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8850U - 機械手臂 - Google Patents

機械手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8850U
TWM528850U TW105208252U TW105208252U TWM528850U TW M528850 U TWM528850 U TW M528850U TW 105208252 U TW105208252 U TW 105208252U TW 105208252 U TW105208252 U TW 105208252U TW M528850 U TWM528850 U TW M52885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duction gear
gear set
bearing
motor
flan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82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i-xin Li
Original Assignee
yi-xin L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xin Li filed Critical yi-xin Li
Priority to TW1052082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8850U/zh
Publication of TWM5288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8850U/zh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Description

機械手臂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機械手臂,尤指透過馬達驅動運作之機械手臂者。
按,機械手臂為目前最廣泛應用於自動化機械之裝置,由於機械手臂具有多個關節連結,而能進行線性位移或三維運動,因此,能取代人力使用於危險的工作環境,或是用於提升精密加工動作,因而廣泛應用於各種領域。
習知之機械手臂主要係透過於擺臂組及另一擺臂組之樞接處設一傳動組件,且傳動組件包含有馬達、齒輪及皮帶,而能透過馬達驅動齒輪進而以皮帶帶動擺臂組之腕體轉動,然而,以馬達及皮帶帶動之機械手臂必需於皮帶調校與養護上之產生較多的支出成本。
為改善上述缺失,故中華民國公告第M520446號專利,係揭露一種「機械手臂」,其係包含底座、臂體及輔助支撐桿,該臂體之一端樞接於底座,而輔助支撐桿具有樞接端及支撐端,且支撐端樞接於臂體,並能於樞接端相對調整移動,藉此,透過輔助支撐桿調整伸縮並改變長度,進而利用輔助支撐桿輔助第一臂及第二臂之動作。
另,中華民國公告第M520448號專利,係揭露一種「機械手臂」,其係將多個作動組裝設於基座且可轉動的相互結合,並於其中一作動組設轉向器,該轉向器結合有剛性傳動軸及樞轉構件,剛性傳動軸設有聯軸器,而聯軸器設有驅動裝置,藉此,透過剛性傳動軸將動力自驅動裝置傳遞至轉向器,進而帶動樞轉構件轉動,藉以延長機械手臂之使用壽命。
有鑑於習用機械手臂透過馬達及皮帶帶動擺臂擺動之方式,需於皮帶調校與養護上產生較多的支出成本,而仍有待改進之缺失。
是以,本創作之目的係透過於馬達之驅動軸結合減速齒輪組及軸承,藉以取代皮帶驅動擺臂組擺動,節省皮帶調校與養護之成本。
為達前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機械手臂,其係包含一座體;一平行擺臂組,包含︰一第一馬達,置於該座體內,且具有一驅動軸;一第一法蘭,鎖固於該第一馬達上方;一第一減速齒輪組,鎖固於該第一法蘭上方,且於第一減速齒輪組上方形成一凹槽,位於凹槽內設有一穿孔;一第一軸承,該第一軸承外緣呈橢圓形,並套置於第一馬達之驅動軸;一螺固件,依序穿設於第一減速齒輪組之穿孔、第一軸承以及第一法蘭後鎖固於第一馬達之驅動軸;以及一樞轉座,鎖固於該第一減速齒輪組;以及至少一垂直擺臂組,包含︰一樞轉臂,樞接於該樞轉座;一第二馬達,置於該樞轉臂內,且具有一驅動軸;一第二法蘭,鎖固於該第二馬達上方;一第二減速齒輪組,分別鎖固於該第二法蘭與樞轉座,且於第二減速齒輪組上方形成一凹槽,位於凹槽內設有一穿孔;一第二軸承,該第二軸承外緣呈橢圓形,並套置於第二馬達之驅動軸;以及一螺固件,依序穿設於第二減速齒輪組之穿孔、第二軸承以及第二法蘭後鎖固於第二馬達之驅動軸。
基於上述,使第一馬達之驅動軸轉動時,帶動位於第一減速齒輪組與第一法蘭之間的第一軸承旋轉,由於第一軸承外緣呈橢圓形,因此轉動時,僅有部分邊緣接觸於第一減速齒輪組,藉此,透過第一軸承之離心力帶動第一減速齒輪組旋轉並連動樞轉座朝水平方向旋轉,且同樣藉第二馬達之驅動軸驅動第二軸承旋轉,並帶動第二減速齒輪組以連動樞轉臂朝垂直方向旋轉,藉此,達成驅動機械手臂旋轉軸向之功效。
為使達成本創作目的之技術內容能有更完整的揭露,茲於以下內容詳述之,並請一併參閱所揭之圖式及圖號︰
首先,請參閱第1圖所示,係本創作之立體圖,該機械手臂1包含一座體2、一平行擺臂組3以及至少一垂直擺臂組4。其中,平行擺臂組3包含一第一馬達32、一第一法蘭33、一第一減速齒輪組34、一第一軸承35、一螺固件36以及一樞轉座37(配合參閱第2~3圖);該第一馬達32置於座體2內,且具有一驅動軸321,該第一法蘭33鎖固於第一馬達32上方,該第一減速齒輪組34鎖固於第一法蘭33上方,且於第一減速齒輪組34上方形成一凹槽341,並於凹槽341內設有一穿孔342,該第一軸承35外緣呈橢圓形,並套置於第一馬達32之驅動軸321,該螺固件36依序穿設於第一減速齒輪組34之穿孔342、第一軸承35以及第一法蘭33後鎖固於第一馬達32之驅動軸321,該樞轉座37鎖固於第一減速齒輪組34,較佳者,位於第一減速齒輪組34與第一軸承35之間設有一墊片38。
而垂直擺臂組4包含一樞轉臂41、一第二馬達42、一第二法蘭43、一第二減速齒輪組44、一第二軸承45以及一螺固件46(配合參閱第4圖);該樞轉臂41樞接於樞轉座37,該第二馬達42置於樞轉臂41內,且具有一驅動軸421,該第二法蘭43鎖固於第二馬達42上方,該第二減速齒輪組44鎖固於第二法蘭43上方,且於第二減速齒輪組44上方形成一凹槽441,並於凹槽441內設有一穿孔442,該第二軸承45外緣呈橢圓形,並套置於第二馬達42之驅動軸421,該螺固件46依序穿設於第二減速齒輪組44之穿孔442、第二軸承45以及第二法蘭43後鎖固於第二馬達42之驅動軸421,較佳者,位於第二減速齒輪組44與第二軸承45之間設有一墊片47。
其次,請仍然參閱第2~3圖並配合第5圖所示,平行擺臂組3組裝時,係透過鎖固件39將第一馬達32鎖固於第一法蘭33,並以複數鎖固件39將第一減速齒輪組34及第一法蘭33鎖固於座體2,位於第一減速齒輪組34與第一法蘭33之間套置有第一軸承35,並於第一軸承35上方設有一墊片38,以藉螺固件36依序穿設第一減速齒輪組34、墊片38、第一軸承35及第一法蘭33後,鎖固於第一馬達32之驅動軸321,最後將鎖固件39穿設樞轉座37後鎖固於第一減速齒輪組34。而垂直擺臂組4組裝時(配合參閱第4圖),係以鎖固件48將第二馬達42鎖固於第二法蘭43,並以複數鎖固件48將第二減速齒輪組44及第二法蘭43鎖固於樞轉臂41,位於第二減速齒輪組44與第二法蘭43之間套置有第二軸承45,並於第二軸承45上方設有一墊片47,以藉螺固件46依序穿設第二減速齒輪組44、墊片47、第二軸承45及第二法蘭43後,鎖固於第二馬達42之驅動軸421,最後藉鎖固件48將樞轉座37鎖設於第二減速齒輪組44,使樞轉臂41樞接於樞轉座37。
接著,請仍然參閱第5圖,當平行擺臂組3運作時,係使第一馬達32之驅動軸321轉動,同時驅動位於第一減速齒輪組34與第一法蘭33之間的第一軸承35旋轉,由於第一軸承35外緣呈橢圓形(配合參閱第6-A~6-B圖),因此轉動時,第一軸承35僅有部分邊緣會接觸於第一減速齒輪組34而會於轉動時產生空隙A,藉以利用第一軸承35之離心力帶動第一減速齒輪組34旋轉,且於第一減速齒輪組34旋轉同時連動樞轉座37使其朝水平方向於座體2上旋轉(如第7圖所示)。
當垂直擺臂組4運作時,係使第二馬達42之驅動軸421轉動,同時驅動位於第二減速齒輪組44與第二法蘭43之間的第二軸承45旋轉,由於第二軸承45外緣呈橢圓形(配合參閱第6-A~6-B圖),因此轉動時,第二軸承45僅有部分邊緣會接觸於第二減速齒輪組44而會於轉動時產生空隙A,藉以利用第二軸承45之離心力帶動第二減速齒輪組44旋轉,且於第二減速齒輪組44旋轉同時連動樞轉臂41,使樞轉臂41於樞轉座37上朝垂直方向樞轉(如第8圖所示)。
此外,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位於樞轉座37結合第一減速齒輪組34之表面設有一凸塊371(請回顧第5圖),並使凸塊371對應於第一減速齒輪組34之凹槽341,而位於樞轉座37結合第二減速齒輪組44之表面設有一凸塊372,並使凸塊372對應於第二減速齒輪組44之凹槽441,使樞轉座37鎖固於第一減速齒輪組34及第二減速齒輪組44時,能藉凸塊371(372)與凹槽341(441)定位,增加機械手臂1作動時之穩定性。
藉此,透過第一馬達32及第二馬達42之驅動軸321(421)來驅動第一軸承35及第二軸承45,並藉第一軸承35及第二軸承45帶動第一減速齒輪組34及第二減速齒輪組44旋轉,使樞轉座37能朝水平方向旋轉,而樞轉臂41能朝垂直方向旋轉,並能將垂直擺臂組4內部之驅動結構應用於機械手臂1任意需垂直擺動之擺臂組,藉以取代以皮帶驅動擺臂組擺動之結構,節省皮帶調校與養護之成本。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之實施範圍,凡未脫離本創作技藝精神所為之變化與修飾,皆為本創作專利範圍所涵蓋。
綜上所述,本創作確實已突破傳統並具有改良及創新之創作內容且能具體實施,理應符合新型專利之法定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懇請 鈞局審查委員授予合法專利權,以勵創作,至感德便。
本創作︰
1‧‧‧機械手臂
2‧‧‧座體
3‧‧‧平行擺臂組
32‧‧‧第一馬達
321‧‧‧驅動軸
33‧‧‧第一法蘭
34‧‧‧第一減速齒輪組
341‧‧‧凹槽
342‧‧‧穿孔
35‧‧‧第一軸承
36‧‧‧螺固件
37‧‧‧樞轉座
371‧‧‧凸塊
372‧‧‧凸塊
38‧‧‧墊片
39‧‧‧鎖固件
4‧‧‧垂直擺臂組
41‧‧‧樞轉臂
42‧‧‧第二馬達
421‧‧‧驅動軸
43‧‧‧第二法蘭
44‧‧‧第二減速齒輪組
441‧‧‧凹槽
442‧‧‧穿孔
45‧‧‧第二軸承
46‧‧‧螺固件
47‧‧‧墊片
48‧‧‧鎖固件
A‧‧‧空隙
第1圖係本創作之立體圖。 第2圖係本創作平行擺臂組之立體分解圖。 第3圖係本創作平行擺臂組另一角度之立體分解圖。 第4圖係本創作垂直擺臂組之立體分解圖。 第5圖係本創作之部分剖視圖。 第6-A~6-B圖係本創作軸承旋轉之示意圖。 第7圖係本創作平行擺臂組旋轉之示意圖。 第8圖係本創作垂直擺臂組旋轉之示意圖。
1‧‧‧機械手臂
2‧‧‧座體
3‧‧‧平行擺臂組
32‧‧‧第一馬達
321‧‧‧驅動軸
33‧‧‧第一法蘭
34‧‧‧第一減速齒輪組
341‧‧‧凹槽
342‧‧‧穿孔
35‧‧‧第一軸承
36‧‧‧螺固件
37‧‧‧樞轉座
372‧‧‧凸塊
38‧‧‧墊片
39‧‧‧鎖固件
4‧‧‧垂直擺臂組

Claims (5)

  1. 一種機械手臂,包含︰ 一座體; 一平行擺臂組,包含︰ 一第一馬達,置於該座體內,且具有一驅動軸; 一第一法蘭,鎖固於該第一馬達上方; 一第一減速齒輪組,鎖固於該第一法蘭上方,且於該第一減速齒輪組上方形成一凹槽,位於該凹槽內設有一穿孔; 一第一軸承,該第一軸承外緣呈橢圓形,並套置於該第一馬達之驅動軸; 一螺固件,依序穿設於該第一減速齒輪組之穿孔、該第一軸承以及該第一法蘭後鎖固於該第一馬達之驅動軸;以及 一樞轉座,鎖固於該第一減速齒輪組;以及 至少一垂直擺臂組,包含︰ 一樞轉臂,樞接於該樞轉座; 一第二馬達,置於該樞轉臂內,且具有一驅動軸; 一第二法蘭,鎖固於該第二馬達上方; 一第二減速齒輪組,分別鎖固於該第二法蘭與該樞轉座,且於該第二減速齒輪組上方形成一凹槽,位於該凹槽內設有一穿孔; 一第二軸承,該第二軸承外緣呈橢圓形,並套置於該第二馬達之驅動軸;以及 一螺固件,依序穿設於該第二減速齒輪組之穿孔、該第二軸承以及該第二法蘭後鎖固於該第二馬達之驅動軸。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械手臂,其中,該第一減速齒輪組與該第一軸承之間設有一墊片。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械手臂,其中,該第二減速齒輪組與該第二軸承之間設有一墊片。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械手臂,其中,該樞轉座結合該第一減速齒輪組之表面設有一凸塊,並使該凸塊對應於該第一減速齒輪組之凹槽。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械手臂,其中,該樞轉座結合該第二減速齒輪組之表面設有一凸塊,並使該凸塊對應於該第二減速齒輪組之凹槽。
TW105208252U 2016-06-01 2016-06-01 機械手臂 TWM5288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8252U TWM528850U (zh) 2016-06-01 2016-06-01 機械手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8252U TWM528850U (zh) 2016-06-01 2016-06-01 機械手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8850U true TWM528850U (zh) 2016-09-21

Family

ID=57444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8252U TWM528850U (zh) 2016-06-01 2016-06-01 機械手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885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D188510S (zh) 2017-09-04 2018-02-11 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Support robot
TWD188694S (zh) 2017-09-01 2018-02-21 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Support robot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D188694S (zh) 2017-09-01 2018-02-21 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Support robot
TWD188510S (zh) 2017-09-04 2018-02-11 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Support robo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0099B (zh) 機器人臂部件
TWI418452B (zh) 機械手臂之腕關節結構
WO2018072247A1 (zh) 三支链三自由度并联机构
JP2007175844A (ja) ロボットハンドの指ユニットおよび組立方法
JPH0663284U (ja) 動力工具の駆動部構造
TWM466285U (zh) 雙軸式轉軸樞轉定位結構
CN207902646U (zh) 用于电动车的锁止机构和电动车
TWM519384U (zh) 雙軸同步轉軸裝置
TW201521979A (zh) 水平多關節機械手臂
TWM528850U (zh) 機械手臂
US20110232410A1 (en) Robot arm assembly
JP2015140876A5 (zh)
TW201350659A (zh) 齒輪總成及其於圓筒鎖之使用
JP5332932B2 (ja) ダブルハンドロボットの減速機構
TW201433730A (zh) 旋轉雲台
TW201601871A (zh) 支撐架
TW201321148A (zh) 機器人臂部件
TWI440521B (zh) 並聯機構及其平移支鏈
KR101767306B1 (ko) 타원부를 사용한 셀프 클리닝식 타워크레인 및 그 사용방법
KR100871477B1 (ko) 복합 조인트 유닛
JP2009192014A5 (zh)
TWM473460U (zh) 迴轉氣缸結構改良
TWM567170U (zh) Robotic arm
CN221089074U (zh) 一种基于电机驱动的机器人关节结构
TW201217127A (en) Manipulator arm assembl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