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1942U - 開放式熱澆道澆口構造 - Google Patents

開放式熱澆道澆口構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1942U
TWM511942U TW104208983U TW104208983U TWM511942U TW M511942 U TWM511942 U TW M511942U TW 104208983 U TW104208983 U TW 104208983U TW 104208983 U TW104208983 U TW 104208983U TW M511942 U TWM511942 U TW M51194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uiding
needle
hole
groove
gu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89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ong-xian Lin
Original Assignee
Cheng Mei Dev Entp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 Mei Dev Entp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 Mei Dev Entpr Co Ltd
Priority to TW1042089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1942U/zh
Publication of TWM5119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1942U/zh
Priority to CA2922733A priority patent/CA2922733A1/en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開放式熱澆道澆口構造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熱澆道;特別關於一種開放式熱澆道澆口構造,該構造係利用導料筒與鎖合件間產生最小接觸面的熱傳導率作用,特別指熔熔狀膠料能位於導料筒內所包覆,而不會使熔熔狀膠料直接與冷卻的模具內表面接觸,且更不會使膠料外表面形成冷卻的薄膜狀,以確保導料筒的出口處能保持在一定的加熱溫度以上者。
按,習用之熱澆道構造,請參閱 鈞局核准發明專利證書第I318923號,其包含:第一澆道主體,具有一沿中心軸線貫穿的第一通道;第二澆道主體,可拆卸地連結於該第一澆道主體,並具有一沿中心軸線貫穿並與該第一通道相連通的第二通道,且該第二澆道主體具有一凸接環,該凸接環使熱澆道組裝在一模具組中時,得以被鎖抵於上下兩個模具間;一澆頭,安置於該第二澆道主體的第二通道,並且卡止於該第二澆道主體底部,且一頭部係穿伸出該第二澆道主體;一加熱單元,環設在該第一澆道主體與該第二澆道主體之外周側,提供加熱作用;以及一外蓋單元,環設在該加熱單元外周側。
上述創作案雖能達成原先所設定之創作目的,而深受業界及一般操作者所讚許,惟鑑於業界在不餘遺力的研發及技術上的不斷創新突破下,以致使申請人更加努力研究改良,而使其臻於完美實用;再加上,創作人在歷經無數次更新實驗測試以及歸納消費者之實際操作使用上的回應意見,發現尚有下列問題猶待進一步改善:由於在斷斷續續的不連續射出時,該澆頭之頭部外周至模具內壁面間會因出料冷卻後而佈滿有硬化的膠料,其雖經加熱單元的加熱之下,能將已鄰貼於該澆頭之頭部處的固化膠料呈熔熔狀態(即靠近頭部的外表面處),以利熔熔狀膠料受壓後而正常出料,但是,已鄰貼於冷卻的模具內壁面處的冷卻膠料表面,僅會因加熱單元的加熱而形成局部熔解,甚至於膠料外表面還是會殘留形成有一冷卻硬化的薄膜現象,以致使已位於頭部外周側的部分熔熔狀膠料及另一部分的冷卻硬化薄膜會一併經由高壓衝擊而正常被射出出料,此時,冷卻硬化的薄膜會隨著熔熔狀膠料流動而一併從澆注點處射入至模具之模穴內,且冷卻硬化之薄膜係會隨著熔熔狀膠料的流動而流動,並使薄膜會分佈於近澆注點處的成品外表面,因此,造使成品B之澆注點外表面會形成有不規則流痕S(如第1圖),以致使被誤認為不良品為其一大困擾。
有鑑於此,本創作遂針對上述習知技術之缺失,提出一種開放式熱澆道澆口構造,以有效克服上述該等問題,以期能嘉惠於所有的消費者及製造者。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開放式熱澆道澆口構造,其係藉由熔熔膠料被導料筒所包覆,且在未射出前的熔熔膠料係不會與冷卻的模具表面接觸,並藉由導料筒與鎖合件間的直接接觸面積維持在最小化的情況下,以確保澆道出口端的溫度能保持一定加熱溫度以上,而使該處的膠料常保持在熔熔狀態,以有效地減少因膠料外表面的冷卻硬化薄膜隨著熔熔狀膠料的流動而被拉伸所形成的流痕分佈於成品表面,進而大大提高射出後的良率為其一大功效。
本創作之開放式熱澆道澆口構造,其包括一組設於模穴中的本體、一容置於本體之容槽內的導料針、一套置於導料針上的導料筒、以及一螺合於本體上的鎖合件,其中,本體軸向設有貫穿的軸孔,且軸孔另端連通有一容槽,並於容槽另端內壁形成有螺紋,以供鎖合件螺合之用,且能依序將導料針及導料筒夾置於本體之容槽與鎖合件之間,並使導料針之針桿末端與導料筒之空間區末端的出口間形成未封閉的開放狀態;當導料筒之套接部套合於鎖合件之軸孔內時,僅會使得靠近座部處的導料筒外徑以局部性方式與鎖合件之軸孔下半段處的內壁面間形成直接接觸,而使得遠離座部的導料筒另端外徑與鎖合件之軸孔上半段處的內壁面間形成適當距離的空隙,以降低導料筒與鎖合件間的接觸面積及熱傳導率,進而使導料筒出口處保持在一定的加熱溫度以上者。
1‧‧‧模具
10‧‧‧模穴
11‧‧‧成型模穴
2‧‧‧本體
20‧‧‧基座
201‧‧‧剖槽
21‧‧‧軸桿部
22‧‧‧凹槽
23‧‧‧軸孔
24‧‧‧容槽
241‧‧‧螺紋
242‧‧‧環槽
3‧‧‧導料針
30‧‧‧針座
31‧‧‧導料孔
32‧‧‧針桿
321‧‧‧針錐
322‧‧‧導槽
4‧‧‧導料筒
40‧‧‧座部
41‧‧‧套接部
42‧‧‧延伸部
45‧‧‧空間區
5‧‧‧鎖合件
50‧‧‧螺紋部
51‧‧‧扳動部
52‧‧‧環圍部
53‧‧‧容置部
531‧‧‧基孔
532‧‧‧間隔孔
6‧‧‧加熱元件
61‧‧‧電線
7‧‧‧膠料
9‧‧‧成品
A‧‧‧出口
第1圖為習用技術所製造的成品外觀圖。
第2圖為本創作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3圖為第2圖的立體局部剖面分解圖。
第4圖為本創作的組合剖面局部放大圖。
第5圖為第2圖在應用時組合剖面圖。
第6圖為第5圖作動時的組合剖面圖。
第7圖為第2圖所製造的成品外觀圖。
請參閱第2圖至第7圖所示,本創作係提供一種開放式熱澆道澆口構造,其包括一組設於模具1模穴10中的本體2、一容置於本體2之容槽24內的導料針3、一套置於導料針3上的導料筒4、以及一螺合於本體2上的鎖合件5,其中,本體2至少包括有一基座20、一與基座20垂直的軸桿部21、以及一位於基座20與軸桿部21間的環狀凹槽22,而基座20的適當處設有剖槽201,該剖槽201係可連通至環狀凹槽22及基座20外側之用,以致使加熱元件6能套置於軸桿部21外側,且使加熱元件6的底端緣能置於環狀凹槽22內,並使加熱元件6的電線61能從剖槽201處向外側連接(如第5圖);又,本體2的軸向設有貫穿的軸孔23,且軸孔23另端連通有一容槽24,並於容槽24另端內壁形成有螺紋241及環 槽242,以供鎖合件5螺合於螺紋241處,且依序將導料針3之針座30及導料筒4之座部40夾置於本體2之容槽24與鎖合件5底面之間,並使導料針3之針桿32針錐321段與導料筒4之空間區45上方末端間所形成的出口A係呈一未封閉開放狀態(如第4圖);導料針3,其包括有一可容置於容槽24內的針座30、一貫穿針座30的導料孔31、以及一插入導料筒4之空間區45內的針桿32,其中,該針桿32的末端形成有針錐321,且於針桿32側方形成有導槽322,並使導槽322與導料孔31間形成對齊連通狀,以利熔熔半固狀的膠料7得以經由導料孔31及導槽322的引導作用而流入至導料筒4內;導料筒4,其包括一貫穿二上下端面間的空間區45、一容置於容槽24內的座部40、一與鎖合件5相互接觸套合的套接部41、以及一較套接部41尺寸小的延伸部42,其中,延伸部42與套接部41間係呈階級狀,或是延伸部42係呈錐狀(即自套接部41一端朝向導料筒4頂端面呈錐狀收束為之),以致使導料筒4在套入鎖合件5之容置部53內,僅能使套接部41與鎖合件5之容置部53的部分內壁面間形成直接接觸,且使延伸部42與鎖合件5之容置部53的內壁面不會形成直接接觸,以降低導料筒4與鎖合件5間的直接接觸面積;鎖合件5,其包括一螺合於本體2之螺紋241處的螺紋部50、一位於螺紋部50上方的扳動部51、一位於扳 動部51上方的環圍部52、以及一軸向貫穿的容置部53;其中,該容置部53係由下半段的基孔531及上半段的間隔孔532所構成,且間隔孔532係呈朝向擴大的錐形孔狀、或間隔孔532的直徑大於基孔531的直徑而呈階級狀,以使容置部53之基孔531與導料筒4之套接部41間形成直接接觸,且使容置部53之間隔孔532與導料筒4間保持適當距離(未接觸)者;組裝時,僅需先將導料針3之針座30置於本體2之容槽24內,再將導料筒4之空間區45套置於導料針3之針桿32上,直至導料筒4之座部40置於導料針3的針座30上,且能使導料針3之針錐321末端能凸出於導料筒4之空間區45末端,而使得導料針3之針桿32針錐321段與導料筒4之空間區45上方末端間所形成的出口A係呈一常態未封閉的開放狀態(如第4圖);此時,再將鎖合件5的容置部53直接套置於導料筒4之套接部41上,且利用鎖合件5之螺紋部50能直接螺合緊固於本體2之螺紋241上,而迫使導料筒4之座部40與導料針3之針座30能被夾置於鎖合件5底面至本體2之容槽24之間;此時,再將加熱元件6從本體2之軸桿部21上方往其下方套置,直至加熱元件6的底緣置於本體2之凹槽22內,且加熱元件6的電線61則會跨置於剖槽201後而向外側連接;最後,即可將上述構件一併置於模具1之模穴10內,如此,即可完成初步的組裝(如第5圖); 當使用時,由於熱熔熔狀的半固化膠料7受加壓力量的推擠作用而自機器設備(圖中未示)中流入至本體2的軸孔23內,再經由導料針3的導料孔31而流入至導料針3之導槽322及導料筒4之空間區45內,最後,再經由導料筒4的出口A處而流入至模具1之成型模穴11內(如第5、6圖);然,由於本體2的基座20及鎖合件5的部分環圍部52分別與模具1之模穴10形成直接接觸,且導料筒4的套接部41係直接與鎖合件5局部容置部53(指下半段的基孔531)的內壁面間形成直接接觸,且導料筒4之延伸部42不會與鎖合件5之容置部53上半段的間隔孔532內壁面形成直接接觸,以大大降低導料筒4與鎖合件5間的接觸面積及熱傳導率,並使加熱元件6所產生的高熱溫度會經由本體2依序傳導至導料針3、導料筒4及鎖合件5處,再加上,熱熔熔狀半固化膠料7係位於導料針3與導料筒4間的空間區45內(即膠料7係受導料筒4所包覆而杜絕在未射出前膠料7與模具2的接觸),因此,當高熱高溫經由本體2傳導至導料筒4之延伸部42處時,雖會因熱傳導的過程中有些許熱能的損耗或損失,而使得延伸部42處的溫度略較本體2的溫度為略微降低,但是,相對延伸部42處的空間區45(即導料筒4的前端)內或導料筒4出口A處的熱熔熔半固化膠料7亦受熱傳導作用而保持在一定的加熱溫度左右(即呈熔解狀態),而不會使膠料表面形成有一層薄薄狀的冷卻薄膜現象,以有效地減少因膠料7外表面的冷卻硬化薄膜隨著熔熔狀膠料的流動 而被拉伸所形成的流痕分佈於成品9(如第7圖)澆注點近處的外表面,進而大大提高射出後的生產良率。
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故即凡依本創作申請範圍所述之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於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2‧‧‧本體
20‧‧‧基座
201‧‧‧剖槽
21‧‧‧軸桿部
22‧‧‧凹槽
23‧‧‧軸孔
24‧‧‧容槽
241‧‧‧螺紋
242‧‧‧環槽
3‧‧‧導料針
30‧‧‧針座
31‧‧‧導料孔
32‧‧‧針桿
321‧‧‧針錐
322‧‧‧導槽
4‧‧‧導料筒
40‧‧‧座部
41‧‧‧套接部
42‧‧‧延伸部
45‧‧‧空間區
5‧‧‧鎖合件
50‧‧‧螺紋部
51‧‧‧扳動部
52‧‧‧環圍部
53‧‧‧容置部
531‧‧‧基孔
532‧‧‧間隔孔

Claims (10)

  1. 一種開放式熱澆道澆口構造,其包括有:本體,其軸向設有貫穿的軸孔,且軸孔另端連通有一容槽,並於容槽另端內壁形成有螺紋,以供鎖合件螺合之用,且能依序將導料針之針座及導料筒之座部夾置於本體之容槽與鎖合件之間,並使導料針之針桿針錐段與導料筒之空間區上方末端間所形成的出口係呈常態未封閉的開放狀態;導料針,其係有一容置於容槽內的針座、一貫穿針座的導料孔、以及一插入導料筒之空間區內的針桿;導料筒,其係有一貫穿二上下端面間的空間區、一容置於容槽內的座部、一與鎖合件相互接觸套合的套接部、以及一較套接部尺寸小的延伸部;鎖合件,其係有一螺合於本體之螺紋處的螺紋部、一位於螺紋部上方的扳動部、一位於扳動部上方的環圍部、以及一軸向貫穿的容置部;藉由上述構造,方能使導料筒之套接部在套入於鎖合件之容置部內,套接部與鎖合件之容置部的部分內壁面間僅能形成直接接觸,且使延伸部與鎖合件之容置部的內壁面保有一定距離空隙而不會形成直接接觸,以降低導料筒與鎖合件間的直接接觸面積及熱傳導率,進而使導料筒出口處保持在一定的加熱溫度以上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開放式熱澆道澆口構造,其中,導料筒之延伸部與套接部間係呈階級狀,以致使延伸部與鎖合件之容置部的內壁面保有適當的距離空隙而不會形成直接 接觸,而具有降低導料筒與鎖合件間的直接接觸面積及熱傳導率。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開放式熱澆道澆口構造,其中,導料筒之延伸部係呈錐狀(即自套接部一端朝向導料筒頂端面呈錐狀收束為之),以致使延伸部與鎖合件之容置部的內壁面保有適當的距離空隙而不會形成直接接觸,而具有降低導料筒與鎖合件間的直接接觸面積及熱傳導率。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所述之開放式熱澆道澆口構造,其中,導料針的針桿末端形成有針錐,且於針桿側方形成有導槽,並使導槽與導料孔間形成對齊連通狀,以利熔熔半固狀的膠料得以經由導料孔及導槽的引導作用而流入至導料筒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開放式熱澆道澆口構造,其中,本體至少包括有一基座、一與基座垂直的軸桿部、以及一位於基座與軸桿部間的環狀凹槽,而基座處設有剖槽,該剖槽係連通至環狀凹槽及基座外側之用,以致使加熱元件能套置於軸桿部外側,且使加熱元件的底端緣能置於環狀凹槽內,並使加熱元件的電線能從剖槽處向外側連接。
  6. 一種開放式熱澆道澆口構造,其包括有:本體,其軸向設有貫穿的軸孔,且軸孔另端連通有一容槽,並於容槽另端內壁形成有螺紋,以供鎖合件螺合之用,且能依序將導料針之針座及導料筒之座部夾置於本體之容槽與鎖合件之間,並使導料針之針桿針錐段與導料筒之空間區上方末端間所形成的出口係呈常態未封閉的開放狀態; 導料針,其係有一容置於容槽內的針座、一貫穿針座的導料孔、以及一插入導料筒之空間區內的針桿;導料筒,其係有一貫穿二上下端面間的空間區、一容置於容槽內的座部、以及一與鎖合件相互接觸套合的套接部;鎖合件,其係有一螺合於本體之螺紋處的螺紋部、一位於螺紋部上方的扳動部、一位於扳動部上方的環圍部、以及一軸向貫穿的容置部;又,該容置部係由下半段的基孔及上半段的間隔孔所構成;藉由上述構造,方能使導料筒之套接部在套入於鎖合件之容置部之基孔內,套接部與基孔內壁面間形成直接接觸,且使導料筒之套接部與鎖合件之容置部的間隔孔內壁面保有一定距離空隙而不會形成直接接觸,以降低導料筒與鎖合件間的直接接觸面積及熱傳導率,進而使導料筒出口處保持在一定的加熱溫度以上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開放式熱澆道澆口構造,其中,間隔孔係呈朝向外側擴大的錐形孔狀,以致使導料筒與鎖合件的間隔孔內壁面保有適當的距離空隙而不會形成直接接觸,而具有降低導料筒與鎖合件間的直接接觸面積及熱傳導率。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開放式熱澆道澆口構造,其中,間隔孔的直徑大於基孔的直徑而呈階級狀,以致使導料筒與鎖合件的間隔孔內壁面保有適當的距離空隙而不會形成直接接觸,而具有降低導料筒與鎖合件間的直接接觸面積及熱傳導率。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7或8項所述之開放式熱澆道澆口構造,其中,導料針的針桿末端形成有針錐,且於針桿側方形成有導槽,並使導槽與導料孔間形成對齊連通狀,以利熔熔半固狀的膠料得以經由導料孔及導槽的引導作用而流入至導料筒內。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開放式熱澆道澆口構造,其中,本體至少包括有一基座、一與基座垂直的軸桿部、以及一位於基座與軸桿部間的環狀凹槽,而基座處設有剖槽,該剖槽係連通至環狀凹槽及基座外側之用,以致使加熱元件能套置於軸桿部外側,且使加熱元件的底端緣能置於環狀凹槽內,並使加熱元件的電線能從剖槽處向外側連接。
TW104208983U 2015-06-05 2015-06-05 開放式熱澆道澆口構造 TWM5119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8983U TWM511942U (zh) 2015-06-05 2015-06-05 開放式熱澆道澆口構造
CA2922733A CA2922733A1 (en) 2015-06-05 2016-03-04 Gate structure of open-chamber hot-runner mol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8983U TWM511942U (zh) 2015-06-05 2015-06-05 開放式熱澆道澆口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1942U true TWM511942U (zh) 2015-11-11

Family

ID=55219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8983U TWM511942U (zh) 2015-06-05 2015-06-05 開放式熱澆道澆口構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A (1) CA2922733A1 (zh)
TW (1) TWM51194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6960B (zh) * 2017-04-14 2019-04-21 成鎂開發企業有限公司 熱澆道防失溫構造
TWI723521B (zh) * 2019-08-30 2021-04-01 成鎂開發企業有限公司 熱澆道防溢構造(一)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6960B (zh) * 2017-04-14 2019-04-21 成鎂開發企業有限公司 熱澆道防失溫構造
TWI723521B (zh) * 2019-08-30 2021-04-01 成鎂開發企業有限公司 熱澆道防溢構造(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922733A1 (en) 2016-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8542066A (ja) 金型分割インサート
TWM511942U (zh) 開放式熱澆道澆口構造
KR20120007993A (ko) 스프루 부시와 그 제조 방법
TWI620643B (zh) 開放式熱澆道澆口構造
JP2016028862A (ja) 射出成形金型及び射出成形方法
JP2010064267A (ja) 中空成形品の成形方法および成形装置
JP2013075504A (ja) スプルブッシュ、ピンポイントゲートブッシュ及び成形用金型
JP2019010854A (ja) 溶融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射出装置、並びに、射出成形品
TW201700357A (zh) Pet瓶胚構造
US20130015606A1 (en) Plastics injection moulding tool and method for plastics injection moulding
TWI273022B (en) Drop tip
CN103395173A (zh) 一种基于三瓣式进胶的pp大输液瓶瓶坯模具
KR20180132072A (ko) 사출 성형 공구
CN106313442B (zh) 开放式热浇道浇口构造
JP5618321B2 (ja) ホットランナ装置
TWI656960B (zh) 熱澆道防失溫構造
JP3153374U (ja) カートリッジ式スプルブッシュユニット
KR20140111457A (ko) 금형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성형방법
KR100910756B1 (ko) 안경다리용 압출장치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다색 안경다리
US5330349A (en) Injection mold having a cylindrical down gate
TWI723521B (zh) 熱澆道防溢構造(一)
EP3395536A1 (en) Mol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old
JP2019043045A (ja) 射出成形用金型
TW202227252A (zh) 熱澆道噴流嘴構造
JP6508783B2 (ja) 射出成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