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4326U - 繞線架 - Google Patents

繞線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4326U
TWM574326U TW107214017U TW107214017U TWM574326U TW M574326 U TWM574326 U TW M574326U TW 107214017 U TW107214017 U TW 107214017U TW 107214017 U TW107214017 U TW 107214017U TW M574326 U TWM574326 U TW M57432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management
bobbin
plate portion
pin
electric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140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吳芝雅
楊詠翔
王鈞暐
蕭鈺樹
Original Assignee
亞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亞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亞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140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4326U/zh
Publication of TWM574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4326U/zh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一種繞線架,用於纏繞至少一導線。繞線架包括:上板部、下板部、至少一第一電性接腳及繞線柱。下板部包括第一理線座。第一理線座包括至少一理線槽。至少一第一電性接腳設置於第一理線座上。繞線柱設置於上板部與下板部之間。繞線柱用於纏繞導線。

Description

繞線架
本新型有關於一種繞線架,且特別有關於一種應用於變壓器的繞線架。
變壓器是電子產品中不可或缺的電子零件之一。在各種電子裝置中,電子零件因應不同電壓的需求,會需要設置各種不同的變壓器。
在現有的技術中,變壓器的組裝往往會需要拉線及焊接等工序,以將變壓器固定至電子裝置中的特定位置,並將變壓器的輸入/輸出導線焊接至特定的電子接點。而這些工序不僅繁複,且輸入/輸出導線在佈線纏繞時容易互相干涉,或容易晃動或移位,也可能干涉到其他電子元件。因此,如何提升變壓器的品質及組裝效率,實為本領域相關人員所關注的焦點。
本創作提供一種繞線架,可以提高應用此繞線架的變壓器的品質及組裝效率。
本創作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創作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創作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繞線架,用於纏繞至少一導線,繞線架包括:上板部、下板部、至少一第一電性接腳及繞線柱。下板部包括第一理線座。第一理線座包括至少一理線槽。至少一第一電性接腳設置於第一理線座上。繞線柱設置於上板部與下板部之間。繞線柱用於纏繞導線。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理線座包括多個接腳連接部,繞線架包括多個第一電性接腳,這些第一電性接腳分別設置於該些接腳連接部的下方,理線槽位於兩個相鄰的接腳連接部之間。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接腳連接部包括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第一電性接腳設置於下表面的下方,這些下表面位於同一平面。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接腳連接部包括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第一電性接腳設置於下表面的下方,至少二個下表面不位於同一平面。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下板部包括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位於第一表面的下方,理線槽包括一理線面,理線面從第一表面朝下方延伸。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接腳連接部包括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理線槽包括一理線面,理線面從上表面朝下方延伸。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理線面的法線方向朝向上方。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接腳連接部包括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第一表面平行於上表面,且第一表面連接上表面。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的方向是一第一方向,理線面的法線方向是一第二方向,第一方向垂直第二方向。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下板部還包括一第二理線座,繞線架還包括至少一第二電性接腳,第二電性接腳設置於第二理線座的下方。
本創作之實施例的繞線架,透過理線槽的設置,可以讓導線的固定更為穩固,避免導線彼此間在佈線纏繞時互相干涉,並且可以避免導線的晃動或移位,能夠大幅提高變壓器組裝的效率,及降低組裝成本。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有關本創作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
請參閱圖1,圖1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變壓器的示意圖。變壓器1包括繞線架10、導線W及輸入導線W1a、W2a。繞線架10包括第一理線座13及多個第一電性接腳14。第一理線座13包括理線槽121、122、123、124、125。圖1所示的繞線架10包括了6個第一電性接腳14,而為了方便圖示,圖1僅標示其中一個第一電性接腳14做為說明。這些第一電性接腳14設置於第一理線座13上。導線W繞設於繞線架10上,且輸入導線W1a部分貼設於第一理線座13的理線槽122內,輸入導線W2a部分貼設於理線槽124內。輸入導線W1a的一端與導線W電性連接,輸入導線W1a的另一端並與第一理線座13的其中一第一電性接腳14電性連接。輸入導線W2a的一端與導線W電性連接,且另一端與第一理線座13的其中一第一電性接腳14電性連接。
第一電性接腳14可與例如電路板等其他電子元件(未圖示)連接,因此本實施例的變壓器1可以輕易的安裝於例如電路板等電子元件上。而透過在繞線架10上設置第一理線座13,可以方便且準確的將輸入導線W1a、W2a連接至特定的位置。而透過理線槽122、124的設置,可以讓輸入導線W1a、W2a的固定更為穩固,可以避免輸入導線W1a、W2a彼此間在佈線纏繞時互相干涉,避免輸入導線W1a、W2a的晃動或移位,還可以避免輸入導線W1a、W2a干涉到其他電子元件。因此,在使用自動化設備進行變壓器1的繞線時,透過理線槽121、122、123、124、125的設置,可以大幅提高變壓器組裝的效率,提高良率,並降低組裝成本。本實施例是以變壓器1包括兩個輸入導線W1a、W2a,且分別貼設於理線槽122、124做為舉例說明,但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本實施例的變壓器可以包括至少一個輸入導線,而輸入導線可以視需要選擇貼設於理線槽121、122、123、124或125。具體的操作細節以下將會詳細說明。
請同時參閱圖2,圖2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繞線架10的示意圖。繞線架10包括上板部113、下板部115、多個第一電性接腳14及繞線柱111。下板部115包括第一理線座13,而第一理線座13包括理線槽121、122、123、124、125。第一電性接腳14設置於第一理線座13上。繞線柱111設置於上板部113與下板部115之間,且繞線柱111用於纏繞導線(未顯示於圖2)。理線槽121、122、123、124、125可以避免設置於其上的導線彼此間互相干涉、晃動、移位或干涉其他電子元件,可以提高變壓器組裝的效率,及降低組裝成本。
附帶一提的,本實施例的第一理線座13是以包括5個理線槽121、122、123、124、125及6個第一電性接腳14做為舉例說明,但本創作並不限制第一理線座包括的理線槽或第一電性接腳14的數量。
具體而言,第一理線座13包括接腳連接部131、132、133、134、135、136,各第一電性接腳14分別設置於各接腳連接部131、132、133、134、135、136的下方,而理線槽121、122、123、124、125位於兩個相鄰的接腳連接部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理線槽121位於接腳連接部131、132之間,理線槽122位於接腳連接部132、133之間,理線槽123位於接腳連接部133、134之間,理線槽124位於接腳連接部134、135之間,理線槽125位於接腳連接部135、136之間。圖2所示的繞線架10中,接腳連接部131、132、133、134、135、136分別設置一個第一電性接腳14,而為了方便圖示,圖2僅標示設置於接腳連接部131上的第一電性接腳14做為說明。
詳細來說,每一接腳連接部131、132、133、134、135、136包括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而第一電性接腳14設置於下表面的下方。在本實施例中,接腳連接部131、132、133、134、135、136分別包括上表面1313、1323、1333、1343、1353、1363及下表面1311、1321、1331、1341、1351、1361,而下表面1311、1321、1331、1341、1351、1361是位於同一平面的,但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制。
請同時參閱圖3,圖3是圖2所示實施例的繞線架10的一側視示意圖。詳細來說,下板部115包括第一表面1153及第二表面1151(如圖2所示),第二表面1151位於第一表面1153的下方。理線槽121、122、123、124、125分別包括理線面1211、1221、1231、1241、1251。並請同時參閱圖4,圖4是繞線架10的另一側視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理線面1211、1221、1231、1241、1251是從下板部115的第一表面1153朝下方延伸的,但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制。其中,圖4是顯示理線槽121的理線面1211做為舉例說明。在本創作的其他實施例中,理線面例如還可以是從腳連接部131、132、133、134、135、136的上表面1313、1323、1333、1343、1353、1363朝下方延伸的。而從第一表面1153朝下方延伸的理線面1211、1221、1231、1241、1251可以讓設置於其上的導線輕易的固定於理線槽121、122、123、124、125內,並方便與第一電性接腳14連接。並且,理線面1211、1221、1231、1241、1251的設置還可以避免導線過度彎曲而造成損壞。
如圖4所示,下板部115的第一表面1153至第二表面1151的方向是第一方向P1,而理線槽121的理線面1211的法線方向是第二方向P2。在本實施例中,理線面1211的法線方向(即第二方向P2)是朝向上方的,但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制。在本實施例中理線面1211是以具有弧度的曲面做為舉例說明,而理線面1211的法線方向是朝向上方的,即理線面1211上每一點的切平面的法線方向是朝向上方的。藉由設置法線方向朝向上方的理線面1211,可以輕易且穩固的將設置於理線槽121內的導線導引至第一電性接腳14的位置。本創作並不限制理線面1211的法線方向的方向。在本創作的其他實施例中,理線面1211的法線方向(第二方向P2)例如還可以是垂直第一方向P1的。另外,理線槽亦可呈現從第一表面1153、上表面1313、1323、1333、1343、1353或1363穿透至第二表面1151、下表面1311、1321、1331、1341、1351或1361的態樣(未圖示)。此外,在本創作的其他實施例中,理線面1211、1221、1231、1241、1251例如也可以是平面的。
附帶一提的,在本實施例中,下板部115的第一表面1153是以平行於腳連接部131、132、133、134、135、136的上表面1313、1323、1333、1343、1353、1363做為舉例說明。且在本實施例中是以第一表面1153與上表面1313、1323、1333、1343、1353、1363連接的做為舉例說明,但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制。
此外,繞線架10的下板部115例如還可以包括第二理線座15,繞線架10還包括至少一第二電性接腳151。第二電性接腳151並設置於第二理線座15的下方。而如圖1所示,導線W可以纏繞於上板部113與下板部115之間的繞線柱111上。輸出導線W1b可以設置於第二理線座15上,而輸出導線W1b的一端與導線W電性連接,輸出導線W1b的另一端並例如可與第二電性接腳151電性連接。而與前述第一理線座13設置的理線槽121、122、123、124、125相似的,第二理線座15上也可以設置有導引導線的理線槽,其細節在此並不再贅述。圖1~圖4所示的繞線座10的上板部113、下板部115與繞線柱111的結構與形式僅為一舉例說明,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
請參閱圖5,圖5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的繞線架的示意圖。繞線架20包括上板部113、下板部115a、多個第一電性接腳14及繞線柱111。下板部115a包括第一理線座13a,而第一理線座13a包括理線槽121a、122a、123a、124a、125。請同時參閱圖6,圖6是圖5所示的繞線架20的一側視示意圖。本實施例的繞線架20與圖1~圖4所示的繞線架10具有相似的結構與功能,本實施例與圖1~圖4所示的實施例不同之處主要在於:第一理線座13a包括接腳連接部131、132a、133、134a、135、136,而接腳連接部131、132a、133、134a、135、136分別包括上表面1313、1323a、1333、1343a、1353、1363及下表面1311、1321a、1331、1341a、1351、1361。至少二個下表面1311、1321a、1331、1341a、1351、1361是不位於同一平面的。例如,在本實施例中,下表面1321a是與下表面1311、1331、1341a、1351、1361不位於同一平面的,下表面1341a是與下表面1311、1321a、1331、1351、1361不位於同一平面的做為舉例說明。透過設置至少二個不位於同一平面的下表面1311、1321a、1331、1341a、1351、1361,讓設置於理線槽121a、122a、123a、124a、125上的導線(未圖示)在佈線時可以錯開,更進一步的降低導線間彼此干涉的可能,讓導線在連接至第一電性接腳14時不會互相干涉。
如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是以下表面1321a低於下表面1311、1331、1351、1361,且下表面1341a高於下表面1311、1331、1351、1361做為舉例說明的。圖5及圖6所示的接腳連接部131、132a、133、134a、135、136的結構與形式僅為舉例說明,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實施例的繞線架,藉由理線槽的設置,可以讓導線的固定更為穩固,避免導線彼此間在佈線纏繞時互相干涉,並且可以避免導線的晃動或移位,能夠大幅提高變壓器組裝的效率,及降低組裝成本。
雖然本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變壓器
10、20‧‧‧繞線架
111‧‧‧繞線柱
113‧‧‧上板部
115、115a‧‧‧下板部
1151‧‧‧第二表面
1153‧‧‧第一表面
121、122、123、124、125‧‧‧理線槽
121a、122a、123a、124a‧‧‧理線槽
1211、1221、1231、1241、1251‧‧‧理線面
13、13a‧‧‧第一理線座
131、132、132a、133、134、134a、135、136‧‧‧接腳連接部
1311、1321、1321a、1331、1341、1341a、1351、1361‧‧‧下表面
1313、1323、1323a、1333、1343、1343a、1353、1363‧‧‧上表面
14‧‧‧第一電性接腳
15‧‧‧第二理線座
151‧‧‧第二電性接腳
P1‧‧‧第一方向
P2‧‧‧第二方向
W‧‧‧導線
W1a、W2a‧‧‧輸入導線
W1b‧‧‧輸出導線
圖1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變壓器的示意圖。 圖2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繞線架的示意圖。 圖3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繞線架的一側視示意圖。 圖4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繞線架的另一側視示意圖。 圖5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的繞線架的示意圖。 圖6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的繞線架的一側視示意圖。

Claims (10)

  1. 一種繞線架,用於纏繞至少一導線,該繞線架包括: 一上板部; 一下板部,包括一第一理線座,該第一理線座包括至少一理線槽; 至少一第一電性接腳,設置於該第一理線座上;以及 一繞線柱,設置於該上板部與該下板部之間,該繞線柱用於纏繞該導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繞線架,其中該第一理線座包括多個接腳連接部,該繞線架包括多個該第一電性接腳,該些第一電性接腳分別設置於該些接腳連接部的下方,該理線槽位於兩個相鄰的該接腳連接部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繞線架,其中每一該接腳連接部包括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該第一電性接腳設置於該下表面的下方,該些下表面位於同一平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繞線架,其中每一該接腳連接部包括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該第一電性接腳設置於該下表面的下方,至少二個該下表面不位於同一平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繞線架,其中該下板部包括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二表面位於該第一表面的下方,該理線槽包括一理線面,該理線面從該第一表面朝下方延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繞線架,其中每一該接腳連接部包括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該理線槽包括一理線面,該理線面從該上表面朝下方延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或第6項所述的繞線架,其中該理線面的法線方向朝向上方。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繞線架,其中每一該接腳連接部包括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該第一表面平行於該上表面,且該第一表面連接該上表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繞線架,其中該第一表面至該第二表面的方向是一第一方向,該理線面的法線方向是一第二方向,該第一方向垂直該第二方向。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繞線架,其中該下板部還包括一第二理線座,該繞線架還包括至少一第二電性接腳,該第二電性接腳設置於該第二理線座的下方。
TW107214017U 2018-10-17 2018-10-17 繞線架 TWM574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4017U TWM574326U (zh) 2018-10-17 2018-10-17 繞線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4017U TWM574326U (zh) 2018-10-17 2018-10-17 繞線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4326U true TWM574326U (zh) 2019-02-11

Family

ID=66214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14017U TWM574326U (zh) 2018-10-17 2018-10-17 繞線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43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45227B2 (ja) 変圧装置
TWI552669B (zh) 電路板組合及其組裝方法
JPWO2009031631A1 (ja) コネクタ
TWM526207U (zh) 電路板組裝
KR20110044813A (ko) 마이크로 usb 소켓
TWM593101U (zh) 電路裝置
JP7175632B2 (ja) シャント抵抗器およびシャント抵抗器の実装構造
TWM574325U (zh) 繞線架
JP3772304B2 (ja) プリント基板の相互間接続構造
TWM574326U (zh) 繞線架
TW554649B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printed board layers
JP2018041533A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
TWM568481U (zh) Winding frame
JPS61171191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ケ−ブル用コネクタ
JP2014102910A (ja) 接続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JP2010212642A (ja) プリント配線基板
JP2019040936A (ja) 基板組立体
CN102592802A (zh) 可维持高度的变压器
JP5792665B2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支持具
JP5926845B1 (ja) 単一方向はんだ付けケース
JP2007213949A (ja) ケーブルの構造
TWM547194U (zh) 適用四排端子的電連接器結構
TWM595915U (zh) 電連接器
TW202040609A (zh) 變壓器結構
TWM589913U (zh) 可方便配置及插接之排線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