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8478U - 摩托車前支桿結構 - Google Patents

摩托車前支桿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8478U
TWM538478U TW105219295U TW105219295U TWM538478U TW M538478 U TWM538478 U TW M538478U TW 105219295 U TW105219295 U TW 105219295U TW 105219295 U TW105219295 U TW 105219295U TW M538478 U TWM538478 U TW M53847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cycle
ring
ear
collar
pipe r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92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e-Bi Chen
Original Assignee
Ke-Bi C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Bi Chen filed Critical Ke-Bi Chen
Priority to TW1052192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8478U/zh
Publication of TWM5384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8478U/zh

Links

Landscapes

  • Time Recorders, Dirve Recorders, Access Control (AREA)

Description

摩托車前支桿結構
本創作一種摩托車前支桿結構,詳指應用於機動車領域之技術,其主要技術特徵在於,提供使用者能夠在將行車紀錄器、手機等相關設備架設於摩托車前,以便於使用者能夠進行查詢、紀錄等操作,即為一種實用性極佳之創作。
摩托車在現今的社會中是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在短途的路程內騎乘摩托車可以節省不少時間,且摩托車的成本也比汽車來的低,所以不少人都是以摩托車為代步工具。雖然摩托車給予一般人具有極大的便利性,但是俗話說:「馬路如虎口」,顯然路上的汽車、機車、行人眾多而爭道,以致於交通意外頻傳,所以為了保護自身的安全以及權益,像是汽車內部會加裝有行車紀錄器,透過行車紀錄的設置來紀錄來前方的路況,藉此保護自身安全以及維護行車糾紛的自我權益,那摩托車使用者有該如何呢?摩托車因為沒有像汽車般能夠放置行車紀錄器,因此摩托車騎士會將行車紀錄器安裝在安全帽上,藉此紀錄騎乘時的前方路況。
雖然將行車紀錄器安裝在安全帽上能夠達到紀錄之功效,但是對於摩托車騎士來說卻造成多餘的頭部負擔,安全帽本身已經具有重量,再加上行車紀錄器的重量話,容易造成騎士在脫拔安全帽時碰撞到行 車紀錄器等問題,所以對於騎士來說得不償失;另外在現今的導路安全駕駛規範來說,騎車時手持手機容易發生安全性問題,所以有非常強制的規定不可在騎車時手持手機,可是不少騎士可能在騎乘的過程中要接聽重要電話、查看路線等,所以必須隨時留意手機的動態,因此有業者推出了能夠夾持手機的手機架,其主要是能夠提供騎士安裝於摩托車上,再進一步提供手機的夾持,騎士會將手機架裝設於儀錶板、照後鏡上,如此一來騎士就能夠再騎乘過程中等紅燈或是路邊暫停時,可以快速查看相關訊息或接聽電話,可是問題就如同前述所說,如在騎乘過程中,將手機架組裝於儀表板上容易發生騎士無法清楚瞭解現在的時速、油量、轉速等狀況;而裝設在後照鏡時又容易產生摩托車重心的偏移,使得騎士必須耗費更多的精神與體力進行操控等問題發生。所以總合上述的缺失下,相關業者為了騎士的生命安全著想,必須再審慎的思考,該如何改良才可以保護騎士以外,又可以從事紀錄、電話接聽、地圖路線查詢等行為。
有鑑於上述所列之先前技術的說明中,習用在摩托車與手機、行車紀錄器之間的裝設所具有的諸多缺失之下,本創作人投入許多時間研究相關知識,並加以比較各項優劣,進行相關產品的研究及開發,並歷經的多次實驗及測試,而終於推出一種『摩托車前桿結構』改善上述缺失,以符合大眾所需使用。
本創作主要目的在提供騎士能夠再摩托車上穩固的架設行車紀錄器、提供手機夾持固定的手基座等相關設備,以便於騎士隨時的使用,且不會造成騎車上的行車問題發生,藉以保護騎士的安全;改善了習 知摩托車上並無法體供給行車紀錄器、手機架所架設,以至於必須安裝在安全帽上、遮住儀錶板或是組設在後照鏡,如此一來導致騎士的身體容易損傷、碰撞行車紀錄器或手機架等問題接種出現。藉此,本創作人為了達到上述的技術特徵之下,並改善了習知技的諸多問題之外,本創作主要具有三種實施例,其一為一種摩托車前支桿結構,主要是裝設於摩托車的車頭處並以後照鏡予以固定,其包括:一管桿,其包含有一夾置部,及連接於該夾置部兩端之套接部,又在各套接部分別貫穿有一接合孔,而各接合孔的開設方向係對應後照鏡鎖設摩托車的方向;其中,透過管桿的設置,提供使用者能夠架設行車紀錄器、手機架的組裝。
根據第一種實施例之說明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為各套接部係為扁平狀,且各套接部的厚度係小於夾置部的管直徑。
根據第一種實施例之說明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為另設有至少一銜接件套組於管桿的夾置部,而該至少一銜接件分別包含有一套環部及二耳片部,該套環部係呈C字狀且設有一剖孔,而該二耳片部係分別連接於套環部兩端,且各耳片部分別設有一穿孔相互對應,該套環部與二耳片部之間係圍繞形成有一呈開放式之套接空間;該管桿的夾置部係位於套接空間,而行車紀錄器或手機架係以至少一螺絲穿鎖於該二耳片的穿孔後鎖接一螺帽予以固定。
根據第一種實施例之說明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為另設有至少一銜接件套組於管桿的夾置部,而該至少一銜接件包含有一套環部及一耳片部,該套環部與耳片部為一體成形,又該套環部係貫穿有一套孔,而該耳片部則設有一穿孔;該管桿的夾置部係穿設於套環部的套孔,而行車 紀錄器或手機架係以至少一螺絲穿鎖於該耳片部的穿孔後鎖接一螺帽予以固定。
而本創作第二種實施例的說明為一種摩托車前支桿結構,主要是裝設於摩托車的車頭處並以後照鏡予以固定,其包括:一管桿;二銜接件,其套組於管桿的兩端,而各銜接件分別包含有一套環部及二耳片部,該套環部係呈C字狀且設有一剖孔,而該二耳片部係分別連接於套環部兩端,且各耳片部分別設有一穿孔相互對應,該套環部與二耳片部之間係圍繞形成有一呈開放式之套接空間;其中,該管桿的兩端分別插入於各銜接件的套環部之套接空間內,並以後照鏡貫穿各銜接件之各耳片部的穿孔予以固定,提供行車紀錄器或手機架的組裝。
根據第二種實施例之說明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為另設有一襯環位於套環部的套接空間內,該襯環係夾固於管桿及套環部之間。
根據第二種實施例之說明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為另設有一護套包覆套環部,而該護套係以外包式包覆套環部,或者是該護套以塗漆式、電鍍式成形於套環部的內、外周側。
而本創作第三種實施例的說明為,本創作一種摩托車前支桿結構,主要是裝設於摩托車的車頭處並以後照鏡予以固定,其包括:一管桿;二銜接件,其套組於管桿的兩端,而各銜接件包含有一套環部及一耳片部,該套環部與耳片部為一體成形,又該套環部係貫穿有一套孔,而該耳片部則設有一穿孔;其中,該管桿的兩端分別插入於各銜接件的套環部之套孔內,並以後照鏡貫穿各銜接件之穿孔予以固定,提供行車紀錄器或手機架的組裝。
根據上述本創作第三種實施例之說明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另設有一襯環位於套環部的套孔內,該襯環係夾固於管桿及套孔之間。
根據上述本創作第三種實施例之說明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另設有一護套包覆套環部,而該護套係以外包式包覆套環部,或者是該護套以塗漆式、電鍍式成形於套環部的內、外周側。
綜合上述本創作兩種不同實施例的各項技術特徵描述下,其優點則是騎士可以透過管桿的設置,而讓行車紀錄器、手機架穩固的裝設於管桿上,提供騎士能夠快速且清楚的進行辨識、查閱、紀錄攝像等操作,藉此保護騎士在騎乘上的安全性,且可以根據騎士的喜愛而調整行車紀錄器、手機座的位置,避免過於集中在同一側會造成騎士因摩托車重量不均勻而偏移摔倒,以及行車紀錄器設在安全帽上衍申出騎士頭部重量過重而傷害身體骨架等問題,藉此也提高了使用上的便利性。因此本創作可說是一種相當具有實用性及進步性之創作,相當值得產業界來推廣,並公諸於社會大眾。
(10)‧‧‧摩托車
(20)‧‧‧後照鏡
(201)‧‧‧螺桿
(30)‧‧‧行車紀錄器
(40)‧‧‧手機架
(1)‧‧‧管桿
(11)‧‧‧套接部
(12)‧‧‧夾置部
(13)‧‧‧接合孔
(2)‧‧‧銜接件
(21)‧‧‧套環部
(211)‧‧‧剖孔
(22)‧‧‧耳片部
(221)‧‧‧穿孔
(23)‧‧‧套接空間
(24)‧‧‧套孔
(3)‧‧‧襯環
(4)‧‧‧護套
(5)‧‧‧螺絲
(6)‧‧‧螺帽
第一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裝設於摩托車之立體示意圖。
第二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三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裝設有銜接件並與手機架之分解示意圖。
第四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裝設於摩托車之立體示意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摩托車後照鏡與管桿、二銜接件之分解立體示 意圖。
第六圖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銜接件與襯環之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七圖係第四圖之Ⅶ-Ⅶ線段剖面示意圖。
第八圖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於管桿上裝有行車紀錄器之使用示意圖。
第九圖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於管桿上裝有手機架之使用示意圖。
第十圖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銜接件之立體示意圖。
第十一圖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銜接件之分解立體示意圖。
為了清楚說明本創作所能達成上述之目的及功效,茲搭配圖示就本創作的實施例加以詳細說明其特徵與功效。本創作主要具有兩種實施例,因此先請參閱第四圖至第九圖為一種摩托車前支桿結構,主要是裝設於摩托車(10)的車頭處並以後照鏡(20)予以固定,其包括:一呈中空圓管狀之管桿(1);二銜接件(2),其套組於管桿(1)的兩端,而各銜接件(2)分別包含有一套環部(21)及二耳片部22,該套環部(21)係呈C字狀,且在銜接件(2)與後照鏡(20)組合狀態下套環部(21)縱向剖設有一剖孔(211),而該二耳片部(22)係分別連接於套環部(21)兩端,且各耳片部22分別設有一穿孔(221)相互對應,該套環部(21)與二耳片部22之間係圍繞形成有一呈開放式之套接空間(23);其中,該管桿(1)的兩端分別插入於各銜接件(2)的套環部(21)之套接空間(23)內,並以後照鏡(20)貫穿各銜接件(2)之各耳片部22的穿孔(221)予以固定,提供行車紀錄器(30)、手機架(40)的組裝。
使用者在進行本創作的組裝時,須先將二支後照鏡(20)卸除(一般的後照鏡(20)在末端會凸設有螺桿(201),主要時提供 後照鏡(20)能夠鎖設於車頭上,而後照鏡(20)的細部結構已為習知技術,因此後續則不多加贅述),接著可先將管桿(1)的兩端套設於銜接件(2)的套接空間(23)內,再進一步把二支後照鏡(20)分別以螺桿(201)部份穿入相對應之銜接件(2)的二耳片部22之穿孔(221),最後將二支後照鏡(20)連同管桿(1)、二銜接件(2)一同裝上車前頭,並把二支後照鏡(20)鎖設回原本位置,透過後照鏡(20)的螺鎖迫緊逐漸讓各銜接件(2)的二耳片部22相互靠近,又各銜接件(2)的二耳片部22逐漸靠近時則會帶動套環部(21)彎曲變形,進而讓套環部(21)緊迫包覆夾固管桿(1)予以固定,接著就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需求而裝設行車紀錄器(30)、手機架(40)等相關設備於管桿(1)上,如此方便使用者在騎乘時可以查閱地圖、路線、攝影、接聽電話等操作;最重要的是,各銜接件(2)可以相對後照鏡(20)的螺桿(201)橫向樞擺調位,主要是根據不同摩托車(10)車頭的長度、寬度、造型而配合使用不同的管桿(1),方便使用者進行調整,請參閱第八、九圖所示,並以第四、五圖為輔助。
請參閱第六圖與第七圖所示,另外使用者在使用上為了避免管桿(1)與各銜接件(2)之間的組裝產生刮痕,因此進一步設有一襯環(3)裝設於各銜接件(2)之套環部(21)的套接空間(23)內,該襯環(3)係以軟橡膠、海綿等具有吸震效果的材質所製成,其主要功用在於透過襯環(3)的設置,能夠預防管桿(1)與各銜接件(2)之間的碰撞,畢竟管桿(1)與各銜接件(2)可為金屬製時,兩者具有較高硬度的物件碰撞容易發生刮痕,甚至是壓損等問題發生,所以在各銜接件(2)的套環部(21)之套接空間(23)內增設有襯環(3),能夠保護管桿(1)以及銜接件(2)之間的碰撞;除此之外,該襯環(3)的設置還另具有一 功效,可以針對不同管徑的管桿(1)予以輔助,當管桿(1)的管徑較大時可以使用厚度較薄之襯環(3),而當管桿(1)的管徑較小時則可以使用厚度較厚之襯環(3),也就是說使用者可以根據不同管徑的管桿(1)而選擇不同厚度的襯環(3)使用,一來達到防刮傷之功效,二來也可以提供使用者隨意改變不同管徑之管桿(1)的設置。
接續說明,同樣的在各銜接件(2)的設置上也是要為了套環部(21)防止異物的刮傷,進一步在套環部(21)的內、外側面包覆有一護套(4)保護套環部(21)預防受到外在因素而壞損,又護套(4)與套環部(21)之間的設置可以為外包式包覆設置,也可以為塗漆、電鍍等方式在套環部(21)的內、外周側增加防刮的材料,主要都是要保護套環部(21)預防刮傷損壞,請參第六、七圖所示。根據上述所描述的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下,其第三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之間的差別僅在於套環部(21)、耳片部(22)的設置上,第二實施例的套環部(21)與耳片部(22)為一體成型,且僅具有單一耳片部(22),因此第一實施例的套接空間(23)則會轉變為套孔(24)型態,因此第二實施例的使用則讓使用者可以根據不同管徑的管桿(1)而選擇相符之銜接件(2),也就是銜接件(2)之套環部(21)的套孔(24)孔徑必須符合管桿(1)的管徑,藉此更為單純、簡單上手好操作,使用者僅須挑選所要的管桿(1)後在選擇符合的銜接件(2),如此一來就可以裝設於摩托車(10)上了,請參閱第十、十一圖所示。
另外,本創作還有第一實施例要列舉說明,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不同於第二、三實施例之處在於管桿(1)的設計,前述第二、三實施例的管桿(1)整體皆為圓管狀,而第一實施例則是將管桿(1)的兩端分別形成有一套接部(11),並於各套接部(11)之間含有一夾 置部(12),該夾置部(12)與兩端的套接部(11)為一體成型設計,且各套接部(11)為扁平狀,且各套接部(11)的厚度係小於夾置部(12)的管直徑,另外在各套接部上貫穿有一接合孔(13),因此使用者能夠直接將管桿(1)直接裝在摩托車(10)上,並讓後照鏡(20)的螺桿(201)貫穿接合孔(13),如此一來就可以將管桿(1)固定於摩托車(10)上使用,請參閱第一、二圖所示;又第一實施例的使用亦可配合第二、三實施例中的銜接件(2),使用者可將行車紀錄器(30)、手機架(40)以至少一螺絲(5)配合至少一螺帽(6)的設置,第三圖以安裝手機架(40)為呈現說明,使用者根據手機架(40)的大小、長寬而選用單數或複數個銜接件(2)使用,同樣的螺絲(5)與螺帽(6)也一同配合銜接件(2)的數量,使用者將各螺絲(5)貫穿手機架(40)以及各銜接件(2)的穿孔(221)後,再與螺帽(6)相互螺合,如此即可將手機架(40)透過銜接件(2)而固定在夾置部(12)上提供手機的放置使用。
總結說明,透過管桿(1)與各銜接件(2)的配合下,能夠裝設於摩托車(10)車前頭處,提供使用者將行車紀錄器(30)、手機架(40)等相關設備裝設於管桿(1)上,讓使用者在騎車的時候,能在等紅綠燈、路邊停靠的時後馬上使用,或者是在迷路而必須使用手機導航時,能夠置於管桿(1)上而隨時根據指示而轉彎、直行,又或者是想要隨時紀錄行車時的狀況時,可以利用行車紀錄器(30)的裝設而隨時紀錄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及權益;另外,在組裝上也較為簡單、易上手,而成本也較符合使用者之使用,比起習知將手機架安裝在後照鏡的本體上,或是將行車紀錄設置在安全帽上來說,本創作的兩種實施例更加符合一般大眾使用,也更具有實質的進步性與實用性。由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 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創作精神下所做有關本創作之任何修飾或變更者,為其他可據以實施之型態且具有相同效果者,皆仍應包括在本創作意圖保護之範疇內。
綜上所述,本創作「摩托車前支桿結構」,其實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確實是完全符合產業上發展所需,且所揭露之結構創作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創新構造,所以其具有「新穎性」應無疑慮,又本創作可較習用之結構更具功效之增進,因此亦具有「進步性」,其完全符合我國專利法有關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的規定,乃依法提起專利申請,並敬請 鈞局早日審查,並給予肯定。
(10)‧‧‧摩托車
(20)‧‧‧後照鏡
(1)‧‧‧管桿
(2)‧‧‧銜接件

Claims (10)

  1. 一種摩托車前支桿結構,主要是裝設於摩托車的車頭處並以後照鏡予以固定,其包括:一管桿,其包含有一夾置部,及連接於該夾置部兩端之一套接部,又在各套接部分別貫穿有一接合孔,而各接合孔的開設方向係對應後照鏡鎖設摩托車的方向;其中,透過管桿的設置,提供使用者能夠架設行車紀錄器、手機架的組裝。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摩托車前支桿結構,其中,各套接部係為扁平狀,且各套接部的厚度係小於夾置部的管直徑。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摩托車前支桿結構,其中,另設有至少一銜接件套組於管桿的夾置部,而該至少一銜接件分別包含有一套環部及二耳片部,該套環部係呈C字狀且設有一剖孔,而該二耳片部係分別連接於套環部兩端,且各耳片部分別設有一穿孔相互對應,該套環部與二耳片部之間係圍繞形成有一呈開放式之套接空間;該管桿的夾置部係位於套接空間,而行車紀錄器或手機架係以至少一螺絲穿鎖於該二耳片的穿孔後鎖接一螺帽予以固定。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摩托車前支桿結構,其中,另設有至少一銜接件套組於管桿的夾置部,而該至少一銜接件包含有一套環部及一耳片部,該套環部與耳片部為一體成形,又該套環部係貫穿有一套孔,而該耳片部則設有一穿孔;該管桿的夾置部係穿設於套環部的套孔,而行車紀錄器或手機架係以至少一螺絲穿鎖於該耳片部的穿孔後鎖接一螺帽予以固定。
  5. 一種摩托車前支桿結構,主要是裝設於摩托車的車頭處並以後照鏡 予以固定,其包括:一管桿;二銜接件,其套組於管桿的兩端,而各銜接件分別包含有一套環部及二耳片部,該套環部係呈C字狀且設有一剖孔,而該二耳片部係分別連接於套環部兩端,且各耳片部分別設有一穿孔相互對應,該套環部與二耳片部之間係圍繞形成有一呈開放式之套接空間;其中,該管桿的兩端分別插入於各銜接件的套環部之套接空間內,並以後照鏡貫穿各銜接件之各耳片部的穿孔予以固定,提供行車紀錄器、手機架的組裝。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摩托車前支桿結構,其中,進一步設有一襯環位於套環部的套接空間內,該襯環係夾固於管桿及套環部之間。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或第6項所述之摩托車前支桿結構,其中,進一步設有一護套包覆套環部,而該護套係以外包式包覆套環部,或者是該護套以塗漆式、電鍍式成形於套環部的內、外周側。
  8. 一種摩托車前支桿結構,主要是裝設於摩托車的車頭處並以後照鏡予以固定,其包括:一管桿;二銜接件,其套組於管桿的兩端,而各銜接件包含有一套環部及一耳片部,該套環部與耳片部為一體成形,又該套環部係貫穿有一套孔,而該耳片部則設有一穿孔;其中,該管桿的兩端分別插入於各銜接件的套環部之套孔內,並以後照鏡貫穿各銜接件之穿孔予以固定,提供行車紀錄器、手機架的組裝。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摩托車前支桿結構,其中,進一步設有一襯環位於套環部的套孔內,該襯環係夾固於管桿及套孔之間予以隔 絕。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或第9項所述之摩托車前支桿結構,其中,進一步設有一護套包覆套環部,而該護套係以外包式包覆套環部,或者是該護套以塗漆式、電鍍式成形於套環部的內、外周側。
TW105219295U 2016-12-19 2016-12-19 摩托車前支桿結構 TWM5384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9295U TWM538478U (zh) 2016-12-19 2016-12-19 摩托車前支桿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9295U TWM538478U (zh) 2016-12-19 2016-12-19 摩托車前支桿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8478U true TWM538478U (zh) 2017-03-21

Family

ID=58775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9295U TWM538478U (zh) 2016-12-19 2016-12-19 摩托車前支桿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384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48408B1 (en) Second seat assembly for a motorcycle
US20180292675A1 (en) Magnetic eyewear
US20090079219A1 (en) Detachable split windshield
US20190088173A1 (en) Flag Holder Mount
TWM538478U (zh) 摩托車前支桿結構
US7127965B2 (en) Grip/mirror combination for bicycle
JPWO2019021540A1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マフラーカバー構造
CN103732483B (zh) 一种多用途的机车物件固定器
EP3354550A1 (en) Front fork for saddled vehicle
US2448582A (en) Lamp guard
CN202295078U (zh) 一种自行车
TWM570262U (zh) 自行車握把套與後視鏡之固定結構
TWM564539U (zh) Can be combined with bicycle pair handle mirror
US20230192214A1 (en) Dual rearview mirror
CN211918913U (zh) 把套组件、车把组件及交通工具
US20150082843A1 (en) Integrated seatpost bicycle lock
JP2008110187A (ja) 携行用バックミラー
PH12013000286B1 (en) Saddle-straddling type motor vehicle
JP3221130U (ja) 懸架式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S59102674A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構造
TW201343463A (zh) 車把手之多變配件裝附結構
LU100008B1 (en) Steering wheel sleeve
US20210245663A1 (en) Motorcycle side-view mirror
TWM568568U (zh) Chair back car charger mobile phone holder
US20060279061A1 (en) Fork Leg Ca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