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5707U - 卡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5707U
TWM515707U TW104211936U TW104211936U TWM515707U TW M515707 U TWM515707 U TW M515707U TW 104211936 U TW104211936 U TW 104211936U TW 104211936 U TW104211936 U TW 104211936U TW M515707 U TWM515707 U TW M51570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ve housing
terminal
card connector
elastic contact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1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瀨雄章
Original Assignee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211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5707U/zh
Publication of TWM515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5707U/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卡連接器
本創作涉及一種連接器,尤其設計一種卡連接器。
中國大陸專利公告號為CN204333364U之實用新型專利,揭示了一種卡連接器,其包括絕緣底座及設置於絕緣底座內之複數接觸端子,接觸端子包括有焊接部、呈框板結構之連接部及一體沖裁成型之彈性接觸部,絕緣座體上對應各彈性接觸部均開設有第一讓位空腔,連接部包括一主體基板,彈性接觸部具有一體連接於主體基板上之固定端和與主體基板分體之自由端,對應彈性接觸部於主體基板上留下沖裁缺口,彈性接觸部之自由端之一側或兩側分別一體往外延伸形成有加寬部,相應地,前述沖裁缺口具有寬度大於加寬部之加寬槽位,主體基板上毗鄰於加寬槽位後端處形成有墊接部。但是,先前技術中之彈性接觸部通過一體沖裁成型,而加寬槽位及墊接部加工結構複雜;另,由於先前技術中設有框板結構式之連接部,制程成本更高。故,先前技術存在制程難度大及制程成本較高等缺點。
因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卡連接器。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提供一種卡連接器,其具有加工簡單且成本較低等優點。
本創作提供一種卡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固持於絕緣本體內之複數導電端子及部份包覆於所述絕緣本體並與所述絕緣本體形成有一收容腔之遮蔽殼體,所述複數導電端子包括第一導電端子,所述第一導電端子包括固持於所述絕緣本體內之第一固持部、自所述第一固持部一端延伸出之第一焊接部及自所述第一固持部另一端延伸出之第一彈性接觸部,所述第一彈性接觸部包括呈倒“V”狀之彎折部,所述第一彈性接觸部之自由端為呈“T”字狀之支撐部,所述卡連接器還包括固持於絕緣本體之墊片,所述支撐部自所述墊片沖離從而於所述墊片上形成與所述支撐部吻合之“T”字狀開口及位於所述開口兩側之兩個延伸部,所述支撐部被按壓時於所述延伸部上滑動。
進一步,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彼此分開設置之第一絕緣本體及第二絕緣本體,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在插入方向上位於所述第二絕緣本體之後端,所述第一固持部固持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之前端內,所述墊片固持於所述第二絕緣本體之後端內。
進一步,所述第一彈性接觸部懸置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及第二絕緣本體之間之空隙上方。
進一步,所述支撐部兩側延伸出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抵觸於所述延伸部並可於所述延伸部上滑動。
進一步,所述第一導電端子沿垂直於插入方向之橫方向上並排設置。
進一步,所述複數導電端子包括固持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內之第二導電端子及固持於所述第二絕緣本體內之第三導電端子,所述第二導電端子呈兩列對稱設置且沿垂直於插入方向之橫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導電端子包括固持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內之第二固持部、自所述第二固持部一端延伸出之第二焊接部及自所述第二固持部另一端延伸出之第二彈性接觸部,所述第二彈性接觸部呈兩列對稱設置,所述第三導電端子與所述第二導電端子結構相同。
進一步,所述第一絕緣本體之主體部包括在垂直於插入方向之橫方向上並排設置之用於收容所述第二彈性接觸部及部份第一焊接部之一對第一端子槽、位於一對所述第一端子槽之間之用於收容所述第二焊接部之第二端子槽和用於收容部份所述第一焊接部之第三端子槽,所述第三端子槽在插入方向上位於第二端子槽之前端,所述第一導電端子之第一焊接部份別部份收容於一對所述第一端子槽及所述第三端子槽中。
進一步,所述第三導電端子包括第三固持部、第三焊接部及第三彈性接觸部,所述第二絕緣本體包括在垂直於插入方向之橫方向上並排設置之用於收容所述第三彈性接觸部之一對第四端子槽及位於一對所述第四端子槽之間之用於收容所述第三焊接部之第五端子槽。
進一步,所述彎折部包括向上突伸之凸部。
與先前技術相比,本創作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於所述支撐部自所述墊片一體沖裁成型且直接與所述延伸部抵觸並可滑動,不僅可以有效提升接觸穩定性和防止導電端子受損,更可以有效降低制程難度且有效降低制程成本。
第一圖為本創作卡連接器之立體組合圖;
第二圖為本創作卡連接器之部份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為本創作卡連接器移除遮蔽殼體後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為第三圖自另一方向看之立體分解圖;
第五圖為本創作卡連接器之第一導電端子、第二導電端子、第三導電端子及偵測端子之立體組合圖;
第六圖為第五圖自另一方向看之立體組合圖。
以下,將結合第一圖至第六圖介紹本創作卡連接器100之具體實施方式。本說明書中所涉及方向皆以第一圖為參考,定義卡連接器100之插入口為前端。
請參照第一圖至第六圖,本創作提供一種卡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固持於絕緣本體內之複數導電端子及部份包覆於所述絕緣本體並與所述絕緣本體形成有一收容腔200之遮蔽殼體9。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彼此分開設置之第一絕緣本體110、第二絕緣本體120、第三絕緣本體130及第四絕緣本體140。所述複數導電端子包括第一導電端子2、第二導電端子3及第三導電端子4。所述卡連接器100還包括固持於絕緣本體內且與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對應設置之墊片5、一對鎖扣件6、一退卡機構8、偵測端子71、與所述偵測端子71對應之開關端子72及一裝在電子卡之卡托(未圖示)。
請參照第二圖至第四圖,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0呈“m”狀。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0包括主體部111及位於所述主體部111兩側之一對側壁117。所述主體部111定義有前端部112。所述側壁117沿插入方向延伸並與所述主體部111存在間隙。所述主體部111包括在垂直於插入方向之橫方向上並排設置之一對第一端子槽114及沿插入方向設置之第二端子槽115及第三端子槽116。所述第二端子槽115及第三端子槽116位於一對所述第一端子槽114之間。所述第二端子槽115在插入方向上位於第三端子槽116之後端。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槽115可以與所述第三端子槽116相連通,或所述第三端子槽116可以與一對所述第一端子槽114相連通。
所述第二絕緣本體120與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0分開設置。所述第二絕緣本體120定義有後端部121。在插入方向上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0位於所述第二絕緣本體120之後端。所述第二絕緣本體120包括在垂直於插入方向之橫方向上並排設置之一對第四端子槽122及位於一對所述第四端子槽122之間之第五端子槽123。
所述第三絕緣本體130和第四絕緣本體140均沿插入方向延伸。所述第三絕緣本體130和第四絕緣本體140在插入方向上分別位於所述第二絕緣本體120之兩側且位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0之前端。所述第三絕緣本體130和第四絕緣本體140分與所述第二絕緣本體120之間均存在間隙。所述第三絕緣本體130和第四絕緣本體140分別與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0之一對所述側壁117對齊設置。
請參照第二圖至第六圖,所述複數導電端子包括固持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0內之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及所述第二導電端子3、固持於所述第二絕緣本體120內之第三導電端子4。
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沿垂直於插入方向之橫方向上並排設置。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包括第一固持部21、自所述第一固持部21一端延伸出之第一焊接部22及自所述第一固持部21另一端延伸出之第一彈性接觸部23。所述第一固持部21固持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0之前端部112內。所述第一焊接部22分別部份收容於一對所述第一端子槽114及第三端子槽116中。具體之,一對所述第一端子槽114分別收容有三個所述第一焊接部22及所述第三端子槽116收容有兩個所述第一焊接部22。所述第一彈性接觸部23沿插入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彈性接觸部23懸置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0及第二絕緣本體120之間之空隙上方。所述第一彈性接觸部23包括呈倒“V”狀之彎折部24。所述彎折部24包括向上突伸之凸部25以能夠更好之與電子卡(未圖示)之接觸面電性連接。所述第一彈性接觸部23之自由端為呈“T”狀之支撐部26。所述支撐部26自所述墊片5沖離從而於所述墊片5上形成與所述支撐部26吻合之“T”字狀開口51及位於所述開口51兩側之兩個延伸部52,所述支撐部26被按壓時於所述延伸部52上滑動。所述支撐部26之兩側包括沿垂直於插入方向之橫方向向兩側延伸出之抵接部27。
所述第二導電端子3呈兩列對稱設置且沿垂直於插入方向之橫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導電端子3包括固持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0內之第二固持部31、自所述第二固持部31一端延伸出之第二焊接部32及自所述第二固持部31另一端延伸出之第二彈性接觸部33。所述第二焊接部32收容於所述第二端子槽115中。所述第二彈性接觸部33呈兩列對稱設置且收容於一對所述第一端子槽114內。所述第二彈性接觸部33為對稱分佈之兩列並呈三角形狀自所述第二固定部721一端向上彎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彈性接觸部33之頂點定義有用與電子卡(未圖示)電性接觸之觸點。
所述第二導電端子3和所述第三導電端子4結構相同。所述第三導電端子4包括固持於所述第二絕緣本體120內之第三固持部41、自所述第三固持部41一端延伸出之第三焊接部42及自所述第三固持部41另一端延伸出之第三彈性接觸部43。所述第三焊接部42收容於所述第五端子槽123中。所述第三彈性接觸部43呈兩列對稱設置且收容於一對所述第四端子槽122內。所述第三彈性接觸部43為對稱分佈之兩列並呈三角形狀自所述第三固定部一端向上彎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三彈性接觸部43之頂點定義有用與電子卡(未圖示)電性接觸之觸點。
請參照第二圖至第六圖,所述墊片5固持於所述第二絕緣本體120之後端內。所述墊片5與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分開設置。所述墊片5與所述第一固持部21相對設置且與所述支撐部26相對應。所述支撐部26是自所述墊片5一體沖裁成型。所述墊片5上包括與所述支撐部26吻合之“T”字狀開口51位於所述開口51兩側之延伸部52。所述開口51是所述支撐部26一體沖裁成型後形成之。所述支撐部26懸置於所述延伸部52上方或抵觸於所述延伸部52之表面。當所述第一彈性接觸部23受到向下之壓力時,所述支撐部26兩側之抵接部27抵觸於所述延伸部52並可在所述延伸部52上滑動。
請參照第二圖至第六圖,一對所述鎖扣件6分別位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0之一對內壁內。所述鎖扣件6包括固持於側壁117內之金屬臂61及部份包覆所述金屬臂61之弧形凸塊62。所述金屬臂61包括固持於所述側壁117內之第一固定部611、自所述第一固定部611一端延伸出之且收容於所述側壁117之讓位空間118內之彈性臂612及自所述第一固定部611另一端延伸出之且彎折成型之卡持部613。所述彈性臂612在所述讓位空間118內可以彈性變形。一對所述鎖扣件6之卡持部613分別固持於所述第三絕緣本體130和所述第四絕緣本體140內。所述弧形凸塊62位於所述彈性臂612上。所述弧形凸塊62向收容腔200內延伸出所述側壁117。一對所述鎖扣件6用於當卡托(未圖示)插入時鎖住卡托。
請參照第二圖至第六圖,所述偵測端子71及開關端子72固持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0內。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0之後端形成有一容置空間113。所述偵測端子71收容於所述容置空間113內。所述偵測端子71包括第一焊接腳711及感應部712。所述偵測端子71之感應部712固持於所述容置空間113之內側臂上。所述開關端子72位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0之後端。所述開關端子72包括固持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0之第二固定部721、自所述第二固定部721向下延伸出之第二焊接腳722、收容於所述容置空間113內之接觸部723及連接所述第二固定部721及接觸部723之連接部724。所述接觸部723與所述感應部712電性連接。
請參照第二圖至第六圖,所述退卡機構8所述退卡機構8包括與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0配合之樞轉片81及與樞轉片81配合作動之推桿82。所述樞轉片81設有與推桿82配合之連動臂811及與卡托配合之頂推臂812。所述推桿82具有容納連動臂811之凹口821。所述連動臂811搭接於凹口821內,使得樞轉片81與推桿82產生穩定之連動從而配合作用。
在具體使用時,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在受到電子卡(未圖示)向下之壓力時,所述支撐部26抵接於所述延伸部52上。此時,所述第一彈性接觸部23形成簡支結構,所述支撐部26兩側之抵接部27可在所述延伸部52上滑動,從而調節所述第一彈性接觸部23之高度以保證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與電子卡(未圖示)之接觸面之良好接觸性。更可以有效防止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受到損壞。
未進卡時,所述開關端子72之接觸部723與所述感應部712電性導通從而檢測未插卡。進卡時,所述卡托(未圖示)自收容腔200開口51處推進,卡托(未圖示)之後端觸碰所述開關端子72之連接部724並帶動其向後滑動。完全進卡時,所述開關端子72之接觸部723與所述感應部712分離不再電性導通從而檢測完全進卡,此時,兩側之一對所述鎖扣件6之弧形凸塊62卡持與卡托(未圖示)兩側之定位槽內從而達到穩定鎖卡之功效。退卡時,所述推桿82被頂向前推進,搭接於所述推桿82上之凹口821之所述連動臂811被帶動向其運動,從而所述頂推臂812向後運動,推動卡托(未圖示)向前,退出後,所述感應部712與所述開關端子72之接觸部723電性導通從而檢測退卡。
與先前技術相比,本創作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於所述支撐部26自所述墊片5一體沖裁成型且直接與所述延伸部52抵觸並可滑動,不僅可以有效提升接觸穩定性和防止導電端子受損,更可以有效降低制程難度;更由於所述墊片5與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分卡設置,有效降低制程成本。
綜上所述,本創作符合新型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本創作之範圍並不以上述實施例為限,舉凡熟習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創作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卡連接器
110‧‧‧第一絕緣本體
111‧‧‧主體部
112‧‧‧前端部
113‧‧‧容置空間
114‧‧‧第一端子槽
115‧‧‧第二端子槽
116‧‧‧第三端子槽
117‧‧‧側壁
118‧‧‧讓位空間
120‧‧‧第二絕緣本體
121‧‧‧後端部
122‧‧‧第四端子槽
123‧‧‧第五端子槽
130‧‧‧第三絕緣本體
140‧‧‧第四絕緣本體
2‧‧‧第一導電端子
21‧‧‧第一固持部
22‧‧‧第一焊接部
23‧‧‧第一彈性接觸部
24‧‧‧彎折部
25‧‧‧凸部
26‧‧‧支撐部
27‧‧‧抵接部
3‧‧‧第二導電端子
31‧‧‧第二固持部
32‧‧‧第二焊接部
33‧‧‧第二彈性接觸部
4‧‧‧第三導電端子
41‧‧‧第三固持部
42‧‧‧第三焊接部
43‧‧‧第三彈性接觸部
5‧‧‧墊片
51‧‧‧開口
52‧‧‧延伸部
6‧‧‧鎖扣件
61‧‧‧金屬臂
611‧‧‧第一固定部
612‧‧‧彈性臂
613‧‧‧卡持部
62‧‧‧弧形凸塊
71‧‧‧偵測端子
711‧‧‧第一焊接腳
712‧‧‧感應部
72‧‧‧開關端子
721‧‧‧第二固定部
722‧‧‧第二焊接腳
723‧‧‧接觸部
724‧‧‧連接部
8‧‧‧退卡機構
81‧‧‧樞轉片
811‧‧‧連動臂
812‧‧‧頂推臂
82‧‧‧推桿
821‧‧‧凹口
9‧‧‧遮蔽殼體
200‧‧‧收容腔
100‧‧‧卡連接器
120‧‧‧第二絕緣本體
130‧‧‧第三絕緣本體
140‧‧‧第四絕緣本體
4‧‧‧第三導電端子
8‧‧‧退卡機構
9‧‧‧遮蔽殼體
200‧‧‧收容腔

Claims (9)

  1. 一種卡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固持於絕緣本體內之複數導電端子及部份包覆於所述絕緣本體並與所述絕緣本體形成有一收容腔之遮蔽殼體,所述複數導電端子包括第一導電端子,所述第一導電端子包括固持於所述絕緣本體內之第一固持部、自所述第一固持部一端延伸出之第一焊接部及自所述第一固持部另一端延伸出之第一彈性接觸部,所述第一彈性接觸部包括呈倒“V”狀之彎折部,所述第一彈性接觸部之自由端為呈“T”字狀之支撐部,所述卡連接器還包括固持於絕緣本體之墊片,其中:所述支撐部自所述墊片沖離從而於所述墊片上形成與所述支撐部吻合之“T”字狀開口及位於所述開口兩側之兩個延伸部,所述支撐部被按壓時於所述延伸部上滑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彼此分開設置之第一絕緣本體及第二絕緣本體,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在插入方向上位於所述第二絕緣本體之後端,所述第一固持部固持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之前端內,所述墊片固持於所述第二絕緣本體之後端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彈性接觸部懸置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及第二絕緣本體之間之空隙上方。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任一項中所述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支撐部兩側延伸出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抵觸於所述延伸部並可於所述延伸部上滑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導電端子沿垂直於插入方向之橫方向上並排設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複數導電端子包括固持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內之第二導電端子及固持於所述第二絕緣本體內之第三導電端子,所述第二導電端子呈兩列對稱設置且沿垂直於插入方向之橫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導電端子包括固持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內之第二固持部、自所述第二固持部一端延伸出之第二焊接部及自所述第二固持部另一端延伸出之第二彈性接觸部,所述第二彈性接觸部呈兩列對稱設置,所述第三導電端子與所述第二導電端子結構相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絕緣本體之主體部包括在垂直於插入方向之橫方向上並排設置之用於收容所述第二彈性接觸部及部份第一焊接部之一對第一端子槽、位於一對所述第一端子槽之間之用於收容所述第二焊接部之第二端子槽和用於收容部份所述第一焊接部之第三端子槽,所述第三端子槽在插入方向上位於第二端子槽之前端,所述第一導電端子之第一焊接部份別部份收容於一對所述第一端子槽及所述第三端子槽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三導電端子包括第三固持部、第三焊接部及第三彈性接觸部,所述第二絕緣本體包括在垂直於插入方向之橫方向上並排設置之用於收容所述第三彈性接觸部之一對第四端子槽及位於一對所述第四端子槽之間之用於收容所述第三焊接部之第五端子槽。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彎折部包括向上突伸之凸部。
TW104211936U 2015-07-24 2015-07-24 卡連接器 TWM515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1936U TWM515707U (zh) 2015-07-24 2015-07-24 卡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1936U TWM515707U (zh) 2015-07-24 2015-07-24 卡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5707U true TWM515707U (zh) 2016-01-11

Family

ID=55639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1936U TWM515707U (zh) 2015-07-24 2015-07-24 卡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57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3247110A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M496258U (zh) 電連接器
US20110306224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card locking element
TW201838251A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TW201505289A (zh) 電連接器
TWM463450U (zh) 電子卡連接器
TWM578033U (zh) 電連接器
US2015004489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dditional exterior shell
TWM491273U (zh) 電連接器
CN109378608B (zh) 插座连接器
TWM450099U (zh) 電連接器
TWM515707U (zh) 卡連接器
TWI577089B (zh) 電子卡連接器
CN210350210U (zh) 一种usb连接器
TWI458188B (zh) 抽屜式卡連接器
TWM500376U (zh) 電子卡連接器
TWI565164B (zh) 電連接器組合
CN208655957U (zh) 电连接器
TWM512830U (zh) 電子卡連接器
TWI600216B (zh) 電子卡連接器
TWI618303B (zh) 電子卡連接器
TW201841431A (zh) 電連接器
US902827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resilient contact so as to realize better retaining effect
TWI594519B (zh) 電連接器
TWM456629U (zh) 插頭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