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8008U - 按鍵模組及具有該按鍵模組的裝置 - Google Patents
按鍵模組及具有該按鍵模組的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28008U TWM528008U TW104218693U TW104218693U TWM528008U TW M528008 U TWM528008 U TW M528008U TW 104218693 U TW104218693 U TW 104218693U TW 104218693 U TW104218693 U TW 104218693U TW M528008 U TWM528008 U TW M528008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elastic member
- follower
- keycap
- pressure receiving
- receiving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按鍵模組及具有該按鍵模組的裝置,特別是一種具有減壓功能的按鍵模組及具有該按鍵模組的裝置。
按,現今常見的各式裝置,常利用按鍵結構來觸發該裝置的相關開關以啟動該裝置的相關功能。對於各式開關而言,其具有相對應的最大能承受的作用力,即,當使用者所施予的按壓力量,大於該開關的最大能承受作用力時,可能造成該開關的損壞。是以,如何有效避免開關承受過大的作用力而損壞,實為相關廠商所必須面對的問題。緣此,本創作人乃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的運用,而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問題的本創作。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按鍵模組及具有該按鍵模組的裝置,其能於使用者施加過量的作用力於鍵帽時,吸收或分散部分作用力,而使作用於開關單元的作用力不致造成開關單元的毀壞。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具有按鍵模組的裝置,其包含:一殼體、一按鍵模組及一控制基板。按鍵模組設置於殼體,按鍵模組包含:一鍵帽、一從動件及一彈性件。鍵帽的一側的外表面定義為一受壓面,相反於受壓面的另一側向受壓面方向凹設形成有一容置空間。從動件能活動地設置於鍵帽形成有容置空間的一側,從動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對應於容置空間中活動,且位於容置空間中的從動件的至少一部分與鍵帽的內壁共同定義出
一活動腔,而從動件的至少一部份於容置空間中移動時,能對應改變活動腔的大小,從動件遠離受壓面的一側具有一抵壓部,抵壓部突出於鍵帽形成有容置空間的一側。彈性件設置於活動腔中,且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抵頂鍵帽的內壁及從動件,彈性件的壓縮量能隨活動腔的大小改變而改變;鍵帽的受壓面未受壓時,彈性件具有一第一壓縮量,而彈性件產生有一回復力。控制基板設置於殼體內,控制基板包含有一開關單元,開關單元對應於抵壓部的位置設置;其中,鍵帽的受壓面受壓時,從動件的抵壓部能對應抵壓開關單元。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創作另提供一種按鍵模組,其裝設於一裝置中,而讓使用者能透過按鍵模組以觸動設置於裝置中的一開關單元,按鍵模組包括:一鍵帽、一從動件及一彈性件。鍵帽的一側的外表面定義為一受壓面,相反於受壓面的另一側向受壓面方向凹設形成有一容置空間。從動件能活動地設置於鍵帽形成有容置空間的一側,從動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對應於容置空間中活動,且位於容置空間中的從動件的至少一部分與鍵帽的內壁共同定義出一活動腔,而從動件的至少一部份於容置空間中移動時,能對應改變活動腔的大小,從動件遠離受壓面的一側具有一抵壓部,抵壓部突出於鍵帽形成有容置空間的一側。彈性件設置於活動腔中,且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抵頂鍵帽的內壁及從動件,彈性件的壓縮量能隨活動腔的大小改變而改變;鍵帽的受壓面未受壓時,彈性件具有一第一壓縮量,而彈性件產生有一回復力。
本創作的有益效果可以在於:透過彈性件的設置,當使用者施加於鍵帽的作用力,大於開關單元所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時,可有效吸收施加於鍵帽上的部分作用力,以避免開關單元被過大的作用力所破壞。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
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者。
D‧‧‧裝置
10‧‧‧殼體
11‧‧‧前殼體
111‧‧‧外表面
11’‧‧‧止擋件
111’‧‧‧止擋臂
12‧‧‧後殼體
20‧‧‧按鍵模組
21‧‧‧鍵帽
211‧‧‧受壓面
212‧‧‧側壁
2121‧‧‧導引槽
213‧‧‧下緣
22‧‧‧從動件
221‧‧‧抵壓部
222‧‧‧導引件
2221‧‧‧傾斜面
223‧‧‧定位部
23‧‧‧彈性件
30‧‧‧控制基板
40‧‧‧開關單元
S‧‧‧容置空間
S’‧‧‧活動腔
N11‧‧‧第一表面作用力
N12‧‧‧第一抵壓作用力
N21‧‧‧第二表面作用力
N22‧‧‧第二抵壓作用力
L1‧‧‧縱向長度
L2‧‧‧縱向長度
U‧‧‧使用者
圖1為本創作的具有按鍵模組的裝置的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的具有按鍵模組的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的按鍵模組的分解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的按鍵模組的組裝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的具有按鍵模組的裝置的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的具有按鍵模組的裝置的第一作動示意圖。
圖7、8為本創作的具有按鍵模組的裝置的第二作動示意圖。
圖9為本創作的具有按鍵模組的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以下係藉由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創作之具有按鍵模組的裝置及其按鍵模組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瞭解本創作之其他優點與功效。本創作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創作之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又本創作之圖式僅為簡單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描繪,亦即未反應出相關構成之實際尺寸,先予敘明。以下之實施方式係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創作之觀點,但並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創作之範疇。
請參閱圖1及圖2,其為本創作的具有按鍵模組的裝置的組裝及分解示意圖。如圖所示,具有按鍵模組的裝置D包含有一殼體10、一按鍵模組20、一控制基板30及一開關單元40。殼體10可以是包含有一前殼體11及一後殼體12。按鍵模組20設置於前殼體11上;控制基板30設置於殼體10內,且開關單元40設置於控制基板30上。其中,所述裝置D可以是任何電子裝置,例如電腦主機、伺服器等;而按鍵模組20可以是適用於任何按壓式的按鍵。另外,於本實施例中,控制基板30及設置於其上的開關單元
40是以設置於殼體10中為例,但不侷限於此,在其他的實施態樣中,控制基板30亦可以是與按鍵模組20一併設置於前殼體11上(當然,控制基板30與按鍵模組20中存在有活動間隙)。
請一併參閱圖3及圖4,其為本創作的按鍵模組20的分解及組裝示意圖。如圖所示,按鍵模組20包含有一鍵帽21、一從動件22及一彈性件23。從動件22能活動地設置於鍵帽21的下表面(相反於受壓的表面)的一側,而能相對於鍵帽21作動,彈性件23設置於鍵帽21與從動件22之間,且彈性件23能隨鍵帽21與從動件22之相對作動而被壓縮。
具體來說,請參閱圖3,鍵帽21的一側的外表面定義為一受壓面211,鍵帽21相反於該受壓面211的一側,向受壓面211方向凹設形成有一容置空間S,該容置空間S係由鍵帽內壁與鍵帽21向相反於受壓面211的方向,延伸形成有至少兩個相對面設置的側壁212所定義而成,該兩側壁212分別形成有一導引槽2121。
於本實施例圖中,所述導引槽2121是以貫穿其所對應的側壁212的態樣為例,但於實際應用中,不侷限於此,各導引槽2121亦可以是不貫穿其所對應的側壁212的態樣。另外,於圖中是以兩個導引槽2121設置於兩個相對面設置的側壁212為例,但實際應用中,兩個導引槽2121亦可以是設置於兩個相鄰的側壁上,且側壁212及其導引槽2121的個數亦可依據實際設計需求加以增減。
從動件22的一端形成有一抵壓部221,且從動件22的兩個相對面的側壁分別形成有一導引件222,而從動件22相反於抵壓部221的一端則形成有一定位部223。其中,抵壓部221是用以於按鍵模組20受壓時,對應抵壓開關單元40;兩個導引件222是用以與鍵帽21的兩個導引槽2121相互嵌合,而使從動件22與鍵帽21彼此間能相對作動。
定位部223則用以輔助固定彈性件23,具體來說,定位部223可以是一圓柱結構,彈性件23可以是壓縮彈簧,而所述定位部223
的外徑,可以是不小於(略大於)彈性件23的內徑,據以使彈性件23的一端可緊配設置於定位部223;當然,在其他應用中,鍵帽21的內壁亦可以具有相對應的定位部(圖未示),以固定彈性件23的另一端。於本實施例中,所述彈性件23是以壓縮彈簧為例,但不侷限於此,彈性件23亦可以是彈片等相關具可伸縮的結構。
如圖4所示,從動件22的兩個導引件222能對應嵌設於鍵帽21的兩個導引槽2121中,而從動件22位於容置空間S(請復參圖3)中的部分與鍵帽21的內壁共同定義有一活動腔S’,彈性件23則對應設置於該活動腔S’中,而位於鍵帽21與從動件22之間。
設置於活動腔S’中的彈性件23,其一端是抵頂於鍵帽21的內壁,另一端則是抵頂從動件22,且對應套設於定位部223上。於較佳的實施例中,各導引件222可以是具有一傾斜面2221,以使從動件22與鍵帽21相互嵌合時,該些導引件222可快速地嵌入其所對應的導引槽2121中。
特別說明的是,於圖4中,從動件22位於容置空間S(請復參圖3)中的部分(即形成有定位部223的一端),與鍵帽21的內壁(靠近受壓面211的內壁)之間的距離(即活動腔S’的縱向長度),是小於彈性件23未受壓時的縱向長度,而設置於活動腔S’中的彈性件23,則據以受鍵帽21及從動件22組裝所擠壓,呈現為壓縮的狀態。換言之,於圖4中的彈性件23是呈現為壓縮狀態,而具有一第一壓縮量,且各導引件222受彈性件23的回復力作用,是對應抵靠於其所對應的導引槽2121的遠離受壓面211的一側,從而使得鍵帽21、彈性件23及從動件22三者彼此間穩固地連接,且此時抵壓部221將對應外露於鍵帽21形成有容置空間S的一側。
另外,透過彈性件23的回復力作用,兩個導引件222對應抵靠於其所對應的導引槽2121的一側(遠離受壓面211的一側)時,各導引件222相反於與導引槽2121相互抵靠的一側,與該導引槽2121的另一側之間,存在有一活動間隙,藉此從動件22位於容置
空間S(請復參圖3)中的部分,能對應於容置空間S中移動,從而可對應改變活動腔S’的大小,進而改變設置於活動腔S’中的彈性件23的壓縮量。換言之,透過兩個導引件222與兩個導引槽2121的彼此嵌設的關係,從動件22與鍵帽21能彼此相對活動,並據以改變活動腔S’的大小及彈性件23的壓縮量。
請參閱圖5,其顯示按鍵模組20裝設於前殼體11中的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在鍵帽21未受壓的狀態下,鍵帽21的受壓面211可以是大致齊平於前殼體11的外表面111(當然,在其他實施中,亦可以是受壓面211略低或是略高於外表面111)。從動件22受到彈性件23的回復力作用,各導引件222應抵頂於其所對應的導引槽2121的遠離受壓面211的一側。
特別說明的是,於本實施例圖中,未顯示用以使鍵帽21受壓後,回復至原始狀態(未受壓的狀態)的一復位單元,該復位單元可以是與鍵帽21及前殼體11相連接設置,而可協助使鍵帽21於受壓後回復至未受壓的狀態,舉例來說,復位單元可以是一端與鍵帽21相互固定,而另一端固定於殼體10的內壁的彈片或是彈性臂(其可以是獨立構件或是直接由鍵帽21向外延伸所形成),又或者,復位單元可以是壓縮彈簧,而對應套設於鍵帽21之外或是鍵帽21與殼體10之間。
請一併參閱圖5及圖6;圖6顯示使用者U正常按壓按鍵模組20的狀態圖,即,使用者施加於鍵帽21的受壓面211的一第一表面作用力N11不大於開關單元40所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先說明的是,前述彈性件23於組裝至鍵帽21與從動件22之間(活動腔S’)時,彈性件23所產生的回復力是小於(或不大於)開關單元40所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亦即,所述第一表面作用力N11是不大於彈性件23的回復力。
復參圖5,當使用者施加圖6中的第一表面作用力N11於圖5的鍵帽21的受壓面211時,按鍵模組20透過彈性件23的回復力,
與兩個導引槽2121及兩個導引件222的相互抵靠,鍵帽21、從動件22及彈性件23將大致呈現為一剛體的狀態,而一併向開關單元40移動。如圖6所示,當從動件22的抵壓部221抵壓開關單元40時,從動件22的抵壓部221將對應施加一第一抵壓作用力N12於開關單元40,而由於第一表面作用力N11為不大於開關單元40所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且第一表面作用力N11小於彈性件23的回復力,因此,第一表面作用力N11透過鍵帽21、從動件22及彈性件23(三者呈現類似為一剛體的狀態),傳遞至開關單元40時,所轉變成為的第二抵壓作用力N12大致等於第一表面作用力N11,而不大於開關單元40所承受的最大作用力。換言之,當使用者施加不大於開關單元40所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即,彈性件23裝設於活動腔S’中所產生的回復力)於受壓面211時,彈性件23將不會因此而再被壓縮,而保有原本裝設於活動腔S’中所具有的壓縮量(即第一壓縮量)。
更詳細地說,於圖6的靜力平衡的狀態下,第一表面作用力N11大致等於第一抵壓作用力N12,且鍵帽21所承受的彈性件23的回復力,大致等於第一表面作用力N11,而開關單元40透過從動件22傳遞至彈性件23的反作用力,亦大致等於彈性件23的回復力;亦即,彈性件23所承受的來自第一表面作用力N11及開關單元40所提供的反作用力,大致等於其本身的回復力,而使得彈性件23呈現為靜平衡的狀態,而其壓縮量不變。
當圖6中的使用者U不再按壓鍵帽21時,按鍵模組20將透過前述的復位單元(圖未示),回復至如圖5的狀態。其中,鍵帽21、彈性件23及從動件22於回復的過程中,將同樣呈現類似為一剛體,而一併向遠離開關單元40的方向移動。亦即,於本實施例中所述彈性件23並非用以提供鍵帽21受壓後,回復至未受壓的狀態的構件。
請一併參閱圖7及圖8,圖7顯示為使用者U非正常按壓按鍵模組20的狀態圖,即,使用者施加於鍵帽21的受壓面211的一第二表面作用力N21大於開關單元40所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圖8為按鍵模組20受壓時的立體示意圖。於此狀態中,第二表面作用力N21是大於圖6中所示的第一表面作用力N11,但,透過鍵帽21、從動件22及彈性件23彼此間的相對作動,圖7中所示的第二抵壓作用力N22是不大於開關單元40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亦即,當使用者施加可能破壞開關單元40的第二表面作用力N21於鍵帽21的受壓面211,而使從動件22的抵壓部221觸壓開關單元40時,本創作的按鍵模組20將可透過鍵帽21、從動件22及彈性件23的相對作動,而吸收(分散)部分的第二表面作用力N21,進而使從動件22施加於開關單元40的第二抵壓作用力N22是小於開關單元40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以有效保護開關單元40,而避免開關單元40因使用者U的過度按壓而被從動件22所壓壞。
詳細地說,請先參閱圖6,在圖6的靜力平衡的狀態下,第一表面作用力N11及第一抵壓作用力N12的反作用力,皆是大致等於彈性件23的回復力,從而彈性件23未因受壓面211承受第一表面作用力N11作用而再次壓縮(彈性件23於裝設於鍵帽21與從動件22之間時,已呈現為受壓的狀態)。而,當圖6中的第一表面作用力N11變為圖7中的第二表面作用力N21時,由於第二表面作用力N21是大於彈性件23的回復力,因此,鍵帽21將受第二表面作用力N21的作用,而抵壓彈性件23使其向開關單元40方向再次壓縮。是以,部分的第二表面作用力N21將被再次壓縮的彈性件23所吸收,據以使得第二抵壓作用力N22的大小,仍可保持在不大於開關單元40最大能承受的作用力的狀態。
簡而言之,當使用者施加大於開關單元40所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於鍵帽21的受壓面211,而使抵壓部221對應觸壓開關單元
40時,彈性件23將再次被擠壓(壓縮量將由第一壓縮量變為相對較大的第二壓縮量),從而吸收施加於受壓面211上的部分作用力,據以使得作用於開關單元40上的作用力,小於該開關單元40最大所能承受的作用力,進而達到保護開關單元40的功效。
更具體來說,本創作的按鍵模組20能提供使用者類似兩段式作動的效果,使用者施加不大於開關單元40的最大能承受的作用力於受壓面211時,按鍵模組20(鍵帽21、從動件22及彈性件23三者呈現類似為一剛體的狀態)將向開關單元40方向移動,直到從動件22的抵壓部221對應抵壓開關單元40;而當使用者施加大於開關單元40的最大能承受的作用力於受壓面211,而使從動件22對應抵壓開關單元40時,鍵帽21將再次向開關單元40方向移動,而對應壓縮設置於鍵帽21與從動件22之間的彈性件23,據以透過彈性件23的壓縮,而吸收部分的作用力,從而避免過大的作用力,破壞開關單元40。
就彈性件23而言,圖8所示的彈性件23的縱向長度L2是小於圖4(及圖5)所示的彈性件23的縱向長度L1,而圖8中彈性件23所具有的第二壓縮量則是大於圖4(及圖5)中彈性件23所具有的第一壓縮量。其中,於特殊的應用中,彈性件23的個數可以是兩個以上,據以可協助吸收更多的第二表面作用力N21。
特別說明的是,請一併參閱圖6及圖7,由於彈性件23吸收部分第二表面作用力N21時,鍵帽21是同時向遠離外表面111方向移動,因此,圖6中各導引件222與其所對應的導引槽2121之間,是存在有一活動間隙(圖未標示),藉以在使用者施加大於開關單元40所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時,各導引件222及其所對應的導引槽2121才可彼此相對作動,而使彈性件23得以再被壓縮。
請參閱圖9,其為本創作的具有按鍵模組20的另一實施例。如圖所示,前殼體11面對控制基板30的一側,更可以設置有一止擋件11’。該止擋件11’向遠離前殼體11的外表面111方向,延
伸形成有兩個止擋臂111’,且各該止擋臂111’對應位於鍵帽21的下緣處213(如圖5所示)。藉此,當使用者施於鍵帽21的作用力大於開關單元40所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時,止擋件11’可對應抵頂於鍵帽21的下緣213處,如此可透過止擋件11’分散(吸收)部分施加於受壓面211的作用力外,該些止擋件11’更可有效避免使用者施加於受壓面211的作用力,使得彈性件23已被壓縮至無法再壓縮時,從動件22將可能直接破壞開關單元40的問題。具體來說,於實際應用中,彈性件23的大小及其可壓縮量,將間接地受到鍵帽21大小的限制,因此,彈性件23可吸收的作用力有一定的限制,而透過止擋臂111’的設置,可據以協助分散部分作用於鍵帽21的受壓面211上的作用力。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侷限本創作的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創作的保護範圍內。
11‧‧‧前殼體
111‧‧‧外表面
20‧‧‧按鍵模組
21‧‧‧鍵帽
211‧‧‧受壓面
2121‧‧‧導引槽
22‧‧‧從動件
221‧‧‧抵壓部
222‧‧‧導引件
223‧‧‧定位部
23‧‧‧彈性件
30‧‧‧控制基板
40‧‧‧開關單元
S’‧‧‧活動腔
N21‧‧‧第二表面作用力
N22‧‧‧第二抵壓作用力
U‧‧‧使用者
Claims (15)
- 一種具有按鍵模組的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具有按鍵模組的裝置包含:一殼體;一按鍵模組,其設置於該殼體,該按鍵模組包含;一鍵帽,其一側的外表面定義為一受壓面,相反於該受壓面的另一側向該受壓面方向凹設形成有一容置空間;一從動件,其能活動地設置於該鍵帽形成有該容置空間的一側,該從動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對應於該容置空間中活動,且位於該容置空間中的該從動件的至少一部分與該鍵帽的內壁共同定義出一活動腔,而該從動件的至少一部份於該容置空間中移動時,能對應改變該活動腔的大小,該從動件遠離該受壓面的一側具有一抵壓部,該抵壓部突出於該鍵帽形成有該容置空間的一側;及一彈性件,其設置於該活動腔中,且該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抵頂該鍵帽的內壁及該從動件,該彈性件的壓縮量能隨該活動腔的大小改變而改變;該鍵帽的該受壓面未受壓時,該彈性件具有一第一壓縮量,而該彈性件產生有一回復力;以及一控制基板,其設置於該殼體內,該控制基板包含有一開關單元,該開關單元對應於該抵壓部的位置設置;其中,該鍵帽的該受壓面受壓時,該從動件的該抵壓部能對應抵壓該開關單元。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按鍵模組的裝置,其中該鍵帽的兩個相對面的側壁,分別形成有一導引槽,該從動件對應於該些導引槽具有兩個導引件;該從動件的該些導引件能對應嵌設於該些導引槽中,且該些導引件能對應於該些導引槽中移 動,而使該從動件與該鍵帽能彼此相對移動;該鍵帽的該受壓面未受壓時,各該導引件受該彈性件的回復力作用,而抵靠於其所對應的該導引槽遠離該受壓面的一側,且各該導引件與其所對應的該導引槽的另一側之間存在有一活動間隙。
-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具有按鍵模組的裝置,其中各該導引件形成有一傾斜面。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按鍵模組的裝置,其中該殼體更包含有一止擋件,該鍵帽受一大於該開關單元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作用時,該止擋件抵頂於該鍵帽的下緣,以限制該鍵帽的移動。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按鍵模組的裝置,其中更包含一復位單元,其與該殼體及該鍵帽相連接,該復位單元用以使受壓的該鍵帽回復至未受壓時的位置。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按鍵模組的裝置,其中該鍵帽的該受壓面承受一不大於該開關單元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作用,而使該從動件的該抵壓部觸壓該開關單元時,該彈性件的壓縮量不變,而具有該第一壓縮量。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按鍵模組的裝置,其中該鍵帽的該受壓面承受一大於該開關單元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作用,而使該從動件的該抵壓部觸壓該開關單元時,該鍵帽向該開關單元的方向移動,而壓縮該彈性件,以使該彈性件具有一第二壓縮量;其中該第二壓縮量大於該第一壓縮量。
- 如請求項1至7其中任一項所述的具有按鍵模組的裝置,其中該鍵帽的該受壓面未受壓時,該彈性件承受該鍵帽與該從動件的抵壓而產生的回復力,不大於該開關單元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
- 一種按鍵模組,其裝設於一裝置中,用以觸動設置於該裝置中的一開關單元,其特徵在於,所述按鍵模組包括: 一鍵帽,其一側的外表面定義為一受壓面,相反於該受壓面的另一側向該受壓面方向凹設形成有一容置空間;一從動件,其能活動地設置於該鍵帽形成有該容置空間的一側,該從動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對應於該容置空間中活動,且位於該容置空間中的該從動件的至少一部分與該鍵帽的內壁共同定義出一活動腔,而該從動件的至少一部份於該容置空間中移動時,能對應改變該活動腔的大小,該從動件遠離該受壓面的一側具有一抵壓部,該抵壓部突出於該鍵帽形成有該容置空間的一側;及一彈性件,其設置於該活動腔中,且該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抵頂該鍵帽的內壁及該從動件,該彈性件的壓縮量能隨該活動腔的大小改變而改變;該鍵帽的該受壓面未受壓時,該彈性件具有一第一壓縮量,而該彈性件產生有一回復力。
- 如請求項9所述的按鍵模組,其中該容置空間係由該鍵帽向相反於該受壓面的方向,延伸形成有至少兩個相對面設置的側壁與該鍵帽內壁所定義而成。
- 如請求項9至10其中任一項所述的按鍵模組,其中該鍵帽的兩個相對面的側壁,分別形成有一導引槽,該從動件對應於該些導引槽具有兩個導引件;該從動件的該些導引件能對應嵌設於該些導引槽中,且該些導引件能對應於該些導引槽中移動,而使該從動件與該鍵帽能彼此相對移動;該鍵帽的該受壓面未受壓時,各該導引件受該彈性件的回復力作用,而抵靠於其所對應的該導引槽遠離該受壓面的一側,且各該導引件與其所對應的該導引槽的另一側之間存在有一活動間隙。
- 如請求項9所述的按鍵模組,其中該從動件相反於形成有該抵壓部的一端,形成有一定位部,該定位部用以使該彈性件與該從動件相互固定。
-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按鍵模組,其中該定位部為一圓柱結構,且該圓柱結構的直徑不小於該彈性件的內徑。
- 如請求項12至13其中任一項所述的按鍵模組,其中該彈性件為一壓縮彈簧。
-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按鍵模組,其中各該導引件具有一傾斜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218693U TWM528008U (zh) | 2015-11-20 | 2015-11-20 | 按鍵模組及具有該按鍵模組的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218693U TWM528008U (zh) | 2015-11-20 | 2015-11-20 | 按鍵模組及具有該按鍵模組的裝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28008U true TWM528008U (zh) | 2016-09-01 |
Family
ID=57443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218693U TWM528008U (zh) | 2015-11-20 | 2015-11-20 | 按鍵模組及具有該按鍵模組的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2800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92579A (zh) * | 2018-10-31 | 2019-01-11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腕戴类设备及其按键 |
-
2015
- 2015-11-20 TW TW104218693U patent/TWM528008U/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92579A (zh) * | 2018-10-31 | 2019-01-11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腕戴类设备及其按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206449U (ja) | ボタンモジュール及びボタンモジュール付き装置 | |
US9141146B2 (en) | Latch device and computer system using the same | |
US8493742B2 (en) | Push-button switch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ame | |
US9304548B2 (en) | Docking sta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 | |
WO2020199921A1 (zh) | 终端设备 | |
US8011946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plug, and socket | |
JP5473976B2 (ja) | タッチペン | |
CN106484037B (zh) | 电子装置 | |
TW201719699A (zh) | 按鍵連接模組 | |
US9395768B2 (en) | Flash drive | |
TWM528008U (zh) | 按鍵模組及具有該按鍵模組的裝置 | |
CN201348957Y (zh) | 按键及电子装置 | |
US10141030B2 (en) | Unloading mechanism assembly | |
US8247723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US10067534B2 (en) | Assembly for preventing unexpected shutdown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he same | |
US8143544B2 (en) | Switch | |
TW201328529A (zh) | 推壓裝置 | |
TW201719700A (zh) | 按鍵結構 | |
TW201501856A (zh) | 裝夾裝置 | |
CN111665958B (zh) | 触控笔 | |
TWI706297B (zh) | 觸控筆 | |
US20190371544A1 (en) | Waterproof button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150029103A1 (en) | Mouse device | |
TWM589824U (zh) | 應用於無線滑鼠的開關模組 | |
TWI438812B (zh) | 按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