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8980U - Splicing screen optics - Google Patents

Splicing screen optic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8980U
TWM568980U TW107211313U TW107211313U TWM568980U TW M568980 U TWM568980 U TW M568980U TW 107211313 U TW107211313 U TW 107211313U TW 107211313 U TW107211313 U TW 107211313U TW M568980 U TWM568980 U TW M56898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angle
transparent substrate
optical device
scree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113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嘉彬
王茂貴
徐耀男
Original Assignee
弘勝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弘勝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弘勝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113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8980U/zh
Publication of TWM568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8980U/zh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拼接螢幕的光學裝置,其主要包括有一本體及一光學結構體,其本體一面設有顯示部及貼合部,係透過顯示部與液晶螢幕貼合,貼合部則與液晶螢幕的邊框相貼合,而本體另面設有第一連接層,其第一連接層亦與光學結構體相連接以使得本體與光學結構體相連接,如此,透過光學結構體所設有之微結構部即可將螢幕所投射出的影像向外折射,藉此有效遮蔽螢幕與螢幕之間拼接後產生的框線。

Description

拼接螢幕的光學裝置
本創作係一種拼接螢幕的光學裝置,尤指一種藉由光學結構體之結構設置以有效將影像畫面外擴之光學裝置。
科技日新月異,於電視螢幕的使用需求上,通常一般消費者僅需購買概約32吋至100吋的螢幕尺寸即可符合消費者的需求;然而,部分公司為了因應不同的商業行為,常會使用螢幕拼接的手法以增廣可呈現的影像畫面,而後,再將其拼接後的螢幕設置於看板或牆面上,以進行廣告或運動比賽直播等畫面的呈現。
然而,一般液晶螢幕拼接後,液晶螢幕與液晶螢幕之間則會因液晶螢幕本身具有的框架而使得拼接液晶螢幕上會有許多框線,如此,當拼接液晶螢幕顯示影像時,觀看者除了會看到拼接液晶螢幕所呈現的影像外,亦會因其框線而影響觀看者的觀感。另外,縱使使用者無需將液晶螢幕拼接以增廣顯示的影像,但因普遍所見的液晶螢幕皆會設有邊框而容易影響視覺上的感受。且因液晶螢幕之特性,在將多個液晶螢幕拼接組合時,相鄰兩液晶螢幕於接合面處往往會因介質的變換而導致RGB光路的連續性被破壞,或因厚度差距進而產生彩虹紋的問題。
因此,如何有效地使得液晶螢幕影像顯示上達到無邊框或無 框線的效果,係為本領域亟需解決之技術問題。
為解決前揭之問題,本創作之目的係提供一種拼接螢幕的光學裝置,以將本體一面連接液晶螢幕,且光學結構體設置於本體之另面上,以透過光學結構體折射液晶螢幕所投射的影像畫面,進以改善習用技術之問題。
本創作提供一種拼接螢幕的光學裝置,包含:一本體,其本體之一面上設有顯示部及貼合部,貼合部設於本體之周緣位置上,而顯示部則設於本體周緣位置內;一第一連接層,其第一連接層設於本體之另面上;以及一光學結構體,其光學結構體與第一連接層相連接,以使得光學結構體與本體之另面相連接,而光學結構體係包含有一第一透明基材層及一結構層,其第一透明基材層係與第一連接層相連接,結構層則設於第一透明基材層之一面上,結構層之一面上還設有複數微結構部及一表面,各微結構部之一側設有一傾斜面,其傾斜面與結構層之一面之間具有一夾角,該夾角的角度係由顯示部向貼合部的方向規律性地或不規律性地漸漸變大,且夾角的角度係介於15°~65°之間。
較佳地,其表面進一步與一第二連接層相連接,第二連接層再與一第二透明基材層相連接,以使得各微結構部上並未設有該第二連接層而直接與第二透明基材層相接觸。又,第二透明基材層進一步還可與一第三連接層相連接,而第三連接層則再與一第一鍍膜層相連接,以使得該第二透明基材層與第一鍍膜層相連接。其中,第一鍍膜層係包括防眩膜層、抗反射鍍膜層、防刮硬化膜層或防指紋鍍膜的其中之一,進而優化液晶螢 幕所投射出的影像畫面。
較佳地,該第一透明基材層與該第二透明基材層係由乙烯基對苯二甲酸酯多元酯(PET)所製成。
另外,其表面與一第二連接層相連接後,該第二連接層亦可與一第二鍍膜層相連接,而不設置第二透明基材層,以使得各該微結構部上並未設有該第二連接層而直接與該第二鍍膜層相接觸。又,其第二鍍膜層亦可包括防眩膜層、抗反射鍍膜層、防刮硬化膜層或防指紋鍍膜的其中之一,以優化液晶螢幕所投射出的影像畫面。
10‧‧‧本體
11‧‧‧顯示部
12‧‧‧貼合部
20‧‧‧螢幕
21‧‧‧邊框
22‧‧‧顯示面
30‧‧‧第一連接層
40‧‧‧光學結構體
41‧‧‧第一透明基材層
42‧‧‧結構層
421‧‧‧微結構部
4211‧‧‧傾斜面
422‧‧‧表面
50‧‧‧第二連接層
60‧‧‧第二透明基材層
70‧‧‧第三連接層
80‧‧‧第一鍍膜層
α‧‧‧夾角
圖1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圖2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本體與螢幕連接狀態示意圖。
圖3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折射狀態示意圖。
圖4係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圖5係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為了使本創作之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述結合圖式及實施例,對本創作進行進一步地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創作,但並不用於限定本創作。以下,結合圖式對本創作進一步說明:
請參閱圖1及圖3,其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本體與螢幕連接狀態示意圖及折射狀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體10包括有 顯示部11及貼合部12,其貼合部12設於本體10之周緣位置上,而顯示部11則設於本體10周緣位置內。如此,當本體10與螢幕(以下由液晶螢幕為例)20相連接時,因本體10係由透明材質所製成,故當液晶螢幕20的顯示面22開始播放影像時,其影像則可直接從顯示部11而將影像透射至外,而貼合部12則會與液晶螢幕20的邊框21相契合以相互貼合,進以使得本體10可直接與液晶螢幕20的顯示面22相貼合;而本體10另面係設有第一連接層30,具體來說,其第一連接層30係為光學黏著膠(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以藉由第一連接層30再與光學結構體40相連接,進而使得本體10與光學連接體40相互連接;然而,其光學結構體40係包括有第一透明基材層41及結構層42,光學結構體40係透過第一透明基材層41與本體10相連接,其結構層42之一面上則設有複數微結構部421及一表面422,各微結構部421之頂面設有一傾斜面4211,傾斜面4211與結構層41之一面之間具有一夾角α,其夾角α的角度係由顯示部11向貼合部12的方向漸漸變大;進一步來說,其微結構部421的一側(係為較靠近顯示部11的一側)是從結構層42的頂面向上突起後,另一側(較遠離顯示部11的一側)則可與結構層42的頂面完全貼合,又或是向上突起一高度,但另一側突起的高度則會低於微結構部421一側突起的高度,而微結構部421的頂面則呈現一由顯示部11向貼合部12的方向向下的傾斜面4211,進以使得微結構部421呈現一三角或是梯形體結構形狀,而其夾角α則是由結構層421的頂面與微結構部421的傾斜面4211之間所形成的角度;夾角α的角度可由顯示部11向貼合部12的方向規律性地漸漸變大,例如較靠近顯示部11方向的微結構部421的夾角α為15°時,下一個比15°夾角α的微結構部421還遠離顯 示部11的微結構部421則為17°,又再另一個比17°夾角α的微結構部421還遠離顯示部11的微結構部421的夾角α則可為19°,以此類推,越是遠離顯示部11的微結構部421,其夾角α則會比靠近顯示部11的微結構部421的夾角α大;但若是最遠離顯示部11的微結構部421,其夾角α的最大值則僅可為65°,故其夾角α的角度範圍係介於15°~65°之間。
此外,其夾角α的角度亦可以不規則地角度變化方式以由顯示部11向貼合部12的方向漸漸變大,例如較靠近顯示部11方向的微結構部421的夾角α為15°,而下一個較遠離顯示部11的微結構部421為17°時,再下一個比17°夾角α的微結構部421還遠離顯示部11的微結構部421的夾角α則可能為16°。因此,由以上邏輯推論,其微結構部421的夾角α角度變化係可為規律性地漸漸變大,例如17°、19°、21°...,又可為非規律性的角度增大方式,亦如15°、17°、18°、16°、19°、22°、20°、21°...等。
當液晶螢幕20顯示影像時,大部分的影像會從顯示部11至光學結構體40之表面422,而部份於液晶螢幕20周邊(靠近邊框21處)所顯示的影像則會透射至光學結構體40上,當其影像透射至光學結構體40時,因光學結構體40的結構層42設有複數微結構部421之故,則會使得其影像透射至微結構部421時而產生折射現象。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稱為折射角,其折射情況係遵循折射定律,光從空氣斜射入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當入射角增加時,折射角隨之增加;光從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入介質,傳播方向則不改變。因此,當影像從液晶螢幕20透射至本體10時,其射入方向垂直,故影像的傳播方向並不會改變,但當部分影像透射至微結構部421而透射至外時,則會因微結構部 421的夾角α而改變影像傳播方向,進而使得部分影像向外折射。此外,因夾角α的角度係由顯示部11向貼合部12的方向漸漸變大,可使得部分影像漸漸地向外擴散以有效地遮蔽邊框21,進以提供更佳的視覺感受。
請參閱圖4至圖5,其係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及第三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第二實施例的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結構的差異,則是於結構層42的表面422上再設有第二連接層50,以藉由第二連接層50連接第二透明基材層60,如此,各微結構部421則不會接觸到第二連接層50,而是與第二透明基材層60直接接觸;而第三實施例則是再將第二透明基材層60與第二連接層50連接的相反面上設置第三連接層70,再透過第三連接層70連接第一鍍膜層80,進以有效地將第二透明基材層60及第一鍍膜層80設置於結構層42上,而不影響微結構部421折射液晶螢幕20的影像畫面。此外,其上述之第二透明基材層60亦可替換成第二鍍膜層,而其第一鍍膜層80及第二鍍膜層則可為防眩膜層、抗反射鍍膜層、防刮硬化膜層或防指紋鍍膜的其中之一,進以有效強化且優化結構層42,進以避免結構層42刮傷或沾黏指紋而影響液晶螢幕20所投射出的影像畫面。其第二連接層50及第三連接層70亦為光學黏著膠(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
上列詳細說明乃針對本創作之實施例進行具體說明,惟該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凡未脫離本創作技藝精神所為之等效實施或變更,均應包含於本案之專利範圍中。又,本案不僅於技術思想上確屬創新,並具備習用之傳統方法所不及之上述多項功效,已充分符合新穎性及進步性之法定新型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懇請 貴局核准本件新型專利申請案,以勵創作,至感德便。

Claims (8)

  1. 一種拼接螢幕的光學裝置,包含:一本體,該本體之一面上設有一顯示部及一貼合部,該貼合部設於該本體之周緣位置上,該顯示部則設於該本體周緣位置內;一第一連接層,該第一連接層設於該本體之另面上;以及一光學結構體,該光學結構體與該第一連接層相連接,以使得該光學結構體與該本體之另面相連接,該光學結構體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材層,該第一透明基材層係與該第一連接層相連接;以及一結構層,該結構層係設於該第一透明基材層之一面上,該結構層之一面上設有複數微結構部及一表面,各該微結構部之一側設有一傾斜面,該傾斜面與該結構層之一面之間具有一夾角,該夾角的角度係由該顯示部向該貼合部的方向漸漸變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裝置,其中,該夾角的角度係由該顯示部向該貼合部的方向規律性地或不規律性地漸漸變大,該夾角的角度係介於15°~65°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裝置,其中,該表面係與一第二連接層相連接,該第二連接層再與一第二透明基材層相連接,以使得各該微結構部上並未設有該第二連接層而直接與該第二透明基材層相接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光學裝置,其中,該第二透明基材層進一步與一第三連接層相連接,而第三連接層則再與一第一鍍膜層相連接,以使得該第二透明基材層與該第一鍍膜層相連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所述之光學裝置,其中,該第一透明基材層與該第二透明基材層係由乙烯基對苯二甲酸酯多元酯(PET)所製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光學裝置,其中,該第一鍍膜層係包括防眩膜層、抗反射鍍膜層、防刮硬化膜層或防指紋鍍膜的其中之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裝置,其中,該表面係與一第二連接層相連接,該第二連接層再與一第二鍍膜層相連接,以使得各該微結構部上並未設有該第二連接層而直接與該第二鍍膜層相接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光學裝置,其中,該第二鍍膜層係包括防眩膜層、抗反射鍍膜層、防刮硬化膜層或防指紋鍍膜的其中之一。
TW107211313U 2018-08-17 2018-08-17 Splicing screen optics TWM568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1313U TWM568980U (zh) 2018-08-17 2018-08-17 Splicing screen optic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1313U TWM568980U (zh) 2018-08-17 2018-08-17 Splicing screen optic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8980U true TWM568980U (zh) 2018-10-21

Family

ID=64871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11313U TWM568980U (zh) 2018-08-17 2018-08-17 Splicing screen optics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89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13305B2 (en) Tiled display panel and tiled display device
US9870194B2 (en) Multi-scre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light-transmissive cover with invisible bezel
JP6239520B2 (ja) ベゼル隠蔽ディスプレイカバー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6038193B2 (ja) 指向性バックライトを使用したベゼルフリー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WO2012118137A1 (ja) 光拡散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JP5872206B2 (ja)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04375325B (zh) 一种透明显示装置
CN203689856U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16197519A1 (zh) 视角扩大膜及包括其的广视角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
TWI412817B (zh) 觸控顯示裝置
TW201915982A (zh) 拼接顯示裝置
CN108766255A (zh) 一种多屏幕无缝拼接显示系统
WO2015165410A1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M577512U (zh) Short focal length projection anti-light curtain
TWI542926B (zh) 顯示面板單元及顯示裝置
TW201344233A (zh) 抗反射膜
TW201426687A (zh) 電視牆及其黑框消除結構
WO2020057295A1 (zh)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TW201715361A (zh) 觸控顯示裝置
WO2017193421A1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TW201437024A (zh) 具光反射微結構的保護貼
TW201917461A (zh) 顯示裝置
TW201629721A (zh) 面板總成及電子裝置
TWM568980U (zh) Splicing screen optics
CN216210335U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