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2726U - 具備側觸控面板的電子產品及電子產品護套 - Google Patents

具備側觸控面板的電子產品及電子產品護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2726U
TWM512726U TW104209093U TW104209093U TWM512726U TW M512726 U TWM512726 U TW M512726U TW 104209093 U TW104209093 U TW 104209093U TW 104209093 U TW104209093 U TW 104209093U TW M512726 U TWM512726 U TW M51272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product
disposed
sensing electrode
circuit substrate
sen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90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ou-He Zhang
Original Assignee
You-He Zh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He Zhang filed Critical You-He Zhang
Priority to TW1042090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2726U/zh
Publication of TWM5127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2726U/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具備側觸控面板的電子產品及電子產品護套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電子產品及電子產品護套,尤指一種具備側觸控面板的電子產品及電子產品護套。
智慧型裝置,係指具備開放式作業系統的行動設備,可供使用者隨時下載所需的軟體,並針對使用者自身的需求針對軟體進行客製化。早期的智慧型裝置一般通指PDA手機,這類的PDA手機當時多採用Palm以及Windows CE的系統,一般均內建有鍵盤,被當成可攜帶型電腦所使用。智慧型裝置直至觸控螢幕的技術突破後始有長足的發展,更直覺、簡便式的操作。直至2007年蘋果iPhone智慧型手機的正式推出,不僅整合多點觸控技術,並搭配手勢命令、以及全新直覺式的作業系統(iOS)與使用者介面(UI),成為市場矚目焦點,就此改變了整個3C產業生態。
為方便使用者直覺性的操作,部分智慧型裝置除了面板上的主要觸控屏外,係在智慧型裝置上整合次要觸控板,以便於使用者透過該次要觸控板對應該智慧型裝置的各種人機介面進行操作。然而,所述的次要觸控板多半僅能進行一維方向的操作,於使用者欲進行更為複雜的操作時,目前的次要觸控板僅能 執行單調的指令,並不能滿足直覺性的需求。再者軟體撰寫者於撰寫支援次要觸控板的程式時,亦礙於次要觸控板的設計,不能針對使用者的手勢提供更多樣化的操作,於設計上顯然仍有部分尚待改良的空間。
本創作的目的在於解決習知技術中次要觸控面板所能執行的指令過於單調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具備側觸控面板的電子產品,包含有一殼體、一人機介面、一控制單元、一觸控晶片、以及一側觸控面板模組。該殼體具有一正面、一背面、以及圍繞於該正面及背面間的窄邊側。於該正面係具有顯示資訊的人機介面,並於該殼體內係具有連接至該人機介面的控制單元以及連接至該控制單元的觸控晶片。該側觸控面板模組係設置於該殼體的窄邊側。該側觸控面板模組包含有一電路基板,以及設置於該電路基板一或二側的覆蓋材。所述的電路基板上係具有複數個耦接至該觸控晶片的金屬線路,以及複數個分別電性連結至該金屬線路的圖形化電極。該圖形化電極係包含有至少二分別設置於第一方向二側以決定第一操作方向的第一感應電極,以及至少二分別設置於第二方向二側以決定第二操作方向的第二感應電極。
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感應電極係呈狹長型設置於該第一方向上的二邊界位置附近。
進一步地,所述的側觸控面板模組係具有彎折的操作區域,且該第一感應電極及該第二感應電極係各自分別位於具有不同角度的平面上。
進一步地,該第一感應電極寬度係介於0.2mm至0.5mm之間。
進一步地,該電路基板包含有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該金屬線路係佈設於該第一面上,該複數個圖形化電極係佈設於該第二面上並分別經由穿過該電路基板的金屬節點電性連接至設置於該第一面上的該金屬線路。
進一步地,該電路基板係為軟性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
進一步地,該電路基板於該第二方向上靠近二邊界位置的該第二感應電極係分別具有於該第二方向上複數個位置具有不同感應量的幾何圖案。
進一步地,該幾何圖案係為於該第二方向上由寬至窄或由窄至寬的形狀。
進一步地,該電路基板係呈十字型,所述的二第一感應電極係分別對應設置於該十字型的左右二側,所述的二第二感應電極係分別對應設置於該十字型的上下二側。
進一步地,該電路基板於該第二方向上的二邊界位置分別具有一邊界感應電極。
進一步地,該邊界感應電極係呈狹長型並設置於該 邊界位置上。
進一步地,該電路基板上係設置有一圍繞於該圖形化電極外圍並電性連接至接地端的靜電放電線路。
進一步地,所述的靜電放電線路的線路寬度係介於0.2mm至0.5mm之間。
進一步地,該覆蓋材的厚度係介於0.3mm至1.0mm之間。
進一步地,該第二感應電極係呈單排複數個設置於該二第一感應電極之間。
進一步地,該第二感應電極係呈雙排複數個設置於該二第一感應電極之間。
本創作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備側觸控面板的電子產品護套,係用以套設於電子產品的外側。所述的電子產品係包含有一殼體,該殼體具有一正面、一背面、以及圍繞於該正面及背面間的窄邊側。所述的電子產品護套包含有一保護套、一通訊模組、以及一側觸控面板模組。該保護套係套設於該殼體的外側用以保護該電子產品。該通訊模組係設置於該保護套上,透過有線手段或無線手段耦接至該電子產品。該側觸控面板模組係設置於該保護套上相對應於該殼體的窄邊側的位置。該側觸控面板模組包含有一電路基板,以及設置於該電路基板一或二側的覆蓋材。所述的電路基板上係具有複數個連接至該通訊模組的金屬線路,以及複數個分別電性連結至該金屬線路的圖形化電極。 該圖形化電極係包含有至少二分別設置於第一方向二側以決定第一操作方向的第一感應電極,以及至少二分別設置於第二方向二側以決定第二操作方向的第二感應電極。
進一步地,該第一感應電極係呈狹長型設置於該第一方向上的二邊界位置附近。
進一步地,其中,所述的側觸控面板模組係具有彎折的操作區域,且該第一感應電極及該第二感應電極係各自分別位於具有不同角度的平面上。
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感應電極寬度係介於0.2mm至0.5mm之間。
進一步地,該電路基板包含有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該金屬線路係佈設於該第一面上,該複數個圖形化電極係佈設於該第二面上並分別經由穿過該電路基板的金屬節點電性連接至設置於該第一面上的該金屬線路。
進一步地,該電路基板係為軟性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
進一步地,該電路基板於該第二方向上靠近二邊界位置的該第二感應電極係分別具有於該第二方向上複數個位置具有不同感應量的幾何圖案。
進一步地,該幾何圖案係為於該第二方向上由寬至窄或由窄至寬的形狀。
進一步地,該電路基板係呈十字型,所述的二第一 感應電極係分別對應設置於該十字型的左右二側,所述的二第二感應電極係分別對應設置於該十字型的上下二側。
進一步地,該電路基板於該第二方向上的二邊界位置分別具有一邊界感應電極。
進一步地,該邊界感應電極係呈狹長型並設置於該邊界位置上。
進一步地,該電路基板上係設置有一圍繞於該圖形化電極外圍並電性連接至接地端的靜電放電線路。
進一步地,所述的靜電放電線路的線路寬度係介於0.2mm至0.5mm之間。
進一步地,該覆蓋材的厚度係介於0.3mm至1.0mm之間。
進一步地,該第二感應電極係呈單排複數個設置於該二第一感應電極之間。
進一步地,該第二感應電極係呈雙排複數個設置於該二第一感應電極之間。
因此,本創作係比起習知技術具有以下之優異效果:
1.本創作的側觸控面板模組可提供二維方向的操作指令,可提供使用者更直覺性的操作手勢。另一方面,亦提供更多軟體撰寫者於軟體開發時可寫入的指令。
2.本創作的側觸控面板模組係具有邊界位置偵測的功能,可增加軟體撰寫者至少二組以上的手勢、以及對應該手勢 被觸發的指令。
100‧‧‧電子產品
10‧‧‧殼體
Fr‧‧‧正面
Ba‧‧‧背面
Sd‧‧‧窄邊側
11‧‧‧控制單元
12‧‧‧人機介面
13‧‧‧觸控晶片
14‧‧‧側觸控面板模組
141‧‧‧電路基板
142‧‧‧覆蓋材
143‧‧‧金屬線路
144‧‧‧圖形化電極
145‧‧‧金屬節點
146‧‧‧靜電放電線路
M1‧‧‧第一感應電極
M2‧‧‧第二感應電極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200‧‧‧電子產品護套
20‧‧‧電子產品
21‧‧‧殼體
22‧‧‧控制單元
23‧‧‧人機介面
24‧‧‧觸控晶片
25‧‧‧連接器端子
30‧‧‧保護套
31‧‧‧通訊模組
311‧‧‧通訊晶片
312‧‧‧通訊埠端子
S1‧‧‧第一面
S2‧‧‧第二面
Ar‧‧‧操作區域
BS‧‧‧基準軸
Sf1‧‧‧平面
Ln1‧‧‧法線
a1‧‧‧夾角
Sf2‧‧‧平面
a2‧‧‧夾角
Ln2‧‧‧法線
P1‧‧‧第一感應電極
P2‧‧‧第一感應電極
A1、A2‧‧‧第二感應電極
B1、B2‧‧‧第二感應電極
C1、C2‧‧‧第二感應電極
D1、D2‧‧‧第二感應電極
41‧‧‧電路基板
42‧‧‧圖形化電極
43‧‧‧靜電放電線路
E1、E2‧‧‧第一感應電極
F1~F6‧‧‧第二感應電極
T1‧‧‧第一位置
T2‧‧‧第二位置
G1~G4‧‧‧第二感應電極
U1‧‧‧第一位置
U2‧‧‧第二位置
51‧‧‧電路基板
52‧‧‧圖形化電極
53‧‧‧靜電放電線路
H1、H2‧‧‧第一感應電極
I1~I4‧‧‧第二感應電極
61‧‧‧電路基板
62‧‧‧圖形化電極
63‧‧‧靜電放電線路
J1、J2‧‧‧第一感應電極
K1~K6‧‧‧第二感應電極
步驟S21~步驟S24
圖1,係為本創作應用於電子產品的方塊示意圖。
圖2,係為本創作應用於電子產品的外觀示意圖。
圖3,係為本創作應用於電子產品護套的方塊示意圖。
圖4,係為本創作應用於電子產品護套的外觀示意圖。
圖5,係為本創作側觸控面板模組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6,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7-1,係為使用者的手勢動作示意圖(一)。
圖7-2,係為使用者的手勢動作示意圖(二)。
圖8,係為本創作誤觸判斷的流程示意圖。
圖9,其中一較佳實施態樣的外觀示意圖。
圖10,其中一較佳實施態樣的側面示意圖。
圖11,係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示意圖。
圖12-1,係為第二實施例下方右側第二感應電極的感應量分布圖(一)。
圖12-2,係為第二實施例下方右側第二感應電極的感應量分布圖(二)。
圖12-3,係為第二實施例下方左側第二感應電極的 感應量分布圖(一)。
圖12-4,係為第二實施例下方左側第二感應電極的感應量分布圖(二)。
圖13,係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示意圖。
圖14-1,係為第三實施例下側第二感應電極的感應量分布圖(一)。
圖14-2,係為第三實施例下側第二感應電極的感應量分布圖(一)。
圖15,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示意圖。
圖16,係本創作第五實施例示意圖。
有關本創作之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現就配合圖式說明如下。再者,本創作中之圖式,為說明方便,其比例未必照實際比例繪製,該等圖式及其比例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範圍,在此先行敘明。
於本創作所述的上方、下方、左側、右側的方向說明,具體係指相對應於圖式中上、下、左、右的位置,該方向的說明創作人並不欲用以限制本創作的範圍,在此先行敘明。
以下係針對本創作的技術舉一較佳實施態樣進行說明。請參閱「圖1」及「圖2」,係為本創作應用於電子產品的方塊示意圖以及外觀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態樣係揭示一種具備側觸控面板的電子產品 100。所述的電子產品100例如可為行動電話、個人行動助理(PDA)、MP3、MP4或其他具有顯示螢幕的電子產品。所述的電子產品100係包含有一殼體10、一或複數個顯示資訊的人機介面12、一連接至該人機介面12的控制單元11、一連結該控制單元11的觸控晶片13、以及一設置於該殼體10側邊的側觸控面板模組14。所述的殼體10具有一正面Fr、一背面Ba、以及圍繞於該正面Fr及背面Ba間的窄邊側Sd。所述的人機介面12係設置於該殼體10的正面Fr的位置,於該殼體10內係設置有連接至該人機介面12的控制單元11以及連接至該控制單元11的觸控晶片13。該人機介面12具體例如可為觸控面板、顯示螢幕、喇叭或其他類此之輸出/輸入單元。
所述的側觸控面板模組14係設置於該殼體10的窄邊側Sd。該側觸控面板模組14包含有一電路基板141,以及設置於該電路基板141一或二側的覆蓋材142。於本實施態樣中,所述的電路基板141係直接電性連接至該觸控晶片13,所述的觸控晶片13可將經處理、分析過後的指令傳送至該控制單元11,並藉由該控制單元11開啟對應的程式、或產生對應的指令、動作。所述的電路基板141上係具有複數個耦接至該觸控晶片13的金屬線路143,以及複數個分別電性連結至該金屬線路143的圖形化電極144。所述的圖形化電極144的大小可配合裝置的高度或對應於覆蓋材142的厚度而做選擇。具體而言,覆蓋材142的厚度較厚時,可藉由增加每一圖形化電極144的面積藉以增加感應量。於較佳 實施態樣中,所述的覆蓋材142可為例如PET、PC、PE、PP、ABS或其他類此不會造成電路基板141上電極間相互短路的材質,於本創作中不予以限制。該側觸控面板模組14係具備二維操作功能,可供使用者進行至少二維方向的操作,該側觸控面板模組14係可將對應的操作指令傳送至該觸控晶片13,經由該觸控晶片13分析後傳送至控制單元11,透過該控制單元11產生與人機介面12產生互動的指令。或者亦可於該控制單元11於分析操作指令後,啟動對應的軟體或應用程序,或調整輸出入設備的參數,例如:音量、亮度等。具體而言,該圖形化電極144係包含有至少二分別設置於第一方向D1二側以決定第一操作方向的第一感應電極M1(如圖6所示),以及至少二分別設置於第二方向D2二側以決定第二操作方向的第二感應電極M2。針對所述圖形化電極144的詳細技術,後面將舉複數具體實施例進行更詳細的說明。
以下係舉另一較佳實施態樣進行說明,請參閱「圖3」及「圖4」,係為本創作應用於電子產品護套的方塊示意圖及外觀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態樣係揭示一種具備側觸控面板的電子產品護套200,係可套設於電子產品20上,並電性連接至該電子產品20以配合該電子產品20使用。所述的電子產品20例如可為行動電話、個人行動助理(PDA)、MP3、MP4或其他具有顯示螢幕的電子產品。所述的電子產品20係包含有一殼體21、一或複數個顯示資訊的人機介面23、一連接至該人機介面23的控制單元22、以 及一連結該控制單元22的觸控晶片24。所述的殼體21具有一正面Fr、一背面Ba、以及圍繞於該正面Fr及背面Ba間的窄邊側Sd。
所述的電子護套200包含有一套設於該殼體21的外側用以保護該電子產品20的保護套30、一設置於該保護套30上的通訊模組31、以及一設置於該保護套30上相對應於該殼體21的窄邊側Sd的位置的側觸控面板模組14。所述的通訊模組31可透過有線手段或無線手段耦接至該電子產品20。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通訊模組31可透過有線手段連接至電子產品20。具體而言,所述的有線手段係指透過實體走線連線至該電子產品20的通訊埠,藉以耦接至該電子產品20的觸控晶片24、或控制單元22。例如該通訊模組31包含有通訊晶片311、以及連接於該通訊晶片311的通訊埠端子312,藉由電子產品20上的連接器端子25電性連接至該電子產品20的控制單元22或觸控晶片24,藉以透過該控制單元22或觸控晶片24偵測使用者於該側觸控面板模組14所輸入的指令。於另一較佳實施例,所述的通訊模組31可透過無線手段連接至該電子產品20,於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無線手段例如可為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藍牙(Bluetooth)或其他類此之無線通訊手段。
請一併參閱「圖5」,係本創作側觸控面板模組的結構分解示意圖,如圖所示:該側觸控面板模組14包含有一電路基板141,以及設置於該電路基板141一或二側的覆蓋材142。所述的電路基板 141上係具有複數個連接至該通訊模組31的金屬線路143,以及複數個分別電性連結至該金屬線路143的圖形化電極144(如圖6所示),該電路基板141包含有一第一面S1以及一第二面S2,該金屬線路143係佈設於該第一面S1上,該圖形化電極144係佈設於該第二面S2上並分別經由金屬節點145電性連接至設置於該第一面S1上的該金屬線路143。該圖形化電極144係包含有至少二分別設置於第一方向D1二側以決定第一操作方向的第一感應電極M1,以及至少二分別設置於第二方向D2二側以決定第二操作方向的第二感應電極M2。於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電路基板141例如可為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軟性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或其他類此之電路基板。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該二覆蓋材142可透過定位機構將電路基板141夾合於中間,藉由該定位機構使二覆蓋材142與電路基板141形成緊配。所述的定位機構可為由二殼體相互結合所形成的卡嵌槽、或是藉由藉由外殼體及內殼體間所預留的空間所形成的限位槽。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二覆蓋材142可透過熱膠合固定,由於二覆蓋材142與電路基板141間的空氣減少,更能加強導電系數。所述的覆蓋材142厚度,較佳可介於0.3mm至1mm之間。
以下係針對側觸控面板的複數個實施例分別配合圖式進行說明。
請先參閱「圖6」,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示意圖,如 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圖形化電極144係包含有二第一感應電極M1分別排列於該電路基板141於第一方向D1的二側,以及複數個第二感應電極M2沿第二方向D2依序排列,形成複數個感應區域。所述的第一感應電極M1係呈狹長型設置於該第一方向D1上的二邊界位置附近,該第一感應電極M1寬度為0.2mm至0.5mm之間。該電路基板141上係設置有一圍繞於該圖形化電極144外圍並電性連接至該電子產品100(20)的接地端的靜電放電線路146。所述的靜電放電線路146的線路寬度較佳係介於0.2mm至0.5mm之間。於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感應電極M2係呈雙排複數個設置於該二第一感應電極M1之間,可藉由左右第二感應電極M2感應量的不同依據權重比例計算使用者具體觸碰的位置。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使用者觸摸的位置可藉由感應量的分布,透過三點定位(或多點定位)的方式估算指腹實際位置的座標,以判斷使用者所欲輸入的指令。
接續,請一併參閱「圖7-1」,使用者的手勢動作由下而上(第二方向D2)滑動時,依據手勢移動的順序,將分別依序觸發第二感應電極A1(A2)、第二感應電極B1(B2)、第二感應電極C1(C2)、以及第二感應電極D1(D2),依照觸發的順序,控制單元11(22)(或觸控晶片13(24))將可判斷使用者手部動作的滑動方向,並依據該滑動方向產生對應至少二組控制指令(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當使用者的指腹快速點擊、或手勢停留在該側觸控 面板模組14同一位置超過預設時間時,亦可分別啟動一組控制指令。
接續,請一併參閱「圖7-2」,使用者的手勢動作由左向右(第一方向D1)滑動時,依據手勢移動的順序,將分別觸發第一感應電極P1、第二感應電極A1(B1、C1、D1)、第二感應電極A2(B2、C2、D2)、第一感應電極P2,依照觸發的順序,控制單元11(22)(或觸控晶片13(24))將可判斷使用者手部動作的滑動方向。依據該滑動方向控制單元11(22)(或觸控晶片13(24))可產生至少二組手勢操作指令(由左而右、或由右而左)。
觸控晶片13(24)在讀取使用者的手勢動作時,包含有二階段,第一階段係於使用者觸碰該側觸控面板模組14時所產生的第一觸發指令,以及使用者指腹離開側觸控面板模組14時所產生的第二觸發指令。由於側觸控面板模組14設置的位置在電子產品100(20)的窄邊側,拇指一次接觸時寬度所覆蓋的面積可能包含至二側的第一感應電極P1、P2,此時當使用者指腹離開時,可能會造成複數個感應電極同時被觸發,因而產生誤觸的情況。
為解決上述的問題,本創作係提供一具體解決方案,請一併參閱「圖8」,係本創作誤觸判斷的流程示意圖,如圖所示:當使用者的指腹離開時,係啟動圖式中所示的決策程序,此時,控制單元11(22)係先判斷側觸控面板模組14的觸發順序,以判斷側觸控面板模組14上的圖形化電極144是否依據正 確的順序被觸發(步驟S21)。於輸入的順序正確時,例如由左而右(被觸發的電極依序為第一感應電極P1、第二感應電極A1(B1、C1、D1)、第二感應電極A2(B2、C2、D2)、第一感應電極P2)、或由右而左(被觸發的電極依序為第一感應電極P2、第二感應電極A2(B2、C2、D2)、第二感應電極A1(B1、C1、D1)、第一感應電極P1)則進入下一步驟執行更進一步的判斷。於輸入的順序錯誤時,例如被觸發的電極依序為第一感應電極P1、第一感應電極P2、第二感應電極A2(B2、C2、D2)、第二感應電極A1(B1、C1、D1)時,則判斷為誤觸的情況,不執行任何動作,並結束這個迴圈(步驟S24)。
於前一步驟中(步驟S21),當使用者的輸入符合順序時,控制單元11(22)係判斷該動作是否介於預設時間範圍內完成(步驟S22),所述的預設時間範圍較佳係大致介於0.3秒至0.5秒之間,當動作完成的時間在該時間範圍內時,係啟動對應於該操作方向(由左而右、或由右而左)的手勢操作指令,並結束指令迴圈直至另一個觸發程序被啟動(步驟S23)。反之,當動作完成的時間未介於上述的時間範圍內時,判定為誤觸的情況,不執行任何動作,並結束這個迴圈(步驟S24)。
除上述的方法外,以下係提供另外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請參閱「圖9」,係本創作其中一較佳實施態樣的外觀示意圖,如圖所示:誤觸主要發生於指腹與側觸控面板模組14接觸的面 積過大,導致複數個感應電極同時被觸發的情況。於本實施態樣中,為避免上述誤觸的情況發生,係針對側觸控面板模組14的形狀進行改良,使所述的側觸控面板模組14具有彎折的操作區域Ar,且二該第一感應電極M1、M2係各自分別位於具有不同角度的平面上。所述具有不同角度的平面,係指在側視的角度下(如圖10所示的視角)二該第一感應電極M1、M2分別所在平面的法線Ln1、Ln2與基準軸BS間個別擁有不同的夾角。如圖10所示,平面Sf1的法線Ln1係與基準軸BS間具有夾角a1,平面Sf2的法線Ln2係與基準軸BS間具有夾角a2。當使用者的指腹接觸該感應電極時,由於指腹大致呈平面狀,於接觸時不可能同時接觸位於不同平面上的第一感應電極M1、M2,可大幅降低誤觸的可能性。於本實施態樣中,所述的操作區域Ar係為弧狀曲面,惟,本創作並不排除將側觸控面板模組14設置為具有複數個稜角的實施態樣。
請參閱「圖11」,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示意圖,如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圖形化電極42係包含有二第一感應電極E1、E2分別排列於該電路基板41於第一方向D1上的二側,以及複數個第二感應電極F1~F6沿第二方向D2依序排列,形成複數個感應區域。所述的第一感應電極E1、E2係呈狹長型設置於該電路基板41於第一方向D1上的二邊界位置附近。該電路基板41上係設置有一圍繞於該圖形化電極42外圍並電性連接至電子產品 100(20)的接地端的靜電放電線路43。於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感應電極E2係呈單排複數個排列於二該第一感應電極E1之間。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使用者觸摸的位置可藉由感應量的分布,透過三點定位(或多點定位)的方式估算指腹的座標,以判斷使用者所欲輸入的指令。
該電路基板41於第二方向D2上靠近二邊界位置的第二感應電極F1、F2、F5、F6於第二方向D2上相對應於該電路基板41的二邊界位置係分別具有於該第二方向D2上複數個位置具有不同感應量的幾何圖案。於本實施例中,下方左側的第二感應電極F2係由下而上呈現由窄至寬的形狀,下方右側的第二感應電極F1係由下而上呈現由寬至窄的形狀;上方左側的第二感應電極F5係由上而下呈現由窄至寬的形狀,上方右側的第二感應電極F6係由上而下呈現由寬至窄的形狀。
如「圖12-1」、「圖12-2」及「圖12-3」、「圖12-4」所示,係分別揭示下方右側第二感應電極的感應量分布圖(一)、感應量分布圖(二)、以及下方左側第二感應電極的感應量分布圖(一)、感應量分布圖(二),其中,直向的參數為感應量s、橫向的參數為時間t。當使用者的指腹停留於第一位置T1(t=t1 )時,此時右側第二感應電極F1與指腹的接觸面積較大,因此取得較大的感應量(如圖12-1);同時,由於左側第二感應電極F2與指腹的接觸面積較小,因此取得較小的感應量(如圖12-2)。
當使用者的指腹滑動至第二位置T2(t=t2 )時,此 時右側第二感應電極F1與指腹的接觸面積較小,因此取得較小的感應量(如圖12-3);同時,由於左側第二感應電極F1與指腹的接觸面積較大,因此取得較大的感應量(如圖12-4)。
由於上側邊界位置的偵測方式與下側邊界位置的偵測方式相同,以下即不再針對相同內容予以贅述。
藉由上述的方式,電子產品100(20)的控制單元11(22)將可透過該左側第二感應電極F2及右側第二感應電極F1的感應量偵測到使用者的指腹位於邊界位置。透過該邊界位置,軟體撰寫者可藉由該下側邊界位置、及上側邊界位置個別撰寫對應的手勢操作指令。例如當使用者的指腹由上側邊界位置為出發點向下滑動時啟動一第一手勢操作指令;或是當使用者的指腹由下側邊界位置為出發點向上滑動時啟動一第二手勢操作指令。
請參閱「圖13」,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的差異點在於,於第二方向D2上,上、下二側邊界位置的第二感應電極G1、G4係具有不同的形狀,上側第二感應電極G4的形狀為三角形,下側第二感應電極G1的形狀為倒三角形,於上下第二感應電極G1、G4間包含有單排得方形第二感應電極G2、G3。該上側第二感應電極G4及下側第二感應電極G1的幾何形狀分別於該第二方向上複數個位置具有不同感應量。
請一併參閱「圖13」、「圖14-1」及「圖14-2」,當 使用者的指腹停留於第一位置U1(t=t1 )時,此時下側第二感應電極G1與指腹的接觸面積相對較小,因此取得較小的感應量(如圖12-1)。當使用者的指腹向上滑動至第二位置U2(t=t2 )時,由於下側第二感應電極G1與指腹的接觸面積相對較大,因此取得較大的感應量(如圖12-2)。藉此,當使用者進行手勢操作時,可判斷使用者的手部動作是否由下往上、或由上往下滑動,並可透過感應量的變化,判斷使用者的手部是否由邊界位置為起點朝另一側方向滑動,軟體撰寫者可藉由該下側邊界位置、及上側邊界位置個別撰寫對應的手勢操作指令。
請參閱「圖15」,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示意圖,如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圖形化電極52係包含有二第一感應電極H1、H2分別排列於該電路基板51的二側,以及複數個第二感應電極I1~I4沿第二方向依序排列,形成複數個感應區域。所述的第一感應電極H1、H2係呈狹長型設置於該第一方向D1上的二邊界位置附近。該電路基板51上係設置有一圍繞於該圖形化電極52外圍並電性連接至接地端的靜電放電線路53。於本實施例中,該電路基板51於該第二方向D2上的二邊界位置係分別設置有一邊界感應電極(第二感應電極)I1、I2,以及二設置於該二邊界感應電極I1、I2之間並成左右排列的左側感應電極(第二感應電極)I3及右側感應電極(第二感應電極)I4。
所述的左側感應電極I3係為由下方朝上方由寬至窄 的形狀,所述的右側感應電極I4係為由上方朝下方由寬至窄的形狀。藉由上述的排列的方式,軟體撰寫者可藉由二電極所取得的感應量,依據權重比例計算出使用者指腹於第二方向上所對應的位置。
於本實施例中,該邊界感應電極I1、I2係呈狹長型並設置於該電路基板51於第二方向D2上的二該邊界位置上。所述的邊界感應電極係可於使用者的指腹停留於上側邊界位置或下側邊界位置時被觸發,藉此,軟體撰寫者可藉由該下側邊界位置、及上側邊界位置個別撰寫對應的手勢操作指令。
請參閱「圖16」,係本創作第五實施例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特點在於電路基板61的形狀,將電路基板61設計為十字型,更符合使用者的操作直覺,並減少誤觸發生的機率。於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圖形化電極62係包含有二第一感應電極J1、J2分別排列於該電路基板的二側,以及複數個第二感應電極K1~K6沿第二方向依序排列,形成複數個感應區域。所述的第一感應電極J1、J2係呈狹長型設置於該電路基板61於第一方向D1的二側。該電路基板61上係設置有一圍繞於該圖形化電極62外圍並電性連接至電子產品100(20)的接地端的靜電放電線路63。於本實施例中,所述的二第一感應電極J1、J2係分別對應設置於十字型的左右二側的延伸部位上,所述的二第二感應電極K1~K6係分別對應設置於該十字型的上下二側,並沿該上下二側 的方向依序排列。
綜上所述,本創作的側觸控面板模組可提供二維方向的操作指令,可提供使用者更直覺性的操作手勢。另一方面,亦提供更多軟體撰寫者於軟體開發時可寫入的指令。本創作的側觸控面板模組係具有邊界位置偵測的功能,可增加軟體撰寫者至少二組以上的手勢、以及對應該手勢被觸發的指令。
以上已將本創作做一詳細說明,惟以上所述者,僅惟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凡一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創作之專利涵蓋範圍內。
141‧‧‧電路基板
143‧‧‧金屬線路
144‧‧‧圖形化電極
145‧‧‧金屬節點
146‧‧‧靜電放電線路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S1‧‧‧第一面
S2‧‧‧第二面
M1‧‧‧第一感應電極
M2‧‧‧第二感應電極
P1‧‧‧第一感應電極
P2‧‧‧第一感應電極

Claims (32)

  1. 一種具備側觸控面板的電子產品,包含有:一殼體,具有一正面、一背面、以及圍繞於該正面及該背面間的窄邊側,於該正面係具有一顯示資訊的人機介面,於該殼體內係具有連接至該人機介面的控制單元以及連接至該控制單元的觸控晶片;以及一側觸控面板模組,係設置於該殼體的窄邊側,該側觸控面板模組包含有一電路基板,以及設置於該電路基板一或二側的覆蓋材,所述的電路基板上係具有複數個耦接至該觸控晶片的金屬線路,以及複數個分別電性連結至該金屬線路的圖形化電極,該圖形化電極係包含有至少二分別設置於第一方向二側以決定第一操作方向的第一感應電極,以及至少二分別設置於第二方向二側以決定第二操作方向的第二感應電極。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產品,其中,所述的第一感應電極係呈狹長型設置於該第一方向上的二邊界位置附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電子產品,其中,所述的側觸控面板模組係具有彎折的操作區域,且該第一感應電極及該第二感應電極係各自分別位於具有不同角度的平面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電子產品,其中,該第一感應電 極寬度係介於0.2mm至0.5mm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產品,其中,該電路基板包含有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該金屬線路係佈設於該第一面上,該複數個圖形化電極係佈設於該第二面上並分別經由穿過該電路基板的金屬節點電性連接至設置於該第一面上的該金屬線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電子產品,其中,該電路基板係為軟性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產品,其中,該電路基板於該第二方向上靠近二邊界位置的該第二感應電極係分別具有於該第二方向上複數個位置具有不同感應量的幾何圖案。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電子產品,其中,該幾何圖案係為於該第二方向上由寬至窄或由窄至寬的形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產品,其中,該電路基板係呈十字型,所述的二第一感應電極係分別對應設置於該十字型的左右二側,所述的二第二感應電極係分別對應設置於該十字型的上下二側。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產品,其中,該電路基板於該第二方向上的二邊界位置分別具有一邊界感應電極。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電子產品,其中,該邊界感應電極係呈狹長型並設置於該邊界位置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產品,其中,該電路基板上係設置有一圍繞於該圖形化電極外圍並電性連接至接地端的靜電放電線路。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電子產品,其中,所述的靜電放電線路的線路寬度係介於0.2mm至0.5mm之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產品,其中,該覆蓋材的厚度係介於0.3mm至1.0mm之間。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4項其中一所述的電子產品,其中,該第二感應電極係呈單排複數個設置於該二第一感應電極之間。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4項其中一所述的電子產品,其 中,該第二感應電極係呈雙排複數個設置於該二第一感應電極之間。
  17. 一種具備側觸控面板的電子產品護套,係用以套設於電子產品的外側,所述的電子產品係包含有一殼體,該殼體具有一正面、一背面、以及圍繞於該正面及背面間的窄邊側,所述的電子產品護套包含有:一保護套,係套設於該殼體的外側用以保護該電子產品;一通訊模組,係設置於該保護套上,透過有線手段或無線手段耦接至該電子產品;以及一側觸控面板模組,係設置於該保護套上相對應於該殼體的窄邊側的位置,該側觸控面板模組包含有一電路基板,以及設置於該電路基板一或二側的覆蓋材,所述的電路基板上係具有複數個連接至該通訊模組的金屬線路,以及複數個分別電性連結至該金屬線路的圖形化電極,該圖形化電極係包含有至少二分別設置於第一方向二側以決定第一操作方向的第一感應電極,以及至少二分別設置於第二方向二側以決定第二操作方向的第二感應電極。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電子產品護套,其中,該第一感應電極係呈狹長型設置於該第一方向上的二邊界位置附近。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電子產品護套,其中,所述的側觸控面板模組係具有彎折的操作區域,且該第一感應電極及該第二感應電極係各自分別位於具有不同角度的平面上。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電子產品護套,其中,所述的第一感應電極寬度係介於0.2mm至0.5mm之間。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電子產品護套,其中,該電路基板包含有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該金屬線路係佈設於該第一面上,該複數個圖形化電極係佈設於該第二面上並分別經由穿過該電路基板的金屬節點電性連接至設置於該第一面上的該金屬線路。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電子產品護套,其中,該電路基板係為軟性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電子產品護套,其中,該電路基板於該第二方向上靠近二邊界位置的該第二感應電極係分別具有於該第二方向上複數個位置具有不同感應量的幾何圖案。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電子產品護套,其中,該幾何圖案係為於該第二方向上由寬至窄或由窄至寬的形狀。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電子產品護套,其中,該電路基板係呈十字型,所述的二第一感應電極係分別對應設置於該十字型的左右二側,所述的二第二感應電極係分別對應設置於該十字型的上下二側。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電子產品護套,其中,該電路基板於該第二方向上的二邊界位置分別具有一邊界感應電極。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電子產品護套,其中,該邊界感應電極係呈狹長型並設置於該邊界位置上。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電子產品護套,其中,該電路基板上係設置有一圍繞於該圖形化電極外圍並電性連接至接地端的靜電放電線路。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電子產品護套,其中,所述的靜電放電線路的線路寬度係介於0.2mm至0.5mm之間。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電子產品護套,其中,該覆蓋材的厚度係介於0.3mm至1.0mm之間。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至第30項其中一所述的電子產品護套,其中,該第二感應電極係呈單排複數個設置於該二第一感應電極之間。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至第30項其中一所述的電子產品護套,其中,該第二感應電極係呈雙排複數個設置於該二第一感應電極之間。
TW104209093U 2015-06-08 2015-06-08 具備側觸控面板的電子產品及電子產品護套 TWM5127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9093U TWM512726U (zh) 2015-06-08 2015-06-08 具備側觸控面板的電子產品及電子產品護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9093U TWM512726U (zh) 2015-06-08 2015-06-08 具備側觸控面板的電子產品及電子產品護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2726U true TWM512726U (zh) 2015-11-21

Family

ID=55219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9093U TWM512726U (zh) 2015-06-08 2015-06-08 具備側觸控面板的電子產品及電子產品護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27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1656B (zh) * 2019-06-28 2021-10-0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1656B (zh) * 2019-06-28 2021-10-0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器
US11695018B2 (en) 2019-06-28 2023-07-04 E Ink Holdings Inc. Display apparatu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78845B1 (ko) 햅틱을 제어하는 휴대 단말 및 방법
KR102090964B1 (ko) 터치 스크린에 디스플레이되는 아이콘을 제어하는 휴대 단말 및 방법
CN106843739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335001B (zh) 具有弯曲显示器的电子设备以及用于控制其的方法
KR102092132B1 (ko) 호버링 입력 효과를 제공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TWI556134B (zh) 手持電子裝置及用以控制手持式電子裝置之方法
US9110566B2 (en) Portab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user interface in portable device
JP5610644B2 (ja) 入力装置、入力支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519800B1 (ko) 전자 장치
CN102902476B (zh) 一种触摸式终端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及其系统
KR102155836B1 (ko) 터치 스크린 상에서 객체 디스플레이를 제어하는 휴대 단말 및 방법
US10671222B2 (en) Touch sensor pattern for edge input detection
CN103858080A (zh) 具有动态用户界面的触摸敏感设备
US20200298101A1 (en) Touch control handle device and entertainment system using same
JPWO2013094371A1 (ja)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203301578U (zh) 一种带有辅助式触控器的手机
WO2015154465A1 (zh) 一种具有扩展按键的终端
US10481742B2 (en) Multi-phase touch-sensing electronic device
CN102902406B (zh) 一种触摸式终端及其控制电子设备的系统
TW201218036A (en) Method for combining at least two touch signals in a computer system
JP5461735B2 (ja) 入力装置、入力支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025580A (ja) 情報端末、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476607B1 (ko) 좌표 측정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20150193072A1 (en) Touch emulator
TWM512726U (zh) 具備側觸控面板的電子產品及電子產品護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