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18958U - 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18958U
CN207818958U CN201820192617.1U CN201820192617U CN207818958U CN 207818958 U CN207818958 U CN 207818958U CN 201820192617 U CN201820192617 U CN 201820192617U CN 207818958 U CN207818958 U CN 207818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tube
briquetting
hole
attachment device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926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锋
许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rumqi Jinfeng Tianyi Wind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rumqi Jinfeng Tianyi Wind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rumqi Jinfeng Tianyi Wind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Urumqi Jinfeng Tianyi Wind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926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18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18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18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待连接电缆,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具有第一通孔的第一连接管及第一压块,第一压块能够设置于第一通孔内;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具有第二通孔的第二连接管及第二压块,第二压块能够设置于第二通孔内;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能够相互套设连接,以使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能够相互抵靠接触,使得多个电芯能够通过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设置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内,使得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之间的接触连接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连接更加稳定,同时只需令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相互套设即可实现电缆的连接,使得电缆连接的操作更加简单。

Description

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连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风力发电机组塔架内部大电缆连接方式,大多数采用手动或电动压线钳施加外力压接连接铜管(铝管),通过对连接铜管(铝管)挤压形变之后产生压力紧固电缆,因此在电缆连接过程中必须使用专用压线工具,并且施工过程不可逆操作,人为操作失误或者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施工后,不能进行调整修复,必须裁剪电缆重新制作铜连接管,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还有部分电缆铜连接管采用螺栓压接滑块的紧固方式,通过扳手紧固铜连接管侧面的螺栓带动铜连接管内部的压接滑块对电缆实施压接,当压接到位时,螺栓断裂,也属于不可逆操作,造成资源浪费。而且由于铜管(铝管)的产品质量,压线钳的压接力度,安装工人的操作工艺水平等要素导致电缆连接铜管(铝管)存在压力不足,压接面积不足等问题,长时间运行导致压接处电阻变大,温度升高,直至电缆烧损,造成重大的事故发生。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连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够提高电缆连接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待连接电缆,待连接电缆具有待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具有多个露出的电芯,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具有第一通孔的第一连接管及第一压块,第一通孔沿第一连接管的延伸方向贯穿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能够通过第一通孔套设于待连接电缆第一端部,第一压块能够设置于第一通孔内的多个电芯之间,并将电芯挤压至第一连接管的管壁;
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具有第二通孔的第二连接管及第二压块,第二通孔沿第二连接管的延伸方向贯穿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能够通过第二通孔套设于待连接电缆第二端部,第二压块能够设置于第二通孔内的多个电芯之间,并将电芯挤压至第二连接管的管壁;
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能够相互套设连接,以使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能够相互抵靠接触,使得多个电芯能够通过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相互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
第一压接环,能够设置于第一通孔内,并位于第一压块与第一端部之间,第一压接环呈环状,以套设于第一端部的电芯外;
第二压接环,能够设置于第二通孔内,并位于第二压块与第二端部之间,第二压接环呈环状,以套设于第二端部的电芯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一压接环和第二压接环均具有容纳部和环绕容纳部设置的壁部,壁部开设有与容纳部连通的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一通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圆锥孔和第一圆柱孔,且第一圆锥孔在远离第一圆柱孔的方向上孔径逐渐减小;
第二通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圆锥孔和第二圆柱孔,且第二圆锥孔在远离第二圆柱孔的方向上孔径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一压块具有第一锥形部,第一锥形部在第一压块的延伸方向上直径逐渐减小;
第二压块具有第二锥形部,第二锥形部在第二压块的延伸方向上直径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一压块还具有第一圆柱部,连接于第一锥形部直径较大的一端;
第二压块还具有第二圆柱部,连接于第二锥形部直径较大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一圆柱部的直径和第二圆柱部的直径的差小于或等于直径预设值,以使第一圆柱部与第二圆柱部相互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一连接管的内表面具有内螺纹,第二连接管的外表面具有外螺纹,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螺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二连接管的外表面具有凸环,由第二连接管的外表面凸出形成,第一连接管的内表面具有与凸环相适配的凹槽,由第一连接管的内表面凹陷形成,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通过凸环和凹槽相互套设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一连接管的外轮廓在其径向面上的投影为多边形;第二连接管的外轮廓在其径向面上的投影为多边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一连接管套设于第一端部,且第一端部露出的电芯能够穿过第一通孔,然后将第一压块放在多个电芯之间,将多个电芯挤压至第一连接管的管壁,同理将第二连接管套设于第二端部,第二端部露出的多个电芯穿过第二通孔,第二压块设置在第二通孔将多个电芯挤压至第二连接管的管壁,最后将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相互套接,使得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相互接触,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相互接触,能够实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电连接连接,且由于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设置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内,使得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之间的接触连接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连接更加稳定,同时只需令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相互套设即可实现电缆的连接,使得电缆连接的操作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连接装置的第一压接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连接装置的第一压接环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连接装置的第一压接环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连接装置的第一连接管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连接装置的第一连接管的主视图;
图7是图6中A-A处的剖视图;
图8是图6中A-A处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连接装置的第二连接管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连接装置的第二连接管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0中B-B处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一种连接装置的第二连接管的主视图;
图13是图12中C-C处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连接装置的第一压块的仰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连接装置的第一压块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连接组件;
110、第一连接管;111、第一通孔;111a、第一圆锥孔;111b、第一圆柱孔;112、内螺纹;113、凹槽;
120、第一压块;121、第一锥形部;122、第一圆柱部;
130、第一压接环;131、容纳部;132、壁部;133、开口;
200、第二连接组件;
210、第二连接管;211、第二通孔;211a、第二圆锥孔;211b、第二圆柱孔;212、外螺纹;213、凸环;
220、第二压块;
230、第二压接环;
300、第一端部;
400、第二端部;
500、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图1至图1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待连接电缆,待连接电缆具有待连接的第一端部300和第二端部400,第一端部300和第二端部400具有多个露出的电芯500,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组件100,包括具有第一通孔111的第一连接管110 及第一压块120,第一通孔111沿第一连接管110的延伸方向贯穿第一连接管110,第一连接管110能够通过第一通孔111套设于待连接电缆第一端部300,第一压块120能够设置于第一通孔111内的多个电芯500之间,并将电芯500挤压至第一连接管110的管壁;
第二连接组件200,包括具有第二通孔211的第二连接管210及第二压块220,第二通孔211沿第二连接管210的延伸方向贯穿第二连接管 210,第二连接管210能够通过第二通孔211套设于待连接电缆第二端部 400,第二压块220能够设置于第二通孔211内的多个电芯500之间,并将电芯500挤压至第二连接管210的管壁;
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能够相互套设连接,以使第一压块 120和第二压块220能够相互抵靠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连接组件100的第一连接管110 套设于第一端部300,且第一端部300露出的电芯500能够穿过第一通孔111,然后将第一压块120放在多个电芯500之间,将多个电芯500挤压至第一连接管110的管壁,同理将第二连接管210套设于第二端部400,第二端部400露出的多个电芯500穿过第二通孔211,第二压块220设置在第二通孔211将多个电芯500挤压至第二连接管210的管壁,最后将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相互套接,使得第一压块120和第二压块 220相互接触,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压块120和第二压块220相互接触,能够实现第一端部300和第二端部400的电连接连接,且由于第一压块120 和第二压块220设置于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内,使得第一压块120和第二压块220之间的接触连接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连接更加稳定,同时只需令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相互套设即可实现电缆的连接,使得电缆连接的操作更加简单。
其中,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一压块120的制作材料在此不做限定,只要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一压块120之中有至少一个为导电材料制成,同理第二连接管210和第二压块220之中至少有一个为导电材料制成,且当第一连接管110为导电材料制成时,对应的第二连接管210为导电材料制成,当第一压块120为导电材料制成时,对应的第二压块220为导电材料制成。例如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均为绝缘材料制成,此时第一压块120和第二压块220为导电材料制成,第一端部300和第二端部 400可以通过第一压块120和第二压块220相互连接,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为绝缘材料制成能够使得第一端部300和第二端部400之间连接的安全性能。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均为导电材料制成,此时,第一压块120和第二压块220均为导电材料制成,第一端部300和第二端部400之间不仅能够通过第一压块 120和第二压块220相互电连接,还能够通过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相互电连接,能够有效增加第一端部300和第二端部400的接触面积,提高过载量,降低连接处的发热量,提高电缆连接的安全性能,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 外包裹有绝缘部件。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为导电材料制成,第一压块120和第二压块220为绝缘材料制成,此时第一端部300和第二端部400能够通过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相互电连接,同时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内的第一压块120和第二压块220相互抵靠,能够增加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 210的连接强度,使得连接后的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不易发生变形。
此处,为了提高连接装置的过载量,第一连接管110、第二连接管 210、第一压块120和第二压块220均为导电材料制成。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压接环130,能够设置于第一通孔111内,并位于第一压块120与第一端部300之间,以套设于第一端部300的电芯500外;第二压接环230,能够设置于第二通孔211 内,并位于第二压块220与第二端部400之间,以套设于第二端部400的电芯500外。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当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 210套设在第一端部300和第二端部400后,利用第一压接环130和第二压接环230分别套设在第一端部300的多个电芯500外和第二端部400的多个电芯500外,利用第一压接环130和第二压接环230向多个电芯500 提供一种束缚力,然后将第一压块120和第二压块220分别压入多个电芯 500之间,并将多个电芯500挤压至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的管壁处,使得第一压块120、多个电芯500和第一连接管110通过第一压接环130的作用连接的更加紧固,同理使得第二压块220、第二端部400 的多个电芯500和第二连接管210通过第二压接环230的作用连接的更加紧固。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由于第一压接环130和第二压接环230的结构相似,因此仅示出了第一压接环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压接环130和第二压接环230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第一压接环130和第二压接环230利用导电的弹性材料制成,第一压接环130和第二压接环 230呈封闭环状,此处,为了使得第一压接环130和第二压接环230能够快速套设在多个电芯500外,第一压接环130和第二压接环230均具有容纳部131和环绕所述容纳部131设置的壁部132,所述壁部132开设有与所述容纳部131连通的开口133。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过壁部132 开设的开口133可以轻松地将多个电芯500套入第一压接环130和第二压接环230内部,且因为第一压接环130和第二压接环230上设置有开口 133,使得第一压接环130和第二压接环230具有弹性,保证第一压接环 130和第一压块120主动咬合到位,确保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一压块120 配合压紧,同理保证第二压接环230和第二压块220主动咬合到位,防止第二连接管210和第二压块220之间出现松动,进一步提高电缆连接的稳定性,防止连接后的电缆发生松动。
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1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圆锥孔111a和第一圆柱孔111b,且第一圆锥孔111a在远离第一圆柱孔111b的方向上孔径逐渐减小;第二通孔21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圆锥孔211a和第二圆柱孔211b,且第二圆锥孔211a在远离第二圆柱孔211b的方向上孔径逐渐减小。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圆锥孔111a和第二圆锥孔211a,当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 相互套设,令第一压块120和第二压块220受到挤压时,使得第一压块 120和第二压块220受到的管壁的挤压力逐渐增大,从而使得第一压块 120和第二压块220与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之间连接更加紧密。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110的内表面具有内螺纹112,第二连接管210的外表面具有外螺纹212,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 210通过内螺纹112和外螺纹212连接。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通过螺纹相互套设连接,不仅使得第一连接管 110和第二连接管210之间的连接操作方便,还能够增加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过载量。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之间的套设方式不仅限于此,例如第二连接管210的外表面具有凸环213,由第二连接管 210的外表面凸出形成,第一连接管110的内表面具有与凸环213相适配的凹槽113,由第一连接管110的内表面凹陷形成,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通过凸环213和凹槽113相互套设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110的外轮廓在其径向面上的投影为多边形;第二连接管210的外轮廓在其径向面上的投影为多边形。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来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210的外轮廓呈棱柱形,方便利用常规的扳手等工具进行旋拧,便于将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旋拧套设在一起,令电缆之间的连接操作更加简单。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管110的外轮廓在其径向上的投影为正六边形,第二连接管 210的外轮廓在其径向上的投影为正六边形。
请一并参阅图14至图15,由于第一压块120和第二压块220的结构相似,因此仅示出了第一压块12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压块120具有第一锥形部121,第一锥形部121在第一压块120 的延伸方向上直径逐渐减小;第二压块220具有第二锥形部,第二锥形部在第二压块220的延伸方向上直径逐渐减小。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压块120设置于第一通孔111内,且第一锥形部121直径较小的一端靠近第一端部300设置,第二压块220设置于第二通孔211内,且第二锥形部直径较小的一端靠近第二端部400设置,当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相互套设,并向第一压块120和第二压块220提供挤压力时,第一压块120的第一锥形部121逐渐靠近第一端部300,第一锥形部121的直径越来越大,且对第一连接管110的管壁的压力越来越大,从而提高第一压块120和第一连接管110之间的连接强度,同理第二锥形部也能够有效提高第二压块220和第二连接管210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压块120还具有第一圆柱部122,连接于第一锥形部121直径较大的一端;第二压块220还具有第二圆柱部,连接于第二锥形部直径较大的一端。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当第一压块 120和第二压块220受到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的力相互挤压时,通过设置第一圆柱部122和第二圆柱部可以提高第一压块120和第二压块220的强度,使得第一压块120和第二压块220在相互挤压时不易发生变形。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圆柱部122和第二圆柱部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做限定,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圆柱部122的直径和第二圆柱部的直径的差小于或等于直径预设值。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圆柱部122的直径和第二圆柱部的直径的差小于或等于直径预设值,说明第一圆柱部 122和第二圆柱部的直径相差较小,使得第一圆柱部122和第二圆柱部能够充分接触。进一步可选的,第一圆柱部122和第二圆柱部的直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其精神和本质特征。例如,特定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算法可以被修改,而系统体系结构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精神。因此,当前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定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非上述描述定义,并且,落入权利要求的含义和等同物的范围内的全部改变从而都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待连接电缆,所述待连接电缆具有待连接的第一端部(300)和第二端部(400),所述第一端部(300)和第二端部(400)具有多个露出的电芯(5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组件(100),包括具有第一通孔(111)的第一连接管(110)及第一压块(120),所述第一通孔(111)沿所述第一连接管(110)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连接管(110),所述第一连接管(110)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11)套设于所述待连接电缆所述第一端部(300),所述第一压块(120)能够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111)内的多个所述电芯(500)之间,并将所述电芯(500)挤压至所述第一连接管(110)的管壁;
第二连接组件(200),包括具有第二通孔(211)的第二连接管(210)及第二压块(220),所述第二通孔(211)沿所述第二连接管(210)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连接管(210),所述第二连接管(210)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通孔(211)套设于所述待连接电缆所述第二端部(400),所述第二压块(220)能够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211)内的多个所述电芯(500)之间,并将所述电芯(500)挤压至所述第二连接管(210)的管壁;
所述第一连接管(110)和所述第二连接管(210)能够相互套设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压块(120)和所述第二压块(220)能够相互抵靠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压接环(130),能够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111)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压块(120)与所述第一端部(300)之间,以套设于所述第一端部(300)的电芯(500)外;
第二压接环(230),能够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211)内,并位于所述第二压块(220)与所述第二端部(400)之间,以套设于所述第二端部(400)的电芯(500)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接环(130)和所述第二压接环(230)均具有容纳部(131)和环绕所述容纳部(131)设置的壁部(132),所述壁部(132)开设有与所述容纳部(131)连通的开口(1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孔(11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圆锥孔(111a)和第一圆柱孔(111b),且所述第一圆锥孔(111a)在远离所述第一圆柱孔(111b)的方向上孔径逐渐减小;
所述第二通孔(21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圆锥孔(211a)和第二圆柱孔(211b),且所述第二圆锥孔(211a)在远离所述第二圆柱孔(211b)的方向上孔径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压块(120)具有第一锥形部(121),所述第一锥形部(121)在所述第一压块(120)的延伸方向上直径逐渐减小;
所述第二压块(220)具有第二锥形部,所述第二锥形部在所述第二压块(220)的延伸方向上直径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压块(120)还具有第一圆柱部(122),连接于所述第一锥形部(121)直径较大的一端;
所述第二压块(220)还具有第二圆柱部,连接于所述第二锥形部直径较大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部(122)的直径和所述第二圆柱部的直径的差小于或等于直径预设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管(110)的内表面具有内螺纹(112),所述第二连接管(210)的外表面具有外螺纹(212),所述第一连接管(110)和所述第二连接管(210)通过所述内螺纹(112)和所述外螺纹(21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管(210)的外表面具有凸环(213),由所述第二连接管(210)的外表面凸出形成,所述第一连接管(110)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凸环(213)相适配的凹槽(113),由所述第一连接管(110)的内表面凹陷形成,所述第一连接管(110)和所述第二连接管(210)通过所述凸环(213)和所述凹槽(113)相互套设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管(110)的外轮廓在其径向面上的投影为多边形;
所述第二连接管(210)的外轮廓在其径向面上的投影为多边形。
CN201820192617.1U 2018-01-31 2018-01-31 连接装置 Active CN207818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92617.1U CN207818958U (zh) 2018-01-31 2018-01-31 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92617.1U CN207818958U (zh) 2018-01-31 2018-01-31 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18958U true CN207818958U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23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92617.1U Active CN207818958U (zh) 2018-01-31 2018-01-31 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189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5599A (zh) * 2021-11-15 2022-02-01 本信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网络设备的屏蔽型双绞线电缆及其生产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5599A (zh) * 2021-11-15 2022-02-01 本信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网络设备的屏蔽型双绞线电缆及其生产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14207U (zh) 一种电子烟
US11141016B2 (en) Tube connector
CN207818958U (zh) 连接装置
CN106711637A (zh) 新型楔形电力线夹
CN107516786A (zh) 直插式连接端子
CN206432492U (zh) 灯座转接器
CN205039296U (zh) 大电流导线连接器
US622090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an object to a device
US8242363B2 (en) Power supply
CN104410034B (zh) 一种适用多型电缆的中间接头
CN109755773A (zh) 一种导线电连接器
CN111600143A (zh) 一种承力型高过流快速导线连接装置
CN207282776U (zh) 直插式连接端子
CN207800746U (zh) 锂电池连接接头
CN110012561A (zh) 一种带无线桥接和快速接驳功能伸缩杆
CN209282807U (zh) 一种新型电缆接头
CN209298360U (zh) 导线连接分流装置
CN104218355A (zh) 电缆快接插头
CN210443764U (zh) 一种麻花针接触件
CN107611635A (zh) 一种多芯导线接线柱
CN211174962U (zh) 螺钉防脱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9298467U (zh) 导线电连接结构
CN209641863U (zh) 导线电连接器
CN207052799U (zh) 多面插座用导电片结构
US6733338B1 (en) High conductivity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