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0720U - 工作交換台結構(一) - Google Patents

工作交換台結構(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0720U
TWM530720U TW105203521U TW105203521U TWM530720U TW M530720 U TWM530720 U TW M530720U TW 105203521 U TW105203521 U TW 105203521U TW 105203521 U TW105203521 U TW 105203521U TW M530720 U TWM530720 U TW M53072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m
swing arm
rotating shaft
passive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35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n-Xun Nian
Original Assignee
Min-Xun Ni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Xun Nian filed Critical Min-Xun Nian
Priority to TW1052035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0720U/zh
Publication of TWM5307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0720U/zh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工作交換台結構(一)
本新型係應用於工具機之技術領域,尤指其技術上提供一種工作交換台結構,藉由一主動轉軸之一主動齒輪嚙合一被動齒輪連動一被動轉軸,當該被動轉軸帶動一第一凸輪及一第二凸輪同步轉動,如此一來一第一搖擺臂及一第二搖擺臂之一凸輪滾子之外徑抵靠依循該第一凸輪及該第一凸輪之外徑,令該第一搖擺臂及該臂二搖擺臂之至少一位移滾子抵頂一主軸呈同步規律上下位移起伏;此外一旋轉平台上升位移至行程頂端時數旋轉滾子嚙合該被動轉軸之一螺紋部,帶動各該旋轉滾子令該旋轉平台旋轉一百八十度,使加工完成後之工件切換至相對位置,以達成利於卸載或固定之功效,來提升整體加工之效率。
按,在機械加工領中,許多加工工具母機上都會裝設用來固定加工件的工作台,例如立式加工中心機、臥式搪銑加工機、臥式五軸/六軸加工機或龍門銑床等。並且為了提升生產效率,這些加工母機經常會設兩個以上之工作平台,當其中之一裝載加工件在工作平台上於工作母機內進行加工作業時,另一個工作平台同時進行另一加工件卸載或固定作業。因此當前一個加工完成後,可以迅速地完成工作台的替換,以縮短直接在工作母機上卸載與固定加工件之時間。
然而以上所習知述之交換裝置,仍有加以改進之必要,例如:傳統一種平移式工作台交換裝置,當一工作母機前並排設置兩個工作台交換裝置,當其中一個工作台在執行加工作業時,操作者可更換另一個工作台的加工件。然而此種平移式工作台交換裝置的驅動機構大多設置在工作台下方,且使用雙軌滑移設計因此使該工作台交換裝置無法進行旋轉,以及部分角度不利於操作者進行更換加工件件等問題,而影響工作台上固定及卸載之效率。
是以,針對上述習知交換裝置所存在之問題點,如何開發一種更具理想實用性的創新結構,實為消費者所殷切企盼,亦係相關業者須努力研發突破的目標及方向。
欲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點為:傳統平移式工作台交換裝置的驅動機構大多設置在該工作台下方,且使用雙軌滑移設計因此使該工作台交換裝置無法進行旋轉,以及部分角度不利於操作者進行更換加工件件等問題。
解決上述問題之技術特點為:本新型提供一種工作交換台結構,係包括:一旋轉平台,該旋轉平台底部向下延伸一主軸,該主軸穿設於一殼體內;一主動轉軸,該主動轉軸一端連接一驅動源,且該主動轉軸之另一端於該殼體內穿固一主動齒輪;一第一搖擺臂,該第一搖擺臂之一端樞設於該殼體內壁,且 該第一搖擺臂於同側樞設一位移滾子及一凸輪滾子;一被動轉軸,該被動轉軸兩端各套入固設一第一凸輪及一第二凸輪,且該被動轉軸再穿設該第一搖擺臂之另一端並穿固一被動齒輪,該被動齒輪嚙合該主動齒輪,以及該第一搖擺臂之該凸輪滾子之外徑對應於該第一凸輪之外徑,同時該位移滾子卡設於該主軸之一側且位於該旋轉平台;一第二搖擺臂,該第二搖擺臂之一端樞設於該殼體內壁且相對於該第一搖擺臂之另一側,再者該第二搖擺臂同側樞設另一該凸輪滾子之外徑對應於該第二凸輪之外徑,以及樞設另一該位移滾子卡設於該主軸相對該位移滾子之另一側。
其中,該主軸之外徑環形固設數旋轉滾子,各該旋轉滾子為六顆。
其中,該第一凸輪及該第二凸輪之間凸設一螺紋部,該螺紋部環設於該被動轉軸且該螺紋部凹設三導程,各該導程對應匹配於各該旋轉滾子。
其中,該被動轉軸穿固一軸套,該軸套固設於該被動齒輪軸向圓心處,且該軸套為二環形元件相互嵌合,且於軸向兩側各環設數穿孔及數盲孔。
其中,各該穿孔各螺設一螺絲於各該穿孔內,且旋入相對另一側之該環形元件之該穿孔的內螺紋以迫緊各該環形元件。
其中,各該盲孔之內螺紋各螺設一螺絲於各該盲孔內,且抵頂各該盲孔之底部令各該環形元件彼此脫離。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本新型係該主動轉軸之該主動齒輪嚙合該被動齒輪連動該被動轉軸,當該被動轉軸帶動該第一凸輪及該第二凸輪同步轉動,如此一來該第一搖擺臂及該第二搖擺臂之各該凸輪滾子之外徑抵靠依循該第一凸輪及該第一凸輪之外徑,令該第一搖擺臂及該臂二搖擺臂之各該位移滾子抵頂該主軸呈同步規律上下位移起伏;此外配合該旋轉平台上升位移至行程頂端時各該旋轉滾子嚙合該被動轉軸之該螺紋部,帶動各該旋轉滾子令該旋轉平台旋轉一百八十度,使加工完成後之工件切換至相對位置,以達成利於卸載或固定之功效,來提升整體加工之效率。
有關本新型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茲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及圖號詳細說明於後,期能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新型有更詳細的瞭解,並使熟悉該項技術者能據以實施,以下所述者僅在於解釋較佳實施例而非在於限制本新型之範圍,故凡有以本新型之構造為基礎,而為本新型之任何結構形式的變更或修飾,皆屬於本新型意圖保護之範疇。
10‧‧‧旋轉平台
11‧‧‧主軸
12‧‧‧旋轉滾子
20‧‧‧殼體
30‧‧‧主動轉軸
31‧‧‧主動齒輪
40‧‧‧驅動源
50‧‧‧第一搖擺臂
51‧‧‧位移滾子
52‧‧‧凸輪滾子
60‧‧‧被動轉軸
61‧‧‧第一凸輪
62‧‧‧第二凸輪
63‧‧‧被動齒輪
64‧‧‧螺紋部
65‧‧‧導程
70‧‧‧第二搖擺臂
80‧‧‧軸套
81‧‧‧環形元件
82‧‧‧穿孔
83‧‧‧盲孔
84‧‧‧螺絲
第1圖:係本新型之外觀立體圖。
第2圖:係本新型之立體分解圖。
第3圖:係本新型之被動齒輪立體分解圖。
第4圖:係本新型之被動齒輪軸向剖面圖。
第5圖:係本新型之部分透視立體圖。
第6圖:係本新型之作動時剖面側視圖(一)。
第7圖:係本新型之作動時剖面側視圖(二)。
請參閱第1至第7圖如下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工作交換台結構,係包括:一旋轉平台10,該旋轉平台10底部向下延伸一主軸11,該主軸11穿設於一殼體20內;一主動轉軸30,該主動轉軸30一端連接一驅動源40,且該主動轉軸30之另一端於該殼體20內穿固一主動齒輪31;一第一搖擺臂50,該第一搖擺臂50之一端樞設於該殼體20內壁,且該第一搖擺臂50於同側樞設一位移滾子51及一凸輪滾子52;一被動轉軸60,該被動轉軸60兩端各套入固設一第二凸輪62及一第一凸輪61,且該被動轉軸60再穿設該第一搖擺臂50之另一端並穿固一被動齒輪63,該被動齒輪63嚙合該主動齒輪31,以及該第一搖擺臂50之該凸輪滾子52之外徑對應於該第一凸輪61之外徑,同時該位移滾子51卡設於該主軸11之一側且位於該旋轉平台10下方,此外該被動轉軸60至少一端樞設該殼體20內壁並平行於該主動轉軸30;一第二搖擺臂70,該第二搖擺臂70之一端樞設於該殼體20內壁且相對於該第一搖擺臂50之另一側,再者該第二搖擺臂70同側樞設另一該凸輪滾子52之外徑對應於該第二凸輪62之外徑,以及樞設另一該位移滾子51卡設於該主軸11相對該位移滾子51之另一側。
其中,該主軸11之外徑環形固設數旋轉滾子12,各該旋轉滾子12為六顆。
其中,該第一凸輪61及該第二凸輪62之間凸設一螺紋部64, 該螺紋部64環設於該被動轉軸60且該螺紋部64凹設三導程65,各該導程65對應匹配於各該旋轉滾子12。
其中,該被動轉軸60穿固一軸套80,該軸套80固設於該被動齒輪軸63向圓心處,且該軸套80為二環形元件81相互嵌合,且於軸向兩側各環設數穿孔82及數盲孔83。
其中,各該穿孔82各螺設一螺絲84於各該穿孔82內,且旋入相對另一側之該環形元件81之該穿孔82的內螺紋以迫緊各該環形元件81。
其中,各該盲孔83之內螺紋各螺設一螺絲84於各該盲孔83內,且抵頂各該盲孔83之底部令各該環形元件81彼此脫離。
當本新型作動前,首先將欲進行加工之工件固設於該旋轉平台10平面上相對兩端,並對加工端之工件進行加工處理,當工件加工完成後;此時啟動本新型之該驅動源40連動該主動轉軸30上之該主動齒輪31,且該主動齒輪31嚙合該被動齒輪63帶動該被動轉軸60轉動,同時該第一搖擺臂50及第二搖擺臂70之各該凸輪滾子52外徑抵靠於該第一凸輪61及該第二凸輪62之外徑,由於該第一凸輪61與該第二凸輪62為預定設計之橢圓形因此外徑彎曲角度不一,令該第一搖擺臂50及該第二搖擺臂70隨該第一凸輪61及該第二凸輪62之外徑隆起而升起,並連帶使各該位移滾子51向上抵頂該主軸11相對兩側,讓該旋轉平台10緩緩上升但不產生自轉;然則該主軸11上升至位移行程頂端時,各該旋轉滾子12亦連帶向上位移而同時嚙合該螺紋部64之各該導程65,此時各該導程65帶動各該旋轉滾子12令該旋轉平台10以圓心自轉一百八十度;再者該旋轉平台10完成轉動後,由於該第一凸輪61及該第二 凸輪62轉動至各該凸輪轉子之平緩外徑時,使該第一搖擺臂50及該第二搖擺臂70之各該位移滾子51向下位移,讓該主軸11緩緩向下至行程末端同時停止自轉,並反覆重複上述之動作使該旋轉平台10兩端工件自動交換。
藉由以上構造,本新型所具優點如下:本新型之該主動轉軸30之該主動齒輪31嚙合該被動齒輪63連動該被動轉軸,當被動轉軸帶動該第一凸輪61、該第二凸輪62及該螺紋部64同步轉動,如此一來該第一搖擺臂50及該第二搖擺臂70之各該凸輪滾子52之外徑依循該第一凸輪61及該第二凸輪62之外徑,令該第一搖擺臂50及該第二搖擺臂70之各該位移滾子51抵頂該主軸11呈規律上下起伏位移,藉此當該主軸11為移至行程頂端時各該旋轉滾子12嚙合該被動轉軸之該螺紋部64,帶動各該旋轉滾子12令該旋轉平台10旋轉一百八十度,進行已完成工件與待加工物件位置相互轉換,來便利於加工的另一端卸載或固定工件,以達成加工作業順暢且提升加工效率之功效。
歸納上述所說,本新型同時具有上述眾多效能與實用價值,並可有效提升整體的經濟效益,因此本新型確實為一創意極佳的結構,且在相同領域技術中未見相同或近似之產品公開使用,應已符合新型專利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並請賜予本新型專利。
10‧‧‧旋轉平台
11‧‧‧主軸
12‧‧‧旋轉滾子
20‧‧‧殼體
30‧‧‧主動轉軸
31‧‧‧主動齒輪
40‧‧‧驅動源
50‧‧‧第一搖擺臂
51‧‧‧位移滾子
52‧‧‧凸輪滾子
60‧‧‧被動轉軸
61‧‧‧第一凸輪
62‧‧‧第二凸輪
63‧‧‧被動齒輪
64‧‧‧螺紋部
65‧‧‧導程
70‧‧‧第二搖擺臂

Claims (6)

  1. 一種工作交換台結構,係包含:一旋轉平台,該旋轉平台底部向下延伸一主軸,該主軸穿設於一殼體內;一主動轉軸,該主動轉軸一端連接一驅動源,且該主動轉軸之另一端於該殼體內穿固一主動齒輪;一第一搖擺臂,該第一搖擺臂之一端樞設於該殼體內壁,且該第一搖擺臂於同側樞設一位移滾子及一凸輪滾子;一被動轉軸,該被動轉軸兩端各套入固設一第一凸輪及一第二凸輪,且該被動轉軸再穿設該第一搖擺臂之另一端並穿固一被動齒輪,該被動齒輪嚙合該主動齒輪,以及該第一搖擺臂之該凸輪滾子之外徑對應於該第一凸輪之外徑,同時該位移滾子卡設於該主軸之一側且位於該旋轉平台下方,此外該被動轉軸至少一端樞設該殼體內壁並平行於該主動轉軸;一第二搖擺臂,該第二搖擺臂之一端樞設於該殼體內壁且相對於該第一搖擺臂之另一側,再者該第二搖擺臂同側樞設另一該凸輪滾子之外徑對應於該第二凸輪之外徑,以及樞設另一該位移滾子卡設於該主軸相對該位移滾子之另一側。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工作交換台結構,其中該主軸之外徑環形固設數旋轉滾子,各該旋轉滾子為六顆。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工作交換台結構,其中該第一凸輪及該第二凸輪之間凸設一螺紋部,該螺紋部環設於該被動轉軸且該螺紋部凹設三導程,各該導程對應匹配於各該旋轉滾子。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工作交換台結構,其中該被動轉軸穿固一軸套,該軸套 固設於該被動齒輪軸向圓心處,且該軸套為二環形元件相互嵌合,且於軸向兩側各環設數穿孔及數盲孔。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工作交換台結構,其中各該穿孔各螺設一螺絲於各該穿孔內,且旋入相對另一側之該環形元件之該穿孔的內螺紋以迫緊各該環形元件。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工作交換台結構,其中各該盲孔之內螺紋各螺設一螺絲於各該盲孔內,且抵頂各該盲孔之底部令各該環形元件彼此脫離。
TW105203521U 2016-03-15 2016-03-15 工作交換台結構(一) TWM5307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3521U TWM530720U (zh) 2016-03-15 2016-03-15 工作交換台結構(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3521U TWM530720U (zh) 2016-03-15 2016-03-15 工作交換台結構(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0720U true TWM530720U (zh) 2016-10-21

Family

ID=57849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3521U TWM530720U (zh) 2016-03-15 2016-03-15 工作交換台結構(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307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79780U (zh) 全气动三轴变位机
CN102990370A (zh) 一种钻床用双工位翻转工作台
CN209349858U (zh) 一种新型工业设计用研磨钻孔一体机
WO2009107422A1 (ja) 工作機械
CN106736772A (zh) 一种用于车床上异形零件定位装夹的夹具
TWM530720U (zh) 工作交換台結構(一)
CN112223150A (zh) 一种可多角度夹持的机械表面处理加工用定位机构
TWM528224U (zh) 工作交換台結構(二)
CN206065940U (zh) 旋转升降分离型分割器
TWM534656U (zh) 氣動式浮動修毛邊裝置
CN206811253U (zh) 一种发动机齿轮室双头台式攻丝机
CN105935809A (zh) 一种可以调节的齿轮插齿机
CN105537974A (zh) 可移动旋转工作台
CN211219594U (zh) 自动钻孔攻牙专机
CN108356581A (zh) 一种工件双面加工用双开式工作台
CN102922019A (zh) 一种靠模铣装置
CN209050150U (zh) 一种可旋转定位的气缸头盖用钻床
CN208180618U (zh) 一种玉石雕刻机多功能工作台
TWM499270U (zh) 直傳式多軸鑽銑動力頭
CN201950525U (zh) 铣四方、铣键槽方便快捷工装机构
CN215616427U (zh) 一种适用于多种机械部件生产的五轴加工装置
CN203974345U (zh) 雕刻机
TWI569939B (zh) Woodworking machine with feeding device and feeding device
CN208977333U (zh) 一种橡胶机械部件专用夹具
CN216067371U (zh) 一种旋转工作台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