單元位於一折疊位置; 圖6是本新型摺疊板的一第二實施例的一剖視圖; 圖7是本新型摺疊板的一第三實施例的一剖視圖; 圖8是本新型摺疊板的一第四實施例的一剖視圖; 圖9是本新型摺疊板的一第五實施例的一剖視圖; 圖10是本新型摺疊板的一第六實施例的一剖視圖; 圖11是本新型摺疊板的一第七實施例的一立體圖;及 圖12是本新型摺疊板的一第八實施例的一立體圖。

Claims (10)

  1. 一種摺疊板,包含: 一第一板單元,包括沿一第一直線相鄰設置的一第一板部及至少一第一靠部,該第一板部具有一平整的第一內表面,及一相反該第一內表面的第一外表面; 一第二板單元,包括沿一第二直線相鄰設置的一第二板部及至少一第二靠部,該第二板部具有一平整的第二內表面,及一相反該第二內表面的第二外表面,該第二靠部相鄰該第一靠部;及 一樞接單元,用以樞接該第一板單元與該第二板單元,使該第二板單元與該第一板單元可相對翻轉而於一打開位置及一折疊位置之間變化,該第二板單元與該第一板單元於該打開位置時,該第二板部遠離該第一板部,該第二靠部抵於該第一靠部,該第二內表面與該第一內表面相夾一介於175至185度的角度,該第二板單元與該第一板單元於該折疊位置時,該第二靠部脫離該第一靠部,該第二板部相鄰該第一板部,該第二內表面與該第一內表面彼此相對。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摺疊板,其中,該第一靠部具有一自該第一板部沿該第一直線延伸的方向延伸並與該第一內表面相夾一小於5度夾角的第一凸肋,該第二靠部具有一自該第二板部沿該第二直線延伸的方向延伸並與該第二外表面相夾一小於5度夾角的第二凸肋,該第二板單元與該第一板單元於該打開位置時,該第二凸肋相反該第二外表面的一側與該第一凸肋相反該第一內表面的一側相互靠抵。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摺疊板,其中,該第一靠部具有一第一斜面,該第一斜面相鄰該第一內表面的一側相對該第一斜面相鄰該第一外表面的一側凸出,該第二靠部具有一第二斜面,該第二斜面相鄰該第二外表面的一側相對該第二斜面相鄰該第二內表面的一側凸出,該第二板單元與該第一板單元於該打開位置時,該第二斜面與該第一斜面相互靠抵。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摺疊板,其中,該第一靠部具有至少一相反該第一板部的第一轉折面,該第一轉折面的中央處相對該第一轉折面分別相鄰該第一內表面及該第一外表面的兩側凸出,該第二靠部具有至少一相反該第二板部的第二轉折面,該第二轉折面的中央處相對該第二轉折面分別相鄰該第二內表面及該第二外表面的兩側凹陷,該第二板單元與該第一板單元於該打開位置時,該第二轉折面與該第一轉折面相互靠抵。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摺疊板,其中,該第一靠部具有一第一曲面,該第二靠部具有一第二曲面,該第二板單元與該第一板單元於該打開位置時,該第二曲面與該第一曲面相互靠抵。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摺疊板,其中,該第一曲面為沿垂直該第一直線的方向彎曲延伸的連續曲面,該第二曲面為沿垂直該第二直線的方向彎曲延伸的連續曲面。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摺疊板,還包含至少一夾持單元,該夾持單元是設置於該第一板部及該第二板部的其中一者,並且用以夾持或吸附一物件。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摺疊板,其中,該夾持單元可為彈力夾、磁夾或夾單器之其中一者。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摺疊板,其中,該樞接單元包括至少一設置於該第一板單元的第一樞耳、至少一設置於該第二板單元的第二樞耳,及至少一樞設於該第一樞耳及該第二樞耳以使該第二板單元能相對該第一板單元轉動的樞軸。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摺疊板,還包含一彈性綁帶,該彈性綁帶之兩端設置於該第一外表面或該第二外表面之其中一者。
TW107216297U 2018-11-30 2018-11-30 Folding board TWM576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6297U TWM576537U (zh) 2018-11-30 2018-11-30 Folding boar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6297U TWM576537U (zh) 2018-11-30 2018-11-30 Folding board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6537U true TWM576537U (zh) 2019-04-11

Family

ID=66997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16297U TWM576537U (zh) 2018-11-30 2018-11-30 Folding board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65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0600A (zh) * 2019-09-02 2021-03-05 株式会社锦宫事务 环式装订器及带装订器的活页夹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0600A (zh) * 2019-09-02 2021-03-05 株式会社锦宫事务 环式装订器及带装订器的活页夹
CN112440600B (zh) * 2019-09-02 2024-03-29 株式会社锦宫事务 环式装订器及带装订器的活页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9594B (zh) 轉軸結構
US6591442B2 (en) Flexible mop base
TWM576537U (zh) Folding board
TW201322865A (zh) 掀蓋之支撐裝置
JP2004239059A5 (zh)
US1149396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overs
JP6270787B2 (ja) 処理液塗布具
CN209833081U (zh) 折叠板
TWM577966U (zh) Pivot device
JP4691622B2 (ja) 三角定規
TW202012267A (zh) 樞軸組件以及包含其之容器
CN212815053U (zh) 一种可翻转隐藏的阅读装置
JP3551864B2 (ja) 筆記具ホルダー
JP2005035628A (ja) 蓋付きキャップのヒンジ構造
JP2799119B2 (ja) クリップホルダー
JPH0954373A (ja) 半開閉式原稿押えの連結部構造
KR102540246B1 (ko) 휴대용 책 케이스
JP3065707U (ja) 携帯用メモホルダ―
JP2978805B2 (ja) 綴じ具
TWM593335U (zh) 薄片夾持裝置
US3861000A (en) Foldable edge clamp for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KR20230123596A (ko) 폴더블 폰 파지용 고리장치
JPH0232455Y2 (zh)
TWM588060U (zh) 文件夾
JP3058735U (ja) 折畳み式スタンド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