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3964U - 承載盤與具有此承載盤的承載盤堆疊結構 - Google Patents

承載盤與具有此承載盤的承載盤堆疊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3964U
TWM523964U TW105203220U TW105203220U TWM523964U TW M523964 U TWM523964 U TW M523964U TW 105203220 U TW105203220 U TW 105203220U TW 105203220 U TW105203220 U TW 105203220U TW M523964 U TWM523964 U TW M52396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rib
stop
ribs
carri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32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h-Kai Yang
Shih-Chi Chen
Chung-Kuan Ting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52032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3964U/zh
Priority to CN201620324102.3U priority patent/CN205615954U/zh
Publication of TWM523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3964U/zh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ackaging Frangible Articles (AREA)

Description

承載盤與具有此承載盤的承載盤堆疊結構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承載盤與具有此承載盤的承載盤堆疊結構,特別是一種具有緩衝凸肋與止擋凸肋的承載盤與具有此承載盤的承載盤堆疊結構。
多媒體科技的進步,多半受惠於半導體元件或人機顯示裝置的飛躍性進步。就目前顯示裝置而言,雖然仍以具有高畫質、空間利用效率佳、低消耗功率、無輻射等優越特性之平面顯示裝置為主流,但由於有機發光顯示模組(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具有輕薄、可撓曲式、易攜性、全彩高亮度、省電、可視角廣及無影像殘影等優點,故嚴然成為未來顯示器的新趨勢。
一般而言,在顯示裝置的製造過程中,顯示模組會以承載盤進行裝載,並以包裝箱進行裝箱後,再將其運送至定點進行組裝、加工及測試等動作。然而,由於有機發光顯示模組較為脆弱,常常可能從外部看不出撞擊痕跡,但在功能上卻會出現缺陷,故仍有加強承載盤對於顯示模組的防護效果的必要,以避免顯示模組在運送過程中損壞。
本新型在於提供一種承載盤與具有此承載盤的承載盤堆疊結構,來加強承載盤對於顯示模組的防護效果的必要,進而避免顯示模組在運送過程中損壞。
本新型之一實施例所揭露之承載盤堆疊結構,包含至少二承載盤。二承載盤彼此堆疊。每一承載盤包含一底板、多個緩衝凸肋及至少一止擋凸肋。底板具有相對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這些緩衝凸肋彼此分離,並凸出於第一面,且這些緩衝凸肋與第一面共同圍繞一置物空間。止擋凸肋凸出於第二面。止擋凸肋位於其中一緩衝凸肋遠離置物空間之一側。其中,上方之承載盤的止擋凸肋位於下方之承載盤中和上方止擋凸肋相鄰的緩衝凸肋的擺動路徑。
本新型之另一實施例所揭露之承載盤,包含一底板、多個緩衝凸肋及至少一止擋凸肋。底板具有相對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這些緩衝凸肋彼此分離,並凸出於第一面,且這些緩衝凸肋與第一面共同圍繞一置物空間。止擋凸肋凸出於第二面。止擋凸肋位於其中一緩衝凸肋遠離置物空間之一側。
根據上述實施例之承載盤與具有此承載盤的承載盤堆疊結構,緩衝凸肋可相對底板擺動,使得承載盤受到撞擊時,緩衝凸肋能夠吸收部分撞擊力道,進而提升承載盤對放置於承載盤上之顯示模組的保護效果。
此外,上方承載盤之止擋凸肋位於下方承載盤之緩衝凸肋的擺動路徑,使得止擋凸肋能夠限制緩衝凸肋的擺動角度。如此一來,能夠避免大幅度擺動的緩衝凸肋拉扯到顯示模組的電路板的狀況發生,進而進一步提升承載盤對放置於承載盤上之顯示模組的保護效果。
以上關於本新型內容的說明及以下實施方式的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新型的原理,並且提供本新型的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的解釋。
請參閱圖1A至圖2。圖1A為根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所述之承載盤堆疊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1B為圖1A之局部剖面示意圖。圖1C為圖1B之分解示意圖。圖2為圖1B之上視示意圖。
本實施例之承載盤堆疊結構1包含兩個承載盤10、10’。 二承載盤10、10’彼此堆疊,且承載盤10堆疊於承載盤10’之上方。每一承載盤10、10’皆承載有多個顯示模組20。每一個顯示模組20例如為有機發光顯示模組,包含一顯示板22及一電路板24。電路板24銜接於顯示板22之一側,且部分電路板24與顯示板22相分離並保持一空隙26。空隙26有具有寬度D。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之承載盤10、10’的堆疊數量為二,是為了方便描述,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承載盤的堆疊數量也可以為三個以上。
請參閱圖2至圖4。圖3A為圖1B的剖面示意圖。圖3B為圖3A的放大示意圖。圖4為圖3A之緩衝凸肋受外力撞擊而抵靠於止擋凸肋的剖面示意圖。
每一承載盤10、10’包含一底板100、一環形側牆200、多個緩衝凸肋301~304及多個止擋凸肋400。
底板100具有一第一面110、一第二面120及一凹槽150。第二面120相對於第一面110。凹槽150自第一面110朝第二面120凹陷。凹槽150具有相對的一第三面151及一第四面152。第三面151與第一面110同向,並與第一面110保持一段差L1。凹槽150的功效後一併說明。
此外,本實施例之底板100更具有多個補強結構160。補強結構160例如為底板100向下凹陷所形成的結構,藉此來增加底板100的結構強度。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補強結構160也可以為凸出底板100的肋條。
環形側牆200連接於底板100之周緣,並凸出於底板100之第一面110。上方之承載盤10的環形側牆200可疊置於下方之承載盤10’的環形側牆200,以令承載盤10、10’彼此堆疊。其中,圖式中,環形側牆200之外形僅呈現出L形而非「口字形」的原因是為了清楚呈現本案技術重點,故僅截取承載盤10、10’之一個角落呈現。
環形側牆200將這些緩衝凸肋301~304環繞於內。這些緩衝凸肋301~304彼此分離,並凸出於凹槽150的第三面151。其中,緩衝凸肋301~304具有一高度H1,高度H1例如為7.8毫米。緩衝凸肋301~304的高度H1大於第一面110與第三面151間的段差L1,使得這些緩衝凸肋301~304與第一面110共同圍繞一置物空間500。詳細來說,緩衝凸肋301與緩衝凸肋302分別位於置物空間500之相對兩側。緩衝凸肋303與緩衝凸肋304介於緩衝凸肋301與緩衝凸肋302之間,並分別位於置物空間500之相對兩側,使得這些緩衝凸肋301~304共同圍繞出方形的置物空間500。
上述之顯示模組20的顯示板22係放置於置物空間500內,且這些緩衝凸肋301~304分別抵靠於電子元件顯示模組20之顯示板22的各側。顯示模組20的電路板24從緩衝凸肋302與緩衝凸肋304之間延伸出於置物空間500外,且緩衝凸肋304位於電子元件顯示模組20之空隙26內。
此外,與環形側牆200相比,因緩衝凸肋301~304無需顧及承載盤10、10’的堆疊穩定性,故緩衝凸肋301~304的結構強度可設計小於環形側牆200的結構強度,並使這些緩衝凸肋301~304能夠相對底板100擺動,以減緩撞擊力對顯示模組20的影響。再者,由於在緩衝凸肋301~304處具有凹槽150的設計,故可加大緩衝凸肋301~304的高度,使緩衝凸肋301~304的擺動效果較為顯著,進而進一步提升緩衝凸肋301~304對顯示模組20的緩衝能力。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緩衝凸肋301與緩衝凸肋302的數量皆為二,且兩緩衝凸肋301與兩緩衝凸肋302皆保持一間隙。間隙的設置能夠讓使用者更方便地拿取位於置物空間500的顯示模組20。
值得注意的是,緩衝凸肋301~304的高度H1並非用以限制本新型,在其他實施例中,下方承載盤10’之緩衝凸肋301~304只要不要抵靠於上方承載盤10即可。因若下方承載盤10’之緩衝凸肋301~304抵靠於上方承載盤10,則可能減弱下方承載盤10’之緩衝凸肋301~304的擺動能力。
這些止擋凸肋400的數量匹配於這些緩衝凸肋301~304的數量。這些止擋凸肋400凸出於凹槽150之第四面152一高度H2,高度H2例如為1.6毫米。這些止擋凸肋400分別位於這些緩衝凸肋301~304遠離置物空間500之一側。也就是說,這些緩衝凸肋301~304與這些止擋凸肋400分別位於底板100的上下兩側,且這些止擋凸肋400位於這些緩衝凸肋301~304的外圍。
以緩衝凸肋304為例,當兩承載盤10、10’彼此堆疊時,上方之承載盤10的止擋凸肋400位於下方之承載盤10’中和上方止擋凸肋400相鄰的緩衝凸肋304的擺動路徑(圖3A之虛線範圍),使得止擋凸肋400能夠限制緩衝凸肋304的擺動角度。
此外,如圖3B所示,緩衝凸肋304具有一寬度W,緩衝凸肋304與相鄰的止擋凸肋400間具有一間距X,且間距X應大於0,小於等於空隙26的寬度D與緩衝凸肋304的寬度W的差值(D-W),以避免緩衝凸肋304擺動(如圖4所示)時,緩衝凸肋304拉扯到電路板24。
再者,如圖3B所示,緩衝凸肋304與相鄰的止擋凸肋400間的間距X應大於0,小於緩衝凸肋的高度H,以避免間距X過大而導致緩衝凸肋304無法碰觸到相鄰的止擋凸肋400。藉此,可避免止擋凸肋400喪失對緩衝凸肋304的止擋效果。
如圖4所示,當承載盤10、10’受到外力撞擊時,顯示模組20會推抵緩衝凸肋304。透過緩衝凸肋304的輔助可使得撞擊作用時間從5.74毫秒拉長至6.7毫秒,進而降低撞擊所造成的衝擊力。
請參閱圖5。圖5為根據本新型第二實施例所述之承載盤堆疊結構的上視示意圖。
本實施例與圖1之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之承載盤10a僅針對顯示模組20結構脆弱處進行保護。詳細來說,本實施例之承載盤10a的止擋凸肋400的數量變成單個,僅在緩衝凸肋304之外側設有止擋凸肋400而已。其原因在於,以本實施例為例,因顯示模組20結構最脆弱處位於顯示板22與電路板24之交界處,故可僅在鄰近於顯示板22與電路板24之交界處的緩衝凸肋304旁設置止擋凸肋400,以達到對顯示模組20最基本的保護。
由於圖1之實施例中的補強結構160並非用以限制本新型,故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不具有補強結構。請參閱圖6與圖7。圖6為根據本新型第三實施例所述之承載盤堆疊結構的上視示意圖。圖7為圖6之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之承載盤10b、10b’之底板100不具有補強結構160(如圖1B與圖2所示)。
由於圖1之實施例中的凹槽150並非用以限制本新型,故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不具有凹槽。請參閱圖8與圖9。圖8為根據本新型第四實施例所述之承載盤堆疊結構的上視示意圖。圖9為圖8之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之承載盤10c、10c’之底板100不具有凹槽150(如圖1B與圖2所示)。
圖1之實施例中的止擋凸肋400的外形為直條狀,但其外形並非用以限制本新型。請參閱圖10。圖10為根據本新型第五實施例所述之承載盤堆疊結構的上視示意圖。本實施例之承載盤10d之止擋凸肋400也可以為T字形。詳細來說,止擋凸肋400包含一止擋部410與支撐部420。止擋部410平行於和止擋部410同側的緩衝凸肋301~304。支撐部420自止擋部410朝遠離緩衝凸肋301~304延伸,以提升止擋凸肋400的止擋效果。
根據上述實施例之承載盤與具有此承載盤的承載盤堆疊結構,緩衝凸肋可相對底板擺動,使得承載盤受到撞擊時,緩衝凸肋能夠吸收部分撞擊力道,進而提升承載盤對放置於承載盤上之顯示模組的保護效果。
此外,上方承載盤之止擋凸肋位於下方承載盤之緩衝凸肋的擺動路徑,使得止擋凸肋能夠限制緩衝凸肋的擺動角度。如此一來,能夠避免大幅度擺動的緩衝凸肋拉扯到顯示模組的電路板的狀況發生,進而進一步提升承載盤對放置於承載盤上之顯示模組的保護效果。
雖然本新型以前述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承載盤堆疊結構
10、10’、10a、10b、10b’、10c、10c’、10d‧‧‧承載盤
20‧‧‧顯示模組
22‧‧‧顯示板
24‧‧‧電路板
26‧‧‧空隙
100‧‧‧底板
110‧‧‧第一面
120‧‧‧第二面
150‧‧‧凹槽
151‧‧‧第三面
152‧‧‧第四面
160‧‧‧補強結構
200‧‧‧環形側牆
301~304‧‧‧緩衝凸肋
400‧‧‧止擋凸肋
410‧‧‧止擋部
420‧‧‧支撐部
500‧‧‧置物空間
D‧‧‧寬度
W‧‧‧寬度
L1‧‧‧段差
H1、H2‧‧‧高度
X‧‧‧間距
圖1A為根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所述之承載盤堆疊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1B為圖1A之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1C為圖1B之分解示意圖。 圖2為圖1B之上視示意圖。 圖3A為圖1B的剖面示意圖。 圖3B為圖3A的放大示意圖。 圖4為圖3A之緩衝凸肋受外力撞擊而抵靠於止擋凸肋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根據本新型第二實施例所述之承載盤堆疊結構的上視示意圖。 圖6為根據本新型第三實施例所述之承載盤堆疊結構的上視示意圖。 圖7為圖6之剖面示意圖。 圖8為根據本新型第四實施例所述之承載盤堆疊結構的上視示意圖。 圖9為圖8之剖面示意圖。 圖10為根據本新型第五實施例所述之承載盤堆疊結構的上視示意圖。
10、10’‧‧‧承載盤
20‧‧‧顯示模組
22‧‧‧顯示板
24‧‧‧電路板
100‧‧‧底板
110‧‧‧第一面
120‧‧‧第二面
150‧‧‧凹槽
151‧‧‧第三面
152‧‧‧第四面
160‧‧‧補強結構
304‧‧‧緩衝凸肋
400‧‧‧止擋凸肋
500‧‧‧置物空間
W‧‧‧寬度
L1‧‧‧段差
H1、H2‧‧‧高度
X‧‧‧間距

Claims (10)

  1. 一種承載盤堆疊結構,包含至少二承載盤,該二承載盤彼此堆疊,且每一該承載盤包含: 一底板,具有相對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 多個緩衝凸肋,該些緩衝凸肋彼此分離,並凸出於該第一面,且該些緩衝凸肋與該第一面共同圍繞一置物空間;以及 至少一止擋凸肋,凸出於該第二面,該止擋凸肋位於其中一該緩衝凸肋遠離該置物空間之一側; 其中,上方之該承載盤的該止擋凸肋位於下方之該承載盤中和上方該止擋凸肋相鄰的該緩衝凸肋的擺動路徑。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承載盤堆疊結構,其中該至少一止擋凸肋的數量為多個,該些止擋凸肋分別位於該些緩衝凸肋遠離該置物空間之一側。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承載盤堆疊結構,其中該止擋凸肋包含一止擋部與一支撐部,該止擋部平行於和該止擋部同側的該緩衝凸肋,該支撐部自該止擋部朝遠離該緩衝凸肋延伸。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承載盤堆疊結構,其中該底板更具有一凹槽,該凹槽自該第一面朝該第二面凹陷,該凹槽具有相對的一第三面及一第四面,該第三面與該第一面同向,並與該第一面保持一段差,該些緩衝凸肋凸出於該第三面,該止擋凸肋凸出於該第四面。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承載盤堆疊結構,其中該置物空間用以供一顯示模組放置,該顯示模組具有一空隙,該空隙具有一寬度D,其中一該緩衝凸肋穿過該空隙,穿過該空隙的該緩衝凸肋具有一寬度W,該止擋凸肋與該緩衝凸肋的間距X大於0,小於等於(D-W)。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承載盤堆疊結構,其中該止擋凸肋與該緩衝凸肋的間距X大於0,小於該緩衝凸肋的高度H1。
  7. 一種承載盤,包含: 一底板,具有相對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 多個緩衝凸肋,該些緩衝凸肋彼此分離,並凸出於該第一面,且該些緩衝凸肋與該該第一面共同圍繞一置物空間;以及 至少一止擋凸肋,凸出於該第二面,該止擋凸肋位於其中一該緩衝凸肋遠離該置物空間之一側。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承載盤,其中該至少一止擋凸肋的數量為多個,該些止擋凸肋分別位於該些緩衝凸肋遠離該置物空間之一側。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承載盤,其中該止擋凸肋包含一止擋部與該支撐部,該止擋部平行於和該止擋部同側的該緩衝凸肋,該支撐部自該止擋部朝遠離該緩衝凸肋延伸。
  10. 如請求項7所述之承載盤,其中該底板更具有一凹槽,該凹槽自該第一面朝該第二面凹陷,該凹槽具有相對的一第三面及一第四面,該第三面與該第一面同向,並與該第一面保持一段差,該些緩衝凸肋凸出於該第三面,該止擋凸肋凸出於該第四面。
TW105203220U 2016-03-09 2016-03-09 承載盤與具有此承載盤的承載盤堆疊結構 TWM523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3220U TWM523964U (zh) 2016-03-09 2016-03-09 承載盤與具有此承載盤的承載盤堆疊結構
CN201620324102.3U CN205615954U (zh) 2016-03-09 2016-04-18 承载盘与具有此承载盘的承载盘堆叠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3220U TWM523964U (zh) 2016-03-09 2016-03-09 承載盤與具有此承載盤的承載盤堆疊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3964U true TWM523964U (zh) 2016-06-11

Family

ID=56757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3220U TWM523964U (zh) 2016-03-09 2016-03-09 承載盤與具有此承載盤的承載盤堆疊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15954U (zh)
TW (1) TWM5239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8012B (zh) * 2021-03-03 2023-04-01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承載盤堆疊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4426A (zh) * 2019-10-31 2021-05-04 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 承载盘组件及承载盘堆叠组件
WO2022183412A1 (zh) * 2021-03-03 2022-09-09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承载盘及承载盘堆叠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8012B (zh) * 2021-03-03 2023-04-01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承載盤堆疊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15954U (zh) 2016-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85868B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装置
TWM523964U (zh) 承載盤與具有此承載盤的承載盤堆疊結構
JP4360431B2 (ja) 半導体チップ収容トレイ
KR100765534B1 (ko) 평판 표시패널 모듈용 포장물
TWI443050B (zh) 包裝盒
US2011024274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30140319A1 (en) Innovative end caps for ic tray
US20130258579A1 (en) Fastening device for hard disk drive
WO2014190570A1 (zh) 一种显示面板组件的托盘
US20150344174A1 (en) Pallet and packaging case
US9872397B2 (en) Symmetrical hexagonal-based ball grid array pattern
TW201605701A (zh) 基板包裝結構及基板包裝結構組
WO2016074271A1 (zh) 一种液晶面板注塑包装箱
CN208119653U (zh) 面板装载组合
JP4941527B2 (ja) 半導体チップ収容トレイ
US8487533B2 (en)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 rigid encapsulation unit
US9887113B2 (en) Semiconductor chip tray
US11482032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TWI447054B (zh) 箱體及裝載顯示面板的箱體
US20070274809A1 (en) Substrate cassette and transport system thereof
US2010013299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
WO2016074411A1 (zh) 显示面板的承载框架和显示装置
CN109823655B (zh) 支撑结构及液晶面板包装箱
KR100405503B1 (ko) 유리기판포장박스
TWM529936U (zh) 具有限位件之承載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