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3679U - 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 - Google Patents

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3679U
TWM543679U TW105219601U TW105219601U TWM543679U TW M543679 U TWM543679 U TW M543679U TW 105219601 U TW105219601 U TW 105219601U TW 105219601 U TW105219601 U TW 105219601U TW M543679 U TWM543679 U TW M54367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uiding device
seat
vibration
vibrating
auxiliary gui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96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Fu-Sui Chang
Original Assignee
Fu-Sui Ch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Sui Chang filed Critical Fu-Sui Chang
Priority to TW1052196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3679U/zh
Publication of TWM543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3679U/zh

Link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Description

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
本實用新型創作係有關一種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尤指一種同時對坐姿時的受治者大腿骨外側、髂股上端及後方的薦椎施以敲擊,幫助拉力失衡的筋肉放鬆,將骨頭拉向正位,輔助身體骨盆恢復其生理正位者。
骨盆系統(pelvis system)位在身體的中心,由髂骨(ilium)、薦骨(又稱骶骨、仙骨或sacrum)和恥骨(pubis)所組成。薦骨以薦椎關節往上連接第五腰椎,承受人體上半身的重量。髂骨以左、右髂股關節連接股骨(大腿骨)。薦骨與髂骨之間以薦髂關節連接,可將上半身的重量傳遞至髂骨,再由髂骨透過髂股關節傳遞至大腿骨。如果骨盆系統呈現歪斜,則左、右髂骨關節將一高、一低甚至一前、一後,造成造成長短腳和體態歪斜等失衡的情形。
薦骨必須處在生理正位,上面的脊椎才能得到平衡的支撐;但如果長期姿勢不良、長短腳或體態歪斜,左、右髂骨關節必然一高一低或一前一後,薦髂關節也必然跟著一高一低或一前一後,造成薦骨旋轉歪偏,薦骨上面的脊椎將失去平衡的支撐。加上長短腳左、右著地時的速度、反彈力度與方向不同,脊椎兩側的筋肉受力不相同,造成左右筋肉拉力不對稱,久之形成脊椎側彎且骨盆系統無法自我回歸生理正位。
要解決脊椎側彎,必須解決薦骨偏斜歪轉的問題,但解決薦骨歪偏的問題必須導正骨盆系統,並且使骨盆系統內拉力失去平衡對稱的筋肉及上方脊椎左、右鬆緊不對稱的筋肉放鬆,才可能使骨盆系統內的骨頭在被外力推回時,靠各自的筋肉保持於各自的生理正位,維持長期穩定。
傳統骨盆系統的整復手法,必須請受治者側臥或趴臥在整復床上,整復師以雙手選擇推移薦骨、髂骨、大腿骨其中之一或之二,無法對三者同時實施整復措施;然而薦骨、髂骨、大腿骨三者是動態的平衡系統,若無法同時對三者推按,幾乎無法恢復三者之間的立體動態平衡。
儘管如此,受限於整復師一人只有雙手,只能根據受治者所表達的病徵作治標性的推拿,然而這對於骨盆系統的自我復位,無法達到立體動態的平衡,應非最有效的直接對治辦法。(關於以上骨盆系統的傳統整復手法,讀者可自行參考坊間所有通行的整脊教科書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ao3hF5aaXk&list=PLdNL8RLRBYLNvnDPahzWGrYS8Z0o7VQIp所提供的教學內容。)
本實用新型創作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對坐姿時的受治者大腿骨外側、髂骨上端側邊及背後的薦骨同時提供三度空間敲擊的能量,幫助骨盆系統內拉力已經失衡的筋肉放鬆,並將不對稱向外偏歪的骨頭推向平衡對稱的方向推移,輔助拉力失衡的筋肉恢復平衡而將骨頭拉回生理正位。
本實用新型創作的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包括一座椅、一第一推壓敲擊機構、一第二推壓敲擊機構及一移動敲擊機構。
其中座椅包括一座部及一椅背。第一推壓敲擊機構係左、右對稱地裝設在座椅的側邊,具有一對第一感壓推板及一對第一震動元件;兩第一感壓推板可彼此左、右相對地對稱移動,並且分別設有一第一壓力開關;所述的第一感壓推板對稱前進推壓人體時,一旦前進的阻力大於預設值,第一壓力開關使第一感壓推板停止移動,同時導通第一震動元件的電路,使第一震動元件開始震動。
第一感壓推板可推壓在股骨的上端,譬如壓推在股骨上端最明顯外突的大轉子旁側,透過大轉子、髂股關節、髂骨、薦髂關節,最後推動薦骨。在震動期間,若因筋肉鬆軟下來,導致第一感壓推板前進的阻力下降至低於預設值時,第一壓力開關重新使第一感壓推板繼續前進,直到阻力又大於預設值時,再停止前進。
由於骨盆系統內拉力失衡的現象可因此減輕,加上第一感壓推板推壓的力量,骨盆系統內的骨頭漸漸獲得自我歸正的能力。當筋肉的拉力漸漸恢復平衡,漸漸自動將骨頭拉回生理正位,保持骨盆系統長期穩定。
第二推壓敲擊機構係左、右對稱地裝設在座椅的側邊,具有一對第二感壓推板及一對第二震動元件;兩第二感壓推板可彼此左、右相對的對稱移動,並且分別設有一第二壓力開關。當第二感壓推板對稱移動碰觸人體時,一旦阻力大於預設值時,第二壓力開關使第二感壓推板停止移動,同時導通第二震動元件的電路,使第二震動元件開始震動。
兩第二感壓推板可朝向髂骨前上棘外側的位置推壓,透過薦髂關節去推轉薦骨。第二震動元件震動時。震動能量將透過髂股、薦髂關 節傳遞到薦骨,放鬆傳遞路徑上拉力過緊的筋肉。同樣地,在震動期間,若因筋肉鬆軟下來,導致第二感壓推板前進的阻力下降至低於預設值時,第二壓力開關重新使第二感壓推板繼續前進,直到阻力又大於預設值時,再停止前進。如此,當筋肉的拉力恢復平衡,第二感壓推板的推動,有助於骨頭恢復到生理正位而維持長期穩定平衡。
移動敲擊機構,設在座椅的後方,具有一驅動機構及一第三震動元件。第三震動元件與驅動機構連接並受其上、下驅動,可降低至能震動受治者薦骨的位置,並可上昇沿腰椎、胸椎、頸椎實施反覆按摩震動。
較佳者,在第三震動元件與驅動機構之間可增設一角度調整機構居中連接,使在震動薦骨的位置時能讓第三震動元件朝下轉動28至32度,以取得適當的角度震動薦骨。
傳統人體骨盆系統的整復,必須請受治者趴臥或側臥在整復床才能進行推拿,本實用新型創作的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受治者係採取坐姿進行整復,先推動特別外突偏脫的骨頭然後實施三度空間的立體震動,放鬆骨盆系統內拉力失衡的筋肉,幫助筋肉將骨盆系統的骨頭拉回生理正位。
1‧‧‧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
2‧‧‧座椅
3‧‧‧第一推壓敲擊機構
4‧‧‧第二推壓敲擊機構
5‧‧‧移動敲擊機構
6‧‧‧震動頭
7‧‧‧整復床
9‧‧‧受治者
θ‧‧‧角度
21‧‧‧座部
22‧‧‧椅背
31‧‧‧第一感壓推板
32‧‧‧第一震動元件
33‧‧‧第一壓力開關
41‧‧‧第二感壓推板
42‧‧‧第二震動元件
43‧‧‧第二壓力開關
45‧‧‧螺桿
44‧‧‧馬達
46‧‧‧滑座
51‧‧‧驅動機構
52‧‧‧第三震動元件
53‧‧‧角度調整機構
54‧‧‧馬達
55‧‧‧螺桿
56‧‧‧滑座
91‧‧‧大轉子
92‧‧‧髂骨
93‧‧‧髂股關節
94‧‧‧薦髂關節
95‧‧‧薦骨
99‧‧‧骨盆系統
221‧‧‧溝槽
921‧‧‧髂骨前上棘
圖1、係本實用新型創作之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推壓人體骨盆系統的立體示意圖;圖2、係本實用新型創作之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的側面示意圖;圖3、係本實用新型創作之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展 平成整復床的側面示意圖;圖4、係本實用新型創作之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椅背與第二感壓推板的平面示意圖;圖5、係本實用新型創作之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使用狀態的側面示意圖。
敬請參考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創作提供的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1,係用以對坐姿時的受治者9大腿骨外側、髂骨92上端側邊及背後的薦骨同時提供敲擊的能量,幫助骨盆系統99內拉力已經失衡的筋肉放鬆,並將不對稱向外偏歪的骨頭推向平衡對稱的方向推移,進一步輔助拉力失衡的筋肉將骨頭拉回生理正位。
本實用新型創作的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1,包括一座椅2、一第一推壓敲擊機構3、一第二推壓敲擊機構4及一移動敲擊機構5。
座椅2包括座部21及椅背22。座部21及椅背22可往後傾斜一定的角度θ(可介於10至30度,譬如15度),讓受治者9在坐上之後,自動往後滑而達到初步的身體定位。
座部21與椅背22兩者可以彼此固定,亦可活動鉸接。如圖2至圖3所示,如果將座部21與椅背22實施鉸接,可使兩者都能調到水平而變成一般的整復床7,對受制者進行其他整復的施作。
第一推壓敲擊機構3,左、右對稱地裝設在座椅2的側邊,具有一對第一感壓推板31及一對第一震動元件32。第一感壓推板31可彼此左、右相對地對稱移動而推壓在股骨的上端,譬如壓住股骨上端外突的大 轉子91(greater trochanter)旁側,透過大轉子91、髂股關節93、髂骨92、薦髂關節94,最後推動薦骨95。
在第一感壓推板31上設有第一壓力開關33,當對稱移動時碰觸人體,阻力大於一預設值時(譬如設定於3至6公斤之間),第一壓力開關33切換電路使第一感壓推板31停止前進,同時導通第一震動元件32的電路,使第一震動元件32開始震動。在震動期間,若因筋肉鬆軟下來,導致第一感壓推板31前進的阻力下降至低於預設值時,第一壓力開關重新使第一感壓推板繼續前進,直到阻力又大於預設值時,再停止前進。
前述震動的能量將透過大轉子91、髂股關節93、髂骨92、薦髂關節94,最後震動薦骨95,此傳遞路徑上若有拉力過緊失衡的筋肉將被震動鬆弛。由於骨盆系統99內拉力失衡的現象可因此減輕,加上第一感壓推板31推壓的力量,骨盆系統99內的骨頭漸漸獲得自我歸正的能力。當筋肉的拉力恢復平衡,自動將骨頭拉回生理正位而保持長期穩定。
第二推壓敲擊機構4,左、右對稱地裝設在座椅2的側邊,亦係具有一對第二感壓推板41及一對第二震動元件42。兩第二感壓推板41可彼此左、右相對的對稱移動推壓髂骨92,譬如朝向髂骨前上棘921(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外側的位置推壓,透過薦髂關節94去推轉薦骨95。在第二感壓推板41上設有第二壓力開關43;倘若第二感壓推板41前進時碰觸人體的阻力大於預設值時(譬如設定於3至6公斤之間),第二壓力開關43切換電路使第二感壓推板41停止移動,同時導通第二震動元件42的電路,使第二震動元件42開始震動。
同樣地,在震動期間,若因筋肉鬆軟下來,導致第二感壓推 板前進的阻力下降至低於預設值時,第二壓力開關重新使第二感壓推板繼續前進,直到阻力又大於預設值時,再停止前進。此震動能量最後將傳遞到薦骨95,使傳遞路徑上拉力過緊的筋肉放鬆。當筋肉的拉力恢復平衡,第二感壓推板41推動,有助於骨頭恢復到生理正位而維持長期穩定平衡。
移動敲擊機構5,設在座椅2的後方,具有一驅動機構51及一第三震動元件52。第三震動元件52與驅動機構51連接並受其上、下驅動,操作時可移動至接觸薦骨95的位置,並可從震動薦骨95的位置上昇至震動胸椎或頸椎的位置。
較佳者,在第三震動元件52與驅動機構51之間可增設一角度調整機構53居中連接,使在震動薦骨95的位置時能讓第三震動元件52朝下轉動28至32度,以取得適當的角度震動薦骨95。
前述驅動機構51可利用一般習知的驅動機構51加以實現。第三震動元件52或角度調整機構53可鎖接在滑座56上而隨其上下移動,達到驅動的機構效果。
如圖4及圖5所示意,驅動機構51可設在椅背22的後面,而椅背22的中間可設一溝槽221,讓第三震動元件52得以穿過椅背22而接觸與震動受治者9的後背部。
如圖所示,第一震動元件32、第二震動元件42可分別與第一感壓推板31、第二感壓推板41連接,並以習知的震動按摩元件進行實現,譬如以線圈帶動鐵芯提供敲擊按摩的能量,或以震動馬達鎖定在第一感壓推板31、第二感壓推板41提供震動的機能。
本實施例是選用一種震動叉作為第一震動元件32、第二震動 元件42、第三震動元件52;第一感壓推板31、第二感壓推板41及椅背22分別有一開口可供震動叉穿過而接觸與震動受治者9的身體。震動叉有兩個震動頭6,兩者距離3至5公分,震幅介於0.3至0.6公分之間,以固定或變頻的方式提供適當震動的震源。
如圖4所示,在第二感壓推板41的背後可連接一滑座46,滑座46與螺桿45螺合,可利用馬達44轉動螺桿45而驅動滑座46,滑座46與螺桿45螺合,可利用馬達44轉動螺桿45將可驅動滑座46,用螺桿45的正逆轉控制滑座46的進退,藉此使第二感壓推板41得以前進和後退。(由於第一感壓推板31與第二感壓推板41的驅動方式完全相同,在此不重複贅述。)
如圖2所示,在椅背22的背後可連接一滑座56,滑座56與螺桿55螺合,可利用馬達54轉動螺桿55而驅動滑座56,利用螺桿55的正、逆轉控制滑座56的往返,讓第三震動元件52得以沿開口或溝槽221上、下移動,沿受治者9的腰椎、胸椎、頸椎實施反覆按摩震動(如段落[0031-0033]所述)。
本實用新型創作之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1,藉由以上組合,可用以對坐姿的受治者9大腿骨外側、髂骨92上端及薦骨同時平衡推壓及敲擊的能量,幫助已經失衡過緊的骨盆系統99骨頭筋肉放鬆,並將特別外突偏脫的骨頭推向平衡對稱的位置,輔助身體骨盆恢復生理正位,同時放鬆頸椎、胸椎、腰椎兩側的筋肉,令左右拉力平衡。
傳統人體骨盆系統的整復,受治者9只能趴臥或側臥在整復床接受推拿,本實用新型創作的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1,首創讓受治者以坐姿進行骨盆系統的整復,其主要步驟係先推動特別外突偏脫的骨 頭然後實施三度空間的立體震動,放鬆骨盆系統內拉力失衡的筋肉,幫助筋肉將骨盆系統的骨頭拉回生理正位;因此,本案所創作的應該是史上第一座以坐姿輔助骨盆系統整復的發明。
1‧‧‧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
2‧‧‧座椅
3‧‧‧第一推壓敲擊機構
4‧‧‧第二推壓敲擊機構
5‧‧‧移動敲擊機構
9‧‧‧受治者
21‧‧‧座部
22‧‧‧椅背
31‧‧‧第一感壓推板
32‧‧‧第一震動元件
33‧‧‧第一壓力開關
41‧‧‧第二感壓推板
42‧‧‧第二震動元件
43‧‧‧第二壓力開關
51‧‧‧驅動機構
52‧‧‧第三震動元件
53‧‧‧角度調整機構
54‧‧‧馬達
55‧‧‧螺桿
56‧‧‧滑座

Claims (15)

  1. 一種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包括:一座椅,包括一座部及一椅背;一第一推壓敲擊機構,左、右對稱地裝設在座椅的側邊,具有一對第一感壓推板及一對第一震動元件;該對第一感壓推板可彼此左、右相對地對稱移動,並且分別設有一第一壓力開關;各該第一感壓推板對稱移動時碰觸到人體,當阻力大於一預設值時,該第一壓力開關使該第一感壓推板停止移動,同時導通該第一震動元件的電路,使該第一震動元件開始震動;一第二推壓敲擊機構,左、右對稱地裝設在座椅的側邊,具有一對第二感壓推板及一對第二震動元件;該對第二感壓推板可彼此左、右相對的對稱移動,並且分別設有一第二壓力開關;各該第二感壓推板對稱移動時碰觸人體,當阻力大於一預設值時該第二壓力開關使該第二感壓推板停止移動,同時導通該第二震動元件的電路,使該第二震動元件開始震動;及一移動敲擊機構,設在座椅的後方,具有一驅動機構及一第三震動元件。 第三震動元件與驅動機構連接並受其上、下驅動,可降低至一震動薦骨的位置,並可從該震動薦骨的位置上昇沿腰椎、胸椎、頸椎實施反覆按摩震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其中該座部及椅背係往後傾斜,讓受治者在坐上之後,可靠自己的體重自動往後滑而靠緊椅背,達到初步定位的作用。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其中該座部及椅背係往後傾斜的角度係介於10至30度之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其中該座部及椅背係可樞轉地鉸接,使該座部及椅背都能調到水平而變成一般的整復床。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其中該第一推壓敲擊機構係朝向受治者的股骨上端,且該對第一感壓推板彼此左、右相對地對稱移動時係觸壓股骨上端上端外突的大轉子(greater trochanter)外側,對大轉子實施震動。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其中該預設值係設定於3至6公斤之間。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其中該第二推壓敲擊機構係朝向受治者的髂骨前上棘(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外側,且該對第二感壓推板彼此左、右相對地對稱移動時,係觸壓受治者的髂骨前上棘外側,對其髂骨實施震動。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其中該第三震動元件與驅動機構之間係設有一角度調整機構,在該震動薦骨的位置時能讓該第三震動元件朝下轉動一角度。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其中該該第三震動元件在該震動薦骨的位置時係朝下轉動28至32度。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其中該驅動機構係設在椅背的後面,而該椅背的中間設有一溝槽,讓該第三震動元件得以穿過該椅背而接觸與震動受治者的身體。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其中該移動敲擊機構系可從該震動薦骨的位置上昇而沿一致者的腰椎、胸椎、頸椎實施反覆按摩震動。
  12. 如請求項1至11任一項所述的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其中該第一震動元件、第二震動元件、第三震動元件係分別為一震動叉。
  13. 如請求項1至11任一項所述的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其中該 第一感壓推板、第二感壓推板及椅背分別設有開口,供個別對應的第一震動元件、第二震動元件、第三震動元件穿過而接觸與震動受治者的身體。
  14. 如請求項12所述的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其中該震動叉係設有兩個震動頭,提供震動的震源。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其中該兩個震動頭係彼此距離3至5公分,震幅介於0.3至0.6公分之間。
TW105219601U 2016-12-23 2016-12-23 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 TWM543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9601U TWM543679U (zh) 2016-12-23 2016-12-23 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9601U TWM543679U (zh) 2016-12-23 2016-12-23 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3679U true TWM543679U (zh) 2017-06-21

Family

ID=59690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9601U TWM543679U (zh) 2016-12-23 2016-12-23 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36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9744A (zh) * 2017-11-22 2018-03-13 徐州三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红外线骨盆修复仪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9744A (zh) * 2017-11-22 2018-03-13 徐州三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红外线骨盆修复仪
CN107789744B (zh) * 2017-11-22 2023-09-01 徐州三源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远红外线骨盆修复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070210A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romoting health
TW201832739A (zh) 脊椎水平旋律運動裝置
KR101521716B1 (ko) 전신 마사지기
KR102030379B1 (ko) 경추 교정기
KR200275193Y1 (ko) 척추교정용 물리치료기
KR20100022212A (ko) 마사지 장치
KR101776936B1 (ko) 종아리와 발목 스트레칭 기구
KR101521717B1 (ko) 전신 마사지기
TWM543679U (zh) 人體骨盆系統的輔助導正裝置
WO2019183533A1 (en) Forward head posture correction collar
KR101625518B1 (ko) 정형용 교정장치
KR20030042814A (ko) 척추교정용 견인장치
US2818854A (en) Method for mobilizing the sacro-iliac
TWI623290B (zh) Auxiliary guiding device for human pelvic system
KR20140049585A (ko) 척추 치료 장비
US11911332B2 (en) Passive spine elongation device
US11617699B1 (en) Posture enhancing device
JP3248888B2 (ja) 脊椎関節矯正用補助ブロック
KR102340611B1 (ko) 관절 교정장치
TWM568700U (zh) Lower limb exercise device
JP2015043825A (ja) 腰枕の製造方法及び腰枕
RU209714U1 (ru) Массаж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пины
KR101455001B1 (ko) 요추 교정 장치
CN114129390B (zh) 一种驱动力方向可调节的颈椎牵引外骨骼
JP7142377B2 (ja) 姿勢矯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