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5379U - 電子鎖控制機構 - Google Patents
電子鎖控制機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25379U TWM525379U TW105201955U TW105201955U TWM525379U TW M525379 U TWM525379 U TW M525379U TW 105201955 U TW105201955 U TW 105201955U TW 105201955 U TW105201955 U TW 105201955U TW M525379 U TWM525379 U TW M525379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
- sleeve
- latch
- hole
- disposed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電子鎖控制機構,尤指一種同時具有感應鎖與鑰匙鎖兩種鎖的電子鎖機構。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社會的變遷,現代人對於門禁安全的重視日益提高,為了有效提高居家住所的安全,一般門戶基本上都安裝了門鎖,基於門鎖的保護,使得居家安全與生命財產得以獲得保障。
一般市面上常見的電子式門鎖,使用時,輸入預先設定好的密碼或以感應器感應電子式門鎖即可進入,可省略攜帶鑰匙的必要性,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然而,一般人的記憶有限,在匆忙之下容易忘記解鎖密碼或忘記攜帶感應器,而在電子式門鎖內部所設的電池的電量耗盡時,電子式門鎖也無法被開啟,為了解除電子式門鎖的鎖固狀態,唯一的方式就是對電子式門鎖進行破壞,在使用上尚有不便之處,確實有待進一步改善。
有鑒於現有的電子式門鎖在使用者忘記密碼或忘記攜帶感應器或者是電子式門鎖的電池電量用耗盡時,電子式門鎖皆無法被開啟,本創作提出的電子鎖控制機構在鎖殼上同時設置有傳統鎖心結構及電子式鎖固裝置,使
用者無論以電子式或相應的鑰匙皆可對電子鎖進行解鎖或上鎖,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
根據前述之說明,本創作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電子鎖控制機構,包括鎖殼,鎖殼包含有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第一側面貫穿有鎖舌孔,第二側面貫穿有套筒孔;鎖舌可直線移動地設於鎖舌孔內,鎖舌具有鎖舌缺口;套筒設於套筒孔內,套筒後端設有凸緣,凸緣外側設有至少一個凸緣缺口,套筒軸向穿設有鎖心孔;鎖心具有鎖孔,設於鎖心孔內且末端具有偏心凸圓柱,偏心凸圓柱裝設於鎖舌缺口中,用以帶動鎖舌移動;滑槽設於鎖殼中,用以容置卡榫及彈性元件,彈性元件一端抵靠於卡榫的第一後端,另一端抵靠於滑槽內壁,卡榫前端用以頂住套筒的凸緣缺口,用以限制套筒的轉動;微動開關設於鎖殼內且與電路模組連接,於卡榫觸壓微動開關,微動開關啟動電路模組的驗證程序;以及驅動件設於鎖殼內,用以帶動鎖銷擋住卡榫,使卡榫無法頂住套筒的凸緣缺口,套筒可任意轉動;其中,卡榫前端具有至少一個斜角邊,用以使套筒的凸緣缺口沿著卡榫的斜角邊將卡榫往滑槽內推入,使卡榫的第一後端壓住彈性元件,卡榫的第二後端觸壓微動開關。
在一方面,本創作的提供的電子鎖控制機構,包括:鎖殼包含有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第一側面貫穿有鎖舌孔,第二側面貫穿有套筒孔;鎖舌可直線移動地設於鎖舌孔內,鎖舌具有鎖舌缺口;套筒設於套筒孔內,該套筒後端設有凸緣,凸緣外側設有至少一個凸緣缺口,套筒軸向穿設有鎖心孔;鎖心具有鎖孔,設於鎖心孔內且末端具有偏心凸圓柱,偏心凸圓柱裝設於鎖舌缺
口中,用以帶動鎖舌移動;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設於鎖殼中,且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同側設置,第一滑槽容置卡榫及第一彈性元件,第一彈性元件一端抵靠於卡榫的後端,另一端抵靠於第一滑槽內壁,卡榫前端用以頂住套筒的凸緣缺口,用以限制套筒的轉動;第二滑槽容置連動件及第二彈性元件,第二彈性元件一端抵靠於連動件的第一後端,另一端抵靠於第二滑槽內壁,連動件前端抵靠於鎖心的偏心凸圓柱;微動開關設於鎖殼內且與電路模組連接,於連動件觸壓微動開關,微動開關啟動電路模組的驗證程序;以及驅動件設於鎖殼內,用以帶動鎖銷擋住卡榫,使卡榫無法頂住套筒的凸緣缺口,套筒可任意轉動;其中,卡榫前端具有至少一個斜角邊,用以使套筒的凸緣缺口沿著卡榫的斜角邊將卡榫往第一滑槽內推入;其中,鎖心的偏心凸圓柱推動連動件,使連動件的第一後端壓住第二彈性元件,連動件的第二後端觸壓微動開關。
在另一方面,本創作的提供的電子鎖控制機構,包括:鎖殼包含有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第一側面貫穿有鎖舌孔,第二側面貫穿有套筒孔;鎖舌可直線移動地設於鎖舌孔內,鎖舌具有鎖舌缺口;套筒設於套筒孔內,套筒後端設有凸緣,凸緣外側設有至少一個凸緣缺口,套筒軸向穿設有鎖心孔;鎖心具有鎖孔,鎖心設於鎖心孔內且末端具有偏心凸圓柱,偏心凸圓柱裝設於鎖舌缺口中,用以帶動鎖舌移動;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設於鎖殼中,且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相對設置,第一滑槽容置第一卡榫及第一彈性元件,第一彈性元件一端抵靠於該第一卡榫的第一後端,另一端抵靠於第一滑槽內壁,第一卡榫前端用以頂住套筒的凸緣缺口,用以限制套筒的轉動,第二滑槽容置第二卡榫及第二彈性元件,第二彈性元件一端抵靠於第二卡榫的第一後端,另一端抵靠
於第二滑槽內壁;微動開關設於鎖殼內且與電路模組連接,於第二卡榫觸壓該微動開關,微動開關啟動電路模組的驗證程序;以及;驅動件設於鎖殼內,用以帶動鎖銷擋住第一卡榫,使第一卡榫頂住套筒的凸緣缺口,套筒無法任意轉動;其中,第一卡榫具有二個斜角邊,用以使套筒的凸緣缺口沿著第一卡榫斜角邊將第一卡榫往第一滑槽內推入;其中,第二卡榫具有二個斜角邊,用以使套筒的凸緣缺口沿著第二卡榫斜角邊將第二卡榫往第二滑槽內推入,使第二卡榫的第一後端壓住第二彈性元件,第二卡榫的第二後端觸壓微動開關。
在又一方面,本創作的提供的電子鎖控制機構,包括:門外鎖殼,門外鎖殼上貫穿設有套筒孔;套筒設於套筒孔內,套筒前端為門外旋鈕,套筒中端設有凸緣,凸緣外側設有至少一個凸緣缺口,套筒軸向穿設有鎖心孔;鎖心設於鎖心孔內且具有鎖孔;第一滑槽及一第二滑槽,設於鎖殼中,且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相對設置,第一滑槽容置第一卡榫及第一彈性元件,第一彈性元件一端抵靠於第一卡榫的第一後端,另一端抵靠於第一滑槽內壁,第一卡榫前端用以頂住套筒的凸緣缺口,用以限制套筒的轉動,第二滑槽容置第二卡榫及第二彈性元件,第二彈性元件一端抵靠於第二卡榫的第一後端,另一端抵靠於第二滑槽內壁;微動開關設於門外鎖殼內且與電路模組連接,於第二卡榫觸壓微動開關,微動開關啟動電路模組的驗證程序;以及;驅動件,設於門外鎖殼內,用以帶動鎖銷擋住第一卡榫,使第一卡榫頂住套筒的凸緣缺口,套筒無法任意轉動;鎖勾鎖殼平行設置於門外鎖殼後,包含有第一側面、第二側面及第三側面,第一側面貫穿有鎖勾孔,穿孔貫穿第二側面及第三側面;鎖勾件可旋轉地設於鎖勾鎖殼內且具有卡勾可伸出縮回鎖勾孔,鎖勾件上具有導槽;從動
桿滑槽設於鎖勾鎖殼內,用以容置從動桿及第五彈性元件,從動桿具有圓柱,圓柱設於鎖勾件的導槽內,用以帶動鎖勾件旋轉,使鎖勾件的卡勾伸出縮回該鎖勾孔,第五彈性元件一端抵靠於從動桿的後端,另一端抵靠於從動桿滑槽內壁;偏心輪套接在中空軸管外,兩者同步旋轉,中空軸管前端設於鎖勾鎖殼的第三側面的穿孔內,中空軸管後端設於鎖勾鎖殼的第二側面的穿孔內,其中,從動桿的前端抵靠於偏心輪的外緣上;門內鎖殼平行設置於鎖勾鎖殼後,門內鎖殼包含有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第一側面設有門內穿孔,第二側面設有鎖鈕孔;主控件軸向貫穿有貫穿孔,主控件前端具有凸部,用以與中空軸管後端固接,主控件後端內凹形成容置空間,用以容置連動板、第一掣爪及第二掣爪,第一掣爪及第二掣爪可旋轉地設於主控件上,連動板具有第一爪槽及第二爪槽,第一掣爪前端可頂住第一爪槽,第二掣爪前端可頂住第二爪槽,使連動板無法轉動,容置空間內具有第三滑槽及第四滑槽,第三滑槽容置第三彈性元件,第四滑槽容置第四彈性元件,第三彈性元件一端抵靠於第一掣爪側邊,另一端抵靠於第三滑槽內壁,第四彈性元件一端抵靠於第二掣爪側邊,另一端抵靠於第四滑槽內壁;鎖鈕容置於門內鎖殼的鎖鈕孔內,與主控件固接,鎖鈕與主控件同步旋轉;傳動軸桿,前端穿過中空軸管及鎖勾鎖殼的第三側面的穿孔與鎖心後端固接,而傳動軸桿後端穿過鎖勾鎖殼的第二側面的穿孔及主控件的貫穿孔與連動板固接;其中,第一卡榫具有一個斜角邊,用以使套筒的凸緣缺口沿著第一卡榫斜角邊將第一卡榫往第一滑槽內推入;其中,第二卡榫具有一個斜角邊,用以使套筒的凸緣缺口沿著第二卡榫斜角邊將第二卡榫往第二滑槽內推入,使第二卡榫的第一後端壓住彈性元件,第二卡榫的第二後端觸壓微動開關;其
中,主控件的凸部上具有至少一個弧狀凹槽,中空軸管後端具有至少一個與主控件的弧狀凹槽相對應的弧狀凸塊,弧狀凸塊凸出鎖勾鎖殼的第二側面的穿孔與主控件的弧狀凹槽相對應的緊密結合;其中,主控件後端上具有至少一個凸塊,鎖鈕外側具有至少一個與主控件的凸塊相對應的凹槽,主控件的凸塊與鎖鈕的凹槽相對應的緊密結合;其中,連動板中央穿設有傳動軸桿孔,傳動軸桿可穿過傳動軸桿孔而帶動連動板同步旋轉;其中,鎖心後端具有一個與傳動軸桿前端形狀相對應的溝槽,用以使鎖心與傳動軸桿前端緊密結合。
透過本創作提出的電子鎖控制機構,可以達到在電子鎖上同時具有電子鎖與鑰匙鎖兩種鎖固機構,以利使用者輕易選擇使用鑰匙或電子式開鎖。
1‧‧‧電子鎖
11‧‧‧鎖殼
1101‧‧‧第一側面
1102‧‧‧第二側面
1103‧‧‧鎖舌孔
1104‧‧‧套筒孔
12‧‧‧鎖舌
121‧‧‧鎖舌缺口
13‧‧‧套筒
131‧‧‧凸緣
1311‧‧‧凸緣缺口
132‧‧‧鎖心孔
14‧‧‧鎖心
141‧‧‧鎖孔
142‧‧‧偏心凸圓柱
15‧‧‧鑰匙
16‧‧‧滑槽
17‧‧‧卡榫
171‧‧‧第一後端
172‧‧‧第二後端
173‧‧‧斜角邊
18‧‧‧彈簧
19‧‧‧微動開關
110‧‧‧電路模組
111‧‧‧驅動件
112‧‧‧鎖銷
2‧‧‧電子鎖
21‧‧‧鎖殼
2101‧‧‧第一側面
2102‧‧‧第二側面
2103‧‧‧鎖舌孔
2104‧‧‧套筒孔
22‧‧‧鎖舌
221‧‧‧鎖舌缺口
23‧‧‧套筒
231‧‧‧凸緣
2311‧‧‧凸緣缺口
232‧‧‧鎖心孔
24‧‧‧鎖心
241‧‧‧鎖孔
242‧‧‧偏心凸圓柱
25‧‧‧鑰匙
26‧‧‧第一滑槽
27‧‧‧卡榫
271‧‧‧斜角邊
28‧‧‧第一彈簧
29‧‧‧第二滑槽
210‧‧‧連動件
21001‧‧‧第一後端
21002‧‧‧第二後端
211‧‧‧第二彈簧
212‧‧‧微動開關
213‧‧‧電路模組
214‧‧‧驅動件
215‧‧‧鎖銷
3‧‧‧電子鎖
31‧‧‧鎖殼
3101‧‧‧第一側面
3102‧‧‧第二側面
3103‧‧‧鎖舌孔
3104‧‧‧套筒孔
32‧‧‧鎖舌
321‧‧‧鎖舌缺口
33‧‧‧套筒
331‧‧‧凸緣
3311‧‧‧凸緣缺口
332‧‧‧鎖心孔
34‧‧‧鎖心
341‧‧‧鎖孔
342‧‧‧偏心凸圓柱
35‧‧‧鑰匙
36‧‧‧第一滑槽
37‧‧‧第一卡榫
371‧‧‧第一後端
372‧‧‧第二後端
373‧‧‧斜角邊
38‧‧‧第一彈簧
39‧‧‧第二滑槽
310‧‧‧第二卡榫
31001‧‧‧第一後端
31002‧‧‧第二後端
31003‧‧‧斜角邊
311‧‧‧第二彈簧
312‧‧‧微動開關
313‧‧‧電路模組
314‧‧‧驅動件
315‧‧‧鎖銷
4‧‧‧電子鎖
41‧‧‧門外鎖殼
4101‧‧‧套筒孔
411‧‧‧套筒
41101‧‧‧門外旋鈕
41102‧‧‧凸緣
411021‧‧‧凸緣缺口
41103‧‧‧鎖心孔
412‧‧‧傳動軸桿
413‧‧‧鎖心
41301‧‧‧鎖孔
41302‧‧‧溝槽
414‧‧‧鑰匙
415‧‧‧第一滑槽
416‧‧‧第一卡榫
4161‧‧‧第一後端
4162‧‧‧第二後端
4163‧‧‧斜角邊
417‧‧‧第一彈簧
418‧‧‧第二滑槽
419‧‧‧第二卡榫
4191‧‧‧第一後端
4192‧‧‧第二後端
4193‧‧‧斜角邊
4110‧‧‧第二彈簧
4111‧‧‧微動開關
4112‧‧‧電路模組
4113‧‧‧驅動件
4114‧‧‧鎖銷
42‧‧‧鎖勾鎖殼
4201‧‧‧第一側面
42011‧‧‧鎖勾孔
4202‧‧‧第二側面
42021‧‧‧穿孔
4203‧‧‧第三側面
42031‧‧‧穿孔
421‧‧‧鎖勾件
42101‧‧‧卡勾
42102‧‧‧導槽
422‧‧‧從動桿滑槽
423‧‧‧從動桿
42301‧‧‧圓柱
424‧‧‧第五彈簧
425‧‧‧偏心輪
426‧‧‧中空軸管
42601‧‧‧前端
42602‧‧‧後端
426021‧‧‧弧狀凸塊
43‧‧‧門內鎖殼
4301‧‧‧第一側面
4302‧‧‧第二側面
43021‧‧‧鎖鈕孔
43011‧‧‧門內穿孔
431‧‧‧主控件
43101‧‧‧貫穿孔
43102‧‧‧凸部
431021‧‧‧弧狀凹槽
43103‧‧‧容置空間
431031‧‧‧第三滑槽
431032‧‧‧第四滑槽
43104‧‧‧凸塊
432‧‧‧連動板
43201‧‧‧第一爪槽
43202‧‧‧第二爪槽
43203‧‧‧傳動軸桿孔
433‧‧‧第一掣爪
434‧‧‧第二掣爪
435‧‧‧第三彈簧
436‧‧‧第四彈簧
437‧‧‧鎖鈕
43701‧‧‧凹槽
100‧‧‧逆時針旋轉方向
200‧‧‧順時針旋轉方向
300‧‧‧逆時針旋轉方向
400‧‧‧順時針旋轉方向
500‧‧‧逆時針旋轉方向
600‧‧‧順時針旋轉方向
700‧‧‧逆時針旋轉方向
800‧‧‧順時針旋轉方向
900‧‧‧逆時針旋轉方向
1000‧‧‧順時針旋轉方向
1100‧‧‧逆時針旋轉方向
1200‧‧‧順時針旋轉方向
1300‧‧‧逆時針旋轉方向
1400‧‧‧順時針旋轉方向
1500‧‧‧逆時針旋轉方向
1600‧‧‧順時針旋轉方向
圖1 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正面立體分解示意圖;圖2 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背面立體示意圖;圖3 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上鎖時的背面示意圖;圖4 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解鎖時的背面示意圖;圖5 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解鎖後的背面示意圖;圖6 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正面立體分解示意圖;圖7 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背面立體示意圖;圖8 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上鎖時的背面示意圖;
圖9 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上鎖時移除連動件的細部放大示意圖;圖10 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解鎖時的背面示意圖;圖11 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解鎖時移除連動件的細部放大示意圖;圖12 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解鎖後的背面示意圖;圖13 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解鎖後移除連動件的細部放大示意圖;圖14 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正面立體分解示意圖;圖15 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背面立體示意圖;圖16 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上鎖時的背面示意圖;圖17 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解鎖時的背面示意圖;圖18 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解鎖後的背面示意圖;圖19 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立體分解示意圖;圖20 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門外鎖殼正面立體分解示意圖;圖21-A 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門外鎖殼背面立體示意圖;圖21-B 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門外鎖殼背面立體分解示意圖;圖22 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鎖勾鎖殼背面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3 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鎖勾鎖殼背面立體示意圖;圖24 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門內鎖殼正面立體分解示意圖;圖25 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連動板背面立體示意圖;圖26 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主控件背面立體示意圖;圖27 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主控件及鎖鈕立體分解示意圖;圖28 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剖面示意圖;圖29 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上鎖時門外鎖殼的背面示意圖;圖30 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上鎖時鎖勾鎖殼的背面示意圖;圖31 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解鎖後鎖勾鎖殼的背面示意圖;圖32 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解鎖時門外鎖殼的背面示意圖。
本創作係揭露一種電子鎖控制機構,其中各部件的機製加工等技術,已為相關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明瞭,故以下文中之說明,不再作完整描述。同時,以下文中所對照之圖式,係表達與本創作特徵有關之示意,並未亦不需要依據實際情形完整繪製,合先敘明。
首先,請參閱圖1,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正面立體分解示意圖。如圖1所示,在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中,電子鎖1控制機構包括鎖殼11、鎖舌12、套筒13、鎖心14及鑰匙15,鎖殼11的第一側面1101貫穿設有鎖舌孔1103,鎖殼11的第二側面1102貫穿設有套筒孔1104;鎖舌12可直線移動地設於鎖殼11的鎖舌孔1103內,鎖舌12具有鎖舌缺口121;套筒13設於鎖殼11的套筒孔1104內,套筒13後端設有凸緣131,凸緣131外側設有二個凸緣缺口1311,套筒13軸向貫穿設有鎖心孔132;鎖心14具有鎖孔141,鎖心14設於套筒13的鎖心孔132內,鎖心14末端具有偏心凸圓柱142,偏心凸圓柱142裝設於鎖舌缺口121中,當鎖心14旋轉時,鎖心14末端的偏心凸圓柱142能帶動鎖舌12移動;鎖孔141若未插入鑰匙15,鎖心14與套筒13為一體,可同步旋轉。
接著,請參閱圖2,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背面立體示意圖。如圖2所示,鎖殼11內具有滑槽16可容置卡榫17及彈簧18,彈簧18的一端抵靠於卡榫17的第一後端171,另一端抵靠於滑槽16內壁,卡榫17受到彈簧18的彈力推動而以卡榫17的前端頂住套筒13的凸緣131的凸緣缺口1311,限制套筒13的轉動;微動開關19設於鎖殼11內且與電路模組110連接,當卡榫17的第二後端172觸壓微動開關19,微動開關19即啟動電路模組110的驗證程序進行驗證,驗證成功後,驅動件111即帶動鎖銷112擋住卡榫17,使卡榫17無法頂住套筒13的凸緣131的凸緣缺口1311,套筒13即可任意轉動,其中,卡榫17前端具有一個斜角邊173,用以使套筒13的凸緣131的凸緣缺口1311沿著卡榫17的斜角邊173將卡榫17往滑槽16內推入,使卡榫17的第一
後端171壓住彈簧18,卡榫17的第二後端172觸壓微動開關19,故卡榫17的斜角邊173進而能使套筒13可單方向旋轉,套筒13單方向不受限制。
接著,請參閱圖3至圖5,圖3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上鎖時的背面示意圖;圖4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解鎖時的背面示意圖;圖5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解鎖後的背面示意圖。如圖3所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上鎖時,卡榫17的前端頂住套筒13的凸緣131的凸緣缺口1311,限制套筒13旋轉,而卡榫17的斜角邊173使套筒13能往逆時針方向100旋轉,此時,套筒13與鎖心14同步旋轉,鎖心14逆時針旋轉時,末端的偏心凸圓柱142在鎖舌12的鎖舌缺口121中滾動,直到鎖心14末端的偏心凸圓柱142被鎖舌缺口121限制而無法滾動。
本創作第一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可使用鑰匙15解鎖或上鎖,解鎖時,將鑰匙15插入鎖孔141,使鎖心14往順時針方向200旋轉半圈,如圖3所示,透過鎖心14末端的偏心凸圓柱142在鎖舌12的鎖舌缺口121滾動,進而帶動鎖舌12向下移動,達到解鎖目的;反之,上鎖時,鑰匙15帶動鎖心14逆時針方向200旋轉半圈,使鎖舌12向上移動,達到上鎖目的。
本創作第一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上鎖時,也可使用遙控器解鎖,解鎖時,先將套筒13往逆時針方向100旋轉,使套筒13的凸緣131的凸緣缺口1311沿著卡榫17的斜角邊173將卡榫17往滑槽16內推入,此時,卡榫17壓住微動開關19,如圖4所示,微動開關19啟動電路模組110的驗證程序進行驗證,驗證成功後,驅動件111即旋轉帶動鎖銷112向上擋住卡榫17,使卡榫17無法再限制套筒13旋轉,接著將套筒13往順時針方向200旋轉,因卡榫17已
被鎖銷112擋出,無法頂住套筒13的凸緣131的凸緣缺口1311,套筒13可順利往順時針方向200旋轉半圈,同時鎖心14與套筒13同步旋轉,鎖心14末端的偏心凸圓柱142在鎖舌12的鎖舌缺口121中滾動,進而帶動鎖舌12向下移動,達到解鎖目的,其中,解鎖時,套筒13往順時針方向200旋轉的過程中,電路模組110控制驅動件111旋轉,帶動鎖銷112向下,使卡榫17不受限制,待套筒13旋轉至下一個凸緣缺口1311時,卡榫17受彈簧18的彈力推動,釋放微動開關19,卡榫17頂住套筒13的凸緣131的凸緣缺口1311,使套筒13無法再往順時針方向200旋轉,如圖5所示;解鎖後,如欲上鎖,即可直接將套筒13往逆時針方向100旋轉,帶動鎖舌12往上移動,達到上鎖目的;解鎖時,將套筒13往逆時針方向100旋轉,使卡榫17觸壓微動開關19啟動電路模組110進行驗證,驗證成功後,驅動件111旋轉帶動鎖銷112,經過固定秒數後,驅動件111自動反轉,使鎖銷112向下,不再擋住卡榫17;上鎖時,將套筒13往逆時針方向100旋轉,使卡榫17壓住微動開關19,此時,電路模組110已設定驅動件111不會旋轉,故不會帶動鎖銷112移動。
請參閱圖6,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正面立體分解示意圖。如圖6所示,在本創作的第二實施例中,電子鎖2控制機構包括鎖殼21、鎖舌22、套筒23、鎖心24及鑰匙25,鎖殼21的第一側面2101貫穿設有鎖舌孔2103,鎖殼21的第二側面2102貫穿設有套筒孔2104;鎖舌22可直線移動地設於鎖殼21的鎖舌孔2103內,鎖舌22具有鎖舌缺口221;套筒23設於鎖殼21的套筒孔2104內,套筒23後端設有凸緣231,凸緣231外側設有二個凸緣缺口2311,套筒23軸向貫穿設有鎖心孔232;鎖心24具有鎖孔241,鎖心24
設於套筒23的鎖心孔232內,鎖心24末端具有偏心凸圓柱242,偏心凸圓柱242裝設於鎖舌缺口221中,當鎖心24旋轉時,鎖心24末端的偏心凸圓柱242能帶動鎖舌22移動;鎖孔241若未插入鑰匙25,鎖心24與套筒23為一體,可同步旋轉。
接著,請參閱圖7,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背面立體示意圖。如圖7所示,鎖殼21內具有第一滑槽26及與第一滑槽26同側設置的第二滑槽29,第一滑槽26容置卡榫27及第一彈簧28,第一彈簧28的一端抵靠於卡榫27的後端,另一端抵靠於第一滑槽26內壁,卡榫27受到第一彈簧28的彈力推動而以卡榫27的前端頂住套筒23的凸緣231的凸緣缺口2311,限制套筒23的轉動;第二滑槽29容置連動件210及第二彈簧211,第二彈簧211一端抵靠於連動件210的第一後端21001,另一端抵靠於第二滑槽29內壁,連動件210受到第二彈簧29的彈力推動而以前端抵靠於鎖心24的偏心凸圓柱242;微動開關212設於鎖殼21內且與電路模組213連接,當鎖心24旋轉時,鎖心24的偏心凸圓柱242即會推動連動件210,使連動件210的第一後端21001壓住第二彈簧211,連動件210的第二後端21002觸壓微動開關212,微動開關212即啟動電路模組213的驗證程序進行驗證,驗證成功後,驅動件214即帶動鎖銷215擋住卡榫27,使卡榫27無法頂住套筒23的凸緣231的凸緣缺口2311,套筒23即可任意轉動,其中,卡榫27前端具有一個斜角邊271,用以使套筒23的凸緣231的凸緣缺口2311沿著卡榫27的斜角邊271將卡榫27往第一滑槽26內推入,故卡榫27的斜角邊271進而能使套筒23可單方向旋轉,套筒23單方向不受限制。
接著,請參閱圖8至圖12,圖8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上鎖時的背面示意圖;圖9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上鎖時移除連動件的細部放大示意圖;圖10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解鎖時的背面示意圖;圖11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解鎖時移除連動件的細部放大示意圖;圖12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解鎖後的背面示意圖;圖13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解鎖後移除連動件的細部放大示意圖。如圖8及圖9所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上鎖時,卡榫27的前端頂住套筒23的凸緣231的凸緣缺口2311,限制套筒23旋轉,而卡榫27的斜角邊271使套筒23能往逆時針方向300旋轉。
本創作第二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可使用鑰匙25解鎖或上鎖,解鎖時,將鑰匙25插入鎖孔241,使鎖心24往順時針方向400旋轉半圈,如圖8所示,透過鎖心24末端的偏心凸圓柱242在鎖舌22的鎖舌缺口221中滾動,進而帶動鎖舌22向下移動,達到解鎖目的;反之,上鎖時,鑰匙25帶動鎖心24逆時針方向300旋轉半圈,使鎖舌22向上移動,達到上鎖目的,其中,以鑰匙25解鎖及上鎖時,皆不會使連動件210觸壓微動開關212。
本創作第二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上鎖時,也可使用遙控器解鎖,解鎖時,先將套筒23往逆時針方向300旋轉,使套筒23的凸緣231的凸緣缺口2311沿著卡榫27的斜角邊271將卡榫27往第一滑槽26內推入,此時,鎖心24與套筒23同步旋轉,鎖心24的偏心凸圓柱242即會推動連動件210,使連動件210的第一後端21001壓住第二彈簧211,連動件210的第二後端21002觸壓微動開關212,如圖10所示,微動開關212啟動電路模組213的驗證程序進行驗
證,驗證成功後,驅動件214即旋轉帶動鎖銷215向上擋住卡榫27,如圖11所示,使卡榫27無法再限制套筒23旋轉,接著將套筒23往順時針方向400旋轉,因卡榫27已被鎖銷215擋出,無法頂住套筒23的凸緣231的凸緣缺口2311,套筒23可順利往順時針方向400旋轉半圈,同時鎖心24與套筒23同步旋轉,鎖心24末端的偏心凸圓柱242在鎖舌22的鎖舌缺口221中滾動,進而帶動鎖舌22向下移動,達到解鎖目的,其中,解鎖時,套筒23往順時針方向400旋轉的過程中,電路模組213控制驅動件214旋轉,帶動鎖銷215向下,使卡榫27不受限制,同時鎖心24的偏心凸圓柱242轉動,使連動件210不受壓制,連動件210受到第二彈簧211的彈力推動,釋放微動開關212,待套筒23旋轉至下一個凸緣缺口2311時,卡榫27受第一彈簧28的彈力推動,頂住套筒23的凸緣缺口2311,使套筒23無法再往順時針方向400旋轉,如圖12及圖13所示;解鎖後,如欲上鎖,即可直接將套筒23往逆時針方向300旋轉,帶動鎖舌22往上移動,達到上鎖目的;解鎖時,將套筒23往逆時針方向300旋轉,使卡榫27壓住微動開關212啟動電路模組213進行驗證,驗證成功後,驅動件214旋轉帶動鎖銷215,經過固定秒數後,驅動件111自動反轉,使鎖銷215向下,不再擋住卡榫27;上鎖時,將套筒23往逆時針方向300旋轉,此時,連動件210不會觸壓微動開關212,只有解鎖時連動件210才會觸壓微動開關212進而啟動驗證程序,本創作的第二實施例電子鎖2控制機構透過機構作動傳送明確指令,節省電路模組213判斷電子鎖2狀態的時間,可避免任何異常狀況發生而導致遙控器解鎖失敗。
請參閱圖14,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正面立體分解示意圖。如圖14所示,在本創作的第三實施例中,電子鎖3控制機構包括鎖殼31、鎖舌32、套筒33、鎖心34及鑰匙35,鎖殼31的第一側面3101貫穿設有鎖舌孔3103,鎖殼31的第二側面3102貫穿設有套筒孔3104;鎖舌32可直線移動地設於鎖殼31的鎖舌孔3103內,鎖舌32具有鎖舌缺口321;套筒33設於鎖殼31的套筒孔3104內,套筒33後端設有凸緣331,凸緣331外側設有二個凸緣缺口3311,套筒33軸向貫穿設有鎖心孔332;鎖心34具有鎖孔341,鎖心34設於套筒33的鎖心孔332內,鎖心34末端具有偏心凸圓柱342,偏心凸圓柱342裝設於鎖舌缺口321中,當鎖心34旋轉時,鎖心34末端的偏心凸圓柱342能帶動鎖舌32移動;鎖孔341若未插入鑰匙35,鎖心34與套筒33為一體,可同步旋轉。
接著,請參閱圖15,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背面立體示意圖。如圖15所示,鎖殼31內具有第一滑槽36及與第一滑槽36相對設置的第二滑槽39,第一滑槽36容置第一卡榫37及第一彈簧38,第一彈簧38的一端抵靠於第一卡榫37的第一後端371,另一端抵靠於第一滑槽36內壁,第一卡榫37受到第一彈簧38的彈力推動而以第一卡榫37的前端頂住套筒33的凸緣331的凸緣缺口3311,限制套筒33的轉動;第二滑槽39容置第二卡榫310及第二彈簧311,第二彈簧311一端抵靠於第二卡榫310的第一後端31001,另一端抵靠於第二滑槽39內壁,第二卡榫310受到第二彈簧311的彈力推動而以第二卡榫310的前端頂住套筒33的凸緣331的凸緣缺口3311,限制套筒33的轉動;微動開關312設於鎖殼31內且與電路模組313連接,當第二卡榫310的第一後
端31001壓住第二彈簧311,第二卡榫310的第二後端31002觸壓微動開關312,微動開關312即啟動電路模組313的驗證程序進行驗證,驗證成功後,驅動件314即帶動鎖銷315向下,不再擋住第一卡榫37,使第一卡榫37無法頂住套筒33的凸緣331的凸緣缺口3311,套筒33即可任意轉動,其中,第一卡榫37前端具有二個斜角邊373,用以使套筒33的凸緣331的凸緣缺口3311沿著第一卡榫37的斜角邊373將第一卡榫37往第一滑槽36內推入,第二卡榫310前端具有二個斜角邊31003,用以使套筒33的凸緣331的凸緣缺口3311沿著第二卡榫310的斜角邊31003將第二卡榫310往第二滑槽39內推入,使第二卡榫310的第一後端31001壓住第二彈簧311,第二卡榫310的第二後端31002觸壓微動開關312,第一卡榫37的斜角邊373及第二卡榫310的斜角邊31003使套筒33可雙方向旋轉,但因第一卡榫37受到鎖銷315的限制,因此,套筒33無法將第一卡榫37往第一滑槽36推入,然而因套筒33的凸緣331的凸緣缺口3311的大小,使得套筒33可旋轉一定角度(如圖16),故套筒33能雙方向旋轉一定角度。
接著,請參閱圖16至圖18,圖16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上鎖時的背面示意圖;圖17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解鎖時的背面示意圖;圖18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解鎖後的背面示意圖。如圖16所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上鎖時,第一卡榫37的前端頂住套筒33的凸緣331的凸緣缺口3311,限制套筒33旋轉,而套筒33的凸緣331的凸緣缺口3311的大小使得套筒33可雙方向旋轉一定角度。
本創作第三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可使用鑰匙35解鎖或上鎖,解鎖時,將鑰匙35插入鎖孔341,使鎖心34往順時針方向600旋轉半圈,如圖
16所示,透過鎖心34末端的偏心凸圓柱342在鎖舌32的鎖舌缺口321滾動,進而帶動鎖舌32向下移動,達到解鎖目的;反之,上鎖時,鑰匙35帶動鎖心34逆時針方向500旋轉半圈,使鎖舌32向上移動,達到上鎖目的。
本創作第三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上鎖時,也可使用遙控器解鎖,解鎖時,先將套筒33往順時針方向600旋轉,使套筒33的凸緣331的凸緣缺口3311沿著第二卡榫310的斜角邊31003將第二卡榫310往第二滑槽39內推入,此時,第二卡榫310的第一後端31001壓住第二彈簧311,第二卡榫310的第二後端31002觸壓微動開關312,如圖17所示,微動開關312啟動電路模組313的驗證程序進行驗證,驗證成功後,驅動件314即旋轉帶動鎖銷315向下,不再擋住第一卡榫37,使第一卡榫37無法再限制套筒33旋轉,接著將套筒33往順時針方向600旋轉,因第一卡榫37未被鎖銷315擋出,無法頂住套筒33的凸緣331的凸緣缺口3311,套筒33可順利往順時針方向600旋轉半圈,同時鎖心34與套筒33同步旋轉,鎖心34末端的偏心凸圓柱342在鎖舌32的鎖舌缺口321滾動,進而帶動鎖舌32向下移動,達到解鎖目的;解鎖後,如欲上鎖,需將套筒33往逆時針方向500旋轉,使套筒33的凸緣331的凸緣缺口3311沿著第二卡榫310的斜角邊31003將第二卡榫310往第二滑槽39內推入,此時,第二卡榫310的第一後端31001壓住第二彈簧311,第二卡榫310的第二後端31002觸壓微動開關312,如圖17所示,微動開關312啟動電路模組313的驗證程序進行驗證,驗證成功後,驅動件314即旋轉帶動鎖銷315向下,不再擋住第一卡榫37,使第一卡榫37無法再限制套筒33旋轉,接著將套筒33往逆時針方向500旋轉,因第一卡榫37未被鎖銷315擋出,無法頂住套筒33的凸緣331的凸緣缺
口3311,套筒33可順利往逆時針方向500旋轉半圈,同時鎖心34與套筒33同步旋轉,鎖心34末端的偏心凸圓柱342在鎖舌32的鎖舌缺口321滾動,進而帶動鎖舌32向上移動,達到上鎖目的;解鎖時,將套筒33往順時針方向600旋轉,使第二卡榫310觸壓微動開關312啟動電路模組313進行驗證,驗證成功後,驅動件314旋轉帶動鎖銷315,經過固定秒數後,驅動件314自動反轉,使鎖銷315向上,擋住第一卡榫37,第一卡榫37頂住套筒33的凸緣331的凸緣缺口3311,使套筒33只能旋轉一定角度;同理,上鎖時,將套筒33往逆時針方向500旋轉,使第二卡榫310觸壓微動開關312啟動電路模組313進行驗證,驗證成功後,驅動件314旋轉帶動鎖銷315,經過固定秒數後,驅動件314自動反轉,使鎖銷315向上,擋住第一卡榫37,第一卡榫37頂住套筒33的凸緣331的凸緣缺口3311,使套筒33只能旋轉一定角度。本創作的第三實施例電子鎖3控制機構使用遙控器解鎖或上鎖時,套筒33只需單方向二段式旋轉,例如:解鎖時,順時針旋轉套筒33二次,上鎖時,逆時針旋轉套筒33二次,不需像第一、第二實施例需雙方向旋轉解鎖或上鎖,操作上顯得較直覺。
請參閱圖19,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立體分解示意圖。如圖19所示,在本創作的第四實施例中,電子鎖4控制機構由門外鎖殼41、鎖勾鎖殼42及門內鎖殼43所組合而成,鎖勾鎖殼42平行設置於門外鎖殼41後,門內鎖殼43平行設置於鎖勾鎖殼42後。
接著請參閱圖20,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門外鎖殼正面立體分解示意圖。如圖20所示,在本創作的第四實施例中,門外鎖殼41上貫穿設有套筒孔4101,套筒411設於門外鎖殼41的套筒孔4101內,套筒411
前端為門外旋鈕41101,套筒411中端設有凸緣41102,凸緣41102外側設有二個凸緣缺口411021,套筒411軸向穿設有鎖心孔41103;鎖心413具有鎖孔41301,鎖心413設於套筒411的鎖心孔41103內,鎖孔41301若未插入鑰匙414,鎖心413與套筒411為一體,可同步旋轉。
接著,請參閱圖21-A及圖21-B,圖21-A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門外鎖殼背面立體示意圖;圖21-B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門外鎖殼背面立體分解示意圖。如圖21-B所示,在本創作的第四實施例中,鎖心413後端具有與傳動軸桿412前端形狀相對應的溝槽41302,使鎖心413與傳動軸桿412前端緊密結合;門外鎖殼41內具有第一滑槽415及與第一滑槽415相對設置的第二滑槽418,第一滑槽415容置第一卡榫416及第一彈簧417,第一彈簧417的一端抵靠於第一卡榫416的第一後端4161,另一端抵靠於第一滑槽415內壁,第一卡榫416受到第一彈簧417的彈力推動而以第一卡榫416的前端頂住套筒411的凸緣41102的凸緣缺口411021,限制套筒411的轉動;第二滑槽418容置第二卡榫419及第二彈簧4110,第二彈簧4110一端抵靠於第二卡榫419的第一後端4191,另一端抵靠於第二滑槽418內壁,第二卡榫419受到第二彈簧4110的彈力推動而以第二卡榫419的前端頂住套筒411的凸緣41102的凸緣缺口411021,限制套筒411的轉動;微動開關4111設於門外鎖殼41內且與電路模組4112連接,當第二卡榫419的第一後端4191壓住第二彈簧4110,第二卡榫419的第二後端4192觸壓微動開關4111,微動開關4111即啟動電路模組4112的驗證程序進行驗證,驗證成功後,驅動件4113即帶動鎖銷4114向上,不再擋住第一卡榫416,使第一卡榫416無法頂住套筒411的凸緣
41102的凸緣缺口411021,套筒411即可任意轉動,其中,第一卡榫416前端具有一個斜角邊4163,用以使套筒411的凸緣41102的凸緣缺口411021沿著第一卡榫416的斜角邊4163將第一卡榫416往第一滑槽415內推入,第二卡榫419前端具有一個斜角邊4193,用以使套筒411的凸緣41102的凸緣缺口411021沿著第二卡榫419的斜角邊4193將第二卡榫419往第二滑槽418內推入,使第二卡榫419的第一後端4191壓住第二彈簧4110,第二卡榫419的第二後端4192觸壓微動開關4111,故第一卡榫416的斜角邊4163及第二卡榫419的斜角邊4193使套筒411可單方向旋轉,但因第一卡榫416受到鎖銷4114的限制,因此,套筒411無法將第一卡榫416往第一滑槽415推入,然而因套筒411的凸緣41102的凸緣缺口411021的大小,使得套筒411可旋轉一定角度,故套筒411能單方向旋轉一定角度。
接著,請同時參閱圖22及圖23,圖22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鎖勾鎖殼背面立體分解示意圖;圖23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鎖勾鎖殼背面立體示意圖。如圖22所示,在本創作的第四實施例中,鎖勾鎖殼42包含有第一側面4201、第二側面4202及第三側面4203,第一側面4201貫穿有鎖勾孔42011,穿孔42021貫穿第二側面4202,穿孔42031貫穿第三側面4203;鎖勾件421可旋轉地設於鎖勾鎖殼42內,具有卡勾42101可伸出縮回鎖勾孔42011,鎖勾件421上具有導槽42102;鎖勾鎖殼42內具有從動桿滑槽422,從動桿滑槽422容置從動桿423及第五彈簧424,從動桿423具有圓柱42301,圓柱42301設於鎖勾件421的導槽42102內,用以帶動鎖勾件421旋轉,使鎖勾件421的卡勾42101伸出縮回鎖勾孔42011,第五彈簧424一端抵靠於從動桿423
的後端,另一端抵靠於從動桿滑槽422內壁;偏心輪425套接在中空軸管426外,兩者同步旋轉;中空軸管426前端42601設於鎖勾鎖殼42的第三側面4203的穿孔42031內,中空軸管426後端42602設於鎖勾鎖殼42的第二側面4202的穿孔42021內,其中,從動桿423的前端抵靠於偏心輪425的外緣上,如圖23所示,當中空軸管426帶動偏心輪425旋轉時,從動桿423即因抵靠著偏心輪425而上下移動,而當從動桿423上下移動時,從動桿423的圓柱42301在鎖勾件421的導槽42102內移動,進而帶動鎖勾件421的卡勾42101伸出縮回鎖勾孔42011。
接著,請同時參閱圖24,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門內鎖殼正面立體分解示意圖。如圖24所示,在本創作的第四實施例中,門內鎖殼43包含有第一側面4301及第二側面4302,第一側面4301設有門內穿孔43011,第二側面4302設有鎖鈕孔43021;主控件431軸向貫穿有貫穿孔43101,主控件431前端具有凸部43102,凸部43102上具有二個弧狀凹槽431021,中空軸管426後端具有二個與主控件431的弧狀凹槽431021相對應的弧狀凸塊426021(如圖23所示),中空軸管426後端的弧狀凸塊426021凸出鎖勾鎖殼42的第二側面4202的穿孔42021與主控件431凸部43102的弧狀凹槽431021相對應的緊密結合,主控件431與中空軸管426兩者同步旋轉,主控件431後端內凹形成容置空間43103,容置空間43103容置連動板432、第一掣爪433及第二掣爪434,第一掣爪433及第二掣爪434可旋轉地設於主控件431上,連動板432具有第一爪槽43201及第二爪槽43202。
接著,請同時參閱圖24至圖26,圖25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連動板背面立體示意圖;圖26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主控件背面立體示意圖。如圖25所示,第一掣爪433前端可頂住第一爪槽43201,第二掣爪434前端可頂住第二爪槽43202,使連動板432無法往逆時針旋轉方向700轉動,但可往順時針旋轉方向800轉動;如圖26所示,主控件431後端的容置空間43103內具有第三滑槽431031及第四滑槽431032,第三滑槽431031容置第三彈簧435,第四滑槽431032容置第四彈簧436,第三彈簧435一端抵靠於第一掣爪433的側邊,另一端抵靠於第三滑槽431031內壁,第四彈簧436一端抵靠於第二掣爪434的側邊,另一端抵靠於第四滑槽431032內壁。
接著,請參閱圖27及圖28,圖27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主控件及鎖鈕立體分解示意圖;圖28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剖面示意圖。如圖27所示,主控件431後端上具有二個凸塊43104,鎖鈕437外側具有二個與主控件431的凸塊43104相對應的凹槽43701,主控件431的凸塊43104與鎖鈕437的凹槽43701相對應的緊密結合,使鎖鈕437與主控件431同步旋轉,且鎖鈕437及主控件431結合後容置於門內鎖殼43的鎖鈕孔43021內;連動板432中央穿設有傳動軸桿孔43203,使傳動軸桿412與連動板432的傳動軸桿孔43203結合,帶動連動板432同步旋轉;接著,請參閱圖28,傳動軸桿412前端穿過中空軸管426及鎖勾鎖殼42的第三側面4203的穿孔42031與鎖心413結合,傳動軸桿412後端穿過鎖勾鎖殼42的第二側面4202的穿孔42021及主控件431的貫穿孔43101與連動板432結合,故鎖心413、傳動軸桿412及
連動板432三者同步旋轉,而傳動軸桿412穿過中空軸管426,兩者沒有同步旋轉。
接著,請參閱圖29至圖31,圖29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上鎖時門外鎖殼的背面示意圖;圖30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上鎖時鎖勾鎖殼的背面示意圖;圖31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解鎖後鎖勾鎖殼的背面示意圖。如圖29所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上鎖時,第一卡榫416的前端頂住套筒411的凸緣41102的凸緣缺口411021,限制套筒411旋轉,同樣的,第二卡榫419的前端頂住套筒411的凸緣41102的凸緣缺口411021,限制套筒411旋轉,而第一卡榫416的斜角邊4163及第二卡榫419的斜角邊4193使套筒411能往順時針方向1000旋轉;如圖30所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上鎖時,鎖勾件421的卡勾42101伸出於鎖勾孔42011外,偏心輪425外緣將從動桿423往上頂,從動桿423壓縮第五彈簧424。
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可使用鑰匙414解鎖或上鎖,解鎖時,將鑰匙414插入鎖孔41301,使鎖心413往順時針方向1000旋轉半圈,如圖29所示,而鎖心413、傳動軸桿412及連動板432三者同步旋轉,故傳動軸桿412及連動板432跟著鎖心413往順時針方向1000旋轉半圈,接著,請參閱圖25,當鎖心413往順時針方向1000旋轉半圈時(圖29),連動板432跟著鎖心413往逆時針方向700旋轉(圖25),因第一掣爪433前端頂住第一爪槽43201,第二掣爪434前端頂住第二爪槽43202,故當連動板432往逆時針旋轉方向700轉動時,第一掣爪433及第二掣爪即推著主控件431一起同步轉動,表示主控件
431與連動板432同步旋轉,主控件431往順時針旋轉方向1200旋轉(圖26),而主控件431又與中空軸管426同步旋轉,中空軸管426往順時針旋轉方向1400旋轉(圖30),中空軸管426則與偏心輪425同步旋轉,當偏心輪425往順時針旋轉方向1400旋轉時,從動桿423受第五彈簧424推動而往下移動,進而使鎖勾件421的卡勾42101縮回鎖勾孔42011內,達到解鎖目的,如圖31所示;而解鎖時,同樣將鑰匙414插入鎖孔41301,使鎖心413往順時針方向1000旋轉半圈,如圖29所示,而鎖心413、傳動軸桿412及連動板432三者同步旋轉,故傳動軸桿412及連動板432跟著鎖心413往順時針方向1000旋轉半圈,接著,請參閱圖25,當鎖心413往順時針方向1000旋轉半圈時(圖29),連動板432跟著鎖心413往逆時針方向700旋轉(圖25),因第一掣爪433前端頂住第一爪槽43201,第二掣爪434前端頂住第二爪槽43202,故當連動板432往逆時針旋轉方向700轉動時,第一掣爪433及第二掣爪即推著主控件431一起同步轉動,表示主控件431與連動板432同步旋轉,主控件431往順時針旋轉方向1200旋轉(圖26),而主控件431又與中空軸管426同步旋轉,中空軸管426往順時針旋轉方向1400旋轉(圖30),中空軸管426則與偏心輪425同步旋轉,當偏心輪425往順時針旋轉方向1400旋轉時,從動桿423偏心輪425外緣的推動而往上移動,進而使鎖勾件421的卡勾42101伸出鎖勾孔42011,達到上鎖目的,如圖30所示。
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可使用門內鎖殼43的鎖鈕437解鎖或上鎖,解鎖時,將鎖鈕437往順時針方向1600旋轉半圈,如圖27所示,因鎖鈕437與主控件431同步旋轉,主控件431同樣往順時針旋轉方向1200
旋轉(圖26),而主控件431又與中空軸管426同步旋轉,中空軸管426往順時針旋轉方向1400旋轉(圖30),中空軸管426則與偏心輪425同步旋轉,當偏心輪425往順時針旋轉方向1400旋轉時,從動桿423受第五彈簧424推動而往下移動,進而使鎖勾件421的卡勾42101縮回鎖勾孔42011內,達到解鎖目的,如圖31所示;而上鎖時,同樣將鎖鈕437往順時針方向1600旋轉半圈,如圖27所示,因鎖鈕437與主控件431同步旋轉,主控件431往順時針旋轉方向1200旋轉(圖26),而主控件431又與中空軸管426同步旋轉,中空軸管426往順時針旋轉方向1400旋轉(圖30),中空軸管426則與偏心輪425同步旋轉,當偏心輪425往順時針旋轉方向1400旋轉時,從動桿423偏心輪425外緣的推動而往上移動,進而使鎖勾件421的卡勾42101伸出鎖勾孔42011,達到上鎖目的,如圖30所示。
接著,請參閱圖29及圖32,圖32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解鎖時門外鎖殼的背面示意圖。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上鎖時,也可使用遙控器解鎖,解鎖時,先利用套筒411的門外旋鈕41101將套筒411往順時針方向1000旋轉,如圖29所示,使套筒411的凸緣41102的凸緣缺口411021沿著第二卡榫419的斜角邊4193將第二卡榫419往第二滑槽418內推入,此時,第二卡榫419的第一後端4191壓住第二彈簧4110,第二卡榫419的第二後端4192觸壓微動開關4111,如圖21-B所示,微動開關4111啟動電路模組4112的驗證程序進行驗證,驗證成功後,驅動件4113即旋轉帶動鎖銷4114向上,不再擋住第一卡榫416,使第一卡榫416無法再限制套筒411旋轉,接著將套筒411往順時針方向1000旋轉,因第一卡榫416未被鎖銷4114擋出,無法
頂住套筒411的凸緣41102的凸緣缺口411021,套筒411可順利往順時針方向1000旋轉半圈,同時鎖心413與套筒411同步旋轉,而鎖心413、傳動軸桿412及連動板432三者同步旋轉,故傳動軸桿412及連動板432跟著鎖心413往順時針方向1000旋轉半圈,接著,請參閱圖25,當鎖心413往順時針方向1000旋轉半圈時(圖29),連動板432跟著鎖心413往逆時針方向700旋轉(圖25),因第一掣爪433前端頂住第一爪槽43201,第二掣爪434前端頂住第二爪槽43202,故當連動板432往逆時針旋轉方向700轉動時,第一掣爪433及第二掣爪即推著主控件431一起同步轉動,表示主控件431與連動板432同步旋轉,主控件431往順時針旋轉方向1200旋轉(圖26),而主控件431又與中空軸管426同步旋轉,中空軸管426往順時針旋轉方向1400旋轉(圖30),中空軸管426則與偏心輪425同步旋轉,當偏心輪425往順時針旋轉方向1400旋轉時,從動桿423受第五彈簧424推動而往下移動,進而使鎖勾件421的卡勾42101縮回鎖勾孔42011內,達到解鎖目的,如圖31所示;解鎖後,如欲上鎖,同樣利用套筒411的門外旋鈕41101將套筒411往順時針方向1000旋轉,如圖29所示,使套筒411的凸緣41102的凸緣缺口411021沿著第二卡榫419的斜角邊4193將第二卡榫419往第二滑槽418內推入,此時,第二卡榫419的第一後端4191壓住第二彈簧4110,第二卡榫419的第二後端4192觸壓微動開關4111,如圖21-B所示,微動開關4111啟動電路模組4112的驗證程序進行驗證,驗證成功後,驅動件4113即旋轉帶動鎖銷4114向上,不再擋住第一卡榫416,使第一卡榫416無法再限制套筒411旋轉,接著將套筒411往順時針方向1000旋轉,因第一卡榫416未被鎖銷4114擋出,無法頂住套筒411的凸緣41102的凸緣缺口411021,套筒411可
順利往順時針方向1000旋轉半圈,同時鎖心413與套筒411同步旋轉,而鎖心413、傳動軸桿412及連動板432三者同步旋轉,故傳動軸桿412及連動板432跟著鎖心413往順時針方向1000旋轉半圈,接著,請參閱圖25,當鎖心413往順時針方向1000旋轉半圈時(圖29),連動板432跟著鎖心413往逆時針方向700旋轉(圖25),因第一掣爪433前端頂住第一爪槽43201,第二掣爪434前端頂住第二爪槽43202,故當連動板432往逆時針旋轉方向700轉動時,第一掣爪433及第二掣爪即推著主控件431一起同步轉動,表示主控件431與連動板432同步旋轉,主控件431往順時針旋轉方向1200旋轉(圖26),而主控件431又與中空軸管426同步旋轉,中空軸管426往順時針旋轉方向1400旋轉(圖30),中空軸管426則與偏心輪425同步旋轉,當偏心輪425往順時針旋轉方向1400旋轉時,從動桿423受偏心輪425外緣的推動而往上移動,進而使鎖勾件421的卡勾42101伸出鎖勾孔42011,達到上鎖目的,如圖30所示;解鎖時,將套筒411往順時針方向1000旋轉,使第二卡榫419觸壓微動開關4111啟動電路模組4112進行驗證,驗證成功後,驅動件4113旋轉帶動鎖銷4114,經過固定秒數後,驅動件4113自動反轉,使鎖銷4114向下,擋住第一卡榫416,第一卡榫416頂住套筒411的凸緣41102的凸緣缺口411021,使套筒411只能旋轉一定角度;同理,上鎖時,將套筒411往順時針方向1000旋轉,使第二卡榫419觸壓微動開關4111啟動電路模組4112進行驗證,驗證成功後,驅動件4113旋轉帶動鎖銷4114,經過固定秒數後,驅動件4113自動反轉,使鎖銷4114向下,擋住第一卡榫416,第一卡榫416頂住套筒411的凸緣41102的凸緣缺口411021,使套筒411只能旋轉一定角度。本創作的第四實施例電子鎖4控制機構使用遙控器解鎖及上鎖
時,套筒411旋轉方向相同,例如:解鎖時,順時針旋轉套筒411二次,上鎖時,同樣的也順時針旋轉套筒411二次,不需像第一、第二實施例需雙方向旋轉解鎖或上鎖,操作上顯得較直覺。
本創作第一至第四實施例電子鎖控制機構上鎖時,可使用遙控器與電路模組進行電子驗證,也可使用手機與電路模組進行電子驗證,或是使用震動感應器,敲擊門板與電路模組進行電子驗證,進而控制驅動件進行解鎖,在此本創作並不設限,另外,驅動件可為電磁鐵或馬達,在此本創作並不設限。
綜上所述,透過本創作提出的電子鎖控制機構,在電子鎖上同時具有電子鎖與鑰匙鎖兩種鎖固機構,使用者可選擇使用鑰匙或電子式開鎖;而鎖舌由鎖心帶動,驅動件僅用來限制套筒的轉動,意即使用者在使用電子式開鎖時,電子鎖機制較能達到省電的效果;再者套筒與鎖心為一圓柱體造型,外露於鎖殼的體積小,門板只需具有圓孔即可,對於鎖具的安裝與加工更為簡易。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創作,凡在本創作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創作保護的範圍之內。
1‧‧‧電子鎖
11‧‧‧鎖殼
1101‧‧‧第一側面
1102‧‧‧第二側面
1103‧‧‧鎖舌孔
1104‧‧‧套筒孔
12‧‧‧鎖舌
121‧‧‧鎖舌缺口
13‧‧‧套筒
131‧‧‧凸緣
1311‧‧‧凸緣缺口
132‧‧‧鎖心孔
14‧‧‧鎖心
141‧‧‧鎖孔
142‧‧‧偏心凸圓柱
15‧‧‧鑰匙
Claims (14)
- 一種電子鎖控制機構,包括一鎖殼,包含有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該第一側面貫穿有一鎖舌孔,該第二側面貫穿有一套筒孔;一鎖舌,可直線移動地設於該鎖舌孔內,該鎖舌具有一鎖舌缺口;一套筒,設於該套筒孔內,該套筒後端設有一凸緣,該凸緣外側設有至少一凸緣缺口,該套筒軸向穿設有一鎖心孔;一鎖心,具有一鎖孔,該鎖心設於該鎖心孔內且末端具有一偏心凸圓柱,該偏心凸圓柱裝設於該鎖舌缺口中,用以帶動該鎖舌移動;一滑槽,設於該鎖殼中,用以容置一卡榫及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一端抵靠於該卡榫的一第一後端,另一端抵靠於該滑槽內壁,該卡榫前端用以頂住該套筒的該凸緣缺口,用以限制該套筒的轉動;一微動開關,設於該鎖殼內且與一電路模組連接,於該卡榫觸壓該微動開關,該微動開關啟動該電路模組的一驗證程序;以及一驅動件,設於該鎖殼內,用以帶動一鎖銷擋住該卡榫,使該卡榫無法頂住該套筒的該凸緣缺口,該套筒可任意轉動;其中,該卡榫前端具有至少一斜角邊,用以使該套筒的該凸緣缺口沿著該卡榫的該斜角邊將該卡榫往該滑槽內推入,使該卡榫的該第一後端壓住該彈性元件,該卡榫的一第二後端觸壓該微動開關。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鎖控制機構,其中,該彈性元件為一彈簧。
- 一種電子鎖控制機構,包括 一鎖殼,包含有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該第一側面貫穿有一鎖舌孔,該第二側面貫穿有一套筒孔;一鎖舌,可直線移動地設於該鎖舌孔內,該鎖舌具有一鎖舌缺口;一套筒,設於該套筒孔內,該套筒後端設有一凸緣,該凸緣外側設有至少一凸緣缺口,該套筒軸向穿設有一鎖心孔;一鎖心,具有一鎖孔,該鎖心設於該鎖心孔內且末端具有一偏心凸圓柱,該偏心凸圓柱裝設於該鎖舌缺口中,用以帶動該鎖舌移動;一第一滑槽及一第二滑槽,設於該鎖殼中,且該第一滑槽及該第二滑槽同側設置,該第一滑槽容置一卡榫及一第一彈性元件,該第一彈性元件一端抵靠於該卡榫的後端,該第一彈性元件另一端抵靠於該第一滑槽內壁,該卡榫前端用以頂住該套筒的該凸緣缺口,用以限制該套筒的轉動;該第二滑槽容置一連動件及一第二彈性元件,該第二彈性元件一端抵靠於該連動件的一第一後端,該第二彈性元件另一端抵靠於該第二滑槽內壁,該連動件前端抵靠於該鎖心的該偏心凸圓柱;一微動開關,設於該鎖殼內且與一電路模組連接,於該連動件觸壓該微動開關,該微動開關啟動該電路模組的一驗證程序;以及一驅動件,設於該鎖殼內,用以帶動一鎖銷擋住該卡榫,使該卡榫無法頂住套筒的該凸緣缺口,該套筒可任意轉動;其中,該卡榫前端具有至少一斜角邊,用以使該套筒的該凸緣缺口沿著該卡榫的該斜角邊將該卡榫往該第一滑槽內推入;其中,該鎖心的該偏心凸圓柱推動該連動件,使該連動件的該第一後端壓住該第二彈性元件,該連動件的一第二後端觸壓該微動開關。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子鎖控制機構,其中,該第一彈性元件及該第二彈性元件皆為一彈簧。
- 一種電子鎖控制機構,包括一鎖殼,包含有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該第一側面貫穿有一鎖舌孔,該第二側面貫穿有一套筒孔;一鎖舌,可直線移動地設於該鎖舌孔內,該鎖舌具有一鎖舌缺口;一套筒,設於該套筒孔內,該套筒後端設有一凸緣,該凸緣外側設有至少一凸緣缺口,該套筒軸向穿設有一鎖心孔;一鎖心,具有一鎖孔,該鎖心設於該鎖心孔內且末端具有一偏心凸圓柱,該偏心凸圓柱裝設於該鎖舌缺口中,用以帶動該鎖舌移動;一第一滑槽及一第二滑槽,設於該鎖殼中,且該第一滑槽及該第二滑槽相對設置,該第一滑槽容置一第一卡榫及一第一彈性元件,該第一彈性元件一端抵靠於該第一卡榫的一第一後端,該第一彈性元件另一端抵靠於該第一滑槽內壁,該第一卡榫前端用以頂住該套筒的該凸緣缺口,用以限制該套筒的轉動,該第二滑槽容置一第二卡榫及一第二彈性元件,該第二彈性元件一端抵靠於該第二卡榫的一第一後端,該第二彈性元件另一端抵靠於該第二滑槽內壁;一微動開關,設於該鎖殼內且與一電路模組連接,於該第二卡榫觸壓該微動開關,該微動開關啟動該電路模組的一驗證程序;以及;一驅動件,設於該鎖殼內,用以帶動一鎖銷擋住該第一卡榫,使該第一卡榫頂住該套筒的該凸緣缺口,該套筒無法任意轉動;其中,該第一卡榫具有二個斜角邊,用以使該套筒的該凸緣缺口沿著該第一卡榫斜角邊將該第一卡榫往該第一滑槽內推入; 其中,該第二卡榫具有二個斜角邊,用以使該套筒的該凸緣缺口沿著該第二卡榫斜角邊將該第二卡榫往該第二滑槽內推入,使該第二卡榫的該第一後端壓住該第二彈性元件,該第二卡榫的一第二後端觸壓該微動開關。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子鎖控制機構,其中,該第一彈性元件及該第二彈性元件皆為一彈簧。
- 一種電子鎖控制機構,包括一門外鎖殼,該門外鎖殼上貫穿設有一套筒孔;一套筒,設於該套筒孔內,該套筒前端為一門外旋鈕,該套筒中端設有一凸緣,該凸緣外側設有至少一凸緣缺口,該套筒軸向穿設有一鎖心孔;一鎖心,設於該鎖心孔內且具有一鎖孔;一第一滑槽及一第二滑槽,設於該鎖殼中,且該第一滑槽及該第二滑槽相對設置,該第一滑槽容置一第一卡榫及一第一彈性元件,該第一彈性元件一端抵靠於該第一卡榫的一第一後端,該第一彈性元件另一端抵靠於該第一滑槽內壁,該第一卡榫前端用以頂住該套筒的該凸緣缺口,用以限制該套筒的轉動,該第二滑槽容置一第二卡榫及一第二彈性元件,該第二彈性元件一端抵靠於該第二卡榫的一第一後端,該第二彈性元件另一端抵靠於該第二滑槽內壁;一微動開關,設於該門外鎖殼內且與一電路模組連接,於該第二卡榫觸壓該微動開關,該微動開關啟動該電路模組的一驗證程序;以及;一驅動件,設於該門外鎖殼內,用以帶動一鎖銷擋住該第一卡榫,使該第一卡榫頂住該套筒的該凸緣缺口,該套筒無法任意轉動;一鎖勾鎖殼,平行設置於該門外鎖殼後,包含有一第一側面、一第二側面及一第三側面,該第一側面貫穿有一鎖勾孔,一穿孔貫穿該第二側面及該第三側面; 一鎖勾件,可旋轉地設於該鎖勾鎖殼內且具有一卡勾可伸出縮回該鎖勾孔,該鎖勾件上具有一導槽;一從動桿滑槽,設於該鎖勾鎖殼內,用以容置一從動桿及一第五彈性元件,該從動桿具有一圓柱,該圓柱設於該鎖勾件的該導槽內,用以帶動該鎖勾件旋轉,使該鎖勾件的該卡勾伸出縮回該鎖勾孔,該第五彈性元件一端抵靠於該從動桿的後端,另一端抵靠於該從動桿滑槽內壁;一偏心輪套接在一中空軸管外,兩者同步旋轉,該中空軸管前端設於該鎖勾鎖殼的該第三側面的該穿孔內,該中空軸管後端設於該鎖勾鎖殼的該第二側面的該穿孔內,其中,該從動桿的前端抵靠於該偏心輪的外緣上;一門內鎖殼,平行設置於該鎖勾鎖殼後,該門內鎖殼包含有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該第一側面設有一門內穿孔,該第二側面設有一鎖鈕孔;一主控件,軸向貫穿有一貫穿孔,該主控件前端具有一凸部,用以與該中空軸管後端固接,該主控件後端內凹形成一容置空間,用以容置一連動板、一第一掣爪及一第二掣爪,該第一掣爪及該第二掣爪可旋轉地設於該主控件上,該連動板具有一第一爪槽及一第二爪槽,該第一掣爪前端可頂住該第一爪槽,該第二掣爪前端可頂住該第二爪槽,使該連動板無法轉動,該容置空間內具有一第三滑槽及一第四滑槽,該第三滑槽容置一第三彈性元件,該第四滑槽容置一第四彈性元件,該第三彈性元件一端抵靠於該第一掣爪側邊,該第三彈性元件另一端抵靠於該第三滑槽內壁,該第四彈性元件一端抵靠於該第二掣爪側邊,該第四彈性元件另一端抵靠於該第四滑槽內壁;一鎖鈕,容置於該門內鎖殼的該鎖鈕孔內,與該主控件固接,該鎖鈕與該主控件同步旋轉; 一傳動軸桿,前端穿過該中空軸管及該鎖勾鎖殼的該第三側面的該穿孔與該鎖心後端固接,而該傳動軸桿後端穿過該鎖勾鎖殼的該第二側面的該穿孔及該主控件的該貫穿孔與該連動板固接;其中,該第一卡榫具有一斜角邊,用以使該套筒的該凸緣缺口沿著該第一卡榫斜角邊將該第一卡榫往該第一滑槽內推入;其中,該第二卡榫具有一斜角邊,用以使該套筒的該凸緣缺口沿著該第二卡榫斜角邊將該第二卡榫往該第二滑槽內推入,使該第二卡榫的該第一後端壓住該彈性元件,該第二卡榫的一第二後端觸壓該微動開關。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子鎖控制機構,其中,該第一彈性元件、該第二彈性元件、該第三彈性元件、該第四彈性元件及該第五彈性元件皆為一彈簧。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子鎖控制機構,其中,該主控件的該凸部上具有至少一弧狀凹槽,該中空軸管後端具有至少一與該主控件的該弧狀凹槽相對應的弧狀凸塊,該弧狀凸塊凸出該鎖勾鎖殼的該第二側面的該穿孔與該主控件的該弧狀凹槽相對應的緊密結合。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子鎖控制機構,其中,該主控件的該凸部上具有至少一弧狀凸塊,該中空軸管後端具有至少一與該主控件的該弧狀凸塊相對應的弧狀凹槽,該弧狀凹槽凸出該鎖勾鎖殼的該第二側面的該穿孔與該主控件的該弧狀凸塊相對應的緊密結合。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子鎖控制機構,其中,該主控件後端上具有至少一凸塊,該鎖鈕外側具有至少一與該主控件的凸塊相對應的凹槽,該主控件的該凸塊與該鎖鈕的該凹槽相對應的緊密結合。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子鎖控制機構,其中,該主控件後端上具有至少一凹槽,該鎖鈕外側具有至少一與該主控件的凹槽相對應的凸塊,該主控件的該凹槽與該鎖鈕的該凸塊相對應的緊密結合。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子鎖控制機構,其中,該連動板中央穿設有一傳動軸桿孔,該傳動軸桿可穿過該傳動軸桿孔而帶動該連動板同步旋轉。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子鎖控制機構,其中,該鎖心後端具有一與該傳動軸桿前端形狀相對應的溝槽,用以使該鎖心與該傳動軸桿前端緊密結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201955U TWM525379U (zh) | 2016-02-04 | 2016-02-04 | 電子鎖控制機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201955U TWM525379U (zh) | 2016-02-04 | 2016-02-04 | 電子鎖控制機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25379U true TWM525379U (zh) | 2016-07-11 |
Family
ID=56996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201955U TWM525379U (zh) | 2016-02-04 | 2016-02-04 | 電子鎖控制機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2537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25682A (zh) * | 2018-07-02 | 2018-10-09 | 佛山市高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锁芯 |
-
2016
- 2016-02-04 TW TW105201955U patent/TWM525379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25682A (zh) * | 2018-07-02 | 2018-10-09 | 佛山市高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锁芯 |
CN108625682B (zh) * | 2018-07-02 | 2023-09-19 | 佛山市高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锁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761051B1 (en) | Electric padlock | |
US7350383B1 (en) | Electronic lock | |
TWM552947U (zh) | 半電子式門鎖 | |
TW201641795A (zh) | 鎖具的離合驅動模組 | |
TWM497689U (zh) | 門用電動鎖具 | |
KR101436602B1 (ko) | 트리거에 의한 록킹볼트의 즉시 잠금 기능을 갖는 모티스 잠금 장치 | |
WO2019233065A1 (zh) | 一种具有改进型锁舌驱动装置的智能锁 | |
US20230125130A1 (en) | Drive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deadbolt | |
TWI564463B (zh) | 門扉用鎖把裝置 | |
CN205743319U (zh) | 电子锁控制机构 | |
TWM525379U (zh) | 電子鎖控制機構 | |
JP4383420B2 (ja) | 符号錠装置 | |
TWI732417B (zh) | 行李箱之電子鎖 | |
KR102495927B1 (ko) | 비밀번호 변경이 용이한 다이얼 잠금장치 | |
JP3561362B2 (ja) | 可変コード型シリンダ錠 | |
KR102253117B1 (ko) | 카드 키를 이용해 수동으로 잠금 해제가 가능한 도어락 장치 | |
TWM570337U (zh) | Electronic lock detection mechanism | |
KR101853049B1 (ko) | 패닉 기능 및 래치볼트의 인입 제한 기능을 구비한 모티스 | |
KR102332677B1 (ko) | 열림 상태에서 다이얼링의 회전을 방지할 수 있는 잠금장치 | |
WO2020151245A1 (zh) | 一种具备机械锁功能和电子锁功能的双重功能锁体 | |
KR200482418Y1 (ko) | 다이얼 키이형 창문 잠금장치 | |
KR100972305B1 (ko) | 대여금고의 도어 해정장치 | |
CN216974449U (zh) | 一种带侧边调码开关结构的密码锁 | |
TWM540167U (zh) | 可防止忘記設定密碼之按鍵式密碼鎖 | |
JP2010248826A (ja) | カード式錠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