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1850U - 體外反搏裝置 - Google Patents

體外反搏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1850U
TWM501850U TW104200640U TW104200640U TWM501850U TW M501850 U TWM501850 U TW M501850U TW 104200640 U TW104200640 U TW 104200640U TW 104200640 U TW104200640 U TW 104200640U TW M501850 U TWM501850 U TW M50185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cover
airbag
air
cover
contr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06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Fang Ye
Original Assignee
Ji-Fang Y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Fang Ye filed Critical Ji-Fang Ye
Priority to TW1042006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1850U/zh
Publication of TWM5018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1850U/zh

Link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體外反搏裝置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體外反搏裝置,特別是指一種具備數種預先設定之控制模式,可因應不同病況及不同部位治療需求,依照所選定的控制模式,改變氣囊套充氣順序的體外反搏裝置。
已知可透過體外反搏(ECP)裝置或加強式體外反搏(EECP)裝置,以非侵入性的機械輔助循環方式,令氣囊套配合心跳做下肢擠壓,靠機械作用提高主動脈舒張壓,減低主動脈收縮壓,使心臟冠脈血流量增加,進而改善心肌代謝與功能,甚至患者在接受長時間治療後,能夠增加心臟的血管新生,進一步改善心肌功能。
近年已有多項研究証實體外反搏裝置ECP/EECP具有增加冠狀動脈血流,提高血流切應力、改善血管內皮細胞結構及功能、防止血栓形成以及促進血管側枝循環形成等優點。更有研究指出,臨床上病人對此治療的反應率可達到70~80%,效果可能可持續長達2-5年之久。因此,目前醫界認為體外反搏裝置ECP/EECP對心絞痛及心臟衰竭病人來說,是一種有效且安全的另類治療選擇。
更明確言之,典型體外反搏裝置,主要包含多個相 互連接的氣囊套供套住患者四肢,於若干ECP系統中,可有額外的氣囊套供套住患者股骨區及/或臀部,然後從四肢遠端的氣囊套連接一壓力源及一組控制開關,使透過由四肢遠端的氣囊套朝向近端的氣囊套循序加壓的方式,且由控制開關依據患者之心電圖(ECG)訊號控制各個氣囊套的充氣及放氣起點,使達到與患者的心電圖(ECG)訊號同步。
然而,習用體外反搏裝置於實際運作時,僅能基於心電圖將氣囊套定時為在舒張期的起點充氣而在收縮期的起點洩氣,並且在氣囊套相互串接的結構型態下,於該週期的充氣部分期間,小腿氣囊套首先充氣,然後為下大腿氣囊套,及最後為上大腿氣囊套,藉由控制開關與心電圖正確地同步,發揮減低心臟必須對抗泵送後負荷之作用,及增加填充心臟的前負荷,藉此增加心輸出量(每分鐘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動脈或肺動脈的血量)。
換言之,習用體外反搏裝置僅能夠提供一種將氣囊套定時為在舒張期的起點充氣而在收縮期的起點洩氣,在該週期的充氣部分期間,小腿氣囊套首先充氣,然後為下大腿氣囊套,及最後為上大腿氣囊套的動作模式,無法產生其他加壓順序的動作變化效果,不但產生的功能較為有限,且相對形成使用上的限制,無形之中將會造成空間及資源浪費。
有鑑於此,本創作即在提供一種具備數種預先設定之控制模式,可因應不同病況及不同部位治療需求,依照所選定的控制模式,改變氣囊套充氣順序的體外反搏裝置,為其主要目的者。
為達上揭目的,本創作之體外反搏裝置,係至少包 括:至少一氣壓源、複數氣囊套,以及一控制模組;其中:該氣壓源係用以提供體外反搏裝置運作所需的高壓氣體;各氣囊套係分別透過獨立的空氣導管連接該至少一氣壓源,連接各氣囊套之空氣導管係各別透過一第一電氣閥連接該至少一氣壓源,各空氣導管於所設置的第一電氣閥與所連接之氣囊套之間設有一連接至外部的第二電氣閥;該控制模組係至少與各第一電氣閥及各第二電氣閥電氣連接,該控制模組係設有一操控面板、一模式選擇器、至少一供連接心電圖訊號的訊號傳輸埠、一供連接外部電源的電源供應器,另於該電源供應器、該至少一訊號傳輸埠、該模式選擇器及該操控面板之間電氣連接一微控制器;以及,該模式選擇器係預先載入有複數供控制各第一電氣閥及各第二電氣閥依照設定順序動作,使令各氣囊套產生不同充氣順序的控制模式。
利用上述結構特徵,本創作之體外反搏裝置,於使用時,係將各氣囊套分別穿戴於患者之肢體上,另透過訊號傳輸埠連接使用者之心電圖訊號,再依照需求選定相對應的控制模式,經啟動後即可在氣壓源、各氣囊套及控制模組之整合運作下,依照所選定的控制模式控制令氣囊套依序充氣;尤其,只需要透過簡單的控制模式切換動作,即可變換氣囊套之加壓順序,以便快速因應不同病況及不同部位之治療需求。
依據上述結構特徵,所述氣壓源係包括有至少一與各氣囊套之空氣導管連接的蓄壓桶,以及一透過獨立空氣導管與該至少一蓄壓桶連接的空氣幫浦。
依據上述結構特徵,所述氣壓源係包括有至少一與各氣囊套之空氣導管連接的高壓氣瓶。
依據上述結構特徵,所述體外反搏裝置,係至少具有一供穿戴於患者之小腿處的第一氣囊套、一供穿戴於患者之大 腿靠近膝蓋處的第二氣囊套、一供穿戴於患者之大腿靠近臀部處的第三氣囊套。
所述模式選擇器係至少載入有一第一控制模式、一第二控制模式及一第三控制模式;該第一控制模式係依序令第一氣囊套、第二氣囊套、第三氣囊套充氣;該第二控制模式係依序令第三氣囊套、第二氣囊套、第一氣囊套充氣;該第三控制模式係依序令第三氣囊套、第二氣囊套、第一氣囊套充氣,再依序令第一氣囊套、第二氣囊套、第三氣囊套充氣。
所述操控面板係由一觸控式液晶面板組成。
所述操控面板係由一液晶面板及複數按鍵開關組成。
所述各第一電氣閥及各第二電氣閥係分別為一電磁閥。
本創作之體外反搏裝置,係至少包括:至少一氣壓源、至少一供穿戴於患者之小腿處的第一氣囊套、至少一供穿戴於患者之大腿靠近膝蓋處的第二氣囊套、至少一供穿戴於患者之大腿靠近臀部處的第三氣囊套,以及一控制模組;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氣囊套、該至少一第二氣囊套、該至少一第三氣囊套,係分別透過獨立的空氣導管連接該至少一氣壓源,連接該至少一第一氣囊套、該至少一第二氣囊套、該至少一第三氣囊套之空氣導管係各別透過一第一電氣閥連接該至少一氣壓源,各空氣導管於所設置的第一電氣閥與所連接之至少一第一氣囊套、至少一第二氣囊套、至少一第三氣囊套之間設有一連接至外部的第二電氣閥;該氣壓源係包括有至少一蓄壓桶及一空氣幫浦,該至少一蓄壓桶係與該至少一第一氣囊套、該至少一第二氣囊套、該至少一第三氣囊套所屬之空氣導管連接;該空氣幫浦另透過一獨立的空 氣導管連接該至少一蓄壓桶;該控制模組係至少與各第一電氣閥及各第二電氣閥電氣連接,該控制模組係設有一操控面板、一模式選擇器、至少一供連接心電圖訊號的訊號傳輸埠、一供連接外部電源的電源供應器,另於該電源供應器、該至少一訊號傳輸埠、該模式選擇器及該操控面板之間電氣連接一微控制器;以及,該模式選擇器係預先載入供控制各第一電氣閥及各第二電氣閥依照設定順序動作的一第一控制模式、一第二控制模式及一第三控制模式;該第一控制模式係依序令第一氣囊套、第二氣囊套、第三氣囊套充氣;該第二控制模式係依序令第三氣囊套、第二氣囊套、第一氣囊套充氣;該第三控制模式係依序令第三氣囊套、第二氣囊套、第一氣囊套充氣,再依序令第一氣囊套、第二氣囊套、第三氣囊套充氣。
具體而言,本創作所揭露之體外反搏裝置,藉由上述結構設計,可各別對氣囊套充氣,以及可供使用者依照實際需求,選擇相對應的控制模式,即可在氣壓源、各氣囊套及控制模組之整合運作下,依照所選定的控制模式令氣囊套依序充氣,藉以產生提高血流切應力、改善血管內皮細胞結構及功能、防止血栓形成以及促進血管側枝循環形成;尤其,只需要透過簡單的控制模式切換動作,即可變換氣囊套之加壓順序,以便快速因應不同病況及不同部位之治療需求,而可廣被應用於包括改善心肌功能、改善末梢血液循環不良,或是肢體舒壓按摩等用途。
10‧‧‧心電圖偵測器
20‧‧‧氣壓源
21‧‧‧蓄壓桶
22‧‧‧空氣幫浦
221‧‧‧空氣導管
31‧‧‧第一氣囊套
311‧‧‧空氣導管
32‧‧‧第二氣囊套
321‧‧‧空氣導管
33‧‧‧第三氣囊套
331‧‧‧空氣導管
341‧‧‧第一電氣閥
342‧‧‧第二電氣閥
40‧‧‧控制模組
41‧‧‧操控面板
42‧‧‧模式選擇器
43‧‧‧訊號傳輸埠
44‧‧‧電源供應器
45‧‧‧微控制器
第1圖係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體外反搏裝置基本組成架 構圖。
第2圖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各種控制模式動作順序示意圖。
第3圖係為本創作之體外反搏裝置於第一種控制模式下之動作示意圖。
第4圖係為本創作之體外反搏裝置於第二種控制模式下之動作示意圖。
第5圖係為本創作之體外反搏裝置於第三種控制模式下之動作示意圖。
本創作主要提供一種具備數種預先設定之控制模式,可因應不同病況及不同部位治療需求,依照所選定的控制模式,改變氣囊套充氣順序的體外反搏裝置,如第1圖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體外反搏裝置基本組成架構圖所示,本創作之體外反搏裝置,係至少包括:至少一氣壓源20、複數氣囊套(如圖所示之第一氣囊套31、第二氣囊套32、第三氣囊套33),以及一控制模組40;其中:該氣壓源20係用以提供體外反搏裝置運作所需的高壓氣體;於實施時,所述氣壓源係包括有至少一與各氣囊套(如圖所示之第一氣囊套31、第二氣囊套32、第三氣囊套33)之空氣導管311、321、331連接的蓄壓桶21,以及一透過獨立空氣導管221與該至少一蓄壓桶21連接的空氣幫浦22;可透過空氣幫浦22之運轉,而產生蓄積於蓄壓桶21內部的高壓氣體,以利釋出供對氣囊套充氣使用;當然,所述氣壓源亦可以包括有至少一與各氣囊套之空氣導管連接的高壓氣瓶(圖略),直接由高壓氣瓶釋出供對氣 囊套充氣使用的高壓氣體。
各氣囊套(如圖所示之第一氣囊套31、第二氣囊套32、第三氣囊套33)係分別透過獨立的空氣導管311、321、331連接該至少一氣壓源20,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體外反搏裝置,係至少具有一供穿戴於患者之小腿處的第一氣囊套31、一供穿戴於患者之大腿靠近膝蓋處的第二氣囊套32、一供穿戴於患者之大腿靠近臀部處的第三氣囊套33,連接各氣囊套(第一氣囊套31、第二氣囊套32、第三氣囊套33)之空氣導管311、321、331係各別透過一第一電氣閥341連接該至少一氣壓源20,各空氣導管311、321、331於所設置的第一電氣閥341與所連接之氣囊套(第一氣囊套31、第二氣囊套32、第三氣囊套33)之間設有一連接至外部的第二電氣閥342。
該控制模組40係至少與各第一電氣閥341及各第二電氣閥342電氣連接,該控制模組40係設有一操控面板41、一模式選擇器42、至少一供連接心電圖訊號的訊號傳輸埠43、一供連接外部電源的電源供應器44,另於該電源供應器44、該至少一訊號傳輸埠43、該模式選擇器42及該操控面板41之間電氣連接一微控制器45。
以及,該模式選擇器42係預先載入有複數供控制各第一電氣閥341及各第二電氣閥342依照設定順序動作,使令各氣囊套(第一氣囊套31、第二氣囊套32、第三氣囊套33)產生不同充氣順序的控制模式。
請同時配合參照第1圖及第2圖所示,本創作之體外反搏裝置在至少具有一供穿戴於患者之小腿處的第一氣囊套31、一供穿戴於患者之大腿靠近膝蓋處的第二氣囊套32、一供穿戴於患者之大腿靠近臀部處的第三氣囊套33之結構型態下,所述 模式選擇器係至少載入有一第一控制模式、一第二控制模式及一第三控制模式;其中:該第一控制模式係依序令第一氣囊套31、第二氣囊套32、第三氣囊套33充氣;該第二控制模式係依序令第三氣囊套33、第二氣囊套32、第一氣囊套31充氣;該第三控制模式係依序令第三氣囊套33、第二氣囊套32、第一氣囊套31充氣,再依序令第一氣囊套31、第二氣囊套32、第三氣囊套33充氣。
原則上,本創作之體外反搏裝置,於使用時,係將各氣囊套(第一氣囊套31、第二氣囊套32、第三氣囊套33)分別穿戴於患者之肢體上,另透過訊號傳輸埠43連接使用者(患者)之心電圖訊號;在本實施例中,使用者(患者)之心電圖訊號係可以由一安裝於使用者(患者)身上的心電圖偵測器10所提供。
接著,再依照需求選定相對應的控制模式,經啟動後即可在氣壓源20、各氣囊套(第一氣囊套31、第二氣囊套32、第三氣囊套33)及控制模組40之整合運作下,依照所選定的控制模式控制令氣囊套(第一氣囊套31、第二氣囊套32、第三氣囊套33)依序充氣,藉以產生提高血流切應力、改善血管內皮細胞結構及功能、防止血栓形成以及促進血管側枝循環形成;尤其,只需要透過簡單的控制模式切換動作,即可變換氣囊套之加壓順序,以便快速因應不同病況及不同部位之治療需求。
例如,當選擇第一控制模式時,即可如第3圖所示依序令第一氣囊套31、第二氣囊套32、第三氣囊套33充氣,以產生改善心肌功能之治療效果;當選擇第二控制模式時,即可如第4圖所示依序令第三氣囊套33、第二氣囊套32、第一氣囊套充氣31,選擇第三控制模式時,則如第5圖所示依序令第三氣囊套33、第二氣囊套32、第一氣囊套31充氣,再依序令第一氣囊套31、第二 氣囊套32、第三氣囊套33充氣,而可廣被應用於改善末梢血液循環不良,或是肢體舒壓按摩等用途。
在上揭各圖所示之實施例中,所述操控面板41係可由一觸控式液晶面板組成,抑或是由一液晶面板及複數按鍵開關組成;至於,各第一電氣閥341及各第二電氣閥342則係可以分別為一電磁閥。
附帶一提的是,第1圖所示之體外反搏裝置,係至少包括:至少一氣壓源20、至少一供穿戴於患者之小腿處的第一氣囊套31、至少一供穿戴於患者之大腿靠近膝蓋處的第二氣囊套32、至少一供穿戴於患者之大腿靠近臀部處的第三氣囊套33,以及一控制模組40;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氣囊套31、該至少一第二氣囊套32、該至少一第三氣囊套33,係分別透過獨立的空氣導管311、321、331連接該至少一氣壓源20,連接該至少一第一氣囊套31、該至少一第二氣囊套32、該至少一第三氣囊套33之空氣導管311、321、331係各別透過一第一電氣閥341連接該至少一氣壓源20,各空氣導管311、321、331於所設置的第一電氣閥341與所連接之至少一第一氣囊套31、至少一第二氣囊套32、至少一第三氣囊套33之間設有一連接至外部的第二電氣閥342。
該氣壓源20係包括有至少一蓄壓桶21及一空氣幫浦22,該至少一蓄壓桶21係與該至少一第一氣囊套31、該至少一第二氣囊套32、該至少一第三氣囊套33所屬之空氣導管311、321、331連接;該空氣幫浦22另透過一獨立的空氣導管221連接該至少一蓄壓桶21。
該控制模組40係至少與各第一電氣閥341及各第二電氣閥342電氣連接,該控制模組40係設有一操控面板41、一模 式選擇器42、至少一供連接心電圖訊號的訊號傳輸埠43、一供連接外部電源的電源供應器44,另於該電源供應器44、該至少一訊號傳輸埠43、該模式選擇器42及該操控面板41之間電氣連接一微控制器45。
以及,該模式選擇器42係預先載入供控制各第一電氣閥341及各第二電氣閥342依照設定順序動作的一第一控制模式、一第二控制模式及一第三控制模式;該第一控制模式係依序令第一氣囊套31、第二氣囊套32、第三氣囊套33充氣;該第二控制模式係依序令第三氣囊套33、第二氣囊套32、第一氣囊套31充氣;該第三控制模式係依序令第三氣囊套33、第二氣囊套32、第一氣囊套31充氣,再依序令第一氣囊套31、第二氣囊套32、第三氣囊套33充氣。
具體而言,本創作所揭露之體外反搏裝置,藉由上述結構設計,可各別對氣囊套充氣,以及可供使用者依照實際需求,選擇相對應的控制模式,即可在氣壓源、各氣囊套及控制模組之整合運作下,依照所選定的控制模式令氣囊套依序充氣,藉以產生提高血流切應力、改善血管內皮細胞結構及功能、防止血栓形成以及促進血管側枝循環形成;尤其,只需要透過簡單的控制模式切換動作,即可變換氣囊套之加壓順序,以便快速因應不同病況及不同部位之治療需求,而可廣被應用於包括改善心肌功能、改善末梢血液循環不良,或是肢體舒壓按摩等用途。
綜上所述,本創作提供一較佳可行之體外反搏裝置,爰依法提呈新型專利之申請;本創作之技術內容及技術特點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項技術之人士仍可能基於本創作之揭示而作各種不背離本案創作精神之替換及修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應不限於實施例所揭示者,而應包括各種不背離本創作之 替換及修飾,並為以下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0‧‧‧心電圖偵測器
20‧‧‧氣壓源
21‧‧‧蓄壓桶
22‧‧‧空氣幫浦
221‧‧‧空氣導管
31‧‧‧第一氣囊套
311‧‧‧空氣導管
32‧‧‧第二氣囊套
321‧‧‧空氣導管
33‧‧‧第三氣囊套
331‧‧‧空氣導管
341‧‧‧第一電氣閥
342‧‧‧第二電氣閥
40‧‧‧控制模組
41‧‧‧操控面板
42‧‧‧模式選擇器
43‧‧‧訊號傳輸埠
44‧‧‧電源供應器
45‧‧‧微控制器

Claims (9)

  1. 一種體外反搏裝置,係至少包括:至少一氣壓源、複數氣囊套,以及一控制模組;其中:該氣壓源係用以提供體外反搏裝置運作所需的高壓氣體;各氣囊套係分別透過獨立的空氣導管連接該至少一氣壓源,連接各氣囊套之空氣導管係各別透過一第一電氣閥連接該至少一氣壓源,各空氣導管於所設置的第一電氣閥與所連接之氣囊套之間設有一連接至外部的第二電氣閥;該控制模組係至少與各第一電氣閥及各第二電氣閥電氣連接,該控制模組係設有一操控面板、一模式選擇器、至少一供連接心電圖訊號的訊號傳輸埠、一供連接外部電源的電源供應器,另於該電源供應器、該至少一訊號傳輸埠、該模式選擇器及該操控面板之間電氣連接一微控制器;以及,該模式選擇器係預先載入有複數供控制各第一電氣閥及各第二電氣閥依照設定順序動作,使令各氣囊套產生不同充氣順序的控制模式。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體外反搏裝置,其中,該氣壓源係包括有至少一與各氣囊套之空氣導管連接的蓄壓桶,以及一透過獨立空氣導管與該至少一蓄壓桶連接的空氣幫浦。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體外反搏裝置,其中,該氣壓源係包括有至少一與各氣囊套之空氣導管連接的高壓氣瓶。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體外反搏裝置,其中,該體外反搏裝置,係至少具有一供穿戴於患者之小腿處的第一氣囊套、一供穿戴於患者之大腿靠近膝蓋處的第二氣囊套、一供穿戴於患者之大腿靠近臀部處的第三氣囊套。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體外反搏裝置,其中,該模式選擇器係至少載入有一第一控制模式、一第二控制模式及一第三控制模式;該第一控制模式係依序令第一氣囊套、第二氣囊套、第三氣囊套充氣;該第二控制模式係依序令第三氣囊套、第二氣囊套、第一氣囊套充氣;該第三控制模式係依序令第三氣囊套、第二氣囊套、第一氣囊套充氣,再依序令第一氣囊套、第二氣囊套、第三氣囊套充氣。
  6. 如請求項1至4項其中任一項所述之體外反搏裝置,其中,該操控面板係由一觸控式液晶面板組成。
  7. 如請求項1至4項其中任一項所述之體外反搏裝置,其中,該操控面板係由一液晶面板及複數按鍵開關組成。
  8. 如請求項1至4項其中任一項所述之體外反搏裝置,其中,該各第一電氣閥及各第二電氣閥係分別為一電磁閥。
  9. 一種體外反搏裝置,係至少包括:至少一氣壓源、至少一供穿戴於患者之小腿處的第一氣囊套、至少一供穿戴於患者之大腿靠近膝蓋處的第二氣囊套、至少一供穿戴於患者之大腿靠近臀部處的第三氣囊套,以及一控制模組;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氣囊套、該至少一第二氣囊套、該至少一第三氣囊套,係分別透過獨立的空氣導管連接該至少一氣壓源,連接該至少一第一氣囊套、該至少一第二氣囊套、該至少一第三氣囊套之空氣導管係各別透過一第一電氣閥連接該至少一氣壓源,各空氣導管於所設置的第一電氣閥與所連接之至少一第一氣囊套、至少一第二氣囊套、至少一第三氣囊套之間設有一連接至外部的第二電氣閥;該氣壓源係包括有至少一蓄壓桶及一空氣幫浦,該至少一蓄壓桶係與該至少一第一氣囊套、該至少一第二氣囊套、該至少一第三 氣囊套所屬之空氣導管連接;該空氣幫浦另透過一獨立的空氣導管連接該至少一蓄壓桶;該控制模組係至少與各第一電氣閥及各第二電氣閥電氣連接,該控制模組係設有一操控面板、一模式選擇器、至少一供連接心電圖訊號的訊號傳輸埠、一供連接外部電源的電源供應器,另於該電源供應器、該至少一訊號傳輸埠、該模式選擇器及該操控面板之間電氣連接一微控制器;以及,該模式選擇器係預先載入供控制各第一電氣閥及各第二電氣閥依照設定順序動作的一第一控制模式、一第二控制模式及一第三控制模式;該第一控制模式係依序令第一氣囊套、第二氣囊套、第三氣囊套充氣;該第二控制模式係依序令第三氣囊套、第二氣囊套、第一氣囊套充氣;該第三控制模式係依序令第三氣囊套、第二氣囊套、第一氣囊套充氣,再依序令第一氣囊套、第二氣囊套、第三氣囊套充氣。
TW104200640U 2015-01-15 2015-01-15 體外反搏裝置 TWM5018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0640U TWM501850U (zh) 2015-01-15 2015-01-15 體外反搏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0640U TWM501850U (zh) 2015-01-15 2015-01-15 體外反搏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1850U true TWM501850U (zh) 2015-06-01

Family

ID=53936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0640U TWM501850U (zh) 2015-01-15 2015-01-15 體外反搏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18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4255B (zh) * 2016-05-26 2018-05-21 Ye ji fang Stroke treatment robo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4255B (zh) * 2016-05-26 2018-05-21 Ye ji fang Stroke treatment robo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692018A (en) Cardiac assistance device
EP1720504B1 (en) Compression apparatus
US7229402B2 (en) Minimally invasive ventricular assist technology and method
KR101628670B1 (ko) 순환 및 혈류역학 보조용 박동 및 비-침습 장치
US20050187503A1 (en) Compression apparatus
US20180110675A1 (en)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apparatus
CN104540478B (zh) 用于勃起功能障碍状况的系统和方法
WO2019136429A1 (en)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system
CN208243760U (zh) 一种自动控压间歇充气袜
US10258536B2 (en) External peripheral vascular occlusion for enhance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US8142372B2 (en) External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for treatment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Kung et al. Heart booster: a pericardial support device
TWM501850U (zh) 體外反搏裝置
EP2033614A1 (en) Neonate or infant pulsating wear
CN116172849A (zh) 体外反搏治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4864258U (zh) 主动脉旁反搏装置
JP2018513730A (ja) 心臓補助装置
CN207445000U (zh) 一种新型充气式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加压止血装置
TWM492741U (zh) 往復式加壓裝置
TWM493989U (zh) 活塞推頂限位式加壓裝置
CN204766756U (zh) 一种球囊心脏反搏器
CA2666600A1 (en) An eecp device and an image system comprising the same
TWM642953U (zh) 體外反搏智能式裝置
JP3107269U (ja) 深静脈予防装置
CN109316641A (zh) 一种人工心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