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0151U - 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 - Google Patents

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0151U
TWM530151U TW105207834U TW105207834U TWM530151U TW M530151 U TWM530151 U TW M530151U TW 105207834 U TW105207834 U TW 105207834U TW 105207834 U TW105207834 U TW 105207834U TW M530151 U TWM530151 U TW M53015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device
piston type
type intelligent
pressurization control
l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78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un-Hong Ye
zi-qing Ye
Cai-Qian Ye
Original Assignee
Ye ji fang
Lin Li 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e ji fang, Lin Li Ju filed Critical Ye ji fang
Priority to TW1052078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0151U/zh
Publication of TWM5301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0151U/zh

Link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Description

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加壓控制裝置,旨在提供體外反搏裝置一種可依照需求調整氣囊套充氣後所保持的壓力,且可產生循序漸進加壓或放鬆效果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
心臟醫學進展一直非常迅速,特別是在冠心症、心臟衰竭方面的治療。除了各種藥物發展,更有心導管及血管支架的治療、心臟同步節律器及體內電擊器等發展,外科手術也有長足進步,即使如此,仍有許多患者在做完血管支架或外科繞道手術後,依舊有胸悶或喘的現象。
已知可透過體外反搏(ECP)裝置或加強式體外反搏(EECP)裝置,以非侵入性的機械輔助循環方式,令氣囊套配合心跳做下肢擠壓,靠機械作用提高主動脈舒張壓,減低主動脈收縮壓,使心臟冠脈血流量增加,進而改善心肌代謝與功能,甚至患者在接受長時間治療後,能夠增加心臟的血管新生,進一步改善心肌功能。
近年已有多項研究証實體外反搏裝置ECP/EECP具有增加冠狀動脈血流,提高血流切應力、改善血管內皮細胞結構及功能、防止血栓形成以及促進血管側枝循環形成等優點。更有研究指出,臨床上病人對此治療的反應率可達到70~80%,效果可能可持續長達2-5年之久。因此,目前醫界認為體外反搏裝置ECP/EECP對心絞痛及心臟衰竭病人來說,是一種有效且安全的另類治療選擇。
更明確言之,典型體外反搏裝置係如第1圖所示,包含多個相互連接的氣囊套100供套住患者四肢,於若干ECP系統中,可有額外的氣囊套供套住患者股骨區及/或臀部,氣囊套100係連接氣壓源200及控制器300,可透過由四肢遠端的氣囊套100朝向近端的氣囊套循序加壓的方式,且由控制器300依據患者之心電圖(ECG)訊號控制各個氣囊套100的充氣及放氣起點,使達到與患者的心電圖(ECG)訊號同步。
原則上,基於心電圖,氣囊套100係經定時為在舒張期的起點充氣而在收縮期的起點洩氣,在該週期的充氣部分期間,小腿氣囊套100首先充氣,然後為下大腿氣囊套100,及最後為上大腿氣囊套100,當控制器300與心電圖正確地同步時,ECP系統將發揮作用來減低心臟必須對抗泵送的後負荷,及增加填充心臟的前負荷,藉此增加心輸出量(每分鐘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動脈或肺動脈的血量)。
類似體外反搏裝置所習用的氣壓源200基本上係由一氣壓組件201及一與氣壓組件201所連接的蓄壓桶202組成;至於,控制器300係由一設於蓄壓桶202與氣囊套 100之間的一進氣閥301及一洩氣閥302組成,主要透過進氣閥301及洩氣閥302交互開啟/關閉達到令氣囊套100充氣、洩氣之目的。
然而,如此結構設計並無法依照需求調整氣囊套100充氣後所保持的壓力,且氣囊套100之充氣及洩氣係完全受進氣閥301及洩氣閥302交互開啟/關閉所控制,無法產生循序漸進的加壓或放鬆效果,不但容易造成患者不適,更使得體外反搏裝置無法廣被使用於嚴重主動脈瓣膜疾病、嚴重血壓控制不佳、嚴重下肢靜脈血栓等病患。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藝之問題,本創作之目的就是在提供提供體外反搏裝置一種可依照需求調整氣囊套充氣後所保持的壓力,且可產生循序漸進加壓或放鬆效果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進一步達到可控制壓力大小及作用時間的功效。
根據本創作之目的,提出一種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其包含:一氣壓組件,係包含有一主體及一活塞,活塞係設置於主體內部,且活塞可活動性地於主體內部進行位移;以及一驅動模組,係包含一第一連桿、一第二連桿、一馬達及一轉動件,第一連桿與第二連桿係相互銜接,且第一連桿之一端係連接活塞,第二連桿之另一端係連接轉動件,而馬達係設置於轉動件,其中轉動件經由馬達之驅動可活動性地進行轉動,第二連桿及第一連桿受轉動件之帶動係驅使活塞往復地進行活動位移。
較佳地,驅動模組更包含一緩衝組件,係銜接於第一連桿與第二連桿之間,緩衝組件係包含一支撐桿、一固定件及一彈性件,支撐桿與固定件係相互銜接,且支撐桿之一端係連接第一連桿,固定件係連接第二連桿,彈性件係套合於支撐桿之外部。
較佳地,轉動件為至少一輪體。
較佳地,轉動件可包含二個輪體及皮帶,皮帶係環繞設置於二個輪體之外圍,且馬達係設置於其中一個輪體,當馬達驅動其中一個輪體轉動,皮帶係隨之繞行以帶動另一個輪體進行轉動,而第二連桿則受其中一個輪體之帶動往復地進行擺動。
較佳地,轉動件係包含二個相互嚙合之齒輪,馬達係設置於其中一個齒輪,當馬達驅動其中一個齒輪轉動係帶動另一個齒輪,而第二連桿則受其中一個齒輪之帶動往復地進行擺動。
較佳地,此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更包含一輸氣管,係銜接氣壓組件。
較佳地,此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更包含一調節閥,係設置於該輸氣管上。
較佳地,此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更包含一壓力感測器,係設置於該輸氣管上。
較佳地,馬達舉例來說可為步進馬達。
較佳地,彈性件舉例來說可為彈簧。
較佳地,氣壓組件舉例來說可為幫浦。
較佳地,氣壓組件舉例來說可為打氣桶。
較佳地,氣壓組件舉例來說可為加壓桶。
為利 貴審查員瞭解本創作之技術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創作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創作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創作於實際實施上的權利範圍,合先敘明。
本創作主要提供體外反搏裝置一種依照需求調整氣囊套充氣後所保持的壓力,且可產生循序漸進加壓或放鬆效果的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請參閱第2圖至第4圖,其分別係為本創作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之第一實施例之第一示意圖、第二示意圖及第三示意圖。本創作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係包含一氣壓組件10、一驅動模組20、一輸氣管30、調節閥40及壓力感測器50。氣壓組件10係包含有一主體11及一活塞12,活塞12係設置於主體11之內部,且活塞12可活動性地於主體11內部進行位移,其中氣壓組件10可為幫浦、打氣桶或加壓桶。驅動模組20係包含一第一連桿21、一第二連桿22、一馬達23及一轉動件24,其中,馬達23可採用步進馬達,但不以此為限。第一連桿21與第二連桿22係相互銜接,且第一連桿21之一端係連接活塞12,第二連桿22之另一端係連接轉動件24,而馬達23係設置於轉動件24,其中,轉動件24經由馬達23之驅動可活動性地進行轉動,第二連桿22受轉動件24之帶動可進行擺動以推、拉第一連桿21,進而由第一連桿21之擺動來驅使活塞12往復地進行活動位移。輸氣管30係銜接氣壓組件10,輸氣管30可用以將活塞12往返運動所產生之氣體傳輸至一體外反搏裝置之氣囊套。調節閥40係設置於輸氣管30,可用以調整輸氣管30中之氣體壓力,其中,調節閥40可由一電磁閥構成。壓力感測器50係設於該輸氣管30處,供於不同壓力狀態下產生相對應的電流訊號。
更進一步地,請參閱第5圖至第7圖,其分別係為本創作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之第二實施例之第一示意圖、第二示意圖及第三示意圖。在第二實例中,驅動模組30更包含有緩衝組件,該緩衝組件係銜接設置於第一連桿21與第二連桿22之間,緩衝組件係包含一支撐桿25、一固定件27及一彈性件26,較佳地,彈性件26舉例來說可為彈簧。支撐桿25與固定件27係相互銜接,且支撐桿25之一端係連接第一連桿21,固定件27係連接第二連桿22,彈性件26則係套合於支撐桿25之外部。當轉動件24受馬達23之驅動進行轉動時,係驅使第二連桿22進行擺動以推、拉固定件27及支撐桿25,以使第一連桿21受支撐桿25之連動可驅動活塞12進行活塞運動。
在上述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中,轉動件24可包含二個輪體及皮帶,皮帶係環繞設置於二個輪體之外圍,且馬達23係設置於其中一個輪體,當馬達23驅動其中一個輪體轉動,皮帶係隨之繞行以帶動另一個輪體進行轉動,而第二連桿22則受其中一個輪體之帶動往復地進行擺動。或者,可如第8圖至第10圖所示,轉動件24可採用單一輪體之形式,馬達23則是設置在該輪體上;又或者,轉動件24可包含二個相互嚙合之齒輪,馬達23則係設置在其中一個齒輪上,當馬達23驅動其中一個齒輪轉動時將會帶動另一個齒輪,而第二連桿22則受其中一個齒輪之帶動往復地進行擺動。
綜上所述,本創作所揭露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可利用氣壓組件內部之活塞之往復位移來達到產生循序漸進加壓或放鬆的充/放氣效果,而透過調節閥則可設定體外反搏裝置之氣囊套於充氣後欲保持的壓力;另外,此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之驅動模組還可設有緩衝組件,以防止活塞朝放鬆氣囊套壓力方向位移之過程中因為垂直受力面積急遽變化而產生之顫動,不但可以降低患者接受體外反搏裝置治療之不適,更有助於體外反搏裝置被使用於嚴重主動脈瓣膜疾病、嚴重血壓控制不佳、嚴重下肢靜脈血栓等病患。
綜觀上述,可見本創作在突破先前之技術下,確實已達到所欲增進之功效,且也非熟悉該項技藝者所易於思及,再者,本創作申請前未曾公開,且其所具之進步性、實用性,顯已符合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懇請  貴局核准本件創作專利申請案,以勵創作,至感德便。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僅係為說明本創作之技術思想及特點,其目的在使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能夠瞭解本創作之內容並據以實施,當不能以之限定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即大凡依本創作所揭示之精神所作之均等變化或修飾,仍應涵蓋在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
100‧‧‧氣囊套
200‧‧‧氣壓源
201、10‧‧‧氣壓組件
202‧‧‧蓄壓桶
300‧‧‧控制器
301‧‧‧進氣閥
302‧‧‧洩氣閥
11‧‧‧主體
12‧‧‧活塞
20‧‧‧驅動模組
21‧‧‧第一連桿
22‧‧‧第二連桿
23‧‧‧馬達
24‧‧‧轉動件
25‧‧‧支撐桿
26‧‧‧彈性件
27‧‧‧固定件
30‧‧‧輸氣管
40‧‧‧調節閥
50‧‧‧壓力感測器
第1圖 為一典型體外反搏裝置之結構組成架構示意圖。        第2圖 為本創作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之第一實施例之第一示意圖。        第3圖 為本創作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之第一實施例之第二示意圖。        第4圖 為本創作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之第一實施例之第三示意圖。        第5圖 為本創作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之第二實施例之第一示意圖。        第6圖 為本創作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之第二實施例之第二示意圖。        第7圖 為本創作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之第二實施例之第三示意圖。        第8圖 為本創作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之第三實施例之第一示意圖。        第9圖 為本創作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之第三實施例之第二示意圖。        第10圖 為本創作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之第三實施例之第三示意圖。        第11圖 為本創作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之第四實施例之第一示意圖。        第12圖 為本創作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之第四實施例之第二示意圖。        第13圖 為本創作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之第四實施例之第三示意圖。
10‧‧‧氣壓組件
11‧‧‧主體
12‧‧‧活塞
20‧‧‧驅動模組
21‧‧‧第一連桿
22‧‧‧第二連桿
23‧‧‧馬達
24‧‧‧轉動件
30‧‧‧輸氣管
40‧‧‧調節閥
50‧‧‧壓力感測器

Claims (13)

  1. 一種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其包含: 一氣壓組件(10),係包含有一主體(11)及一活塞(12),該活塞(12)係設置於該主體(11)內部,且該活塞(12)可活動性地於該主體(11)內部進行位移;以及 一驅動模組(20),係包含一第一連桿(21)、一第二連桿(22)、一馬達(23)及一轉動件(24),該第一連桿(21)與該第二連桿(22)係相互銜接,且該第一連桿(21)之一端係連接該活塞(12),該第二連桿(22)之另一端係連接該轉動件(24),而該馬達(23)係設置於該轉動件(24),其中該轉動件(24)經由該馬達(23)之驅動可活動性地進行轉動,該第二連桿(22)及該第一連桿(21)受該轉動件(24)之帶動係驅使該活塞(12)往復地進行活動位移。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其中該驅動模組(20)更包含一緩衝組件,係銜接於該第一連桿(21)與該第二連桿(22)之間,該緩衝組件係包含一支撐桿(25)、一固定件(27)及一彈性件(26),該支撐桿(25)與該固定件(27)係相互銜接,且該支撐桿(25)之一端係連接該第一連桿(21),該固定件(27)係連接該第二連桿(22),該彈性件(26)係套合於該支撐桿(25)之外部。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其中該轉動件(24)係為至少一輪體。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其中該轉動件(24)係包含二個輪體及皮帶,皮帶係環繞設置於二個輪體之外圍,且該馬達(23)係設置於其中一個輪體,當該馬達(23)驅動其中一個輪體轉動,皮帶係隨之繞行以帶動另一個輪體進行轉動,而該第二連桿(22)則受其中一個輪體之帶動往復地進行擺動。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其中該轉動件(24)係包含二個相互嚙合之齒輪,該馬達(23)係設置於其中一個齒輪,當該馬達(23)驅動其中一個齒輪轉動係帶動另一個齒輪,而該第二連桿(22)則受其中一個齒輪之帶動往復地進行擺動。
  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其更包含一輸氣管(30),係銜接該氣壓組件(10)。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其更包含一調節閥(40),係設置於該輸氣管(30)上。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其更包含一壓力感測器(50),係設置於該輸氣管(30)上。
  9.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其中該馬達(23)係為步進馬達。
  10. 如請求項2所述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其中該彈性件(26)係為彈簧。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其中該氣壓組件(10) 係為幫浦。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其中該氣壓組件(10) 係為打氣桶。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其中該氣壓組件(10) 係為加壓桶。
TW105207834U 2016-05-26 2016-05-26 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 TWM5301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7834U TWM530151U (zh) 2016-05-26 2016-05-26 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7834U TWM530151U (zh) 2016-05-26 2016-05-26 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0151U true TWM530151U (zh) 2016-10-11

Family

ID=57849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7834U TWM530151U (zh) 2016-05-26 2016-05-26 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301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88614B2 (en) Organ assist system and method
US7357771B2 (en) Heart assist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JP5339161B2 (ja) マニホールド
US7811221B2 (en) Extracardiac blood flow amplification device
CN106714863B (zh) 血液泵送装置
US9833551B2 (en) Fully implantable direct cardiac and aortic compression device
US828747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ninvasively increasing whole body blood flow and noninvasive physical exercise of limbs from the outside and from within the limb to treat diseases throughout the body
US8684903B2 (en) Therapeutic and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 for providing cardiopulmonary and circulatory assist device
US20090177028A1 (en) Non-blood contact cardiac compression device, for augmentation of cardiac function by timed cyclic tensioning of elastic cords in an epicardial location
US20200297574A1 (en)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system
CN102107030B (zh) 心脏搏动辅助装置、心脏搏动辅助系统、以及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
Solanki Aortic counterpulsation: C-pulse and other devices for cardiac support
WO2020045654A1 (ja) 心拍出支援装置
TWM530151U (zh) 改良式活塞型智能加壓控制裝置
TWM492741U (zh) 往復式加壓裝置
CN201572358U (zh) 心脏搏动辅助装置以及心脏搏动辅助系统
TWM493989U (zh) 活塞推頂限位式加壓裝置
CA2666600A1 (en) An eecp device and an image system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9316641A (zh) 一种人工心脏装置
Payne et al. Wearable Soft Robotic Device Supports the Failing Heart in vivo
TWM492739U (zh) 加壓裝置
TWM501850U (zh) 體外反搏裝置
Yu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Synchronous Cardiac Assisted Pump and in Vitro study
TWM492740U (zh) 活塞拖曳限位式加壓裝置
JPH0411720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