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3689U - 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 - Google Patents

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3689U
TWM563689U TW106215926U TW106215926U TWM563689U TW M563689 U TWM563689 U TW M563689U TW 106215926 U TW106215926 U TW 106215926U TW 106215926 U TW106215926 U TW 106215926U TW M563689 U TWM563689 U TW M56368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segment
free
restrictor
restric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59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吳智遠
戴明杉
Original Assignee
進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進聯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進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進聯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進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2159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3689U/zh
Publication of TWM5636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3689U/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提供一增加導電效能和組合導線的穩固性等作用。該導電組件包括一板狀本體和設置在本體上的第一限制體、第二限制體;以及,第一、二限制體分別具有一基部、連接基部的第一段、連接第一段的第二段和連接第二段的自由段,而共同使第一、二限制體具有一彈性作用。在導線插入觸接導電組件時,配合導電組件之一導電觸片,使導線末端被導引、壓制在本體和第一、二限制體之間,形成固定;以改善習知導線容易因外力而偏移或晃動、接觸不穩固,影響導電效率和安全等情形。

Description

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特別是指一種導電組件設有第一限制體、第二限制體,共同(輔助)固定導線之技術。
應用被包覆在絕緣殼體(通常係塑膠材料製成)內的金屬組件(或稱導電元件)和彈片導體(或稱金屬彈片)來壓制或聯結進入端子的導線,形成電性聯接或釋放導線的端子裝置或壓線端子,係已為習知技藝。
這類電連接端子包括提供插置在電路板(例如PC電路板)的型態(例如,CN 102204015 A「電連接端子」、DE 29915515 U1、EP 2325947 A1等專利案),以及使電聯接端子成排列型態的扣合接地軌道(或導電軌道)的型態,以建立一電器或機械設備的共用接地裝置,來導出那些機器殘存的電壓或靜電(例如,德國DE 20 2008 015 306 U1、US 2013/0143433 A1「CONNECTION TERMINAL」、US 2014/0127932 A1「ELECTRICAL CONNECTION TERMINAL」、DE 10 2012 009 286 A1、US 5362259「接地導電端子(GROUND CONDUCTOR TERMINAL)」等專利案),係提供了典型的實施例。
這類電聯接端子(或軌道型電聯接端子)通常包括一絕緣殼體;殼體具有入線孔,讓導線可插入殼體內部。殼體也界定有一腔室,來配裝導電支架(或導電元件)和金屬彈片,使金屬彈片和導電元件壓制上述插入殼體內的導線,形成接觸或電性連接。除非人員操作其他工具伸進殼體內推壓金屬彈片,才能解除導線和金屬彈片、導電元件的電聯接或接觸狀態。
一個有關習知電聯接端子的組合結構在結構和操作應用方面的課題包括:在某些電聯接端子樞接大線徑導線的使用情形中,會發生金屬彈片和導電元件壓制導線的力量不夠、壓制不穩固的情形,使導線容易(或因人員不經意碰觸)產生轉動、偏移、晃動,造成接觸不良的安全問題。
為了改善上述壓制力量和導電安全或效率情形,習知技藝已揭示一種應用螺絲鎖制導線的手段,或應用雙層金屬彈片或增加金屬彈片、導電元件厚度的結構型態,來提高它們的壓制力量。
不過就像那些熟習此技藝的人所知悉,應用螺絲鎖制導線或釋放導線的操作比較麻煩,也比較費時。而增加金屬彈片、導電元件的數量或厚度,不僅製造成本高,並且操作費力。而這些情形並不是我們所期望的。
代表性的來說,這些參考資料顯示了有關電聯接端子在結構組合設計和應用方面的技藝;如果重行設計考量該導電組件、金屬彈 片或彈片導體的結構組合,使其構造不同於習用者,將可改變它的使用形態,而有別於舊法;實質上,也會增加它的應用範圍。
我們發覺一個比較理想的端子裝置或導電組件的結構型態,必須能夠克服或改善上述所討論的課題;還應包括下列幾個設計考量,包括:
1.在不增加金屬彈片的厚度的條件下,使導電組件的配合結構必須能夠提供足夠的壓制力量,並且容許應用在某些電聯接端子樞接大線徑導線的場合;以及,改善習知結構壓制導線的力量不夠、壓制不穩固,導線容易(或因人員不經意碰觸)產生偏移、晃動,造成接觸不良的安全等情形。
2.必須撤除舊法應用螺絲鎖制導線,造成操作麻煩、費時的結構型態,或因增加金屬彈片、導電元件的數量或厚度,使製造成本提高、操作費力等情形。
3.提供一種可輔助金屬彈片壓制導線的導電組件結構,使其具備有導引導線和輔助固定導線的作用,以降低導線產生轉動、偏移、晃動的情形。
而這些課題在上述的參考資料中均未被教示或具體揭露。
爰是,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提供一增加導電效能和組合導線的穩固性等作用。該導電組件包括一板狀本體和設置在本體上的第一限制體、第二限制體;以及,第一限制體、第二限制體分別具有一基部、連接基 部的第一段、連接第一段的第二段和連接第二段的自由段,而共同使第一限制體、第二限制體具有一彈性作用。在導線插入觸接導電組件時,配合導電組件之一導電觸片,使導線末端被導引、壓制在本體和第一限制體、第二限制體之間,形成固定;以改善習知導線容易因外力而產生偏移或晃動、接觸不穩固,影響導電效率和安全等情形。
根據本創作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該第一限制體的第二段和自由段之間具有一夾角區域,自由段朝本體和第一段的方向傾斜延伸,使夾角區域朝向本體外側方向。以及,第二限制體的第二段和自由段之間具有一(銳角、直角或鈍角)夾角角度或夾角區域,使自由段先朝本體方向延伸,形成頭端,又朝導電觸片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尾端;頭端、尾端之間形成一朝向本體和第一段方向弧形突出的彎折部。並且,第二限制體的彎折部對應觸接或不觸接第一限制體的夾角區域,使第一限制體的自由段、第二限制體的自由段(及/或導電觸片)之間,共同界定出一開口,以容許導線通過開口後,被導電觸片和第一限制體、第二限制體(彈性)夾制固定。
根據本創作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該第一限制體的第一段和自由段(及/或第二段)之間設置有彈性體,以增加第一限制體的彈性夾制作用(力),及/或第二限制體的自由段設置有一彈性器,用來增加第二限制體(或其自由段)的彈性夾制作用(力)。
根據本創作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該第一限制體組合有一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體組合有一第二限制器;所述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器分別用以增加第一限制體、第二限制體的彈性夾制作用(力)。
10‧‧‧第一限制體
11、21‧‧‧第一段
12、22‧‧‧第二段
13、23‧‧‧自由段
13d‧‧‧副部
13e‧‧‧連結部
14、24‧‧‧夾角區域
15、25‧‧‧基部
16、26‧‧‧組合部
17‧‧‧定位邊
18‧‧‧副定位邊
19、29‧‧‧凹部
20‧‧‧第二限制體
23a‧‧‧頭端
23b‧‧‧尾端
23c‧‧‧彎折部
23f‧‧‧副段
30‧‧‧金屬彈片
31‧‧‧第一部
32‧‧‧第二部
33‧‧‧尾部
34‧‧‧結合部
36‧‧‧副結合部
40‧‧‧彈性體
45‧‧‧彈性器
50‧‧‧導線
60‧‧‧第一限制器
61、71‧‧‧第一區
62、72‧‧‧第二區
63、73‧‧‧自由區
64、74‧‧‧夾角區域
65、75‧‧‧基部區
66、76‧‧‧組合部
69‧‧‧弓部區
70‧‧‧第二限制器
73a‧‧‧頭端區
73b‧‧‧尾端區
73c‧‧‧彎折區
90‧‧‧本體
91‧‧‧中間區
92‧‧‧邊區
93‧‧‧導電觸片
94‧‧‧尾段
95‧‧‧口部
96‧‧‧定位部
97‧‧‧副定位部
98‧‧‧載體
98a‧‧‧框架
98b‧‧‧基壁
98c‧‧‧側壁
98d‧‧‧凹室
98e‧‧‧固定部
99‧‧‧開口
第1圖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2圖係第1圖的結構分解示意圖;顯示了本體、金屬彈片和第一限制體、第二限制體的結構情形。
第3圖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組合導線之一斷面結構示意圖;描繪了本體、第一限制體、第二限制體組合導線的情形。
第4圖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5圖係第4圖之結構分解示意圖。
第6圖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顯示了第一限制體、第二限制體組合彈性體、彈性器的結構情形。
第7圖係第6圖之導電組件組合導線之斷面結構示意圖;描繪了本體、第一限制體、第二限制體配合彈性體、彈性器組合導線的情形。
第8圖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顯示了第一限制體、第二限制體組合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器的結構情形。
第9圖係第8圖的結構分解示意圖;顯示了本體、金屬彈片和第一限制體、第二限制體、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器的結構情形。
第10圖係第8圖之導電組件組合導線之斷面結構示意圖;描繪了本體、金屬彈片和第一限制體、第二限制體、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器組合導線的情形。
第11圖係本創作之第五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12圖係第11圖的結構分解示意圖;顯示了導電組件、金屬彈片、第一限制體、第二限制體和彈性體、彈性器的結構情形。
第13圖係第11圖之導電組件組合導線之斷面結構示意圖;描繪了導線從本體側邊方向插入導電組件,組合金屬彈片、第一限制體、第二限制體和彈性體、彈性器的結構配合情形。
請參閱第1、2及3圖,本創作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包括本體和第一限制體、第二限制體的組合,概分別以參考編號90、10、20表示之。導電組件(或本體90、第一限制體10、第二限制體20)可選擇性的配合金屬彈片30等,裝設在絕緣材料製成的殼體(圖未顯示)內,用以構成電聯接端子。
下列說明中假設提到上部、上方、下部、下方、垂直、水平、外側、內側等,是以圖中顯示的方向為參考方向。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本體90選擇導電材料製成板狀體結構,具有一U型的中間區91、和位在中間區91兩端,連接中間區91的邊區92。在下列的實施例中,考量以本體90至少單一端的邊區92作為說明。
圖中顯示了第一實施例的本體90的邊區92形成有一口部95、連接口部95的尾段94和一連接口部95的導電觸片93;導電觸片93朝本體90下方(或圖中下方)和中間區91方向傾斜延伸,而形成一從口部95凸出的折邊結構。尾段94朝本體90上方(或圖中上方)和遠離中間區91(或口部95)的方向傾斜延伸,以利於操作導線50進入口部95;導電觸片93朝圖中下方和中間區91(或口部95)的方向傾斜延伸,可輔助導引導線50和增加本體90、導線50的接觸面積。
因此,本體口部95及/或導電觸片93、尾段94的結構型態,也具有阻止導線50因操作插入殼體,而刺傷或割、刮傷殼體的作用。
第2、3圖也描繪了第一限制體10、第二限制體20設置在本體中間區91和導電觸片93之間的區域;第一限制體10、第二限制體20可選擇硬度大於、等於或小於本體90的導電(或金屬)材料製成;以及,第一限制體10、第二限制體20可一體成型或組合設置在本體90上的型態。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第一限制體10、第二限制體20分別包括一基部15、25、連接基部15、25的第一段11、21、連接第一段11、21的第二段12、22和連接第二段12、22的自由段13、23,而共同使第一限制體10、第二限制體20具有一彈性(觸壓導線50)作用。
圖中顯示第一限制體10的基部15、第二限制體20的基部25連接本體90的型態。詳細來說,第一限制體10的基部15、第二限制體20的基部25設組合部16、26,組合部16、26可形成孔洞結構或凸柱 結構。以及,組合部16、26對應組合在本體90之一定位部96;定位部96可形成凸樁結構或孔洞結構,使第二限制體20大體包圍第一限制體10的型態,分別固定在本體90上,而形成一整體型態。上述本體90的定位部96設置在中間區91和口部95之間的區域上。
圖中也描繪了第一限制體10的第二段12和自由段13之間具有一夾角區域14,自由段13朝本體90和第一段11的方向傾斜延伸,使夾角區域14朝向本體90外側方向。以及,第二限制體20的第二段22和自由段23之間具有一夾角區域24;夾角區域24的夾角角度可形成銳角、直角或鈍角。並且,使第二限制體自由段23先朝本體90方向延伸,形成頭端23a,又朝導電觸片93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尾端23b;頭端23a、尾端23b之間形成一朝向本體90和第一段21方向弧形突出的彎折部23c。
在可行的實施例中,第二限制體20的彎折部23c對應觸接或不觸接第一限制體10的夾角區域14,使第一限制體10的自由段13、第二限制體20的自由段23(及/或導電觸片93)之間,共同界定出一開口99,以容許導線50通過開口99後,被導電觸片93和第一限制體10、第二限制體20(彈性)夾制固定(例如,第3圖所描繪的情形)。
在較佳的考量中,第一限制體10的夾角區域14及/或第二限制體20的彎折部23c,形成有一凹部19、29,用以增加第一限制體10、第二限制體20夾制導線50的穩固性和導電接觸面積。
圖中也描繪了本體90組合有金屬彈片30的結構型態。本體中間區91配置有一肩部結構的副定位部97。以及,第一限制體10的基部 15連接有一朝圖中下方(或上方)方向彎折延伸的定位邊17和朝圖中上方方向彎折延伸的副定位邊18,而共同組合一大體成「ㄥ」型的金屬彈片30。
具體來說,金屬彈片30包括位在圖中垂直方向上的第一部31、連接第一部31而朝導電觸片93方向彎折傾斜延伸的第二部32和連接第二部32,朝本體尾段94方向彎折延伸的尾部33;以及,第一部31設有一孔狀結構的結合部34。
因此,第3圖顯示了本體副定位部97止擋金屬彈片第一部31,第一限制體10的定位邊17扣合金屬彈片結合部34,使副定位邊18壓接金屬彈片第一部31,形成固定。
第3圖也描繪了導線50配合本體尾段94的規範,經口部95沿著導電觸片93的導引進入開口99,配合金屬彈片尾部33和第一限制體10從中間區91(或圖中內側)朝向邊區92(或圖中外側)方向壓接導線50,第二限制體20從邊區92(或圖中外側)朝向中間區91(或圖中內側)方向壓接導線50,而(與導電觸片93)共同構成多點夾制位置固定導線50的機制;改善習知導線容易因外力而偏移或晃動、接觸不穩固,影響導電效率和安全等情形。
第4、5圖揭示了第二實施例的結構;圖中顯示第一限制體10、第二限制體20形成一體成型的結構。主要是第二限制體20的基部25(或側邊)一體連接第一限制體10的第一段11,使第一限制體10、第二限制體20彎折壓合成一複層板片結構。
請參考第6、7圖,描繪了第三實施例的結構;圖中揭示第一限制體10、第二限制體20組合彈性體40、彈性器45的結構情形。彈性體40、彈性器45可選擇螺旋彈簧、板簧或其類似結構。
圖中顯示了第一限制體10的第一段11和自由段13(及/或第二段12)之間設置彈性體40,以增加第一限制體10的彈性夾制作用(力)、降低第一限制體10產生變形的情形;及/或第二限制體20的自由段23設置有一彈性器45,用來增加第二限制體20(或其自由段23)的彈性夾制作用(力)、降低第二限制體20產生變形的情形。
第7圖特別描繪了導線50插入導電組件後,會迫使彈性體40蓄積能量而推壓第一限制體10的自由段13,及迫使彈性器45蓄積能量而推壓第二限制體20的自由段23,產生更大的壓制力量,共同夾制固定導線50的作用。
請參閱第8、9及10圖,揭示了第四實施例的結構;圖中顯示了第一限制體10組合有一第一限制器60,第二限制體20組合有一第二限制器70的結構情形。所述第一限制器60、第二限制器70分別用以增加第一限制體10、第二限制體20的彈性夾制作用(力)。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第一限制器60包括基部區65、第一區61、連接第一區61的第二區62、連接第二區62的自由區63和設置在基部區65、第一區61之間的(弧形)弓部區69。以及,第一限制器60的基部區65設有孔洞結構的組合部66,對應組合在本體90之定位部96上,使第一限制器60與第一限制體10、本體90形成一整體型態。
圖中也描繪了第一限制器60朝(本體90)上方方向形成弓部區69連接基部區65,弓部區69連接朝(本體90)下方方向延伸的第一區61;第一區61朝導電觸片93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第二區62,並且使第二區62的至少局部區域觸接第一限制體第二段12;第二區62朝本體口部95和第一區61的方向彎折傾斜延伸,形成自由區63,使第二區62和自由區63之間形成一夾角區域64,夾角區域64的夾角可形成銳角、直角或鈍角的結構。並且,使自由區63(及/或夾角區域64)至少局部區域觸接第一限制體自由段13(及/或第一限制體夾角區域14)。例如,第10圖所描繪的情形。
第8、9及10圖顯示了第二限制器70包括基部區75、第一區71、連接第一區71的第二區72、連接第二區72的自由區73。以及,第二限制器70的基部區75設有凸柱結構的組合部76,對應組合在本體90上,使第二限制器70與第二限制體20、本體90形成一整體型態。
圖中也描繪了第二限制器70的基部區75、第一區71至少局部區域疊置或觸接第二限制體20的基部25、第一段21;第一區71朝(本體90)下方方向延伸,又從本體中間區91朝邊區92方向(或本體90外側方向)彎折,而形成第二區72,並且使第二區72的至少局部區域(包圍)觸接第二限制體第二段22;第二區72朝本體口部95和導電觸片93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自由區73,使第二區72和自由區73之間形成一夾角區域74,夾角區域74的夾角可形成銳角、直角或鈍角的結構。並且,使自由區73(及/或夾角區域74) 至少局部區域(包圍)觸接第二限制體自由段23(及/或第二限制體夾角區域24)。例如,第10圖所描繪的情形。
在可行的實施例中,第二限制器自由區73先朝本體90方向延伸,形成頭端區73a,又朝導電觸片93(及/或本體90外側)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尾端區73b;頭端區73a、尾端區73b之間形成一朝向本體90和第一區71方向弧形突出的彎折區73c。以及,第二限制器70的彎折區73c對應觸接第二限制體20的彎折部23c。
第10圖也描繪了弓部區69可增加第一限制器60的彈性作用,並且輔助規範金屬彈片30的運動範圍,阻止金屬彈片30在操作過程產生過度彎折的情形;以及,弓部區69也提供了輔助增加金屬彈片30壓制導線50的作用力。
請參考第11、12及13圖,揭示了第五實施例。本體90成U型結構,中間區91成「一」字型結構;並且,邊區92朝本體90下方(或圖中下方)彎折延伸,使口部95位在垂直於中間區91的位置上。以及,導電觸片93朝中間區91的方向傾斜延伸,尾段94朝遠離中間區91的方向,向本體90下方(或圖中下方)傾斜延伸的結構。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中間區91和邊區92之間設置孔狀結構的定位部96和凸柱結構的副定位部97。以及,金屬彈片第一部31位在水平方向,設有結合部34和孔狀結構的副結合部36;副結合部36對應組合本體90的副定位部97,使金屬彈片30固定在本體90上,形成一整體型態。
圖中也描繪了第一限制體10一體成型連接第二限制體20的結構型態。第一限制體基部15、第二限制體基部25朝平行本體中間區91方向,水平延伸形成第一段11、21,第一段11、21朝本體90下方方向彎折延伸,形成第二段12、22,第二段12、22朝導電觸片93方向彎折延伸,形成自由段13、23。以及,第一限制體10的基部15通過本體口部95後,使定位邊17、副定位邊18朝(平行)本體中間區91一端方向(圖中左或右方向)彎折延伸,組合金屬彈片30。即,第一限制體定位邊17扣合金屬彈片結合部34,副定位邊18壓接金屬彈片第一部31,而形成固定。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第一限制體自由段13朝本體90方向,連接或設置有一副部13d,位在自由段13和第一段11之間的區域;副部13d形成一框架結構,用以收容或固定彈性體40。以及,副部13d具有一連接自由段13的連結部13e;連結部13e是使自由段13朝第二段12(或圖中右方)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可輔助自由段13產生較大的彈性作用力和支撐彈性體40的作用。
第11、12及13圖也描繪了第二限制體自由段23組合或設置彈性器45的結構型態。
詳細來說,第二限制體自由段23的尾端23b朝第二段22和遠離本體90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一副段23f。以及,本體90設有一朝導電觸片93方向延伸的載體98;載體98成U型板體結構,有一端配置有固定部98e,使載體98連結在本體90上。載體98另一端彎折形成一框架98a,使框架98a朝向本體90的方向,具有基壁98b、連接 基壁98b的側壁98c,而共同界定出一凹室98d,配合自由段23(或副段23f),收容或固定彈性器45,用以增加自由段23壓接導線50的彈性作用力。
第13圖特別描繪了導線50從本體90側邊方向插入,通過金屬彈片30和導電觸片93導引後,配合彈性體40和彈性器45分別輔助第一限制體10、第二限制體20(或副段23f)彈性壓制導線50的情形。
可了解的是,在達到相互結合或固定作用的條件下,上述實施例揭示的孔狀結構、凸樁結構(或凸柱結構)是可互換組合的。
代表性的來說,這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相較於舊法而言,係具有下列的優點:
1.該導電組件的本體90、第一限制體10、第二限制體20、第一限制器60、第二限制器70、金屬彈片30、彈性體40、彈性器45和相關組件結構,已被重行設計考量。例如,使本體90兩端的邊區92形成可輔助導引導線50的口部95和導電觸片93;使第一限制體10、第二限制體20包括基部15、25、第一段11、21、第二段12、22、自由段13、23及/或副部13d、副段23f;或提供第一限制器60組合第一限制體10、第二限制器70組合第二限制體20,使第一限制器60、第二限制器70設置基部區65、75、第一區61、71、第二區62、72、自由區63、73和弓部區69,以及第一限制體10、第二限制體20組合彈性體40、彈性器45等部分,明顯不同於習用者,也改變了習知端子裝置的導電結構或組合關係,使它的使用、操作型態有別於舊法。
2.該本體90、第一限制體10、第二限制體20組合彈性體40、彈性器45或設置第一限制器60、第二限制器70,來增加第一限制體10、第二限制體20的彈性作用力,使本體90、第一限制體10、第二限制體20配合金屬彈片30等部分,形成複數或多點夾制固定導線50的機制,明顯增加了導電組件及/或金屬彈片30壓制導線50的力量和導電接觸面積,並且容許應用在某些電聯接端子樞接大線徑導線的場合,改善了習知結構壓制導線的力量不夠、壓制不穩固,影響導電效率,及導線容易(或因人員不經意碰觸或裝配作業)產生轉動、偏移和晃動,造成接觸不良的安全等情形。
特別是,該導電組件提供了一種使第一限制體10、第二限制體20輔助本體90導引導線50插入作業和輔助金屬彈片30壓制固定導線50的結構;並且,像舊法應用螺絲鎖制導線,造成操作麻煩、費時等情形,都獲得明顯的改善。
故,本創作提供了一有效的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空間型態係不同於習知者,且具有舊法中無法比擬之優點,係展現了相當大的進步,誠已充份符合新型專利之要件。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可行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創作專利範圍所涵蓋。

Claims (41)

  1. 一種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包括一導電材料製成的板狀本體和設置在本體上的第一限制體、第二限制體的組合; 本體定義有位在本體一端的邊區;邊區形成有口部和導電觸片; 第一限制體、第二限制體分別具有一基部、連接基部的第一段、連接第一段的第二段和連接第二段的自由段,而共同使第一限制體、第二限制體具有一彈性作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本體和中間區的其中之一成U型結構;邊區形成有一連接口部的尾段,尾段朝遠離中間區的方向而朝本體上方傾斜延伸和朝本體下方傾斜延伸的其中之一; 導電觸片朝中間區方向而向本體下方和上方方向的其中之一傾斜延伸,而形成一從口部凸出的折邊結構; 第一限制體、第二限制體設置在本體中間區和導電觸片之間的區域;以及第一限制體、第二限制體是一體成型和組合在本體上的其中之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本體定義有連接邊區的中間區,本體設置有ㄥ形金屬彈片;金屬彈片包括第一部、連接第一部的第二部和連接第二部的尾部;第一部位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其中之一;第二部朝導電觸片方向彎折傾斜延伸;使尾部配合導電觸片和第一限制體自由段、第二限制體自由段,共同壓制通過口部的導線。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體基部、第二限制體基部設有組合部,所述組合部是孔洞結構和凸柱結構的其中之一;第一限制體組合部、第二限制體組合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對應組合在本體之一定位部上,形成一整體型態; 本體定位部設置在本體之一中間區和口部之間的區域上,是凸樁結構和孔狀結構的其中之一; 第一限制體基部、第二限制體基部朝本體下方方向和平行本體方向的其中之一,彎折延伸形成第一段; 第一限制體第一段、第二限制體第一段朝本體導電觸片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第二段; 第一限制體第二段朝本體口部和第一段的方向彎折傾斜延伸,形成自由段,第二限制體第二段朝本體口部和導電觸片方向彎折傾斜延伸,形成自由段; 使第一限制體第二段和第一限制體自由段之間、第二限制體第二段和第二限制體自由段之間,具有一夾角區域;所述夾角區域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並且,使第一限制體自由段、第二限制體自由段的至少其中一與導電觸片之間,共同界定出一開口; 第一限制體的夾角區域形成有一凹部;本體中間區配置有一副定位部,副定位部成肩部結構和凸柱結構的其中之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體基部、第二限制體基部設有組合部,所述組合部是孔洞結構和凸柱結構的其中之一;第一限制體組合部、第二限制體組合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對應組合在本體之一定位部上,形成一整體型態; 本體定位部設置在中間區和口部之間的區域上,是凸樁結構和孔狀結構的其中之一; 第一限制體基部、第二限制體基部朝本體下方方向和平行本體方向的其中之一,彎折延伸形成第一段; 第一限制體第一段、第二限制體第一段朝本體導電觸片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第二段; 第一限制體第二段朝本體口部和第一段的方向彎折傾斜延伸,形成自由段,第二限制體第二段朝本體口部和導電觸片方向彎折傾斜延伸,形成自由段; 使第一限制體第二段和第一限制體自由段之間、第二限制體第二段和第二限制體自由段之間,具有一夾角區域;所述夾角區域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並且,使第一限制體自由段、第二限制體自由段的至少其中一與導電觸片之間,共同界定出一開口; 第一限制體的夾角區域形成有一凹部;本體中間區配置有一副定位部,副定位部成肩部結構和凸柱結構的其中之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體基部連接有定位邊和副定位邊;定位邊朝上方、下方和平行本體中間區方向的其中之一,彎折延伸;副定位邊朝上方、下方和平行本體中間區方向的其中之一,彎折延伸; 第二限制體第二段和其自由段之間形成有一夾角區域,第二限制體夾角區域的夾角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 第二限制體自由段先朝本體方向延伸,形成頭端,又朝導電觸片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尾端;頭端、尾端之間形成一朝向本體和第一段方向弧形突出的彎折部,彎折部設有一凹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金屬彈片第一部設有結合部,結合部是孔狀結構和凸柱結構的其中之一; 第一限制體基部連接有一定位邊和副定位邊;定位邊朝上方、下方和平行本體中間區方向的其中之一,彎折延伸;副定位邊朝上方、下方和平行本體中間區方向的其中之一,彎折延伸;第一限制體的定位邊扣合金屬彈片結合部,使副定位邊壓接金屬彈片第一部,形成固定; 第二限制體第二段和其自由段之間形成有一夾角區域,第二限制體夾角區域的夾角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 第二限制體自由段先朝本體方向延伸,形成頭端,又朝導電觸片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尾端;頭端、尾端之間形成一朝向本體和第一段方向弧形突出的彎折部,彎折部設有一凹部;配合金屬彈片的尾部,使導線壓接在導電觸片和第一限制體自由段的夾角區域、第二限制體彎折部上,而形成固定; 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是從中間區方向朝邊區方向壓接導線,第二限制體自由段是從邊區方向朝中間區方向壓接導線。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體基部連接有定位邊和副定位邊;定位邊朝上方、下方和平行本體中間區方向的其中之一,彎折延伸;副定位邊朝上方、下方和平行本體中間區方向的其中之一,彎折延伸; 第二限制體自由段先朝本體方向延伸,形成頭端,又朝導電觸片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尾端;頭端、尾端之間形成一朝向本體和第一段方向弧形突出的彎折部,彎折部設有一凹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金屬彈片第一部設有結合部,結合部是孔狀結構和凸柱結構的其中之一; 第一限制體基部連接有一定位邊和副定位邊;定位邊朝上方、下方和平行本體中間區方向的其中之一,彎折延伸;副定位邊朝上方、下方和平行本體中間區方向的其中之一,彎折延伸;第一限制體的定位邊扣合金屬彈片結合部,使副定位邊壓接金屬彈片第一部,形成固定; 第二限制體第二段和其自由段之間形成有一夾角區域,第二限制體夾角區域的夾角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 第二限制體自由段先朝本體方向延伸,形成頭端,又朝導電觸片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尾端;頭端、尾端之間形成一朝向本體和第一段方向弧形突出的彎折部,彎折部設有一凹部;配合金屬彈片的尾部,使導線壓接在導電觸片和第一限制體自由段的夾角區域、第二限制體彎折部上,而形成固定; 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是從中間區方向朝邊區方向壓接導線,第二限制體自由段是從邊區方向朝中間區方向壓接導線。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體的自由段和第一段之間,設置有彈性體,彈性體可推壓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朝向第一限制體第一段的方向; 第二限制體自由段設置有彈性器,彈性器可推壓第二限制體自由段朝向第二限制體第一段的方向。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體的自由段和第一段之間,設置有彈性體,彈性體可推壓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朝向第一限制體第一段的方向; 第二限制體自由段設置有彈性器,彈性器可推壓第二限制體自由段朝向第二限制體第一段的方向。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體的自由段和第一段之間,設置有彈性體,彈性體可推壓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朝向第一限制體第一段的方向; 第二限制體自由段設置有彈性器,彈性器可推壓第二限制體自由段朝向第二限制體第一段的方向。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體的自由段和第一段之間,設置有彈性體,彈性體可推壓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朝向第一限制體第一段的方向; 第二限制體自由段設置有彈性器,彈性器可推壓第二限制體自由段朝向第二限制體第一段的方向。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體的自由段和第一段之間,設置有彈性體,彈性體可推壓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朝向第一限制體第一段的方向; 第二限制體自由段設置有彈性器,彈性器可推壓第二限制體自由段朝向第二限制體第一段的方向。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體的自由段和第一段之間,設置有彈性體,彈性體可推壓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朝向第一限制體第一段的方向; 第二限制體自由段設置有彈性器,彈性器可推壓第二限制體自由段朝向第二限制體第一段的方向。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體的自由段和第一段之間,設置有彈性體,彈性體可推壓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朝向第一限制體第一段的方向; 第二限制體自由段設置有彈性器,彈性器可推壓第二限制體自由段朝向第二限制體第一段的方向。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體的自由段和第一段之間,設置有彈性體,彈性體可推壓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朝向第一限制體第一段的方向; 第二限制體自由段設置有彈性器,彈性器可推壓第二限制體自由段朝向第二限制體第一段的方向。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體組合有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體組合第二限制器; 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器分別包括基部區、第一區、連接第一區的第二區、連接第二區的自由區第一限制器具有一設置在基部區、第一區之間的弧形弓部區; 第一限制器基部區、第二限制器基部區設有組合部,所述組合部是孔洞結構和凸柱結構的其中之一,對應組合本體之一定位部上,使第一限制器與第一限制體、本體形成一整體型態,第二限制器與第二限制體、本體形成一整體型態; 本體定位部設置在本體之一中間區和口部之間的區域上,是凸樁結構和孔狀結構的其中之一。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體組合有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體組合第二限制器; 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器分別包括基部區、第一區、連接第一區的第二區、連接第二區的自由區;第一限制器具有一設置在基部區、第一區之間的弧形弓部區; 第一限制器基部區、第二限制器基部區設有組合部,所述組合部是孔洞結構和凸柱結構的其中之一,對應組合本體之一定位部上,使第一限制器與第一限制體、本體形成一整體型態,第二限制器與第二限制體、本體形成一整體型態; 本體定位部設置在中間區和口部之間的區域上,是凸樁結構和孔狀結構的其中之一。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體組合有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體組合第二限制器; 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器分別包括基部區、第一區、連接第一區的第二區、連接第二區的自由區; 第一限制器具有一設置在基部區、第一區之間的弧形弓部區; 第一限制器基部區、第二限制器基部區設有組合部,所述組合部是孔洞結構和凸柱結構的其中之一,對應組合本體之一定位部上,使第一限制器與第一限制體、本體形成一整體型態,第二限制器與第二限制體、本體形成一整體型態; 本體定位部設置在本體之一中間區和口部之間的區域上,是凸樁結構和孔狀結構的其中之一。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體組合有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體組合第二限制器; 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器分別包括基部區、第一區、連接第一區的第二區、連接第二區的自由區;第一限制器具有一設置在基部區、第一區之間的弧形弓部區; 第一限制器基部區、第二限制器基部區設有組合部,所述組合部是孔洞結構和凸柱結構的其中之一,對應組合本體之一定位部上,使第一限制器與第一限制體、本體形成一整體型態,第二限制器與第二限制體、本體形成一整體型態; 本體定位部設置在中間區和口部之間的區域上,是凸樁結構和孔狀結構的其中之一。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體組合有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體組合第二限制器; 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器分別包括基部區、第一區、連接第一區的第二區、連接第二區的自由區;第一限制器具有一設置在基部區、第一區之間的弧形弓部區; 第一限制器基部區、第二限制器基部區設有組合部,所述組合部是孔洞結構和凸柱結構的其中之一,對應組合本體之一定位部上,使第一限制器與第一限制體、本體形成一整體型態,第二限制器與第二限制體、本體形成一整體型態; 本體定位部設置在本體之一中間區和口部之間的區域上,是凸樁結構和孔狀結構的其中之一。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體組合有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體組合第二限制器; 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器分別包括基部區、第一區、連接第一區的第二區、連接第二區的自由區;第一限制器具有一設置在基部區、第一區之間的弧形弓部區; 第一限制器基部區、第二限制器基部區設有組合部,所述組合部是孔洞結構和凸柱結構的其中之一,對應組合本體之一定位部上,使第一限制器與第一限制體、本體形成一整體型態,第二限制器與第二限制體、本體形成一整體型態; 本體定位部設置在中間區和口部之間的區域上,是凸樁結構和孔狀結構的其中之一。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體組合有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體組合第二限制器; 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器分別包括基部區、第一區、連接第一區的第二區、連接第二區的自由區;第一限制器具有一設置在基部區、第一區之間的弧形弓部區; 第一限制器基部區、第二限制器基部區設有組合部,所述組合部是孔洞結構和凸柱結構的其中之一,對應組合本體之一定位部上,使第一限制器與第一限制體、本體形成一整體型態,第二限制器與第二限制體、本體形成一整體型態; 本體定位部設置在本體之一中間區和口部之間的區域上,是凸樁結構和孔狀結構的其中之一。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體組合有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體組合第二限制器; 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器分別包括基部區、第一區、連接第一區的第二區、連接第二區的自由區;第一限制器具有一設置在基部區、第一區之間的弧形弓部區; 第一限制器基部區、第二限制器基部區設有組合部,所述組合部是孔洞結構和凸柱結構的其中之一,對應組合本體之一定位部上,使第一限制器與第一限制體、本體形成一整體型態,第二限制器與第二限制體、本體形成一整體型態; 本體定位部設置在中間區和口部之間的區域上,是凸樁結構和孔狀結構的其中之一。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器朝本體上方方向形成該弓部區連接第一限制器基部區,弓部區連接朝本體下方方向延伸的第一限制器第一區; 第一限制器第一區朝導電觸片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第一限制器第二區,並且使第一限制器第二區的至少局部區域觸接第一限制體第二段; 第一限制器第二區朝本體口部和第一限制器第一區的方向彎折傾斜延伸,形成第一限制器自由區,使第一限制器第二區和第一限制器自由區之間形成一夾角區域,所述第一限制器夾角區域的夾角可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 第二限制器的基部區、第一區至少局部區域觸接第二限制體的基部、第一段; 第二限制器第一區朝本體下方方向延伸,又從中間區朝邊區方向彎折,而形成第二區,並且使第二限制器第二區的至少局部區域包圍觸接第二限制體第二段; 第二限制器第二區朝本體口部和導電觸片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自由區,使第二限制器第二區和其自由區之間形成一夾角區域,第二限制器夾角區域的夾角可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以及 第二限制器自由區朝本體方向延伸,形成頭端區,又朝導電觸片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尾端區;頭端區、尾端區之間形成一朝向本體和第二限制器第一區方向弧形突出的彎折區。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器朝本體上方方向形成該弓部區連接第一限制器基部區,弓部區連接朝本體下方方向延伸的第一限制器第一區; 第一限制器第一區朝導電觸片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第一限制器第二區,並且使第一限制器第二區的至少局部區域觸接第一限制體第二段; 第一限制器第二區朝本體口部和第一限制器第一區的方向彎折傾斜延伸,形成第一限制器自由區,使第一限制器第二區和第一限制器自由區之間形成一夾角區域,所述第一限制器夾角區域的夾角可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 第二限制器的基部區、第一區至少局部區域觸接第二限制體的基部、第一段;第二限制器第一區朝本體下方方向延伸,又從中間區朝邊區方向彎折,而形成第二區,並且使第二限制器第二區的至少局部區域包圍觸接第二限制體第二段; 第二限制器第二區朝本體口部和導電觸片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自由區,使第二限制器第二區和其自由區之間形成一夾角區域,第二限制器夾角區域的夾角可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以及 第二限制器自由區朝本體方向延伸,形成頭端區,又朝導電觸片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尾端區;頭端區、尾端區之間形成一朝向本體和第二限制器第一區方向弧形突出的彎折區。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器朝本體上方方向形成該弓部區連接第一限制器基部區,弓部區連接朝本體下方方向延伸的第一限制器第一區; 第一限制器第一區朝導電觸片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第一限制器第二區,並且使第一限制器第二區的至少局部區域觸接第一限制體第二段; 第一限制器第二區朝本體口部和第一限制器第一區的方向彎折傾斜延伸,形成第一限制器自由區,使第一限制器第二區和第一限制器自由區之間形成一夾角區域,所述第一限制器夾角區域的夾角可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 第二限制器的基部區、第一區至少局部區域觸接第二限制體的基部、第一段;第二限制器第一區朝本體下方方向延伸,又從中間區朝邊區方向彎折,而形成第二區,並且使第二限制器第二區的至少局部區域包圍觸接第二限制體第二段; 第二限制器第二區朝本體口部和導電觸片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自由區,使第二限制器第二區和其自由區之間形成一夾角區域,第二限制器夾角區域的夾角可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以及 第二限制器自由區朝本體方向延伸,形成頭端區,又朝導電觸片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尾端區;頭端區、尾端區之間形成一朝向本體和第二限制器第一區方向弧形突出的彎折區;並且,使第一限制器自由區及其夾角區域的至少其中之一,有至少局部區域觸接第一限制體自由段及第一限制體夾角區域的至少其中之一。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器朝本體上方方向形成該弓部區連接第一限制器基部區,弓部區連接朝本體下方方向延伸的第一限制器第一區; 第一限制器第一區朝導電觸片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第一限制器第二區,並且使第一限制器第二區的至少局部區域觸接第一限制體第二段; 第一限制器第二區朝本體口部和第一限制器第一區的方向彎折傾斜延伸,形成第一限制器自由區,使第一限制器第二區和第一限制器自由區之間形成一夾角區域,所述第一限制器夾角區域的夾角可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 第二限制器的基部區、第一區至少局部區域觸接第二限制體的基部、第一段;第二限制器第一區朝本體下方方向延伸,又從中間區朝邊區方向彎折,而形成第二區,並且使第二限制器第二區的至少局部區域包圍觸接第二限制體第二段; 第二限制器第二區朝本體口部和導電觸片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自由區,使第二限制器第二區和其自由區之間形成一夾角區域,第二限制器夾角區域的夾角可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以及 第二限制器自由區朝本體方向延伸,形成頭端區,又朝導電觸片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尾端區;頭端區、尾端區之間形成一朝向本體和第二限制器第一區方向弧形突出的彎折區;並且,使第一限制器自由區及其夾角區域的至少其中之一,有至少局部區域觸接第一限制體自由段及第一限制體夾角區域的至少其中之一。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器朝本體上方方向形成該弓部區連接第一限制器基部區,弓部區連接朝本體下方方向延伸的第一限制器第一區; 第一限制器第一區朝導電觸片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第一限制器第二區,並且使第一限制器第二區的至少局部區域觸接第一限制體第二段; 第一限制器第二區朝本體口部和第一限制器第一區的方向彎折傾斜延伸,形成第一限制器自由區,使第一限制器第二區和第一限制器自由區之間形成一夾角區域,所述第一限制器夾角區域的夾角可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 第二限制器的基部區、第一區至少局部區域觸接第二限制體的基部、第一段;第二限制器第一區朝本體下方方向延伸,又從中間區朝邊區方向彎折,而形成第二區,並且使第二限制器第二區的至少局部區域包圍觸接第二限制體第二段; 第二限制器第二區朝本體口部和導電觸片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自由區,使第二限制器第二區和其自由區之間形成一夾角區域,第二限制器夾角區域的夾角可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 第二限制器自由區朝本體方向延伸,形成頭端區,又朝導電觸片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尾端區;頭端區、尾端區之間形成一朝向本體和第二限制器第一區方向弧形突出的彎折區;並且,使第一限制器自由區及其夾角區域的至少其中之一,有至少局部區域觸接第一限制體自由段及第一限制體夾角區域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及 使第二限制器自由區及其夾角區域至少局部區域,包圍觸接第二限制體自由段及第二限制體夾角區域的至少其中之一;第二限制器的彎折區對應觸接第二限制體的彎折部。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器朝本體上方方向形成該弓部區連接第一限制器基部區,弓部區連接朝本體下方方向延伸的第一限制器第一區; 第一限制器第一區朝導電觸片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第一限制器第二區,並且使第一限制器第二區的至少局部區域觸接第一限制體第二段; 第一限制器第二區朝本體口部和第一限制器第一區的方向彎折傾斜延伸,形成第一限制器自由區,使第一限制器第二區和第一限制器自由區之間形成一夾角區域,所述第一限制器夾角區域的夾角可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 第二限制器的基部區、第一區至少局部區域觸接第二限制體的基部、第一段;第二限制器第一區朝本體下方方向延伸,又從中間區朝邊區方向彎折,而形成第二區,並且使第二限制器第二區的至少局部區域包圍觸接第二限制體第二段; 第二限制器第二區朝本體口部和導電觸片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自由區,使第二限制器第二區和其自由區之間形成一夾角區域,第二限制器夾角區域的夾角可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 第二限制器自由區朝本體方向延伸,形成頭端區,又朝導電觸片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尾端區;頭端區、尾端區之間形成一朝向本體和第二限制器第一區方向弧形突出的彎折區;並且,使第一限制器自由區及其夾角區域的至少其中之一,有至少局部區域觸接第一限制體自由段及第一限制體夾角區域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及 使第二限制器自由區及其夾角區域至少局部區域,包圍觸接第二限制體自由段及第二限制體夾角區域的至少其中之一;第二限制器的彎折區對應觸接第二限制體的彎折部。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器朝本體上方方向形成該弓部區連接第一限制器基部區,弓部區連接朝本體下方方向延伸的第一限制器第一區; 第一限制器第一區朝導電觸片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第一限制器第二區,並且使第一限制器第二區的至少局部區域觸接第一限制體第二段; 第一限制器第二區朝本體口部和第一限制器第一區的方向彎折傾斜延伸,形成第一限制器自由區,使第一限制器第二區和第一限制器自由區之間形成一夾角區域,所述第一限制器夾角區域的夾角可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 第二限制器的基部區、第一區至少局部區域觸接第二限制體的基部、第一段;第二限制器第一區朝本體下方方向延伸,又從中間區朝邊區方向彎折,而形成第二區,並且使第二限制器第二區的至少局部區域包圍觸接第二限制體第二段; 第二限制器第二區朝本體口部和導電觸片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自由區,使第二限制器第二區和其自由區之間形成一夾角區域,第二限制器夾角區域的夾角可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 第二限制器自由區朝本體方向延伸,形成頭端區,又朝導電觸片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尾端區;頭端區、尾端區之間形成一朝向本體和第二限制器第一區方向弧形突出的彎折區;並且,使第一限制器自由區及其夾角區域的至少其中之一,有至少局部區域觸接第一限制體自由段及第一限制體夾角區域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及 使第二限制器自由區及其夾角區域至少局部區域,包圍觸接第二限制體自由段及第二限制體夾角區域的至少其中之一;第二限制器的彎折區對應觸接第二限制體的彎折部。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第一限制器朝本體上方方向形成該弓部區連接第一限制器基部區,弓部區連接朝本體下方方向延伸的第一限制器第一區; 第一限制器第一區朝導電觸片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第一限制器第二區,並且使第一限制器第二區的至少局部區域觸接第一限制體第二段; 第一限制器第二區朝本體口部和第一限制器第一區的方向彎折傾斜延伸,形成第一限制器自由區,使第一限制器第二區和第一限制器自由區之間形成一夾角區域,所述第一限制器夾角區域的夾角可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 第二限制器的基部區、第一區至少局部區域觸接第二限制體的基部、第一段;第二限制器第一區朝本體下方方向延伸,又從中間區朝邊區方向彎折,而形成第二區,並且使第二限制器第二區的至少局部區域包圍觸接第二限制體第二段; 第二限制器第二區朝本體口部和導電觸片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自由區,使第二限制器第二區和其自由區之間形成一夾角區域,第二限制器夾角區域的夾角可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 第二限制器自由區朝本體方向延伸,形成頭端區,又朝導電觸片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尾端區;頭端區、尾端區之間形成一朝向本體和第二限制器第一區方向弧形突出的彎折區;並且,使第一限制器自由區及其夾角區域的至少其中之一,有至少局部區域觸接第一限制體自由段及第一限制體夾角區域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及 使第二限制器自由區及其夾角區域至少局部區域,包圍觸接第二限制體自由段及第二限制體夾角區域的至少其中之一;第二限制器的彎折區對應觸接第二限制體的彎折部。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本體成U 型結構,中間區成一字型結構,邊區朝本體下方彎折延伸,使口部位在垂直於中間區的位置上; 導電觸片朝中間區的方向傾斜延伸,尾段朝遠離中間區的方向,向本體下方傾斜延伸; 第一限制體一體成型連接第二限制體,第一限制體基部、第二限制體基部朝平行本體中間區方向,水平延伸形成第一段,第一段朝本體下方方向彎折延伸,形成第二段,第二段朝導電觸片方向彎折延伸,形成自由段; 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朝本體方向,設置有一副部,位在第一限制體自由段和第一限制體第一段之間的區域;副部形成一框架結構,組合彈性體; 副部具有一連接第一限制體自由段的連結部;連結部是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朝其第二段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 第二限制體自由段的尾端朝第二限制體第二段和遠離本體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一副段;以及 本體設有一朝導電觸片方向延伸的載體;載體成U 型板體結構,有一端配置有固定部,使載體連結在本體上,載體另一端彎折形成一框架,使框架朝向本體的方向,具有基壁、連接基壁的側壁,而共同界定出一凹室,配合第二限制體自由段和副段的其中之一,組合彈性器。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本體成U 型結構,中間區成一字型結構,邊區朝本體下方彎折延伸,使口部位在垂直於中間區的位置上; 導電觸片朝中間區的方向傾斜延伸,尾段朝遠離中間區的方向,向本體下方傾斜延伸; 第一限制體一體成型連接第二限制體,第一限制體基部、第二限制體基部朝平行本體中間區方向,水平延伸形成第一段,第一段朝本體下方方向彎折延伸,形成第二段,第二段朝導電觸片方向彎折延伸,形成自由段; 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朝本體方向,設置有一副部,位在第一限制體自由段和第一限制體第一段之間的區域;副部形成一框架結構,組合彈性體; 副部具有一連接第一限制體自由段的連結部;連結部是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朝其第二段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第二限制體自由段的尾端朝第二限制體第二段和遠離本體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一副段;以及 本體設有一朝導電觸片方向延伸的載體;載體成U 型板體結構,有一端配置有固定部,使載體連結在本體上,載體另一端彎折形成一框架,使框架朝向本體的方向,具有基壁、連接基壁的側壁,而共同界定出一凹室,配合第二限制體自由段和副段的其中之一,組合彈性器; 金屬彈片第一部位在水平方向,設有結合部、副結合部,副結合部是孔狀結構和凸柱結構的其中之一。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本體成U 型結構,中間區成一字型結構,邊區朝本體下方彎折延伸,使口部位在垂直於中間區的位置上; 導電觸片朝中間區的方向傾斜延伸,尾段朝遠離中間區的方向,向本體下方傾斜延伸; 第一限制體一體成型連接第二限制體,第一限制體基部、第二限制體基部朝平行本體中間區方向,水平延伸形成第一段,第一段朝本體下方方向彎折延伸,形成第二段,第二段朝導電觸片方向彎折延伸,形成自由段; 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朝本體方向,設置有一副部,位在第一限制體自由段和第一限制體第一段之間的區域;副部形成一框架結構,組合彈性體; 副部具有一連接第一限制體自由段的連結部;連結部是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朝其第二段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第二限制體自由段的尾端朝第二限制體第二段和遠離本體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一副段;以及 本體設有一朝導電觸片方向延伸的載體;載體成U 型板體結構,有一端配置有固定部,使載體連結在本體上,載體另一端彎折形成一框架,使框架朝向本體的方向,具有基壁、連接基壁的側壁,而共同界定出一凹室,配合第二限制體自由段和副段的其中之一,組合彈性器。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本體成U 型結構,中間區成一字型結構,邊區朝本體下方彎折延伸,使口部位在垂直於中間區的位置上; 導電觸片朝中間區的方向傾斜延伸,尾段朝遠離中間區的方向,向本體下方傾斜延伸; 第一限制體一體成型連接第二限制體,第一限制體基部、第二限制體基部朝平行本體中間區方向,水平延伸形成第一段,第一段朝本體下方方向彎折延伸,形成第二段,第二段朝導電觸片方向彎折延伸,形成自由段; 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朝本體方向,設置有一副部,位在第一限制體自由段和第一限制體第一段之間的區域;副部形成一框架結構,組合彈性體; 副部具有一連接第一限制體自由段的連結部;連結部是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朝其第二段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第二限制體自由段的尾端朝第二限制體第二段和遠離本體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一副段;以及 本體設有一朝導電觸片方向延伸的載體;載體成U 型板體結構,有一端配置有固定部,使載體連結在本體上,載體另一端彎折形成一框架,使框架朝向本體的方向,具有基壁、連接基壁的側壁,而共同界定出一凹室,配合第二限制體自由段和副段的其中之一,組合彈性器; 金屬彈片第一部位在水平方向,設有結合部、副結合部,副結合部是孔狀結構和凸柱結構的其中之一;副結合部對應組合本體的副定位部,使金屬彈片固定在本體上,形成一整體型態。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本體成U 型結構,中間區成一字型結構,邊區朝本體下方彎折延伸,使口部位在垂直於中間區的位置上; 導電觸片朝中間區的方向傾斜延伸,尾段朝遠離中間區的方向,向本體下方傾斜延伸; 第一限制體一體成型連接第二限制體,第一限制體基部、第二限制體基部朝平行本體中間區方向,水平延伸形成第一段,第一段朝本體下方方向彎折延伸,形成第二段,第二段朝導電觸片方向彎折延伸,形成自由段; 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朝本體方向,設置有一副部,位在第一限制體自由段和第一限制體第一段之間的區域;副部形成一框架結構,組合彈性體;副部具有一連接第一限制體自由段的連結部;連結部是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朝其第二段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第二限制體自由段的尾端朝第二限制體第二段和遠離本體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一副段;以及 本體設有一朝導電觸片方向延伸的載體;載體成U 型板體結構,有一端配置有固定部,使載體連結在本體上,載體另一端彎折形成一框架,使框架朝向本體的方向,具有基壁、連接基壁的側壁,而共同界定出一凹室,配合第二限制體自由段和副段的其中之一,組合彈性器。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本體成U 型結構,中間區成一字型結構,邊區朝本體下方彎折延伸,使口部位在垂直於中間區的位置上; 導電觸片朝中間區的方向傾斜延伸,尾段朝遠離中間區的方向,向本體下方傾斜延伸; 第一限制體一體成型連接第二限制體,第一限制體基部、第二限制體基部朝平行本體中間區方向,水平延伸形成第一段,第一段朝本體下方方向彎折延伸,形成第二段,第二段朝導電觸片方向彎折延伸,形成自由段; 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朝本體方向,設置有一副部,位在第一限制體自由段和第一限制體第一段之間的區域;副部形成一框架結構,組合彈性體; 副部具有一連接第一限制體自由段的連結部;連結部是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朝其第二段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第二限制體自由段的尾端朝第二限制體第二段和遠離本體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一副段;以及 本體設有一朝導電觸片方向延伸的載體;載體成U 型板體結構,有一端配置有固定部,使載體連結在本體上,載體另一端彎折形成一框架,使框架朝向本體的方向,具有基壁、連接基壁的側壁,而共同界定出一凹室,配合第二限制體自由段和副段的其中之一,組合彈性器; 金屬彈片第一部位在水平方向,設有副結合部,副結合部是孔狀結構和凸柱結構的其中之一。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本體成U 型結構,中間區成一字型結構,邊區朝本體下方彎折延伸,使口部位在垂直於中間區的位置上; 導電觸片朝中間區的方向傾斜延伸,尾段朝遠離中間區的方向,向本體下方傾斜延伸; 第一限制體一體成型連接第二限制體,第一限制體基部、第二限制體基部朝平行本體中間區方向,水平延伸形成第一段,第一段朝本體下方方向彎折延伸,形成第二段,第二段朝導電觸片方向彎折延伸,形成自由段; 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朝本體方向,設置有一副部,位在第一限制體自由段和第一限制體第一段之間的區域;副部形成一框架結構,組合彈性體; 副部具有一連接第一限制體自由段的連結部;連結部是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朝其第二段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第二限制體自由段的尾端朝第二限制體第二段和遠離本體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一副段;以及 本體設有一朝導電觸片方向延伸的載體;載體成U 型板體結構,有一端配置有固定部,使載體連結在本體上,載體另一端彎折形成一框架,使框架朝向本體的方向,具有基壁、連接基壁的側壁,而共同界定出一凹室,配合第二限制體自由段和副段的其中之一,組合彈性器。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其中該本體成U 型結構,中間區成一字型結構,邊區朝本體下方彎折延伸,使口部位在垂直於中間區的位置上; 導電觸片朝中間區的方向傾斜延伸,尾段朝遠離中間區的方向,向本體下方傾斜延伸; 第一限制體一體成型連接第二限制體,第一限制體基部、第二限制體基部朝平行本體中間區方向,水平延伸形成第一段,第一段朝本體下方方向彎折延伸,形成第二段,第二段朝導電觸片方向彎折延伸,形成自由段; 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朝本體方向,設置有一副部,位在第一限制體自由段和第一限制體第一段之間的區域;副部形成一框架結構,組合彈性體; 副部具有一連接第一限制體自由段的連結部;連結部是第一限制體自由段朝其第二段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第二限制體自由段的尾端朝第二限制體第二段和遠離本體的方向彎折延伸,而形成一副段;以及 本體設有一朝導電觸片方向延伸的載體;載體成U 型板體結構,有一端配置有固定部,使載體連結在本體上,載體另一端彎折形成一框架,使框架朝向本體的方向,具有基壁、連接基壁的側壁,而共同界定出一凹室,配合第二限制體自由段和副段的其中之一,組合彈性器; 金屬彈片第一部位在水平方向,設有副結合部,副結合部是孔狀結構和凸柱結構的其中之一。
TW106215926U 2017-10-27 2017-10-27 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 TWM5636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5926U TWM563689U (zh) 2017-10-27 2017-10-27 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5926U TWM563689U (zh) 2017-10-27 2017-10-27 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3689U true TWM563689U (zh) 2018-07-11

Family

ID=63641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5926U TWM563689U (zh) 2017-10-27 2017-10-27 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36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5634B (zh) Conductive component structure for wire connection terminals
TWI666836B (zh) 電性接線裝置之導電組件結構
TW201907623A (zh) 導線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
TWI403032B (zh) 彈簧外露型母端子
KR101800301B1 (ko) 커넥터
JP4918424B2 (ja) シールドボックス
US20080305695A1 (en) Electric connector
JP5956071B2 (ja) 接続端子
JP2016091767A (ja) コネクタ
TWI581532B (zh) Combination of track terminals
TWI619317B (zh) Improved structure of the connector head limiter of the wire connection terminal
WO2018216523A1 (ja) 端子モジュール
CN109216954B (zh) 导线联接端子的导电组件结构
JP6771983B2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TWI659581B (zh) Conductive component structure of wire coupling device
TWM563689U (zh) 用於電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
JP2019515458A (ja) 電気接続部を対応要素とともに作製するための接触要素、電気接続部、及び風防ガラスワイパーモータ
TWM565435U (zh) Conductive component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 terminal
KR102639004B1 (ko) 커넥터
WO2022085397A1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KR102639003B1 (ko) 커넥터
CN110277658B (zh) 电性接线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
TWI594530B (zh) Track terminal protection pieces and conductive sheet combination structure
CN110277687B (zh) 导线联接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
TWI404490B (zh) 彈片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