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9757U - 防止回灌中央環 - Google Patents

防止回灌中央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9757U
TWM529757U TW105206093U TW105206093U TWM529757U TW M529757 U TWM529757 U TW M529757U TW 105206093 U TW105206093 U TW 105206093U TW 105206093 U TW105206093 U TW 105206093U TW M529757 U TWM529757 U TW M52975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ing
central ring
cover
exhaust port
rechar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60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an-Chun Wu
Original Assignee
Ye Prec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e Prec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e Prec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52060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9757U/zh
Publication of TWM5297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9757U/zh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Description

防止回灌中央環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中央環,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安裝於幫浦之管中,且藉由蓋體與排氣口之夾角小於90度之結構設計,當幫浦抽真空的過程中停止運作時,蓋體相對排氣口之一面將會因大氣壓力轉動而覆蓋排氣孔,以防止抽出之粉塵及微粒回灌之防止回灌中央環。
一般來說,習知的環體係安裝於幫浦管中;而幫浦在抽真空已將設備中的粉塵及微粒抽出時,便須考量到其可能遭遇粉塵及微粒回灌之問題。
例如,當經由幫浦由一設備中抽出之粉塵及微粒時,且於抽真空的過程中,遭遇到停電或是其他因素而導致無法繼續作業時,於幫浦管中的粉塵及微粒便有可能回灌至設備之中,進而造成設備的損壞。
承上述,針對上述所造成回灌的問題,便成為了該領域亟需解決的一大課題。
有鑑於上述習知之問題,本創作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防止回灌中央環,用以解決習知技術中所面臨之問題。
基於上述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防止回灌中央環,其包含連結座及蓋體。連結座位於防止回灌中央環之一面且鄰近防止回灌中央環之排氣口,連結座之兩端分別凸設第一樞接部。蓋體之一側凸設樞接端,樞接端位於二第一樞接部之間,並由軸件穿設二第一樞接部及樞接端,樞接端對應防止回 灌中央環之一面為斜面,斜面與防止回灌中央環之該面相抵,蓋體與排氣口形成小於90度之夾角;其中,當蓋體相對排氣口之一面受到外力時,蓋體經轉動而覆蓋排氣口。
較佳地,各第一樞接部可具有第一樞接孔,並由軸件穿設。
較佳地,樞接端可包含二第二樞接部,各第二樞接部具有第二樞接孔,並由軸件穿設。
較佳地,蓋體之形狀可對應排氣口之形狀。
較佳地,夾角可為80度。
基於上述目的,本創作再提供一種防止回灌中央環,其包含複數個連結座及複數個蓋體。複數個連結座位於具有複數個排氣口之防止回灌中央環之一面,各連結座鄰近對應之排氣口,各連結座之兩端分別凸設第一樞接部。複數個蓋體分別於一側凸設樞接端,各樞接端位於對應之連結座之二第一樞接部之間,並由軸件穿設二第一樞接部及樞接端,各樞接端對應該防止回灌中央環之一面為斜面,斜面與防止回灌中央環之該面相抵,各蓋體與對應之排氣口形成小於90度之夾角;其中,當複數個蓋體之其中一個的相對排氣口之一面受到外力時,蓋體經轉動而覆蓋對應之排氣口。
較佳地,各樞接端可包含二第二樞接部,各第二樞接部可具有一第二樞接孔,並由軸件穿設。
較佳地,各蓋體之形狀與對應之排氣口之形狀相互對應。
承上所述,本創作之防止回灌中央環係設於幫浦之管中,而藉由蓋體與排氣口之夾角小於90度之結構設計,使得當相對排氣口之一面受到外力時,蓋體將轉動而覆蓋排氣孔,以防止抽出之粉塵及微粒回灌。
100、200‧‧‧防止回灌中央環
101、201‧‧‧排氣口
110、210‧‧‧連結座
111、211‧‧‧第一樞接部
112、212‧‧‧第一樞接孔
120、220‧‧‧蓋體
121、221‧‧‧樞接端
122、222‧‧‧第二樞接部
123、223‧‧‧第二樞接孔
130‧‧‧軸件
224‧‧‧通口
P‧‧‧斜面
θ‧‧‧夾角
第1圖係為本創作之防止回灌中央環之第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2圖係為本創作之防止回灌中央環之第一實施例之連結座之示意圖。
第3圖係為本創作之防止回灌中央環之第一實施例之蓋體之示意圖。
第4圖係為本創作之防止回灌中央環之第二實施例之連結座之第一示意圖。
第5圖係為本創作之防止回灌中央環之第二實施例之蓋體之第一示意圖。
第6圖係為本創作之防止回灌中央環之第二實施例之連結座之第二示意圖。
第7圖係為本創作之防止回灌中央環之第二實施例之蓋體之第二示意圖。
第8圖係為本創作之防止回灌中央環之第二實施例之連結座之第三示意圖。
第9圖係為本創作之防止回灌中央環之第二實施例之蓋體之第三示意圖。
為利貴審查員瞭解本創作之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創作配合圖式,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創作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創作於實際實施上的權利範圍。
本創作之優點、特徵以及達到之技術方法將參照例示性實施例及所附圖式進行更詳細地描述而更容易理解,且本創作或可以不同形式來實現,故不應被理解僅限於此處所陳述的實施例,相反地,對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所提供的實施例將使本揭露更加透徹與全面且完整地傳達本創作的範疇,且本創作將僅為所附加的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
請參閱第1至3圖;第1圖係為本創作之防止回灌中央環之第一實施例之示意圖;第2圖係為本創作之防止回灌中央環之第一實施例之連結座之示 意圖;第3圖係為本創作之防止回灌中央環之第一實施例之蓋體之示意圖。其中,第3圖包含蓋體120之側視及立體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之防止回灌中央環100包含了連結座110及蓋體120。其中,連結座110及蓋體120相互樞接,且蓋體120可活動地密封覆蓋防止回灌中央環100之排氣口101。
續言之,上述之連結座110位於防止回灌中央環100之一面,並且鄰近防止回灌中央環100之排氣口101,連結座110之兩端分別凸設第一樞接部111。而,蓋體120之一側凸設樞接端121,樞接端121於蓋體120樞接連結座110時係位於二第一樞接部111之間,並由軸件130穿設二第一樞接部111及樞接端121。
值得一提的是,蓋體120之樞接端121對應防止回灌中央環100之一面為斜面P,斜面P與防止回灌中央環100之該面相抵,進而在幫浦抽真空的過程中,蓋體120處於未受到外力的狀態下,將與排氣口101形成小於90度之夾角θ;是以,當蓋體120相對排氣口101之一面受到外力時,即受到大氣壓力時,蓋體120便會受力轉動而覆蓋排氣口101。
於實際應用時,本創作之防止回灌中央環100之蓋體120初始時並未覆蓋排氣口101,而是與排氣口101呈小於90度之夾角θ,進而不會妨礙到排出粉塵及微粒之輸送。
而,當於幫浦抽真空之過程中,因各種因素而停止作業時,若防止回灌中央環100所接的管線中排出之粉塵及微粒開始回灌,蓋體120將被大氣壓力推動,進而蓋體120將朝排氣口101的方向轉動,並進一步地覆蓋密封排氣口101;是以,藉由蓋體120與排氣口101之夾角θ小於90度,使得蓋體120可受 力即被大氣壓力推動,進而立即覆蓋排氣口101,防止回灌之粉塵及微粒回灌至原先排出粉塵及微粒之設備中。
進一步地,連結座110之各第一樞接部111可具有第一樞接孔112,並由軸件130穿設;另一方面,蓋體120之樞接端121可包含二第二樞接部122,而各第二樞接部122具有第二樞接孔123,並由軸件130穿設。
為使得蓋體120達到較佳地覆蓋效果,蓋體120之形狀可對應排氣口101之形狀,且夾角θ之角度較佳可為80度。
請參閱第4至5圖;第4圖係為本創作之防止回灌中央環之第二實施例之連結座之第一示意圖;第5圖係為本創作之防止回灌中央環之第二實施例之蓋體之第一示意圖。其中,第5圖包含蓋體220之側視及立體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創作再提供一種防止回灌中央環200,其與第一實施例所述之防止回灌中央環100之差異在於,本實施例之防止回灌中央環200包含複數個連結座210及複數個蓋體220。連結座210之數量對應排氣口201及蓋體220之數量,每一個連結座210係與對應之蓋體220樞接;而各蓋體220可活動地密封覆蓋對應之排氣口201。
續言之,複數個連結座210位於具有複數個排氣口201之防止回灌中央環200之一面,各連結座210分別鄰近對應之排氣口201,各連結座210之兩端分別凸設第一樞接部211。而,複數個蓋體220分別於一側凸設樞接端221,各樞接端221分別位於對應之連結座210之二第一樞接部211之間,並由軸件穿設二第一樞接部211及樞接端221,各樞接端221對應防止回灌中央環200之一面為斜面P,斜面P與防止回灌中央環200之該面相抵,各蓋體220與對應之排氣口201形 成小於90度之夾角;其中,當複數個蓋體220之其中一個的相對排氣口201之一面受到外力時,蓋體220便可轉動而覆蓋密封對應之排氣口201。
補充一提的是,複數個連結座210之第一樞接部211可具有第一樞接孔212,而複數個蓋體220之樞接端221可包含二第二樞接部222,各第二樞接部222可具有一第二樞接孔223,對應之各第一樞接孔212及第二樞接孔223分別由各軸件穿設;且各蓋體220之形狀與對應之排氣口201之形狀較佳應相互對應,而蓋體220與排氣口201之夾角的較佳角度為80度。
此外,請參閱第6至7圖;第6圖係為本創作之防止回灌中央環之第二實施例之連結座之第二示意圖;第7圖係為本創作之防止回灌中央環之第二實施例之蓋體之第二示意圖。其中,第7圖包含蓋體220之側視及立體示意圖。如圖所示,第6圖所示之防止回灌中央環200與上述之第4圖所示的僅尺寸上相異;另一方面,如第7圖所示,防止回灌中央環200之蓋體220進一步地可具有通口224。
另參閱第8至9圖;第8圖係為本創作之防止回灌中央環之第二實施例之連結座之第三示意圖;第9圖係為本創作之防止回灌中央環之第二實施例之蓋體之第三示意圖。其中,第8圖包含蓋體220之側視及立體示意圖。如圖所示,第8圖所示之防止回灌中央環200與上述之第4及6圖所示的為連結座210及蓋體220數量上相異。
承上所述,本創作之防止回灌中央環係設於對設備執行抽真空之幫浦的管中,而藉由蓋體與排氣口之夾角小於90度之結構設計,使得當相對排氣口之一面受到外力(即大氣壓力)時,蓋體將轉動而覆蓋排氣孔,以防止抽出之粉塵及微粒回灌。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僅係為說明本創作之技術思想及特點,其目的在使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能夠瞭解本創作之內容並據以實施,當不能以之限定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即大凡依本創作所揭示之精神所作之均等變化或修飾,仍應涵蓋在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
100‧‧‧防止回灌中央環
110‧‧‧連結座
111‧‧‧第一樞接部
120‧‧‧蓋體
121‧‧‧樞接端
130‧‧‧軸件
θ‧‧‧夾角

Claims (10)

  1. 一種防止回灌中央環,其包含:一連結座,係位於該防止回灌中央環之一面且鄰近該防止回灌中央環之一排氣口,該連結座之兩端係分別凸設一第一樞接部;以及一蓋體,其一側係凸設一樞接端,該樞接端係位於該二第一樞接部之間,並由一軸件穿設該二第一樞接部及該樞接端,該樞接端對應該防止回灌中央環之一面係為一斜面,該斜面與該防止回灌中央環之該面相抵,該蓋體與該排氣口形成小於90度之一夾角;其中,當該蓋體相對該排氣口之一面受到外力時,該蓋體係經轉動而覆蓋該排氣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止回灌中央環,其中各該第一樞接部係具有一第一樞接孔,並由該軸件穿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止回灌中央環,其中該樞接端係包含二第二樞接部,各該第二樞接部係具有一第二樞接孔,並由該軸件穿設。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止回灌中央環,其中該蓋體之形狀係對應該排氣口之形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止回灌中央環,其中該夾角係為80度。
  6. 一種防止回灌中央環,其包含: 複數個連結座,係位於具有複數個排氣口之該防止回灌中央環之一面,各該連結座係鄰近對應之該排氣口,各該連結座之兩端係分別凸設一第一樞接部;以及複數個蓋體,係分別於一側凸設一樞接端,各該樞接端係位於對應之該連結座之該二第一樞接部之間,並由一軸件穿設該二第一樞接部及該樞接端,各該樞接端對應該防止回灌中央環之一面係為一斜面,該斜面與該防止回灌中央環之該面相抵,各該蓋體與對應之該排氣口形成小於90度之一夾角;其中,當該複數個蓋體之其中一個的相對該排氣口之一面受到外力時,該蓋體係經轉動而覆蓋對應之該排氣口。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防止回灌中央環,其中各該第一樞接部係具有一第一樞接孔,並由該軸件穿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防止回灌中央環,其中各該樞接端係包含二第二樞接部,各該第二樞接部係具有一第二樞接孔,並由該軸件穿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防止回灌中央環,其中各該蓋體之形狀與對應之該排氣口之形狀係相互對應。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防止回灌中央環,其中該夾角係為80度。
TW105206093U 2016-04-28 2016-04-28 防止回灌中央環 TWM5297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6093U TWM529757U (zh) 2016-04-28 2016-04-28 防止回灌中央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6093U TWM529757U (zh) 2016-04-28 2016-04-28 防止回灌中央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9757U true TWM529757U (zh) 2016-10-01

Family

ID=57848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6093U TWM529757U (zh) 2016-04-28 2016-04-28 防止回灌中央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97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60785B2 (ja) 弁付回転式コネクタ
US8590557B2 (en) Dual flap device for the environmentally tight connection of two receptacles
US9309920B2 (en) Ball joint orientation device applicable to unipod
TWM529757U (zh) 防止回灌中央環
TWI595183B (zh) 防止回灌中央環
CN206765746U (zh) 管接头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3214881U (ja) 流体圧機器用封止プラグ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封止構造
CN107875490B (zh) 呼吸机系统
CN203962443U (zh) 出风口方向可调且设有密封件的风机
JP5854907B2 (ja) 管継手
CN110966165A (zh) 防止回灌中央环
CN212291519U (zh) 一种真空吸运设备用真空吸盘连接装置及真空吸运设备
TWM622444U (zh) 手工具套合構造
CN111271491A (zh) 单向阀和高压气体加注结构
TWM576507U (zh) Quick female connector
TWI569922B (zh) 套筒接頭結構
JP2016053420A (ja) 管継手
JP4460883B2 (ja) ガス栓
TWI538869B (zh) 連接結構
TWM245024U (en) Airtight structure for air passage of pneumatic tool
TWI601896B (zh) Has to prevent negative pressure reflux device
TWM572285U (zh) Sleeve structure
CN107054002A (zh) 管接头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7673901U (zh) 气垫床可快速泄气与充气的阀体
CN111674820A (zh) 一种真空吸运设备用真空吸盘连接装置及真空吸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