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7766U - 自調適支承墊 - Google Patents
自調適支承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17766U TWM517766U TW104214926U TW104214926U TWM517766U TW M517766 U TWM517766 U TW M517766U TW 104214926 U TW104214926 U TW 104214926U TW 104214926 U TW104214926 U TW 104214926U TW M517766 U TWM517766 U TW M517766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ing
- sliding block
- support pad
- self
- cov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Description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支承墊,尤指一種可控制支承墊勁度、阻尼及變形程度的自調適支承墊者。
為防止地震造成的破壞,於現有的建築物、橋樑或機器等大型物體上,大都會設置有具吸震及隔震效果的支承墊,來吸收地震時所產生的能量與震動,如美國第5,655,756號專利案(以下簡稱為參考案)即揭示一種現有的支承墊結構,該參考案的支承墊(Lead Rubber Bearing,LRB,鉛心橡膠支承墊)主要係包含有一核心柱,於該核心柱的兩端分別設置有一支撐板,而兩支撐板係分別固設於地面及一大型物體上,並於兩支撐板間設置有多數個間隔交錯設置的金屬層及橡膠層,當地震發生時,可藉由交錯設置的橡膠層、金屬層及核心柱的變形來達到吸震的效果,進而降低地震所產生的傷害。
然而,現有如參考案的支承墊,其核心柱係以鉛所製成,該鉛製的核心柱雖具彎曲變形的效果,來吸收地震的能量,但因鉛為有毒的重金屬且其熔點約327℃,不僅會對於環境汙染造成重大影響,且鉛製的核心柱在地震中經反覆的彎曲變形時容易產生高熱,又因鉛的比熱低,故現有支承墊在吸震過程中所產生的熱很容易使核心柱超過300℃。如此容易導致核心柱及橡膠層的功能受損甚至熔化,造成支承墊功能受損,吸能效益降低,甚至造成支承墊的破壞,進而破壞現有支承墊的結構而影響其支撐強度。又縱然現有支承墊之溫度並未達到鉛的熔點,亦會因高溫造成支承墊的材料(包括鉛及橡膠材料)軟化,使現有支承墊的強度大幅降低,同時降低了支承墊的支撐能力及吸震效果。
另外,有鑑於上述現有支承墊所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現有鉛製的支承墊已逐漸被禁止使用或者放棄使用,世界各國現已極力思考其他吸震的材料或吸能機制,藉以解決吸能需求及環保等問題,其中一個方法是拿掉鉛製的核心柱,但其結果是所產生的阻尼效果不足,會造成現有支承墊太大的位移量,如果與油壓阻尼器等其他阻尼器結合使用時,其所需之費用昂貴,其不僅不符合經濟效益,而且需要較大的空間以同時容納阻尼器及支承墊,相對會造成使用上的困擾,誠有加以改進之處。
因此,本創作人有鑑於現有支承墊結構與使用上的缺失,特經過不斷的試驗與研究,終於發展出一種可解決現有問題的本新型。
本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自調適支承墊,其可避免支承墊因過大的地震而過度的變形,提高支承墊整體之勁度及阻尼的防震效益,並提供支承墊第二道防線的機制(fail-safe mechanism),以達到提昇支承墊整體吸震效果、安全與實用性之目的者。
為達上述目的,本新型提供一種自調適支承墊,其包含有:至少一核心柱,各至少一核心柱設有由至少一個滑動組所組成,其中至少一個滑動組包含有至少一組的滑動塊組,而各至少一組的滑動塊組包含有彼此可相對移動的至少一個滑動蓋及至少一個滑動塊,於各至少一個滑動蓋上凸設形成有可用以限制所相對滑動塊移動範圍的止擋緣;兩分別設置於該至少一核心柱兩端的支撐板;以及複數個相互交錯設置於兩支撐板之間並包圍套設該至少一核心柱的第一材料層與第二材料層。
藉由上述的技術手段,本新型可藉由滑動蓋的止擋緣與滑動塊的相互抵靠,來限制滑動塊相對滑動蓋的移動範圍,而讓本新型的支承墊在遭
遇較大地震時,可避免第一材料層與第二材料層因較大地震而產生過大的變形,並使自調適支承墊具有第二道防線的機制(fail-safe mechanism),以避免第一材料層與第二材料層因過大變形而大幅提高支承墊的溫度,進而造成支承墊的破壞,並且能藉此提高支墊整體的水平勁度及改變阻尼,以強化支承墊整體的減震功效。
10‧‧‧核心柱
11‧‧‧滑動組
112‧‧‧滑動片
12‧‧‧端蓋
20,20A,20B,20C,20D,20E‧‧‧滑動塊組
22,22A,22B,22C,22D,22E‧‧‧滑動蓋
222,222A,222B,222B,222D,222E‧‧‧止擋緣
24,24A,24B,24C,24D,24E‧‧‧滑動塊
30,30A‧‧‧支撐板
31‧‧‧容置孔
40‧‧‧第一材料層
50,50A‧‧‧第二材料層
60‧‧‧束制單元
70‧‧‧冷卻單元
71‧‧‧密封管
72‧‧‧冷卻劑
711‧‧‧封蓋
圖1係本新型支承墊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2係本新型支承墊第一實施例之剖面圖。
圖3係本新型支承墊第一實施例沿圖2A-A線之上視圖。
圖4係本新型滑動塊組第一實施例的操作例之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5係本新型支承墊第二實施例之剖面圖。
圖6係本新型支承墊第三實施例之剖面圖。
圖7係本新型滑動塊組第一實施例之局部立體外觀圖。
圖8係本新型滑動塊組第二實施例之局部立體外觀圖。
圖9係本新型滑動塊組第三實施例之剖面圖。
圖10係本新型滑動塊組第三實施例的操作例之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11係本新型滑動塊組第四實施例之剖面圖。
圖12係本新型滑動塊組第四實施例的操作例之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13係本新型滑動塊組第五實施例之剖面圖。
圖14係本新型滑動塊組第五實施例的操作例之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15係本新型滑動塊組第六實施例之剖面圖。
圖16係本新型滑動塊組第六實施例的操作例之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17係本新型支承墊第四實施例之上視圖。
圖18係本新型支承墊第五實施例之剖面圖。
圖19係本新型支承墊第六實施例之剖面圖。
圖20係本新型支承墊第七實施例之剖面圖。
圖21係本新型支承墊第八實施例之剖面圖。
圖22係本發明支承墊第九實施例之剖面圖。
本新型是一種用以安裝於建築物、橋樑、機器或儀器設備等物體上的摩擦阻尼式之自調適支承墊,請配合參看如圖1至4所示之第一較佳實施例,本新型的自調適支承墊主要係包含有一核心柱10、兩支撐板30、複數個第一材料層40以及複數個第二材料層50,其中該核心柱10可呈圓形、方形及其他任何可能的幾何形狀截面,該核心柱10係由至少一個滑動組11所組成,其中核心柱的滑動組11包含有至少一組的滑動塊組20,其中於圖2所示的第一實施例中,核心柱10包含有一組滑動塊組20,於圖5所示的第二實施例中,包含有二組滑動塊組20,而於圖6所示的第三實施例中,該核心柱10係由數組滑動塊組20所組成,而如圖1和圖5所示,核心柱10中係非滑動塊組20的其他滑動組11可包含有一個可相對於相鄰材料層40、50滑動的滑動片112或兩可相對滑動的滑動片112,兩滑動片112可由相同或不相同硬材料所製成,其可為鐵、鋁或銅等金屬所製成,亦可由硬橡膠、塑鋼(Polyoxymethylene-POM)、聚酮材料(Polyether Ether Ketone-PEEK)、高分子材料(Polymeric Materials)或硬塑膠等材料所製成,各滑動片112係以上、下堆疊的方式進行排列,且各滑動組11的兩滑動片112厚度可相同或不同。
又請配合參看圖1、圖2、圖5及圖6,各滑動塊組20係包含有兩個滑動蓋22及一設置於兩滑動蓋22間的滑動塊24,其中該滑動塊24可分別相對兩滑動蓋22水平移動,且於各滑動蓋22朝向滑動塊24的一側面上凸設有一圍繞
滑動塊24周側的止擋緣222,如圖7所示者,兩滑動蓋22及滑動塊24均可呈圓形,而滑動蓋22的止擋緣222係呈圓環形圍繞於滑動塊24周緣,用以限制滑動塊24可相對滑動蓋22移動的範圍。滑動塊組20亦可係包含有一個滑動蓋22及一設置於該滑動蓋22之上方或下方而被滑動蓋22的止擋緣222環繞的滑動塊24。
該兩支撐板30分別設於該核心柱10的兩端且相互平行設置,又兩支撐板30可呈圓形、長方形、方形及其他任何可能的幾何形狀,其分別可與地面及建築物、橋樑或機器等大型物體或儀器設備等小型物體相結合,並於兩支撐板30中心處分別設置有一對應容置該核心柱10端部或端蓋12的容置孔31。
第一材料層40與第二材料層50係相互交錯地設置於兩支撐板30之間並包圍套設該核心柱10,且各材料層40、50與該核心柱10的各滑動組11可呈交錯配置,亦即該核心柱10的各滑動組11係與至少兩材料層40、50相面對,其中各第一、二材料層40、50可為配合兩支撐板30呈圓形、長方形、方形或其他任何可能的幾何形狀之片體,亦可與兩支撐板30呈不同形狀,如兩支撐板30可呈方形,而第一、二材料層40、50可呈圓形,其中各第一材料層40與各第二材料層50係由可變形的材料所製成,並可選用不同的材料,較佳的是,各第一材料層40可為橡膠、金屬或複合材料等材質所製成,而各第二材料層50則可為金屬、橡膠或複合材料等材質所製成,進一步,該核心柱10的滑動組11數量及厚度與兩材料層40、50的數量及厚度相同或不相同,又端蓋12可使用材質比兩支撐板30較軟的可變形材料或使核心柱10的高度略低於第一、二材料層40、50的總高度,藉以減少因水平方向的運動而造成核心柱10與第一、二材料層40、50在垂直方向變形的差異性,使得各滑動組11在水平方向的滑動更順利。在圖1至圖4的第一實施例中,各第二材料層50延伸於核心柱10內,且各滑動組11設於兩相鄰的第二材料層50之間或設於第二材料層50與支撐板30之間呈交錯配置。
藉此,本新型支承墊於使用時,請配合參看圖2及圖4,兩支撐板30係分別固設於地面及物體上,當地震發生時,可透過該核心柱10的各滑動組11中的滑動片112與滑動片112之間、滑動片112與第二材料層50之間及滑動蓋22與滑動塊24之間的相對滑動及摩擦,以及各第一、二材料層40、50的變形來達到吸震的效果,不僅可有效避免地震或環境的震動及能量直接傳遞至物體上而對物體造成損壞,以提供建築物、橋樑、儀器設備或機器等物體在三個方向吸震的效果,且由複數個上、下層疊的非鉛製的滑動組11所組成之核心柱10,可避免因反覆的彎曲變形時所產生高熱對於核心柱10產生功能受損甚至熔化,而對於環境汙染造成重大影響。另外,本新型不需與油壓阻尼器等其他阻尼器結合使用,即可提供足夠的阻尼效果,可大幅降低所需之費用而符合經濟效益,而且不需要額外的空間即可進行安裝,使用上相對方便,並且能自動調整勁度與阻尼及具有第二道防線機制(fail-safe mechanism),可避免支承墊過大變形以提高支承墊的功能性及安全性。
請配合參看圖4,因於各滑動塊組20的滑動蓋22形成有止擋緣222,當遭遇較大地震時,可藉由滑動蓋22的止擋緣222與滑動塊24的相互抵靠,來限制滑動塊24相對滑動蓋22的移動範圍,可避免第一材料層40與第二材料層50因較大地震能量而產生過大的變形,以避免第一材料層40與第二材料層50因過大變形而大幅提高支承墊的溫度,進而造成支承墊的破壞,並且能藉此提高支墊的水平勁度及改變阻尼以達到自動調整防震的功能,並且提供第二道防線的機制(fail-safe mechanism),以強化支承墊整體的減震功效。
請再配合參看圖8,由圖中可看到,滑動塊組20A的滑動塊24A可呈長方形或方形或六角形或橢圓或圓形或其他不同形狀,而其滑動蓋22A係呈圓形或長方形或橢圓或六角形或其他不同形狀,滑動蓋22A上的止擋緣222A係分別位於滑動塊24A的兩側,以達到滑動塊24在兩個水平方向具有不同移動
範圍的功能,以達成兩個水平方向具有不同的自動調整防震功能的功效。再者,滑動塊組20A亦可係包含有兩個滑動蓋22A及一設置於兩滑動蓋22A間的滑動塊24A。
請再配合參看圖9和圖10,由圖中可看到,滑動塊組20B可包含有三個滑動蓋22B及一滑動塊24B,而滑動塊24B具有上下兩個側面各朝向不同的滑動蓋22B,其中兩個滑動蓋22B係相互疊設且位於滑動塊24B下方,另一滑動蓋22B則係於滑動塊24B上方,滑動蓋22B分別形成有一止擋緣222B,以藉此限制滑動塊24B及各滑動蓋22B彼此的相對移動範圍,其中各滑動蓋22B及滑動塊24B可呈如圖7所示的圓形,而當滑動塊24B係呈如圖8所示的長方形時,與滑動塊24B相鄰的各滑動蓋22B上的止擋緣222B係分別位於滑動塊24B的兩側。再者,將三個滑動蓋22B中的兩個滑動蓋22B係相互疊設且位於滑動塊24B的上方,另一滑動蓋22B則係位於滑動塊24B的下方,各滑動蓋22B的止擋緣222B皆朝向滑動塊24B,其功能皆相同。綜合言之,可將三個滑動蓋22B中的兩個滑動蓋22B係相互疊設且位於滑動塊24B的其中一個側面,另一滑動蓋22B則係位於滑動塊24B的另一個側面,於各滑動蓋22B朝向滑動塊24B的一側面上凸設有一圍繞滑動塊22B周側的止擋緣222B。
請再配合參看圖11和圖12,由圖中可看到,滑動塊組20C可包含有一滑動蓋22C及一滑動塊24C,其中該滑動蓋22C及滑動塊24C分別與相鄰的兩材料層40,50相鄰。
請再配合參看圖13和圖14,由圖中可看到,滑動塊組20D可包含有一滑動蓋22D及兩滑動塊24D,其中該滑動蓋22D係設置於兩滑動塊24D之間,且於該滑動蓋22D兩側面分別形成有用以限制兩滑動塊24D移動範圍的止擋緣222D。
請再配合參看圖15和圖16,由圖中可看到,滑動塊組20E可包含有兩個滑動蓋22E及三個滑動塊24E,其中兩滑動蓋22E係分別設置於三個滑動塊24E間而呈相互交錯設置,於各滑動蓋22E的兩側面分別形成有用以限制所相對滑動塊24E移動範圍的止擋緣222E。
請配合參看圖17,由圖中可看到,本新型的支承墊亦可包含有複數個核心柱10,如圖所示的4個,以配合不同吸震及減震功能所需,以提高本新型整體之實用性。再者,以上所述之各種不同之滑動塊組20,20A,20B,20C,20D,20E及滑動片112亦可任意組合而同時應用在同一個核心柱10或在不同的核心柱10中。
請配合參看圖18所示的第五較佳實施例,該第五較佳實施例與圖1至4所示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核心柱10並未另外設置兩端蓋12以封閉兩端的開口,而係以兩支撐板30A直接封閉該核心柱10兩端的開口,可簡化支承墊的整體結構。並於該核心柱10、兩材料層40、50及兩支撐板30A之間設有一包覆滑動組11外部的束制單元60,此實施例的束制單元60僅套設於其中一個滑動組11的外部,其中該束制單元60由一可變形的材料所製成,藉以對於該核心柱10的滑動組11提供一束制功能以及一變形的空間,較佳的是,該束制單元60可為一可變形的軟質材料、一中空筒體或者一螺旋彈簧。再者,束制單元60可套設於各滑動組11的外部。
請配合參看圖19所示的第六較佳實施例,該第六較佳實施例與圖1至4所示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核心柱10並未另外設置兩端蓋12以封閉兩端的開口,而係以兩支撐板30A直接封閉該核心柱10兩端的開口,可簡化支承墊的整體結構。並於該核心柱10外部設有一位於兩支撐板30A之間的冷卻單元70,其中該冷卻單元70設有一密封管71及一冷卻劑72,該密封管71為一中空管體且包覆該核心柱10的一個滑動組11外部,且該密封管71的兩端分別由
兩封蓋711所封閉,該冷卻劑72填注於該密封管71內,較佳的是,該冷卻劑72可為氣體、液體或固體等型態的冷卻劑,藉以有效降低核心柱10及整個支承墊的溫度,防止支承墊溫度上升而導致核心柱10或第一、二材料層40、50功能受損甚至發生熔化等現象,可維持支承墊整體的結構強度及吸震效果,提高支承墊的整體使用效能。
請配合參看圖20所示的第七較佳實施例,該第七較佳實施例與圖18所示第五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本較佳實施例冷卻單元70的密封管71套設於該束制單元60的外部,使該冷卻劑72位於該密封管71及該束制單元60之間,藉以對於該核心柱10的滑動組11一束制功能以及一變形的空間,以及有效降低核心柱10及整個支承墊的溫度,防止支承墊溫度上升而導致核心柱10或第一、二材料層40、50功能受損甚至發生熔化等現象。
請配合參看圖21所示的第八較佳實施例,該第八較佳實施例與圖1至4所示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在本實施例中,至少一第二材料層50A並未延伸於核心柱10內。另外,至少一滑動組11並未設於兩相鄰的第二材料層50之間。再者,可使各第二材料層50A皆未延伸於核心柱10內,且各滑動組11以上、下的方式堆疊於核心柱10內。
請配合參看圖22所示的第九較佳實施例,該第九較佳實施例與圖18所示第五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在本實施例中,於至少一核心柱10的至少一滑動組11的至少一滑動塊組20內設有一位於兩滑動蓋22之間的冷卻單元70,其中該冷卻單元70設有一密封管71及一冷卻劑72,該密封管71為一中框管體且貫穿該至少一滑動塊組20的至少一滑動塊24,且該密封管71的兩端分別由兩封蓋711所封閉,該冷卻劑72填注於該密封管71內,較佳的是,該冷卻劑72可為氣體、液體或固體等型態的冷卻劑,藉以有效降低核心柱10及整個支承墊的溫度,防止支承墊溫度上升而導致核心柱10或第一、二材料層40、50功能受
損甚至發生熔化等現象,可維持支承墊整體的結構強度及吸震效果,提高支承墊的整體使用效能。
以上所述,僅是本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若在不脫離本新型所提技術方案的範圍內,利用本新型所揭示技術內容所作出局部更動或修飾的等效實施例,並且未脫離本新型的技術方案內容,均仍屬於本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0‧‧‧核心柱
11‧‧‧滑動組
112‧‧‧滑動片
12‧‧‧端蓋
20‧‧‧滑動塊組
30‧‧‧支撐板
31‧‧‧容置孔
40‧‧‧第一材料層
50‧‧‧第二材料層
Claims (28)
- 一種自調適支承墊,其包含有: 至少一核心柱,各至少一核心柱設有由至少一個滑動組所組成,其中至少一個滑動組包含有至少一組的滑動塊組,而各至少一組的滑動塊組包含有彼此可相對移動的至少一個滑動蓋及至少一個滑動塊,於各至少一個滑動蓋上凸設形成有可用以限制所相對滑動塊移動範圍的止擋緣; 兩分別設置於該至少一核心柱兩端的支撐板;以及 複數個相互交錯設置於兩支撐板之間並包圍套設該至少一核心柱的第一材料層與第二材料層。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核心柱的數量為一個。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核心柱的數量為複數個。
- 如請求項1至3項任一項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各滑動塊組係包含有兩個滑動蓋及至少一設置於兩滑動蓋間的滑動塊,於各滑動蓋朝向滑動塊的一側面上凸設有一圍繞滑動塊周側的止擋緣。
- 如請求項4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各滑動塊組的各滑動蓋及滑動塊均呈圓形截面,而滑動蓋的止擋緣係呈圓環形圍繞於滑動塊周緣。
- 如請求項4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各滑動塊組的滑動塊係呈長方形或方形或六角形或橢圓形或圓形,而各滑動蓋係呈圓形或長方形或方形或六角形或橢圓形,各滑動蓋上的止擋緣係分別位於滑動塊的兩側。
- 如請求項1至3項任一項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各滑動塊組係包含有至少三個滑動蓋及至少一滑動塊,各滑動塊具有兩個側面各朝向不同的滑動蓋,其中至少兩個滑動蓋係相互疊設且位於滑動塊的其中一個側面,另至少一滑動蓋則係位於滑動塊的另一個側面,於各滑動蓋朝向滑動塊的一側面上凸設有一圍繞滑動塊周側的止擋緣。
- 如請求項7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各滑動塊組的各滑動蓋及滑動塊均呈圓形截面,而滑動蓋的止擋緣係呈圓環形圍繞於滑動塊周緣。
- 如請求項7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各滑動塊組的滑動塊係呈長方形或方形或六角形或橢圓形或圓形,而各滑動蓋係呈圓形或長方形或方形或六角形或橢圓形,與滑動塊相鄰的各滑動蓋上的止擋緣係分別位於滑動塊的兩側。
- 如請求項1至3項任一項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各滑動塊組係包含有一滑動蓋及一滑動塊,於滑動蓋朝向滑動塊的一側面上凸設有一止擋緣。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各滑動塊組的滑動蓋及滑動塊均呈圓形截面,而滑動蓋的止擋緣係呈圓環形圍繞於滑動塊周緣。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各滑動塊組的滑動塊係呈長方形或方形或六角形或橢圓形或圓形,而滑動蓋係呈圓形或長方形或方形或六角形或橢圓形,該滑動蓋上的止擋緣係分別位於滑動塊的兩側。
- 如請求項1至3項任一項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各滑動塊組係包含有至少一滑動蓋及至少兩滑動塊,其中該各滑動蓋係設置於其中兩滑動塊之間,且於該各滑動蓋兩側面分別形成有用以限制相對應兩滑動塊移動範圍的止擋緣。
-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各滑動塊組的滑動蓋及各滑動塊均呈圓形截面,而滑動蓋的止擋緣係呈圓環形圍繞於滑動塊周緣。
-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各滑動塊組的各滑動塊係呈長方形或方形或六角形或橢圓形或圓形,而滑動蓋係呈圓形或長方形或方形或六角形或橢圓形,且滑動蓋上兩側的止擋緣係分別位於各滑動塊的兩側。
- 如請求項1至3項任一項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各滑動塊組係包含有兩個滑動蓋及三個滑動塊,其中兩滑動蓋係分別設置於三個滑動塊間而呈相互交錯設置,於各滑動蓋的兩側面分別形成有用以限制所相對滑動塊移動範圍的止擋緣。
-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各滑動塊組的各滑動蓋及各滑動塊均呈圓形截面,而各滑動蓋的止擋緣係呈圓環形圍繞於滑動塊周緣。
-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各滑動塊組的各滑動塊係呈長方形或方形或六角形或橢圓形,而各滑動蓋係呈圓形或長方形或方形或六角形或橢圓形,與滑動塊相鄰的各滑動蓋上的止擋緣係分別位於滑動塊的兩側。
- 如請求項1至3項任一項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於各滑動蓋朝向滑動塊的至少一側面上凸設有一止擋緣。
- 如請求項19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各滑動塊組的滑動蓋及滑動塊均呈圓形截面,而滑動蓋的止擋緣係呈圓環形圍繞於滑動塊周緣。
- 如請求項19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各滑動塊組的滑動塊係呈長方形或方形或六角形或橢圓形或圓形,而滑動蓋係呈圓形或長方形或方形或六角形或橢圓形,該滑動蓋上的止擋緣係分別位於滑動塊的兩側。
- 如請求項1至3項任一項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及兩材料層之間設有一包覆於該核心柱之至少一滑動組外部的束制單元。
- 如請求項22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於束制單元的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 如請求項1至3項任一項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及兩材料層之間設有一包覆於該核心柱之至少一滑動組外部的冷卻單元。
- 如請求項1至3項任一項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第一材料層及第二材料層與該至少一核心柱的滑動組呈交錯配置。
- 如請求項1至3項任一項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的至少一滑動組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 如請求項22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滑動組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 如請求項25所述之自調適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滑動組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214926U TWM517766U (zh) | 2015-09-15 | 2015-09-15 | 自調適支承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214926U TWM517766U (zh) | 2015-09-15 | 2015-09-15 | 自調適支承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17766U true TWM517766U (zh) | 2016-02-21 |
Family
ID=55811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214926U TWM517766U (zh) | 2015-09-15 | 2015-09-15 | 自調適支承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1776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70314B (zh) * | 2015-09-15 | 2017-02-11 | Tsai Chong-Shien | Self-adjusting pad |
-
2015
- 2015-09-15 TW TW104214926U patent/TWM517766U/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70314B (zh) * | 2015-09-15 | 2017-02-11 | Tsai Chong-Shien | Self-adjusting pad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116459U (zh) | 自调适支承垫 | |
EP2894365B1 (en) | Seismic base isolation device | |
TWI426168B (zh) | Can prevent the temperature rise of the support pad | |
CN104594504B (zh) | 一种多维减震支座 | |
TWI570314B (zh) | Self-adjusting pad | |
CN204326118U (zh) | 核电站应急指挥中心抗震缓冲结构 | |
TWM517766U (zh) | 自調適支承墊 | |
KR101127938B1 (ko) | 면진 장치 | |
CN103726442B (zh) | 环向钢丝绳叠层橡胶复合减隔震支座 | |
CN108589513B (zh) | 一种用于桥梁的减震配重体系及其工作方法 | |
US9617730B1 (en) | Adaptive bearing energy absorber | |
CN213203769U (zh) | 一种桥梁抗震支撑结构 | |
TWI714756B (zh) | 橋梁用之防震支承及使用其之橋梁 | |
Tsai | Seismic isolation devices: history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 |
CN109537969B (zh) | 一种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 | |
US9945116B2 (en) | Friction-damping energy absorber | |
CN212453163U (zh) | 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 | |
CN109371825B (zh) | 新型减震消能支座 | |
TWI576523B (zh) | Friction damping support pad | |
TWM516110U (zh) | 摩擦阻尼式支承墊 | |
TWI817762B (zh) | 隔震支承墊 | |
JP3972892B2 (ja) | 既存建物の制震改修方法 | |
TWM481247U (zh) | 支撐減震裝置 | |
TWM550355U (zh) | 摩擦阻尼式支承墊 | |
JP4047127B2 (ja) | 免震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