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0413U - 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 - Google Patents

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0413U
TWM560413U TW107201695U TW107201695U TWM560413U TW M560413 U TWM560413 U TW M560413U TW 107201695 U TW107201695 U TW 107201695U TW 107201695 U TW107201695 U TW 107201695U TW M560413 U TWM560413 U TW M56041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image
rear view
driving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16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佑達
Original Assignee
康佑達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康佑達 filed Critical 康佑達
Priority to TW1072016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0413U/zh
Publication of TWM560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0413U/zh

Links

Landscapes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其目的是藉由後視之即時影像系統取代傳統車內後視鏡,並通過車輛的接近偵測模組,於後方移動物靠近時顯示對應的畫面,以提供駕駛者較好的行車安全性。根據實施例,即時影像系統主要包括一後視攝像模組、接近偵測模組、行車電腦與顯示螢幕,後視攝像模組主要有設置於車輛後端的第一鏡頭單元以及設置於車輛左、右各一側的至少二第二鏡頭單元,第一鏡頭單元用於擷取車輛後端影像,至少二第二鏡頭單元用於擷取車輛左側端影像及右側端影像;行車電腦則主要是接收後視攝像模組所擷取的影像訊號,或相關資訊,並通過顯示螢幕執行顯示。

Description

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
本創作在於提供一種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特別是通過安裝於車輛後方的影像系統擷取即時後方影像、左側端影像及右側端影像的車輛後視系統。
駕駛車輛時,車內後視鏡為駕駛者觀察後方交通狀況的一種重要工具。然而,由於是利用反光鏡的原理將後端影像反映至駕駛者的眼中,在後方車輛開啟大燈時,可能產生視線不明、炫光的問題,更容易因為天氣變化、天色變暗而產生影像模糊的問題,再者,車內的各種裝備也容易成為阻礙視線的東西。
此外,在車輛倒車的情況下,一般車輛安裝有倒車雷達,在倒車時產生聲響提供駕駛參考,利用聲響的頻率改變來預告車輛後方狀態。另有習知技術提供後方車輛影像系統,在駕駛操作車輛進入倒車檔時,能夠於駕駛前方的顯示螢幕呈現後方影像,以利進行倒車。
再者,現行盲點偵測系統,茲有利用影像監控或雷達偵測方式來了解移動載具之周遭環境,而以若干警告方式提醒駕駛者注意駕駛周邊情況。以雷達偵測為例,一般係將感測雷達設置於移動載具之側邊,或者是後方保險桿任意側位置,而由感測雷達發出微波偵測靠近移動載具之周圍物體,並且警示駕駛者作出因應處理。
然而,雷達偵測之提示效果僅能供駕駛者得知目前有物體鄰近移動載具,而無法將物體與移動載具之間的距離視覺化供駕駛 即時觀看。
本創作在於提供一種提出一種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其目的是取代傳統車內後視鏡,以提供駕駛者較好的前方視野,並通過此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提供更多樣的行車資訊,包括後方影像、左側端影像及右側端影像。
此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主要包括一個拍攝車輛後方影像的攝影機,以及兩個拍攝車輛左側端影像及右側端影像的攝影機,拍攝車輛後方影像的攝影機其安裝可於車後玻璃視窗、靠近車頂位置、中間、B柱左右兩側,拍攝車輛左側端影像及右側端影像的攝影機則可位於左、右後照鏡的周側。在特定實施例中,可提供主視角的攝影機,並輔助以左、右後照鏡的次攝影機。
根據實施例,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主要包括一後視攝像模組、接近偵測模組、行車電腦與顯示螢幕,後視攝像模組包括設置於車輛後端的第一鏡頭單元及設置於車輛的左、右各一側的至少二第二鏡頭單元,分別用於擷取車輛後方影像、左側端影像及右側端影像,並產生影像訊號。行車電腦則主要是接收後視攝像模組所擷取的影像訊號,或相關資訊。
行車電腦主要元件有執行影像接收、處理與數據運算的數據處理單元,包括有連接數據處理單元與後視攝像模組的控制器,能根據操作產生控制訊號至後視攝像模組。行車電腦更包括有儲存單元、輸出入介面與連接顯示單元的顯示介面。
其中,若數據處理單元判斷移動物與車輛的距離小於一預定距離,則數據處理單元產生接近警示訊號並傳輸至控制器,以依據移動物的位置控制顯示單元進一步顯示左側端影像、右側端影像及車輛後方影像中包括移動物的至少其中之一。
以上關於本創作內容的說明以及以下實施方式的說明係用以舉例並解釋本創作的原理,並且提供本創作之專利申請範圍進一 步的解釋。
10‧‧‧車輛
101、102‧‧‧攝影機
103‧‧‧行車電腦
105‧‧‧顯示螢幕
11、312‧‧‧接近偵測模組
110、112、114‧‧‧距離偵測器
111‧‧‧訊號線
20‧‧‧車輛
30‧‧‧行車電腦
301‧‧‧控制器
302‧‧‧儲存單元
303‧‧‧數據處理單元
305‧‧‧顯示介面
307‧‧‧輸出入介面
308‧‧‧控制面板
309‧‧‧車輛訊號介面
311‧‧‧後視攝像模組
313‧‧‧顯示單元
3130‧‧‧行車介面
3132‧‧‧儀表板
3134‧‧‧後視影像
3136‧‧‧右側後視影像
34‧‧‧車輛檔位
35‧‧‧車輛左右轉
36‧‧‧衛星定位訊號
37‧‧‧振動
38‧‧‧燈號
381‧‧‧觸控
382‧‧‧按鈕
39‧‧‧聲響
391‧‧‧感應單元
392‧‧‧輸出單元
40‧‧‧通訊
401‧‧‧影像處理單元
402‧‧‧鏡頭控制單元
403‧‧‧鏡頭單元
404‧‧‧介面單元
405‧‧‧夜視單元
406‧‧‧影像濾鏡單元
407‧‧‧距離偵測單元
408‧‧‧路面偵測單元
409‧‧‧影像調整單元
圖1為本創作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的示意圖之一;圖2為本創作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的示意圖之二;圖3A為本創作車輛後視即時影像系統之各部電路方塊圖;圖3B為本創作車輛後視即時影像系統之行車檔/空檔程序下的行車介面示意圖;圖3C為本創作車輛後視即時影像系統之接近偵測模組啟動的行車介面示意圖;圖4為本創作車輛後視即時影像系統中後視攝像模組之內部功能方塊圖;圖5顯示本創作應用車輛後視即時影像系統產生影像的流程圖;圖6描述為本創作車輛後視即時影像系統根據車輛檔位的操作流程圖;圖7為本創作車輛後視即時影像系統之倒車檔程序下的行車介面示意圖。
由於安裝於車內的光學後視鏡可能會因為氣候不佳或車內人員、擺設的阻礙使得駕駛的視線受到很大的限制,進而有行車安全的問題,故本創作提出一種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特別是於車輛安裝一後視攝像模組,再將所取得的即時影像傳遞至駕駛座前的顯示螢幕上,除了取代傳統車輛中所安裝於車內的光學後視鏡外,更可於數位儀表板上同時顯示後方即時影像。
上述後視攝像模組特別是安裝在車輛後方,比如在車輛後方的擋風玻璃上方或下方,或是安裝於後方的擋風玻璃內、第三煞車燈的位置附近、車尾牌照處、後方行李箱鑰匙孔附近、車輛商 標處,或是車輛的左右後照鏡的下方,以取得行車盲區的影像。後視攝像模組可設置在任何的可能位置上,因此不會受到車內其他人員或是擺設,甚至是車輛的後方車柱影響視線。
更者,後方影像經拍攝而數位化,故容易記錄起來,形成記錄車輛後方交通狀況的行車記錄器。後視攝像模組的拍攝角度與方向更可以隨著駕駛的操作而改變,甚至是於視線不佳時,利用影像處理的方式得到更清晰的畫面,各種實施態樣將於文後介紹。
圖1為本創作所提出的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應用在車體上的示意圖。
圖中顯示有一車輛10,配備有行車電腦103與顯示螢幕105,並無安裝有車內一般用的光學後視鏡,可以使得駕駛座的視野不被影響,而以於車後設置攝影機101來取代一般後視鏡的功能。
圖中所示的攝影機101及102各包括一個後視攝像模組,執行影像擷取、影像處理與編解碼的工作,攝影機101及102可分別安裝於車輛10的後端及側端,較佳為圖式中後擋風玻璃上方的附近,以及左右後照鏡的下方位置,於實際實施時,可視車輛種類與拍攝視角的考慮而定,並不排除其他車輛後方的任何位置。
攝影機101、102各通過訊號線111連線至行車電腦103,在其他實施例中,行車電腦103可為攝影機101的專屬控制電腦所取代,其主要功能是接收並儲存攝影機101、102所拍攝的影像,並包括儲存、通知駕駛者利用拍攝影像所分析出的行車數據。顯示螢幕105則為連接於行車電腦103或攝影機101、102的控制電腦,能即時顯示攝影機101、102所拍攝的影像,包括利用提醒文字顯示各種行車數據。
訊號線111可以鋪設於車內預設的管路中,為其中之一連線手段,其他可利用無線傳輸的方式將影像傳遞於行車電腦103中。
另一方面,車輛10的周側更配置了多個距離偵測器110、112、114,連接於行車電腦103,並用於取得一或多個移動物相對於車 輛10的位置及距離。舉例來說,距離偵測器110、112、114可為雷達偵測器,以取得車輛10與周圍環境的距離與相對位置,所產生的訊號可用於後續判斷車輛10周圍是否有移動物接近,而行車電腦103將可據此進行相應的操作。
圖2則顯示另一個車輛視覺角度的即時影像系統之示意圖,其中顯示車內並未配備有後視鏡。
車輛20包括裝設於後方的攝影機101、裝設於側端的攝影機102與其相關後視攝像模組,利用有線(如訊號線111)或無線手段連接於行車電腦103,再利用連接於行車電腦103的顯示螢幕105顯示拍攝畫面與經過處理的行車數據。
針對攝影機安裝設計,實施例包括安裝於車後玻璃視窗靠近車頂位置、中間、B柱左右兩側等,其他還包括行李箱鑰匙孔附近、第三煞車燈附近、牌照附近等。
車輛10的周側更配置了接近偵測模組11,其包括多個距離偵測器110、112、114,連接於行車電腦103,並用於取得一或多個移動物相對於車輛10的位置及距離。
根據實施例,本創作所提出的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除了一般提供後視影像的功能外,可於多個距離偵測器偵測到有移動物,例如,車輛接近時,切換由對應的後方的攝影機101或側邊攝影機102來顯示即時影像。
此外,本創作所提出的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亦可根據駕駛操作車輛的指令執行不同的拍攝效果,比如能依據車輛左右方向的操作、行車或倒車的操作,改變拍攝角度或方向,或能依據移動物體與車輛的距離與相對位置,顯示包括移動物體的影像。上述各種駕駛操作的行為將可通過行車電腦或相關控制電腦轉譯為控制訊號,形成控制攝影機的動作。
當連接於攝影機的後視攝像模組接收由行車電腦傳遞的控制訊號,其中有依據駕駛行為產生的控制訊號,也可根據使用者利 用控制面板執行的操作產生控制攝影機拍攝的指令。可參考本文圖6所描述的流程。
因為沒有車內後視鏡,令連接於攝影機的後視攝像模組執行影像擷取並傳遞給行車電腦,行車電腦除了將影像通過顯示螢幕呈現給駕駛者外,更可以記錄各種行車狀態,包括利用影像處理得到後方物件的距離、路面狀況等,並配合後視攝像模組所擷取的畫面,成為日後可用的資訊。
再根據另一實施態樣,後視攝像模組除了包括一具主要的攝影機外,更可於車輛其他位置安裝輔助用的攝影機,比如在車輛B柱或兩側後視鏡處安裝有攝影機,主視角以後面中間攝影機為主,B柱兩側或兩側後視鏡處的攝影機則為輔助功能,主要在兩側盲區中有車輛或物體靠近時顯示。另並可搭配警報器,經行車電腦取得各端影像資料後,可以產生一個完整的行車參考圖。
就攝影機而言,包括倍率固定式或可伸縮倍率式,後視攝像模組本身可具有多功能的攝影鏡頭,自動或是通過使用者操作產生縮放的功能,另外可針對不同天氣狀況造成的影像模糊問題執行影像處理,產生更清晰的影像;若在夜間,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更可以利用特殊的濾鏡效果產生清楚的後方影像、左側端影像及右側端影像,如利用紅外光夜視的效果。其他包括更可考量在各種場景、逆光等環境下利用影像處理得到清楚的後方影像、左側端影像及右側端影像。
如果後方車輛啟動遠光燈、閃燈、陽光等容易產生暫時視線不明的狀況下,本創作提出的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可以通過數位影像處理,將即時的炫光消除,甚至經過對比調整、銳利度調整,可以產生更清晰的影像。
就行車電腦而言,可根據車輛行使狀況或是使用者的操作執行不同的影像策略,如可選擇後視影像的錄影、定時錄影或不錄影方式等。就行車電腦能夠提供的功能,比如可選擇有圖像分析 及危險功能分析等,包括分析影像中行人的趨近,或其他可能的危險警示,另有後車趨近安全距離警示功能、物體行人趨近測距警示功能與兩邊路側危險度影像分析,如山路、山崖邊緣等。
就顯示螢幕而言,主要是根據行車電腦傳遞的訊息進行顯示,包括根據操作提供後視影像的主畫面模式,或包括其他攝影機畫面的分割影像模式,或可同步顯示各種經分析後的行車數據,如各種危險警示、距離數據等。具體來說,顯示螢幕可預設顯示儀表板與後視影像,並在兩側有物體或車輛靠近時切換為分割畫面,更可依據物體或車輛與本車的距離調整分割畫面的顯示尺寸。
上述各種拍攝、影像處理、分析與顯示的功能可通過不同的電路、軟硬體來實現,本創作提出的車輛後視即時影像系統可如圖3A所示之各部電路方塊圖。
圖中主要描述有行車電腦30、顯示單元313、後視攝像模組311及接近偵測模組312的連線關係,特別是行車電腦30,此可為一控制中心,其中包括有連接後視攝像模組311及接近偵測模組312的控制器301,特別用來控制後視攝像模組311的運作,並可用於接收接近偵測模組312的距離訊號及位置訊號。控制器301可擷取由後視攝像模組311拍攝的影像,並負責傳遞於行車電腦303中的數據處理單元303。
行車電腦30中,包括有執行影像接收、處理與數據運算的數據處理單元303,另有電性連接數據處理單元303的顯示介面305,系統所產生的影像與數據皆通過顯示介面305傳遞於顯示單元313顯示。
顯示單元313可包括行車介面3130,用於顯示行車資訊。具體來說,行車資訊包括一般車用儀表板所顯示的資訊,例如時速、轉速、剩餘油量、里程、檔位等資訊。可進一步參考圖3B所示,其為本創作車輛後視即時影像系統之行車檔/空檔程序下的行車介 面示意圖。如圖所示,行車介面3130更可在行車檔/空檔程序下,預設為同時顯示儀表板3132與後視影像3134。
復見圖3A,數據處理單元303接收來自其電性連接的控制器301的影像,控制器301電性連接後視攝像模組311及接近偵測模組312,根據行車電腦30的訊號產生控制訊號,包括產生控制後視攝像模組311中鏡頭的縮放(zoom in/out)、調整拍攝角度,並可根據控制指令作濾鏡的設定,甚至是動態錄影與靜態拍照的切換訊號。影像經後視攝像模組311處理後,通過控制器301傳遞於數據處理單元303。
另一方面,在距離偵測器取得移動物相對於車輛的位置及距離,並產生一距離訊號及位置訊號時,數據處理單元303可配置來判斷移動物相對車輛的距離是否小於預定距離。若是,數據處理單元303產生一接近警示訊號,並傳輸至控制器301,控制器301依據移動物的位置控制顯示單元313進一步顯示包括移動物的影像。
例如,可參照圖3C,其為本創作車輛後視即時影像系統之接近偵測模組啟動的行車介面示意圖。當移動物由車輛10右側後端接近並在預定距離內,則數據處理單元303判斷移動物以及車輛10的距離小於預定距離,並且依據對應的距離偵測器所產生的位置訊號,可知移動物體位於右側後方。此時,控制器301接收數據處理單元303產生的接近警示訊號控制顯示單元313,以在行車介面3130中顯示包括後視影像3134與右側後視影像3136的分割畫面。
此外,數據處理單元303更進一步依據距離偵測器所偵測的移動物與車輛的相對距離,對應產生距離訊號。控制器經配置以依據距離訊號,控制後視影像或左/右側後視影像於行車介面3130中的顯示尺寸,換言之,移動物的距離將與後視影像或左/右側後視影像於行車介面3130中的顯示尺寸成反比。以圖3C而言,依 據此距離訊號,控制器301進一步縮小儀表板3132的尺寸,並放大後視影像3134及右側後視影像3136,使得行車介面3130可清楚顯示後視影像3134與右側後視影像3136。
數據處理單元303電性連接儲存單元302,行車電腦30中的儲存單元302係用以儲存影像數據與各種分析資料,以供日後瀏覽與記錄。
數據處理單元303另電性連接輸出入介面307,作為連接車輛內各部電路的輸出入介面,至少包括圖中顯示的控制面板308與車輛訊號介面309。車輛訊號介面309主要用於接收駕駛操作車輛產生的一操作訊號,例如,此操作訊號為駕駛操作方向盤或切換檔位時所產生,並且,車輛訊號介面309藉由偵測此等操作訊號並執行相對程序,例如,倒檔程序、行車檔/空檔程序、停車檔程序以及左轉或右轉程序。
此外,控制面板308電性連接於輸出入介面307,主要是提供使用者或駕駛者一個控制介面,通過螢幕或是特定介面的觸控381或按鈕382的設計產生控制訊號,經由輸出入介面307傳遞至行車電腦30。
舉例來說,使用者可通過觸控方式點選顯示螢幕上顯示的畫面,觸控訊號將傳遞至行車電腦30,由數據處理單元303執行影像縮放的動作,最後再回饋至顯示單元313顯示出影像縮放的功能。其他還可提供一些控制介面供使用者事後瀏覽所錄製的影像,甚至包括即時對後視攝像模組311的控制。
車輛訊號介面309電性連接於輸出入介面307,主要用於銜接行車電腦30與車輛其他電路的訊號往來。如圖所示,車輛訊號介面309電性連接一感應單元391,感應單元391泛指各種設置於車輛內部的感應裝置,如圖示中操作車輛產生的訊號,如車輛檔位34與車輛左右轉35等訊號,並可包括車輛的衛星定位訊號36。這些訊號將會通過車輛訊號介面309,經輸出入介面307傳遞至行 車電腦30,作為其他運作的參考,包括利用各種訊號控制本創作所提的後視攝像模組311。
車輛訊號介面309電性連接一輸出單元392,輸出單元392能夠根據由行車電腦30所產生的訊號輸出相對的訊號,包括振動訊號37、燈號38、聲響39或是能夠通過車內通訊設備對外通訊40。其中,燈號38與聲響39將可在數據處理單元303產生接近警示訊號時,同時以燈號38與聲響39通知駕駛有移動物體進入預定距離內,藉此增加了行車安全。
上述後視攝像模組311中包括攝影鏡頭、影像處理與傳輸的功能,可參閱圖4所示之車輛後視即時影像系統中後視攝像模組之內部功能方塊圖。
圖中顯示一後視攝像模組311,其電性連接於行車電腦30內的控制器301,主要是用於拍攝車輛後方影像、車輛左側端影像及右側端影像,並能經過影像處理後產生顯示於駕駛座前的影像。
後視攝像模組311主要電性連接鏡頭控制單元402,並藉以控制鏡頭單元403的運作,鏡頭控制單元402係根據由行車電腦30內控制器301所產生的訊號執行控制鏡頭單元403的運轉,包括鏡頭啟閉、縮放、焦距調整、方向調整等。
後視攝像模組311中主要的數據處理器為影像處理單元401,接收經鏡頭單元403所擷取的影像後,可以通過其中各種運算工具產生適當要顯示的影像,而各運算工具可以軟體、或是電路實現,圖中列舉一些電路單元,包括夜視單元405、影像濾鏡單元406、距離偵測單元407、路面偵測單元408與影像調整單元409。
夜視單元405主要是處理夜間或是視線模糊狀態時所接收的影像,進而產生較清晰的影像;影像濾鏡單元406則提供多種濾鏡效果,可以針對不同場景產生不同的顯示效果,目的主要也是提供清晰的畫面;距離偵測單元407則是應用所拍攝的影像執行處理,判斷出車後影像的距離,相關數據也可通過行車電腦30顯 示於顯示螢幕上;路面偵測單元408則是利用拍攝的影像進行分析,提供駕駛路面狀況的參考;影像調整單元409則能根據拍攝的影像提供適當的影像顯示畫面,包括縮放調整、解析度調整、亮度調整、對比調整、畫面擷取等。以上各種功能單元可以軟體或硬體實現,且功能可交互應用,並不以此為限。
影像處理單元401一端通過電性連接的介面單元404輸出訊號至行車電腦30,相對地,行車電腦30可通過控制器301產生控制訊號,經介面單元404傳遞至後視攝像模組311。
圖5則接著歸納本創作應用車輛後視即時影像系統產生影像的流程圖。
先經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擷取一後方連續影像、一左側端連續影像及一右側端連續影像(步驟S501),經過上述後視攝像模組的影像處理後,並轉換為傳遞至行車電腦需要的數位訊號(步驟S503)。當行車電腦接收數位訊號後(步驟S505),能夠繼續即時地產生顯示訊號,包括將各種訊號儲存至記憶體中(步驟S507)。
根據實施例,除了一般後視影像的顯示外,接近偵測模組亦同時對車輛周遭移動物體的相對距離與方向進行偵測(步驟S508),行車電腦能夠根據各種由後視攝像模組及接近偵測模組產生的數據進行分析(步驟S509),產生多樣提供給駕駛者參考的數據。例如,行車電腦可判斷移動物與車輛的距離是否小於預定距離。並最後產生、儲存並顯示各方影像於一行車介面上(步驟S511)。若於步驟S509中經分析數據判斷移動物與車輛的距離小於預定距離,則顯示對應的影像。
而就駕駛者而言,本創作提出的後視即時影像系統可根據駕駛的動作與車輛的運作執行不同的拍攝需要,如圖6描述為車輛後視即時影像系統根據車輛檔位的操作流程圖。
步驟一開始,如步驟S601,啟動即時影像系統。
接著,系統將偵測來自駕駛的操作訊號(步驟S603),並執行 對應程序(步驟S605)。
比如,駕駛者進行倒檔(R檔),產生一倒檔程序,此倒檔的訊號會傳遞至後視即時影像系統,即執行步驟S607,鏡頭可進行適當的鏡頭縮放,比如是展開廣視功能,駕駛者可觀看顯示螢幕(步驟S609),利用廣視角觀察後方的影像,避免倒車產生的危險。並且,當車輛進入倒檔程序,車輛訊號介面向行車電腦傳遞倒車程序訊號,控制器可經配置以控制顯示單元配置行車介面放大車輛後方影像,並隱藏行車資訊(步驟S610)。可參考圖7,其為本創作車輛後視即時影像系統之倒車檔程序下的行車介面示意圖。如圖所示,在倒車檔程序下,行車介面3130隱藏了前述實施例提到的儀表板3132,並將後視影像3134放大並填滿整個行車介面3130,使得使用者可在倒車過程中清楚見到車輛後方狀況。此等過程中可如步驟S611,將影像錄製至記憶體。
若駕駛者排檔進入行車檔/空檔(D/N檔),產生一行車檔/空檔程序,可如步驟S613,由於車輛可能處於一般行駛狀況,或甚為空檔滑行或暫停,可如圖3B圖所示,後視即時影像系統在行車介面中顯示儀表板及後方影像,或執行錄製(步驟S615)。
若駕駛者排檔進入停車檔(P檔),產生一停車檔程序,表示車輛即將停止,此時可如步驟S617,後視即時影像系統執行影像顯示,但並不錄製影像。
其他如打出左轉或右轉的訊息時,產生一左轉或右轉程序,或是判斷輪胎轉向,後視即時影像系統擷取此訊號,將如步驟S619,後視即時影像系統驅使鏡頭偏向,以利駕駛者可以看到適當方向的影像。相關的影像可執行顯示(步驟S621)與錄製(步驟S623)。
根據上述各種實施態樣,本創作所提出的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在沒有車內後視鏡的需求下,利用後視攝像模組拍攝車輛後方影像、左側端影像及右側端影像,影像通過顯示螢幕呈現給 駕駛者,更結合一行車電腦,可以記錄各種行車狀態。
綜上所述,本創作實已符合新型專利之要件,依法提出申請。惟以上所揭露者,僅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而已,自不能以此限定本創作的權利範圍,因此依本創作申請範圍所做的均等變化或修飾,仍屬本創作所涵蓋的範圍。

Claims (10)

  1. 一種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其包括:一後視攝像模組,其包括:一第一鏡頭單元,其設置於一車輛的後端,用於擷取一車輛後端影像;及至少二第二鏡頭單元,其分別設置於該車輛的左側及右側,用於擷取該車輛的一左側端影像及一右側端影像;一接近偵測模組,其包括設置於該車輛的周側的至少一距離偵測器,經配置以取得一移動物相對於該車輛的位置及距離;以及一行車電腦,其電性連接於該後視攝像模組及該接近偵測模組,該行車電腦包括:一數據處理單元,其執行影像接收、處理以及數據運算,經配置以判斷該移動物相對該車輛的距離是否小於一預定距離;一控制器,其電性連接該數據處理單元、該後視攝像模組及該接近偵測模組,用於接收該數據處理單元的訊號,並產生一控制訊號至該後視攝像模組;一儲存單元,其電性連接該數據處理單元,用以儲存影像數據以及經該數據處理單元所運算的資料;一輸出入介面,其電性連接該數據處理單元,以作為連接該車輛內各部電路的一輸出入介面;一顯示介面,其電性連接該數據處理單元,用於傳遞影像訊號以及數據;及一顯示單元,其電性連接該行車電腦,經配置以顯示一行車介面,該行車介面包括一行車資訊,其中,若該數據處理單元判斷該移動物與該車輛的距離小於一預定距離,則該數據處理單元產生一接近警示訊號並傳輸至該控制器,以依據該移動物的位置控制該顯示單元進一步顯 示包括該移動物的該左側端影像、該右側端影像及該車輛後方影像之中的至少其中之一。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其中,該輸出入介面經配置以傳遞來自一控制面板以及一車輛訊號介面的訊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其中,該車輛訊號介面經配置以接收駕駛操作車輛產生的一操作訊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其中,該車輛訊號介面經配置以偵測該操作訊號並執行一相對程序,其包括一倒檔程序、一行車檔/空檔程序、一停車檔程序以及一左轉或右轉程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其中,當該車輛進入該倒檔程序,該車輛訊號介面向該行車電腦傳遞一倒車程序訊號,該控制器經配置以控制該顯示單元配置該行車介面縮放該車輛後方影像並隱藏該行車資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其中,當該車輛進入該行車檔/空檔程序,該車輛訊號介面向該行車電腦傳遞一行車檔/空檔程序訊號,該控制器經配置以控制該顯示單元配置該行車介面同時顯示該車輛後方影像及該行車資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其中,若該數據處理單元判斷該移動物以及該車輛的距離小於一預定距離,則該數據處理單元進一步依據該移動物的距離產生一距離訊號,該控制器經配置以依據該距離訊號控制包括該移動物的該左側端影像、該右側端影像及該車輛後方影像之中的至少其中之一於該行車介面中之顯示尺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其 中,該後視攝像模組包括:一影像處理單元,其包括一運算單元,藉以產生影像訊號;一鏡頭控制單元,其電性連接於該影像處理單元,利用該第一鏡頭單元及該至少二第二鏡頭單元分別拍攝該車輛後端影像、該左側端影像及該右側端影像,並根據該行車電腦的該控制器所產生的該控制訊號控制該鏡頭單元的運作;以及一介面單元,其電性連接該影像處理單元,以傳輸該影像訊號至該行車電腦,並傳輸由該行車電腦所產生的該控制訊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其中,該影像處理單元包括一夜視單元、一影像濾鏡單元、一距離偵測單元、一路面偵測單元以及一影像調整單元。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其中,該車輛後端影像、該左側端影像、該右側端影像以及該行車資訊係儲存於一記憶單元中。
TW107201695U 2018-02-02 2018-02-02 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 TWM560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1695U TWM560413U (zh) 2018-02-02 2018-02-02 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1695U TWM560413U (zh) 2018-02-02 2018-02-02 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0413U true TWM560413U (zh) 2018-05-21

Family

ID=62950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1695U TWM560413U (zh) 2018-02-02 2018-02-02 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04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6905B (zh) * 2018-11-19 2020-06-21 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車輛盲區偵測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6905B (zh) * 2018-11-19 2020-06-21 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車輛盲區偵測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35575B2 (en) Driving support method and driving support apparatus
JP614888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6413207B2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5836490B2 (ja) 運転支援装置
US20150109444A1 (en) Vision-based object sensing and highlighting in vehicle image display systems
EP2487906B1 (en) Control device and vehicle surrounding monitoring device
JP5087051B2 (ja) 画像生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US9576208B2 (en) Emergency vehicle detection with digital image sensor
US10618470B1 (en) Apparatus to adjust a field of view displayed on an electronic mirror using an automobile state or a driver action
US20150042799A1 (en) Object highlighting and sensing in vehicle image display systems
CN102812703A (zh) 图像显示装置
US1084683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sibility enhancement
JP2009026003A (ja) 運転支援システム
JP2008500919A (ja) 移動体用表示システム及び移動体
WO2022052789A1 (zh) 车内后视镜全视野动态显示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JP2005186648A (ja) 車両用周囲視認装置および表示制御装置
JP2009117971A (ja) 車両周辺監視装置
CN212500139U (zh) 车载显示系统、流媒体内后视镜及车辆
TWM560413U (zh) 車輛後視的即時影像系統
CN112406703A (zh) 车辆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JP2004051063A (ja) 車両周辺視認装置
KR102125738B1 (ko) 주차 보조 시스템
JPH0858470A (ja) 後方確認装置
KR101941607B1 (ko) 차량용 촬영 표시 장치 및 기록 매체
JP2007015663A (ja) 車両用監視モニタ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