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5072U - 立體天線裝置 - Google Patents

立體天線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5072U
TWM555072U TW106213228U TW106213228U TWM555072U TW M555072 U TWM555072 U TW M555072U TW 106213228 U TW106213228 U TW 106213228U TW 106213228 U TW106213228 U TW 106213228U TW M555072 U TWM555072 U TW M55507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ng
signal feeding
grounding body
antenna device
groun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3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文河
李文堂
張冠賢
洪國倫
楊敬士
劉宗翰
Original Assignee
神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神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神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213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5072U/zh
Publication of TWM5550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5072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種立體天線裝置包含一立體結構體與一接頭。立體結構體包含一接地本體與一輻射部。輻射部包含一輻射本體部及一訊號饋入部。輻射本體部彎折地連接接地本體之一側,訊號饋入部彎折地連接輻射本體部,與接地本體共平面,且與接地本體之間具有一空氣間隙。接頭固定地位於訊號饋入部上,電連接訊號饋入部與接地本體,用以可插拔地連接一訊號纜線。

Description

立體天線裝置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天線裝置,尤指一種具有接頭之立體天線裝置。
隨著無線通訊及天線功能的大幅進步,天線區分為平面天線及立體天線,皆具有收發輻射電磁場信號的能力,但立體天線會具有較佳的收發效能,原因是立體天線接收基地台垂直天線的能力較佳,而平面天線易受電路元件遮蔽而產生收發信號能力衰減的情況。
然而,由於傳統方式是將訊號纜線之外露導體焊接至立體天線之立體結構體上,若對立體天線之進行測試時,需要進行解焊才能將立體結構體與訊號纜線分離,因此,導致生產過程耗時又費工。
故,如何研發出一種解決方案以改善上述所帶來的缺失及不便,實乃相關業者目前刻不容緩之一重要課題。
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一種立體天線裝置包含一立體結構體與一第一接頭。立體結構體包含至少一接地本體與一第一輻射部。第一輻射部包含一第一輻射本體部及一第一訊號饋入部。第一輻射本體部一體成形地連接第一訊號饋入部。第一輻射本體部彎折地連接接地本體之一側,第一訊號饋入部彎折地連接第一輻射本體部,與接地本體共平面,且與接地本體之間具有一第一空氣間隙。第一接頭固定地位於第一訊號饋入部上,電連接第一訊號饋入部與接地本體,用以可插拔地連接一訊號纜線。
如此,在本實施例中,由於訊號纜線可活動地連接第一接頭,而非固定地焊接至立體天線裝置上,故,在對立體天線之進行測試過程時,不需耗費時間解焊訊號纜線,即可將立體結構體與訊號纜線分離,因此,可節省生產時間與人力。
在一或複數個實施例中,立體結構體更包含一隔離部。隔離部彎折地連接接地本體相鄰第一輻射本體部之一側。
在一或複數個實施例中,立體結構體更包含一第二輻射部。第二輻射部彎折地連接接地本體相鄰第一輻射本體部之一側。接地本體位於隔離部與第二輻射部之間。
在一或複數個實施例中,立體天線裝置更包含一第二接頭。第二輻射部包含一第二輻射本體部與一第二訊號饋入部。第二輻射本體部一體成形地連接第二訊號饋入部。第二輻射本體部彎折地連接接地本體相鄰第一輻射本體部之一側。接地本體位於隔離部與第二輻射部之間。第二訊號饋入部彎折地連接第二輻射本體部,與接地本體共平面,且與接地本 體之間具有一第二空氣間隙。第二接頭固定地位於第二訊號饋入部上,電連接第二訊號饋入部與接地本體,用以可插拔地連接一訊號纜線。
在一或複數個實施例中,接地本體包含至少一狹長隔離槽。狹長隔離槽位於接地本體上,且連接接地本體連接有第一輻射本體部之此側,且狹長隔離槽位於第二輻射部與第一輻射部之間。
在一或複數個實施例中,接地本體包含複數個接地區與一連接區。這些接地區與連接區共平面,且連接區連接這些接地區。
在一或複數個實施例中,這些接地區以輻射狀之排列方式連接連接區。
在一或複數個實施例中,接地本體與第一輻射部為一體成形結構。
在一或複數個實施例中,立體結構體係為一金屬板材經由沖壓製程所形成。
以上所述僅係用以闡述本創作所欲解決的問題、解決間題的技術手段、及其產生的功效等等,本創作之具體細節將在下文的實施方式及相關圖式中詳細介紹。
10‧‧‧立體天線裝置
100‧‧‧立體結構體
110‧‧‧接地本體
111‧‧‧連接區
112‧‧‧接地區
112A‧‧‧第一側
112B‧‧‧第二側
112C‧‧‧第三側
113‧‧‧貫穿口
114‧‧‧肋條
115‧‧‧狹長隔離槽
116‧‧‧第一缺口
117‧‧‧第一區域
118‧‧‧第二區域
119‧‧‧第二缺口
120‧‧‧第一輻射部
121‧‧‧第一輻射本體部
122‧‧‧第一訊號饋入部
122A‧‧‧梯形短邊
122B‧‧‧梯形長邊
130‧‧‧第二輻射部
131‧‧‧第二輻射本體部
132‧‧‧第二訊號饋入部
140‧‧‧隔離部
200‧‧‧第一接頭
210‧‧‧接頭本體
220‧‧‧連接導線
230‧‧‧螺紋部
300‧‧‧第二接頭
V1‧‧‧第一彎折痕
V2‧‧‧第二彎折痕
V3‧‧‧第三彎折痕
V4‧‧‧第四彎折痕
V5‧‧‧第五彎折痕
A1‧‧‧第一空氣間隙
A2‧‧‧第二空氣間隙
M‧‧‧區域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第1圖繪示依照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立體天線裝置的立體圖; 第2圖繪示第1圖之俯視圖;以及第3圖繪示第2圖的區域M的局部放大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創作之複數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熟悉本領域之技術人員應當瞭解到,在本創作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並非必要的,因此不應用以限制本創作。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另外,為了便於讀者觀看,圖式中各元件的尺寸並非依實際比例繪示。
第1圖繪示依照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立體天線裝置10的立體圖。第2圖繪示第1圖之俯視圖。第3圖繪示第2圖的區域M的局部放大圖。如第1圖~第3圖所示,依據本實施方式,立體天線裝置10包含一立體結構體100與一或複數個第一接頭200。立體結構體100包含一接地本體110與複數個第一輻射部120。這些第一輻射部120間隔地連接於此接地本體110之外緣。每個第一輻射部120包含一第一輻射本體部121及一第一訊號饋入部122。第一訊號饋入部122一體成形地連接第一輻射本體部121。每個第一接頭200固定地位於其中一第一訊號饋入部122上,電連接第一訊號饋入部122與接地本體110,以便任一訊號纜線可插拔地連接第一接頭200。
如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訊號纜線可插拔地連接第一接頭200,並非固定地焊接至立體天線裝置10上, 故,在對立體天線裝置10之進行測試時,不需耗費時間解焊訊號纜線,即可將立體結構體100與訊號纜線分離,因此,可節省生產時間與人力。
在本實施例中,更具體地,接地本體110呈平板狀。接地本體110包含一連接區111與複數個接地區112。這些接地區112圍繞連接區111,且連接區111與這些接地區112一體成形。這些接地區112與連接區111共平面,換句話說,這些接地區112與連接區111位於同一平面,且連接區111連接這些接地區112。舉例來說,接地本體110呈Y字形,且這些接地區112以輻射狀之排列方式連接此連接區111,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此外,連接區111具有一呈圓形之貫穿口113。貫穿口113貫穿接地本體110之二相對面。每個接地區112具有一肋條114,這些肋條114共平面,且皆伸入貫穿口113內。這些肋條114以輻射狀之方式排列於貫穿口113內。
更具體地,接地本體110之每個接地區112具有第一側112A、第二側112B與第三側112C。第一側112A位於第二側112B與第三側112C之間,且第一側112A鄰接第二側112B與第三側112C,如此,第一側112A相對貫穿口113配置,且第二側112B與第三側112C相對配置。
每個第一輻射本體部121之一處彎折地連接其中一接地區112之第一側112A,換句話說,因為第一輻射本體部121相對接地區112為彎折地,第一輻射本體部121與此接地區112不共平面,且第一輻射本體部121與接地區112之間具有一 第一彎折痕V1。此第一輻射本體部121之另處彎折地連接第一訊號饋入部122,換句話說,因為第一輻射本體部121相對第一訊號饋入部122為彎折地,第一輻射本體部121與第一訊號饋入部122不共平面,且第一輻射本體部121與第一訊號饋入部122之間具有一第二彎折痕V2。第一訊號饋入部122與接地本體110共平面。每個第一訊號饋入部122與接地本體110之間間隔有一第一空氣間隙A1,以使第一訊號饋入部122與接地本體110保持絕緣。
此外,立體天線裝置10更包含一或複數個第二接頭300。立體結構體100更包含複數個第二輻射部130。這些第二輻射部130間隔地連接於此接地本體110之外緣。每個第二輻射部130包含一第二輻射本體部131及一第二訊號饋入部132。第二訊號饋入部132一體成形地連接第二輻射本體部131。第二訊號饋入部132連接第二輻射本體部131。第二接頭300固定地位於第二訊號饋入部132上,電連接第二訊號饋入部132與接地本體110,用以可插拔地連接一訊號纜線。第二接頭300固定地位於其中一第二訊號饋入部132上,電連接第二訊號饋入部132與接地本體110,以便任一訊號纜線可插拔地連接第二接頭300。
每個第二輻射本體部131之一處彎折地連接其中一接地區112之第二側112B,換句話說,因為第二輻射本體部131相對接地區112為彎折地,第二輻射本體部131與此接地區112不共平面,且第二輻射本體部131與接地區112之間具有一第三彎折痕V3。此第二輻射本體部131之另處彎折地連接第二 訊號饋入部132,換句話說,因為第二輻射本體部131相對第二訊號饋入部132為彎折地,第二輻射本體部131與第二訊號饋入部132不共平面,且第二輻射本體部131與第二訊號饋入部132之間具有一第四彎折痕V4。第二訊號饋入部132與接地本體110共平面。每個第二訊號饋入部132與接地本體110之間間隔有一第二空氣間隙A2,以使第二訊號饋入部132與接地本體110保持絕緣。
更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立體結構體100更包含複數個隔離部140。這些隔離部140間隔地連接於此接地本體110之外緣。每個隔離部140之一端彎折地連接其中一接地區112之第三側112C,換句話說,因為隔離部140相對接地區112為彎折地,隔離部140與此接地區112不共平面,且隔離部140與接地區112之間具有一第五彎折痕V5。每個隔離部140之另端為一自由端,並與接地區112保持間距。此外,此接地區112位於隔離部140與第二輻射部130之間,且每個隔離部140呈L字型。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這些第二輻射部130、第一輻射部120與隔離部140依此順序輪流排列於此接地本體110之外緣。
每個接地區112包含一狹長隔離槽115。狹長隔離槽115位於其中一接地區112上,且狹長隔離槽115位於第二輻射部130與第一輻射部120之間。狹長隔離槽115之一端連接接地區112之第一側112A,另端為一自由端。在本實施例中,每個狹長隔離槽115呈L字型。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更具體地,第一接頭200包含一接頭本體210、一 連接導線220與一螺紋部230。連接導線220位於接頭本體210內,且電連接第一訊號饋入部122。螺紋部230位於接頭本體210之外側周圍,且電連接接地本體110。第二接頭300與第一接頭200之結構大致相同,故,在此不再加以贅述。
如第3圖所示,每個接地區112之第一側112A具有一第一缺口116,且第一訊號饋入部122呈凸板狀,且自第一輻射本體部121伸入第一缺口116,以便與接地區112之間具有所述第一空氣間隙A1。第一接頭200透過一焊接方式固定地位於第一訊號饋入部122、第一空氣間隙A1與接地本體110上。舉例來說但不以此為限,每個第一缺口116包含一第一區域117與第二區域118。第一區域117直接連接第二區域118與接地區112之第一側112A。第一區域117與第二區域118皆呈矩形狀,第一區域117的尺寸大於第二區域118的尺寸。第一區域117位於接地區112之第一側112A,第二區域118位於第一區域117相對第一輻射本體部121之一側。第一訊號饋入部122呈梯形,位於第一區域117內,且指向第二區域118。第一訊號饋入部122具有梯形短邊122A與梯形長邊122B。第一訊號饋入部122之梯形長邊122B直接連接第一輻射本體部121,第一訊號饋入部122之梯形短邊122A指向第二區域118。
同理,每個接地區112之第二側112B具有一第二缺口119,且第二訊號饋入部132伸入第二缺口119,以致與接地區112之間具有上述第一空氣間隙A1。第二接頭300透過一焊接方式固定地位於第二訊號饋入部132、第二空氣間隙A2與接地本體110上。第二缺口119之外型與第一缺口116之外型 相同,且第二訊號饋入部132之外型也與第一訊號饋入部122之外型相同,故,第二缺口119與第二訊號饋入部132之描述請參考第3圖之第一缺口116與第一訊號饋入部122,故,在此不再加以贅述。
上述立體結構體100是為一金屬板材經由沖壓製程所形成,如此,接地本體110與第一輻射部120、第二輻射部130、隔離部140與接地區112皆一同為一體成型結構。此外,第一接頭200、第二接頭300、第一輻射部120、第二輻射部130、隔離部140與接地區112的數目皆相同,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接頭200、第二接頭300、第一輻射部120、第二輻射部130、隔離部140與接地區112的數目皆為三,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此外,上述第一接頭200與第二接頭300分別為同軸纜線接頭或者為射頻(RF)接頭。
最後,上述所揭露之各實施例中,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皆可被保護於本創作中。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立體天線裝置
100‧‧‧立體結構體
110‧‧‧接地本體
111‧‧‧連接區
112‧‧‧接地區
113‧‧‧貫穿口
114‧‧‧肋條
115‧‧‧狹長隔離槽
116‧‧‧第一缺口
119‧‧‧第二缺口
120‧‧‧第一輻射部
121‧‧‧第一輻射本體部
122‧‧‧第一訊號饋入部
130‧‧‧第二輻射部
131‧‧‧第二輻射本體部
132‧‧‧第二訊號饋入部
140‧‧‧隔離部
200‧‧‧第一接頭
210‧‧‧接頭本體
220‧‧‧連接導線
230‧‧‧螺紋部
300‧‧‧第二接頭
V1‧‧‧第一彎折痕
V2‧‧‧第二彎折痕
V3‧‧‧第三彎折痕
V4‧‧‧第四彎折痕
V5‧‧‧第五彎折痕
A1‧‧‧第一空氣間隙
A2‧‧‧第二空氣間隙

Claims (10)

  1. 一種立體天線裝置,包含:一立體結構體,包含:一接地本體;以及一第一輻射部,包含一第一輻射本體部及一第一訊號饋入部,且該第一輻射本體部一體成形地連接該第一訊號饋入部,該第一輻射本體部彎折地連接該接地本體之一側,該第一訊號饋入部彎折地連接該第一輻射本體部,與該接地本體共平面,且與該接地本體之間具有一第一空氣間隙;以及一第一接頭,固定地位於該第一訊號饋入部上,電連接該第一訊號饋入部與該接地本體,用以可插拔地連接一訊號纜線。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立體天線裝置,其中該立體結構體更包含:一隔離部,彎折地連接該接地本體相鄰該第一輻射本體部之一側。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立體天線裝置,其中該立體結構體更包含一第二輻射部,該第二輻射部彎折地連接該接地本體相鄰該第一輻射本體部之一側,其中該接地本體位於該隔離部與該第二輻射部之間。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立體天線裝置,更包含一第二接頭;以及該第二輻射部包含:一第二輻射本體部,彎折地連接該接地本體相鄰該第一輻射本體部之一側,其中該接地本體位於該隔離部與該第二輻射部之間;以及一第二訊號饋入部,彎折地連接該第二輻射本體部,與該接地本體共平面,且與該接地本體之間具有一第二空氣間隙,其中該第二輻射本體部一體成形地連接該第二訊號饋入部,該第二接頭固定地位於該第二訊號饋入部上,電連接該第二訊號饋入部與該接地本體,用以可插拔地連接一訊號纜線。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立體天線裝置,其中該接地本體包含:至少一狹長隔離槽,位於該接地本體上,且連接該接地本體連接有該第一輻射本體部之該側,且該狹長隔離槽位於該第二輻射部與該第一輻射部之間。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立體天線裝置,其中該接地本體包含複數個接地區與一連接區,該些接地區與該連接區共平面,且該連接區連接該些接地區。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立體天線裝置,其中該些接地區以輻射狀之排列方式連接該連接區。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立體天線裝置,其中該連接區具有一貫穿口。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立體天線裝置,其中該接地本體與該第一輻射部為一體成形結構。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立體天線裝置,其中該立體結構體係為一金屬板材經由沖壓製程所形成。
TW106213228U 2017-09-06 2017-09-06 立體天線裝置 TWM5550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3228U TWM555072U (zh) 2017-09-06 2017-09-06 立體天線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3228U TWM555072U (zh) 2017-09-06 2017-09-06 立體天線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5072U true TWM555072U (zh) 2018-02-01

Family

ID=62015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3228U TWM555072U (zh) 2017-09-06 2017-09-06 立體天線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50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12584B2 (en) Dual antenna device
US10833461B2 (en) Connectors for coaxial cables
US20140009359A1 (en) Wideband monopole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07060612A (ja)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
EP2993731A1 (en) Antenn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id antenna assembly
KR20160069484A (ko) 회로 보드들의 조립체 및 상기 조립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디바이스
TWM551355U (zh) 具有多個接地共振器之可撓性聚合物天線
CN101494335B (zh) 具有天线功能的电连接器组件
CN105789820B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CN110389630B (zh) 内置多天线的电脑主机
TWM555072U (zh) 立體天線裝置
JP4955047B2 (ja) 高周波結合器
TWI408844B (zh) 通訊裝置及其主機板
TWI581507B (zh) 天線結構及應用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EP3817140A1 (en) Sum and difference mode antenna and communication product
TW201429045A (zh) 寬頻天線及具有該寬頻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528631B (zh) 平面倒f型天線
TWM486153U (zh) 天線裝置
TWI658646B (zh) 天線裝置
TW201731163A (zh) 電子裝置及其天線
KR101587223B1 (ko) Rf 단자를 포함한 pcb 커넥터
JP5859064B2 (ja) 多周波アンテナ
CN112352355A (zh) 包括初级连接装置和次级连接装置的电连接系统
TW201828534A (zh) 無線天線
CN112310643B (zh) 天线模组及应用该天线模组的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