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5572U - 確保同軸纜線編織層結構完整性之套筒及其連接器結構 - Google Patents

確保同軸纜線編織層結構完整性之套筒及其連接器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5572U
TWM525572U TW105204417U TW105204417U TWM525572U TW M525572 U TWM525572 U TW M525572U TW 105204417 U TW105204417 U TW 105204417U TW 105204417 U TW105204417 U TW 105204417U TW M525572 U TWM525572 U TW M52557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exposed
clamping
coaxial cabl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4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i-rui Chen
Original Assignee
Simula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mula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Simula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TW105204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5572U/zh
Publication of TWM5255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5572U/zh

Links

Description

確保同軸纜線編織層結構完整性之套筒及其連接器結構
本創作係一種確保同軸纜線編織層結構完整性之套筒及其連接器結構,尤指在一同軸纜線外露之絕緣層及編織層上套接一套筒,避免該同軸纜線插入訊號連接器時,該編織層直接被一接地端子夾持,而導致被割裂或破損之連接器結構。
按,訊號連接器(Connector)泛指所有應用在電子訊號及電源上的連接元件及其附屬配件,是所有訊號的橋樑,其品質會對電流與訊號傳輸的可靠度產生影響,且亦與電子系統運作息息相關。隨著電子技術的日益發達,目前訊號連接器根據其應用領域、傳輸信號類型、尺寸、使用方式等差異,被分類有不同的規格與型號,但無論是何種規格或型號,「傳輸穩定性」都是業者設計上不可忽略的主要訴求。
茲以射頻同軸連接器(Radio Freqency Connector,俗稱RF連接器)為例,說明習知技術遭遇之問題如下,請參閱第1圖所示,該RF連接器1係應用於一同軸纜線10,同軸纜線10之結構由內而外分別包括一導線(Conductor)、一絕緣層(Insulation)、一編織層(Braid Shield,為導電材質)及一外皮層(Jacket),其中,在使用時,需將該同軸纜線10上鄰近一端之外皮層102及編織層剝除,以露出該絕緣層101。該RF連接器1包括一 底座11、一信號端子12、一接地端子13及一蓋體14,該底座11係貫穿設有一定位槽110,該定位槽110係能由該底座11之頂面露出;該信號端子12及接地端子13係分別嵌設於該底座11中,並能伸入該定位槽110內;該蓋體14上則貫穿設有一插接槽140,且該插接槽140能由該蓋體14之底部露出。
為便於理解,在此先說明該同軸纜線10插入該RF連接器1的方式:該底座11之外壁及該蓋體14之內壁上分別設有一嵌卡部111,以在該蓋體14定位於該底座11上,但該等嵌卡部111尚未嵌卡時,該插接槽140能與該定位槽110部份重疊。此時,該同軸纜線10即可先插入該插接槽140中,嗣,組裝人員需朝下按壓該蓋體14,令該蓋體14之內壁產生形變,而令該等嵌卡部111相互嵌卡。而在該蓋體14帶動該同軸纜線10朝下位移的過程中,該同軸纜線10鄰近一端之絕緣層101會被該信號端子12所割破,使內部之導線與該信號端子12相電氣連接,且該同軸纜線10上之外皮層102能被該接地端子13所割破,使內部之編織層能與該接地端子13相電氣連接。
惟,前述RF連接器1之結構在使用上仍不完善,因為該編織層之結構較為脆弱,在該外皮層102被該接地端子13所割破,或者該接地端子13以其夾持力道夾住該編織層時,該編織層很容易因此而隨之破損,導致影響接地訊號的傳輸正確性。因此,如何針對RF連接器1或同軸纜線10之結構或應用方式進行改良,以解決編織層容易破損的問題,即成為本創作在此亟欲解決的重要問題。
有鑑於同軸纜線在插入習知RF連接器時,RF連接器中的接地端子很容易割破同軸纜線之編織層,導致影響訊號傳輸穩定性的問題, 創作人憑藉著多年來的實務經驗,經過多次的研究與測試後,終於設計出本創作之一種確保同軸纜線編織層結構完整性之套筒及其連接器結構,期能有效改善前述問題與缺失。
本創作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確保同軸纜線編織層結構完整性之套筒,該套筒係應用於一同軸纜線,該同軸纜線由內而外依序包括一導線、一絕緣層、一編織層及一外皮層,該絕緣層鄰近一端之部位係外露在該編織層之外,該編織層鄰近一端之部位則係外露在該外皮層之外,該套筒包括一筒部及一夾持部,該筒部係位於該套筒之一端,該筒部上貫穿設有一包覆槽,該包覆槽之構形係與該外露之絕緣層相匹配,使該筒部能套接至該外露之絕緣層,且使該外露之絕緣層鄰近一端之部位凸露在該筒部之一端外;該夾持部係位於該套筒之另一端,且與該筒部相連接,該夾持部之斷面構形係呈U字形,使該夾持部之兩對應側分別形成有一夾持片,該等夾持片間具有一夾持間距,該夾持間距係大於該外露之編織層之外徑,以在該筒部套接至該外露之絕緣層的情況下,該等夾持片能對應至該外露之編織層周緣,且能被受力擠壓而朝內穩固地迫緊並夾持住該外露之編織層,進而使該套筒3穩固地與該同軸纜線結合成一體。如此,由於該套筒能包覆住該外露之編織層,故,即可避免該同軸纜線插入一訊號連接器時,該編織層被接地端子割破的問題。
為便 貴審查委員能對本創作之結構特徵、作動方式及技術訴求有進一步的認識與理解,茲舉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習知〕
1‧‧‧RF連接器
10‧‧‧同軸纜線
101‧‧‧絕緣層
102‧‧‧外皮層
11‧‧‧底座
110‧‧‧定位槽
111‧‧‧嵌卡部
12‧‧‧信號端子
13‧‧‧接地端子
14‧‧‧蓋體
140‧‧‧插接槽
〔本創作〕
2‧‧‧同軸纜線
21‧‧‧導線
22‧‧‧絕緣層
23‧‧‧編織層
24‧‧‧外皮層
3‧‧‧套筒
31‧‧‧筒部
310‧‧‧包覆槽
311‧‧‧卡止片
32‧‧‧夾持部
321‧‧‧夾持片
33‧‧‧密封元件
4‧‧‧訊號連接器
41‧‧‧底座
410‧‧‧定位槽
411‧‧‧第一嵌卡部
412‧‧‧第一抵靠片
413‧‧‧第二抵靠片
414‧‧‧貫穿口
42‧‧‧信號端子
420‧‧‧槽孔
43‧‧‧接地端子
430‧‧‧接觸端
431‧‧‧彈片
44‧‧‧蓋體
440‧‧‧插接槽
440a‧‧‧卡合槽
441‧‧‧第二嵌卡部
P‧‧‧電路板
第1圖係習知之RF連接器示意圖;第2圖係本創作之連接器結構之示意圖;第3A~3B係本創作之套筒之使用示意圖;第4圖係本創作之訊號連接器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剖面圖;及第5圖係本創作之訊號連接器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示意圖。
本創作係一種確保同軸纜線編織層結構完整性之套筒及其連接器結構,請參閱第2圖所示,係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本創作係利用一套筒3對一同軸纜線2進行保護,該同軸纜線由內而外依序包括一導線21(Conductor)、一絕緣層22(Insulation)、一編織層23(Braid Shield)及一外皮層24(Jacket),該絕緣層22鄰近一端之部位係外露在該編織層23之外(如:組裝人員可於組裝前手動剝離對應位置之外皮層24及編織層23),該編織層23鄰近一端之部位則係外露在該外皮層24之外(如:組裝人員可於組裝前手動剝離對應位置之外皮層24。
在本實施例中,該套筒3係由一金屬片體經沖壓、彎折後一體成形製成,包括一筒部31及一夾持部32,該筒部31係位於該套筒3之一端,該筒部31上貫穿設有一包覆槽310,該包覆槽310之構形係與該外露之絕緣層22相匹配,使該筒部31能套接至該外露之絕緣層22,且使該外露之絕緣層22鄰近一端之部位凸露在該筒部31之一端外。
該夾持部32係位於該套筒3之另一端,且與該筒部31相連接,該夾持部32之斷面構形係呈U字形,使該夾持部32之兩對應側分別形成 有一夾持片321,該等夾持片321間具有一夾持間距,該夾持間距係大於該外露之編織層23之外徑,以在該筒部31套接至該外露之絕緣層22的情況下,該等夾持片321能對應至該外露之編織層23周緣,且能被受力擠壓而朝內穩固地迫緊並夾持住該外露之編織層23(在本實施例中,該等夾持片321被擠壓後,其自由端並不會接觸,而包覆該編織層23,惟,實際上,業者可調整該等夾持片321之面積,使其自由端相互抵靠或重疊),進而使該套筒3穩固地與該同軸纜線2結合成一體。
如此,在該同軸纜線2連同該套筒3插入至一訊號連接器4的情況下,凸露在該筒部31一端外之絕緣層22將能被該訊號連接器4內之一信號端子42所割破,使內部之導線21電氣連接至該信號端子42;同時,該訊號連接器4內之一接地端子43能抵靠至該筒部31或該夾持部32,使該編織層23能透過該套筒3,與該接地端子43相電氣連接。據此,透過該套筒3之保護,該編織層23即無須直接與該接地端子43相接觸,而能確保其結構的完整性。
復請參閱第2、3A及3B圖所示,其中第3A、3B圖係該套筒3組裝示意圖,當組裝人員分別剝離對應部位之外皮層24及編織層23後,係能將該同軸纜線2之一端伸入至該筒部31中,此時,該夾持片321將會位於對應該編織層23之部位,組裝人員可直接擠壓該等夾持片321,或者,若在該等夾持片321穩固地迫緊及夾持住該外露之編織層23的狀態下,該等夾持片321之自由端間仍保持一縫隙,則如第3B圖所示,組裝人員能於該縫隙中注入焊料,使該焊料固化後,能於該縫隙內形成一密封元件33,以令該等夾持片321與該編織層23焊接成一體。
前述之套筒3結構,係創作人設計的一較佳實施例,但本創作的改良概念,係「利用套筒3保護外露之編織層23」,故,在實際使用上,該套筒3亦可不細分為構形不同之筒部31及夾持部32,而可為一體成形且口徑略大於該編織層23之管體。意即,該套筒構形與該外露之絕緣層22及編織層23相匹配,使該外露之絕緣層22及編織層23能伸入至該套筒內,且在該套筒被受力擠壓而朝內變形的狀態下,該套筒能穩固地迫緊並夾持住該外露之編織層23,進而使該套筒穩固地與該同軸纜線2結合成一體,且使該外露之絕緣層22鄰近一端之部位凸露在該套筒之一端外。
請參閱第2~4圖所示,本創作尚針對該訊號連接器4之結構做出對應調整,以因應該套筒3,茲進一步說明如下:該訊號連接器4包括一底座41、一信號端子42、一接地端子43及一蓋體44,其中,該底座41上沿前後方向貫穿形成有一定位槽410,該定位槽410之構形係與該套筒3之構形相匹配,且該定位槽410能由該底座41之頂部露出,該底座41之外緣則設有複數個第一嵌卡部411(如:一具傾斜面之塊體)。
該信號端子42及接地端子43係分別嵌設於該底座41中(如:以射出成型方式固設於該底座41內,或在底座41上穿設嵌卡槽),該信號端子42之底端能露出於該底座41之底部,以連接至一電路板P,該信號端子42之頂端則能伸入該定位槽410中;同樣地,該接地端子43之底端能露出於該底座41之底部,以連接至該電路板P,該接地端子43之頂端則能伸入該定位槽410中,且該接地端子43係較該信號端子42位於該底座41之前端(茲以第2圖中,該訊號連接器4面對該同軸纜線2之方向為前端)。
該蓋體44上沿前後方向貫穿形成有一插接槽440,該插接槽 440之構形係與該套筒3之構形相匹配,且該插接槽440能由該蓋體44之底部露出,該插接槽440之內壁面上則設有複數個第二嵌卡部441,在該蓋體44之底部定位至該底座41之頂部,使該插接槽440與該定位槽410相連通,但該第二嵌卡部441尚未經由形變,朝下嵌卡至該第一嵌卡部411內的情況下,該同軸纜線2能連同該套筒3插入該插接槽440中。
嗣,當使用者按壓該蓋體44,使該第二嵌卡部441經由形變,朝下與該第一嵌卡部411相嵌卡後,凸露在該筒部31一端外之絕緣層22將能被該信號端子42頂端的一槽孔420所割破,使內部之導線21能電氣連接至該信號端子42,且該接地端子43能透過其頂部相平行的二接觸端430,抵靠或迫緊至該筒部31(或該夾持部32),使該編織層23能透過該套筒3,與該接地端子43相電氣連接。
為提昇該套筒3的定位穩固性,在本實施例中,該筒部31之外壁上尚設有複數個卡止片311,該等卡止片311之自由端係朝該夾持部32之方向延伸,以在該同軸纜線2連同該套筒3插入該訊號連接器4中後,該等卡止片311能嵌卡至該訊號連接器4之內壁面,以令該套筒3能穩固地定位在該訊號連接器4中。
另,復請參閱第2~4圖所示,為避免該蓋體44下壓的過程中,因生產上的尺寸誤差,導致該同軸纜線2及套筒3下壓距離過多,導致該同軸纜線2鄰近一端之導線21受損的問題,在本實施例中,該訊號連接器尚包括一第一抵靠片412及一第二抵靠片413,該第一抵靠片412係活動地嵌設於該底座41之定位槽410中,該第一抵靠片412之構形與位置係與該筒部31相匹配,以在該蓋體44被使用者朝下按壓,並同步帶動該同軸纜線2及套 筒3朝該定位槽410方向位移的情況下,該套筒3能抵靠至該第一抵靠片412,以精確地定位於該定位槽410中。
該第二抵靠片413則活動地嵌設於該蓋體44之插接槽440內,在本實施例中,該插接槽440內鄰近前端之內壁上凹設有一卡合槽440a,卡合槽440a能與該第二抵靠片413之周緣相卡合,以固定住該第二抵靠片413。該第二抵靠片413之構形與位置係與該筒部31相匹配,且其上開設有一貫穿口414,在該同軸纜線2連同該套筒3插入至該插接槽440的情況下,該第二抵靠片413能透過該貫穿口414,以套接至該筒部31之外緣,且該卡止片311能抵靠於該第二抵靠片413。
承上,在該蓋體44被使用者朝下按壓,以同步帶動該同軸纜線2、套筒3及該第二抵靠片413朝該定位槽410方向位移的情況下,該第二抵靠片413之底端能先抵靠到該底座41之內壁,令該同軸纜線2及套筒3能精確地定位於該定位槽410中。
請參閱第5圖所示,係本創作之第二較佳實施例,該訊號連接器4之結構大致於前述實施例相同,但該接地端子43之頂部除了大致平行的二接觸端430外,在該等接觸端430之間尚設有一彈片431,該彈片431之自由端亦伸入至該定位槽410中,且朝該信號端子42之方向延伸,據此,即便不設置前述之第一抵靠片412(如第2圖所示),該彈片431亦能提供一彈性支撐力(當然,本實施例亦可保留該第一抵靠片412之設計),避免該同軸纜線2及套筒3因尺寸上的些微誤差,致使下壓距離過多,而導致該同軸纜線2鄰近一端之導線21受損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若干較佳實施例,惟,本創作之技 術特徵並不侷限於此,凡相關技術領域之人士,在參閱本創作之技術內容後,可輕易思及之變化,均應不脫離本創作之保護範疇。
2‧‧‧同軸纜線
21‧‧‧導線
22‧‧‧絕緣層
23‧‧‧編織層
24‧‧‧外皮層
3‧‧‧套筒
31‧‧‧筒部
310‧‧‧包覆槽
311‧‧‧卡止片
32‧‧‧夾持部
321‧‧‧夾持片
4‧‧‧訊號連接器
41‧‧‧底座
410‧‧‧定位槽
411‧‧‧第一嵌卡部
412‧‧‧第一抵靠片
413‧‧‧第二抵靠片
414‧‧‧貫穿口
42‧‧‧信號端子
420‧‧‧槽孔
43‧‧‧接地端子
430‧‧‧接觸端
44‧‧‧蓋體
440‧‧‧插接槽
441‧‧‧第二嵌卡部
P‧‧‧電路板

Claims (12)

  1. 一種確保同軸纜線編織層結構完整性之套筒,係應用於一同軸纜線,該同軸纜線由內而外依序包括一導線、一絕緣層、一編織層及一外皮層,該絕緣層鄰近一端之部位係外露在該編織層之外,該編織層鄰近一端之部位則係外露在該外皮層之外,該套筒包括:一筒部,係位於該套筒之一端,該筒部上貫穿設有一包覆槽,該包覆槽之構形係與該外露之絕緣層相匹配,使該筒部能套接至該外露之絕緣層,且使該外露之絕緣層鄰近一端之部位凸露在該筒部之一端外;及一夾持部,係位於該套筒之另一端,且與該筒部相連接,該夾持部之斷面構形係呈U字形,使該夾持部之兩對應側分別形成有一夾持片,該等夾持片間具有一夾持間距,該夾持間距係大於該外露之編織層之外徑,以在該筒部套接至該外露之絕緣層的情況下,該等夾持片能對應至該外露之編織層周緣,且能被受力擠壓而朝內穩固地迫緊並夾持住該外露之編織層,進而使該套筒穩固地與該同軸纜線結合成一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套筒,其中,在該等夾持片穩固地迫緊及夾持住該外露之編織層的狀態下,該等夾持片之自由端間將保持一縫隙。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套筒,其中,該縫隙內設有一密封元件,該密封元件係由焊料固化而成,以令該等夾持片與該編織層焊接成一體。
  4. 如請求項1、2或3所述之套筒,其中,該筒部之外壁上設有複數個卡止片,該等卡止片之自由端係朝該夾持部之方向延伸。
  5. 一種確保同軸纜線編織層結構完整性之連接器結構,係應用於一同軸纜線,該同軸纜線由內而外依序包括一導線、一絕緣層、一編織層及一外皮層,該絕緣層鄰近一端之部位係外露在該編織層之外,該編織層鄰近一端之部位則係外露在該外皮層之外,該連接器結構包括: 一套筒,其內部構形係與該外露之絕緣層及編織層相匹配,使該外露之絕緣層及編織層能伸入至該套筒內,且在該套筒被受力擠壓而朝內變形的狀態下,該套筒能穩固地迫緊並夾持住該外露之編織層,進而使該套筒穩固地與該同軸纜線結合成一體,且使該外露之絕緣層鄰近一端之部位凸露在該套筒之一端外;及一訊號連接器,包括:一底座,該底座上沿前後方向貫穿形成有一定位槽,該定位槽之構形係與該套筒之構形相匹配,且該定位槽能由該底座之頂部露出,該底座之外緣則設有複數個第一嵌卡部;一信號端子,係嵌設於該底座中,且其頂部能伸入至該定位槽中;一接地端子,亦嵌設於該底座中,且其頂部能伸入至該定位槽中;及一蓋體,該蓋體上沿前後方向貫穿形成有一插接槽,該插接槽之構形係與該套筒之構形相匹配,且該插接槽能由該蓋體之底部露出,該插接槽之內壁面上則設有複數個第二嵌卡部,以在該同軸纜線插入該插接槽中,且該蓋體被裝設至該底座上的情況下,該第二嵌卡部能與該第一嵌卡部相嵌卡,同時,該同軸纜線凸露在該套筒一端外之絕緣層能被該信號端子所割破,而使該同軸纜線內之導線電氣連接至該信號端子,該接地端子則能抵靠至該套筒,使該編織層能透過該套筒,與該接地端子相電氣連接。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連接器結構,其中,該套筒包括:一筒部,係位於該套筒之一端,該筒部上貫穿設有一包覆槽,該包覆槽之構形係與該外露之絕緣層相匹配,使該筒部能套接至該外露之絕緣層,且使該外露之絕緣層鄰近一端之部位凸露在該筒部之一端外;及 一夾持部,係位於該套筒之另一端,且與該筒部相連接,該夾持部之斷面構形係呈U字形,使該夾持部之兩對應側分別形成有一夾持片,該等夾持片間具有一夾持間距,該夾持間距係大於該外露之編織層之外徑,以在該筒部套接至該外露之絕緣層的情況下,該等夾持片能對應至該外露之編織層周緣,且能被受力擠壓而朝內穩固地迫緊並夾持住該外露之編織層,進而使該套筒穩固地與該同軸纜線結合成一體。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連接器結構,其中,在該等夾持片穩固地迫緊及夾持住該外露之編織層的狀態下,該等夾持片之自由端間將保持一縫隙。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連接器結構,其中,該縫隙內設有一密封元件,該密封元件係由焊料固化而成,以令該等夾持片與該編織層焊接成一體。
  9. 如請求項6、7或8所述之連接器結構,其中,該筒部之外壁上設有複數個卡止片,該等卡止片之自由端係朝該夾持部之方向延伸。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連接器結構,其中,該接地端子之頂部尚設有一彈片,該彈片之自由端係伸入至該定位槽中,朝該信號端子之方向延伸,且能抵靠至該筒部。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連接器結構,其中,該底座之定位槽內尚嵌設有一第一抵靠片,該第一抵靠片之構形與位置係與該筒部相匹配,以在該蓋體被朝下按壓,同步帶動該同軸纜線及套筒朝該定位槽方向位移的情況下,該套筒能抵靠至該第一抵靠片,以精確地定位於該定位槽中。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連接器結構,其中,該蓋體之插接槽內嵌設有一第二抵靠片,該第二抵靠片之構形與位置係與該筒部相匹配,且其上開設有一貫穿口,在該同軸纜線連同該套筒插入至該插接槽的情況下,該第二抵靠片能透過該貫穿口,套接至該筒部之外緣。
TW105204417U 2016-03-30 2016-03-30 確保同軸纜線編織層結構完整性之套筒及其連接器結構 TWM5255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4417U TWM525572U (zh) 2016-03-30 2016-03-30 確保同軸纜線編織層結構完整性之套筒及其連接器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4417U TWM525572U (zh) 2016-03-30 2016-03-30 確保同軸纜線編織層結構完整性之套筒及其連接器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5572U true TWM525572U (zh) 2016-07-11

Family

ID=56996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4417U TWM525572U (zh) 2016-03-30 2016-03-30 確保同軸纜線編織層結構完整性之套筒及其連接器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55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7098B (zh) * 2016-11-22 2017-04-01 A cable connector that utilizes two sets of grips to keep the clamping force and reduce the impedance discontinuiti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7098B (zh) * 2016-11-22 2017-04-01 A cable connector that utilizes two sets of grips to keep the clamping force and reduce the impedance discontinuitie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5804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with soldering holes interconnected to a plurality of terminals and a flat flexible cable
US973551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ood anti-EMI performance
JP4274381B2 (ja) 極細同軸ケーブルの端末接続方法
CN104505642B (zh) 插头电连接器
KR101873950B1 (ko) 전자 장치의 패키지 케이스
TW201411954A (zh) 纜線之組合件
JP2017079122A (ja) 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
US9490582B2 (en) Insulation body of a plug-in connector
TWI485942B (zh) 同軸連接器及基板用連接器
TWI566481B (zh) The use of waterproof colloid fixed connection terminals and circuit board signal connector
US8925189B2 (en) Method for assembl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9343832B2 (en) Plug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8511913A (ja) 電気コネクタキット、電子部品、および組立て方法
CN108232496B (zh) 电子装置
CN215418828U (zh) 防水插座连接器
TWM525572U (zh) 確保同軸纜線編織層結構完整性之套筒及其連接器結構
JPH11102752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US7465191B1 (en) Coaxial connector
US757546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241597B2 (ja)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
JP2013089342A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625296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KR20160029810A (ko) 단자, 및 단자를 이용한 접속 구조
CN107681334B (zh) 电连接器
CN107732481B (zh) 线缆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