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2536U - 隱藏式自行車座管升降控制裝置 - Google Patents

隱藏式自行車座管升降控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2536U
TWM512536U TW104211074U TW104211074U TWM512536U TW M512536 U TWM512536 U TW M512536U TW 104211074 U TW104211074 U TW 104211074U TW 104211074 U TW104211074 U TW 104211074U TW M512536 U TWM512536 U TW M51253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eat
lifting
driving member
bicyc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10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n-song Cai
Original Assignee
Dah Ken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h Ken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h Ken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1042110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2536U/zh
Publication of TWM5125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2536U/zh

Links

Landscapes

  • Flexible Shafts (AREA)

Description

隱藏式自行車座管升降控制裝置
本創作涉及一種自行車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便於整理傳動纜線,並且能夠將傳動纜線加以隱藏的自行車座管裝置。
自行車係一種操作簡易、並且環保的日常代步工具,能夠協助使用者縮短由出發地至目的地之行進所需耗費的時間,並且其操作動力係由使用者自行施予,無須如汽、機車由石化燃料提取能量,從而能夠達到節能減碳、保持適宜運動量,以及減少交通成本耗費之功效。
於現有技術之自行車,對於自行車坐墊升降之調整,以及煞車制動之操控,皆係透過傳動纜繩之牽引而達成,而相關功能的控制件係裝設於自行車架體之龍頭處,以便於使用者於自行車之操作過程進行調整,如:使用者欲令自行車減速時,即以手指握掣剎車握把,藉以牽引傳動纜繩,透過傳動纜繩使剎車塊頂抵車輪之輪轂,從而執行剎車之作動,或是,當使用者欲調整坐墊之升降時,以手指扳動控制件,使控制件牽引另一條傳動纜繩,由此傳動纜繩控制坐墊下座管組內部之升降元件,令升降元件形成伸縮作動,繼而頂抵座管組相對位移,以達成坐墊升降之調整。
然而,各自具有牽引目的之數條傳動纜繩一併攀設於自行車的架體上,由於所述傳動纜繩係外露於自行車,使得傳動纜繩於架體上之裝設,在觀感上雜亂、繁多,造成整理分類不易,並且,傳動纜繩在該架體上線路布設之轉彎處,必須留有餘裕之線段,以避免傳動纜繩因作用空間不足而無法牽 引作動,但是此舉所保留之傳動纜繩多餘線段,反倒令該架體上原有之傳動纜繩更為凌亂而不易整線。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改善現有技術中,因多數條傳動纜繩外露於自行車架體,令攀設於架體上之傳動纜繩凌亂而整線不易之缺失,藉由本創作技術手段之實施,將調整自行車坐墊升降之傳動纜繩隱藏於連接管內部,減少攀設於架體上之傳動纜繩的數量,使得其餘傳動纜繩易於整線分類。
為達到上述之創作目的,本創作所採用的技術手段為設計一種隱藏式自行車座管升降控制裝置,係裝設於一自行車之架體,其具有一第一連接管組、一第二連接管組、一操控件、一傳動纜繩及一升降元件;該第一連接管組裝設於該自行車之架體,並且具有一第一管件及一驅動件,該第一管件具有一組裝部及一容線溝,該組裝部凸伸形成於該第一管件一端部之外緣壁面,該容線溝沿該第一管件之軸向而凹陷形成於該第一管件之內緣壁面,該輪體樞設於該容穴內部,該驅動件樞設於該第一管件之另一端部;該第二連接管組具有一第二管件及一安裝座,該安裝座設置於該第二管件一端部,該第二管件另一端部能夠位移的裝設於該第一管件內部;該操控件裝設於該自行車架體;該傳動纜繩之一端部連接於該操控件,另一端部穿設該第一管件之組裝部及容線溝,並且連接該驅動件;該升降元件具有一觸發端,該升降元件容設於該第二管件內部,該觸發端抵靠於該驅動件,使該升降元件能夠伸縮作動。
所述之隱藏式自行車座管升降控制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接管組進一步具有一固定件、一端塞及一輪體;該輪體之外緣環壁凹陷形成一溝槽,並且於中央處沿軸向貫穿形成一固定孔;該第一管件之組裝部具有一容穴、一第一通孔及一固定座,該容穴凹陷形成於該組裝部一側處,該第一通孔貫穿形 成於該容穴內緣壁面並且相通於該容線溝,該固定座凹陷形成於該組裝部之底側面並且相通於該容穴內部;該固定件穿設該輪體之固定孔而固接於該組裝部之另一側處,以樞設該輪體於該容穴內部;該端塞具有一穿孔、一第二通孔及一組設軸,該穿孔及該第二通孔軸向的貫穿形成於該端塞,該穿孔係位於該端塞之中央處,該組設軸相對於該穿孔徑向的凸伸形成於該端塞,該端塞裝設於該第一管件樞接該驅動件之端部,該穿孔及該第二通孔相通於該第一管件內部;該傳動纜繩通過於該第一管件之組裝部的固定座,該傳動纜繩穿設該容穴內部以繞設於該輪體之外緣環壁的溝槽,並且穿設該第一通孔而容設於該容線溝內;該驅動件係一圓形塊體,其具有一貫孔、一環槽及一抵靠部,該貫孔貫穿形成於該驅動件之中央處,該環槽凹陷形成於該驅動件之外緣環壁,該抵靠部形成於該驅動件之一側面處,並且具有一凹凸起伏之表面,該貫孔套設連接於該端塞之組設軸,該抵靠部相對於該穿孔設置,該升降元件之觸發端穿設該端塞之穿孔而頂抵於該抵靠部,該傳動纜繩穿設該第二通孔以繞設於該環槽而連接該驅動件,該驅動件能夠受該傳動纜繩之牽引而轉動,使該抵靠部推頂該升降元件之觸發端,令該升降元件能夠伸縮作動。
所述之隱藏式自行車座管升降控制裝置,其中該驅動件進一步具有一定位座,該定位座以平行該驅動件之切線方向的方式,凹陷形成於該驅動件,並且以一連通道相通於該環槽;該傳動纜繩之繩體進一步具有一定位端塊,該定位端塊連接於該繩體之一端部,該定位端塊容設於該驅動件之定位座,並且抵靠於該定位座內部,該繩體穿設該連通道以繞設於該驅動件之環槽。
所述之隱藏式自行車座管升降控制裝置,其中該端塞進一步具有一塞座及一延伸部,該延伸部凸伸形成於該塞座之一端面,該塞座裝設於該 第一管件,該穿孔及該第二通孔形成於該塞座,該組設軸形成於該延伸部一側面。
所述之隱藏式自行車座管升降控制裝置,其中該第一管件具有一第一結合部,該第一結合部形成於該第一管件之內緣壁面,該容線溝凹陷形成於該第一結合部;該第二管件另一端部之外緣壁面形成一第二結合部,該第二結合部穿設於該第一結合部內部,該第二管件能夠受該升降元件之伸縮作動推抵而相對於該第一管件位移。
所述之隱藏式自行車座管升降控制裝置,其中該操控件具有一結合座及一扳鈕,該扳鈕能夠轉動的裝設於該結合座,該結合座裝設於該自行車架體;該傳動纜繩具有一套管、一繩體及二端頭,該繩體容設於該套管內部,並且穿設於該二端頭,該二端頭分別裝設於該套管之相對二端部,並且分別抵靠於該操控件之結合座以及該第一管件之組裝部,該繩體連接於該操控件扳鈕。
本創作的優點在於,透過第一管件之組裝部內部設置之輪體,並且配合第一管件內緣壁面的容線溝,以及端塞處相對通孔的形成,使得用於牽引坐墊升降調整之傳動纜繩能夠隱藏於第一連接管組內部,讓攀設於自行車架體上之傳動纜繩數量得以減少而易於整線,同時,因傳動纜繩之繩體係繞設於輪體,使得傳動纜繩於線路布設之轉彎處無須留下餘裕之線段,令傳動纜繩之設置更為簡潔。
10‧‧‧第一連接管組
11‧‧‧第一管件
111‧‧‧組裝部
1111‧‧‧容穴
1112‧‧‧第一通孔
1113‧‧‧固定座
112‧‧‧第一結合部
113‧‧‧容線溝
12‧‧‧驅動件
121‧‧‧貫孔
122‧‧‧環槽
123‧‧‧抵靠部
124‧‧‧定位座
125‧‧‧連通道
13‧‧‧輪體
131‧‧‧溝槽
132‧‧‧固定孔
14‧‧‧固定件
15‧‧‧端塞
151‧‧‧穿孔
152‧‧‧第二通孔
153‧‧‧組設軸
150‧‧‧塞座
1501‧‧‧延伸部
20‧‧‧第二連接管組
21‧‧‧第二管件
211‧‧‧第二結合部
22‧‧‧安裝座
30‧‧‧操控件
31‧‧‧結合座
32‧‧‧扳鈕
40‧‧‧傳動纜繩
41‧‧‧套管
42‧‧‧端頭
43‧‧‧繩體
431‧‧‧定位端塊
50‧‧‧升降元件
51‧‧‧觸發端
52‧‧‧抵靠端
圖1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
圖2為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創作第一連接管組之局部分解圖。
圖4為本創作第一管件之上視圖。
圖5為本創作第一連接管組之另一局部分解圖。
圖6為本創作第一連接管組之局部剖視圖。
圖7為本創作第一連接管組之另一局部剖視圖。
以下配合圖式及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創作為達成預定創作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
請參照圖1及圖2所示,本創作之隱藏式自行車座管升降控制裝置係裝設於一自行車之架體,其具有一第一連接管組10、一第二連接管組20、一操控件30、一傳動纜繩40及一升降元件50。
請參照圖3至圖5所示,該第一連接管組10具有一第一管件11、一驅動件12、一輪體13、一固定件14及一端塞15。
該第一管件11係連接於該自行車之架體,其具有一組裝部111、一第一結合部112及一容線溝113,該組裝部111凸伸形成於該第一管件11一端部之外緣壁面,該第一結合部112形成於該第一管件11之內緣壁面,該容線溝113沿該第一管件之軸向而凹陷形成於該第一結合部112,請同時參照圖6所示,該組裝部111具有一容穴1111、一第一通孔1112及一固定座1113,該容穴1111凹陷形成於該組裝部111一側處,該第一通孔1112貫穿形成於該容穴1111內緣壁面並且相通於該容線溝113,該固定座1113凹陷形成於該組裝部111之底側面並且相通於該容穴1111內部。
該驅動件12係一圓形塊體,其具有一貫孔121、一環槽122、一抵靠部123及定位座124,該貫孔121貫穿形成於該驅動件12之中央處,該環槽122凹陷形成於該驅動件12之外緣環壁,該抵靠部123形成於該驅動件12之一側 面處,並且具有一凹凸起伏之表面,請同時參照圖7所示,該定位座124以平行該驅動件12之切線方向的方式,凹陷形成於該驅動件12,並且以一連通道125相通於該環槽122;該驅動件12樞設於該第一管件11之另一端部。
該輪體13之外緣環壁凹陷形成一溝槽131,並且於中央處沿軸向貫穿形成一固定孔132;該輪體13樞設於該第一管件11之組裝部111的容穴1111內部。
該固定件14穿設該輪體13之固定孔132而固接於該組裝部111之另一側處,具體而言,該固定件14係一螺絲固定件。
該端塞15具有一塞座150、一穿孔151、一第二通孔152及一組設軸153,該塞座150具有一延伸部1501,該延伸部1501凸伸形成於該塞座150之一端面,該穿孔151及該第二通孔152軸向的貫穿形成於該塞座150,該穿孔151係位於該塞座150之中央處,該組設軸153相對於該穿孔151徑向的凸伸形成於該延伸部1501一側面;該驅動件12貫孔121套設並且連接於該組設軸153,該抵靠部123相對於該穿孔151設置,該塞座15另一端部裝設於該第一管件11一端部,該穿孔151及該第二通孔152相通於該第一管件11內部。
請參照圖2及圖6所示,該第二連接管組20具有一第二管件21及一安裝座22,該安裝座22設置於該第二管件21一端部,該第二管件21另一端部之外緣壁面形成一第二結合部211;該第二管件21能夠位移的裝設於該第一管件11內部,該第二結合部211穿設於該第一結合部112內部,該安裝座22係用以裝設自行車之坐墊。
請參照圖1所示,該操控件30裝設於該自行車之架體,其具有一結合座31及一扳鈕32,該扳鈕32能夠轉動的裝設於該結合座31;該結合座31裝設於該自行車之架體,較佳的,該結合座31係裝設於該架體之龍頭處,以便於使用者以手指扳動該扳鈕32。
請參照圖1、圖6及圖7所示,該傳動纜繩40具有一套管41、二端頭42及一繩體43,該二端頭42分別裝設於該套管41之相對二端部,該繩體43容設於該套管41內部,並且相對二端部各自穿設於該二端頭42,該繩體43具有一定位端塊431並連接於該繩體43之一端部;該二端頭42分別抵靠於該操控件30之結合座31以及該第一管件11之組裝部111的固定座1113,該繩體43一端部係連接於該扳鈕32,該繩體43穿設該容穴1111內部以繞設於該輪體13之溝槽131,並且穿設該第一通孔1112而容設於該容線溝113,該繩體43連接該驅動件12,該定位端塊431容設於該定位座124,並且抵靠於該定位座124內部,該繩體穿設該連通道125以繞設於該驅動件12之環槽122,並且穿設該端塞15之第二通孔152,該驅動件12能夠受該繩體43之牽引而轉動;該傳動纜繩40係一現有技術,於此不再贅述。
請參照圖2及圖7所示,該升降元件50之相對二端部分別具有一觸發端51及一抵靠端52;該升降元件50容設於該第二管件21內部,該抵靠端52頂抵於該第二管件21之內側端面,該觸發端51穿設該端塞15之穿孔151而頂抵於該驅動件12之抵靠部123,該抵靠部123受該繩體43之牽引轉動,而使該抵靠部123凹凸起伏之表面適時抵壓該觸發端51,使該升降元件50能夠伸縮作動,該第二管件21由於受該升降元件50伸縮作動之抵頂,而能夠相對於該第一管件11升降位移;該升降元件50係一現有技術,於此不再贅述。
於本創作中,透過該第一管件11之組裝部111內部設置之輪體13,並且配合該第一管件11內緣壁面的容線溝113,以及該端塞15處相對之第二通孔152的形成,使得用於牽引坐墊升降調整之傳動纜繩40能夠隱藏於該第一連接管組10內部,讓攀設於自行車架體上之傳動纜繩數量得以減少而易於整線,同時,因該傳動纜繩40之繩體43係繞設於該輪體13,使得該傳動纜繩40於線路布設之轉彎處無須留下餘裕之線段,令該傳動纜繩40之設置更為簡潔。
以上所述僅是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創作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0‧‧‧第一連接管組
111‧‧‧組裝部
20‧‧‧第二連接管組
30‧‧‧操控件
31‧‧‧結合座
32‧‧‧扳鈕
40‧‧‧傳動纜繩
41‧‧‧套管
42‧‧‧端頭

Claims (6)

  1. 一種隱藏式自行車座管升降控制裝置,係裝設於一自行車之架體,其具有一第一連接管組、一第二連接管組、一操控件、一傳動纜繩及一升降元件;該第一連接管組裝設於該自行車之架體,並且具有一第一管件及一驅動件,該第一管件具有一組裝部及一容線溝,該組裝部凸伸形成於該第一管件一端部之外緣壁面,該容線溝沿該第一管件之軸向而凹陷形成於該第一管件之內緣壁面,該驅動件樞設於該第一管件之另一端部;該第二連接管組具有一第二管件及一安裝座,該安裝座設置於該第二管件一端部,該第二管件另一端部能夠位移的裝設於該第一管件內部;該操控件裝設於該自行車架體;該傳動纜繩之一端部連接於該操控件,另一端部穿設該第一管件之組裝部及容線溝,並且連接該驅動件;該升降元件具有一觸發端,該升降元件容設於該第二管件內部,該觸發端抵靠於該驅動件,使該升降元件能夠伸縮作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隱藏式自行車座管升降控制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接管組進一步具有一固定件、一端塞及一輪體;該輪體之外緣環壁凹陷形成一溝槽,並且於中央處沿軸向貫穿形成一固定孔;該第一管件之組裝部具有一容穴、一第一通孔及一固定座,該容穴凹陷形成於該組裝部一側處,該第一通孔貫穿形成於該容穴內緣壁面並且相通於該容線溝,該固定座凹陷形成於該組裝部之底側面並且相通於該容穴內部;該固定件穿設該輪體之固定孔而固接於該組裝部之另一側處,以樞設該輪體於該容穴內部; 該端塞具有一穿孔、一第二通孔及一組設軸,該穿孔及該第二通孔軸向的貫穿形成於該端塞,該穿孔係位於該端塞之中央處,該組設軸相對於該穿孔徑向的凸伸形成於該端塞,該端塞裝設於該第一管件樞接該驅動件之端部,該穿孔及該第二通孔相通於該第一管件內部;該傳動纜繩通過於該第一管件之組裝部的固定座,該傳動纜繩穿設該容穴內部以繞設於該輪體之外緣環壁的溝槽,並且穿設該第一通孔而容設於該容線溝內;該驅動件係一圓形塊體,其具有一貫孔、一環槽及一抵靠部,該貫孔貫穿形成於該驅動件之中央處,該環槽凹陷形成於該驅動件之外緣環壁,該抵靠部形成於該驅動件之一側面處,並且具有一凹凸起伏之表面,該貫孔套設連接於該端塞之組設軸,該抵靠部相對於該穿孔設置,該升降元件之觸發端穿設該端塞之穿孔而頂抵於該抵靠部,該傳動纜繩穿設該第二通孔以繞設於該環槽而連接該驅動件,該驅動件能夠受該傳動纜繩之牽引而轉動,使該抵靠部推頂該升降元件之觸發端,令該升降元件能夠伸縮作動。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隱藏式自行車座管升降控制裝置,其中該驅動件進一步具有一定位座,該定位座以平行該驅動件之切線方向的方式,凹陷形成於該驅動件,並且以一連通道相通於該環槽;該傳動纜繩之繩體進一步具有一定位端塊,該定位端塊連接於該繩體之一端部,該定位端塊容設於該驅動件之定位座,並且抵靠於該定位座內部,該繩體穿設該連通道以繞設於該驅動件之環槽。
  4. 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隱藏式自行車座管升降控制裝置,其中該端塞進一步具有一塞座及一延伸部,該延伸部凸伸形成於該塞座之一端面,該塞座裝設於該第一管件,該穿孔及該第二通孔形成於該塞座,該組設軸形成於該延伸部一側面。
  5. 如請求項1至3任一項所述之隱藏式自行車座管升降控制裝置,其中該第一管件具有一第一結合部,該第一結合部形成於該第一管件之內緣壁面,該容線溝凹陷形成於該第一結合部;該第二管件另一端部之外緣壁面形成一第二結合部,該第二結合部穿設於該第一結合部內部,該第二管件能夠受該升降元件之伸縮作動推抵而相對於該第一管件位移。
  6. 如請求項1至3任一項所述之隱藏式自行車座管升降控制裝置,其中該操控件具有一結合座及一扳鈕,該扳鈕能夠轉動的裝設於該結合座,該結合座裝設於該自行車架體;該傳動纜繩具有一套管、一繩體及二端頭,該繩體容設於該套管內部,並且穿設於該二端頭,該二端頭分別裝設於該套管之相對二端部,並且分別抵靠於該操控件之結合座以及該第一管件之組裝部,該繩體連接於該操控件之扳鈕。
TW104211074U 2015-07-09 2015-07-09 隱藏式自行車座管升降控制裝置 TWM5125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1074U TWM512536U (zh) 2015-07-09 2015-07-09 隱藏式自行車座管升降控制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1074U TWM512536U (zh) 2015-07-09 2015-07-09 隱藏式自行車座管升降控制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2536U true TWM512536U (zh) 2015-11-21

Family

ID=55219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1074U TWM512536U (zh) 2015-07-09 2015-07-09 隱藏式自行車座管升降控制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25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3921A (zh) * 2016-03-29 2018-12-21 夏普株式会社 开关式反射镜面板、及开关式反射镜器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3921A (zh) * 2016-03-29 2018-12-21 夏普株式会社 开关式反射镜面板、及开关式反射镜器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200032A1 (en) Foldable walking stick with adjustable length and a shock-proofing mechanism
US9534628B1 (en) Folding device for baby carriage
JP3199705U (ja) 杖の伸縮調節構造
WO2009051792A3 (en) Extension cord featuring length adjustable ends
TWM512536U (zh) 隱藏式自行車座管升降控制裝置
CN203780583U (zh) 一种方便折叠的婴儿车座椅架
CN202145790U (zh) 新型宠物牵引器
TWM502614U (zh) 自行車用主動式高低可調座管
CN204983891U (zh) 一种帐篷支架的伸缩管固定装置
WO2018039907A1 (zh) 一种平衡车车杆和平衡车
CN203859101U (zh) 灯泡高空安装工具
US9725124B2 (en) Hidden adjustable seat tube device for bicycle
CN101841752A (zh) 耳机
CN207297804U (zh) 一种用于电梯的同步轮
TWM532424U (zh) 手動同步煞車之結構改良
CN203790514U (zh) 一种扭力调节机构
CN103754248B (zh) 一种可折叠的婴儿车车架
CN209556919U (zh) 一种梯用斜撑调节伸缩机构
TWM556301U (zh) 手拉式雙向驅動裝置
CN213229017U (zh) 一种内埋碳管的新型自行车架
TWM563874U (zh) 腋下拐杖結構
CN215125006U (zh) 多折伞的中棒伸缩装置
CN203381429U (zh) 一种滚珠式带快拆轴皮
TWM548163U (zh) 伸縮桿之鋼索傳動結構
KR20180003598U (ko) 자동화 길이 조절 노트북 충전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