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5172U - 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 - Google Patents

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5172U
TWM545172U TW106205486U TW106205486U TWM545172U TW M545172 U TWM545172 U TW M545172U TW 106205486 U TW106205486 U TW 106205486U TW 106205486 U TW106205486 U TW 106205486U TW M545172 U TWM545172 U TW M54517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od
pivot axis
plate
double pull
guss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54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仲強 奚
Original Assignee
信昌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福州明芳汽車部件工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信昌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福州明芳汽車部件工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信昌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2054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5172U/zh
Publication of TWM5451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5172U/zh

Link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Description

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
本創作是有關一種鎖扣機構,尤指一種僅在駕駛艙內操作就可開啟引擎蓋的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
現有用於車輛引擎蓋或類似裝置的鎖扣通常以兩個階段進行致動以開啟引擎蓋。在第一階段中,在車輛內部致動手柄,使鎖扣從完全鎖定的位置移動至半鎖定的位置。為了完全釋放鎖扣,還有第二階段,即車輛駕駛者通常必須從車輛出來並且將手放入引擎蓋內來扳動安全鎖鈎,以便將引擎蓋完全從鎖扣完全釋放而開啟。然而在某些情況下,上述兩階段手動釋放操作繁瑣而且不方便。
本創作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駕駛者在駕駛艙內操作即可完全釋放引擎蓋,而不需將手放入引擎室內開啟的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
本創作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操作更簡便,駕駛者不須走出車輛外扳動安全鎖鈎的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所述引擎蓋具有一機罩撞鈎。雙拉式鎖扣機構包括一基座、一扣板、一鎖板及一擺動件。基座設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相互間隔設置的一第一樞軸線和一第二樞軸線及設置於第二樞軸線一側的一導引槽。扣板安裝在第一表面上且繞第一樞軸線樞轉。扣板具有一扣部、一第一止擋部及遠離第一止擋部設置的一第二止擋部。鎖板鄰近扣板設置且繞第二樞軸線樞轉。鎖板具有抵接第一止擋部或第二止擋部的一止動部及凸設於導引槽的一栓銷。擺動件安裝於該第二表面上且繞該第二樞軸線轉動,該擺動件具有相對栓銷轉動的一樞轉推動件,其中擺動件驅動栓銷轉動,止動部從第一止擋部移動的抵接第二止擋部,擺動件再次操作的轉動,樞轉推動件推動栓銷,第二止擋部脫離止動部之限制,所述機罩撞鈎從鎖定的一第一位置移動到解鎖的一第二位置。
本創作還具有以下的優點,本創作的樞轉推動件套設有例如扭簧的一第一彈性件,使樞轉推動件保持有朝栓鎖轉動的彈性力,因此當栓鎖遠離的釋放樞轉推動件後,樞轉推動件受第一彈性件的作用樞轉,以轉動的對應栓鎖設置。當駕駛者再次驅動擺動件時,樞轉推動件即可對應的推動栓鎖,使第二止擋部脫離止動部的抵接(限制),進而使所述機罩撞鈎從鎖定的第一位置移動到釋放的第二位置。
本創作在優化結構的基礎下,鎖扣機構的各零組件合理的分配並安裝於基座的相對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扣板(復位扣板的第三彈性件)、鎖板(復位鎖板的第四彈性件)分別安裝於基座的第一表面,擺動件及復位擺動件的第二彈性件則分別安裝於第二表面,使本創作整體機構有效達到緊湊、縮小體積而毋須佔用發動機內過多空間的優點。
有關本創作之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配合圖式說明如下,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者。
如圖1至圖5所示,本創作提供一種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100,所述引擎蓋具有一機罩撞鈎30。在如圖1所示的示意圖中,本創作的雙拉式鎖扣機構100安裝在車輛10的引擎蓋20內,利用雙拉式鎖扣機構100鎖定或釋放與引擎蓋20一體成型製成的機罩撞鈎30,如此閂鎖或開啟引擎蓋20。透過例如以鋼索製成的一拉索40從車輛10的駕駛艙中操作以驅動鎖扣機構100,進而釋放機罩撞鈎30。
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100包括一基座110、一扣板130、一鎖板140及一擺動件150。基座110設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112和一第二表面114、相互間隔設置的一第一樞軸線116和一第二樞軸線118及設置於第二樞軸線118一側的一導引槽120。扣板130安裝在第一表面112上且繞第一樞軸線116樞轉。扣板130具有一扣部132、一第一止擋部134及遠離第一止擋部134設置的一第二止擋部138,其中第二止擋部138的旋轉半徑大於第一止擋部134的旋轉半徑。
在如圖2及圖3的實施例中,基座110還設有供所述機罩撞鈎30收納移動的一鎖扣槽111。扣板130則設有相對鎖扣槽111轉動的一扣槽136,扣槽136形成於扣部132與第一止擋部134之間,用以鎖定所述機罩撞鈎30,避免其脫離鎖扣機構100。
鎖板140鄰近扣板130設置且繞第二樞軸線118樞轉。鎖板140具有抵接第一止擋部134或第二止擋部138的一止動部142及凸設於導引槽120的一栓銷144。擺動件150安裝於第二表面114上且繞第二樞軸線118轉動。擺動件150具有相對栓銷144轉動的一樞轉推動件160。如圖3所示的導引槽120形狀較佳為橢圓形且開設於第二樞軸線118下方,以導引的限制栓鎖144的移動。
在如圖3及圖4所示的實施例中,擺動件150還包含一本體152、安裝樞轉推動件160的一軸孔154、凸設於本體152一側的一第一限位部156及驅動擺動件150轉動的一拉線部158。拉線部158例如為一勾板125以便所述拉鎖40綁扎或穿固,且較佳設置於遠離第二樞軸線118的方向設置,駕駛者能夠透過拉動所述拉索40即可輕易驅動的轉動擺動件150。
樞轉推動件160還設有樞接於軸孔154的一支點162、相對支點162另一端設置的一凸銷164、設置於凸銷164一側的一第二限位部166及套設於凸銷164的一第一彈性件168。第一彈性件168的兩端分別抵觸於第一限位部156及第二限位部166。在如圖3及4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56較佳為一板體,第二限位部166則為一孔洞。然而在其他不同的實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56或第二限位部166亦可選自桿體、銷、鍵或其他適合的元件,並不限制。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彈性件168較佳為扭簧或其他適合的彈簧,以提供樞轉推動件160保持朝向栓鎖144轉動的彈性力。
如圖4所示,由於栓銷144凸出於導引槽120的高度較佳大於或等於樞轉推動件160設置於擺動件150的高度,因此樞轉推動件160在轉動的過程中,均能夠抵接栓鎖144。當樞轉推動件160完全脫離栓鎖144的限制時,樞轉推動件160能夠朝栓鎖144的方向轉動;當駕駛者再次驅動擺動件150時,樞轉推動件160即能夠抵觸的推動栓鎖144,使鎖板140朝遠離扣板130的方向轉動(如圖9及圖10)。
此外,基座110的第二表面114還具有一第一擋板122、一第二擋板124及一勾板125。第二擋板124位於第一擋板122與勾板125之間,擺動件150可樞轉的擋止於第一擋板122與第二擋板124之間。在本實施例中,還包含能夠提供擺動件150復位的一第二彈性件170,第二彈性件170兩端分別設置於勾板125及擺動件150的勾桿端159,且第二彈性件170較佳為一壓縮彈簧。
在如圖2至圖5所示的實施例中,基座110還具有對應設置的一第一側板126及一第二側板128,第一側板126及第二側板128從第一表面112凸出並圍設扣板130及鎖板140。第一側板126及第二側板128除能夠保護容置其中的扣板130、鎖板140等元件外,從第一側板126及第二側板128向外彎折延伸的折彎板127、129還能貼附的鎖固於所述引擎蓋20的某機構上,使鎖扣機構100緊固於所述引擎蓋20內。
在本實施例中,還包含能夠提供扣板130復位的一第三彈性件180及提供鎖板140復位的一第四彈性件190。如圖5所示,第三彈性件180兩端分別設置於扣板130的勾桿端139及第一側板126。第四彈性件190兩端則分別設置於鎖板140的延伸臂146及第二側板128。請一併參考圖7所示,第三彈性件180與第四彈性件190為分別提供扣板130與鎖板140相互抵接的彈性力,使所述機罩撞鈎30能夠受二彈性件180、190的彈性力鎖定。如圖所示的第三彈性件180與第四彈性件190較佳分別為壓縮彈簧。
為了確保扣板130與鎖板140相互抵接致動的過程更加可靠而不會脫離第一樞軸線116及第二樞軸線118,在第一表面112上更包含限制扣板130及鎖板140的一蓋板200,如圖5所示。蓋板200的二端分別固定於第一樞軸線116及第二樞軸線118,以分別蓋設的定位扣板130及鎖板140。須說明的是,如圖2及圖3所示,第一樞軸線116穿過扣板130的樞接孔137而定位在基座110上並以第一樞軸線116為軸心轉動;第二樞軸線118分別穿過鎖板140的樞接孔148及擺動件150的樞接孔157,並樞接於基座110上,進而使鎖板140與擺動件150同樣繞第二樞軸線118轉動。
請一併參考圖6及圖7所示,更包含沿著第一樞軸線116穿接於基座110的第一開口117的一第一插銷102及沿著第二樞軸線118穿接於基座110的第二開口119的一第二插銷104,其中第二插銷104分別定位的樞接擺動件150及鎖板140,第一插銷102則定位的樞接扣板130。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機罩撞鈎30位於鎖扣槽111最底部的初始位置T,也就是引擎蓋20完全鎖定於鎖扣機構100的全鎖狀態。
請同時參考圖8所示,當駕駛者第一次透過所述拉索40拉動擺動件150以驅動鎖板140的栓銷144轉動時,擺動件150的本體152(即側緣)推動栓銷144直到移動至第二表面114的第一擋板122而止擋。此時,鎖板140的止動部142受驅動的遠離扣板130的第一止擋部134,並使止動部142從第一止擋部134移動的抵接至第二止擋部138。如圖8所示的機罩撞鈎30會從初始位置T移動到第一位置S,即從鎖扣槽111的底部上移一段距離而呈現半鎖狀態。在此須說明的是,第一次操作的驅動擺動件150的過程中,設置於擺動件150上的樞轉推動件160受栓銷144的抵靠仍限制其相對栓銷144樞轉。
即使鎖板140被推動的與扣板130短暫分離,但由於擺動件150受第二彈性件170的拉動復位、扣板130受第二彈性件170的拉動復位以及鎖板140受第三彈性件180的拉動復位,鎖板140的止動部142又會移動的抵接扣板130的第二止擋部138。請一併參考圖9所示,擺動件150受第二彈性件170的拉動而限位的止擋於第二擋板124。此時,樞轉推動件160脫離栓銷144的限制而相對地朝栓銷144轉動。
當駕駛者再次(第二次)透過所述拉索40拉動擺動件150並以第二樞軸線118轉動時,樞轉推動件160推動栓銷144,使鎖板140的止動部142脫離扣板130的第二止擋部138限制。此時,所述機罩撞鈎30會從鎖定的一第一位置S移動到完全解鎖的一第二位置R,如圖10所示。如此所述機罩撞鈎30會完全脫離扣板130的扣部132及鎖扣槽111之鎖定而呈現全開狀態。
當引擎蓋20翻轉的再與本實施例的鎖扣機構100形成鎖定關係時,所述機罩撞鉤30會從完全解鎖的第二位置R重新的移動到初始位置T(即全鎖狀態),如圖6及圖7所示。由於扣板130的第二止擋部138的旋轉半徑大於第一止擋部134的旋轉半徑,因此必須透過擺動件150上的樞轉推動件160將栓銷144推動更遠的行程,以脫離鎖板140的止動部142的限制,如此達到二段式的安全解鎖操作。
當操作的驅動本實施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100時,駕駛者不須走出車輛10外扳動所述引擎蓋20的安全鎖鈎(圖略),即可使所述引擎蓋20的所述機罩撞鈎30完全脫離鎖扣機構100的鎖定關係。也就是說,二段式的操作鎖扣機構100完全在所述車輛10內達成,操作更簡便、容易。
綜上所述,本文於此所揭示的實施例應被視為用以說明本創作,而非用以限制本創作。本創作的範圍應由後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並涵蓋其合法均等物,並不限於先前的描述。
10‧‧‧車輛
20‧‧‧引擎蓋
30‧‧‧機罩撞鈎
40‧‧‧拉索
100‧‧‧引擎蓋鎖扣機構
102‧‧‧第一插銷
104‧‧‧第二插銷
110‧‧‧基座
111‧‧‧鎖扣槽
112‧‧‧第一表面
114‧‧‧第二表面
116‧‧‧第一樞軸線
117‧‧‧第一開口
118‧‧‧第二樞軸線
119‧‧‧第二開口
120‧‧‧導引槽
122‧‧‧第一擋板
124‧‧‧第二擋板
125‧‧‧勾板
126‧‧‧第一側板
127、129‧‧‧折彎板
128‧‧‧第二側板
130‧‧‧扣板
132‧‧‧扣部
134‧‧‧第一止擋部
136‧‧‧扣槽
137、148、157‧‧‧樞接孔
138‧‧‧第二止擋部
139、159‧‧‧勾桿端
140‧‧‧鎖板
142‧‧‧止動部
144‧‧‧栓銷
146‧‧‧延伸臂
150‧‧‧擺動件
152‧‧‧本體
154‧‧‧軸孔
156‧‧‧第一限位部
158‧‧‧拉線部
160‧‧‧樞轉推動件
162‧‧‧支點
164‧‧‧凸銷
166‧‧‧第二限位部
168‧‧‧第一彈性件
170‧‧‧第二彈性件
180‧‧‧第三彈性件
190‧‧‧第四彈性件
200‧‧‧蓋板
S‧‧‧第一位置
R‧‧‧第二位置
T‧‧‧初始位置
圖1為繪示本創作結合於車輛的透視圖。
圖2為繪示本創作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的分解圖。
圖3為繪示本創作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的另一角度分解圖。
圖4為繪示本創作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的立體圖。
圖5為繪示本創作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的另一角度立體圖。
圖6為繪示圖4的側視圖。
圖7為繪示圖5的側視圖。
圖8為繪示本創作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位驅動的移動到第一位置的側視圖。
圖9為繪示本創作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再次操作的側視圖。
圖10為繪示本創作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的側視圖。
30‧‧‧機罩撞鈎
40‧‧‧拉索
100‧‧‧引擎蓋鎖扣機構
102‧‧‧第一插銷
104‧‧‧第二插銷
110‧‧‧基座
111‧‧‧鎖扣槽
114‧‧‧第二表面
120‧‧‧導引槽
122‧‧‧第一擋板
124‧‧‧第二擋板
125‧‧‧勾板
126‧‧‧第一側板
127、129‧‧‧折彎板
128‧‧‧第二側板
130‧‧‧扣板
132‧‧‧扣部
159‧‧‧勾桿端
140‧‧‧鎖板
144‧‧‧栓銷
150‧‧‧擺動件
156‧‧‧第一限位部
158‧‧‧拉線部
160‧‧‧樞轉推動件
164‧‧‧凸銷
166‧‧‧第二限位部
168‧‧‧第一彈性件
170‧‧‧第二彈性件

Claims (13)

  1. 一種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所述引擎蓋具有一機罩撞鈎,該雙拉式鎖扣機構包括: 一基座,設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相互間隔設置的一第一樞軸線和一第二樞軸線及設置於該第二樞軸線一側的一導引槽; 一扣板,安裝在該第一表面上且繞該第一樞軸線樞轉,該扣板具有一扣部、一第一止擋部及遠離該第一止擋部設置的一第二止擋部; 一鎖板,鄰近該扣板設置且繞該第二樞軸線樞轉,該鎖板具有抵接該第一止擋部或該第二止擋部的一止動部及凸設於該導引槽的一栓銷;及 一擺動件,安裝於該第二表面上且繞該第二樞軸線轉動,該擺動件具有相對該栓銷轉動的一樞轉推動件, 其中該擺動件驅動該栓銷轉動,該止動部從該第一止擋部移動的抵接該第二止擋部,該擺動件再次操作的轉動,該樞轉推動件推動該栓銷,該第二止擋部脫離該止動部之限制,所述機罩撞鈎從鎖定的一第一位置移動到解鎖的一第二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其中該擺動件還包含一本體、安裝該樞轉推動件的一軸孔、凸設於該本體一側的一第一限位部及驅動該擺動件轉動的一拉線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其中該樞轉推動件還設有樞接該軸孔的一支點、相對該支點另一端設置的一凸銷、設置於該凸銷一側的一第二限位部及套設於該凸銷的一第一彈性件,該第一彈性件提供該樞轉推動件朝該栓鎖轉動的彈性力。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其中該第一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抵觸於該第一限位部及該第二限位部,該第一限位部或該第二限位部為一板體、一孔洞或一桿體。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其中所述機罩撞鈎從該第二位置會經該第一位置到達完全鎖定的一初始位置,該止動部則回復的抵接該第一止擋部。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其中該基座還設有供所述機罩撞鈎移動的一鎖扣槽,該扣板則設有相對該鎖扣槽轉動的一扣槽,該扣槽形成於該扣部與該第一止擋部之間。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其中該基座的該第二表面還具有一第一擋板、一第二擋板及一勾板,該第二擋板位於該第一擋板與該勾板之間,該擺動件可樞轉的擋止於該第一擋板與該第二擋板之間。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還包含能夠提供該擺動件復位的一第二彈性件,該第二彈性件兩端分別設置於該勾板及該擺動件的一端。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其中該基座還具有對應設置的一第一側板及一第二側板,該第一側板及該第二側板從該第一表面凸出並圍設該扣板及該鎖板。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還包含能夠提供該扣板復位的一第三彈性件,該第三彈性件兩端分別設置於該扣板一端及該第一側板。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還包含能夠提供該鎖板復位的一第四彈性件,該第四彈性件兩端分別設置於該鎖板一端及該第二側板。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更包含沿著該第一樞軸線穿接於該基座的一第一插銷及沿著該第二樞軸線穿接於該基座的一第二插銷,其中該第二插銷分別樞接該擺動件及該鎖板。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更包含限制該扣板及該鎖板的一蓋板,該蓋板的二端分別固定於該第一樞軸線及該第二樞軸線。
TW106205486U 2017-04-20 2017-04-20 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 TWM5451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5486U TWM545172U (zh) 2017-04-20 2017-04-20 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5486U TWM545172U (zh) 2017-04-20 2017-04-20 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5172U true TWM545172U (zh) 2017-07-11

Family

ID=60049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5486U TWM545172U (zh) 2017-04-20 2017-04-20 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517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4392B (zh) * 2017-04-20 2018-02-11 信昌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
CN109573375A (zh) * 2019-01-09 2019-04-05 上海鸿研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容器及其锁定装置
TWI660105B (zh) * 2018-08-03 2019-05-21 信昌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雙拉解鎖型引擎蓋鎖
CN113759687A (zh) * 2020-06-01 2021-12-07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4392B (zh) * 2017-04-20 2018-02-11 信昌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
TWI660105B (zh) * 2018-08-03 2019-05-21 信昌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雙拉解鎖型引擎蓋鎖
CN109573375A (zh) * 2019-01-09 2019-04-05 上海鸿研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容器及其锁定装置
CN109573375B (zh) * 2019-01-09 2024-04-02 上海鸿研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容器及其锁定装置
CN113759687A (zh) * 2020-06-01 2021-12-07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装置
CN113759687B (zh) * 2020-06-01 2023-09-01 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32962B2 (en) Vehicle door latch with inertial lock
JP5723388B2 (ja) 二重爪構造を備えた車両用ラッチ
US9115514B2 (en) Mechanically initiated speed-based latch device
TWM545172U (zh) 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
US8109545B2 (en) Lock out mechanism for vehicle door outside handles
US10385592B2 (en) Latch internal mechanism
US9121202B2 (en) Power lock-unlock with impatient passenger mechanism
JP6307738B2 (ja) パネル又はドア用ロック
JP2016510093A (ja) 自動車用のラッチ
WO2008068262A1 (en) Vehicle handle with a security device
US11236533B2 (en) Latch device for vehicle trunk lid
KR101836616B1 (ko) 차량용 씬칭래치 조립체
JP2016514223A (ja) 自動車用のラッチ
KR20180091463A (ko) 차량 테일게이트 잠금장치
US4634156A (en) Door lock device
CN110234825B (zh) 车门闩锁装置
US8342581B2 (en) Vehicle latch with pendulum stop on release lever
TWI614392B (zh) 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
JP7488123B2 (ja) トランクラッチ非常時開放構造
JP2001526750A (ja) ドア機構
JPS5922864Y2 (ja) 運転室ドアのロツク装置
WO2020250551A1 (ja) フードロック装置
KR100892508B1 (ko) 차량용 도어 핸들 어셈블리
KR20140052104A (ko) 도어래치 록킹 구조
JP2019027063A (ja)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