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1429U - 能自動調整車輪煞車裝置緊度之輔助裝置 - Google Patents

能自動調整車輪煞車裝置緊度之輔助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1429U
TWM541429U TW106201387U TW106201387U TWM541429U TW M541429 U TWM541429 U TW M541429U TW 106201387 U TW106201387 U TW 106201387U TW 106201387 U TW106201387 U TW 106201387U TW M541429 U TWM541429 U TW M54142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tube
hollow casing
brake
rear e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13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ong-rui Zhang
Original Assignee
zhong-rui Zh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rui Zhang filed Critical zhong-rui Zhang
Priority to TW1062013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1429U/zh
Publication of TWM5414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1429U/zh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Description

能自動調整車輪煞車裝置緊度之輔助裝置
本創作係關於應用於機車之煞車系統的輔助裝置,尤指一種能夠組裝至煞車線上的輔助裝置,該輔助裝置會在車輪煞車裝置之煞車皮的厚度減少時,自動拉扯該煞車線,以使該煞車線能帶動該車輪煞車裝置,以保持於預定緊度。
按,根據台灣交通部所提供的資料顯示,於2013年8月底的機動車登記資料中,台北市每一千人就有四百零四輛機車,台中市每一千人就有六百五十輛機車,高雄市每一千人就有八百零五輛機車,故可知,台灣具有極高的機車持有率,前述的主要原因大抵在於,台灣地區的四季氣候適中,皆適合機車的使用環境,其次,相較於自用小客車而言,機車的持有與使用成本較低廉,而深受民眾青睞,最後,我國都市之腹地不大,住商混合現象普遍,造成民眾的日常活動範圍不算太大,且都市之街道與巷道的路幅寬度較窄,導致車體較大之車輛運作不易,停車困難,因此,民眾亦較喜愛於短途旅次中使用機車。
由於現有機車的市場競爭愈加激烈,為了能在競爭中取得先機,各機車設計或製造業者,莫不絞盡腦汁,努力改良或增加原有產品的功能,以期提高自身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一般言,使用者騎乘機車的安全 性,大多與煞車系統習習相關,因此,諸多業者紛紛針對煞車系統進行改良與設計,茲簡單就現有的煞車系統說明如後,目前機車上的煞車系統大多分為「鼓煞」與「碟煞」兩種,其中,「鼓煞」係在車輪中設有煞車鼓和複數煞車蹄片,當使用者按壓一機車壓桿時,能帶動一煞車線,又,該煞車線即會帶動該等煞車蹄片,令該煞車蹄片能抵靠至煞車鼓的內側表面,由於該等煞車蹄片外側表面的煞車皮具有高摩擦性能,故能迫使旋轉中的煞車鼓逐漸減速直至停止旋轉。
另,在長時間使用下,煞車蹄片外側表面的煞車皮會因磨損,造成其厚度變薄,此時,使用者在按壓該機車壓桿時,必須使該壓車壓桿移動更大的距離,才能令煞車線順利地帶動該等煞車蹄片,進而達到煞車效果,然而,當煞車皮磨損到一定程度時,係會造成該等煞車蹄片無法有效抵靠至煞車鼓,導致煞車失靈,故,使用者或維修人員通常會調整「鼓煞」之一車輪煞車裝置上的螺帽,以改變該等煞車蹄片與煞車鼓間的距離,達到補償煞車皮所磨損之厚度的效果,但是,由於該螺帽大多位在後輪的位置,因此,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並不易調整,故,如何有效解決前述問題,即成為本創作之一重要課題。
有鑑於習知煞車系統仍有改善空間,故,創作人憑藉著多年的實務經驗,在經過多次的實驗及研究後,終於設計出本創作之一種能自動調整車輪煞車裝置緊度之輔助裝置,期能提供更為良好結構的煞車系統。
本創作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能自動調整車輪煞車裝置緊度之輔助裝置,該輔助裝置能組裝至一機車的煞車線上,該煞車線之前端連 接至一機車壓桿裝置,其後端則連接至一車輪煞車裝置,在該機車壓桿裝置之一壓桿被按壓的狀態下,該煞車線能帶動該車輪煞車裝置,迫使該車輪煞車裝置內的煞車蹄片與煞車鼓相互磨擦,令車輪減速或停止轉動,該輔助裝置包括一第一連接管、一中空套管組、一彈性元件、一第二連接管與一調整部,其中,該第一連接管係套設至該煞車線上,且該第一連接管之周緣朝外凸設一擋壁,該中空套管組亦套設至該煞車線上,且該第一連接管之後端能伸入至該中空套管組內,該彈性元件能套設至該第一連接管之外緣,其一端抵靠至該擋壁,其另一端則抵靠至該中空套管組的前端,且能對該擋壁施加一推力,以推動該第一連接管,該第二連接管亦套設至該煞車線上,該第二連接管之前端能組裝至該中空套管組的後端,該第二連接管之後端則連接至該車輪煞車裝置,再者,該調整部係位在該中空套管組內,且被該煞車線穿過,該調整部位在鄰近該中空套管組之後端的位置,且僅能朝該中空套管組之前端的方向位移,而無法向該中空套管組之後端的方向位移,當該車輪煞車裝置之煞車皮的厚度減少時,該彈性元件會推動該擋壁,以使該第一連接管帶動該調整部向該中空套管組之前端方向位移,同時,該調整部亦會帶動該煞車線,以使該煞車線帶動該車輪煞車裝置保持於預定緊度,如此,使用者不需進行額外的調整動作,仍能使該車輪煞車裝置持續保有煞車功能。
為便 貴審查委員能對本創作目的、技術特徵及其功效,做更進一步之認識與瞭解,茲舉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習知]
[本創作]
1‧‧‧中空套管組
10‧‧‧主套管
11‧‧‧前套管
12‧‧‧後套管
14‧‧‧彈性元件
2‧‧‧調整部
21‧‧‧調整管
210‧‧‧貫穿孔
211‧‧‧肩部
23‧‧‧調整彈簧
24‧‧‧調整鋼珠
25‧‧‧卡制件
250‧‧‧凹陷部
251‧‧‧斜面
27‧‧‧定位部
28‧‧‧夾持片體
29‧‧‧蓋體
A1‧‧‧第一連接管
A11‧‧‧擋壁
A2‧‧‧第二連接管
S‧‧‧輔助裝置
S1‧‧‧煞車線
M1‧‧‧機車壓桿裝置
M2‧‧‧車輪煞車裝置
第1圖係本創作之使用示意圖;第2圖係本創作之輔助裝置的爆炸示意圖;第3圖係本創作之輔助裝置的一狀態剖面示意圖;第4圖係本創作之輔助裝置的另一狀態剖面示意圖;及第5圖係本創作之車輪煞車裝置與第二連接管的局部示意圖。
本創作係一種能自動調整車輪煞車裝置緊度之輔助裝置,在一實施例中,請參閱第1~2圖所示,該輔助裝置S係組裝至一機車的煞車線S1上,為方便說明,係以第2圖之左上方作為元件的前方方向,第2圖的右下方作為元件的後方方向,又,該煞車線S1之前端會連接至一機車壓桿裝置M1,其後端則連接至一車輪煞車裝置M2,在該機車壓桿裝置M1之一壓桿被按壓的狀態下,該煞車線S1能帶動該車輪煞車裝置M2,迫使該車輪煞車裝置M2內的煞車蹄片與煞車鼓相互磨擦,令車輪減速或停止轉動,由於前述「鼓式煞車(或稱鼓煞)」的結構原理,屬於習知技術,故不予贅述,熟悉該領域之技藝人士,當能在掌握本創作後續之技術特徵後,適用於各種類型的煞車系統上,合先陳明。
復請參閱第1及2圖所示,在該實施例中,該輔助裝置S包括一第一連接管A1、一中空套管組1、一彈性元件14、一第二連接管A2及一調整部2,在該實施例中,該中空套管組1係由一主套管10、一前套管11與一後套管12所組成,其中,該前套管11之後端能與該主套管10之前端相螺合組裝,該後套管12之前端則能與該主套管10之後端相螺合組裝,以形成該中空套管組1,惟,在本創作之其它實施例中,業者能夠根據產品需求, 調整該中空套管組1之元件數量,如一個元件、二個元件或四個以上的元件所組成。
請參閱第1~4圖所示,在該實施例中,該第一連接管A1呈中空狀,其周緣朝外凸設一擋壁A11,且其後端能經由該前套管11的前端而伸入至該主套管10內,該彈性元件14會套設至該第一連接管A1的外緣,其前端能抵靠至該擋壁A11,其後端則能抵靠至該前套管11的前端,且該彈性元件14能對該擋壁A11施加一推力,以推動該第一連接管A1位移,該第二連接管A2亦呈中空狀,其前端能組裝至該中空套管組1的後端,其後端則能連接至該車輪煞車裝置M2,又,該煞車線S1之後端會依序穿過該第一連接管A1、中空套管組1與第二連接管A2,以能連接至該車輪煞車裝置M2。
復請參閱第1~4圖所示,該調整部2係容納至該主套管10中,在該實施例,該調整部2包括一調整管21、一調整彈簧23、複數個調整鋼珠24、一卡制件25、一定位部27與一蓋體29,其中,該調整管21呈中空狀,其前端周緣朝其軸心延伸出一肩部211,使得該調整管21前端的孔徑小於後端的孔徑,又,該調整管21鄰近前端的周緣開設有複數個貫穿孔210,且該第一連接管A1之後端能經由該調整管21之前端伸入至調整管21內,該調整彈簧23係組裝至該調整管21內,其前端會抵靠住該肩部211,並被該第一連接管A1之後端穿過,另,該卡制件25係組裝至該調整管21內,且呈中空狀,該卡制件25前端能與該第一連接管A1相組裝,並能被該第一連接管A1帶動而位移,且其前端尚會抵壓住該調整彈簧23之後端,當該第一連接管A1帶動該卡制件25時,該卡制件25能夠壓迫該調整彈簧23,進而令該調整彈簧23推動該調整管21,又,在該實施例中,該卡制件25之中間區段的 外壁凹設有一凹陷部250,以在該卡制件25之一端與該凹陷部250間形成一斜面251,使得該卡制件25之前半部的構形呈錐狀。
復請參閱第1~4圖所示,在該實施例中,該等調整鋼珠24係位在該卡制件25與調整管21間,且對應於各該貫穿孔210,其中,當該等調整鋼珠24沿著該斜面251逐漸位移至鄰近該卡制件25之前端時,該等調整鋼珠24會被該卡制件25推擠,而外露出該調整管21,並抵靠住該主套管10的內壁,使得該調整管21無法位移,但是,當該等調整鋼珠24沿著該斜面251逐漸位移至凹陷部250時,該等調整鋼珠24則能內縮回該調整管21,不再抵靠住該主套管10的內壁,使得該調整管21能在該主套管10內位移。另,該定位部27係組裝至該調整管21內,且抵靠該卡制件25之後端,該煞車線S1能依序通過該調整管21、該卡制件25與該定位部27,且被該定位部27所夾持住,因此,當該煞車線S1前後往復位移時,其同樣能帶動該定位部27位移,又,為確保該定位部27能穩固地固定於該煞車線S1上,在該實施例中,該定位部27之外緣增設有一夾持片體28,該夾持片體28呈C狀,且能扣合至該定位部27上,以提高該定位部27夾持住該煞車線S1的強度,使得該煞車線S1能帶動該定位部27位移,或者,該定位部27亦能帶動該煞車線S1位移。再者,該蓋體29係組裝固定至該調整管21之後端,以使該調整管21內的元件無法脫離該調整管21,且該蓋體29設有一軸孔,以使該煞車線S1能經由該軸孔穿過該蓋體29,且延伸出該中空套管組1之後端。
為能清楚說明該輔助裝置S之整體作動,請參閱第1~5圖所示,在該實施例中,假設在該調整部2位在如第3圖之主套管10中的位置的情況下,該車輪煞車裝置M2會與該彈性元件14兩者保持一平衡,且該等調 整鋼珠24會抵靠至該主套管10的內壁,嗣,當該車輪煞車裝置M2之煞車皮的厚度減少時,該車輪煞車裝置M2與彈性元件14兩者平衡即會產生變化,此時,該彈性元件14能夠推動該擋壁A11,使得該第一連接管A1帶動該卡制件25向該中空套管組1之前端方向位移,令該卡制件25能位移並壓迫該調整彈簧23,又,當該卡制件25朝前位移時,其上的凹陷部250會移動至對應於該等調整鋼珠24的位置,在此情況下,該等調整鋼珠24因能向該凹陷部250的方向移動,而喪失了抵靠嵌卡住該主套管10內壁之能力,使得該調整彈簧23會對該肩部211產生一推力,令該調整管21受到該推力影響而整個位移,同時,該蓋體29亦會隨著該調整管21向前移動,令該定位部27帶動該煞車線S1位移(如第4圖之位置),直到該彈性元件14與該車輪煞車裝置M2兩者保持平衡時,該調整管21即不會在移動,同時,該調整彈簧23會推動該卡制件25向後位移,使得該等調整鋼珠24之局部區域再度被該斜面251推出至該調整管21,並抵靠住該中空套管組1之內壁,如此,該車輪煞車裝置M2便能夠受煞車線S1影響保持於預定緊度,意即,使用者無須如同習知方式一般,需調整車輪煞車裝置M2上的螺帽,大幅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
在此特別一提者,復請參閱第1~5圖所示,藉由該卡制件25之斜面251與凹陷部250的設計,能夠確保該調整管21僅能朝該中空套管組1之前端的方向位移,而無法向該中空套管組1之後端的方向位移,以避免因該調整部2向後(即,朝中空套管組1之後端的方向)位移,影響了車輪煞車裝置M2的緊度,如此,隨著煞車皮的厚度逐漸減少之情況,該調整部2會由該中空套管組1之後端位置,逐漸朝該中空套管組1之前端位置移動,使得該調整部2會拉動該煞車線S1位移,進而使該車輪煞車裝置M2的一搖臂位置 改變,如第3~4圖所示,能夠清楚瞭解,該調整部2之後端與中空套管組1內的後端兩者間,其煞車線S1的長度逐漸增長,以補償煞車皮所耗損之厚度,進而達到自動調整車輪煞車裝置M2緊度之功效。
按,以上所述,僅係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惟,本創作所主張之權利範圍,並不侷限於此,按凡熟悉該項技藝人士,依據本創作所揭露之技術內容,可輕易思及之等效變化,均應屬不脫離本創作之保護範疇。
1‧‧‧中空套管組
10‧‧‧主套管
11‧‧‧前套管
12‧‧‧後套管
14‧‧‧彈性元件
2‧‧‧調整部
21‧‧‧調整管
210‧‧‧貫穿孔
23‧‧‧調整彈簧
24‧‧‧調整鋼珠
25‧‧‧卡制件
250‧‧‧凹陷部
251‧‧‧斜面
27‧‧‧定位部
28‧‧‧夾持片體
29‧‧‧蓋體
A1‧‧‧第一連接管
A11‧‧‧擋壁
A2‧‧‧第二連接管
S‧‧‧輔助裝置
S1‧‧‧煞車線

Claims (4)

  1. 一種能自動調整車輪煞車裝置緊度之輔助裝置,係組裝至一機車的煞車線,該煞車線之前端連接至一機車壓桿裝置,其後端則連接至一車輪煞車裝置,在該機車壓桿裝置之一壓桿被按壓的狀態下,該煞車線能帶動該車輪煞車裝置,迫使該車輪煞車裝置內的煞車蹄片與煞車鼓相互磨擦,令車輪減速或停止轉動,該輔助裝置包括:一第一連接管,係套設至該煞車線上,該第一連接管之周緣朝外凸設一擋壁;一中空套管組,係套設至該煞車線上,且該第一連接管之後端能伸入至該中空套管組內;一彈性元件,係套設至該第一連接管之外緣,其一端抵靠至該擋壁,其另一端則抵靠至該中空套管組的前端,且能對該擋壁施加一推力,以推動該第一連接管;一第二連接管,係套設至該煞車線上,該第二連接管之前端能組裝至該中空套管組的後端,該第二連接管之後端則連接至該車輪煞車裝置;及一調整部,係位在該中空套管組內,且被該煞車線穿過,該調整部位在鄰近該中空套管組之後端的位置,且僅能朝該中空套管組之前端的方向位移,而無法向該中空套管組之後端的方向位移,在該車輪煞車裝置之煞車皮的厚度減少之狀態下,該彈性元件會推動該擋壁,以使該第一連接管帶動該調整部向該中空套管組之前端方向位移,同時,該調整部亦會帶動該煞車線,以使該煞車線帶動該車輪煞車裝置保持於預定緊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輔助裝置,該調整部包括:一調整管,其前端之周緣朝其軸心延伸一肩部,且其鄰近前端的周緣開設有複數個貫穿孔,該第一連接管之後端能經由該調整管之前端伸入至 調整管內;一調整彈簧,係組裝至該調整管內,其前端會抵靠住該肩部,並被該第一連接管之後端穿過;一卡制件,係組裝至該調整管內,該卡制件之前端會與該第一連接管相組裝固定,並會抵靠住該調整彈簧之後端,該卡制件之外壁凹設有一凹陷部,以在該卡制件之一端與該凹陷部間形成一斜面;複數個調整鋼珠,係位在該卡制件與該調整管之內壁間,且對應於各該貫穿孔,在該等調整鋼珠沿著該斜面逐漸位移至鄰近該卡制件之前端的狀態下,其局部區域會逐漸外露出該調整管,並抵靠住該中空套管組之內壁,在該等調整鋼珠位移至對應於該凹陷部的狀態下,該等調整鋼珠能內縮回該調整管而不再抵靠該中空套管組之內壁;一定位部,係組裝至該調整管內,且抵靠該卡制件之後端,該煞車線能依序通過該調整管、該卡制件與該定位部,且被該定位部所夾持住,使得該定位部能帶動該煞車線位移;及一蓋體,係組裝至該調整管之後端,以使該調整管內的元件無法脫離該調整管,且其能被該煞車線穿過,在該車輪煞車裝置之煞車皮的厚度減少之狀態下,該彈性元件會推動該擋壁,以使該第一連接管帶動該卡制件向該中空套管組之前端方向位移,該卡制件會位移並壓迫該調整彈簧,且使該等調整鋼珠位在對應於該凹陷部的位置,而不再抵靠住該中空套管組之內壁,令該調整管之肩部受到該調整彈簧前端的推力而位移,進而使該調整管帶動該蓋體朝該中空套管組之前端的方向位移,並令該定位部帶動該煞車線位移,直至該等調整鋼珠之局部區域再度被該斜面推出至該調整管,並抵靠住該中空套管組之內壁為止,令該車輪煞車裝置受煞車線影響保持於預定緊度。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輔助裝置,其中,該中空套管組包括:一主套管,其內容納有該調整部,且該等調整鋼珠能抵靠至該主套管的內壁;一前套管,其後端係與該主套管之前端相組裝,其前端則能被該第一連接管之後端伸入;及一後套管,其前端係與該主套管之後端相組裝,其後端則與該第二連接管相固定。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輔助裝置,尚設有一夾持片體,該夾持片體能夾持住該定位部之外緣,以使該定位部能穩定地夾持住該煞車線,並能帶動該煞車線位移。
TW106201387U 2017-01-25 2017-01-25 能自動調整車輪煞車裝置緊度之輔助裝置 TWM5414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1387U TWM541429U (zh) 2017-01-25 2017-01-25 能自動調整車輪煞車裝置緊度之輔助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1387U TWM541429U (zh) 2017-01-25 2017-01-25 能自動調整車輪煞車裝置緊度之輔助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1429U true TWM541429U (zh) 2017-05-11

Family

ID=59370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1387U TWM541429U (zh) 2017-01-25 2017-01-25 能自動調整車輪煞車裝置緊度之輔助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14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81874B2 (en) Disk brake
US9175738B2 (en) Disc brake
KR101878692B1 (ko) 전동식 디스크 브레이크
KR101761593B1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
US20170082161A1 (en) Electric caliper brake
US8807297B2 (en) Mechanical disk brake caliper assembly
US9657792B2 (en) Wheel cylinder adjuster
US9371110B2 (en) Hydraulic brake master cylinder
KR20150128277A (ko) 주차기능을 갖는 전자식 캘리퍼 브레이크
EP2971839B2 (en) Brake caliper assembly
TWM541429U (zh) 能自動調整車輪煞車裝置緊度之輔助裝置
CN110199137A (zh) 盘式制动器
US20190085919A1 (en) Bicycle caliper
TWI628373B (zh) 鼓煞自由間隙之自動補償裝置
JP6633421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S589853B2 (ja) 車両用デイスクブレ−キ
US11168753B2 (en) Brake caliper
TW202019757A (zh) 行動載具及其制動模組
TW201741567A (zh) 鼓式煞車機構
KR102488518B1 (ko) 전자식 캘리퍼 브레이크
JPH0517410B2 (zh)
KR101619425B1 (ko) 차량용 캘리퍼 유닛
TW201533344A (zh) 腳輪煞車結構
KR20150103450A (ko) 차량용 캘리퍼 브레이크
KR20180070152A (ko) 브레이크패드의 마모 보상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