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04318U - 同轴电缆工具 - Google Patents

同轴电缆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04318U
CN207504318U CN201721266725.0U CN201721266725U CN207504318U CN 207504318 U CN207504318 U CN 207504318U CN 201721266725 U CN201721266725 U CN 201721266725U CN 207504318 U CN207504318 U CN 2075043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xial cable
mold portion
pedestal
connector
lower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6672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政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26672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04318U/zh
Priority to JP2018000216U priority patent/JP3216915U/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04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043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Processing Of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同轴电缆工具,适于装配一同轴电缆至一第一接头上,该同轴电缆适于穿过该第一接头的一第一外套筒,且该同轴电缆沿着一第一轴向延伸,包括一推杆,一座体,具有一第一穿孔供该推杆穿设,以及一模具,包括一上模部及一下模部,该上模部枢接该下模部,以使该上模部相对于该下模部以一第一旋转轴转动,该下模部枢接该座体的一第一侧壁,以使该下模部相对于该座体以一第二旋转轴转动,该第一旋转轴的一第二轴向、该第二旋转轴的一第三轴向与该第一轴向平行,其中该推杆适于推移该第一接头,供该上模部及该下模部压迫该第一外套筒,使该第一外套筒径向地变形。

Description

同轴电缆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电缆工具,尤其是指一种同轴电缆工具凭借将同轴电缆接头的外套筒设置在模具内而使外套筒变形的同轴电缆工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同轴电缆接头压接工具中,当需要压接不同型式的同轴端子(如F型同轴端子、BNC型同轴端子)时,或是压接相同型式,但不同规格(例如不同长度)的同轴端子时,都需使用不同的端子压接工具,对于使用者操作上十分不便,而且传统的同轴电缆接头压接工具的体积较大,使操作者在使用上不顺手的缺失,而且携带上十分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同轴电缆线压接工具,使其具有多功能、体积小及成本低的特色,以改善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同轴电缆工具,适于装配一同轴电缆至一第一接头上,该同轴电缆能够穿过该第一接头的一第一外套筒,且该同轴电缆沿着一第一轴向延伸,其特征是包括:
一推杆;
一座体,具有一第一穿孔供该推杆穿设;以及
一模具,包括一上模部及一下模部,该上模部枢接该下模部,以使该上模部能够相对于该下模部以一第一旋转轴转动,该下模部枢接该座体的一第一侧壁,以使该下模部能够相对于该座体以一第二旋转轴转动,该第一旋转轴的一第二轴向、该第二旋转轴的一第三轴向与该第一轴向平行,其中该推杆能够推移该第一接头,供该上模部及该下模部压迫该第一外套筒,使该第一外套筒径向地变形。
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中:还包括一杆臂枢接该座体,该杆臂能够相对于该座体转动,以带动该推杆沿该第一轴向相对于该座体移动。
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中:还包括一连杆,其枢接该推杆及该杆臂。
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中:还包括一卡合片,其枢接该座体的一第二侧壁,以使该卡合片能够相对于该座体以一第三旋转轴转动,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位于该座体相对的二侧。
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中:还包括一卡合片,其枢接该座体的该第一侧壁,该卡合片枢接该第二旋转轴,以使该卡合片能够相对于该座体以该第二旋转轴转动。
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中:还包括一第一卡合片及一第二卡合片,该第一卡合片枢接该座体的该第一侧壁,该第一卡合片枢接该第二旋转轴,以使该卡合片能够相对于该座体以该第二旋转轴转动,该第二卡合片枢接该座体的一第二侧壁,以使该第二卡合片能够相对于该座体以一第三旋转轴转动,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位于该座体相对的二侧。
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中:该第一卡合片具有一第一槽孔,该第二卡合片具有一第二槽孔,该第一槽孔的直径大于该第二槽孔的直径。
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中:该同轴电缆能够与该推杆在该第一轴向上同轴地设置,该同轴电缆工具还包括一第一顶压元件,该第一顶压元件包括一第一顶压部,该第一顶压部设在沿该第一轴向延伸且位于该推杆与该同轴电缆之间的一延伸线上,当该同轴电缆工具装配该同轴电缆至该第一接头上时,该第一顶压部顶压该第一接头,该第一顶压部能够沿该第一轴向相对于该模具移动以推动该第一接头,使该上模部及该下模部径向地压迫该第一外套筒,且该同轴电缆工具还能够装配该同轴电缆至一第二接头上,此时该同轴电缆能够穿过该第二接头的一第二外套筒,且该同轴电缆工具还包括一第二顶压元件,该第二顶压元件包括一第二顶压部顶压该第二接头,其中该第二顶压部设在沿该第一轴向延伸且位于该推杆与该同轴电缆之间的该延伸线上,该第二顶压部能够沿该第一轴向相对于该模具移动以推动该第二接头,使该上模部及该下模部径向地压迫该第二外套筒,其中该第一顶压部不同于该第二顶压部的形式以分别配合不同形式的该第一接头及该第二接头。
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中:该第二顶压元件能够收纳于该座体内。
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中:还包括一弹簧,套设在该推杆上且位于该座体的该第一穿孔内,其中该弹簧的一端抵靠该推杆的一连接部,使该推杆的移动受制于该弹簧。
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中:该上模部的一第一弧面朝向该下模部的一第二弧面,以形成一第二穿孔供径向地压迫该第一外套筒。
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中:该第二穿孔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内径,该第二穿孔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内径,该第二内径大于该第一内径。
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中:还包括枢接该上模部的一第一杆体及设置在该下模部的一第二杆体,该第一杆体的一卡勾部能够扣住该第二杆体。
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中:该上模部及该下模部的内侧表面分别具有相对应的一阶梯部,用以卡住一同轴电缆接头的一外凸缘。
一种同轴电缆工具,适于装配一同轴电缆至一第一接头上,该同轴电缆能够穿过该第一接头的一第一外套筒,且该同轴电缆沿着一第一轴向延伸,其特征是包括:
一推杆;
一座体,具有一第一穿孔供该推杆穿设;
一第一卡合片枢接该座体的一第一侧壁,以使该第一卡合片能够相对于该座体以一第一旋转轴转动;以及
一模具,包括一上模部及一下模部,该上模部枢接该下模部,以使该上模部能够相对于该下模部以一第二旋转轴转动,该下模部枢接该座体的一第二侧壁,以使该下模部能够相对于该座体以一第三旋转轴转动,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位于该座体相对的二侧,该第一旋转轴的一第二轴向、该第二旋转轴的一第三轴向、该第三旋转轴的一第四轴向与该第一轴向平行,其中该推杆能够推移该第一接头,供该上模部及该下模部压迫该第一外套筒,使该第一外套筒径向地变形。
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中:还包括一杆臂枢接该座体,该杆臂能够相对于该座体转动,以带动该推杆沿该第一轴向相对于该座体移动。
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中:还包括一连杆,其枢接该推杆及该杆臂。
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中:还包括一第二卡合片,其枢接该座体的该第一侧壁,该第二卡合片枢接该座体的一第二侧壁,以使该第二卡合片相对于该座体以该第三旋转轴转动。
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中:该第一卡合片具有一第一槽孔,该第二卡合片具有一第二槽孔,该第一槽孔的直径大于该第二槽孔的直径。
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中:该同轴电缆能够与该推杆在该第一轴向上同轴地设置,该同轴电缆工具还包括一第一顶压元件,该第一顶压元件包括一第一顶压部设在沿该第一轴向延伸且位于该推杆与该同轴电缆之间的一延伸线上,当该同轴电缆工具装配该同轴电缆至该第一接头上时,该第一顶压部能够顶压该第一接头,该第一顶压部能够沿该第一轴向相对于该模具移动以推动该第一接头,使该上模部及该下模部径向地压迫该第一外套筒,且该同轴电缆工具还能够装配该同轴电缆至一第二接头上,此时该同轴电缆能够穿过该第二接头的一第二外套筒,且该同轴电缆工具还包括一第二顶压元件,该第二顶压元件包括一第二顶压部顶压该第二接头,其中该第二顶压部设在沿该第一轴向延伸且位于该推杆与该同轴电缆之间的该延伸线上,该第二顶压部能够沿该第一轴向相对于该模具移动以推动该第二接头,使该上模部及该下模部径向地压迫该第二外套筒,其中该第一顶压部不同于该第二顶压部的形式以分别配合不同形式的该第一接头及该第二接头。
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中:该第二顶压元件能够收纳于该座体内。
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中:还包括一弹簧,其套设在该推杆上且位于该座体的该第一穿孔内,其中该弹簧的一端抵靠该推杆的一连接部使该推杆的移动受制于该弹簧。
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中:该上模部的一第一弧面朝向该下模部的一第二弧面,以形成一第二穿孔供径向地压迫该第一外套筒。
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中:该第二穿孔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内径,该第二穿孔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内径,该第二内径大于该第一内径。
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中:还包括枢接该上模部的一第一杆体及设置在该下模部的一第二杆体,该第一杆体的一卡勾部能够扣住该第二杆体。
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中:该上模部及该下模部的内侧表面分别具有相对应的一阶梯部,用以卡住一同轴电缆接头的一外凸缘。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电缆工具包括一上下开合的模具,可压迫一同轴电缆的接头的外套筒,使外套筒变形而压迫同轴电缆的塑胶皮层,进而使外套筒与同轴电缆固定接合,且此同轴电缆工具还包括枢接在同轴电缆工具本体二侧的二卡合片,此二卡合片具有不同大小的孔洞,使用者可依同轴电缆的线径大小选择适合的卡合片,使此同轴电缆工具在可适用于不同线径的同轴电缆,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电缆工具可压接不同型式的同轴电缆接头,或是压接不同同轴电缆规格(例如不同长度或线径)的同轴电缆接头,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电缆工具具有高度便利性及多功能性。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1d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同轴电缆工具应用在同轴电缆接头压合前的剖面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同轴电缆工具应用在同轴电缆接头压合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4a、图4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同轴电缆工具进行同轴电缆接头连接操作的前后比对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座体;12杆臂;14连杆;16推捍;165弹簧;167连接套;22接合元件;24顶压元件;26模具;28第一卡合片;30第二卡合片;32 第三卡合片;34可置换元件;102凹槽;104贯孔;110凹槽;112抵挡部;110a 穿孔;114侧壁;102a穿孔;1122凸块;125枢纽插销;1124沟槽;1126连接部;1128连接部;126a穿孔;128a穿孔;122a螺孔;28a穿孔;280固定片; 282槽孔;280a穿孔;284螺栓;30a穿孔;302槽孔;304螺栓;306螺套;32a 穿孔;322槽孔;324螺栓;264上模部;262下模部;266杆体;268插销;2642 连接部;2644侧壁;2645沟槽;2646穿孔;2649凹槽;2622连接部;2622a 穿孔;2624侧壁;2627沟槽;2626穿孔;2629凸出部;2629a螺孔;119固定螺丝;2628凹槽;2623阶梯部;2664卡勾部;2662穿孔;2666枢纽插销;261 锥形穿孔;120曲面;121表面;122连接部;124凹槽;126侧壁;124a穿孔; 122a穿孔;14a穿孔;14b穿孔;162连接部;164螺纹部;166凹槽;168侧壁; 168a穿孔;1672卡合凸块;1674螺纹部;118枢纽插销;1042卡合部;244顶压部;245凸块部;246杆部;242凹槽;247螺纹部;40同轴电缆;38同轴电缆接头;382内套筒;384外套筒;386螺帽;387间隙;7编织层;9塑胶皮层; 1金属线;3絶缘层;5薄金属层;167枢纽插销;22a螺孔;326螺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阅读时,可更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态样,所述的这些随附图式的性质应视为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所述的这些图式未必按比例绘制,而是强调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现描述说明性实施例。可另外或替代使用其他实施例。为节省空间或更有效地呈现,可省略显而易见或不必要的细节。相反,可实施一些实施例而不揭示所有细节。
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电缆工具包括一上下开合的模具,可压迫一同轴电缆的接头的外套筒,使外套筒变形而压迫同轴电缆的塑胶皮层,进而使外套筒与同轴电缆固定接合,且此同轴电缆工具还包括枢接在工具本体二侧的二卡合片,此二卡合片具有不同大小的孔洞,使用者可依同轴电缆的线径大小选择适合的卡合片,使此同轴电缆工具在可适用于不同线径的同轴电缆,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电缆工具可压接不同型式的同轴电缆(如F型同轴端子、BNC型同轴端子)接头,或是压接不同同轴电缆规格(例如不同长度或线径)的同轴电缆接头,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电缆工具具有高度便利性及多功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电缆工具的外观如图1a、图1b、图1c及图1d所示,而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电缆工具的立体分解组装示意图如图2a及图2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电缆工具包括一座体10、一杆臂12、一连杆14、一推捍16、一弹簧165、一连接套167、一接合元件22、一顶压元件24、一模具26、一第一卡合片28、一第二卡合片30、一第三卡合片32及二可置换元件34。
此座体10包括,凹槽102、贯孔104、一凹槽110、抵挡部112,其中凹槽 102与贯孔104连通,在凹槽110内具有一穿孔110a,且在凹槽102的二侧壁 114上分别具有穿孔102a,在抵挡部112上具有二凸块1122,且在二凸块1122 之间具有一沟槽1124,在沟槽1124二侧且位于二凸块1122下方分具有一连接部1126及一连接部1128,在连接部1126及连接部1128上具有一穿孔126a及穿孔128a,且在凸块1122侧面具有一螺孔122a。另外,在座体10的底部可设有复数容置孔,用以容置复数可置换元件34,此可置换元件34例如是不同规格的顶压元件24,例如不同形状的顶压元件24、不同直径大小的顶压元件24或不同长短的顶压元件24,使用者可依同轴电缆接头的形式不同而替换相符合形式的顶压元件24,例如F型同轴电缆接头、BNC型同轴电缆接头、RCA型同轴电缆接头、XLR型同轴电缆接头、DFP型同轴电缆接头、DVI型同轴电缆接头、 SCART型同轴电缆接头或RF型同轴电缆接头等,使用者可依需求将可置换元件34与顶压元件24相互替换。
第一卡合片28具有一穿孔28a、一固定片280及一槽孔282,在固定片280 上具有一穿孔280a,第一卡合片28经由一螺栓284穿过穿孔280a锁在凸块1122 的螺孔122a上,使第一卡合片28锁固在抵挡部112上且位于凹槽110上,其中槽孔282与座体10的沟槽1124相对准,而穿孔28a与座体10的穿孔126a 相对准。第二卡合片30具有一穿孔30a及一槽孔302,此第二卡合片30设在凹槽110上,且穿孔30a与穿孔28a及座体10的穿孔126a相对准,而槽孔302 与槽孔282及座体10的沟槽1124相对准,第二卡合片30经由一螺栓304穿过穿孔126a、穿孔28a而锁在连接部1126的穿孔126a上,其中螺栓304更可套设一螺套306而穿设在穿孔126a内,第二卡合片30枢接在螺栓304上且可相对于螺栓304径向旋转。第三卡合片32具有一穿孔32a及一槽孔322,此第三卡合片32设在凹槽110上,且穿孔32a与座体10的穿孔128a相对准,而槽孔 322与槽孔282、槽孔302及座体10的沟槽1124相对准,第三卡合片32经由一螺栓324穿过穿孔128a、穿孔32a而锁在连接部1128的穿孔128a上,其中螺栓324更可套设一螺套326而穿设在穿孔128a内,接着可在螺栓324上锁上一螺帽328,使第三卡合片32设置在螺栓324上,第三卡合片32枢接在螺栓324上且可相对于螺栓324径向旋转。另外,本实用新型第一卡合片28的槽孔 282直径可与座体10的沟槽1124的直径相同,或是依同轴电缆的直径不同,第一卡合片28的槽孔282直径小于座体10的沟槽1124的直径,而且第一卡合片 28的槽孔282的直径、第二卡合片30的槽孔302的直径、第三卡合片32的槽孔322的直径都不相同,例如槽孔282的直径大于槽孔302的直径,而槽孔302 的直径大于槽孔322的直径。
模具26包括一上模部264、一下模部262、一杆体266及一插销268所构成,上模部264的一端具有一连接部2642,此连接部2642具有一穿孔(图中未示),上模部264的另一端具有二侧壁2644所形成的沟槽2645,在一侧壁2644 上具有一穿孔2646,另外上模部264具有一凹槽2649位于侧壁2646与连接部2642之间。而下模部262的一端具有一连接部2622,连接部2622具有一穿孔 2622a,下模部262的另一端具有二侧壁2624所形成的沟槽2627,在一侧壁2624 上具有一穿孔2626,插销268穿过此穿孔2626设置在沟槽2627内,另外下模部262的下表面具有一凸出部2629,此凸出部2629设置在座体10的穿孔110a 下,此凸出部2629具有一螺孔2629a,一固定螺丝119可从座体10底部穿过穿孔110a锁入螺孔2629a内,将下模部262锁合固定在凹槽110上,而螺栓304 可穿过连接部2622上的穿孔2622a,使下模部262枢接在螺栓304上且可相对于座体10径向旋转;另外,在下模部262的侧壁2624与连接部2622之间具有一凹槽2628;另外,上模部264的凹槽2649内壁及下模部262的凹槽2628内壁设有相对应的一阶梯部2623;而杆体266的一端包括一卡勾部2664,而杆体 266另一端表面为一粗糙表面或一具有复数刻痕的表面,在杆体266上另具有一穿孔2662位于卡勾部2664与具有粗糙表面端之间。
将上模部264的连接部2642枢接至下模部262的连接部2622上,接着将一枢纽插销2666穿过上模部264的穿孔2646并同时穿过杆体266的穿孔2662,使杆体266枢接在上模部264上。当上模部264与下模部262闭合时,上模部 264的凹槽2649与下模部262的凹槽2628形成一锥形穿孔261,且卡勾部2664 将勾在沟槽2627的插销268上,使上模部264与下模部262紧闭固定,而当上模部264从下模部262打开时,使用者将手指施力在杆体266的粗糙表面上,使杆体266的卡勾部266朝着离开沟槽2627的方向移动,同时卡勾部266脱离插销268,进而使上模部264从下模部262打开。当上模部264与下模部262紧闭固定时,且固定螺丝119未将下模部262锁固在凹槽110时,整个模具26可相对于螺栓284径向旋转。
此杆臂12具有一曲面120及一表面121,此曲面120可提供使用者操作时握持,且在杆臂12的一端上具有一连接部122,在此连接部122上具有一凹槽 124用以容置并连接连杆14,在此凹槽124的的二侧壁126上分别具有一穿孔 124a及一穿孔122a。连杆14的二端分别具有穿孔14a及穿孔14b,将连杆14 置入凹槽124内,使穿孔14a与二穿孔124a相互对准并使用一枢纽插销125插设在穿孔14a与二穿孔124a内,使连杆14枢接至杆臂12的连接部122上,而连杆14另一端的穿孔14b则枢接至推捍16,此推捍16的二端分别具有一连接部162及一螺纹部164,其中连接部162具有一凹槽166,在凹槽166的二侧壁 168上分别具有穿孔168a,将连杆14置入凹槽166内,使穿孔14b与二穿孔168a 相互对准并使用一枢纽插销167插设在穿孔14b与二穿孔168a内,使连杆14 枢接至推捍16的连接部162上,接着将弹簧165从螺纹部164端套设在推捍16 上,并使弹簧165抵靠在连接部162上,并接着将一连接套167套设在推捍16 上,此连接套167一端具有一卡合凸块1672可抵住弹簧165,连接套167另一端具有一螺纹部1674,将推捍16、连接套167及弹簧165经由凹槽102置入座体10的贯孔104内,并同时将杆臂12的连接部122及连杆14置入凹槽102内,使连接部122上的穿孔122a与座体10的二侧壁114上的二穿孔102a相互对准并使用一枢纽插销118插设在穿孔122a与二穿孔102a内,使杆臂12的连接部 122枢接至座体10的二侧壁114上,且同时位于推捍16上的弹簧165将位于连接部162与贯孔104的孔壁之间,其中弹簧165可抵靠连接套167的卡合凸块 1672表面与连接部162之间,推捍16穿过贯孔104时,连接套167的卡合凸块 1672会抵住贯孔104的一卡合部1042(标示于图3a中),而连接套167另一端的螺纹部1674则凸出于贯孔104,其中杆臂12、连杆14及推捍16在凹槽102内呈现连动关系。
顶压元件24的二端分别具有一顶压部244、一凸块部245及一杆部246,凸块部245位于顶压部244与杆部246之间,顶压部244的一端具有一凹槽242,顶压部244的另一端连接凸块部245的一端,凸块部245具有粗糙表面,用以方便使用者操作时握紧,另外在杆部246一端具有一螺纹部247,此螺纹部247 可以连接一接合元件22,而杆部246另一端则连接凸块部245另一端,此接合元件22具有一螺孔22a,此螺孔22a一端连接杆部246的螺纹部247,而螺孔 22a另一端连接连接套167的螺纹部1674。
如图3a及图3b所示,将一同轴电缆接头安装至一同轴电缆40,此同轴电缆接头38及同轴电缆40与推捍16、接合元件22、顶压元件24同轴地设置,其中顶压元件24位于推杆16与同轴电缆接头38之间,此同轴电缆接头38包括一内套筒382、一外套筒384及一螺帽386,其中外套筒384同轴地设置在内套筒382外,而螺帽382套设在内套筒382上,而在内套筒382的后端延伸部与外套筒384的后端延伸部之间具有一间隙387,此外套筒384的后端延伸部具有一直径d1,同轴电缆40安装至同轴电缆接头38时,同轴电缆40的一编织层 7及一塑胶皮层9会被挤压至内套筒382的后端延伸部与外套筒384的后端延伸部之间之间隙387内,此时部分的编织层7会外翻包覆部分的塑胶皮层9的外表面,而同轴电缆40的一金属线1、一絶缘层3及一薄金属层5会从内套筒382 后端穿进内套筒382的前端,其中金属线1延伸至螺帽386所构成的空间内。将模具26的上模部262从下模部264上打开,将上述装设有同轴电缆接头38 的同轴电缆40放置抵挡部112的沟槽1124及模具26的下模部264上,并将同轴电缆接头38的螺帽386套设在顶压元件24上,此时同轴电缆40的金属线1 可穿设在顶压元件24的凹槽242内,并且位于螺帽386内的内套筒382可抵靠在顶压元件24的表面上,再将上模部262闭上,使卡勾部2664将勾在沟槽2627 的插销268上,使上模部264与下模部262紧闭固定,而上模部262及下模部 264环绕同轴电缆40,也就是同轴电缆40位于模具26的锥形穿孔261内。
再将杆臂12朝着座体10方向压下,同时由杆臂12的连接部122带动连杆 14、推捍16、弹簧165、接合元件22及顶压元件24朝着第一卡合片28、第二卡合片30、第三卡合片32及座体10的抵挡部112的方向移动,并且顶压元件 24也会推着同轴电缆接头38及同轴电缆40往抵挡部112方向移动,也就是朝着同轴电缆接头38的一轴向移动,其中在移动过程中顶压元件24会推着同轴电缆接头38抵触模具26的锥形穿孔261内壁,其中上模部264的凹槽2649内壁及下模部262的凹槽2628内壁上的阶梯部2623会抵住同轴电缆40的外套筒 384的外凸缘,此时位于座体10的贯孔104内的弹簧165会因推捍16的移动而压缩在连接套167与推捍16的连接部162之间,此时杆臂12几乎与座体10呈平行关系时,同轴电缆接头38因受到顶压元件24的挤压,使同轴电缆接头38 的外套筒384的后端延伸部受到模具26径向压迫变形成为锥形,此时上模部262 及下模部264的阶梯部2623可防止使用者施力过当时,阻挡同轴电缆接头38 过于陷入模具26中而不易取出,也就是使靠近同轴电缆40的外套筒384的后端延伸部38的直径d1缩小变成直径d2,而靠近螺帽386的外套筒384的后端延伸部38的直径d1不变,并使内套筒382的后端延伸部与外套筒384的后端延伸部之间之间隙387变小,此外套筒384的后端延伸部变形同时会压迫同轴电缆40的编织层7及塑胶皮层9,使同轴电缆40与同轴电缆接头38紧密接合而不易脱落,接着使用者停止对杆臂12施力,松开杆臂12,此时弹簧165的弹力会将模具26朝向杆臂12方向移动,同时顶压元件24、接合元件22及推捍 16朝向杆臂12方向移动,直到杆臂12恢复未压合前的状态,接着施力在杆体 266的粗糙表面上,使杆体266的卡勾部266朝着离开沟槽2627的方向移动,同时卡勾部266脱离插销268,进而使上模部264从下模部262打开,取出同轴电缆接头38及同轴电缆40。
上述座体10、杆臂12、连杆14、推捍16、弹簧165、连接套167、接合元件22、顶压元件24、模具26、第一卡合片28、第二卡合片30、第三卡合片32 及可置换元件34的材质例如是铜、鐡、银、镍、锡、金、铜金合金、铜锡合金、铜镍合金、黄铜、黄铜合金、磷青铜、铍铜、铝、铝合金、锌合金、钢鐡合金或其它高强度的聚合物塑胶其中之一或及其组合。另外使用者可依同轴电缆的线径大小选择适合的卡合片,使此同轴电缆工具在可适用于不同线径的同轴电缆,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电缆工具可压接不同型式的同轴电缆(如F型同轴端子、 BNC型同轴端子)接头,或是压接不同同轴电缆规格(例如不同长度或线径)的同轴电缆接头,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电缆工具具有高度便利性及多功能性。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他元件,措词「一」不排除多个。
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本说明书中所阐述的所有量度、值、等级、位置、量值、尺寸及其他规格为近似而非精确的。上述者意欲具有与其相关功能且与其所属技术中惯用者相符的合理范围。

Claims (26)

1.一种同轴电缆工具,适于装配一同轴电缆至一第一接头上,该同轴电缆能够穿过该第一接头的一第一外套筒,且该同轴电缆沿着一第一轴向延伸,其特征是包括:
一推杆;
一座体,具有一第一穿孔供该推杆穿设;以及
一模具,包括一上模部及一下模部,该上模部枢接该下模部,以使该上模部能够相对于该下模部以一第一旋转轴转动,该下模部枢接该座体的一第一侧壁,以使该下模部能够相对于该座体以一第二旋转轴转动,该第一旋转轴的一第二轴向、该第二旋转轴的一第三轴向与该第一轴向平行,其中该推杆能够推移该第一接头,供该上模部及该下模部压迫该第一外套筒,使该第一外套筒径向地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杆臂枢接该座体,该杆臂能够相对于该座体转动,以带动该推杆沿该第一轴向相对于该座体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杆,其枢接该推杆及该杆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卡合片,其枢接该座体的一第二侧壁,以使该卡合片能够相对于该座体以一第三旋转轴转动,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位于该座体相对的二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卡合片,其枢接该座体的该第一侧壁,该卡合片枢接该第二旋转轴,以使该卡合片能够相对于该座体以该第二旋转轴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卡合片及一第二卡合片,该第一卡合片枢接该座体的该第一侧壁,该第一卡合片枢接该第二旋转轴,以使该卡合片能够相对于该座体以该第二旋转轴转动,该第二卡合片枢接该座体的一第二侧壁,以使该第二卡合片能够相对于该座体以一第三旋转轴转动,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位于该座体相对的二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片具有一第一槽孔,该第二卡合片具有一第二槽孔,该第一槽孔的直径大于该第二槽孔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同轴电缆能够与该推杆在该第一轴向上同轴地设置,该同轴电缆工具还包括一第一顶压元件,该第一顶压元件包括一第一顶压部,该第一顶压部设在沿该第一轴向延伸且位于该推杆与该同轴电缆之间的一延伸线上,当该同轴电缆工具装配该同轴电缆至该第一接头上时,该第一顶压部顶压该第一接头,该第一顶压部能够沿该第一轴向相对于该模具移动以推动该第一接头,使该上模部及该下模部径向地压迫该第一外套筒,且该同轴电缆工具还能够装配该同轴电缆至一第二接头上,此时该同轴电缆能够穿过该第二接头的一第二外套筒,且该同轴电缆工具还包括一第二顶压元件,该第二顶压元件包括一第二顶压部顶压该第二接头,其中该第二顶压部设在沿该第一轴向延伸且位于该推杆与该同轴电缆之间的该延伸线上,该第二顶压部能够沿该第一轴向相对于该模具移动以推动该第二接头,使该上模部及该下模部径向地压迫该第二外套筒,其中该第一顶压部不同于该第二顶压部的形式以分别配合不同形式的该第一接头及该第二接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顶压元件能够收纳于该座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弹簧,套设在该推杆上且位于该座体的该第一穿孔内,其中该弹簧的一端抵靠该推杆的一连接部,使该推杆的移动受制于该弹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特征在于:该上模部的一第一弧面朝向该下模部的一第二弧面,以形成一第二穿孔供径向地压迫该第一外套筒。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穿孔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内径,该第二穿孔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内径,该第二内径大于该第一内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枢接该上模部的一第一杆体及设置在该下模部的一第二杆体,该第一杆体的一卡勾部能够扣住该第二杆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特征在于:该上模部及该下模部的内侧表面分别具有相对应的一阶梯部,用以卡住一同轴电缆接头的一外凸缘。
15.一种同轴电缆工具,适于装配一同轴电缆至一第一接头上,该同轴电缆能够穿过该第一接头的一第一外套筒,且该同轴电缆沿着一第一轴向延伸,其特征是包括:
一推杆;
一座体,具有一第一穿孔供该推杆穿设;
一第一卡合片枢接该座体的一第一侧壁,以使该第一卡合片能够相对于该座体以一第一旋转轴转动;以及
一模具,包括一上模部及一下模部,该上模部枢接该下模部,以使该上模部能够相对于该下模部以一第二旋转轴转动,该下模部枢接该座体的一第二侧壁,以使该下模部能够相对于该座体以一第三旋转轴转动,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位于该座体相对的二侧,该第一旋转轴的一第二轴向、该第二旋转轴的一第三轴向、该第三旋转轴的一第四轴向与该第一轴向平行,其中该推杆能够推移该第一接头,供该上模部及该下模部压迫该第一外套筒,使该第一外套筒径向地变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杆臂枢接该座体,该杆臂能够相对于该座体转动,以带动该推杆沿该第一轴向相对于该座体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杆,其枢接该推杆及该杆臂。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卡合片,其枢接该座体的该第一侧壁,该第二卡合片枢接该座体的一第二侧壁,以使该第二卡合片相对于该座体以该第三旋转轴转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片具有一第一槽孔,该第二卡合片具有一第二槽孔,该第一槽孔的直径大于该第二槽孔的直径。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同轴电缆能够与该推杆在该第一轴向上同轴地设置,该同轴电缆工具还包括一第一顶压元件,该第一顶压元件包括一第一顶压部设在沿该第一轴向延伸且位于该推杆与该同轴电缆之间的一延伸线上,当该同轴电缆工具装配该同轴电缆至该第一接头上时,该第一顶压部能够顶压该第一接头,该第一顶压部能够沿该第一轴向相对于该模具移动以推动该第一接头,使该上模部及该下模部径向地压迫该第一外套筒,且该同轴电缆工具还能够装配该同轴电缆至一第二接头上,此时该同轴电缆能够穿过该第二接头的一第二外套筒,且该同轴电缆工具还包括一第二顶压元件,该第二顶压元件包括一第二顶压部顶压该第二接头,其中该第二顶压部设在沿该第一轴向延伸且位于该推杆与该同轴电缆之间的该延伸线上,该第二顶压部能够沿该第一轴向相对于该模具移动以推动该第二接头,使该上模部及该下模部径向地压迫该第二外套筒,其中该第一顶压部不同于该第二顶压部的形式以分别配合不同形式的该第一接头及该第二接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顶压元件能够收纳于该座体内。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弹簧,其套设在该推杆上且位于该座体的该第一穿孔内,其中该弹簧的一端抵靠该推杆的一连接部使该推杆的移动受制于该弹簧。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特征在于:该上模部的一第一弧面朝向该下模部的一第二弧面,以形成一第二穿孔供径向地压迫该第一外套筒。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穿孔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内径,该第二穿孔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内径,该第二内径大于该第一内径。
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枢接该上模部的一第一杆体及设置在该下模部的一第二杆体,该第一杆体的一卡勾部能够扣住该第二杆体。
2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同轴电缆工具,其特征在于:该上模部及该下模部的内侧表面分别具有相对应的一阶梯部,用以卡住一同轴电缆接头的一外凸缘。
CN201721266725.0U 2017-09-28 2017-09-28 同轴电缆工具 Active CN2075043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66725.0U CN207504318U (zh) 2017-09-28 2017-09-28 同轴电缆工具
JP2018000216U JP3216915U (ja) 2017-09-28 2018-01-23 同軸ケーブル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66725.0U CN207504318U (zh) 2017-09-28 2017-09-28 同轴电缆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04318U true CN207504318U (zh) 2018-06-15

Family

ID=62499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66725.0U Active CN207504318U (zh) 2017-09-28 2017-09-28 同轴电缆工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216915U (zh)
CN (1) CN207504318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16915U (ja) 2018-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0008B (zh) 铰链结构
CA2671232C (en) Locking pin
CN207009868U (zh) 同轴电缆工具
CN201420802Y (zh) 枢纽器
CN101689715A (zh) 用于同轴电缆的压接连接器
TW455665B (en) Socket for pipe coupling
TW201104980A (en) Compression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CA2821478C (en) Swinging head swage tool
CN103918138A (zh) 固定电插座
US20190140392A1 (en) Quick Self-locking and Self-unlocking Electric Connector
CN207504318U (zh) 同轴电缆工具
EP2332218A1 (de) Netzstecker
JP4630141B2 (ja) 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CN106025657A (zh) 兼容性快锁式射频连接器对
TWM560135U (zh) 同軸電纜工具
CN210897645U (zh) 一种接线元件
CN207818958U (zh) 连接装置
CN106314654B (zh) 一种折叠器及折叠车
EP1416588A8 (de) Kabelstecker
CN105900292A (zh) 方便插头连接的板
CN219696808U (zh) 一种弹出式免拔电源插头组件
DE10311507B4 (de)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CN207663097U (zh) 一种光纤连接装置
CN213780968U (zh) 一种计算机线束固定防盗装置
CN113675675B (zh) 一种矩形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