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9993U - 沖頭傳動裝置 - Google Patents

沖頭傳動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9993U
TWM539993U TW105219415U TW105219415U TWM539993U TW M539993 U TWM539993 U TW M539993U TW 105219415 U TW105219415 U TW 105219415U TW 105219415 U TW105219415 U TW 105219415U TW M539993 U TWM539993 U TW M53999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ing portion
punch
longitudinal axis
rotating member
pivot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9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a-Hui Guo
Ting-Jun Guo
Jin-Rong Jiang
Guo-Min Chen
Jian-Feng You
Ming-Yang Lin
Lie-Chen Liao
wei-xuan Huang
Xuan-Xun Zhao
Yue-Min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Shieh Yih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eh Yih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eh Yih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5219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9993U/zh
Publication of TWM5399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9993U/zh

Links

Description

沖頭傳動裝置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傳動裝置,特別是指一種應用於沖床用以帶動沖頭運動之沖頭傳動裝置。
沖床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將欲加工之工件放置於一固定的工作平台上,使工件對應於沖頭下方。沖頭與一可受馬達驅動的傳動裝置連接。藉由傳動裝置傳遞並轉換馬達之動力以提供沖頭加工時所需的沖擊力與速度,使得沖頭能對工件進行沖壓成型或切斷等加工作業。
現有傳動裝置的曲柄軸在一次迴轉行程下會帶動沖頭完成一次沖壓行程,沖頭在一次沖壓行程的過程中只會下移至下死點位置一次,也就是說,沖頭只能對工件進行一次沖壓成型的加工。對於要加工如高張力鋼板等不易成型的工件時,現有加工製程通常得採用至少兩台或以上的沖床進行加工,會造成沖床設備成本的增加、沖床設備佔據廠房空間面積的增加,以及用電成本的增加。如此一來,對於加工如高張力鋼板等不易成型的工件的製造成本便較高。
因此,本新型之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沖頭傳動裝置,能帶動沖頭在一次沖壓行程中下移至下死點位置兩次,以對工件進行兩次沖壓成型的加工。
本新型之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沖頭傳動裝置,能變化沖頭在沖壓時的沖壓速度,以達到變速的效果。
於是,本新型沖頭傳動裝置,設於一機架上並可受一動力源驅動而帶動一沖頭往復運動,該沖頭傳動裝置包含一傳動總成、一連動總成,及一連接桿。
傳動總成與該動力源連接並可受其驅動而旋轉。連動總成樞接於該傳動總成與該機架之間並可被該傳動總成帶動而旋轉。連接桿樞接於該連動總成與該沖頭之間並可被該連動總成連動而帶動該沖頭沿一第一縱軸線往復運動,該傳動總成、該連動總成及該連接桿用以帶動該沖頭在一次沖壓行程中下移至一下死點位置兩次。
該沖頭進行沖壓行程時是由一上死點位置下移至該下死點位置,接著由該下死點位置上移至一位於該上、下死點位置之間的暫停位置,隨後由該暫停位置下移至該下死點位置,最後再由該下死點位置回復至該上死點位置。
該連動總成包括一旋轉件,及一擺動桿,該旋轉件樞接於該傳動總成並可被該其帶動而旋轉,該擺動桿樞接於該機架、該旋轉件及該連接桿,該擺動桿可受該旋轉件帶動而相對於該機架擺動,該擺動桿擺動時會連動該連接桿擺動使其帶動該沖頭運動。
該旋轉件為一連桿,該擺動桿具有一樞接於該機架的中間樞接部、一樞接於該旋轉件一端的上樞接部,及一樞接於該連接桿頂端的下樞接部,該連接桿具有一樞接於該沖頭的底樞接部,該中間樞接部與該底樞接部沿著該第一縱軸線上下相間隔排列,當該沖頭在該上死點位置時,該上樞接部與該第一縱軸線的一第一側相間隔,該下樞接部與該第一縱軸線的一相反於該第一側的第二側相間隔,當該沖頭在該下死點位置時,該上樞接部與該下樞接部沿著該第一縱軸線上下相間隔排列,當該沖頭在該暫時位置時,該上樞接部與該第一縱軸線的該第二側相間隔,該下樞接部與該第一縱軸線的該第一側相間隔。
該傳動總成更包括一第一連桿、一第二連桿,及一第三連桿,該第一連桿具有一與該動力源連接並可受其驅動而旋轉的第一樞轉部,及一相反於該第一樞轉部的第一樞接部,該第二連桿一端樞接於該第一樞接部,該第三連桿呈V形並具有一可旋轉地樞接於該機架的第二樞轉部、一樞接於該第二連桿另一端的第二樞接部,及一樞接於該旋轉件另一端的第三樞接部,該第一樞轉部與該第二樞轉部沿一平行於該第一縱軸線的第二縱軸線上下相間隔排列。
該旋轉件為一連桿,該擺動桿具有一樞接於該機架的上樞接部,及一相反於該上樞接部的下樞接部,該下樞接部樞接於該連接桿頂端及該旋轉件一端,該連接桿具有一樞接於該沖頭的底樞接部,該上樞接部與該底樞接部沿著該第一縱軸線上下相間隔排列,當該沖頭在該上死點位置時,該下樞接部與該第一縱軸線的一第一側相間隔,當該沖頭在該下死點位置時,該下樞接部位在該第一縱軸線上,當該沖頭在該暫時位置時,該下樞接部與該第一縱軸線的一相反於該第一側的第二側相間隔。
該傳動總成包括一第一連桿,該第一連桿具有一與該動力源連接並可受其驅動而旋轉的第一樞轉部,及一相反於該第一樞轉部的第一樞接部,該第一樞接部樞接於該旋轉件另一端。
該連動總成包括一旋轉件,及一擺動桿,該旋轉件樞接於該傳動總成並可被該其帶動而旋轉,該擺動桿樞接於該機架與該旋轉件之間,該擺動桿可受該旋轉件帶動而相對於該機架擺動,該連接桿樞接於該旋轉件與該沖頭之間,該連接桿可受該旋轉件帶動而帶動該沖頭運動。
該旋轉件為一三角板並具有一第一角隅、一位於該第一角隅下方的第二角隅,及一第三角隅,該擺動桿具有一樞接於該機架的上樞接部,及一相反於該上樞接部並樞接於該第一角隅的下樞接部,該連接桿具有一樞接於該第二角隅的頂樞接部,及一相反於該頂樞接部並樞接於該沖頭的底樞接部,該上樞接部與該底樞接部沿著該第一縱軸線上下相間隔排列,當該沖頭在該上死點位置時,該下樞接部及該頂樞接部與該第一縱軸線的一第二側相間隔,當該沖頭在該下死點位置時,該下樞接部及該頂樞接部靠近於該第一縱軸線,當該沖頭在該暫時位置時,該下樞接部及該頂樞接部與該第一縱軸線的一相反於該第二側的第一側相間隔。
該傳動總成包括一第一連桿,該第一連桿具有一與該動力源連接並可受其驅動而旋轉的第一樞轉部,及一相反於該第一樞轉部的第一樞接部,該第一樞接部樞接於該旋轉件的該第三角隅。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沖頭傳動裝置藉由傳動總成、連動總成及連接桿的設計,能帶動沖頭在一次沖壓行程中下移至下死點位置兩次,以對工件進行兩次沖壓成型的加工。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是本新型沖頭傳動裝置的第一實施例,沖頭傳動裝置300設置於沖床的一機架1上,沖頭傳動裝置300可受一動力源(圖未示)驅動而帶動一沖頭2沿一第一縱軸線Z1往復運動。在本實施例中,動力源是以馬達為例。
沖頭傳動裝置300包含一傳動總成3、一連動總成4,及一連接桿5。傳動總成3與動力源連接並可受其驅動而旋轉。連動總成4樞接於傳動總成3與機架1之間並可被傳動總成3帶動而旋轉。連接桿5樞接於連動總成4與沖頭2之間並可被連動總成4連動而帶動沖頭2沿第一縱軸線Z1往復運動。傳動總成3、連動總成4及連接桿5用以帶動沖頭2在一次沖壓行程中下移至一下死點位置兩次,以對工件(圖未示)進行兩次沖壓成型的加工。藉此,在加工如高張力鋼板等不易成型的工件時能有效地提升加工速度及效率。再者,能節省沖床設備成本、沖床設備佔據廠房空間面積,及用電成本,以降低加工前述不易成型工件的製造成本。
以下將針對沖頭傳動裝置300的具體構造及運作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參閱圖1,傳動總成3包括一第一連桿31、一第二連桿32,及一第三連桿33。第一連桿31具有第一樞轉部311,及一相反於第一樞轉部311的第一樞接部312。第二連桿32一端樞接於第一樞接部312。第三連桿33呈V形並具有一第一桿體331,及一凸設於第一桿體331一端的第二桿體33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桿體331長度大於第二桿體332長度,且第一桿體331與第二桿體332兩者夾一銳角。第一桿體331具有一可旋轉地樞接於機架1的第二樞轉部333,及一相反於第二樞轉部333的第二樞接部334,第二樞接部334樞接於第二連桿32另一端。第二桿體332具有一相反於第二樞轉部333的第三樞接部335。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樞轉部311與第二樞轉部333沿一平行於第一縱軸線Z1的第二縱軸線Z2上下相間隔排列。
連動總成4包括一旋轉件41,及一擺動桿42。旋轉件41為一連桿,旋轉件41一端樞接於第三連桿33的第三樞接部335。旋轉件41可被傳動總成3帶動而旋轉。擺動桿42樞接於機架1、旋轉件41及連接桿5之間,擺動桿42可受旋轉件41帶動而相對於機架1擺動,擺動桿42擺動時會連動連接桿5擺動使其帶動沖頭2運動。擺動桿42具有一樞接於機架1的中間樞接部421,以及位於中間樞接部421相反側的一上樞接部422與一下樞接部423。上樞接部422樞接於旋轉件41另一端,而下樞接部423則樞接於連接桿5頂端。連接桿5具有一樞接於沖頭2頂端的底樞接部51。在本實施例中,中間樞接部421與底樞接部51沿著第一縱軸線Z1上下相間隔排列。
當沖頭2在一如圖1所示的上死點位置時,擺動桿42呈傾斜狀,擺動桿42的上樞接部422與第一縱軸線Z1的一第一側Z11相間隔,下樞接部423則與第一縱軸線Z1的一相反於第一側Z11的第二側Z12相間隔。此外,第一連桿31及第二連桿32位於第一縱軸線Z1與第二縱軸線Z2之間,且第三連桿33的第二樞接部334位在第二縱軸線Z2上且間隔位於第二樞轉部333下方。
參閱圖1及圖2,沖頭傳動裝置300欲帶動沖頭2進行冲壓行程時,動力源會驅動第一連桿31的第一樞轉部311沿一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第一連桿31會透過第二連桿32頂推第三連桿33的第一桿體331,使第三連桿33以第二樞轉部333為軸心沿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第三連桿33旋轉過程中會帶動旋轉件41旋轉並且透過旋轉件41頂推擺動桿42的上樞接部422,使擺動桿42以中間樞接部421為軸心沿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擺動桿42旋轉過程中上樞接部422及下樞接部423會逐漸朝第一縱軸線Z1方向靠近,藉此,擺動桿42能透過連接桿5將沖頭2朝下頂推,使沖頭2沿第一縱軸線Z1向下移動。當擺動桿42的上樞接部422及下樞接部423分別轉動至第一縱軸線Z1上並且沿著第一縱軸線Z1上下相間隔排列時,沖頭2位在圖2所示的下死點位置並且對工件進行第一次的沖壓成型加工。
參閱圖2及圖3,當動力源繼續驅動第一連桿31的第一樞轉部311沿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時,第三連桿33會繼續帶動旋轉件41旋轉並且透過旋轉件41頂推擺動桿42的上樞接部422,使擺動桿42繼續沿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擺動桿42旋轉過程中上樞接部422及下樞接部423會逐漸遠離第一縱軸線Z1,藉此,擺動桿42能透過連接桿5將沖頭2往上拉,使沖頭2沿第一縱軸線Z1向上移動。當沖頭2向上移動至一位於上、下死點位置之間的暫停位置(如圖3所示)時,擺動桿42及連接桿5分別呈傾斜狀,擺動桿42的上樞接部422與第一縱軸線Z1的第二側Z12相間隔,下樞接部423則與第一縱軸線Z1的第一側Z11相間隔。藉此,使得沖頭2能上移一小段行程並移離工件。
參閱圖3及圖4,當動力源繼續驅動第一連桿31的第一樞轉部311沿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時,第三連桿33會繼續帶動旋轉件41旋轉並且透過旋轉件41拉動擺動桿42的上樞接部422,使擺動桿42沿一相反於第一旋轉方向R1的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擺動桿42旋轉過程中上樞接部422及下樞接部423會逐漸朝第一縱軸線Z1方向靠近,藉此,擺動桿42能透過連接桿5將沖頭2朝下頂推,使沖頭2沿第一縱軸線Z1向下移動。當擺動桿42的上樞接部422及下樞接部423分別轉動至第一縱軸線Z1上並且沿著第一縱軸線Z1上下相間隔排列時,沖頭2即回復至圖4所示的下死點位置並且對工件進行第二次的沖壓成型加工。
參閱圖4及圖5,當動力源繼續驅動第一連桿31的第一樞轉部311沿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時,第三連桿33會繼續帶動旋轉件41旋轉並且透過旋轉件41拉動擺動桿42的上樞接部422,使擺動桿42繼續沿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擺動桿42旋轉過程中上樞接部422及下樞接部423會逐漸遠離第一縱軸線Z1,藉此,擺動桿42能透過連接桿5將沖頭2往上拉,使沖頭2沿第一縱軸線Z1向上移動並回復至圖5所示的上死點位置。沖頭2由圖1所示的上死點位置依序移動至圖2所示的下死點位置、圖3所示的暫停位置及圖4所示的下死點位置,最後再移動至圖5所示的上死點位置後,沖頭2即完成一次冲壓行程。
參閱圖1及圖6,為一行程曲線比較圖,圖中顯示現有傳統曲柄軸式的傳動裝置的行程曲線L1,以及本實施例之沖頭傳動裝置300的行程曲線L2。由圖中可知,當傳動總成3的第一連桿31的旋轉角度到達約173°時,沖頭2到達下死點位置並對工件進行第一次的沖壓成型。當傳動總成3的第一連桿31的旋轉角度到達約225°時,沖頭2到達暫停位置並移離工件。當傳動總成3的第一連桿31的旋轉角度到達約258°時,沖頭2再次到達下死點位置並對工件進行第二次的沖壓成型。藉由沖頭2在一次冲壓行程中下移至下死點位置兩次,能對工件進行兩次沖壓成型的加工;又,藉由暫停位置位於上死點位置與下死點位置之間的設計方式,使得沖頭2第一次到達下死點位置後只需上移一小段行程便能與工件分離,隨後再下移一小段行程便能再次回復至下死點位置。藉此,沖頭2能在極短的時間內重覆地對工件進行沖壓,以確保在工件上沖壓出所需的形狀,故能有效地提升加工速度及效率。再者,藉由傳動總成3的第一連桿31、第二連桿32及第三連桿33共同構成一多連桿機構的設計方式,使得沖頭2在第一次沖壓時的速度較為平穩緩和,而在第二次沖壓時的速度則較為迅速。藉此,能達到變速的效果。
參閱圖7,是本新型沖頭傳動裝置的第二實施例,沖頭傳動裝置310的整體結構大致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不同處在於傳動總成3及擺動桿42。
在本實施例中,傳動總成3的第一連桿31的第一樞接部312樞接於旋轉件41一端。擺動桿42的上樞接部422樞接於機架1上,擺動桿42的下樞接部423樞接於連接桿5頂端及旋轉件41另一端。擺動桿42的上樞接部422與連接桿5的底樞接部51沿著第一縱軸線Z1上下相間隔排列。當沖頭2在如圖7所示的上死點位置時,擺動桿42及連接桿5分別呈傾斜狀,擺動桿42的下樞接部423與第一縱軸線Z1的第一側Z11相間隔。此外,第一連桿31與旋轉件41部分重疊在一起。
參閱圖7及圖8,沖頭傳動裝置310欲帶動沖頭2進行冲壓行程時,動力源會驅動第一連桿31的第一樞轉部311沿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第一連桿31旋轉過程中會帶動旋轉件41旋轉並且透過旋轉件41頂推擺動桿42的下樞接部423,使擺動桿42以上樞接部422為軸心沿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擺動桿42旋轉過程中下樞接部423會逐漸朝第一縱軸線Z1方向靠近,藉此,擺動桿42能透過連接桿5將沖頭2朝下頂推,使沖頭2沿第一縱軸線Z1向下移動。當擺動桿42的下樞接部423轉動至第一縱軸線Z1時,沖頭2位在圖8所示的下死點位置。
參閱圖8及圖9,當動力源繼續驅動第一連桿31的第一樞轉部311沿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時,第一連桿31會繼續帶動旋轉件41旋轉並且透過旋轉件41頂推擺動桿42的下樞接部423,使擺動桿42繼續沿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擺動桿42旋轉過程中下樞接部423會逐漸遠離第一縱軸線Z1,藉此,擺動桿42能透過連接桿5將沖頭2往上拉,使沖頭2沿第一縱軸線Z1向上移動。當沖頭2向上移動至圖9所示的暫停位置時,擺動桿42及連接桿5分別呈傾斜狀,擺動桿42的下樞接部423與第一縱軸線Z1的第二側Z12相間隔。
參閱圖9及圖10,當動力源繼續驅動第一連桿31的第一樞轉部311沿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時,第一連桿31會繼續帶動旋轉件41旋轉並且透過旋轉件41拉動擺動桿42的下樞接部423,使擺動桿42沿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擺動桿42旋轉過程中下樞接部423會逐漸朝第一縱軸線Z1方向靠近,藉此,擺動桿42能透過連接桿5將沖頭2朝下頂推,使沖頭2沿第一縱軸線Z1向下移動。當擺動桿42的下樞接部423轉動至第一縱軸線Z1時,沖頭2回復至圖10所示的下死點位置。當擺動桿42繼續沿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使得下樞接部423逐漸遠離第一縱軸線Z1,擺動桿42便能透過連接桿5將沖頭2往上拉,使沖頭2沿第一縱軸線Z1向上移動並回復至圖7所示的上死點位置。
需說明的是,本實施例藉由第一連桿31與旋轉件41共同構成多連桿機構,能達到變速的效果。
參閱圖11,是本新型沖頭傳動裝置的第三實施例,沖頭傳動裝置320的整體結構大致與第二實施例相同,不同處在於旋轉件41。
在本實施例中,旋轉件41為一三角板並具有一第一角隅411、一位於第一角隅411下方的第二角隅412,及一第三角隅413。擺動桿42的下樞接部423樞接於第一角隅411。連接桿5具有一樞接於第二角隅412的頂樞接部52。傳動總成3的第一連桿31的第一樞接部312樞接於第三角隅413。當沖頭2在如圖11所示的上死點位置時,擺動桿42及連接桿5分別呈傾斜狀,擺動桿42的下樞接部423及連接桿5的頂樞接部52分別與第一縱軸線Z1的第二側Z12相間隔。
參閱圖11及圖12,沖頭傳動裝置320欲帶動沖頭2進行冲壓行程時,動力源會驅動第一連桿31的第一樞轉部311沿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第一連桿31旋轉過程中會帶動旋轉件41旋轉並且透過旋轉件41拉動擺動桿42的下樞接部423,使擺動桿42以上樞接部422為軸心沿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擺動桿42旋轉過程中下樞接部423會逐漸朝第一縱軸線Z1方向靠近。同時,旋轉件41會拉動連接桿5的頂樞接部52使其逐漸朝第一縱軸線Z1方向靠近,藉此,旋轉件41能透過連接桿5將沖頭2朝下頂推,使沖頭2沿第一縱軸線Z1向下移動。當下樞接部423及頂樞接部52分別靠近於第一縱軸線Z1時,沖頭2位在圖12所示的下死點位置。
參閱圖12及圖13,當動力源繼續驅動第一連桿31的第一樞轉部311沿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時,第一連桿31會繼續帶動旋轉件41旋轉並且透過旋轉件41拉動擺動桿42的下樞接部423及連接桿5的頂樞接部52,使下樞接部423及頂樞接部52逐漸遠離第一縱軸線Z1。藉此,旋轉件41能透過連接桿5將沖頭2往上拉,使沖頭2沿第一縱軸線Z1向上移動。當沖頭2向上移動至圖13所示的暫停位置時,擺動桿42及連接桿5分別呈傾斜狀,且下樞接部423及頂樞接部52分別與第一縱軸線Z1的第一側Z11相間隔。
參閱圖13及圖14,當動力源繼續驅動第一連桿31的第一樞轉部311沿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時,第一連桿31會繼續帶動旋轉件41旋轉並且透過旋轉件41頂推下樞接部423及頂樞接部52,使下樞接部423及頂樞接部52逐漸朝第一縱軸線Z1方向靠近。藉此,旋轉件41能透過連接桿5將沖頭2朝下頂推,使沖頭2沿第一縱軸線Z1向下移動。當下樞接部423及頂樞接部52分別靠近於第一縱軸線Z1時,沖頭2回復至圖14所示的下死點位置。當第一連桿31繼續帶動旋轉件41旋轉並且透過旋轉件41頂推下樞接部423及頂樞接部52使其逐漸遠離第一縱軸線Z1,旋轉件41便能透過連接桿5將沖頭2往上拉,使沖頭2沿第一縱軸線Z1向上移動並回復至圖11所示的上死點位置。
綜上所述,各實施例的沖頭傳動裝置300、310、320,藉由傳動總成3、連動總成4及連接桿5的設計,能帶動沖頭2在一次沖壓行程中下移至下死點位置兩次,以對工件進行兩次沖壓成型的加工。再者,能變化沖頭2在沖壓時的沖壓速度,以達到變速的效果,故確實能達成本發明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機架
2‧‧‧沖頭
300‧‧‧沖頭傳動裝置
310‧‧‧沖頭傳動裝置
320‧‧‧沖頭傳動裝置
3‧‧‧傳動總成
31‧‧‧第一連桿
311‧‧‧第一樞轉部
312‧‧‧第一樞接部
32‧‧‧第二連桿
33‧‧‧第三連桿
331‧‧‧第一桿體
332‧‧‧第二桿體
333‧‧‧第二樞轉部
334‧‧‧第二樞接部
335‧‧‧第三樞接部
4‧‧‧連動總成
41‧‧‧旋轉件
411‧‧‧第一角隅
412‧‧‧第二角隅
413‧‧‧第三角隅
42‧‧‧擺動件
421‧‧‧中間樞接部
422‧‧‧上樞接部
423‧‧‧下樞接部
5‧‧‧連接桿
51‧‧‧底樞接部
52‧‧‧頂樞接部
R1‧‧‧第一旋轉方向
R2‧‧‧第二旋轉方向
Z1‧‧‧第一縱軸線
Z11‧‧‧第一側
Z12‧‧‧第二側
Z2‧‧‧第二縱軸線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本新型沖頭傳動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說明沖頭位在上死點位置; 圖2是該第一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說明沖頭傳動裝置帶動沖頭下移至下死點位置; 圖3是該第一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說明沖頭傳動裝置帶動沖頭上移至暫停位置; 圖4是該第一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說明沖頭傳動裝置帶動沖頭下移至下死點位置; 圖5是該第一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說明沖頭傳動裝置帶動沖頭上移至上死點位置; 圖6是一行程曲線比較圖,說明現有傳統曲柄軸式的傳動裝置的行程曲線,以及該第一實施例之沖頭傳動裝置的行程曲線; 圖7是本新型沖頭傳動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說明沖頭位在上死點位置; 圖8是該第二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說明沖頭傳動裝置帶動沖頭下移至下死點位置; 圖9是該第二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說明沖頭傳動裝置帶動沖頭上移至暫停位置; 圖10是該第二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說明沖頭傳動裝置帶動沖頭下移至下死點位置; 圖11是本新型沖頭傳動裝置的第三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說明沖頭位在上死點位置; 圖12是該第三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說明沖頭傳動裝置帶動沖頭下移至下死點位置; 圖13是該第三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說明沖頭傳動裝置帶動沖頭上移至暫停位置;及 圖14是該第三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說明沖頭傳動裝置帶動沖頭下移至下死點位置。
1‧‧‧機架
2‧‧‧沖頭
300‧‧‧沖頭傳動裝置
3‧‧‧傳動總成
31‧‧‧第一連桿
311‧‧‧第一樞轉部
312‧‧‧第一樞接部
32‧‧‧第二連桿
33‧‧‧第三連桿
331‧‧‧第一桿體
332‧‧‧第二桿體
333‧‧‧第二樞轉部
334‧‧‧第二樞接部
335‧‧‧第三樞接部
4‧‧‧連動總成
41‧‧‧旋轉件
42‧‧‧擺動件
421‧‧‧中間樞接部
422‧‧‧上樞接部
423‧‧‧下樞接部
5‧‧‧連接桿
51‧‧‧底樞接部
Z1‧‧‧第一縱軸線
Z11‧‧‧第一側
Z12‧‧‧第二側
Z2‧‧‧第二縱軸線

Claims (10)

  1. 一種沖頭傳動裝置,設於一機架上並可受一動力源驅動而帶動一沖頭往復運動,該沖頭傳動裝置包含: 一傳動總成,與該動力源連接並可受其驅動而旋轉; 一連動總成,樞接於該傳動總成與該機架之間並可被該傳動總成帶動而旋轉;及 一連接桿,樞接於該連動總成與該沖頭之間並可被該連動總成連動而帶動該沖頭沿一第一縱軸線往復運動,該傳動總成、該連動總成及該連接桿用以帶動該沖頭在一次沖壓行程中下移至一下死點位置兩次。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沖頭傳動裝置,其中,該沖頭進行沖壓行程時是由一上死點位置下移至該下死點位置,接著由該下死點位置上移至一位於該上、下死點位置之間的暫停位置,隨後由該暫停位置下移至該下死點位置,最後再由該下死點位置回復至該上死點位置。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沖頭傳動裝置,其中,該連動總成包括一旋轉件,及一擺動桿,該旋轉件樞接於該傳動總成並可被該其帶動而旋轉,該擺動桿樞接於該機架、該旋轉件及該連接桿,該擺動桿可受該旋轉件帶動而相對於該機架擺動,該擺動桿擺動時會連動該連接桿擺動使其帶動該沖頭運動。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沖頭傳動裝置,其中,該旋轉件為一連桿,該擺動桿具有一樞接於該機架的中間樞接部、一樞接於該旋轉件一端的上樞接部,及一樞接於該連接桿頂端的下樞接部,該連接桿具有一樞接於該沖頭的底樞接部,該中間樞接部與該底樞接部沿著該第一縱軸線上下相間隔排列,當該沖頭在該上死點位置時,該上樞接部與該第一縱軸線的一第一側相間隔,該下樞接部與該第一縱軸線的一相反於該第一側的第二側相間隔,當該沖頭在該下死點位置時,該上樞接部與該下樞接部沿著該第一縱軸線上下相間隔排列,當該沖頭在該暫時位置時,該上樞接部與該第一縱軸線的該第二側相間隔,該下樞接部與該第一縱軸線的該第一側相間隔。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沖頭傳動裝置,其中,該傳動總成更包括一第一連桿、一第二連桿,及一第三連桿,該第一連桿具有一與該動力源連接並可受其驅動而旋轉的第一樞轉部,及一相反於該第一樞轉部的第一樞接部,該第二連桿一端樞接於該第一樞接部,該第三連桿呈V形並具有一可旋轉地樞接於該機架的第二樞轉部、一樞接於該第二連桿另一端的第二樞接部,及一樞接於該旋轉件另一端的第三樞接部,該第一樞轉部與該第二樞轉部沿一平行於該第一縱軸線的第二縱軸線上下相間隔排列。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沖頭傳動裝置,其中,該旋轉件為一連桿,該擺動桿具有一樞接於該機架的上樞接部,及一相反於該上樞接部的下樞接部,該下樞接部樞接於該連接桿頂端及該旋轉件一端,該連接桿具有一樞接於該沖頭的底樞接部,該上樞接部與該底樞接部沿著該第一縱軸線上下相間隔排列,當該沖頭在該上死點位置時,該下樞接部與該第一縱軸線的一第一側相間隔,當該沖頭在該下死點位置時,該下樞接部位在該第一縱軸線上,當該沖頭在該暫時位置時,該下樞接部與該第一縱軸線的一相反於該第一側的第二側相間隔。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沖頭傳動裝置,其中,該傳動總成包括一第一連桿,該第一連桿具有一與該動力源連接並可受其驅動而旋轉的第一樞轉部,及一相反於該第一樞轉部的第一樞接部,該第一樞接部樞接於該旋轉件另一端。
  8. 如請求項2所述的沖頭傳動裝置,其中,該連動總成包括一旋轉件,及一擺動桿,該旋轉件樞接於該傳動總成並可被該其帶動而旋轉,該擺動桿樞接於該機架與該旋轉件之間,該擺動桿可受該旋轉件帶動而相對於該機架擺動,該連接桿樞接於該旋轉件與該沖頭之間,該連接桿可受該旋轉件帶動而帶動該沖頭運動。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沖頭傳動裝置,其中,該旋轉件為一三角板並具有一第一角隅、一位於該第一角隅下方的第二角隅,及一第三角隅,該擺動桿具有一樞接於該機架的上樞接部,及一相反於該上樞接部並樞接於該第一角隅的下樞接部,該連接桿具有一樞接於該第二角隅的頂樞接部,及一相反於該頂樞接部並樞接於該沖頭的底樞接部,該上樞接部與該底樞接部沿著該第一縱軸線上下相間隔排列,當該沖頭在該上死點位置時,該下樞接部及該頂樞接部與該第一縱軸線的一第二側相間隔,當該沖頭在該下死點位置時,該下樞接部及該頂樞接部靠近於該第一縱軸線,當該沖頭在該暫時位置時,該下樞接部及該頂樞接部與該第一縱軸線的一相反於該第二側的第一側相間隔。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沖頭傳動裝置,其中,該傳動總成包括一第一連桿,該第一連桿具有一與該動力源連接並可受其驅動而旋轉的第一樞轉部,及一相反於該第一樞轉部的第一樞接部,該第一樞接部樞接於該旋轉件的該第三角隅。
TW105219415U 2016-12-21 2016-12-21 沖頭傳動裝置 TWM5399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9415U TWM539993U (zh) 2016-12-21 2016-12-21 沖頭傳動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9415U TWM539993U (zh) 2016-12-21 2016-12-21 沖頭傳動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9993U true TWM539993U (zh) 2017-04-21

Family

ID=59254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9415U TWM539993U (zh) 2016-12-21 2016-12-21 沖頭傳動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399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04045B1 (en) * 2019-11-18 2021-08-31 Suzhou Kanronic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Device for preparing thermally conductive sheet with graphene fibers in an oriented arrangemen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04045B1 (en) * 2019-11-18 2021-08-31 Suzhou Kanronic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Device for preparing thermally conductive sheet with graphene fibers in an oriented arrangemen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1118319A (ja) ヘミング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06199966U (zh) 便于操作的角钢切角装置
CN202124141U (zh) 机械手及板材胶带封边机
CN105750985A (zh) 半自动钻床
JP2014505596A (ja) 工具用のリフティング装置
CN208853505U (zh) 一种冲头传动装置
CN205393288U (zh) 一种快速定位冲孔机
TWM539993U (zh) 沖頭傳動裝置
CN208643891U (zh) 冲压送料机械手及其夹料机构
CN104626107A (zh) 一种带滑动插销的四自由度七连杆可控移动操作机械臂
US4296625A (en) Crank press with lateral rod ejector
CN201604153U (zh) 一种具有停歇功能的机械抓手
CN104960002B (zh) 智能通草纸加工机器人装置
CN211737905U (zh) 冲床的肘节接头结构
CN204276794U (zh) 一种背板自动线内送钉机构
CN106743522A (zh) 一种高速送料机械手
KR100599182B1 (ko) 다단식 단조성형기의 이송유닛
CN106077232A (zh) 一种冲孔机构
JPH11226786A (ja) プレスなど鍛造成形マシン用のラムの伝動構造
CN203265768U (zh) 一种新型的摆式电动剪板机用连杆
CN101474878A (zh) 压力机传动装置
CN218692942U (zh) 机械冲压装置
CN111959028A (zh) 一种纸箱辅助装订装置
CN213134805U (zh) 一种出料机构及冲床
CN206691950U (zh) 一种高速送料机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