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9495U - 牽引式復健裝置 - Google Patents

牽引式復健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9495U
TWM529495U TW105206644U TW105206644U TWM529495U TW M529495 U TWM529495 U TW M529495U TW 105206644 U TW105206644 U TW 105206644U TW 105206644 U TW105206644 U TW 105206644U TW M529495 U TWM529495 U TW M52949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hanger
gear
motor
driv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66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ong-fu Lin
Original Assignee
yong-fu L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fu Lin filed Critical yong-fu Lin
Priority to TW1052066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9495U/zh
Publication of TWM529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9495U/zh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Description

牽引式復健裝置
本創作有關於一種牽引式復健裝置,特別是指一種可大幅增加手臂拉伸之牽引行程,進而有效伸展筋骨的牽引式復健裝置,尤其涉及該復健裝置之吊架、可供手拉的握持件及往復驅動模組。
對於罹患腦部、脊髓損傷、中風、肌肉萎縮、生理機能退化或癱瘓等症狀的病人來說,除了日常生活需依賴醫療輔具移動及定位身軀以外,復健治療也必須藉由相關輔助器材的協助才能進行。
復健治療包括有手部的牽引拉伸運動,以及腳部的腳踏車式踩踏運動,習知手部牽引和腳部踩踏復健技術,如台灣第96221793號「牽引運動床」專利所揭露,主要是在床的兩端分別設一豎桿及一腳踏用牽引機,該牽引機兩側樞設有二曲柄,各曲柄設一拉繩,各拉繩分別延伸至床前端而繞設在該豎桿上,且各拉繩分別連接一握把。使用時病人雙腳可踩踏各曲柄之踏板座,雙手則可握持該握把,令雙腳隨著各曲柄產生往復踩踏運動,同時帶動病人雙手隨著各握把產生上下往復牽引拉伸運動。
前述習用技術缺點在於,由於該拉繩是由曲柄帶動,而拉繩之握把用以上下移動牽引拉伸病人手臂的行程距離,等於曲柄擺動一圈的 直徑距離,但是曲柄擺動一圈的直徑距離,需要適應一般人雙腳往復踩踏的幅部,因此拉繩之握把上下移動的行程距離相當有限,導致用以牽引拉伸病人手臂的行程距離難以進一步增加的問題,因此,習用構造僅能小幅度牽引病人的手腕上下擺動,根本無法將病人的手臂連帶脊椎一同上提伸展,故而造成病人之拉伸手臂的復健治療效果不彰的情形。
有鑑於此,本創作人特以專門從事復健器材與相關領域之生產、製造及設計的多年經驗,研發出本創作構造,以克服上述先前技術中之缺失。
爰是,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可大幅增加手臂拉伸之牽引行程而有效鬆展筋骨的牽引式復健裝置,以克服上述先前技術中,傳統利用曲柄帶動拉繩和握把牽引拉伸病人手臂的行程受限於腳踏曲柄的擺動幅度,導致用以牽引拉伸病人手臂的行程距離難以進一步增加,造成病人之拉伸手臂的復健治療效果欠佳的缺失。
為達成上述之目的,本創作之牽引式復健裝置,包括:一吊架,繞設有一第一繩索;一往復驅動模組,包含有一往復驅動單元、一馬達、一引動件及一控制器,該控制器儲存有一馬達正反轉時序資料,該控制器依據該馬達正反轉時序資料控制該馬達之轉軸交替進行正轉及反轉運作,該往復驅動單元接受該馬達之正轉及反轉交替驅動,以驅動該引動件往復移動;以及一第一握持件,連接該第一繩索一端且懸掛在該吊架上,該第一繩索 另一端連接該引動件,令該第一握持件經由該第一繩索牽引隨著該引動件上下往復移動。
藉由上述結構,使用時病人的手可握持該第一握持件,藉由該馬達之雙向交替傳動的驅動方式,可驅使該往復驅動單元帶動該引動件進行雙向往復移動,令引動件帶動該第一繩索和第一握持件上下往復移動,令病人的手臂接受該第一握持件的牽引而上下往復拉伸運動,藉以自動牽引病人的手臂連帶脊椎筋骨肌肉進行上下往復拉伸活動,以達到手臂和脊椎筋骨肌肉伸直復健之治療功效。尤需加以說明的是,由於該第一繩索和第一握持件受到引動件往復帶動,因此增加該引動件的往復移動的行程距離,即可簡便且輕易地增加該第一繩索和第一握持件上下牽引拉伸病人手臂的行程距離,俾得以有效達成調整伸展病人筋骨之拉伸長度,進而提升復健裝置得以靈活調整使用之便利性,以及復健治療功效上之實用性。此外,使用前亦可依據病人手臂的長短,透過該控制器之使用介面(例如:旋鈕、鍵盤或觸控面板)調整及輸入該馬達正反轉時序資料,即可自由控制該馬達轉軸之正轉及反轉圈數,藉此調整手臂接受上下牽引拉伸之行程距離的長短。
以下進一步說明本創作之具體實施方式:
依據上述主要結構特徵,該引動件朝一第一方向(例如:上方)及一第二方向(例如:下方)往復移動,該吊架繞設有一第二繩索,該第二繩索一端連接一懸掛在該吊架上的第二握持件,該第一繩索另一端自該引動件往該第一方向延伸,該第二繩索另一端連接該引動件,且第二繩索另一端自該引動件往該第二方向延伸,該第二握持件經由該第二繩索牽引 而隨著該引動件上下往復移動。使用時,病人的雙手可分別握持該第一握持件及第二握持件,令第一握持件和第二握持件隨著引動件移動,而上下交替往復移動,藉此提供使用者雙手向上做大幅度的往復拉伸運動。
依據上述主要結構特徵,該吊架頂部設有一第一上滑輪及一第二上滑輪,且吊架底部設有一第一下滑輪,該第一繩索一端繞設於該第一上滑輪以後懸掛於該吊架下方,該第二繩索一端繞設於該第一下滑輪以後接著繞設於該第二上滑輪且懸掛在該吊架下方。
依據上述主要結構特徵,該往復驅動單元包含:一第一齒輪和一第二齒輪;一線性導引器,沿著該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之間的軸向設置,該引動件受到該導引器的引導而於該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之間往復移動;以及一鍊條,繞設於該第一齒輪及第二齒輪上,該引動件連結於該鍊條上,該馬達之轉軸經由該第一齒輪雙向驅動該鍊條及引動件。
該往復驅動單元包含有二分置於該導引器兩端的可拆卸式感測器,所述感測器分別電連接該控制器,該感測器於偵測到該引動件時產生一感測信號,且控制器於接收到該感測信號時控制該馬達停止運作。該感測器可設為光感測器或觸動開關。如此,可依據病人手臂的長短,自由調整各感測器之間的距離,利用各感測器限制該引動件往復移動的範圍,若該馬達之正、逆轉功能失效而驅使該引動件通過或碰觸該感測器時,可立即觸發該控制器去關閉馬達,令馬達停止運作,當排除故障後,即可重新啟動馬達回復運作,藉以防止該第一、第二繩索對病人手臂作出過度的拉伸,而產生安全保護之效果。
該往復驅動單元包含有二分置於該導引器兩端的彈簧緩衝調整鈕,該引動件設有一延伸至各彈簧緩衝調整鈕之間的制動件,該彈簧緩衝調整鈕設有一朝向該制動件的止擋件,以及使該止擋件負載緩衝彈性的一彈性器。如此,該制動件亦可作為安全保護裝置,若該馬達之正、逆轉功能失效而驅使該制動件觸碰該導引器上端或下端之彈簧緩衝調整鈕時,可利用該彈簧緩衝調整鈕之止擋件產生彈性止擋該制動件的作用,進而制動該引動件位移,以限制該引動件往復移動的範圍,並可對採用觸動開關的感測器產生防衝撞破壞的保護作用。
依據上述主要結構特徵,該吊架與往復驅動模組係模組成一體,該吊架設在一滑座上,該滑座下方鋪路有滑軌,該滑座的底部設有滑塊,所述滑塊滑設在滑軌上。如此,可徒手對該吊架施力,驅使該吊架利用該滑塊接受該滑軌的引導,而前進或後退移位至適當位置,便於調整該吊架與使用者肩部平行,藉此可依需求以人力自由推動滑座來移位調整吊架的位置,以方便病人操作使用,同時有利於該第一上滑輪、第二上滑輪和第一下滑輪平順運作。
依據上述主要結構特徵,該滑軌旁側設有被扣接部,該吊架上設有扣接部,能夠扣接該被扣接部,即可將該吊架穩固定位在該滑軌上任意位置。
依據上述主要結構特徵,該吊架下方設有一可調整位置的座椅,該座椅包含有一可調整後仰角度的椅背。如此,該座椅可進行45度角或90度角的轉向和定位,以方便行動不便者入離座,再反方向轉回復原定位,並於使用完畢以後轉向離位。此外,該座椅可隨個人腿部長短進行前、 後移動,以調整舒適且最佳的位置。再者,該座椅之椅背可調整後仰至接近平躺,如此亦可將病人的腿固定在第一握持件和第二握持件上,藉此進行抬腳復健治療。
依據上述主要結構特徵,該座椅前方設有一腳踏曲柄模組,該腳踏曲柄模組兩側分別設有一腳踏曲柄,以及一樞置在該腳踏曲柄上的腳踏板。該腳踏曲柄模組包含有一可驅動所述腳踏曲柄的曲柄馬達。當病人實施手臂上下往復拉伸復健治療時,亦可將病人雙腳踩踏於各腳踏曲柄之腳踏板上,令病人雙腳隨著各腳踏曲柄進行往復踩踏復健治療。
依據上述主要結構特徵,該吊架、座椅及腳踏曲柄模組設於一底座上,該底座底部設有多數可制動固定的滾輪,可隨意選擇擺放位置。
依據上述主要結構特徵,該引動件上設有同軸之一第一轉輪及一第二轉輪,該第一繩索另一端繞設於該第一轉輪上,且第二繩索另一端繞設於該第二轉輪上。
依據上述主要結構特徵,該第一握持件及第二握持件分別設有配重塊,當病人以單手使用該第一握持件或第二握持件,或者該第一握持件及第二握持件空載時,由於該第一握持件和第二握持件都具有足以下墜的重量,藉此得以避免前述單手使用或空載情況下造成馬達絞繩的現象。
為能明確且充分揭露本創作,併予列舉較佳實施之圖例,以詳細說明其實施方式如後述:
1‧‧‧吊架
100‧‧‧滑座
101‧‧‧立柱
102‧‧‧橫桿
103‧‧‧滑桿
11‧‧‧第一上滑輪
12‧‧‧第二上滑輪
13‧‧‧第一下滑輪
14‧‧‧第三上滑輪
15‧‧‧第四上滑輪
16‧‧‧上承板
17‧‧‧下承板
18‧‧‧滑軌
19‧‧‧滑塊
2‧‧‧第一繩索
21‧‧‧第一握持件
22、32‧‧‧配重塊
3‧‧‧第二繩索
31‧‧‧第二握持件
4‧‧‧往復驅動模組
40‧‧‧往復驅動單元
41‧‧‧第一齒輪
42‧‧‧第二齒輪
43‧‧‧導引器
44‧‧‧鍊條
45‧‧‧馬達
46‧‧‧引動件
461‧‧‧通孔
462‧‧‧第一轉輪
463‧‧‧第二轉輪
47‧‧‧連接件
471‧‧‧制動件
48‧‧‧控制器
481‧‧‧馬達正反轉時序資料
49‧‧‧感測器
5‧‧‧座椅
50‧‧‧椅背
51‧‧‧轉軸
52‧‧‧滑軌
53‧‧‧安全帶
6‧‧‧腳踏曲柄模組
61、62‧‧‧腳踏曲柄
63、64‧‧‧腳踏板
65‧‧‧曲柄馬達
7‧‧‧底座
71‧‧‧滾輪
81‧‧‧被扣接部
82‧‧‧扣接部
83‧‧‧扳動件
9‧‧‧彈簧緩衝調整鈕
91‧‧‧止擋件
92‧‧‧彈性器
A1‧‧‧第一方向
A2‧‧‧第二方向
第一圖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的前視圖。
第二圖為第一圖的側視圖。
第三圖為第一圖的俯視圖。
第四圖為第一圖的一局部放大前視圖。
第五圖為第二圖的局部放大側視圖。
第六圖為第一圖的另一局部放大前視圖。
第七圖為第一圖的一使用狀態前視圖。
第八圖為第一圖的另一使用狀態前視圖。
第九圖為第八圖的次一使用狀態前視圖。
請參閱第一至三圖,本創作牽引式復健裝置之較佳實施例,包括有一吊架1、一第一繩索2、一第一握持件21、一第二繩索3、一第二握持件31、一往復驅動模組4、一座椅5及一腳踏曲柄模組6。該吊架1包含有一立柱101,以及一設在該立柱101頂端的橫桿102。
配合第四及五圖所示,該往復驅動模組4包含有一往復驅動單元40、一馬達45、一引動件46及一控制器48。該往復驅動單元40包含有一第一齒輪41、一第二齒輪42、一線性導引器43及一鍊條44;該第一齒輪41樞置於立柱101底端,且第二齒輪42樞置於立柱101頂端,該鍊條44則繞設於該第一齒輪41及第二齒輪42之間。
該立柱101頂端和底端分別設有一上承板16及一下承板17,令第一齒輪41、第二齒輪42、導引器43、鍊條44及引動件46位於上 承板16與下承板17之間;該線性導引器43可設成導桿或軌道型態,該導引器43於本實施例係以導桿為例,說明該導桿係沿著第一齒輪41與第二齒輪42之間的垂直軸向設置於上承板16與下承板17之間,且導桿係以平形相對位置設於鍊條44旁側。
該引動件46可設成滑塊型態,且引動件46上設有一通孔461,該引動件46藉由通孔461穿設於導引器43上,令引動件46受到導引器43的引導而於第一齒輪41與第二齒輪42之間朝一第一方向A1及一第二方向A2往復移動,該第一方向A1可設為上方,該第二方向A2可設為下方。該引動件46可經由一連接件47連結於該鍊條44上。就本實施例所揭露的構造而言,該連接件47可設成一板件,該板件由引動件46沿著彎折路徑延伸至鍊條44處,且板件兩端分別固定在引動件46與鍊條44上。
如第一及二圖所示,該橫桿102鄰接立柱101頂部的位置設有一第一上滑輪11及一第二上滑輪12,且立柱101底部設有一第一下滑輪13,並於橫桿102兩端分別設一第三上滑輪14及一第四上滑輪15。該引動件46上設有同軸之一第一轉輪462及一第二轉輪463。
該第一繩索2一端繞設第一上滑輪11及第三上滑輪14以後懸掛在橫桿102一端下方,且第一握持件21係連接第一繩索2一端而懸掛在橫桿102下方。該第一繩索2另一端繞設於第一轉輪462,進而與引動件46連接,且第一繩索2另一端自該引動件46上往該第一方向A1(上方)延伸並繞設於前述第一上滑輪11;藉此使第一繩索2繞設於立柱101與橫桿102之間,且第一握持件21能夠接受第一繩索2牽引移動。
該第二繩索3一端繞設第一下滑輪13以後接著繞設第二上 滑輪12及第四上滑輪15而懸掛在橫桿102另一端下方,且第二握持件31係連接第二繩索3一端而懸掛在橫桿102下方。該第二繩索3另一端繞設於第二轉輪463,進而與引動件46連接,且第二繩索3另一端自引動件46上往該第二方向A2(下方)延伸並繞設於前述第一下滑輪13;藉此使第二繩索3繞設於立柱101與橫桿102之間,且第二握持件31能夠接受第二繩索3牽引移動。該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均可為握把或拉環。
該馬達45和控制器48可分別固定於立柱101上,該控制器48電連接馬達45,該馬達45可為伺服馬達,且馬達45之轉軸連結第一齒輪41;該控制器48設有電源指示燈、啟動、關畢開關,以及可設定手部牽引之快、中、慢三段選擇開關,此外,控制器48之電源、控制配線、下半部連動機構、第一繩索2及第二繩索3皆可覆蓋隱藏於吊架1的立柱101內部;該控制器48儲存有一馬達正反轉時序資料481,且控制器能夠依據該馬達正反轉時序資料481控制該馬達45之轉軸交替進行正轉及反轉等雙向運作,使得馬達45經由第一齒輪41雙向交替驅動鍊條44及第二齒輪42,藉此驅動鍊條44進行上下往復傳動,該鍊條44則透過連接件47進一步帶動引動件46沿著導引器43上下往復移動;如此,藉由該馬達正反轉時序資料481對馬達45轉軸之正轉及反轉等雙向控制,令往復驅動單元40之第一、第二齒輪41、42、鍊條44接受該馬達45之正轉及反轉交替驅動,進而驅動引動件46沿著導引器43進行上下往復移動。
該座椅5設在吊架1旁側,且位在橫桿102下方,該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則分別位於座椅5兩側。該腳踏曲柄模組6設在座椅5前方,該腳踏曲柄模組6兩側分別設有一腳踏曲柄61、62,以及一 樞置在該腳踏曲柄61、62上的腳踏板63、64。該腳踏曲柄模組6包含一可驅動所述腳踏曲柄61、62的曲柄馬達65。
配合第六圖所示,該吊架1與往復驅動模組4係模組成一體,該立柱101豎立在一滑座100頂部,該滑座100下方鋪路有二滑軌18,所述滑軌18往該座椅5之前後方向延伸,該滑座100的底部設有多數滑塊19,所述滑塊19滑設在滑軌18上;如此,可徒手對該吊架1施力,驅使該吊架1利用該滑塊19接受該滑軌18的引導,而沿著座椅5前後方向前進或後退移位至適當位置,便於調整該吊架1之橫桿102與使用者肩部平行,且令受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牽引的手臂與肩部垂直於橫桿102下方,以方便病人操作使用,並達成良好復健的效果,同時有利於該第一上滑輪11、第二上滑輪12、第三上滑輪14、第四上滑輪15和第一下滑輪13平順運作。
第六圖並揭示出,在一可行的實施例中,該滑軌18旁側設有一被扣接部81,該吊架1底部或滑座100上對應該被扣接部81的位置,設有一扣接部82;該被扣接部81可設成一沿著滑軌18延伸的下勾板件,該扣接部82可設成一上勾件,該吊架1底部或滑座100上樞置有一扳動件83,且上勾件樞設在扳動件83上,該扣接部82能夠扣接該被扣接部81,再將扳動件83往上方扳動,以利用扳動件83帶動扣接部82向上扣緊被扣接部81,即可將該吊架1和滑座100穩固定位在該滑軌18上任意位置。
再請參閱第一、二及七圖,為本創作實施例另一應用形態,其中,該座椅5底部可設置轉軸51和滑軌52,使座椅5具有可調整位置的能力,該座椅5包含有一可調整角度後仰的椅背50,且座椅5的椅背50上 設有一條安全帶53;藉此,該座椅5可進行45度角至90度角的轉向和定位,以方便行動不便者入離座,可反方向轉回復原定位,並於使用完畢以後轉向離位。而且,該座椅5可隨個人腿部長短進行前、後移動,以調整舒適且最佳的位置。
請參閱第八及九圖,使用時病人可坐在座椅5上,病人的雙手可分別握持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藉由該馬達45之雙向交替傳動的驅動方式,可驅使該往復驅動單元40帶動該引動件46上下往復移動,令引動件46依序帶動第一繩索2之第一握持件21,以及第二繩索3之第二握持件31上下往復移動,藉此驅使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隨著引動件46依序上下交替往復移動,令病人兩手臂分別接受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的牽引而上下往復拉伸運動,藉以自動牽引病人的兩手臂連帶脊椎筋骨肌肉逐一進行上下往復拉伸活動,以達到手臂和脊椎筋骨肌肉伸展復健的治療功效。
當病人實施手臂上下往復拉伸復健運動時,亦可將病人雙腳踩踏於腳踏曲柄61、62的腳踏板63、64上,令病人雙腳分別隨著腳踏曲柄61、62進行往復踩踏復健運動,且腳踏曲柄模組6可進行快、中、慢三段速度的調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該第一繩索2、第一握持件21、第二繩索3和第二握持件31是接受引動件46往復帶動,因此增加引動件46的往復移動的行程距離,即可簡便且輕易地增加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上下牽引拉伸病人兩手臂的行程距離;而且,使用前亦可依據病人手臂的長短,透過該控制器48之使用介面(例如:旋鈕、鍵盤或觸控面板)調 整及輸入該馬達正反轉時序資料481,直接設定馬達45轉軸之正轉圈數及逆轉圈數;換言之,該正轉圈數及逆轉圈數之多寡,可依據病人手臂之長、短,來匹配馬達45轉軸轉動鍊條44所帶動之引動件46行程間距,藉此調整手臂接受上下牽引拉伸之行程距離的長短。據此,得以視病人實際需求予以調整引動件46的往復移動行程距離,進而達成有效鬆展拉伸病人筋骨肌肉之功效。
該座椅5之椅背50可調整後仰至接近平躺,如此亦可將病人的腿固定在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上,藉此進行抬腳復健治療,在進行抬腳復健治療期間,病人身體可利用椅背50之安全帶53加以固定,使身體定位不滑動,以確保安全。上述實施例亦可省略設置座椅5,只需要將病人平時所乘坐的輪椅推到橫桿102、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下方的相關位置,即可完成上述相同之操作。克服上述先前技術,有關傳統利用曲柄帶動拉繩和握把牽引拉伸病人手臂的行程受限於腳踏曲柄長度及其擺動幅度,導致用以牽引拉伸病人手臂的行程距離難以進一步增加,進而造成病人因手臂無法完全拉伸,導致復健治療效果欠佳等缺失。
在另一可行的實施例中,該吊架1、滑軌18、座椅5及腳踏曲柄模組6亦可設於一底座7上,於該底座7底部設有多數可制動固定的滾輪71,以利於隨意選擇擺放位置。此外,該第一握持件21及第二握持件31分別設有配重塊22、32。當病人以單手使用該第一握持件21或第二握持件31,或者該第一握持件21及第二握持件31空載時,由於所述配重塊22、32的重量設置,令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均具有足以下墜的重量,藉此避免前述單手使用或空載情況下造成馬達絞繩的現象。
再請參閱第一至五圖,在又一可行的實施例中,該往復驅動單元40包含有二可拆卸式感測器49,所述感測器49分別以電連方式與控制器48連接,該立柱101旁可設置一滑桿103,該感測器49定位在滑桿103上,使感測器49得以上下調整高度,令所述感測器49分置於導引器43之頂部及底部兩端;該引動件46之連接件47往滑桿103方向延伸形成一制動件471,能夠隨著引動件46上下往復移動,該感測器49設於制動件471的上下移動路徑上。
該感測器49可設為光感測器或觸動開關。當制動件471隨著引動件46上下往復移動期間,該感測器49可於偵測到引動件46或制動件471時產生一感測信號,該控制器48於接收到感測信號時則控制該馬達45停止運作。由於感測器49可沿著滑桿103上下移動調整高度,因此可依據病人手臂的長短及所需拉伸的長度,自由調整各感測器49之間的距離,利用各感測器49限制該引動件46上下往復移動的範圍,若該馬達45之正、逆轉功能失效而驅使該引動件46或制動件471通過或碰觸該感測器時,可立即觸發該控制器48去關閉馬達45,令馬達45停止運作,當排除故障後,即可重新啟動馬達45回復運作,藉此防止該第一、第二繩索2、3對病人手臂作出過度的拉伸,而產生安全保護之效果。此外,亦可同時設置該光感測器和觸動開關,以預防使用期間一旦光感測器失效,則觸動開關可作為第二道安全控制。
在一衍生的實施例中,該往復驅動單元40包含有二可拆卸式彈簧緩衝調整鈕9,該彈簧緩衝調整鈕9定位在滑桿103上,使彈簧緩衝調整鈕9得以上下調整高度,令所述彈簧緩衝調整鈕9分置於該導引器43 上下兩端,該制動件471可延伸至各彈簧緩衝調整鈕9之間,該彈簧緩衝調整鈕9設有一朝向該制動件471的止擋件91(如第四及五圖所示),以及使該止擋件91負載緩衝彈性的一彈性器92,該彈性器92可為彈簧。如此,該制動件471亦可作為安全保護裝置,若該馬達45之正、逆轉功能失效而驅使該制動件471觸碰該導引器43上端或下端之彈簧緩衝調整鈕9時,可利用該彈簧緩衝調整鈕9之止擋件91產生彈性止擋該制動件471的作用,進而制動該引動件46位移,以限制該引動件46往復移動的範圍。此外,可調整該感測器48與彈簧緩衝調整鈕9之間的相對關係,而使該制動件471於碰觸該止擋件91時,令該感測器48偵測到該引動件46,亦可限制該引動件46往復移動的範圍,同時對採用觸動開關製成的感測器48,產生防衝撞破壞的保護作用。
綜上所陳,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凡其他未脫離本創作所揭示之精神下而完成之等效修飾或置換,均應包含於後述申請專利範圍內。
1‧‧‧吊架
100‧‧‧滑座
101‧‧‧立柱
102‧‧‧橫桿
103‧‧‧滑桿
11‧‧‧第一上滑輪
12‧‧‧第二上滑輪
13‧‧‧第一下滑輪
14‧‧‧第三上滑輪
15‧‧‧第四上滑輪
16‧‧‧上承板
17‧‧‧下承板
18‧‧‧滑軌
19‧‧‧滑塊
2‧‧‧第一繩索
21‧‧‧第一握持件
22、32‧‧‧配重塊
3‧‧‧第二繩索
31‧‧‧第二握持件
4‧‧‧往復驅動模組
40‧‧‧往復驅動單元
41‧‧‧第一齒輪
42‧‧‧第二齒輪
43‧‧‧導引器
44‧‧‧鍊條
46‧‧‧引動件
47‧‧‧連接件
471‧‧‧制動件
49‧‧‧感測器
5‧‧‧座椅
50‧‧‧椅背
51‧‧‧轉軸
52‧‧‧滑軌
7‧‧‧底座
71‧‧‧滾輪
81‧‧‧被扣接部
82‧‧‧扣接部
9‧‧‧彈簧緩衝調整鈕

Claims (10)

  1. 一種牽引式復健裝置,包括:一吊架,繞設有一第一繩索;一往復驅動模組,包含有一往復驅動單元、一馬達、一引動件及一控制器,該控制器儲存有一馬達正反轉時序資料,該控制器依據該馬達正反轉時序資料控制該馬達之轉軸交替進行正轉及反轉運作,該往復驅動單元接受該馬達之正轉及反轉交替驅動,以驅動該引動件往復移動;以及一第一握持件,連接該第一繩索一端且懸掛在該吊架上,該第一繩索另一端連接該引動件,令該第一握持件經由該第一繩索牽引且隨著該引動件上下往復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牽引式復健裝置,其中該引動件朝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往復移動,該吊架繞設有一第二繩索,該第二繩索一端連接一懸掛在該吊架上的第二握持件,該第一繩索另一端自該引動件往該第一方向延伸,該第二繩索另一端連接該引動件,且第二繩索另一端自該引動件往該第二方向延伸,該第二握持件經由該第二繩索牽引並隨著該引動件上下往復移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牽引式復健裝置,其中該吊架頂部設有一第一上滑輪及一第二上滑輪,且吊架底部設有一第一下滑輪,該第一繩索一端繞設該第一上滑輪以後懸掛在該吊架下方,該第二繩索一端繞設該第一下滑輪以後接著繞設於該第二上滑輪且懸掛在該吊架下方。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項所述牽引式復健裝置,其中該往復驅動單元包含: 一第一齒輪和一第二齒輪;一線性導引器,沿著該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之間的軸向設置,該引動件受該導引器的引導而於該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之間往復移動;以及一鍊條,繞設於該第一齒輪及第二齒輪,該引動件連結於該鍊條,該馬達之轉軸經由該第一齒輪驅動該鍊條及引動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牽引式復健裝置,其中該往復驅動單元包含有二分置於該導引器兩端的可拆卸式感測器,所述感測器分別電連接該控制器,該感測器於偵測到該引動件時產生一感測信號,且控制器於接收到該感測信號時控制該馬達停止運作;該感測器設為光感測器及觸動開關的至少其中之一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牽引式復健裝置,其中該往復驅動單元包含有二分置於該導引器兩端的彈簧緩衝調整鈕,該引動件設有一延伸至各彈簧緩衝調整鈕之間的制動件,該彈簧緩衝調整鈕設有一朝向該制動件的止擋件,以及使該止擋件負載緩衝彈性的一彈性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項所述牽引式復健裝置,其中該吊架與往復驅動模組係模組成一體,該吊架設在一滑座上,該滑座下方鋪路有滑軌,該滑座的底部設有滑塊,所述滑塊滑設在滑軌上,該滑軌旁側設有被扣接部,該吊架上設有扣接部,能夠扣接該被扣接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項所述牽引式復健裝置,其中該吊架下方設有一可調整位置的座椅,該座椅前方設有一腳踏曲柄模組,該腳踏曲柄模組兩側分別設有一腳踏曲柄,以及一樞置在該腳踏曲柄上的腳踏板;該腳踏曲柄模組包含有一可驅動所述腳踏曲柄的曲柄馬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牽引式復健裝置,其中該引動件上設有同軸之一第一轉輪及一第二轉輪,該第一繩索另一端繞設於該第一轉輪上,且第二繩索另一端繞設於該第二轉輪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牽引式復健裝置,其中該第一握持件及第二握持件分別設有配重塊。
TW105206644U 2016-05-06 2016-05-06 牽引式復健裝置 TWM529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6644U TWM529495U (zh) 2016-05-06 2016-05-06 牽引式復健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6644U TWM529495U (zh) 2016-05-06 2016-05-06 牽引式復健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9495U true TWM529495U (zh) 2016-10-01

Family

ID=57848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6644U TWM529495U (zh) 2016-05-06 2016-05-06 牽引式復健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949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4771A (zh) * 2018-02-05 2018-08-03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一种手脚同步运动的多功能复健椅及其使用方法
TWI783232B (zh) * 2020-05-28 2022-11-11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移位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4771A (zh) * 2018-02-05 2018-08-03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一种手脚同步运动的多功能复健椅及其使用方法
CN108354771B (zh) * 2018-02-05 2023-10-27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一种手脚同步运动的多功能复健椅及其使用方法
TWI783232B (zh) * 2020-05-28 2022-11-11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移位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86278B (zh) 一种骨科病人康复用腿部锻炼设备
US9827458B2 (en) Recumbent step exerciser with self-centering mechanism
US9814930B2 (en) Exercise apparatus
TWI535473B (zh) 斜靠式運動裝置與其系統與方法
CN210021019U (zh)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设备
US7651446B1 (en) Elliptical core cycle exercise apparatus
CN103462780B (zh) 可折叠、可变轨的上下肢协调运动训练椅
JP2018521719A (ja) 着座型歩行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ロボット
CN106267695B (zh) 牵引式复健装置
CN210992774U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康复训练装置
CN108836789B (zh) 一种医疗用滚动式康复辅助器械
CN205994966U (zh) 牵引式复健装置
CN105342809A (zh) 可折叠、可变轨的上下肢协调运动训练椅
US20040259692A1 (en) Semi recumbent exerciser
US9371107B2 (en) Stepper
TWM529495U (zh) 牽引式復健裝置
KR102094610B1 (ko) 스쿼트 운동기
CN214858885U (zh) 一种儿科护理用具有腿部锻炼功能的康复装置
TWI551282B (zh) Traction rehabilitation device
US20130090217A1 (en) Recumbent stepper
TW201336552A (zh) 座式踏步機
JP2007044142A (ja) 運動装置
CN210302213U (zh) 神经内科下肢按摩器
CN201551499U (zh) 面对面健身车
KR101868334B1 (ko) 전신운동기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