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7366U - 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 - Google Patents

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7366U
TWM547366U TW106208116U TW106208116U TWM547366U TW M547366 U TWM547366 U TW M547366U TW 106208116 U TW106208116 U TW 106208116U TW 106208116 U TW106208116 U TW 106208116U TW M547366 U TWM547366 U TW M54736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portion
screw
hole
angle
humeru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81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舜平
黃勝隆
吳宛昀
王微凱
林坤志
Original Assignee
愛派司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愛派司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愛派司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2081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7366U/zh
Publication of TWM5473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7366U/zh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Description

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脛骨骨板,特別係關於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
人體之骨骼系統係用於支撐身體、保護器官、以及和肌肉系統配合以進行運動等。依據不同的功能,骨骼的形狀可大致上分為長骨(long bone)、短骨(short bone)、扁平骨(flat bone)和不規則骨(irregular bone)。長骨(long bone)主要位於四肢,係指長度大於寬度之長型骨骼,如肱骨、橈骨、脛骨,橈骨之外形可分為骨幹以及兩端較膨大之骨骺,骨骺的表面具有關節面,可與相鄰骨的關節面組合成可動關節,以進行較大範圍的活動。短骨(short bone)主要分布於指骨、腕部和踝部等,外形呈短柱狀或立方形,短骨具有多個關節面,可與相鄰骨形成微動關節。扁平骨(flat bone)之外形呈薄板彎曲狀,主要用於保護內臟器官和作肌肉的附著面,如顱骨保護腦內軟組織。不規則骨(irregular bone)因其形狀呈不規則而稱之,不屬於上述三種分類,例如脊椎骨。
人體各部位的骨骼形狀不盡相同且構造複雜,若因外力而發生骨折等傷害時,醫學上所提供之治療與復位方式通常需依據受傷部位的骨骼結構而給予適當的治療。傳統方式係以石膏固定,而當骨折的部位靠近關節端或骨骺端時,關節端碎裂之不穩定骨塊可能在石膏內再度錯位,石膏拆除後可能導致外觀畸形和關節功能障礙等。因此,通常會採取於關節端骨折處或骨骺端骨折處植入固定裝置以進行骨頭復位及固定。
習知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於內踝骨之曲面包覆性不夠,需另外再增加螺釘固定骨塊,易產生骨塊再度錯位。
有鑑於此,本新型創作依脛骨遠端前外側及其踝骨之曲面特性,提供一種特殊曲面骨板,擴增骨板位於脛骨遠端踝骨之包覆面積,增強骨板之穩定性,縮短修復時間。
鑒於上述之問題,本案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具有一正面及一背面,該骨板包含一第一固定部以及一第二固定部。該第一固定部係為三角弧面,貼附於脛骨遠端前外側至內踝骨,該第一固定部包括一第一螺孔、一引導孔及一三角孔,該第一螺孔供一第一螺釘鎖入,該引導孔供一引導螺釘鎖入,該引導孔之上方邊緣具有火山孔,該三角孔供填補骨水泥及骨塊復位。
該第二固定部係為一長弧面,連結於該第一固定部,該第二固定部包括一第二螺孔及一加壓槽,該加壓槽係為橢圓形,該第二螺孔係縱向排列於該第二固定部上。該第一固定部之一側朝向該前側翻轉,致使該側與第二固定部尾端之間具有一夾角,其介於43°-53°之間。
該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更包含一減壓槽及一通道,該減壓槽設置於該第二固定部之該正面,且設置於相鄰該第二螺孔之間,該通道設置於該第二固定部之該背面尾端。該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更包含一縫線孔,讓縫針穿過,藉由縫線固定韌帶及骨頭復位。
該第一螺釘與第一固定部間之夾角介於60°-70°,該第一螺釘與下肢力學軸線(mechanical axis)間之夾角介於75°-90°,該引導螺釘與該第一固定部間之夾角介於63°-67°,該引導螺釘與該第一固定部之一側間之夾角介於140°-155°。
以上所述係用以說明本創作之目的、技術手段以及其可達成之功效,相關領域內熟悉此技術之人可以經由以下實施例之示範與伴隨之圖式說明及申請專利範圍更清楚明瞭本創作。
100‧‧‧骨板
11‧‧‧正面
12‧‧‧背面
102‧‧‧第一固定部
1022‧‧‧第一螺孔
1022a‧‧‧第一螺釘
1024‧‧‧引導孔
1024a‧‧‧引導螺釘
1024b‧‧‧火山孔
104‧‧‧第二固定部
1042‧‧‧第二螺孔
1044‧‧‧加壓槽
20‧‧‧減壓槽
30‧‧‧通道
1023‧‧‧三角孔
400‧‧‧縫線孔
A‧‧‧第一固定部之一側
B‧‧‧第二固定部尾端
C‧‧‧下肢力學軸線
D‧‧‧脛骨側面角
第一A圖係顯示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之前視圖。
第一B圖係顯示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之後視圖。
第二A圖係顯示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之側視圖。
第二B圖係顯示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之另一側視圖。
第三圖係顯示自第一固定部方向觀看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之側視圖。
第四A圖係顯示第一固定部之示意圖。
第四B圖係顯示第一固定部之示意圖。
第四C圖係顯示第一固定部之示意圖。
第五圖係顯示第一固定部之示意圖。
第六A圖係顯示第一固定部之另一示意圖。
第六B圖係顯示第一固定部之另一示意圖。
第七A圖係顯示引導孔及縫線孔之示意圖。
第七B圖係顯示引導孔之示意圖。
第八圖係顯示第一螺釘與引導螺釘之示意圖。
第九A圖係顯示引導螺釘與第一固定部之一側間的夾角示意圖。
第九B圖係顯示引導螺釘與第一固定部之一側間的夾角示意圖。
如下所述之對本創作的詳細描述與實施例之示意圖,應使本創作能被充分理解;然而,應可理解本創作之實施例係藉由後附圖示中之實例加以說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創作。後附圖式中相似之元件符號係指類似之元件。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創作之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之人士可藉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瞭解本創作之功效性與其優點。且本創作亦可藉由其他具體實施例加以運用及實施,本說明書所闡述之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需求而應用,且在不悖離本創作之精神下進行各種不同的修飾或變更。
本創作將以較佳實施例及觀點加以敘述,此類敘述係解釋本創作之結構,僅用以說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因此,除說明書中之較佳實施例之外,本創作亦可廣泛實行於其他實施例中。
第一A圖及第一B圖係分別顯示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之前視圖與後視圖,第二A圖及第二B圖係分別顯示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之左視圖與右視圖。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以下簡稱骨板100)具有正面11及一背面12,骨板100包含第一固定部102以及第二固定部104。第一固定部102係為三角弧面,背面12貼附於脛骨遠端前側表面及包覆至內踝骨,第一固定部102包括一第一螺孔1022、一引導孔1024及一三角孔1023,於一實施例中,第一固定板102之三角孔1023供使用者方便填補骨水泥及骨塊復位。第二固定部104係為一長弧面,連結於第一固定部102,第二固定部104包括第二螺孔1042及加壓槽1044,加壓槽1044係為橢圓形,第二螺孔1042係縱向排列於第二固定部104上。
參閱第三圖,該圖係顯示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之側視圖(自第一固定部102方向觀之)。於一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部之一側A朝向外側翻轉,致使該側A與第二固定部尾端B之間具有一夾角,其介於43°-53°之間,最佳實施例中,該夾角為48°。
復參閱第一A圖、第一B圖、第二A圖及第二B圖,於一實施例中,骨板100更包含複數個減壓槽20及一通道30,複數個減壓槽20設置於該第二固定部104之正面11,且每一減壓槽20設置於相鄰第二螺孔1042之間。通道30設置於第二固定部104之背面12尾端,使骨板100可以滑過軟組織,如第一B圖所示。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螺孔1022供一第一螺釘1022a鎖入,該引導孔1024供一引導螺釘1024a鎖入,該引導孔1024之上方邊緣具有一火山孔1024b,如第七A圖及第八圖所示。
參閱第四A圖-第四C圖,該圖係顯示第一固定部之示意圖。由於第一固定部102係為三角弧面,故鎖入於第一螺孔1022之每一第一螺釘1022a與骨板100第一固定部102之間呈現不同夾角,其中該第一螺釘1022a與第一固定部102間之夾角介於60°-70°,較佳為62°-68°。第四B圖係顯示第一螺釘1022a與第一固定部102之前視圖。參閱第四A圖,其為第四B圖之左視圖,第一螺釘1022a與第一固定部102間之夾角為64°;參閱第四C圖,其為第四B 圖之右視圖,第一螺釘1022a與第一固定部102間之夾角為65°。參閱第五圖,於另一實施例中,鎖入第一螺孔1022較靠近三角弧面末端並接近脛骨遠端關節面,脛骨遠端外側關節面與下肢力學軸線C(mechanical axis)之夾角為脛骨側面角D(Tibial Lateral Surface Angle,TLS),愛派司骨庫數據落於約81°,第一螺釘1022a為避免突出關節面而朝近端調高兩度,其中該第一螺釘1022a與下肢力學軸線C(mechanical axis)間之夾角介於75°-90°,最佳為83°;該排第一螺釘1022a之支撐結構類似竹筏的特徵,目的為固定骨折及抵抗固定後之局部壓力。
參閱第六A圖及第六B圖,其分別顯示第一固定部之另一示意圖,詳言之,第六A圖為左視圖,第六B圖為右視圖。於此實施例中,每一第一螺釘1022a之間的夾角介於20°-22°。
參閱第七A圖及第七B圖,其分別顯示引導孔、引導螺釘與縫線孔之示意圖,詳言之,第七A圖為前視圖,第七B圖為左視圖。於一實施例中,骨板100具有兩個引導孔1024,兩引導孔1024之軸線方向會導引該引導螺釘1024a鎖入之角度。於最佳實施例中,兩引導孔之軸線方向互為平行,故每一引導孔1024之軸線為螺釘1024a與第一固定部102間之夾角相同,其介於63°-67°之間。參閱第九A圖及第九B圖,其分別顯示引導螺釘與第一固定部之一側間的夾角示意圖。於一實施例中,該引導螺釘1024a與該第一固定部之一側A間之夾角介於140°-155°,較佳為145°-150°,最佳為147°或147.8°。於另一實施例中,骨板100具有縫線孔400,在固定骨板100於骨折處時,縫線孔400可讓縫針穿過,以便藉由縫線固定韌帶及骨頭復位,該縫線孔400可視需要調整其數量與分佈位置。
參閱第八圖,第一螺釘與引導螺釘之示意圖,由於第一固定部102為三角弧面,故其上之每一第一螺釘1022a並非平行排列,取而代之的是,每一第一螺釘1022a各自交錯排列;除此之外,引導螺釘1024a亦與第一螺釘1022a交錯排列,如此一來,可增強固定骨板100於脛骨遠端後唇之骨折塊。
綜合上述之實施例,本新型創作之特殊弧形曲面提升骨板與脛骨遠端前外側之貼合度,三角弧面與其螺孔排列得增加內踝骨之包覆與支撐,同時增加螺釘固定之數量。
以上敘述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此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得以領會其係用以說明本創作而非用以限定本創作所主張之專利權利範圍。其專利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同領域而定。凡熟悉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專利精神或範圍內,所作之更動或潤飾,均屬於本創作所揭示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設計,且應包含在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骨板
102‧‧‧第一固定部
1022‧‧‧第一螺孔
1023‧‧‧三角孔
1024‧‧‧引導孔
104‧‧‧第二固定部
1042‧‧‧第二螺孔
1044‧‧‧加壓槽
11‧‧‧正面
400‧‧‧縫線孔

Claims (10)

  1. 一種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具有一正面和一背面,包含:一第一固定部,為一三角弧面,以貼附於一脛骨遠端前外側至內踝骨,該第一固定部包括一第一螺孔、一引導孔及一三角孔,該第一螺孔供一第一螺釘鎖入,該引導孔供一引導螺釘鎖入,該三角孔供填補骨水泥及骨塊復位;一第二固定部,為一長弧面,連結於該第一固定部,該第二固定部包括一第二螺孔及一加壓槽;一減壓槽,設置於該第二固定部之該正面;以及一通道,設置於該第二固定部之該背面尾端;其中,該第一固定部之一側朝向該前側翻轉,致使該側與第二固定部尾端之間具有一夾角。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更包含:一縫線孔,讓縫針穿過,藉由縫線固定韌帶及骨頭復位;其中該引導孔之上方邊緣具有一火山孔,該加壓槽係為橢圓形,該第二螺孔係縱向排列於該第二固定部上,該減壓槽係設置於相鄰該第二螺孔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其中該夾角介於43°-53°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其中該夾角最佳角度為48°。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其中該引導螺釘與該第一固定部之一側間之夾角介於140°-155°。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其中該第一螺釘與一下肢力學軸線間之夾角介於75°-9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其中該第一螺釘與該第 一固定部間之夾角介於60°-7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其中該第一螺釘與該第一固定部間之夾角介於62°-68°。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脛骨遠端外側骨板,其中該引導螺釘與該第一固定部間之夾角介於63°-67°。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脛骨遠端外側骨板,其中每一該第一螺釘彼此交錯20°-22°。
TW106208116U 2017-06-06 2017-06-06 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 TWM5473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8116U TWM547366U (zh) 2017-06-06 2017-06-06 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8116U TWM547366U (zh) 2017-06-06 2017-06-06 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7366U true TWM547366U (zh) 2017-08-21

Family

ID=60187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8116U TWM547366U (zh) 2017-06-06 2017-06-06 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73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79381B2 (en) Bone fixation system, assembly, implants, devices, alignment guides, and methods of use
JP5539375B2 (ja) ラピダスアプローチにおいて使用される固定プレート
US20170151002A9 (en) Orthopedic bone plate and locking tab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BR112017013834A2 (pt) sistemas e métodos para distração
CN105395242A (zh) 一种胫骨近端接骨板系统
US20200375628A1 (en) Dynamic external fixator system for small joints
US9820786B2 (en) Knee hinge fix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US11246635B2 (en) Prosthesis
TWM547366U (zh) 脛骨遠端前外側骨板
TW201632148A (zh) 脛骨遠端固定裝置
Tomic et al. Treatment of acute Jones fracture with Ilizarov external minifixator: case series of six elite athletes
KR20190061449A (ko) 인공 턱관절
JP2022519896A (ja) インプラント、調整ガイド、システム、及び使用方法
RU140692U1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аппарат чрескостной фиксации стержневого типа
RU163252U1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ая вильчатая пластинка для остеосинтеза переломов и ложных суставов ключицы
Kundu et al. Intra 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and volar plate fixation: a prospective study
CN214104581U (zh) 胫骨远端骨板
RU2555123C1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аппарат чрескостной фиксации стержневого типа для лечения переломов костей
RU156762U1 (ru) Фиксатор для остеосинтеза переломов дистальной части бедренной кости
RU2553191C2 (ru) Фиксатор для стабильн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го остеосинтеза переломов надколенника
RU105154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стеосинтеза при переломах локтевого отростка
CN209404923U (zh) 一种腓骨远端b型骨折带侧翼环抱接骨板
RU104445U1 (ru) Фиксатор для остеосинтеза большеберцовой кости
RU138275U1 (ru) Фиксатор для остеосинтеза переломов проксимальной части большеберцовой кости
TWM521442U (zh) 一種橈骨遠端固定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