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6955U - 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及可電致發光的轉印標籤 - Google Patents

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及可電致發光的轉印標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6955U
TWM526955U TW105206693U TW105206693U TWM526955U TW M526955 U TWM526955 U TW M526955U TW 105206693 U TW105206693 U TW 105206693U TW 105206693 U TW105206693 U TW 105206693U TW M526955 U TWM526955 U TW M52695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lectroluminescent
conductive
polymer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66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ung-Ling Chen
Original Assignee
Jaeger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eger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Jaeger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TW1052066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6955U/zh
Publication of TWM5269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6955U/zh

Links

Landscapes

  • Decoration By Transfer Picture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及可電致發光的轉印標籤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轉印式貼紙,特別是指一種可電致發光的轉印式貼紙,及由該轉印式貼紙轉印後而得的可電致發光的轉印標籤。
轉印式貼紙通常是用於將圖案利用轉印方式轉印至一待轉印物表面,而讓該待轉印物表面可呈現不同的圖紋外觀。其中,以水轉印式貼紙而言,因為方便易操作,因此,常被一般大眾作為DIY裝飾的方法,而轉印式貼紙也因為應用需求而有越來愈多樣的變化,例如,除了一般單色及彩色的轉印式貼紙之外、還有可發出螢光的轉印式貼紙等。
前述可發出螢光的轉印式貼紙,其最主要的訴求在於可在夜間顯現圖案,例如,將可發出螢光的轉印標籤轉印在腳踏車車架或是告示牌的表面為例,即可讓腳踏車於夜間騎乘時發出螢光圖案,或是讓告示牌在夜間發出螢光圖案,而提升在夜間的可視性及裝飾性。
然而,一般可發出螢光的轉印標籤受限於材料及發光條件,因此,發光的時間短且使用壽命不長。而為了改善傳統螢光貼紙的缺點,也有利用塗裝方式,直接於待轉印物表面形成可電致發光的多層結構,此方式形成的圖案雖然與基材之間的平整度佳,然而,此已非轉印標籤的使用型態。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
於是,本新型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包含一可撓性基材,及一轉印標籤。
該可撓性基材具有一水溶性基膜。
該轉印標籤形成於該水溶性基膜表面,特別的是,該轉印標籤包括一透明保護層、一導電框層、一高分子透明導電層、一電致發光層、一導電層、一保護層,及一黏膠層。
該透明保護層形成於該水溶性基膜上。
該導電框層形成於該透明保護層的部分表面,並成一封閉框狀圖案,並具有一延伸至該透明保護層外的第一電極塊。
該高分子透明導電層含有一導電高分子材料,形成於該導電框層及該透明保護層裸露的表面。
該電致發光層形成於該高分子透明導電層表面,含有電致發光螢光材料,可於接收電能後對外發光。
該導電層形成於該電致發光層表面,並具有一延伸於該透明保護層外,且與該第一電極塊不相接觸的第二電極塊。
該保護層由高分子材料構成,形成於該導電層表面。
該黏膠層形成於保護層表面。
此外,本新型之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
於是,本新型的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包含一可撓性基材、一轉印標籤,及一高分子膜。其中,該可撓性基材具有一水溶性基膜,該轉印標籤形成於該水溶性基膜的表面,該高分子膜為可移除的形成於該轉印標籤遠離該可撓性基材的表面。
特別的是,該轉印標籤包括一黏膠層、一保護層、一導電層、一電致發光層、一高分子透明導電層、一導電框層、一透明保護層,及一高分子膜。
該黏膠層形成於該水溶性基膜表面。
該保護層由高分子材料構成,形成於該黏膠層表面。
該導電層形成於該保護層表面,具有一第二電極塊。
該電致發光層形成於該導電層表面,可於接收電能後對外發光。
該高分子透明導電層含有一導電高分子材料,形成於該電致發光層表面。
該導電框層成一封閉框狀,形成於該高分子透明導電層的部分表面,並具有一與該第二電極塊不相接觸的第一電極塊。
該透明保護層由高分子材料構成,形成於該導電框層及該高分子透明導電層裸露的表面,且不完全覆蓋該第一、二電極塊。
此外,本新型之又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電致發光的轉印標籤。
於是,本新型可電致發光的轉印標籤係由如前所述的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轉印後,而黏貼在一待轉印物的表面。
該可電致發光的轉印標籤自該待轉印物的表面依序向上包含一黏膠層、一保護層、一導電層、一電致發光層、一高分子透明導電層、一導電框層,及一透明保護層,且該可電致發光的轉印標籤的各膜層是具有如前所述之該轉印標籤的特性。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利用結構設計,讓轉印式貼紙形成具有可電致發光的多層結構,而可利用轉印方式,將可電致發光的圖案轉印至一待轉印物的表面,而於該待轉印物表面形成一可電致發光的轉印標籤。
本新型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是可利用溶劑轉印方式,將一具有可電致發光結構的轉印式貼紙轉印至一待轉印物的表面。該待轉印物包含一待轉印本體,及一電源。
該待轉印本體可為具有平整或是弧度的表面,例如廣告面板、安全帽、消防器材、車體(如自行車、電動車等)表面、車體零件等。該電源可以一般化學電池,例如鎳氫電池、鹼性電池等,或是太陽能電池等,只要是可用於提供電能給該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即可。該電源可整合於該待轉印本體或是以外掛方式與該待轉印本體結合,由於前述該電源、該待轉印本體的種類,及該電源與該待轉印本體之間的結合方式為相關技術領域業者依需求及設計而有所不同,且非為本新型之重點,因此,不再多加贅述。要說明的是,於本新型之各實施例中,該待轉印本體與該電源僅為實施例的說明,實際實施時並不以此為限。
配合參閱圖1,本新型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的一第一實施例即是類似本技術領域者習知的BCS(水)標結構。該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包含一可撓性基材2,及一轉印標籤3。
該可撓性基材2具有一基體21,及一形成於該基體21表面的水溶性基膜22。該基體21可為透明或不透明的紙或薄膜,該水溶性基膜22由水溶性高分子,如阿拉伯膠、黃原膠、明膠、聚乙烯醇等所構成。
該轉印標籤3的各膜層可以是利用網印方式形成,由於該製程為本技術領域習知,故於此不再多加贅述。該轉印標籤3自該水溶性基膜22依序向上,包括一透明保護層31、一導電框層32、一高分子透明導電層33、一電致發光層34、一導電層35、一保護層36,及一黏膠層37。
該透明保護層31形成於該水溶性基膜22的表面,具有一與該轉印標籤3的輪廓大致相同的預定圖案。該透明保護層31即通稱之金油,是由絕緣高分子且透明的高分子材料如環氧樹脂等材料構成,可用以保護後續形成之電極及發光材料。圖1是以最終形成之該轉印標籤3的形狀為長形為例,故該透明保護層31的形狀即為具有與該轉印標籤3相同的長形形狀。
該導電框層32成一封閉框狀圖案,形成於該透明保護層31的部分表面,選自導電性佳之導電材料,如銀漿、鋁漿、銅、導電碳材等所構成。以圖1結構為例,該導電框層32為具有一框圍該透明保護層31之邊緣的導電框322及一自該透明保護層31邊緣的其中一角落凸出該透明保護層31的第一電極塊321,而該導電框層32則是由該第一電極塊321及該導電框322共同界定。
該高分子透明導電層33形成於該導電框層32及該透明保護層31裸露的表面。由於本新型該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的各膜層均以網印方式形成,且需可應用於彎曲表面,故考量製程操作性及需可彎曲的性質,各膜層均需具備成膜性佳且可撓的基本特性,以符合需求。而一般常用之透明導電膜如ITO,因為不具可撓性,並不適用於本新型之導電材料,因此,本新型以高分子型導電材料作為該高分子透明導電層33的原料,而又配合成膜性的考量,因此,再同時添加成膜性佳的高分子材料,以得到可用於網印製程、導電性佳、透明且具可撓性的該高分子透明導電層33。詳細的說,該高分子透明導電層33為含有一導電高分子材料及一透明熱塑性高分子材料,其中,該導電高分子材料選自PEDOT:PSS,該透明熱塑性高分子材料選自PE或PU。又以成膜性及導電性考量,較佳地,以該高分子透明導電層33的重量百分比為100wt%計,該導電高分子材料的含量介於10~20w%;更佳地,該導電高分子材料的含量介於15~20w%。此外,該高分子透明導電層33還可進一步包含奈米碳管、石墨烯等導電碳材,以進一步提升其導電性。
該電致發光層34形成於該形成於該高分子透明導電層33表面,可於接收電能而對外發出螢光。詳細的說,該電致發光層34係包括一發光層341及一介電層342。於本實施例中,該發光層341形成於該高分子透明導電層33表面,係由包括電致發光螢光材料,以及用以分散並黏結該電致發光螢光材料的基質所構成;該介電層342形成於該發光層341表面,且其構成材料包括絕緣樹脂及介電粉末。
要說明的是,前述該發光層341及該介電層342的相關材料為選自一般冷光發光(EL)常用之材料,並無需特別限制,例如,該發光層341的該電致發光螢光材料可選自硫化鋅(ZnS)、鈰摻雜的硫化鍶(SrS:Ce)、銪摻雜的硫化鈣(CaS:Eu)、鈣鈦礦晶型(Perovskite)粉末,或前述其中一組合,藉由電致發光螢光材料的選擇或組合可據以發出不同光色。該介電層342的介電粉末可選自碳酸鋇(BaCO 3)、鈦酸鋇(BaTiO 3)、鈦酸鍶(Sr TiO 3)、鈦酸鋰(Li 2TiO 3)等,該絕緣樹脂及基質可分別選自環氧樹脂(epoxy resin)、聚胺酯(polyurethane)、壓克力樹脂(acrylic resin)等耐熱且絕緣性佳之高分子材料,且可為相同或不同。此外,要說明的是,該發光層341及該介電層342的形成順序可以如本實施例所述,先形成該發光層341再形成該介電層342,也可以先形成該介電層342再形成該發光層341。而,以本實施例的順序形成的該電致發光層34,於轉印後,該介電層342是位在該發光層341的下方,不影響出光,因此,該介電層342的透光性並不需加以限制,可視該介電層342的材料種類選擇而為透光或不透光。
該導電層35形成於該電致發光層34表面,並具有一延伸於該透明保護層31外,且與該第一電極塊321不相接觸的第二電極塊351。該導電層35為使用電性佳的材料,如導電銀漿所構成,用以提供良好的導電性。
該保護層36由高分子材料構成,形成於該導電層35表面,並覆蓋該第一、二電極塊321、351。詳細的說,該保護層36的目的是用以保護該電致螢光發光材料,及其它膜層結構的穩定性,且因為在轉印過程中會藉由溶劑(水+乙二醇丁醚(BCS))的混合液浸泡,因此,該保護層36較佳是選自防水性佳且耐溶劑的高分子材料,如壓克力樹脂、環氧樹脂、矽樹脂等。
該黏膠層37形成於保護層36表面,用以與該待轉印本體表面黏接,而讓轉印後的該轉印標籤3與該待轉印本體具有良好的接著性。該黏膠層37為一般黏膠系統,如壓克力系黏膠系統、聚胺酯系黏膠系統,或聚乙烯醇黏膠系統等,此外,該黏膠層37材料選擇也可進一步視該待轉印本體的表面性質,而選擇與其接著性佳的黏膠系統以作為該黏膠層37的材料。由於該黏膠層37的材料種類選擇為本技術領域所周之且非為本新型之重點,故不再多加贅述。
要說明的是,該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還可包含一形成於該轉印標籤3的該黏膠層37表面的隔離膜(圖未示)用以保護並隔離該黏膠層37,以避免尚未使用前該黏膠層37受到破壞。
前述該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的該第一實施例的製作則是利用網印方式,自該可撓性基材2的該水溶性基膜22表面依序形成,且該轉印標籤3的各膜層厚度控制在不大於10μm,該轉印標籤3的總厚度可控制在不大於50μm,更佳地,該轉印標籤3的總厚度為控制在不大於30μm,而可使得轉印後之該轉印標籤3與該待轉印本體表面的平整性更為優化。由於以網印形成圖案的相關製程參數為本技術領域習知,因此不再多加說明。
配合參閱圖1、2,當要利用前述該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轉印至一待轉印物100之待轉印本體101的表面時,係將該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浸泡於一溶劑(水/BCS=1:8~1:20),活化該黏膠層37並讓該水溶性基膜22澎潤;要說明的是當該黏膠層37上有該隔離膜(圖未示)時,則是先將該隔離膜移除再將該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浸泡於該溶劑。之後,將浸泡過該溶劑的該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取出,並以該黏膠層37朝向該待轉印本體101的表面進行黏貼,然後自該可撓性基材2表面刮印,使該黏膠層37與該待轉印本體101的表面密著並同時刮除溶劑,最後將該基體21自該轉印標籤3移除,即可將該轉印標籤3轉貼至該待轉印本體101的表面。
經轉印後形成於該待轉印本體101表面的該轉印標籤3,自該待轉印本體101的表面依序向上的結構則為:黏膠層37/保護層36/導電層35/電致發光層34(介電層342 /發光層341)/高分子透明導電層33/導電框層32/透明保護層31。之後即可藉由該第一、二電極塊321、351與一電源(圖未示)電連接後而發光。參閱圖3、4,圖3所示是將一具有與本新型該第一實施例相同之膜層結構但圖形不同的轉印標籤轉貼至該待轉印本體101的表面,未通電的狀態,圖4則是將該轉印標籤與一電源(圖未示)電連接後電致發光的結果。
此外,參閱圖5,要說明的是,本新型該轉印標籤3還可進一步包括一介於該水溶性基膜22與該透明保護層31之間的圖案化層38。該圖案化層38為一遮光圖案,利用該遮光圖案阻擋部分光源發出,因此,當該轉印標籤3發光時,即可顯示該圖案化層38的圖案,而可讓該轉印標籤3具有不同的外觀及設計感。以圖5為例,當要利用該圖案化層38顯示字母(HA)時,則可將字母部分設計為鏤空可透光,其餘部分為遮光(反之亦可),如此,當通電發光時即可藉由該圖案化層38表現出所欲顯現之文字或圖案。
參閱圖6,本新型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的一第二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相同,包含一可撓性基材2,及一轉印標籤3,其與該第一實施例的不同處在於,該第二實施例之該轉印標籤3的形成順序與該第一實施例相反,且該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還多了一層形成於該透明保護層31表面的高分子膜4,即,該第二實施例的該轉印標籤3自該水溶性基膜22依序向上的結構為:黏膠層37/保護層36/導電層35/電致發光層34/高分子透明導電層33/導電框層32/透明保護層31/高分子膜4。該高分子膜4為一般具有可撓性的高分子透明薄膜,目的係作為該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於轉印過程的支撐基材,於轉印後即會移除。此外,該第二實施例中該轉印標籤3各膜層細部結構及材料與該第一實施例相同,故於此不再多加贅述。
詳細的說,本新型該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的該第二實施例即為本技術領域者熟知之無膜標或無膜水標結構,因此,當要利用該第二實施例所述的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進行轉印時,係將該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浸泡於一水溶液中,將該水溶性基膜22溶除,讓該轉印標籤3與該基體21分離。之後,將該轉印標籤3以該黏膠層37朝向該待轉印本體101的表面進行黏貼,然後自該高分子膜4表面刮印,使該黏膠層37與該待轉印本體101的表面密著並同時刮除水溶液,最後再將該高分子膜4移除,即可將該轉印標籤3轉貼至該待轉印本體101的表面,而於該待轉印本體101的表面形成一可電致發光的該轉印標籤3。之後該轉印標籤3即可藉由該第一、二電極塊321、351與一電源(圖未示)電連接後而發光。
類似地,該第二實施例在該透明保護層31上也可具有一層如圖5所示的該圖案化層38,以讓該轉印標籤3的顯示圖案可具有多樣的變化。
綜上所述,本新型藉由結構設計,將電致發光結構整合至轉印式貼紙,讓本新型該轉印標籤3除了可保有原可撓且厚度極薄的特性之外,還具有電致發光特性,因此,無論是轉印黏貼至一般平面或彎曲表面時,其服貼性佳且與該待轉印本體101表面的平整性也極佳,而該轉印標籤3於夜間使用時,其發光特性還可不受天候影響且可控制發光時間,故,確實可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2‧‧‧可撓性基材
341‧‧‧發光層
21‧‧‧基體
342‧‧‧介電層
22‧‧‧水溶性基膜
35‧‧‧導電層
3‧‧‧轉印標籤
351‧‧‧第二電極塊
31‧‧‧透明保護層
36‧‧‧保護層
32‧‧‧導電框層
37‧‧‧黏膠層
321‧‧‧第一電極塊
38‧‧‧圖案化層
322‧‧‧導電框
4‧‧‧高分子膜
33‧‧‧高分子透明導電層
100‧‧‧待轉印物
34‧‧‧電致發光層
101‧‧‧待轉印本體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本新型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爆炸圖; 圖2說明利用該第一實施例形轉印的流程示意圖; 圖3說明本新型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轉印製一待轉印本體表面未通電狀態的照片; 圖4是說明圖3於通電後發光之照片; 圖5說明本新型該第一實施例之圖案化層的示意圖;及 圖6說明本新型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的第二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
2‧‧‧可撓性基材
21‧‧‧基體
22‧‧‧水溶性基膜
3‧‧‧轉印標籤
31‧‧‧透明保護層
32‧‧‧導電框層
321‧‧‧第一電極塊
322‧‧‧導電框
33‧‧‧高分子透明導電層
34‧‧‧電致發光層
341‧‧‧發光層
342‧‧‧介電層
35‧‧‧導電層
351‧‧‧第二電極塊
36‧‧‧保護層
37‧‧‧黏膠層

Claims (13)

  1. 一種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包含:一可撓性基材,及一轉印標籤,該可撓性基材具有一水溶性基膜,該轉印標籤形成於該水溶性基膜表面,包括: 一透明保護層,形成於該水溶性基膜上; 一導電框層,成一封閉框狀,形成於該透明保護層的部分表面,並具有一延伸至該透明保護層外的第一電極塊; 一高分子透明導電層,含有一導電高分子材料,形成於該導電框層及該透明保護層裸露的表面; 一電致發光層,形成於該高分子透明導電層表面,含有電致發光螢光材料,可於接收電能後對外發光; 一導電層,形成於該電致發光層表面,並具有一延伸於該透明保護層外,且與該第一電極塊不相接觸的第二電極塊; 一保護層,由高分子材料構成,形成於該導電層表面;及 一黏膠層,形成於保護層表面。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的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其中,該高分子透明導電層的構成材料還包括一透明熱塑性高分子材料,且以該高分子透明導電層的重量百分比為100wt%計,該導電高分子材料的含量介於10~20wt%。
  3.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的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其中,該導電高分子材料選自PEDOT:PSS,該透明熱塑性高分子材料選自PE或PU。
  4.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的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其中,該電致發光層包括一發光層及一介電層,該發光層的構成材料包括電致發光螢光材料及絕緣樹脂,該介電層的構成材料包括絕緣樹脂及介電粉末。
  5.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的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其中,該保護層還會覆蓋該第一、二電極塊,且該轉印標籤的厚度不大於50μm。
  6.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的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還包含一介於該水溶性基膜與該透明保護層之間的圖案化層。
  7. 一種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包含:一可撓性基材、一轉印標籤,及一高分子膜,該可撓性基材具有一水溶性基膜,該轉印標籤形成於該水溶性基膜的表面,該高分子膜可移除的形成於該轉印標籤遠離該可撓性基材的表面,且該轉印標籤包括: 一黏膠層,形成於該水溶性基膜表面; 一保護層,由高分子材料構成,形成於該黏膠層表面; 一導電層,形成於該保護層表面,並具有一第二電極塊; 一電致發光層,形成於該導電層表面,可於接收電能後對外發光; 一高分子透明導電層,含有一導電高分子材料,形成於該電致發光層表面; 一導電框層,成一封閉框狀,形成於該高分子透明導電層的部分表面,並具有一與該第二電極塊不相接觸的第一電極塊;及 一透明保護層,由高分子材料構成,形成於該導電框層及該高分子透明導電層裸露的表面,且不完全覆蓋該第一、二電極塊。
  8. 如請求項第7項所述的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其中,該電致發光層包括一發光層及一介電層,該發光層的構成材料包括絕緣樹脂及電致發光螢光材料,該介電層的構成材料包括絕緣樹脂及介電粉末一介電層。
  9. 如請求項第7項所述的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還包含一位於該透明保護層上的圖案化層。
  10. 如請求項第7項所述的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其中,該保護層還會覆蓋該第一、二電極塊,且該轉印標籤的厚度不大於50μm。
  11. 如請求項第7項所述的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其中,該高分子透明導電層的構成材料還包括一透明熱塑性高分子材料,且以該高分子透明導電層的重量百分比為100wt%計,該導電高分子材料的含量介於10~20wt%。
  12. 如請求項第11項所述的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其中,該導電高分子選自PEDOT:PSS,該熱塑性高分子材料選自PE或PU。
  13. 一種可電致發光的轉印標籤,係由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7的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轉印後,而黏貼在一待轉印物的表面,該可電致發光的轉印標籤自該待轉印物的表面依序向上包含一黏膠層、一保護層、一導電層、一電致發光層、一高分子透明導電層、一導電框層,及一透明保護層,且該可電致發光的轉印標籤的各膜層是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7的該轉印標籤所述。
TW105206693U 2016-05-10 2016-05-10 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及可電致發光的轉印標籤 TWM5269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6693U TWM526955U (zh) 2016-05-10 2016-05-10 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及可電致發光的轉印標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6693U TWM526955U (zh) 2016-05-10 2016-05-10 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及可電致發光的轉印標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6955U true TWM526955U (zh) 2016-08-11

Family

ID=57182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6693U TWM526955U (zh) 2016-05-10 2016-05-10 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及可電致發光的轉印標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69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3313B (zh) 2018-03-06 2019-03-11 大陸商優爾材料工業(深圳)有限公司 帶有冷光貼標之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3313B (zh) 2018-03-06 2019-03-11 大陸商優爾材料工業(深圳)有限公司 帶有冷光貼標之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75766U (zh) Electroluminescent sticker improvement
DE102006060781A1 (de) Organisches Leuchtmittel
JP2008093977A (ja) 透視性を有する発光シート、発光性装飾材及び発光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205656801U (zh) 电致发光转印式贴纸及可电致发光的转印标签
TWI591599B (zh) Electroluminescent transfer stickers and electroluminescent transfer labels
TW200916004A (en) Protective garment with an EL luminescent laminate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and use thereof
TWM526955U (zh) 電致發光轉印式貼紙及可電致發光的轉印標籤
JP2011501372A5 (zh)
CN102313159B (zh) 可卷式薄膜led灯及其制造方法
KR20160074324A (ko) 유기발광소자를 포함하는 조명 장치
CN102173324B (zh) 冷光片瓶贴及其防水制造工艺
TW200403955A (en) EL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1110470A (zh) 电致发光灯以及其与金属按键板的组合以及其制造方法
US20100039031A1 (en) Electroluminescent Lamp
JP2000133465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4482067U (zh) 电激发光片及其发光产品
CN101110471A (zh) 电致发光灯以及其与金属按键板的组合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07403583A (zh) 电致发光转印式贴纸及可电致发光的转印标签
CN210680257U (zh) 一种柔性发光书画结构
CN103531120A (zh) 冷光指示牌制造方法
CN205728466U (zh) 一种电致发光用具
CN200941398Y (zh) 电致发光灯以及其与金属按键板的组合
CN208478385U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薄膜的柔性显示器件
CN214125562U (zh) 发光手机膜片
TWI322636B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