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8275U - 工具 - Google Patents

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8275U
TWM538275U TW105210312U TW105210312U TWM538275U TW M538275 U TWM538275 U TW M538275U TW 105210312 U TW105210312 U TW 105210312U TW 105210312 U TW105210312 U TW 105210312U TW M538275 U TWM538275 U TW M53827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ol
coaxial cable
mold
joint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03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政暉
Original Assignee
王政暉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政暉 filed Critical 王政暉
Priority to TW1052103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8275U/zh
Priority to CN201720053304.3U priority patent/CN207009868U/zh
Publication of TWM538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8275U/zh
Priority to JP2017002496U priority patent/JP3211955U/ja
Priority to US15/644,848 priority patent/US10749306B2/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forming connections by deformation, e.g. crimping tool
    • H01R43/042Hand tools for crimping
    • H01R43/0425Hand tools for crimping with mandrels actuated in axial direction to the wi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forming connections by deformation, e.g. crimping tool
    • H01R43/042Hand tools for crim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7/00Hand to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parts or objec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B27/02Hand to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parts or objec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onnecting objects by press fit or detaching same
    • B25B27/10Hand to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parts or objec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onnecting objects by press fit or detaching same inserting fittings into ho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1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connecting unstripped conductors to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 cutting edges
    • H01R43/015Handtoo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18Connection to outer conductor by crimping or by crimping ferru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7/00Hand to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parts or objec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B27/02Hand to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parts or objec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onnecting objects by press fit or detaching sa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Processing Of Terminal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Description

工具
本創作有關於一種工具,尤其是指一種同軸電纜工具藉由將同軸電纜接頭之外套筒設置在模具內而使外套筒變形的工具。
傳統的同軸電纜接頭壓接工具中,當需要壓接不同型式之同軸端子(如F型同軸端子、BNC型同軸端子)時,或是壓接相同型式,但不同規格(例如不同長度)之同軸端子時,皆需使用不同之端子壓接工具,對於使用者操作上十分不便,而且傳統的同軸電纜接頭壓接工具的體積較大,使操作者在使用上不順手之缺失,而且攜帶上十分費力。
於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同軸電纜線壓接工具,使其具有多功能、體積小及成本低之特色,以改善先前技術所存在的問題。
本創作為一種工具,適於裝配一同軸電纜至一第一接頭上,該同軸電纜適於穿過該第一接頭之一第一外套筒,且該同軸電纜係沿著一第一軸向延伸,包括一推桿;以及一模具,包括一上模部及一下模部,該上模部樞接該下模部,藉以使該上模部相對於該下模部以一旋轉軸轉動,該旋轉軸之一第二 軸向與該第一軸向平行,其中該推桿適於推移該第一接頭,供該上模部及該下模部壓迫該第一外套筒,使該第一外套筒徑向地變形。
本創作為一種工具,適於裝配一同軸電纜至一第一接頭上,該同軸電纜適於穿過該第一接頭之一第一外套筒,且該同軸電纜係沿著一軸向延伸,包括一座體以及一模具,設在該座體上,該模具適於沿該軸向相對於該座體移動,該模具適於壓迫該第一外套筒變形。
本創作為一種工具,適於裝配一同軸電纜至一第一接頭上,該同軸電纜適於穿過該第一接頭之一外套筒,且該同軸電纜係沿著一軸向延伸,包括一座體、一模具座,設在該座體上,以及一模具,該模具之一移動路徑之一端,其中該模具適於沿著該軸向往該模具座移動,該模具適於壓迫該外套筒變形。
本創作為一種工具,用於裝配一同軸電纜至一第一接頭或一第二接頭上,該同軸電纜適於穿過該第一接頭之一第一外套筒或該第二接頭之一第二外套筒,其中該第一接頭的形式不同於該第二接頭的形式,包括一座體,一模具,設在該座體上,一第一壓迫元件模組,適於設在該座體上以朝向該模具之方向相對於該座體移動,用以壓迫該第一外套筒變形,以及一第二壓迫元件模組,適於設在該座體上以朝向該模具之方向相對於該座體移動,用以壓迫該第二外套筒變形,該第一壓迫元件模組係不同於該第二壓迫元件模組的形式以分別配合不同形式之該第一接頭及該第二接頭。
本創作為一種工具,用於裝配一同軸電纜至一接頭上,該同軸電纜適於穿過該接頭之一外套筒,包括一座體,以及一模具,設在該座體之一桿 體上,該模具適於沿著該桿體的一延伸方向相對於該桿體移動,該模具適於壓迫該外套筒變形。
10‧‧‧座體
12‧‧‧桿臂
14‧‧‧連桿
16‧‧‧推捍
18、46‧‧‧可置換元件
20、36、48‧‧‧頂壓頭
22‧‧‧連接塊
24、42‧‧‧模具
26、426‧‧‧桿體
28‧‧‧模具座
30、32、50、428‧‧‧彈簧
34‧‧‧固定環
104‧‧‧貫孔
112‧‧‧抵擋部
114‧‧‧側壁
116‧‧‧容置孔
117‧‧‧卡溝
1124、4227‧‧‧溝槽
120‧‧‧曲面
121‧‧‧表面
122‧‧‧第一連接部
162‧‧‧第二連接部
164‧‧‧螺孔
118‧‧‧樞紐插銷
204‧‧‧第一螺柱
206、266、484‧‧‧抵擋部
182‧‧‧螺孔
184‧‧‧第二螺柱
186‧‧‧握持部
262‧‧‧第一連接端
264‧‧‧第二連接端
286‧‧‧卡合部
424、242‧‧‧上模部
244、422‧‧‧下模部
246‧‧‧第三連接部
2464‧‧‧卡槽
248‧‧‧第四連接部
250‧‧‧第五連接部
38‧‧‧同軸電纜接頭
40‧‧‧同軸電纜
382‧‧‧內套筒
384‧‧‧外套筒
386、442‧‧‧螺帽
387‧‧‧間隙
7‧‧‧編織層
9‧‧‧塑膠皮層
1‧‧‧金屬線
3‧‧‧絶緣層
5‧‧‧薄金屬層
252、421‧‧‧錐形穿孔
102a、104a、110a、124a、122a、126a、14a、14b、168a、286a、22a、2462a、248a、250a、30a、32a、4226、4246、4262‧‧‧穿孔
d1、d2‧‧‧直徑
126、168、222、4224、4244‧‧‧側壁
1122、2462‧‧‧凸塊
44‧‧‧固定栓
486‧‧‧桿部
430‧‧‧插銷
4222‧‧‧第六連接部
4242‧‧‧第七連接部
4229‧‧‧凸出部
119‧‧‧固定螺絲
4264‧‧‧卡勾部
245、4223‧‧‧階梯部
105‧‧‧區域
107‧‧‧容置槽
47‧‧‧阻擋元件
102、106、108、110、124、166、202、282、284、285、224、482、4248、4249‧‧‧凹槽
第1a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工具,第一種實施態樣之立體示意圖。
第1b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工具,第二種實施態樣之立體示意圖。
第2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工具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3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工具另一角度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4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工具另一角度之立體示意圖。
第5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工具剖面示意圖。
第6a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工具應用在同軸電纜接頭壓合前之剖面示意圖。
第6b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工具應用在同軸電纜接頭壓合後之剖面示意圖。
第7a圖、第7b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工具進行同軸電纜接頭連接操作之前後比對示意圖。
第8a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工具,第一種實施態樣之立體示意圖。
第8b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工具,第二種實施態樣之立體示意圖。
第8c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工具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8d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工具另一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9a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工具應用在同軸電纜接頭壓合前之剖面示意圖。
第9b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工具應用在同軸電纜接頭連接操作之立體示意圖。
第9c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工具應用在同軸電纜接頭壓合後之剖面示意圖。
第10a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工具的立體示意圖。
第10b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工具的剖面分解示意圖。
第10c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工具的剖面示意圖。
當以下描述連同隨附圖式一起閱讀時,可更充分地理解本創作之態樣,該等隨附圖式之性質應視為說明性而非限制性的。該等圖式未必按比例繪製,而是強調本創作之原理。
現描述說明性實施例。可另外或替代使用其他實施例。為節省空間或更有效地呈現,可省略顯而易見或不必要之細節。相反,可實施一些實施例而不揭示所有細節。
本創作之同軸電纜工具可藉由將同軸電纜接頭之外套筒設置在模具內,再利用一模具座抵住壓合此模具使外套筒變形,而壓迫同軸電纜之塑膠皮層,進而使外套筒與同軸電纜固定接合。
第一實施例
如第1a圖、第1b圖及第2圖至第5圖所示,本創作之同軸電纜工具包括一座體10、一桿臂12、一連桿(floating link)14、一推捍(plunger)16、一可置換元件18、一頂壓頭(chuck)20、一連接塊22、一模具24、一桿體26、一模具座28、一彈簧30、一彈簧32、一固定環34及一頂壓頭36。
此座體10包括一凹槽102、一貫孔104、一凹槽106、一凹槽108、一凹槽110及一抵擋部112,其中凹槽102與貫孔104連通,凹槽106與凹槽108連通,在凹槽102的二側壁114上分別具有穿孔102a,並在此座體10另具有三個容置孔116分別位在下表面及側面,另外在抵擋部112上具有一卡溝117及二凸塊1122,其中在二凸塊1122之間具有一溝槽1124。
此桿臂12具有一曲面120及一表面121,此曲面120可提供使用者操作時握持,且在桿臂12之一端上具有一第一連接部122,在此第一連接部122上具有一凹槽124用以容置並連接連桿14,在此凹槽124之的二側壁126上分別具有穿孔124a,且在此第一連接部122還具有一穿孔122a。連桿14的二端分別具有穿孔14a及穿孔14b,將連桿14置入凹槽124內,使穿孔14a與二穿孔124a相互對準並使用一樞紐插銷(圖中未示)插設在穿孔14a與二穿孔124a內,使連桿14樞接至桿臂12之第一連接部122上,而連桿14另一端的穿孔14b則樞接至推捍16,此推捍16的二端分別具有一第二連接部162及一螺孔164,其中第二連接部162具有一凹槽166,在凹槽166的二側壁168上分別具有穿孔168a,將連桿14置入凹槽166內,使穿孔14b與二穿孔168a相互對準並使用一樞紐插銷(圖中未示)插設在穿孔14b與二穿孔168a內,使連桿14樞接至推捍16之第二連接部162上,將推捍16經由凹槽102置入座體10之貫孔104內,並同時將桿臂12之第一連接部122及連桿14置入凹槽102 內,使第一連接部122上之穿孔122a與側壁114上之二穿孔102a相互對準並使用一樞紐插銷118插設在穿孔122a與二穿孔102a內,使桿臂12之第一連接部122樞接至座體10之二側壁114上。
頂壓頭20之二端分別具有一凹槽202及一第一螺柱204,且在凹槽202與第一螺柱204之間具有一抵擋部206,而可置換元件18之二端分別具有一螺孔182及一第二螺柱184,且在螺孔182與第二螺柱184之間具有一握持部186,用以方便使用者操作時握緊,此握持部186之外觀形狀為六角形、粗糙表面、四角形或多角形,接著將第一螺柱204設置在螺孔182內,使頂壓頭20與可置換元件18相互連接,再從貫孔104另一端將可置換元件18之第二螺柱184設置在推捍16之螺孔164內,使推捍16、可置換元件18及頂壓頭20相互連接。
桿體26具有一第一連接端262及一第二連接端264,在桿體26表面且在第一連接端262與一第二連接端264之間具有一抵擋部266。模具座28具有一凹槽282、一凹槽284、一凹槽285及一卡合部286,凹槽284位在凹槽282之下方,而凹槽285位在模具座28之側壁上,在卡合部286且在凹槽284內具有一穿孔286a。連接塊22上具有一穿孔22a及二側壁222,在二側壁222之間具有一凹槽224。
模具24係由一上模部242及一下模部244所構成,在上模部242及下模部244之內側表面具一階梯部245,此上模部242之一端具有一第三連接部246,此第三連接部246具有二凸塊2462,在二凸塊2462上分別具有相對應之穿孔2462a,且在二凸塊2462之間具有一卡槽2464,而下模部244之一端具有一第四連接部248,第四連接部248具有一穿孔248a,且位在下模部244下方具有一第五連接部250,此第五連接部250具有一穿孔250a,將下模部244之第四連接部248設置在上模部242之卡槽2464內,使第四連接部248之穿孔248a與二凸塊2462之穿孔 2462a相互對準,並使用樞紐插銷(圖中未示)插設在穿孔248a與二穿孔2462a內,使上模部242之一端樞接至下模部244之一端,可使模具24呈開啟狀態或閉合狀態,當模具24呈閉合狀態時,上模部242之一弧面係適於朝向下模部244之弧面,以形成一錐形穿孔252,此錐形穿孔252可供同軸電纜接頭穿設。
將桿體26之第二連接端264插入模具24之穿孔248a內,使模具24之第五連接部250抵靠在抵擋部266上,再將第二連接端264插入彈簧30之一穿孔30a及彈簧32之一穿孔32a內,穿孔32a的直徑大於彈簧30外徑,且彈簧32的線徑及彈力大於彈簧30,然彈簧32與彈簧30皆為一彈性元件,其彈力大小會與彈簧的線徑有關,例如彈簧30之線徑係介於0.1毫米(mm)至0.3mm之間、0.15mm至0.5mm之間或0.3mm至1.5mm之間,而彈簧32之線徑係介於0.5毫米(mm)至1.5mm之間、0.8mm至2mm之間或1mm至2.5mm之間,因此彈簧32同時穿設在第二連接端264及彈簧30上,而於彈簧30之一端可抵靠在模具24之第五連接部250上,接著再將桿體26之第二連接端264穿設在模具座28之穿孔286a內,此凹槽284可容納彈簧32及彈簧30,而彈簧30之另一端可抵靠在凹槽284之內壁上。將桿體26之第一連接端262經由凹槽224插入連接塊22之穿孔22a內。
接著將上述經由桿體26連接之連接塊22、模具24,彈簧30、彈簧32及模具座28設置在座體10之凹槽106、凹槽108及凹槽110內,其中模具座28之卡合部286設置在凹槽110內,並使桿體26之第二連接端264卡合在抵擋部112之卡溝117內,而模具座28之凹槽282對應抵擋部112之溝槽1124,而連接塊22、模具24之第五連接部250設在凹槽108內,而桿體26之第一連接端262會穿過連接塊22之穿孔22a位在凹槽106內,此時模具24之第五連接部250同時也位在連接塊22之凹槽224內,而且第五連接部250因彈簧30之彈力而抵靠在抵擋部266上,進而使模 具24之移動受制於彈簧30。將固定環34之二端樞接至模具座28之凹槽285內,此固定環34可相對座體10轉動。
上述座體10、桿臂12、連桿14、推捍(plunger)16、可置換元件18、頂壓頭20、連接塊22、模具24、桿體26、模具座28、彈簧30、彈簧32、固定環34及頂壓頭36之材質例如是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黃銅、黃銅合金、磷青銅、鈹銅、鋁、鋁合金、鋅合金、鋼鐡合金或其它高強度之聚合物塑膠其中之一或及其組合。另外頂壓頭36與頂壓頭20分別可供不同形式之同軸電纜接頭使用,例如F型同軸電纜接頭、BNC型同軸電纜接頭、RCA型同軸電纜接頭、XLR型同軸電纜接頭、DFP型同軸電纜接頭、DVI型同軸電纜接頭、SCART型同軸電纜接頭或RF型同軸電纜接頭等,使用者可依需求將頂壓頭36與頂壓頭20相互替換,其中頂壓頭36與頂壓頭20之形式不同在於外觀不同、外徑大小不同或長度不同等,而位在座體10上另外二個容置孔116也可設置不同形式可置換元件18及其它形式之頂壓頭,例如替換外觀不同、外徑大小不同或長度不同等的可置換元件18,因此對於本創作而言,頂壓頭20及可置換元件18為一可替換之壓迫元件模組,此壓迫元件模組可依同軸電纜接頭之形式不同而替換相符合形式之頂壓頭20及可置換元件18。
如第6a圖、第6b圖、第7a圖及第7b圖所示,將一同軸電纜接頭38安裝至一同軸電纜40,此同軸電纜接頭38及同軸電纜40與推捍16、可置換元件18、頂壓頭20同軸地設置,其中頂壓頭20位在推桿16與同軸電纜接頭38之間,此同軸電纜接頭38包括一內套筒382、一外套筒384及一螺帽386,其中外套筒384同軸地設置在內套筒382外,而螺帽382套設在內套筒382上,而在內套筒382之後端延伸部與外套筒384之後端延伸部之間具有一間隙387,此外套筒384之後端延伸部具 有一直徑d1,同軸電纜40安裝至同軸電纜接頭38時,同軸電纜40之一編織層7及一塑膠皮層9會被擠壓至內套筒382之後端延伸部與外套筒384之後端延伸部之間的間隙387內,此時部分之編織層7會外翻包覆部分之塑膠皮層9之外表面,而同軸電纜40之一金屬線1、一絶緣層3及一薄金屬層5會從內套筒382後端穿進內套筒382之前端,其中金屬線1延伸至螺帽386所構成之空間內。將模具24之上模部242從下模部244上打開,將上述裝設有同軸電纜接頭38之同軸電纜40放置抵擋部112之溝槽1124、模具座28之凹槽284及模具24之下模部244上,並將同軸電纜接頭38之螺帽386套設在頂壓頭20上,此時同軸電纜40之金屬線1可穿設在頂壓頭20之凹槽202內,並且位在螺帽386內之內套筒382可抵靠在頂壓頭20之表面上,再將上模部242閉上,使上模部242及下模部244環繞同軸電纜40,也就是同軸電纜40位在模具24之錐形穿孔252內。再將桿臂12朝著座體10方向壓下,同時由桿臂12之第一連接部122帶動連桿14、推捍16、可置換元件18及頂壓頭20朝著座體10之抵擋部112方向移動,並且頂壓頭20也會推著同軸電纜接頭38及同軸電纜40往抵擋部112方向移動,也就是朝著同軸電纜接頭38之一軸向移動,其中在移動過程中頂壓頭20會推著同軸電纜接頭38抵觸模具24之錐形穿孔252內壁,在使用者施力之過程中,模具24會受到頂壓頭20推力而向著抵擋部112方向移動,而模具24之上模部242及下模部244也會漸漸抵觸模具座28之凹槽282內壁,其中同軸電纜接頭38之一外套筒之外凸緣會抵觸上模部242及下模部244的階梯部245,此時位於凹槽108內的彈簧30會因模具24的移動而壓縮。當使用者手掌握持桿臂12之曲面121並朝著座體10方向下壓並使桿臂12之表面121接觸座體10表面時,也就是桿臂12幾乎與座體10呈平行關係時,模具24會緊迫的壓在模具座28之凹槽282內,此時模具24除了壓迫彈簧30之外,也同會壓迫彈簧32,同時同軸電纜接頭38因受到 頂壓頭20的擠壓,使同軸電纜接頭38之外套筒384之後端延伸部受到模具24徑向壓迫變形成為錐形,此時上模部242及下模部244的階梯部245可防止使用者施力過當時,阻擋同軸電纜接頭38過於陷入模具24中而不易取出,也就是使靠近同軸電纜40的外套筒384之後端延伸部38之直徑d1縮小變成直徑d2,而靠近螺帽386的外套筒384之後端延伸部38之直徑d1不變,並使內套筒382之後端延伸部與外套筒384之後端延伸部之間的間隙387變小,此外套筒384之後端延伸部變形同時會壓迫同軸電纜40之編織層7及塑膠皮層9,使同軸電纜40與同軸電纜接頭38緊密接合而不易脫落,接著使用者停止對桿臂12施力,鬆開桿臂12,此時彈簧30及彈簧32的彈力會將模具24朝向桿臂12方向移動,使模具24離開模具座28之凹槽282,同時模具24會推著同軸電纜接頭38、頂壓頭20、可置換元件18及推捍16朝向桿臂12方向移動,直到模具24之第五連接部250抵靠在桿體26之抵擋部266上時停止移動,此時桿臂12也恢復未壓合前之狀態,接著將模具24之上模部242從下模部244上打開,取出同軸電纜接頭38及同軸電纜40。另外本創作在座體10之凹槽106內設置彈簧32之原因在於彈簧32之彈力遠大於彈簧30之彈力,如此可防止模具24因使用者施力過大時,造成模具24卡在模具座28之凹槽282內,而讓使用者無法將壓合完成的同軸電纜接頭38及同軸電纜40取出。
另外本創作之同軸電纜工具之固定環34設計,可使體積大幅縮小,進而讓使用者方便攜帶,如第1b圖所示,此固定環34可將桿臂12在下壓至表面121接觸座體10表面時,旋轉固定環34至桿臂12之曲面121上,將桿臂12固定,使同軸電纜工具體積縮小。另外座體10上複數個容置孔116的設計也可讓使用者替換不同形式可置換元件18及頂壓頭20,其中不同形式例如是外觀不同、外徑大小不 同或長度不同等,可讓此工具可使用在更多規格或形式的同軸電纜接頭之接合操作。
第二實施例
如第8a圖至第8d圖所示,第二實施例之同軸電纜工具與第一實施例之同軸電纜工具不同在於第二實施例之同軸電纜工具之一模具42取代第一實施例的模具24及模具座28、第二實施例之一固定栓44取代第一實施例的固定環34,以及第二實施例之一可置換元件46及一頂壓頭48分別取代第一實施例的可置換元件18及頂壓頭20。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標號之元件說明,請參考上述第一實施例之說明,此第二實施例之同軸電纜工具包括座體10、桿臂12、連桿14、推捍16、可置換元件46、頂壓頭48、模具42及頂壓頭36及一彈簧50。
以下說明本實施例之各項元件,與第一實施例重複之元件請參考上述說明,座體10包括,凹槽102、貫孔104、一凹槽110、抵擋部112,其中凹槽102與貫孔104連通,在凹槽110內具有一穿孔110a,且在凹槽102的二側壁114上分別具有穿孔102a及穿孔104a,在抵擋部112上具有二凸塊1122,且在二凸塊1122之間具有一溝槽1124。
桿臂12之第一連接部122上同樣具有凹槽124用以容置並連接連桿14,在此凹槽124之的二側壁126上分別具有穿孔124a,且在此第一連接部122還具有穿孔122a及一穿孔126a,將連桿14置入凹槽124內,使穿孔14a與二穿孔124a相互對準並使用一樞紐插銷(圖中未示)插設在穿孔14a與二穿孔124a內,使連桿14樞接至桿臂12之第一連接部122上,連桿14另一端的穿孔14b則樞接至推捍16之第二連接部162上,將連桿14置入凹槽166內,使穿孔14b與二穿孔168a相互對準並使用一樞紐插銷(圖中未示)插設在穿孔14b與二穿孔168a內,使連桿14樞接至推捍 16之第二連接部162上,接著將彈簧50從螺孔164端套設在推捍16上,並使彈簧50抵靠在第二連接部162上,將推捍16及經由凹槽102置入座體10之貫孔104內,並同時將桿臂12之第一連接部122及連桿14置入凹槽102內,使第一連接部122上之穿孔122a與側壁114上之二穿孔102a相互對準並使用一樞紐插銷118插設在穿孔122a與二穿孔102a內,使桿臂12之第一連接部122樞接至座體10之二側壁114上,且同時位在推捍16上之彈簧50將位在第二連接部162與貫孔104之孔壁之間,其中彈簧50可抵靠抵貫孔104之孔壁,使推捍16穿過貫孔104時,彈簧50不會滑出貫孔104,其中桿臂12、連桿14及推捍16在凹槽102內呈現連動關係。
頂壓頭48之二端分別具有一凹槽482、抵擋部484及一桿部486,且抵擋部206位在凹槽482與桿部486之間,抵擋部484外觀形狀為六角形、粗糙表面、四角形或多角形,用以方便使用者操作時握緊,另外在桿部486上套設一可置換元件46,此可置換元件46為一螺母,接著將桿部48穿過貫孔104並設置在推捍16之螺孔164內,使頂壓頭48、可置換元件46及推捍16相互連接。
模具42包括一上模部424、一下模部422、一桿體426、一彈簧428及一插銷430所構成,上模部424之一端具有一第七連接部4242,此第七連接部4242具有一穿孔(圖中未示),上模部424之另一端具有二側壁4244所形成之溝槽(圖中未示),在一側壁4244上具有一穿孔4246,且在二側壁4246所形成之溝槽之上模部424槽壁上具有一凹槽4248,另外上模部424具有一凹槽4249位在側壁4246與第七連接部4242之間。而下模部422之一端具有一第六連接部4222,第六連接部4222具有一穿孔(圖中未示),下模部422之另一端具有二側壁4224所形成之溝槽4227,在一側壁4224上具有一穿孔4226,插銷430穿過此穿孔4226設置在溝槽4227內,另外下模部422之下表面具有一凸出部4229,此凸出部4229設置在座體10之穿孔 110a內,並由一固定螺絲119從座體10底部穿過穿孔110a,將下模部422鎖合固定在凹槽102上;另外,在下模部422之側壁4224與第六連接部4222之間具有一凹槽4228;另外,上模部424的凹槽4249內壁及下模部422的凹槽4228內壁設有相對應之一階梯部4223;而桿體426之一端包括一卡勾部4264,而桿體426另一端表面為一粗糙表面或一具有複數刻痕之表面,在桿體426上另具有一穿孔4262位在卡勾部4264與具有粗糙表面端之間。
將上模部424之第七連接部4242樞接至下模部422之第六連接部4222上,接著將一樞紐插銷(圖中未示)穿過上模部424之穿孔4246並同時穿過桿體426之穿孔4262,使桿體426樞接在上模部424上;將彈簧428之一端設在上模部424之凹槽4248內,而彈簧428之另一端抵靠在桿體426表面,利用此彈簧428之彈力並以穿過桿體426之穿孔4262樞紐插銷為一樞紐,使桿體426之卡勾部4264端朝著上模部424之第七連接部4242方向壓迫。當上模部424與下模部422閉合時,上模部424之凹槽4249與下模部422之凹槽4228形成一錐形穿孔421,且卡勾部4264將勾在溝槽4227之插銷430上,使上模部424與下模部422緊閉固定,而當上模部424從下模部422打開時,使用者將手指施力在桿體426之粗糙表面上,使桿體426之卡勾部426朝著離開溝槽4227之方向移動,同時卡勾部426脫離插銷430,並使上模部424之二側壁4244所形成之溝槽朝著下模部422之上方移動,進而使上模部424從下模部422打開。
另外當桿臂12之一端朝向座體10移動時,桿臂12之另一端以位在穿孔122a與二穿孔102a內的樞紐插銷118為樞紐,使桿臂12可相對座體10轉動,轉動時桿臂12之第一連接部122同時帶動連桿14、推捍16、可置換元件46及頂壓頭48向著模具42方向移動,此時套設在推捍16上之彈簧50抵靠在第二連接部162上 移動直到彈簧50可抵靠抵貫孔104之孔壁,隨著桿臂12持續向座體10之方向壓迫移動時,彈簧50將被第二連接部162壓迫而縮小長度,直到桿臂12之內側表面抵觸座體10之表面才停止,此時桿臂12之第一連接部122上的穿孔126a將對準座體10之穿孔104a,使用者可將固定栓44插入穿孔104a及穿孔126a,並在固定栓444之一端鎖合一螺帽442使固定栓44固定在座體10上,使桿臂12水平固定在座體10上,方便讓使用者收納此工具。
而當使用要使用此工具時,將此螺帽442解鎖並拔除固定栓44,此時因第一連接部122上之固定栓44消失原故,彈簧50不受第二連接部162壓迫,彈簧50將因彈力恢復原狀,並同時推著推捍16之第二連接部162,並使連動之連桿14及第一連接部122移動,而桿臂12之一端朝著遠離座體10之方向移動。
上述可置換元件46、頂壓頭48、模具42、彈簧50、彈簧428及插銷430之材質例如是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黃銅、黃銅合金、磷青銅、鈹銅、鋁、鋁合金、鋅合金、鋼鐡合金或其它高強度之聚合物塑膠其中之一或及其組合。另外頂壓頭48分別可供不同形式之同軸電纜接頭使用,例如F型同軸電纜接頭、BNC型同軸電纜接頭、RCA型同軸電纜接頭、XLR型同軸電纜接頭、DFP型同軸電纜接頭、DVI型同軸電纜接頭、SCART型同軸電纜接頭或RF型同軸電纜接頭等,使用者可依需求更換不同形式之頂壓頭48,而位在座體10上另外二個容置孔116也可設置不同形式可置換元件46及其它形式之頂壓頭48,例如替換外觀不同、外徑大小不同或長度不同等的頂壓頭48,因此對於本實施例而言,頂壓頭48為一可替換之壓迫元件模組,此壓迫元件模組可依同軸電纜接頭之形式不同而替換相符合形式之頂壓頭48。
如第9a圖、第9b圖及第9c圖所示,將同軸電纜接頭38安裝在同軸電纜40上,將模具42之上模部424從下模部422上打開,將上述裝設有同軸電纜接頭38之同軸電纜40放置抵擋部112之溝槽1124及下模部422上,並將同軸電纜接頭38之螺帽386套設在頂壓頭48上,此時同軸電纜40之金屬線1可穿設在頂壓頭48之凹槽482內,並且位在螺帽386內之內套筒382可抵靠在頂壓頭48之表面上,再將上模部422閉上,使上模部422及下模部242環繞同軸電纜40,也就是同軸電纜40位在模具24之錐形穿孔421內,並同時將桿體426之卡勾部4264扣在下模部422之插銷430上,使上模部422與下模部422固定。
再將桿臂12朝著座體10方向壓下,同時由桿臂12之第一連接部122帶動連桿14、推捍16、彈簧50、可置換元件46及頂壓頭48朝著座體10之抵擋部112方向移動,在移動過程中,彈簧50會抵靠抵貫孔104之孔壁而壓縮,並且頂壓頭48也會推著同軸電纜接頭38及同軸電纜40往抵擋部112方向移動,也就是朝著同軸電纜接頭38之一軸向移動,其中在移動過程中頂壓頭48會推著同軸電纜接頭38抵觸模具24之錐形穿孔421內壁,當使用者手掌握持桿臂12之表面接觸座體10表面時,也就是桿臂12幾乎與座體10呈平行關係時,
同軸電纜接頭38因受到頂壓頭48的擠壓,使位在錐形穿孔421內的同軸電纜接頭38之外套筒384之後端延伸部受到模具42的徑向壓迫變形成為錐形,此時同軸電纜接頭38之外套筒的外凸緣會抵觸模具24的階梯部4223,此階梯部4223可在使用者施力過當時,阻擋同軸電纜接頭38過於陷入模具24中而不易取出,也就是使靠近同軸電纜40的外套筒384之後端延伸部38之直徑d1縮小變成直徑d2,而靠近螺帽386的外套筒384之後端延伸部38之直徑d1不變,並使內套筒382之後端延伸部與外套筒384之後端延伸部之間的間隙387變小,此外套筒384之後 端延伸部變形同時會壓迫同軸電纜40之編織層7及塑膠皮層9,使同軸電纜40與同軸電纜接頭38緊密接合而不易脫落,接著使用者停止對桿臂12施力,鬆開桿臂12,此時彈簧50的彈力會推著推捍16之第二連接部162,並使連動之連桿14及第一連接部122移動,而桿臂12之一端朝著遠離座體10之方向移動,而最終使桿臂12恢復到未壓迫之狀態。
接著使用者將手指施力在桿體426之粗糙表面上,使桿體426之卡勾部426朝著離開溝槽4227之方向移動,同時卡勾部426脫離插銷430,並使上模部424之二側壁4244所形成之溝槽朝著下模部422之上方移動,進而使上模部424從下模部422打開,使用者可取出己壓合完成之同軸電纜接頭38及同軸電纜40。
第三實施例
如第10a圖所示,第三實施例之同軸電纜工具與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相似,以下只說明本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不同元件之結構及作動,例如本實施例之同軸電纜工具之外觀與上述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有些許不同,尤其是在座體10,在此實施例座體10上可設置一區域105供製造者張貼此工具的使用資訊,另外在座體10上包括一容置槽107,用以容置外露的螺帽442。
如第10b圖及第10c圖所示,第三實施例之同軸電纜工具的不同的部分還包括將第二實施例之可置換元件46取代成一阻擋元件47,並且將阻擋元件47設置在座體10之凹槽102內,其中動連桿14、推捍16、彈簧50及阻擋元件47可先行組裝,其中彈簧50及阻擋元件47係套設在推捍16上,而推捍16可相對於阻擋元件47進行軸向移動,組裝後再置入座體10之凹槽102內,然後頂壓頭48再從座體10之貫孔104插入與推捍16接合。
當桿臂12之一端朝向座體10移動時,動連桿14經由桿臂12另一端的連動,帶動推捍16軸向移動,而彈簧50將被推捍16之第二連接部162推移,進而推動阻擋元件47,而阻擋元件47之一端的凸起部將抵住在貫孔104的內壁上,使阻擋元件47停止移動,若推捍16持續向模具42方向移動,彈簧50將壓迫而縮小長度而產生彈力,若使用者停止向桿臂12施力,則彈簧50因壓迫產生之彈力將推捍16之第二連接部162向著反方向推移,後續此實施例之手工具針對同軸電纜接頭38之壓合程序請參考上述第二實施例之說明。
儘管已展示及描述了本新型之實施例,但對於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可理解,在不脫離本新型之原理及精神之情況下可對此等實施例進行變化。本新型之適用範圍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新型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所主張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為準。應注意,措詞「包括」不排除其他元件,措詞「一」不排除多個。
除非另外說明,否則本說明書中(包括申請專利範圍中)所闡述之所有量度、值、等級、位置、量值、尺寸及其他規格為近似而非精確的。上述者意欲具有與其相關功能且與其所屬技術中慣用者相符的合理範圍。
10‧‧‧座體
12‧‧‧桿臂
16‧‧‧推捍
46、18‧‧‧可置換元件
48‧‧‧頂壓頭
120‧‧‧曲面
118‧‧‧樞紐插銷
112‧‧‧抵擋部
442‧‧‧螺帽
42‧‧‧模具
421‧‧‧錐形穿孔

Claims (20)

  1. 一種工具,適於裝配一同軸電纜至一第一接頭上,該同軸電纜適於穿過該第一接頭之一第一外套筒,且該同軸電纜係沿著一第一軸向延伸,包括:一推桿;以及一模具,包括一上模部及一下模部,該上模部樞接該下模部,藉以使該上模部相對於該下模部以一旋轉軸轉動,該旋轉軸之一第二軸向與該第一軸向平行,其中該推桿適於推移該第一接頭,供該上模部及該下模部壓迫該第一外套筒,使該第一外套筒徑向地變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具,更包括一座體及樞接該座體之一桿臂,穿過該座體之一穿孔供該推桿穿設,該桿臂適於相對於該座體轉動,藉以帶動該推桿沿該第一軸向相對於該座體移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工具,更包括一連桿,樞接該推桿及該桿臂。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具,其中該同軸電纜適於與該推桿在該第一軸向上同軸地設置,該工具更包括一第一頂壓頭,設在沿該第一軸向延伸且位在該推桿與該同軸電纜之間之一延伸線上,當該工具裝配該同軸電纜至該第一接頭上時,該第一頂壓頭頂壓該第一接頭,該第一頂壓頭適於沿該第一軸向相對於該模具移動以推動該第一接頭,使該上模部及該下模部徑向地壓迫該第一外套筒,且該工具還適於裝配該同軸電纜至一第二接頭上,此時該同軸電纜適於穿過該第二接頭之一第二外套筒,且該工具更包括一第二頂壓頭,頂壓該第二接頭,其中該第二頂壓頭設在沿該第一軸向延伸且位在該推桿 與該同軸電纜之間之該延伸線上,該第二頂壓頭適於沿該第一軸向相對於該模具移動以推動該第二接頭,使該上模部及該下模部徑向地壓迫該第二外套筒,其中該第一頂壓頭係不同於該第二頂壓頭的形式以分別配合不同形式之該第一接頭及該第二接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具,其中該同軸電纜適於與該推桿在該第一軸向上同軸地設置,該工具更包括一第一頂壓頭,設在沿該第一軸向延伸且位在該推桿與該同軸電纜之間之一延伸線上,且該工具更包括一第一可替換元件,設在沿該第一軸向延伸且位在該推桿與該第一頂壓頭之間之該延伸線上,當該工具裝配該同軸電纜至該第一接頭上時,該第一頂壓頭頂壓該第一接頭,該第一頂壓頭適於沿該第一軸向相對於該模具移動以推動該第一接頭,使該上模部及該下模部徑向地壓迫該第一外套筒,且該工具還適於裝配該同軸電纜至一第二接頭上,此時該同軸電纜適於穿過該第二接頭之一第二外套筒,且該工具更包括一第二頂壓頭,設在沿該第一軸向延伸且位在該推桿與該同軸電纜之間之該延伸線上,且該工具更包括一第二可替換元件,設在沿該第一軸向延伸且位在該推桿與該第二頂壓頭之間之該延伸線上,該第二頂壓頭頂壓該第二接頭,該第二頂壓頭適於沿該第一軸向相對於該模具移動以推動該第二接頭,使該上模部及該下模部徑向地壓迫該第二外套筒,其中該第一可替換元件係不同於該第二可替換元件的形式以分別配合不同形式之該第一接頭及該第二接頭,且該第一頂壓頭係不同於該第二頂壓頭的形式以分別配合不同形式之該第一接頭及該第二接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具,其中該同軸電纜適於與該推桿在該第一軸向上同軸地設置,該工具更包括一頂壓頭,設在沿該第一軸向延 伸且位在該推桿與該同軸電纜之間之一延伸線上,且該工具更包括一第一可替換元件,設在沿該第一軸向延伸且位在該推桿與該頂壓頭之間之該延伸線上,當該工具裝配該同軸電纜至該第一接頭上時,該頂壓頭頂壓該第一接頭,該頂壓頭適於沿該第一軸向相對於該模具移動以推動該第一接頭,使該上模部及該下模部徑向地壓迫該第一外套筒,且該工具還適於裝配該同軸電纜至一第二接頭上,此時該同軸電纜適於穿過該第二接頭之一第二外套筒,且該工具更包括一第二可替換元件,設在沿該第一軸向延伸且位在該推桿與該頂壓頭之間之該延伸線上,該頂壓頭之頂壓該第二接頭,該頂壓頭適於沿該第一軸向相對於該模具移動以推動該第二接頭,使該上模部及該下模部徑向地壓迫該第二外套筒,其中該第一可替換元件係不同於該第二可替換元件的形式以分別配合不同形式之該第一接頭及該第二接頭。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具,更包括一座體,供該模具設於其上,該模具適於沿著該第一軸向在一移動路徑上相對於該座體移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工具,更包括一模具座,設置在該移動路徑之一端,在該模具座內之一凹槽適於容置及固定該模具。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具,更包括一桿體,其中一穿孔穿過該模具且供該桿體穿設,該模具適於沿著該桿體的一延伸方向相對於該桿體移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工具,更包括一第一彈簧,套設在該桿體上,其中該第一彈簧之一端抵靠該模具使該模具之移動受制於該第一彈簧。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工具,更包括一第二彈簧,環繞該桿體及該第一彈簧,其中該第二彈簧之一端適於抵靠該模具使該模具之移動受制於該第二彈簧。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具,更包括一彈簧套設在該推桿上,一穿孔穿過一座體且供該推桿穿設,該彈簧位在該推桿之一徑向外凸部與該座體之一徑向內凸部之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具,其中該上模部之一第一弧面係適於朝向該下模部之一第二弧面,以形成一穿孔供徑向地壓迫該第一外套筒。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工具,其中該穿孔之一端具有一第一內徑,該穿孔之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內徑,該第二內徑係大於該第一內徑。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具,更包括樞接該上模部之一第一桿體及設置在該下模部之一第二桿體,該第一桿體之一卡勾部適於扣住該第二桿體。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工具,更包括一彈簧,抵靠在該上模部與該第一桿體之間,該第一桿體相對於該上模部之轉動係受制於該彈簧。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具,其中該上模部及該下模部之內側表面分別具有相對應之一階梯部,用以卡住一同軸電纜接頭之一外凸緣,可防止使用者施力過當時,使同軸電纜接頭過於陷入該模具中而不易取出。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具,更包括一座體及樞接該座體之一桿臂,一穿孔穿過該座體且供該推桿穿設,其中該座體包括相對應之一第一穿孔位在二側壁上,而該桿臂之一連接部上具有一第二穿孔,當該桿臂與該座體呈平行關係時,該第二穿孔與該二第一穿孔相對應,一固定栓可插設在該 第二穿孔與該二第一穿孔中,使該桿臂能水平固定在該座體上,方便讓使用者收納該工具。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工具,更包括一螺帽設置在該固定栓之一端且位在該座體之該側壁上,用以固定該固定栓在該側壁上。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工具,更包括一容置槽位在該座體之該側壁上,用以容置該螺帽。
TW105210312U 2016-07-11 2016-07-11 工具 TWM538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0312U TWM538275U (zh) 2016-07-11 2016-07-11 工具
CN201720053304.3U CN207009868U (zh) 2016-07-11 2017-01-17 同轴电缆工具
JP2017002496U JP3211955U (ja) 2016-07-11 2017-06-02 工具
US15/644,848 US10749306B2 (en) 2016-07-11 2017-07-10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compression too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0312U TWM538275U (zh) 2016-07-11 2016-07-11 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8275U true TWM538275U (zh) 2017-03-11

Family

ID=58775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0312U TWM538275U (zh) 2016-07-11 2016-07-11 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49306B2 (zh)
JP (1) JP3211955U (zh)
CN (1) CN207009868U (zh)
TW (1) TWM538275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38275U (zh) * 2016-07-11 2017-03-11 王政暉 工具
TWD188602S (zh) * 2017-05-18 2018-02-21 加捷實業有限公司 壓接手工具之部分
TWM560135U (zh) * 2017-09-26 2018-05-11 王政暉 同軸電纜工具
CH717346A2 (de) * 2020-04-24 2021-10-29 Agro Ag Crimpwerkzeug zum axialen Befestigen eines Kabelgeflech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4137A (en) * 1998-05-08 1999-08-10 Capewell Components Company Compression assembly tool
US6293004B1 (en) * 1998-09-09 2001-09-25 Randall A. Holliday Lengthwise compliant crimping tool
US7096573B2 (en) * 1999-07-19 2006-08-29 Holliday Randall A Compression hand tool for cable
US6708396B2 (en) * 1999-07-19 2004-03-23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Manufacturing Corp. Universal crimping tool
US6591487B2 (en) * 2001-04-18 2003-07-15 Chi-Fu Chang Compressing tool for compress-n-seal at the coaxial connector
US7120997B2 (en) * 2004-07-30 2006-10-17 Andrew Corporation Connector axial compression tool
US7188507B2 (en) * 2004-08-27 2007-03-13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Manufacturing Corp. Coaxial cable fitting and crimping tool
TWM538275U (zh) * 2016-07-11 2017-03-11 王政暉 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11955U (ja) 2017-08-10
US10749306B2 (en) 2020-08-18
US20180013253A1 (en) 2018-01-11
CN207009868U (zh) 2018-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38275U (zh) 工具
CN100592578C (zh) 用于螺旋波纹同轴电缆的连接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3918138B (zh) 固定电插座
TW201104980A (en) Compression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US9381631B2 (en) Crimping tool and crimping die
KR20070110775A (ko) 주름형 케이블 인터페이스 인서트를 구비한 커넥터
US8001679B2 (en) Compression tool with adjustable pushing length
US11289844B2 (en) Electrical cord cap with easy connect housing portions
JP7314012B2 (ja) ソケットコンタクト及びコネクタ
JP2011501354A (ja) 電気的接続端子
US9979151B2 (en) Crimping tool
US2892368A (en) Crimping tool
WO2021010148A1 (ja) 端子、および端子付き電線
EP1547208B1 (en) Crimp tool for crimping pin and socket contacts
US3085313A (en) Method of mak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TWM560135U (zh) 同軸電纜工具
US3316744A (en) Impact crimping tool
CN207504318U (zh) 同轴电缆工具
WO2006025964A2 (en) Crimp tool with hardened metal indenter
US2916953A (en) Hand crimping tool
US20230268705A1 (en) Connector demating tool with parallel plates
US20220368059A1 (en) Electrical cord cap with easy connect housing portions
TW201310823A (zh) 跳帽
JP3192564U (ja) 圧着接続子保持金具
TW201027867A (en) Compression tool with adjustable pushing l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