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1925U - 棘輪扳手方向切換控制構造 - Google Patents

棘輪扳手方向切換控制構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1925U
TWM511925U TW104204798U TW104204798U TWM511925U TW M511925 U TWM511925 U TW M511925U TW 104204798 U TW104204798 U TW 104204798U TW 104204798 U TW104204798 U TW 104204798U TW M511925 U TWM511925 U TW M51192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ushing
chamber
ratchet
groove
switching contr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47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an-Ru Ji
Original Assignee
Yan-Ru J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Ru Ji filed Critical Yan-Ru Ji
Priority to TW1042047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1925U/zh
Publication of TWM511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1925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Description

棘輪扳手方向切換控制構造
本創作系關於一種棘輪扳手方向切換控制構造之技術領域。
按,請參閱 鈞局於89年8月21日所核准公告第403015號「棘輪扳手切換構造改良」,其主要係包括有本體5、驅動體6、掣動體7、控制體8及蓋體55所組成,其中該本體5設有向內凹陷之容置室50,且該容置室50底面設有貫穿孔501,以供驅動體6、掣動體7及控制體8能分別置於本體5至蓋體55間的容置室50內;而該驅動體6外周緣設有齒部60,以供與掣動體7之齒部70相嚙合之;而該掣動體7的兩側形成弧曲部71、72及其適當位置上分別設有推頂部73、凸伸部74,以供掣動體7能置於控制體8之凹部81內,且能使凸伸部74位於控制體8之導槽82內滑動,藉由位於控制體8之定孔84內的彈性體86作用而能確實抵頂於掣動體7上;該控制體8的適當位置上設有把手部80、凹部81、導槽82、限止部83、定孔84、以及倒角部85,該把手部80係直接穿伸於容置室50之貫穿孔501後,再藉由倒角部85的作用而使控制體8完全置於容置室50內;而該限止部83係具有彈性狀暨凸伸於控制體8之表面,以使 控制體8置於容置室50內恰能抵頂於容置室50之底緣及蓋體55上而不會有所搖動;該定孔84內則可容置有彈性體86及柱體87,以藉由彈性體86的作用而能使柱體87確實抵頂於掣動體7之推頂部73上者。
上述創作案雖能達成原先所設定之創作目的,而深受業界及一般操作者所讚許,惟鑑於業界在不餘遺力的研發及技術上的不斷創新突破下,以致使申請人更加努力研究改良,而使其臻於完美實用;再加上,創作人在歷經無數次更新實驗測試以及歸納消費者之實際操作使用上的回應意見,發現尚有下列問題猶待進一步改善:由於習用之蓋體通常係利用螺栓穿過蓋體的穿孔後而螺固於本體上,方能使驅動體、掣動體及控制體被容置於本體至蓋體間的容置室內,因此,其不但會因螺栓裸露而造成組裝後的品質有粗糙化(非精緻)之嫌,而無法提高其品質及賣相外,同時,亦使消費者能輕易拆開分解取出,以造成零組件易於掉落遺失,而需要備存大量的替換維修零件為其一大困擾。
有鑑於此,本創作遂針對上述習知技術之缺失,提出一種棘輪扳手方向切換控制構造,以有效克服上述該等問題,以期能嘉惠於所有的消費者及製造者。
本創作之棘輪扳手方向切換控制構造,其係藉由扣環扣合於本體之環凹槽及棘輪件之凹環槽間、棘輪件之齒部嚙合於 掣動件前側面的齒部、掣動件後側面的限位凸部嵌入至方向鈕之定位槽內,以使單一扣環扣合於棘輪件處而能確保方向鈕不會自本體處脫落,且在組裝後的扣環不會輕易外露,以提升其組裝的精緻度及質感,並不易被拆卸分解而有遺失零件的困擾,而能大大降低更換或維修零件所需的庫存量功效外,同時,利用方向鈕之推部來頂推掣動件之限位槽,而作為改變掣動件往第二容室的另一側位置移動後,再利用頂推件組抵頂於掣動件之限位槽而迫使掣動件能被夾置於第二容室另一側壁面與棘輪件之齒部間,進而達到提高承受的扭力為其進步性功效。
本創作之棘輪扳手方向切換控制構造,其至少包括有一供棘輪件與掣動件與方向鈕容置用的本體、一容置於本體內部的棘輪件、嚙合於棘輪件處的掣動件、具有驅動移動改變掣動件位置方向的方向鈕、以及頂推於掣動件與棘輪件間的頂推件組,其中:本體包括有頭部區域、以及連接至頭部區域的扳動區域,該頭部區域至少包含有供棘輪件容置用的貫穿狀第一容室、一連通至第一容室的第二容室、以及一連通至第二容室的第三容室,該第一容室的底側形成有中空狀環凸部及其側壁面近頂側處形成有環凹槽,且使第一容室與第三容室間連通夾置有第二容室,並使第二容室不會直接連通至本體外側,而第一容室的環凹槽與第三容室的開放端係位於本體的同一側方或不同側方,以致使棘輪件、掣動件及方向鈕能分別容置於第一容室、第二容室、第三容室內活動;一扣環,其係具有彈性回覆力,該扣環係扣合於本體 之環凹槽及棘輪件之凹環槽間,以確保棘輪件不會輕易脫離出本體之外;一棘輪件,其中間形成有一供螺帽或螺栓頭套入用的多邊形中空狀驅動部,其外圍上方形成有一供扣環扣入的凹環槽及其外圍下方形成有一凸抵部,並於凹環槽至凸抵部間形成有可嚙合於掣動件之齒部用的連續等距離排列之齒部;一掣動件,其呈弦月狀,且其前側面形成有一嚙合於棘輪件之齒部處的連續等距離排列狀之齒部,並於其後側面形成有一嵌入方向鈕之定位槽內的限位凸部、以及一供方向鈕驅動用的限位槽;其中,該限位槽的二側分別形成有斜面,且使限位槽之二斜面間所形成開口端的距離會大於二斜面間所形成封閉端的距離;一方向鈕,其至少有一供施力用的扳動部、以及連結於扳動部一端的軸筒,其中,該軸筒設有一供掣動件之限位凸部容置用的定位槽、一推動於掣動件之限位槽用的推部、以及一供頂推件組容置用的容孔,其中,推部係位於定位槽的一側,且推部的二側邊形成有推動面,並使二推動面間形成有容孔;一頂推件組,其至少包含有一彈性件、或至少由一頂推件、以及一推抵於頂推件用的彈性件所組成,該頂推件組係容置於方向鈕之容孔內,且使頂推件組的二端分別彈性抵頂於掣動件之限位槽的斜面至方向鈕之容孔的壁面之間。
1‧‧‧本體
10‧‧‧頭部區域
101‧‧‧第一容室
102‧‧‧環凸部
103‧‧‧環凹槽
105‧‧‧第二容室
108‧‧‧第三容室
11‧‧‧扳動區域
2‧‧‧棘輪件
20‧‧‧驅動部
21‧‧‧凹環槽
22‧‧‧凸抵部
23‧‧‧齒部
3‧‧‧掣動件
31‧‧‧限位凸部
32‧‧‧限位槽
321‧‧‧斜面
322‧‧‧斜面
33‧‧‧齒部
4‧‧‧方向鈕
40‧‧‧扳動部
41‧‧‧軸筒
411‧‧‧定位槽
412‧‧‧推部
413‧‧‧推動面
414‧‧‧推動面
415‧‧‧容孔
5‧‧‧頂推件組
50‧‧‧彈性件
51‧‧‧頂推件
6‧‧‧扣環
A‧‧‧開口端
B‧‧‧封閉端
Q1‧‧‧角度
Q2‧‧‧角度
Q3‧‧‧角度
第1圖為本創作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之方向鈕的剖面示意圖。
第3圖為第1圖之掣動件的俯視圖。
第4圖為第1圖使用時的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5圖為第1圖使用時的另一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6圖為第5圖之方向鈕帶動掣動件欲開始移動時的組合剖面圖。
第7圖為第6圖之方向鈕帶動掣動件略微移動時的組合剖面圖。
第8圖為第7圖之方向鈕再繼續帶動掣動件移動至第二容室中間處時的組合剖面圖。
第9圖為第8圖之方向鈕帶動掣動件移動至第二容室另一側時的組合剖面圖。
請參閱第1圖至第9圖所示,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棘輪扳手方向切換控制構造,其至少包括有一供棘輪件2與掣動件3與方向鈕4容置用的本體1、一容置於本體1內部的棘輪件2、嚙合於棘輪件2處的掣動件3、具有驅動移動改變掣動件3位置方向的方向鈕4、以及抵頂於掣動件3與棘輪件2間的頂推件組5,其中:本體1,其包括有頭部區域10、以及連接至頭部區域10的扳動區域11,該頭部區域10至少包含有供棘輪件2容置用的貫穿狀第一容室101、一連通至第一容室101的第二容室105、以及一連通至第二容室105的第三容室108,該第一容室101的底側形成有中空狀環凸部102及其側壁面近頂側處形成有環凹槽103,且使第一容室101與第三 容室108間連通夾置有第二容室105,並使第二容室105不會直接連通至本體1外側方(即第二容室105係隱藏在本體1內,且第二容室105必須藉由第一容室101及第三容室108的連通才能間接地連通至本體1的外側方);又,第一容室101的環凹槽103與第三容室108的開放端係位於本體1的同一側方為最佳(但亦可位於不同側方加以取代),以致使棘輪件2、掣動件3及方向鈕4能分別容置於第一容室101、第二容室105、第三容室108內活動;一棘輪件2,其中間形成有一供螺帽(圖中未示)或螺栓頭(圖中未示)套入用的多邊形中空狀驅動部20,其外圍上方形成有一供扣環6扣入的凹環槽21及其外圍下方形成有一凸抵部22,並於凹環槽21至凸抵部22間形成有可嚙合於掣動件3之齒部33用的連續等距離排列之齒部23;一掣動件3,其呈弦月狀,且其前側面形成有一嚙合於棘輪件2之齒部23處的連續等距離排列狀之齒部33,並於其後側面形成有一嵌入方向鈕4之定位槽411內的限位凸部31、以及一供方向鈕4驅動用的限位槽32;其中,該限位槽32的二側分別形成有斜面321、322,且使限位槽32之二斜面321、322間所形成開口端A的距離會大於二斜面321、322間所形成封閉端B的距離;而上述限位槽32的二側斜面321、322間的凹槽係能以半橢圓形槽(即非同一半徑的圓槽)加以取代、或是斜面321、322以弧面、或曲面 加以取代;一方向鈕4,其至少有一供施力用的扳動部40、以及連結於扳動部40一端的軸筒41,其中,該軸筒41設有一供掣動件3之限位凸部31容置用的定位槽411、推動於掣動件3之限位槽32處的推部412、以及一供頂推件組5容置用的容孔415,其中,推部412係位於定位槽411的一側,且推部412的二側邊形成有推動面413、414,並使二推動面413、414間形成有容孔415,以供頂推件組5能容置於容孔415內;一頂推件組5,其至少包含有一彈性件50、或至少包括有一頂推件51、以及一推抵於頂推件51用的彈性件50,其中,該頂推件組5係容置於方向鈕4之容孔415內,且使頂推件組5的二端分別彈性抵頂於掣動件3之限位槽32的斜面321、322至方向鈕4之容孔415的壁面;一扣環6,其係具有彈性回覆力,且扣環6係扣合於本體1之環凹槽103及棘輪件2之凹環槽21間,以確保棘輪件2不會輕易脫離出本體1之外;當組裝時,僅需先將方向鈕4之軸筒41置於本體1之第三容室108內,且使已設置於軸筒41上的容孔415軸心線能朝向第一容室101的軸心處,再將頂推件組5之彈性件50及頂推件51依序置於容孔415內,再將掣動件3後側的限位凸部31插入至方向鈕4之定位槽411,同時,使方向 鈕4之推部412及已容置於方向鈕4之容孔415內的頂推件組5之頂推件51能分別容置抵頂於掣動件3的限位槽32上,此時,再將棘輪件2之凸抵部22插入至第一容室101的環凸部102內,且使棘輪件2之齒部23能與掣動件3之齒部33形成相互嚙合,並使棘輪件2之凹環槽21能與本體1之環凹槽103形成對齊,最後,再利用扣環6直接扣合於本體1之環凹槽103及棘輪件2之凹環槽21上(如第1、4、6圖),如此的組裝方式,方能使單一扣環6扣合於棘輪件2處而能確保方向鈕4受掣動件3的嵌入限制作用而不會自本體1處脫落,且在組裝後的扣環6則不會輕易外露,以提升其組裝的精緻度及質感外,同時,亦不易被拆卸分解而有遺失零件的困擾,進而能大大降低更換或維修零件所需的庫存量功效。
當欲切換轉向時,則必須先施力於扳動部40而使方向鈕4以第三容室108為中心開始呈逆時針轉動至一角度Q1,直至方向鈕4之推部412的推動面413踫觸到掣動件3之限位槽32的斜面321為止,同時,會使已位於方向鈕4之容孔415內的頂推件組5之頂推件51前端受限位槽32的另一斜面322引導壓迫而呈略微向容孔415內擠壓(如第6圖);此時,若再繼續轉動方向鈕4呈逆時針轉動至再一角度Q2時,則會迫使方向鈕4之推部412的推動面413會先強制帶動掣動件3之限位槽32的斜面321開始往左側略微移動,且使得掣動件3之齒部33會從棘輪件2之齒部23的齒底斜向 移動至齒頂處,而形成掣動件3同時往左側暨朝第三容室108的方向移動,並強制壓迫頂推件組5之頂推件51壓迫彈性件50於容孔415內呈收縮擠壓(如第7圖);此時,若再繼續施力轉動方向鈕4呈逆時針轉動至另一角度Q3時,則會迫使方向鈕4之推部412的推動面413會強制帶動掣動件3之限位槽32的斜面321更往左側移動,直至方向鈕4之扳動部40移動位於至本體1之扳動區域11的中心處為止,同時,使已位於方向鈕4之容孔415內的頂推件組5之頂推件51前端再次受限位槽32的引導壓迫而呈更略微向容孔415內擠壓(如第8圖);最後,若再次繼續施力轉動方向鈕4呈逆時針轉動至另一側時,則會迫使方向鈕4之推部412的推動面413會再次更強制帶動掣動件3之限位槽32的斜面321更加往左側移動暨超越本體1之第一容孔101至第三容孔108間的中心連線後(即掣動件3左側不再受任何阻力),方能因已容置於容孔415內的頂推件51受彈性件50自身反彈力作用而迫使頂推件51抵推於掣動件3之限位槽32的斜面321上,直至掣動件3左後側壁面緊貼於第二容孔105的左側內壁面處暨掣動件3之齒部33嚙合於棘輪件2之齒部23,換言之,掣動件3會被夾置於第二容孔105的左側內壁面至棘輪件2之齒部23之間(如第9圖),如此,方能達到切換方向控制暨提高承受扭力的功效;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 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故即凡依本創作申請範圍所述之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於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本體
10‧‧‧頭部區域
101‧‧‧第一容室
102‧‧‧環凸部
103‧‧‧環凹槽
105‧‧‧第二容室
108‧‧‧第三容室
11‧‧‧扳動區域
2‧‧‧棘輪件
20‧‧‧驅動部
21‧‧‧凹環槽
22‧‧‧凸抵部
23‧‧‧齒部
3‧‧‧掣動件
31‧‧‧限位凸部
32‧‧‧限位槽
321‧‧‧斜面
322‧‧‧斜面
33‧‧‧齒部
4‧‧‧方向鈕
40‧‧‧扳動部
41‧‧‧軸筒
411‧‧‧定位槽
412‧‧‧推部
413‧‧‧推動面
415‧‧‧容孔
5‧‧‧頂推件組
50‧‧‧彈性件
51‧‧‧頂推件
6‧‧‧扣環

Claims (10)

  1. 一種棘輪扳手方向切換控制構造,其至少包括有一供棘輪件與掣動件與方向鈕容置用的本體、一容置於本體內部的棘輪件、嚙合於棘輪件處的掣動件、具有驅動移動改變掣動件位置方向的方向鈕、以及頂抵於掣動件與棘輪件間的頂推件組,其中:本體,其包括有頭部區域、以及連接至頭部區域的扳動區域,該頭部區域至少包含有供棘輪件容置用的貫穿狀第一容室、一連通至第一容室的第二容室、以及一連通至第二容室的第三容室,該第一容室的底側形成有中空狀環凸部及其側壁面近頂側處形成有環凹槽,且使第一容室與第三容室間連通夾置有第二容室,並使第二容室不會直接連通至本體外側,以致使棘輪件、掣動件及方向鈕能分別容置於第一容室、第二容室、第三容室內活動;扣環,其係具有彈性回覆力,且扣環係扣合於本體之環凹槽及棘輪件之凹環槽間,以確保棘輪件不會輕易脫離出本體之外;棘輪件,其中間形成有一供螺帽或螺栓頭套入用的多邊形中空狀驅動部,其外圍上方形成有一供扣環扣入的凹環槽及其外圍下方形成有一凸抵部,並於凹環槽至凸抵部間形成有可嚙合於掣動件之齒部用的連續等距離排列之齒部;掣動件,呈弦月狀,其前側面形成有一嚙合於棘輪件之齒部處的連續等距離排列狀之齒部,而其後側面形成有一嵌入方向鈕之定位槽內的限位凸部、以及一供方向鈕驅動用的限位槽; 方向鈕,其至少有一供施力用的扳動部、以及連結於扳動部一端的軸筒,其中,該軸筒設有一供掣動件之限位凸部容置用的定位槽、一具有推動掣動件之限位槽移動位置用的推部、以及一供頂推件組容置用的容孔,其中,推部係位於定位槽的一側,且於推部處形成有容孔;頂推件組,其係容置於方向鈕之容孔內,且使頂推件組的二端分別彈性抵頂於掣動件之限位槽至方向鈕之容孔的壁面之間;藉由上述構造,利用扣環扣合於本體之環凹槽及棘輪件之凹環槽間、棘輪件之齒部嚙合於掣動件前側面的齒部、掣動件後側面的限位凸部嵌入至方向鈕之定位槽內,而達到使單一扣環扣合於棘輪件處而能確保方向鈕不會自本體處脫落的組裝便利性外,同時,利用方向鈕之推部來頂推掣動件之限位槽,而作為改變掣動件往第二容室的另一側位置移動後,再利用頂推件組抵頂於掣動件之限位槽而迫使掣動件能被夾置於第二容室另一側壁面與棘輪件之齒部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棘輪扳手方向切換控制構造,其中,推部的二側邊形成有推動面,且於二推動面間的推部處形成有容孔,以供頂推件組能容置於其內;又,該限位槽的二側分別形成有斜面,且使限位槽之二斜面間所形成開口端的距離會大於二斜面間所形成封閉端的距離,以使頂推件組的二端分別彈性抵頂於掣動件之限位槽的斜面至方向鈕之容孔的壁面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棘輪扳手方向切換控制構造,其中,限位槽的二側斜面間的凹槽係能以半橢圓形槽加以取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棘輪扳手方向切換控制構造,其中,限位槽的斜面係以弧面、或曲面加以取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棘輪扳手方向切換控制構造,其中,本體之第一容室的環凹槽與第三容室的開放端係位於本體的同一側方。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棘輪扳手方向切換控制構造,其中,本體之第一容室的環凹槽與第三容室的開放端係位於本體的不同側方。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棘輪扳手方向切換控制構造,其中,頂推件組至少包含有一彈性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棘輪扳手方向切換控制構造,其中,頂推件組至少包含有頂推件、以及一推抵於頂推件用的彈性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棘輪扳手方向切換控制構造,其中,頂推件組至少包含有一彈性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棘輪扳手方向切換控制構造,其中,頂推件組至少包含有頂推件、以及一推抵於頂推件用的彈性件。
TW104204798U 2015-03-30 2015-03-30 棘輪扳手方向切換控制構造 TWM5119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4798U TWM511925U (zh) 2015-03-30 2015-03-30 棘輪扳手方向切換控制構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4798U TWM511925U (zh) 2015-03-30 2015-03-30 棘輪扳手方向切換控制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1925U true TWM511925U (zh) 2015-11-11

Family

ID=55219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4798U TWM511925U (zh) 2015-03-30 2015-03-30 棘輪扳手方向切換控制構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192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8542B (zh) * 2016-06-03 2017-02-01
CN106956127A (zh) * 2017-04-29 2017-07-18 浙江金瑞五金索具有限公司 连接环自动锁螺帽拉松机
TWI608907B (zh) * 2017-04-12 2017-12-21 Reversible ratchet wrench
TWI650205B (zh) * 2018-04-03 2019-02-11 陳怡富 棘輪扳手之撥動裝置
US10384333B2 (en) 2016-07-12 2019-08-20 Shih-Hao Lai Ratchet wrenc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8542B (zh) * 2016-06-03 2017-02-01
US10384333B2 (en) 2016-07-12 2019-08-20 Shih-Hao Lai Ratchet wrench
TWI608907B (zh) * 2017-04-12 2017-12-21 Reversible ratchet wrench
CN106956127A (zh) * 2017-04-29 2017-07-18 浙江金瑞五金索具有限公司 连接环自动锁螺帽拉松机
TWI650205B (zh) * 2018-04-03 2019-02-11 陳怡富 棘輪扳手之撥動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8192B (zh) Ratchet wrench direction switch structure
TWM511925U (zh) 棘輪扳手方向切換控制構造
US8601698B2 (en) Garden shears that avoid loosening of a shaft pin
US8555754B2 (en) Biased pliers
US8424423B2 (en) Connecting rod assembly
US7797920B2 (en) Drive chain and tool device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the same
US20160176026A1 (en) Manual screwdriver
JP2009500185A5 (zh)
US9522460B2 (en) Ratchet wrench actuator structure
US9114511B1 (en) Ratchet connector
US20180048106A1 (en) Terminal crimp tool
KR20170035022A (ko) 셀렉터 방식의 멀티드라이버 세트
US20080072716A1 (en) Tool structure
TWI627028B (zh) 按壓式旋轉工具
CN201483417U (zh) 棘轮扳手方向控制构造
JP6374335B2 (ja) 軸止め構造
EP2368668B1 (en) A quick-turn wrench
US20180311022A1 (en) Head module capable of reciprocal rotation for electric cleaning apparatus
JP3193495U (ja) ラチェット歯車継手構造
JP4532393B2 (ja) ヒンジ
US20150267480A1 (en) Ratchet assembly
US20190076996A1 (en) Press type automatic screwdriver
JP3123425U (ja) 回転方向の切換およびソケットの離脱を迅速に行うことができるソケットレンチ
JP7427858B2 (ja) 送りねじクラッチ機構
US1049649A (en) Screw-dr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