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4489U - 地墊結構 - Google Patents

地墊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4489U
TWM554489U TW106214469U TW106214469U TWM554489U TW M554489 U TWM554489 U TW M554489U TW 106214469 U TW106214469 U TW 106214469U TW 106214469 U TW106214469 U TW 106214469U TW M554489 U TWM554489 U TW M55448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t
mats
portions
floor
edg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4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u-Shan Lai
Original Assignee
Lee Chyun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e Chyun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e Chyun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TW1062144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4489U/zh
Publication of TWM5544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4489U/zh

Links

Landscapes

  • Floor Finish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地墊結構,其所欲解決之問題點,係針對習知地墊所存在之拼接後其外周緣為不平整及無法單片翻轉使用等狀況,造成容易導致絆倒及習知地墊組接方式缺乏變化之問題點加以改良突破;所述地墊結構主要包括:第一地墊係包括二相鄰之第一組接邊及二相鄰之第一平整邊;以及第二地墊係包括二相鄰之第二組接邊及二相鄰之第二平整邊;其中該第一地墊之第一組接邊係對應嵌合於該第二地墊之第二組接邊,使該些第一、第二地墊拼組形成一四周緣平整的結構。

Description

地墊結構
本創作係涉及一種地墊結構,特別是指一種平整邊緣及可翻轉使用的地墊結構之創新結構型態揭示者。
按,一般市面上所販售的可拼裝的地墊,通常係以具有吸震、緩衝的塑膠材質製成一結構,其四邊皆設有連續凹凸狀延伸的接合邊,故使用者可利用所述接合邊而自行依據其需求將該些地墊相互拼接,並鋪設於室內地面上,達到避免跌傷之效果。
惟,此種習知地墊結構型態於實際使用經驗中發現仍存在下述之問題點:習知地墊於拼接後,其外周緣仍呈現不平整而參差不齊之情形,且習知地墊在長時間使用後,且更可能容易導致絆倒或其他風險發生。再加上,習知地墊相互拼接而形成一較大面積的組合型態時,由於其接合邊的結構設計,通常必須將各該地墊同一面朝上放置後始可相互拼接,即無法將地墊其中一者翻面後組接於其他未翻面的地墊上,致使習知地墊僅具有單一的組接方式,而缺乏變化,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是以,針對上述習知地墊結構所存在之問題點,如何開發一種更具理想實用性之創新結構,實使用者所企盼,亦係相關業者須努力研發突破之目標及方向。
有鑑於此,創作人本於多年從事相關產品之製造開發 與設計經驗,針對上述之目標,詳加設計與審慎評估後,終得一確具實用性之本創作。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地墊結構其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係針對如何研發出一種更具理想實用性之新式地墊結構型態為目標加以創新突破。
本創作解決問題之技術特點,主要在於所述地墊結構包括:至少二第一地墊,係包括一第一墊體、二分別位於該第一墊體一端且相鄰之第一組接邊及二分別位於該第一墊體另端且相鄰之第一平整邊,該第一組接邊具有複數個第一凸部及複數個與該第一凸部交互排列之第一凹部,於二該第一組接邊之交接處係形成有一第一卡合部;以及至少二第二地墊,係包括一第二墊體、二分別位於該第二墊體一端且相鄰之第二組接邊及二分別位於該第二墊體另端且相鄰之第二平整邊,該第二組接邊具有複數個第二凸部及複數個與該第二凸部交互排列之第二凹部,於二該第二組接邊之交接處係形成有一第二卡合部;其中各該第一組接邊之第一凸部、第一凹部及第一卡合部係分別對應嵌合於各該第二組接邊之第二凹部、第二凸部及第二卡合部,使該些第一、第二地墊拼組形成一四周緣平整的結構。
其中,該第一卡合部具有二抵掣部及一連設於二該抵掣部之間的斜置部,各該抵掣部之高度係等於各該第一凸部之高度,而該第二卡合部具有二相鄰且與該抵掣部對應接合之嵌凹部,該些嵌凹部排列呈一直角,且各該嵌凹部係與各該第二凹部齊平;當該些第一、第二地墊拼組時,二該斜置部係互相抵觸,各該抵掣部與各該嵌凹部對應嵌合。
其中,二該第一平整邊之交接處與該第一卡合部所在之邊角位置的連線係形成有一第一對角線,而該第一地墊係相對該第一對角線呈鏡射結構;二該第二平整邊之交接處與該第二卡合部所在之邊角位置的連線係形成有一第二對角線,而該第二地墊係相對該第二對角線呈鏡射結構;當該第一、第二地墊其中一者翻面並旋轉一預定角度後,該第一地墊之第一組接邊係對應嵌合於該第二地墊之第二組接邊。
藉此創新獨特設計,使本創作對照先前技術而言,俾可透過第一、第二平整邊的結構設計,讓地墊於組裝時可形成一四周緣平整的整體結構,達到避免地墊外周邊緣凹凸不平而造成翹起或缺角之問題。再加上,藉由第一、第二地墊的鏡射結構設計,讓第一、第二地墊其中一者在翻面後,仍然可以與尚未翻面的其他地墊拼接,而可增加所述地墊結構使用上的變化,達到任意選擇相同或相異所交錯組裝之不同型態的拼接方式,故具有實用進步性與較佳產業經濟(利用)效益。
請參閱第1、2、3、4圖所示,係本創作地墊結構之較佳實施例,惟此等實施例僅供說明之用,在專利申請上並不受此結構之限制。所述地墊結構包括至少二第一地墊10及至少二第二地墊20,其中該些第一、第二地墊10、20拼組形成一四周緣平整的結構。
所述第一地墊10係包括一第一墊體11、二分別位於該第一墊體11一端且相鄰之第一組接邊12以及二分別位於該第一墊體11另端且相鄰之第一平整邊13,該第一組接邊12具有複數個第一凸部121及複數個與該第一凸部121交互排列之第一凹部122。另於二該第一組接邊12之交接處係形成有一第一卡合部14,二該第一平整邊13之交接處與該第一卡合部14所在之邊角位置的連線係形成有一第一對角線L1,而該第一地墊10係相對該第一對角線L1呈鏡射結構。再者,該第一卡合部14具有二抵掣部141以及一連設於二該抵掣部141之間的斜置部142,其中各該第一凹部122底緣的延伸線形成一水平線L4,該抵掣部141頂端至該水平線L4的最短距離係定義出該抵掣部141的高度H1,該第一凸部121頂端至該水平線L4的最短距離係定義出該第一凸部121的高度H2,各該抵掣部141之高度H1係等於各該第一凸部121之高度H2,且該抵掣部141與該斜置部142之間形成有一夾角θ,該第一平整邊13及第一組接邊12之交接處與另一第一平整邊13及另一第一組接邊12之交接處的連線係形成有一第三對角線L3,而使斜置部142係與第三對角線L3相互平行。此外,二該第一平整邊13之交接處係形成有一第一圓弧部15。在其他的實施方式中,第一圓弧部15並不限於圓弧角造型,也可以是直角或其他邊角造型。
所述第二地墊20係包括一第二墊體21、二分別位於該第二墊體21一端且相鄰之第二組接邊22以及二分別位於該第二墊體21另端且相鄰之第二平整邊23,該第二組接邊22具有複數個第二凸部221及複數個與該第二凸部221交互排列之第二凹部222,於二該第二組接邊22之交接處係形成有一第二卡合部24,該第二卡合部24具有二相鄰且與該抵掣部141對應接合之嵌凹部241,該些嵌凹部241排列呈一直角,且各該嵌凹部241係與各該第二凹部222底緣齊平。再者,二該第二平整邊23之交接處與該第二卡合部24所在之邊角位置的連線係形成有一第二對角線L2,而該第二地墊20係相對該第二對角線L2呈鏡射結構。此外,於二該第二平整邊23之交接處係形成有一第二圓弧部25。在其他的實施方式中,第二圓弧部25並不限於圓弧角造型,也可以是直角或其他邊角造型。
其中,該第一、第二凹部122、222分別為自該第一、第二凹部122、222的頂部朝其底部方向逐漸增加口徑的一錐狀槽結構,該第一、第二凸部121、221分別為自該第一、第二凸部121、221的頂部朝底部方向逐漸縮減口徑的一錐狀結構。
所述第一、第二墊體11、21之正面的顏色不同於該第 一、第二墊體11、21之反面的顏色;且該第一、第二墊體11、21之 正面的紋路不同於該第一、第二墊體11、21之反面的紋路,故第一 地墊10或第二地墊20翻面後會有不同視覺感官。
藉由上述結構組成設計,茲就本創作之地墊結構使用情形說明如下:如第5圖所示,當二個第一地墊10及二個第二地墊20拼組時,各該第一組接邊12之第一凸部121、第一凹部122及第一卡合部14係分別對應嵌合於各該第二組接邊22之第二凹部222、第二凸部221及第二卡合部24,且二該斜置部142係互相抵觸,各該抵掣部141與各該嵌凹部241對應嵌合,藉此形成一四周緣平整的整體結構。
如第6圖所示,藉由第一地墊10的鏡射結構設計,當該第一地墊10翻面並旋轉一預定角度後,該第一地墊10之第一組接邊12係同樣地對應嵌合於該第二地墊20之第二組接邊22,讓第一地墊10在翻面後,仍然可以與尚未翻面的其他地墊拼接。
如第7圖所示,藉由第二地墊20的鏡射結構設計,當該第二地墊20翻面並旋轉一預定角度後,該第二地墊20之第二組接邊22係同樣地對應嵌合於該第一地墊10之第一組接邊12,讓第二地墊20在翻面後,仍然可以與不論是尚未翻面或已翻面的其他地墊拼接。
如第8圖所示,當另一第一地墊10翻面並旋轉一預定角度後,該第一地墊10之第一組接邊12係同樣地對應嵌合於該第二地墊20之第二組接邊22,讓該第一地墊10在翻面後,仍然可以與尚未翻面或已翻面的其他地墊拼接。
功效說明: 本創作所揭「地墊結構」主要藉由所述第一、第二平整邊、第一、 第二組接邊、第一、第二卡合部、抵掣部、斜置部、嵌凹部等之創新獨特結構型態與技術特徵,使本創作對照[先前技術]所提習知結構而言,俾可透過第一、第二平整邊的結構設計,讓地墊於組裝時可形成一四周緣平整的結構,達到避免地墊外週邊緣凹凸不平而造成容易導致絆倒之問題。再加上,藉由第一、第二地墊的鏡射結構設計,使讓第一、第二地墊其中一者在翻面後,仍然可以與尚未翻面的其他地墊拼接,而可增加所述地墊結構使用上的變化,達到任意選擇相同或相異所交錯組裝之不同型態的拼接方式。此外,第一、第二墊體之正反兩面具有不同的顏色及紋路,而故第一、第二地墊翻面後會有不同視覺感官,故具有實用進步性者。
10‧‧‧第一地墊
11‧‧‧第一墊體
12‧‧‧第一組接邊
121‧‧‧第一凸部
122‧‧‧第一凹部
13‧‧‧第一平整邊
14‧‧‧第一卡合部
141‧‧‧抵掣部
142‧‧‧斜置部
15‧‧‧第一圓弧部
20‧‧‧第二地墊
21‧‧‧第二墊體
22‧‧‧第二組接邊
221‧‧‧第二凸部
222‧‧‧第二凹部
23‧‧‧第二平整邊
24‧‧‧第二卡合部
241‧‧‧嵌凹部
25‧‧‧第二圓弧部
L1‧‧‧第一對角線
L2‧‧‧第二對角線
L3‧‧‧第三對角線
L4‧‧‧水平線
H1、H2‧‧‧高度
θ‧‧‧夾角
第1圖係本創作地墊結構的較佳實施例之組合立體圖。 第2圖承第1圖之分解立體圖。 第3圖承第1圖之第一地墊的俯視圖。 第4圖承第1圖之第二地墊的俯視圖。 第5圖承第1圖之俯視圖。 第6圖承第5圖之第一地墊經翻轉後之組合俯視圖。 第7圖承第6圖之第二地墊經翻轉後之組合俯視圖。 第8圖承第7圖之另一第一地墊經翻轉後之組合俯視圖。
10‧‧‧第一地墊
11‧‧‧第一墊體
12‧‧‧第一組接邊
13‧‧‧第一平整邊
15‧‧‧第一圓弧部
20‧‧‧第二地墊
21‧‧‧第二墊體
22‧‧‧第二組接邊
23‧‧‧第二平整邊
25‧‧‧第二圓弧部
L3‧‧‧第三對角線

Claims (5)

  1. 一種地墊結構,包括: 至少二第一地墊,係包括一第一墊體、二分別位於該第一墊體一端且相鄰之第一組接邊及二分別位於該第一墊體另端且相鄰之第一平整邊,該第一組接邊具有複數個第一凸部及複數個與該第一凸部交互排列之第一凹部,於二該第一組接邊之交接處係形成有一第一卡合部;以及 至少二第二地墊,係包括一第二墊體、二分別位於該第二墊體一端且相鄰之第二組接邊及二分別位於該第二墊體另端且相鄰之第二平整邊,該第二組接邊具有複數個第二凸部及複數個與該第二凸部交互排列之第二凹部,於二該第二組接邊之交接處係形成有一第二卡合部; 其中各該第一組接邊之第一凸部、第一凹部及第一卡合部係分別對應嵌合於各該第二組接邊之第二凹部、第二凸部及第二卡合部,使該些第一、第二地墊拼組形成一四周緣平整的結構; 其中該第一卡合部具有二抵掣部及一連設於二該抵掣部之間的斜置部,各該抵掣部之高度係等於各該第一凸部之高度,而該第二卡合部具有二相鄰且與該抵掣部對應接合之嵌凹部,該些嵌凹部排列呈一直角,且各該嵌凹部係與各該第二凹部齊平;當該些第一、第二地墊拼組時,二該斜置部係互相抵觸,各該抵掣部與各該嵌凹部對應嵌合; 其中二該第一平整邊之交接處與該第一卡合部所在之邊角位置的連線係形成有一第一對角線,而該第一地墊係相對該第一對角線呈鏡射結構;二該第二平整邊之交接處與該第二卡合部所在之邊角位置的連線係形成有一第二對角線,而該第二地墊係相對該第二對角線呈鏡射結構;當該第一、第二地墊其中一者翻面並旋轉一預定角度後,該第一地墊之第一組接邊係對應嵌合於該第二地墊之第二組接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地墊結構,其中該抵掣部與該斜置部之間形成有一夾角。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地墊結構,其中該第一、第二墊體之正面的顏色不同於該第一、第二墊體之反面的顏色;且該第一、第二墊體之正面的紋路不同於該第一、第二墊體之反面的紋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地墊結構,其中於二該第一平整邊之交接處係形成有一第一圓弧部,且於二該第二平整邊之交接處係形成有一第二圓弧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地墊結構,其中該第一、第二凹部分別為自該第一、第二凹部的頂部朝其底部方向逐漸增加口徑的一錐狀槽結構,該第一、第二凸部分別為自該第一、第二凸部的頂部朝底部方向逐漸縮減口徑的一錐狀結構。
TW106214469U 2017-09-29 2017-09-29 地墊結構 TWM5544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4469U TWM554489U (zh) 2017-09-29 2017-09-29 地墊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4469U TWM554489U (zh) 2017-09-29 2017-09-29 地墊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4489U true TWM554489U (zh) 2018-01-21

Family

ID=61729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4469U TWM554489U (zh) 2017-09-29 2017-09-29 地墊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44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1414B (zh) * 2019-07-05 2020-12-01 士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地墊成型圖騰對位之製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1414B (zh) * 2019-07-05 2020-12-01 士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地墊成型圖騰對位之製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37001A (en) Building elements
CA2569998C (en) An artificial flagstone for providing a surface with a natural random look
US20140333022A1 (en) Mat with Puzzle Function
US20080299868A1 (en) Multi-purpose building blocks
EP3216505B1 (en) Playmat
US20140349039A1 (en) Convertible Placemats and Table Runner
TWI549732B (zh) Connect building blocks
US6655685B2 (en) Three-dimensional jigsaw puzzle
TWM554489U (zh) 地墊結構
TWM562077U (zh) 組合式地墊結構
EP1887162A1 (en) Cladding and paving tile
TWM577289U (zh) Foam pad for combination
CN207137376U (zh) 积木玩具
TWM576426U (zh) Double-sided triangular floor mat structure
TWM552942U (zh) 拼接墊
JPH08131316A (ja) 組合せ式マット
TWM611318U (zh) 立體磚
TWM520857U (zh) 組合墊結構
TWI837008B (zh) 倒角地板結構改良
JP3008852U (ja) 嵌合タイル
TW201728814A (zh) 地墊之結構
TWM511362U (zh) 鳩形積木
TWM522767U (zh) 積木改良結構
JP6377484B2 (ja) 組み立て用フローリング基材
TWM479337U (zh) 拼組式木地板及包括至少一對該拼組式木地板之拼組式木地板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