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3764U - 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3764U
TWM513764U TW104209359U TW104209359U TWM513764U TW M513764 U TWM513764 U TW M513764U TW 104209359 U TW104209359 U TW 104209359U TW 104209359 U TW104209359 U TW 104209359U TW M513764 U TWM513764 U TW M51376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seats
seat
elastic
elastic memb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9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an-Guo Bo
Original Assignee
Basso In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sso Ind Corp filed Critical Basso Ind Corp
Priority to TW104209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3764U/zh
Publication of TWM5137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3764U/zh

Links

Landscapes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Description

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回收裝置,特別是指一種用於回收一衝擊件的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
參閱圖1、圖2,以中華民國專利第M482482號案的電動釘槍1為例,主要包含有一機架11、樞設在該機架11的一飛輪12、以電動力驅動該飛輪12轉動的一馬達組13、樞設在該機架11且可相對該飛輪12縮放間距的一擺臂14、滑行於該擺臂14的一衝擊件15、可位移地安裝在該衝擊件15的一滑塊16、連結該擺臂14與該滑塊16的二第一彈性元件17,及連結該滑塊16與衝擊件15的一第二彈性元件18。
當該衝擊件15承受該飛輪12的拋甩力而被擊發時,隨該衝擊件15位移的滑塊16會同步拉伸該等第一彈性元件17,使該等第一彈性元件17在變形過程蓄積彈性回復力,並回拉該滑塊16壓縮該第二彈性元件18,此時,該滑塊16會同時承受該等第一彈性元件17與該第二彈性元件18相互的彈力作用,而減少該等第一彈性元件17的拉伸量,最後,當驅使該衝擊件15爆衝的能量消 失,該等第一彈性元件17與該第二彈性元件18會分別以彈性回復力驅動該衝擊件15回復原位。
前述滑動式的滑塊16與該第二彈性元件18的設計,己經可以達到減少第一彈性元件17拉伸量的目的,惟,由於滑塊16滑移時的順暢性會影響拉伸量的縮減幅度,因此,是否能夠以其它方式取代滑移方式是本案的創作重點。
再者,由於滑塊16只能在位移過程中,減少第一彈性元件17一端部的拉伸量,而僅有單向潰縮功能,對於使用壽命而言,仍然有可以提升的空間。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夠提升動作順暢性,及進一步提升使用壽命的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
於是本新型的回收裝置安裝在一電動釘槍,該電動釘槍具有一機架、樞設在該機架且被以電動力驅動旋轉的一飛輪、樞設在該機架的一擺臂,及滑行於該擺臂且隨該擺臂縮小與該飛輪間距而與該飛輪接觸的一衝擊件,該衝擊件可相對於該擺臂,而沿該擺臂一長度方向在鄰近該機架一後端部的一預備位置,及承受該飛輪之一拋甩力而鄰近該機架一前端部的一擊發位置間位移,該回收裝置包含二前座、至少一後座、二前彈性元件,及二回收彈性元件。
該等前座樞接於該衝擊件,且可相對於該衝擊 件在一前支撐位置,及一後傾位置間轉動。
該後座安裝於該擺臂而鄰近該機架後端部。
該前彈性元件設置在該等前座間,產生恆使各別之前座轉動至該前支撐位置的一偏移力。
該後彈性元件組彈性常數大於該前彈性元件,且設置在該後座與該擺臂間,產生恆使該等後座轉動至該後支撐位置的一偏移力。
該等回收彈性元件分別沿該長度方向地連接於該等前座與該後座間,每一回收彈性元件在該衝擊件帶動該等前座往該擊發位置位移時分別蓄積一彈性回復力,並拉動該等前座轉動至後傾位置,以減少在該擊發位置時,該等回收彈性元件的拉伸量。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以傾倒方式縮小間距的該等前座,減少該等回收彈性元件的拉伸量,而提升動作時的順暢性,及提升該等回收彈性元件的使用壽命。
2‧‧‧電動釘槍
21‧‧‧機架
211‧‧‧後端部
212‧‧‧前端部
22‧‧‧飛輪
23‧‧‧擺臂
24‧‧‧衝擊件
3‧‧‧前座
31‧‧‧前樞接部
32‧‧‧前定位部
33‧‧‧前抵靠部
34‧‧‧前安裝空間
4‧‧‧後座
41‧‧‧後樞接部
42‧‧‧後定位部
43‧‧‧後抵靠部
44‧‧‧後安裝空間
4’‧‧‧後座
5‧‧‧前彈性元件
51‧‧‧端部
52‧‧‧端部
6‧‧‧後彈性元件組
61‧‧‧後彈性元件
611‧‧‧端部
612‧‧‧端部
7‧‧‧回收彈性元件
8‧‧‧前座
81‧‧‧前連結部
82‧‧‧前定位部
9‧‧‧銜接組
91‧‧‧樞座
92‧‧‧樞座
93‧‧‧軌條
F1~F7‧‧‧距離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一立體圖,說明中華民國專利第M482482號案;圖2是前述中華民國專利第M482482號案的一剖視圖;圖3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本新型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的一第一實施例; 圖4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立體圖;圖5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仰視圖;圖6是一正視圖,說明該第一實施例中一衝擊件由一預備位置朝一擊發位置位移;圖7是一仰視圖,說明該第一實施例中二前座被拉動而傾倒;圖8是一正視圖,說明該第一實施例中該衝擊件位移至該擊發位置;圖9是一仰視圖,說明該第一實施例中該等前座與二後座分別被拉動而傾倒;圖10是一俯視圖,說明本新型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的一第二實施例;圖11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本新型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的一第三實施例;圖12是一俯視圖,說明該第三實施例中一衝擊件位移至一擊發位置且二後座分別被拉動而傾倒;圖13是一俯視圖,說明本新型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的一第四實施例;圖14是一俯視圖,說明該第四實施例中二前座分別被拉動而傾倒;圖15是一俯視圖,說明本新型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的一第五實施例;圖16是一俯視圖,說明該第五實施例中二前座分別被拉動而傾倒;及 圖17是一俯視圖,說明本新型明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的一第六實施例。
參閱圖3、圖4,及圖5,本新型的回收裝置的較佳實施例安裝在一電動釘槍2。該電動釘槍2具有一機架21、樞設在該機架21且被以電動力驅動旋轉的一飛輪22、樞設在該機架21的一擺臂23,及滑行於該擺臂23且隨該擺臂23縮小與該飛輪22間距而與該飛輪22接觸的一衝擊件24。該衝擊件24可相對於該擺臂23,而沿該擺臂23一長度方向在鄰近該機架21一後端部211的一預備位置,及承受該飛輪22之一拋甩力而鄰近該機架21一前端部212的一擊發位置間位移。該回收裝置包含二前座3、二後座4、一前彈性元件5、一後彈性元件組6,及二回收彈性元件7。
該等前座3樞接於該衝擊件24,可相對於該衝擊件24在一前支撐位置(如圖5),及一後傾位置(如圖7、圖9)間轉動,並分別包括有與該衝擊件24左、右兩側樞接的一前樞接部31、遠離該衝擊件24的一前定位部32,及一前抵靠部33。該等前座3的前抵靠部33與該衝擊件24界定出一前安裝空間34。
該等後座4樞接於該擺臂23,可相對於該擺臂23在一前支撐位置(如圖5),及一後傾位置(如圖9)間轉動,並分別包括有與該擺臂23左、右兩側樞接的一後樞接部41、遠離該擺臂23的一後定位部42,及一後抵靠部 43。每一後座4的後抵靠部43與該擺臂23界定出一後安裝空間44。
該前彈性元件5設置在該等前座3的安裝空間34內,分別包括有抵靠該等前抵靠部33的二端部51、52。每一前彈性元件5產生恆使各別之前座3轉動至該前支撐位置的彈性偏移力。
該後彈性元件組6組的彈性常數大於該等前彈性元件5,包括安裝在各別之後安裝空間44中的二後彈性元件61。每一後彈性元件61具有抵靠該擺臂23與該後抵靠部43的二端部611、612,且產生恆使該各別之後座4轉動至該前支撐位置的彈性偏移力。
值得說明的是,該前彈性元件5與每一後彈性元件61分別為具有彈性的彈簧。
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在本實施例為具有彈塑性的橡膠,分別沿該長度方向地連接於該等前座3的前定位部32與該等後座4的後定位部42間。每一回收彈性元件7產生將各別之前座3靠向各別之後座4的彈性偏移力。
參閱圖4、圖5,當該衝擊件24位於靜止狀態,或該衝擊件24被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回收而復歸原位時,該等前座3與等後座4分別受該等前彈性元件5與該等後彈性元件61的彈性偏移力作用,分別轉動至前支撐位置與後支撐位置。
參閱圖6、圖7,當該衝擊件24承受該飛輪22的拋甩力而由該預備位置爆衝至該擊發位置時,該等前座 3會隨該衝擊件24沿該擺臂23長度方向位移,而同步拉伸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使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在變形過程中被拉伸且蓄積彈性回復力。
在該衝擊件24由該預備位置位移至該擊發位置的過程中,被拉伸的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會因為本身蓄積的彈性回復力,向後及向前拉動該等前座3與該等後座4,此時,由於該等後彈性元件61的彈性偏移力大於該等前彈性元件5的彈性偏移力,因此,在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的彈性回復力隨著被拉伸而逐漸變大,但小於該等後彈性元件61之彈性偏移力、大於該等前彈性元件5之彈性偏移力的狀態時,會先拉動該等前座3的前定位部32以該前樞接部31為轉動中心轉動至後傾位置,且以該前抵靠部33克服彈性偏移力而壓縮該前彈性元件5。
藉此,該前定位部32與所對應之後座4間,在該後傾位置時的距離F1是小於該前支撐位置的距離F2,而能夠在該等前座3轉動至後傾位置後,減少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的拉伸量,並初步減緩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在瞬間的拉伸幅度。
參閱圖8、圖9,當該衝擊件24位移至該擊發位置而完成擊釘程序,或準備由該擊發位置朝該預備位置位移時,該等前座3會同步拉伸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至最長,使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產生大於該等後彈性元件61之彈性偏移力、而拉動該等後座4的後定位部42以該前樞接部31為轉動中心轉動至前傾位置,且以該後抵靠部43克 服彈性偏移力而壓縮該等後彈性元件61。
藉此,該後定位部42與所對應之前座3間,在該前傾位置時的距離F3是小於該後支撐位置的距離F2,而能夠在該等後座4轉動至前傾位置後,進一步減少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的拉伸量,而雙向減緩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在瞬間的拉伸幅度。
參閱圖4、圖5,當驅使該衝擊件24爆衝的能量消失,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就會分別以彈性回復力驅動該衝擊件24朝該機架21後端部211的方向位移,使該衝擊件24復歸至該預備位置,完成該衝擊件24的操作循環。
參閱圖10,是本新型一第二實施例,其與該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包含有二前座3,二後座4’、二前彈性元件5、一後彈性元件組6,及二回收彈性元件7,不同處在於:該等後座4’形成在該擺臂23左、右兩側而遠離該擺臂23,且連接各別之回收彈性元件7的一後定位部42’。
藉此,當該衝擊件24位移至該擊發位置而完成擊釘程序,或準備由該擊發位置朝該預備位置位移時,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同樣會拉動該等前座3的前定位部32以該前樞接部31為轉動中心轉動至後傾位置,且以該前抵靠部33克服彈性偏移力而壓縮該等前彈性元件5,使該前定位部32與所對應之後座4’間,在該後傾位置時的距離F4 是小於該前支撐位置的距離F5,而能夠在該等前座3轉動至後傾位置後,減少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的拉伸量,而減緩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在瞬間的拉伸幅度。
參閱圖11、圖12,是本新型一第三實施例,其與該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包含有一前座8,二後座4、一後彈性元件組6,及二回收彈性元件7,不同處在於:該前座8包括有與該衝擊件24連接的一前連結部81,穿出該衝擊件24左、右兩側而遠離該衝擊件24且連接各別之回收彈性元件7的一前定位部82。
藉此,當該衝擊件24位移至該擊發位置而完成擊釘程序,或準備由該擊發位置朝該預備位置位移時,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同樣會拉動該等後座4的後定位部42以該後樞接部41為轉動中心轉動至前傾位置,且以該後抵靠部43克服彈性偏移力而壓縮該等後彈性元件61,使該後定位部42與所對應之前座3間,在該前傾位置時的距離F6是小於該後支撐位置的距離F7,而能夠在該等後座4轉動至前傾位置後,減少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的拉伸量,而減緩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在瞬間的拉伸幅度。
參閱圖13、圖14,是本新型一第四實施例,其與該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於:該回收裝置還包含有一銜接組9。
該銜接組9包括二樞座91。該等樞座91分別樞結該衝擊件24與該等前座3的前樞接部31,使該等樞座91相對該衝擊件24轉動,及使該等前座3相對該等樞座 91轉動。
當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先拉動該等前座3的前定位部32,該等前座3會連動該等樞座91相對該衝擊件24轉動,及以該前樞接部31相對該樞座91轉動至後傾位置,藉此,在該等前座3同樣能夠轉動至後傾位置的情形下,以該等樞座91的轉動量縮減該等前座3轉動量,進而減少該等前抵靠部33的偏移量,使該等前抵靠部33能夠穩定的迫抵該前彈性元件5。
參閱圖15、圖16,是本新型一第五實施例,其與該第三實施例大致相同,包含有一前座3,二後座4、一後彈性元件組6、二回收彈性元件7,及一銜接組9,不同處在於:該銜接組9包括二樞座92。該等樞座92分別樞設在該等前座3的前抵靠部33,且迫抵在該前彈性元件5二端部51、52,使該等前座3相對該等樞座92轉動。
當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先拉動該等前座3的前定位部32以該前樞接部31為轉動中心轉動至後傾位置時,該等前座3會在連動該等樞座92同時,相對該等樞座92轉動,藉此,以該等前座3與該等樞座92的樞結關係,減少該等樞座92的偏移量,使該等前抵靠部33能夠透過該等樞座92穩定的迫抵該前彈性元件5。
參閱圖17,是本新型一第六實施例,其與該第四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於:該銜接組9還包括有形成在該衝擊件24且相對 該等樞座92的二軌條93。每一軌條93用於對相對位置的樞座92產生阻礙該樞座92轉動的一阻滯力。
藉此,以該等前座3與該等樞座92的樞結關係及前述阻滯力,減少該等樞座92的偏移量,使該等前抵靠部33能夠透過該等樞座92穩定的迫抵該前彈性元件5。
另外,值得說明的是,前述銜接組9也可以設置在該擺臂23與該等後座4間,由於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根據以上說明可以推知擴充細節,因此不多加說明。
經由以上的說明,可將本實施例的優點歸納如下:
一、由於該等前座3或該等後座4是以傾倒方式縮小間距,因此,相較於滑移的方式,動作反應更順暢,,進而能夠提升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的使用壽命。
二、本新型能夠利用該等前座3與該等後座4的設計,以雙向傾倒的方式,縮小該等前座3與該等後座4的間距,藉此,以雙向潰縮的功能,減少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的拉伸量,而能夠更進一步提升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的使用壽命。
三、另外,就設置空間而論,本新型的前座3與後座4能夠與原有連結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的構造結合,因此,不會佔據該機架21其它的空間,而能夠在不影響該等回收彈性元件7彈性回復力的情形下,提升空間效益而具有更大的設計彈性。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 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23‧‧‧擺臂
24‧‧‧衝擊件
3‧‧‧前座
32‧‧‧前定位部
33‧‧‧前抵靠部
34‧‧‧前安裝空間
4‧‧‧後座
42‧‧‧後定位部
43‧‧‧後抵靠部
44‧‧‧後安裝空間
5‧‧‧前彈性元件
6‧‧‧後彈性元件組
61‧‧‧後彈性元件
7‧‧‧回收彈性元件
F2、F3‧‧‧距離

Claims (17)

  1. 一種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該電動釘槍具有一機架、樞設在該機架且被以電動力驅動旋轉的一飛輪、樞設在該機架的一擺臂,及滑行於該擺臂且隨該擺臂縮小與該飛輪間距而與該飛輪接觸的一衝擊件,該衝擊件可相對於該擺臂,而沿該擺臂一長度方向在鄰近該機架一後端部的一預備位置,及承受該飛輪之一拋甩力而鄰近該機架一前端部的一擊發位置間位移,該回收裝置包含:二前座,樞接於該衝擊件,且可相對於該衝擊件在一前支撐位置,及一後傾位置間轉動;至少一後座,安裝於該擺臂而鄰近該機架後端部;一前彈性元件,設置在該等前座間,產生恆使各別之前座轉動至該前支撐位置的一偏移力;及二回收彈性元件,分別沿該長度方向地連接於該等前座與該後座間,每一回收彈性元件在該衝擊件帶動該等前座往該擊發位置位移時分別蓄積一彈性回復力,並拉動該等前座轉動至後傾位置,以減少在該擊發位置時,該等回收彈性元件的拉伸量。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其中,該等前座分別樞接於該衝擊件的左、右兩側,且分別包括有與該衝擊件樞接的一前樞接部、遠離該衝擊件且連接各別之回收彈性元件的一前定位部,及一前抵靠部, 該前彈性元件分別設置在該等前抵靠部與該擺臂間,該前定位部與所對應之後座間的距離,在該後傾位置時是小於該前支撐位置。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其中,該後座包括有形成在該擺臂左、右兩側而遠離該擺臂且連接各別之回收彈性元件的一後定位部。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還包含有二後座,及一後彈性元件組,該等後座樞接於該擺臂,且可相對於該擺臂在一後支撐位置及一前傾位置之間轉動,該後彈性元件組的彈性常數大於該前彈性元件,且設置在該等後座與該擺臂間,產生恆使該等後座轉動至該後支撐位置的一偏移力,且在該等前座轉動至後傾位置後,被該等回收彈性元件拉動並轉動至前傾位置,而進一步減少在該擊發位置時,該等回收彈性元件的拉伸量。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其中,該等後座分別樞接於該擺臂的左、右兩側,且分別包括有與該擺臂樞接的一後樞接部、遠離該擺臂且連接各別之回收彈性元件的一後定位部,及一後抵靠部,該後彈性元件組設置在該等後抵靠部與該後擺臂間,該後定位部與所對應之前座間的距離,在該前傾位置時是小於該後支撐位置。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其中,每一後座的後抵靠部與該擺臂界定出供該後彈性元件組安裝 的一後安裝空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其中,該後彈性元件組包括安裝在各別之後安裝空間中的二後彈性元件。
  8.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其中,每一前彈性元件與每一後彈性元件分別為具有彈性的彈簧。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其中,每一回收彈性元件為具有彈塑性的橡膠,每一前彈性元件為具有彈性的彈簧。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還包含有一銜接組,該銜接組包括二樞座,該等樞座分別樞結該衝擊件與該等前座、該擺臂與該等後座二者其中一者,使該等樞座相對該衝擊件、該擺臂其中一者轉動,及使該等前座、該等後座其中一者相對該等樞座轉動。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還包含有一銜接組,該銜接組包括二樞座,該等樞座分別樞設在該等前座、該等後座二者其中之一,且配合樞設在該等前座而迫抵在該前彈性元件二端部,及配合樞設在該等後座而迫抵在該後彈性元件組二端部,使該等前座、該等後座其中一者相對該等樞座轉動。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其中,該銜接組還包括有形成在該衝擊件、該擺臂二者其中之一且相對該等樞座的二軌條,每一軌條用於對相對位置的樞座產生阻礙該樞座轉動的一阻滯力。
  13. 一種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該電動釘槍具有一機架、樞設在該機架且被以電動力驅動旋轉的一飛輪、樞設在該機架的一擺臂,及滑行於該擺臂且隨該擺臂縮小與該飛輪間距而與該飛輪接觸的一衝擊件,該衝擊件可相對於該擺臂,而沿該擺臂一長度方向在鄰近該機架一後端部的一預備位置,及承受該飛輪之一拋甩力而鄰近該機架一前端部的一擊發位置間位移,該回收裝置包含:一前座,安裝在該衝擊件;二後座,樞接於該擺臂而鄰近該機架後端部,且可相對於該擺臂在一後支撐位置及一前傾位置之間轉動;一後彈性元件組,設置在該等後座與該擺臂間,產生恆使該等後座轉動至該後支撐位置的一偏移力;及二回收彈性元件,分別沿該長度方向地連接於該等前座與該等後座間,每一回收彈性元件在該衝擊件帶動該等前座往該擊發位置位移時分別蓄積一彈性回復力,而拉動該等後座轉動至前傾位置,以減少在該擊發位置時,該等回收彈性元件的拉伸量。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其中,該等後座分別樞接於該擺臂的左、右兩側,且分別包括有與該擺臂樞接的一後樞接部、遠離該擺臂且連接各別之回收彈性元件的一後定位部,及一後抵靠部,該後 彈性元件組設置在該等後抵靠部與該擺臂間,該後定位部與所對應之前座間的距離,在該前傾位置時是小於該後支撐位置。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其中,每一後座的後抵靠部與該擺臂界定出供該後彈性元件組安裝的一後安裝空間。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其中,該後彈性元件組包括安裝在各別之後安裝空間中的二後彈性元件。
  17.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其中,該前座包括有與該衝擊件連接的一前連結部,及穿出該衝擊件左、右兩側而遠離該衝擊件且連接各別之回收彈性元件的一前定位部。
TW104209359U 2015-06-11 2015-06-11 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 TWM5137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9359U TWM513764U (zh) 2015-06-11 2015-06-11 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9359U TWM513764U (zh) 2015-06-11 2015-06-11 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3764U true TWM513764U (zh) 2015-12-11

Family

ID=55408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9359U TWM513764U (zh) 2015-06-11 2015-06-11 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376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49413B2 (en) 2017-01-18 2020-02-04 Basso Industry Corp. Return device
TWI772797B (zh) * 2020-05-18 2022-08-01 鑽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釋放導軌的衝擊裝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49413B2 (en) 2017-01-18 2020-02-04 Basso Industry Corp. Return device
TWI714707B (zh) * 2017-01-18 2021-01-01 鑽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釘槍的無阻式回收裝置
TWI772797B (zh) * 2020-05-18 2022-08-01 鑽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釋放導軌的衝擊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82482U (zh) 電動釘槍回收裝置
US8479966B2 (en) Floating impact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 nail gun
TWM513764U (zh) 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
TWI417174B (zh) 撞板預先與釘針分離的打釘槍
TW202030060A (zh) 飛輪式電動釘槍的衝擊機構及其回收裝置
TW201338936A (zh) 電動釘槍的衝擊裝置
WO2019128226A1 (zh) 智能移动设备的驱动轮悬挂机构及智能移动设备
CN102092431B (zh) 仿蝗虫弹射机理的跳跃机器人
TWI812797B (zh) 飛輪式電動釘槍的衝擊裝置
TWI417175B (zh) 獨立觸發的打釘槍
CN204181277U (zh) 一种活动沙发机械伸展装置
CN101174524B (zh) 空气断路器及其连杆
TWI772797B (zh) 可釋放導軌的衝擊裝置
CN105082064A (zh) 电磁钉枪
TWI714707B (zh) 電動釘槍的無阻式回收裝置
TWI426189B (zh) And has a light thrust and high elastic force of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 device
TW201438850A (zh) 電動釘槍的回收裝置
CN104720419A (zh) 一种活动沙发机械伸展装置
CN104971843A (zh) 具有支承框架的便携式喷雾装置
CN112690740B (zh) 洗鞋设备刷洗鞋子的正面或底面的方法
CN201940043U (zh) 一种仿蝗虫弹射机理的跳跃机器人
CN103964159B (zh) 一型基于滑轨的触发式信号机构
CN106427694A (zh) 一种浮动式座椅及汽车
CN103000393A (zh) 开关装置的联动组件及其开关装置
WO2009114991A1 (zh) 动力产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