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0635U - Zipper piece - Google Patents

Zipper piece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0635U
TWM570635U TWM570635U TW M570635 U TWM570635 U TW M570635U TW M570635 U TWM570635 U TW M57063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zipper
pulling member
opening
sheet
zipper she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Publication date

Links

Abstract

本創作為有關一種拉鍊片,該拉鍊片係由軟性材質一體成型製成,其拉鍊片之基座表面上設有扣孔,而基座表面上且位於扣孔一側設有朝外延伸之第一拉動件,並於第一拉動件相對基座另側處設有供穿設於拉鍊頭的開孔內之連結部,再於連結部相對第一拉動件另端反折有第二拉動件,而第二拉動件相對於連結部另端設有供固定於基座上之卡制部,且卡制部具有供穿入扣持於扣孔中之卡制體,其因拉鍊片為由軟性材質製成,且穿設組裝於拉鍊頭上,其不需要使用手工具來輔助組裝,以可降低組裝及成本,且軟性材質具有良好增韌效果,可使拉鍊片不易因拉扯產生裂痕或結構破壞,進而提升整體抓緊、握持牢靠之效用,藉此不易發生滑脫之情況。

Description

拉鍊片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拉鍊片,尤指拉鍊片為透過軟性材質穿設組裝於拉鍊頭上,其不需要使用手工具,以降低組裝工時及成本,且軟性材質具有良好增韌之效果,使拉鍊片不易因拉扯產生裂痕或結構破壞,進而提升整體抓緊、握持牢靠之效用,藉此不易發生滑脫之情況。
按,現今拉鍊之使用非常的普遍,且不同型式之拉鍊則有不同的使用功能,並可將拉鍊為應用於衣物、背包、旅行袋、公事包、鞋子等物品上使用,而拉鍊大多是利用一金屬拉片連接於拉頭上,即可拉動於拉片使拉頭沿著鍊帶表面上滑動,並由拉頭將拉鍊開啟與拉合來簡易調整鍊帶上所車縫結合之物品的開口大小,且使用上也相當的方便。
再者,目前拉鍊之拉片大多是以金屬材質或硬質塑膠所一體成型,並無軟質的手感,所以當使用者的手指較滑時,便不能確實的拉住拉片,以致於造成滑脫之情況發生,且若是施加較大的力量來拉住拉片,亦會因拉片材質較硬所導致使用者操作上之不舒適感。
是以,要如何設法解決上述習用之缺失與不便,即為相關業者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
故,創作人有鑑於上述之間題與缺失,乃蒐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拉鍊片之新型誕生。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乃在於該拉鍊片係由軟性材質一體成型製成,其拉鍊片之基座表面上設有扣孔,而基座表面上且位於扣孔一側設有朝外延伸之第一拉動件,並於第一拉動件相對基座另側處設有供穿設於拉鍊頭的開孔內之連結部,再於連結部相對第一拉動件另端反折有第二拉動件,而第二拉動件相對於連結部另端設有供固定於基座上之卡制部,且卡制部具有供穿入扣持於扣孔中之卡制體,其因拉鍊片為軟性材質一體成型製成,且利用反折穿設的方式組裝於拉鍊頭上,即可不需要使用手工具來輔助進行組裝作業,以可大幅降低組裝上所耗費之工時,且該拉鍊片為一體成型製成,亦可有效節省用料及模具成本,以達到減少組裝工時及成本之目的。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乃在於該拉鍊片為由軟性材質製成,當拉鍊片按壓時可呈現彈性、軟質的觸摸手感,並具有良好的增韌效果,即可使拉鍊片不易因拉扯產生裂痕或結構破壞,從而提升整體握持牢靠性,藉此達到不易發生滑脫情況之目的。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乃在於該拉鍊片之連結部為可利用二側之限位體來夾持於拉鍊頭之鉤部相對二側壁面處,以使連結體平行服貼於開孔內壁面,且該第一拉動件及第二拉動件同時可透過第一止擋面及第二止擋面來平行夾持於拉鍊頭的鉤部相對二側外表面,進而可使拉鍊片維持在中心位置,不會發生上、下方向的旋動,以及左、右方向偏擺的情形, 進而使拉鍊片不會過度使用,藉此可達到減少塑料因過度使用所產生硬化、龜裂情況之目的。
1‧‧‧拉鍊片
10‧‧‧容置空間
11‧‧‧基座
111‧‧‧扣孔
1111‧‧‧第一開口
1112‧‧‧第二開口
1113‧‧‧扣持體
112‧‧‧阻擋面
12‧‧‧第一拉動件
121‧‧‧第一止滑部
1211‧‧‧第一止滑槽
122‧‧‧第一止擋體
1221‧‧‧第一止擋面
13‧‧‧連結部
131‧‧‧連結體
132‧‧‧限位體
14‧‧‧第二拉動件
141‧‧‧第二止滑部
1411‧‧‧第二止滑槽
142‧‧‧第二止擋體
1421‧‧‧第二止擋面
143‧‧‧抵止面
15‧‧‧卡制部
151‧‧‧卡制體
1511‧‧‧凸勾
1512‧‧‧銜接體
152‧‧‧導引柱
1521‧‧‧折斷部
1522‧‧‧止滑面
2‧‧‧拉鍊頭
21‧‧‧鉤部
22‧‧‧開孔
第一圖 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 係為本創作另一視角之立體外觀圖。
第三圖 係為本創作組裝時之示意圖(一)。
第四圖 係為本創作組裝時之示意圖(二)。
第五圖 係為本創作組裝時之示意圖(三)。
第六圖 係為本創作組裝時之示意圖(四)。
第七圖 係為本創作旋動前之側視剖面圖。
第八圖 係為本創作旋動時之側視剖面圖。
第九圖 係為本創作旋動後之側視剖面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構造,茲繪圖就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請參閱第一、二圖所示,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及另一視角之立體外觀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創作之拉鍊片1係由塑料射出一體成型製成,且包括有呈矩形狀之基座11,而基座11表面上貫設有扣孔111,並於扣孔111二側設有第一開口1111及口徑較大之第二開口1112,且扣孔111內部並相鄰於第一開口1111周圍處設 有勾狀之扣持體1113,再於基座11表面上且位於第一開口1111周緣處形成有阻擋面112,又於基座11表面上且位於扣孔111一側設有朝外延伸之第一拉動件12,其第一拉動件12表面上設有第一止滑部121,且第一止滑部121位於第一拉動件12相對二側表面設有凹陷狀之複數第一止滑槽1211,而第一拉動件12位於第一止滑部121上方處設有外徑較小之第一止擋體122,並於第一止擋體122一側面形成有平直狀之第一止擋面1221,再於第一拉動件12相對基座11另側處設有連結部13,且連結部13具有呈矩形之連結體131,而連結部13相對於第一拉動件12另端反折有第二拉動件14,其第二拉動件14表面上設有第二止滑部141,且第二止滑部141位於第二拉動件14相對二側表面設有凹陷狀之複數第二止滑槽1411,而第二拉動件14位於第二止滑部141上方處設有外徑較小且與連結體131形成連接之第二止擋體142,並於第二止擋體142一側面形成有平直狀之第二止擋面1421,再於第二拉動件14相對於連結部13另端面設有抵止面143,且抵止面143上設有卡制部15,其卡制部15具有呈箭頭狀之卡制體151,並於卡制體151相對二側面設有勾狀之凸勾1511,且二凸勾1511中間處設有與第二拉動件14形成連接之銜接體1512,而卡制體151相對於第二拉動件14另側尖端處設有朝外延伸之導引柱152,且導引柱152與卡制體151銜接部位設有頸縮狀之折斷部1521,再於導引柱152表面上設有止滑面1522;另外,該連結部13之連結體131一側面二端設有相鄰於第一拉動件12及第二拉動件14處之二限位體132。
上述之拉鍊片1較佳為利用橡膠材質製成,但於實際應用時,亦可為矽膠、塑膠或其它可供擠壓的軟性材質製成。
請搭配參閱第三、四、五、六圖所示,係為本創作組裝時之示意圖(一)、(二)、(三)及(四),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創作拉鍊片1為可應用於衣物、背包、鞋體或其它可利用拉鍊固定或調整開口大小之物品上使用,其中該拉鍊上設有金屬材質或硬質塑膠所製成之拉鍊頭2,且拉鍊頭2上設有鉤部21,而鉤部21內部形成有開孔22。
當本創作於組裝時,係可利用手指來捏持於導引柱152之止滑面1522上,以藉由止滑面1522防止手指從導引柱152上滑脫,並將導引柱152穿過於拉鍊頭2之開孔22,且將導引柱152向外拉動,以使卡制部15、第二拉動件14及連結部13一端之限位體132依序穿過於開孔22外,同時,該連結部13之連結體131即會穿設於開孔22中,再將導引柱152朝基座11之扣孔111方向進行穿設作業,以使導引柱152穿入於扣孔111之第一開口1111內,且從扣孔111之第二開口1112處穿出,再持續施力拉動導引柱152,進而使卡制部15之卡制體151穿入於第一開口1111中,且卡制體151穿入的過程中,該卡制體151之二凸勾1511即會受到第一開口1111內壁面擠壓而產生彈性壓縮變形,以使卡制體151可順暢通過第一開口1111,而待卡制體151通過第一開口1111後,其二凸勾1511便可解除第一開口1111內壁面的限制,從而產生彈性回復,藉此使二凸勾1511扣持於扣孔111內部之扣持體1113上呈一定位,且該基座11之阻擋面112即會抵持於第二拉動件14之 抵止面143上,之後便可持續施力拉動導引柱152或轉動導引柱152,以使導引柱152之折斷部1521產生斷裂之情況,進而使導引柱152可藉由折斷部1521來作為預設斷點,以折斷、分離於卡制體151,此時,該第一拉動件12之第一止擋體122、連結部13與第二拉動件14之第二止擋體142間即會形成出可供拉鍊頭2的鉤部21置入之容置空間10,且該連結部13二端之限位體132便會分別夾持於鉤部21相對二側壁面,以避免拉鍊片1發生偏擺之情況,而該第一拉動件12之第一止滑部121為緊鄰於第二拉動件14之第二止滑部141,以供使用者可透過手指來捏持於第一止滑部121及第二止滑部141表面,藉此帶動拉鍊頭2可於拉鍊上進行滑動位移之動作,進而完成本創作之組裝作業。
上述卡制部15之導引柱152穿設於基座11之扣孔111的過程中,其因拉鍊片1為由軟性材質製成,所以該連結部13之連結體131、第二拉動件14及卡制體151一側之銜接體1512便可供彎折、撓曲,以使卡制部15之卡制體151可順暢地穿入至扣孔111內,進而可藉由軟性材質的特性來降低組裝困難度。
再者,上述拉鍊片1組裝於拉鍊頭2上後,該連結部13之矩形狀連結體131即會穿設於拉鍊頭2之開孔22中,且連結體131二側之限位體132便會夾持於拉鍊頭2之鉤部21相對二側壁面處,當拉鍊頭2呈靜置狀態時,該矩形狀連結體131即會平行服貼於開孔22內壁面,且鉤部21相對二側壁面受到二限位體132夾持,進而使拉鍊片1不會發生上、下方向的旋動,以及左、右方向偏擺的情形。
然而,上述之拉鍊片1組裝於拉鍊頭2上後,其拉鍊片1之第一拉動件12為緊鄰於第二拉動件14且呈平行狀態,且因第一止擋體122一側之第一止擋面1221及第二止擋體142一側之第二止擋面1421皆呈平直狀,所以該第一拉動件12及第二拉動件14即可透過第一止擋面1221及第二止擋面1421來平行夾持於拉鍊頭2的鉤部21相對二側外表面,進而可使拉鍊片1維持在中心位置,不會發生偏擺的情況。
再請參閱第七、八、九圖所示,係為本創作旋動前之側視剖面圖、旋動時之側視剖面圖及旋動後之側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當拉鍊片1向上旋動時,該連結部13之矩形狀連結體131即會受到拉鍊頭2之開孔22內壁面擠壓而產生壓縮變形,以使拉鍊片1可順暢地向上轉動,而不會影響拉鍊片旋動之作業,且待拉鍊片1向上旋動完成後,該連結體131則會產生彈性回復,再次藉由矩形狀表面來服貼於開孔22內壁面,進而使拉鍊片1不會產生擺動之情況。
本創作為具有下列之優點:
(一)該拉鍊片1為透過軟性材質一體成型製成,且利用反折穿設的方式組裝於拉鍊頭2上,其不需要使用手工具來輔助進行組裝作業,以可大幅降低組裝上所耗費之工時,且該拉鍊片1為一體成型製成,可有效節省用料及模具成本,以達到減少組裝工時及成本之效用。
(二)該拉鍊片1為由軟性材質製成,當拉鍊片1按壓時可呈現彈性、軟質的觸摸手感,並具有良好的增韌效果,以使拉鍊片1不易因拉扯產生裂痕或結構破壞,從而提升整體抓緊、握持牢靠之效果,藉 此不易發生滑脫之情況。
(三)該拉鍊片1之連結部13為可利用二側之限位體132來夾持於拉鍊頭2之鉤部21相對二側壁面處,以使連結體131平行服貼於開孔22內壁面,且該第一拉動件12及第二拉動件14同時可透過第一止擋面1221及第二止擋面1421來平行夾持於拉鍊頭2的鉤部21相對二側外表面,進而可使拉鍊片1維持在中心位置,不會發生上、下方向的旋動,以及左、右方向偏擺的情形,進而使拉鍊片1不會過度使用,藉此可減少塑料因過度使用所產生硬化、龜裂的情況。
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創作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拉鍊片於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創作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創作,為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案,以保障創作人之辛苦創作,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創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Claims (10)

  1. 一種拉鍊片,該拉鍊片係由軟性材質一體成型製成,並包括有基座,且基座表面上貫設有扣孔,而基座表面上且位於扣孔一側設有朝外延伸之第一拉動件,再於第一拉動件相對基座另側處設有供穿設於預設拉鍊頭的開孔內之連結部,而連結部相對於第一拉動件另端反折有第二拉動件,且第二拉動件相對於連結部另端設有供固定於基座上之卡制部,其卡制部具有供穿入扣持於扣孔中之卡制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拉鍊片,其中該拉鍊片為橡膠、矽膠或塑膠材質製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拉鍊片,其中該基座之扣孔二側為設有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且扣孔內部相鄰於第一開口周圍處設有扣持體,而該卡制部之卡制體相對二側面設有與扣持體相互扣持之凸勾,且二凸勾中間處設有與第二拉動件形成連接之銜接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拉鍊片,其中該扣孔之第二開口的口徑為大於第一開口的口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拉鍊片,其中該拉鍊片之基座表面上且位於第一開口周緣處為形成有阻擋面,而該第二拉動件相對於連結部另端面設有供與阻擋面相互抵持之抵止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拉鍊片,其中該拉鍊片之第一拉動件表面上為設有第一止滑部,且第一拉動件位於第一止滑部上方處設有外徑較小之第一止擋體,而該第二拉動件表面上設有第二止滑部,且第二拉動件位於第二止滑部上方處設有外徑較小且與連結體形成連接之 第二止擋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拉鍊片,其中該第一止滑部位於第一拉動件相對二側表面為設有凹陷狀之複數第一止滑槽,而該第二止滑部位於第二拉動件相對二側表面設有凹陷狀之複數第二止滑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拉鍊片,其中該第一止擋體一側面為形成有平直狀之第一止擋面,而該第二止擋體一側面形成有平直狀且與第一止擋面平行狀態之第二止擋面,且該第一止擋面與第二止擋面為夾持於預設拉鍊頭的鉤部二側壁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拉鍊片,其中該拉鍊片之連結部為具有呈矩形之連結體,並於連結體一側面二端設有相鄰於第一拉動件及第二拉動件處之二限位體,且該二限位體為夾持於預設拉鍊頭的鉤部二側壁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拉鍊片,其中該卡制部之卡制體相對於第二拉動件另側尖端處為設有朝外延伸之導引柱,且導引柱與卡制體銜接部位設有可供折斷之折斷部,再於導引柱表面上設有止滑面。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6717B (zh) 扣具
TWI325763B (en) Bottom end stop for slide fastener
TWM570635U (zh) Zipper piece
US20150173545A1 (en) Zipper assist device and method
TWM541983U (zh) 具釋放機構之束帶結構改良
WO2017063195A1 (zh) 扣具
US9301632B2 (en) Zipper assist device and method
JPH04133713U (ja)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の引手
TWM433763U (en) Rope fastener
JPH0619482Y2 (ja) 合成樹脂製袋体
TWM536860U (zh) 調節扣
CN214414285U (zh) 拉链片的构造
TWM473105U (zh) 拉鏈片之結構
TWM504159U (zh) 滑動式扣具
WO2023084818A1 (ja) ポーチ
CN116066458B (zh) 一种单向活动式紧锁扣件
TWM493291U (zh) 形成表面霧面之拉片結構
CN207266641U (zh) 粘扣带勾面
TWM582778U (zh) 繩帶扣
TWM512646U (zh) 繩索扣
TWM577668U (zh) Combined drawstring buckle
TWM512321U (zh) 繩索扣
TWI574643B (zh) The structure of the buckle
TWM506504U (zh) 繩索扣
TWM461341U (zh) 彈性拉繩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