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5903U - 扣具安全使用的辨識結構 - Google Patents

扣具安全使用的辨識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5903U
TWM555903U TW106214425U TW106214425U TWM555903U TW M555903 U TWM555903 U TW M555903U TW 106214425 U TW106214425 U TW 106214425U TW 106214425 U TW106214425 U TW 106214425U TW M555903 U TWM555903 U TW M55590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structure
buckle
insertion portion
color layer
faste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4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en-Tong Ye
Kun-Lin Ye
Original Assignee
Same Holm Th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e Holm Th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e Holm Thing Co Ltd
Priority to TW106214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5903U/zh
Publication of TWM555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5903U/zh

Link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Description

扣具安全使用的辨識結構
本創作涉及帶體的繫緊技術,特別是指一種扣具安全使用的辨識結構。
在第4、5圖中,繪製插入狀態的一第一扣件10與一第二扣件20維持可拆卸的卡掣關係。
其中,該第一扣件10包括一體成型的一插入部11與一第一環部16,該第一環部16配置一活動桿18,該活動桿18在第一環部16圍成一活動空間17中來回移動,允許一第一帶體30繫於活動桿18上。該第二扣件20包括一體成型的一接納部21與一第二環部25,該接納部21配合第二環部25圍成一固定空間26,供一第二帶體35套在第二環部25上。
該插入部11有一縱向部13,該縱向部13自第一環部16往外延伸,並與一橫向部14設計為一體。該橫向部14超出縱向部13兩側,以致二卡掣部15分別形成於橫向部14大致垂直於縱向部13的角落。該接納部21內形成一通道22,界定通道22通往固定空間26的一端為出口23,另端視為一入口24。透過一組緊固件29將二閂鎖件27、28樞設在接納部21上,這些閂鎖件27、28在通道22的入口24兩旁。
雖然,該縱向部13支撐橫向部14進入通道22的入口24,直到這些閂鎖件27、28抵制相應的卡掣部15,完成第一扣件10與第二扣件20的卡掣關係,使第一帶體30和第二帶體35連在一起,取得捆綁或負重的用途。
但是,該第一、第二扣件10、20並非透明的,無法從外貌窺知插入部11深入接納部21是否落在正確位置。易言之,錯誤的位置表示卡掣部15未完全受阻於閂鎖件27、28,二者隨時可能鬆脫。相對的,該第一帶體30和第二帶體35分開,損害生命或財產的安全。
因此,如何確保使用的安全性,就成為本創作亟待解決的課題。
鑒於此,本創作提供新的扣具,針對安全使用加以改良,主要目的在於:採用辨識的結構,方便使用者從外貌輕鬆判斷扣具使用的安全性,避開無謂的損害。
緣於上述目的之達成,本創作的扣具包括:一第一扣件,其有一插入部;一第二扣件,其有一接納部,該接納部內形成一通道,限制插入部進入通道而與第二扣件維持可拆卸的卡掣關係;一辨識結構,其在插入部進入通道的部位;以及一視窗,其位於接納部面對通道處。
當辨識結構對齊視窗,該插入部保持在卡掣關係的正確位置。
其中,該辨識結構包括:一色層,其在插入部的外表,該色層的色系不同於插入部與接納部其中之一。或者,該色層的色系不同於第一扣件與第二扣件其中之一。另外,該色層是顏料與塗料其中之一。
再者,該辨識結構還有一容納槽,其形成於插入部中,該色層可填入容納槽。具體而言,該插入部有成形為一體的一縱向部與一橫向部,該容納槽在縱向部和橫向部其中之一。
當然,該視窗是缺口,該缺口在第二扣件面對縱向部與橫向部其中之一處。
如此,本創作的扣具採用辨識結構,方便使用者從外貌輕鬆判斷扣具使用的安全性,深具技術改良之精髓,避開無謂的損害。
為使本創作之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更加淺顯易懂,茲舉一個或以上較佳的實施例,配合所附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10‧‧‧第一扣件
11‧‧‧插入部
12‧‧‧長邊
121‧‧‧短邊
13‧‧‧縱向部
14‧‧‧橫向部
15‧‧‧卡掣部
16‧‧‧第一環部
17‧‧‧活動空間
18‧‧‧活動桿
20‧‧‧第二扣件
21‧‧‧接納部
22‧‧‧通道
23‧‧‧出口
24‧‧‧入口
25‧‧‧第二環部
26‧‧‧固定空間
27、28‧‧‧閂鎖件
29‧‧‧緊固件
30‧‧‧第一帶體
35‧‧‧第二帶體
40‧‧‧辨識結構
42‧‧‧容納槽
44‧‧‧色層
46‧‧‧視窗
第1圖是本創作扣具一較佳實施例分開使用的立體圖。
第2圖是第1圖扣具結合的使用狀態圖。
第3圖是第2圖扣具的剖視圖。
第4圖是傳統式扣具結合的使用狀態圖。
第5圖是傳統式扣具分開使用的立體圖。
在第1~3圖中,闡明扣具一較佳實施例分開的使用圖,具體構造採用插入狀態的第一扣件10與第二扣件20維持可拆卸的卡掣關係。
其中,所述的第一扣件10有一第一環部16與一活動桿18。該第一環部16以二長邊12銜接一對短邊121,共同圍成一大致呈矩形的活動空間17。該活動桿18配置在二短邊121之間,可在活動空間17來回移動,允許一第一帶體30對折繫於活動桿18上,決定第一帶體30的長度。該第二扣件20有一第二環部25,供一第二帶體35套在第二環部25上。
再者,該第一扣件10還有一插入部11,該插入部11與二長邊12之一設計為一體。所述的插入部11有一縱向部13,該縱向部13自第一環部16往外延伸,並與一橫向部14設計為一體。該橫向部14超出縱向部13兩側, 以致二卡掣部15分別形成於橫向部14大致垂直於縱向部13的角落。另外,該第二扣件20還有一接納部21,該接納部21與第二環部25設計為一體,共同圍成一固定空間26。所述的接納部21內形成一通道22,界定通道22通往固定空間26的一端為出口23,另端視為一入口24。透過一組如鉚釘的緊固件29將二閂鎖件27、28樞設在接納部21,這些閂鎖件27、28在通道22的入口24兩旁。
在使用時,該縱向部13支撐橫向部14進入通道22的入口24,直到這些閂鎖件27、28抵制相應的卡掣部15,完成第一扣件10與第二扣件20的卡掣關係,使第一帶體30和第二帶體35連在一起,取得捆綁或負重的用途。
值得注意的是,一辨識結構40在插入部11進入通道22的部位。具體而言,該辨識結構40包括:一容納槽42與一色層44。其中,該色層44在插入部11的外表,其色系不同於插入部11與接納部21其中之一。或者,該色層44的色系不同於第一扣件10與第二扣件20其中之一。另外,該色層44是顏料與塗料其中之一。該容納槽42形成於插入部11中,以致色層44可填入容納槽42。在本實施例,該容納槽42在橫向部14上。某些實施例中,該容納槽42在縱向部13外部。
除此之外,一視窗46位於接納部21面對通道22處。當辨識結構40對齊視窗46,該插入部11保持在卡掣關係的正確位置。在本實施例,該視窗46是缺口,該缺口在第二扣件20(或接納部21)面對橫向部14的部位。某些實施例中,該視窗46在第二扣件20(或接納部21)面對縱向部13處。
如此,本創作的扣具採用辨識結構40,能夠從外貌輕鬆判斷扣具使用的安全性,避開無謂的損害。
10‧‧‧第一扣件
11‧‧‧插入部
12‧‧‧長邊
13‧‧‧縱向部
14‧‧‧橫向部
16‧‧‧第一環部
20‧‧‧第二扣件
21‧‧‧接納部
25‧‧‧第二環部
26‧‧‧固定空間
29‧‧‧緊固件
40‧‧‧辨識結構
42‧‧‧容納槽
44‧‧‧色層
46‧‧‧視窗

Claims (7)

  1. 一種扣具安全使用的辨識結構,包括:一第一扣件,其有一插入部;一第二扣件,其有一接納部,該接納部內形成一通道,限制插入部進入通道而與第二扣件維持可拆卸的卡掣關係;一辨識結構,其在插入部進入通道的部位;以及一視窗,其位於接納部面對通道處;當辨識結構對齊視窗,該插入部保持在卡掣關係的正確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扣具安全使用的辨識結構,其中,該辨識結構包括:一色層,其在插入部的外表,該色層的色系不同於插入部與接納部其中之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扣具安全使用的辨識結構,其中,該色層的色系不同於第一扣件與第二扣件其中之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所述扣具安全使用的辨識結構,其中,該色層是顏料與塗料其中之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所述扣具安全使用的辨識結構,其中,該辨識結構還有一容納槽,其形成於插入部中,該色層可填入容納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扣具安全使用的辨識結構,其中,該插入部 有成形為一體的一縱向部與一橫向部,該容納槽在縱向部和橫向部其中之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扣具安全使用的辨識結構,其中,該視窗是缺口,該缺口在第二扣件面對縱向部與橫向部其中之一處。
TW106214425U 2017-09-29 2017-09-29 扣具安全使用的辨識結構 TWM555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4425U TWM555903U (zh) 2017-09-29 2017-09-29 扣具安全使用的辨識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4425U TWM555903U (zh) 2017-09-29 2017-09-29 扣具安全使用的辨識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5903U true TWM555903U (zh) 2018-02-21

Family

ID=62015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4425U TWM555903U (zh) 2017-09-29 2017-09-29 扣具安全使用的辨識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59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07808B1 (en) Magnetic buckle assembly
US9861839B2 (en) Connector
US9918523B2 (en) Buckle assembly
BRPI1013389B1 (pt) Fivela, sistema de acoplamento e arreio de segurança
ITMI20011840A1 (it) Fibbia a cinque vie
US9730495B2 (en) Side-release buckle
US8991867B2 (en) Break-away buckle for a child restraint
US9775412B2 (en) Invisible zipper head assembly structure for increasing positioning effect and sliding member thereof
TW201711594A (zh) 含阻擋裝置之行李箱及其製造方法
TWM514019U (zh) 雪鏡束帶固定結構
TW201446175A (zh) 拉鏈及其使用方法
TW201607452A (zh) 拉鏈用滑件
SE536668C2 (sv) Säkerhetsspänne
US9578931B2 (en) Buckle arrangement
TWM555903U (zh) 扣具安全使用的辨識結構
US9901145B2 (en) Buckle
TWI536926B (zh) Zipper chain cover and zipper chain
TWI403283B (zh) zipper
WO2016127526A1 (zh) 一种拉链
US9204692B2 (en) Quick release buckle
TWM512945U (zh) 拉鏈頭結構
TWM485950U (zh) 窗簾拉繩固定件
CN106490769A (zh) 锁止插扣结构
TWM465041U (zh) 繩索扣
US20160183640A1 (en) Snap button zip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