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1503U - 防絨雙層織物 - Google Patents

防絨雙層織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1503U
TWM511503U TW104207344U TW104207344U TWM511503U TW M511503 U TWM511503 U TW M511503U TW 104207344 U TW104207344 U TW 104207344U TW 104207344 U TW104207344 U TW 104207344U TW M511503 U TWM511503 U TW M51150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layer
yarns
fabric layer
war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73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ung-Jung Hsu
Original Assignee
Hop Pin Entp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p Pin Entp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p Pin Entpr Co Ltd
Priority to TW1042073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1503U/zh
Publication of TWM5115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1503U/zh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Description

防絨雙層織物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防絨雙層織物,特別關於一種利用織物本身結構就可達到防絨功效的防絨雙層織物。
近年來,隨著科技進步與生活品質的提高,人們對於日常生活用品的要求亦隨之提高,對於衣物之保暖、舒適與健康功能更加重視。其中,羽絨因具有舒適與保暖的效果,因此,常填充於織物內而製作成例如衣物(外套)或棉被等。
所謂防絨織物(downproof fabric)是指具有防止羽絨填充料滲過之織物。對於防絨織物而言,習知技術通常採用塗層(coating)、貼合(lamination)或採高密度織物再予以壓光(以金屬圓筒棍對織物進行高溫加壓處理)等技術,使羽絨填充料不由織物中滲出,達到織物防絨的效果。此外,為使填充於其中的羽絨填充料平均分散於織物層之間並避免羽絨填充料過度堆積於某部份,習知技術通常採用車縫方式製出間隔,使位於間隔中羽絨填充料被限制於該間隔中,不致於在使用後過度堆積於織品的某部份。
雖然習知技術可利用塗層、貼合或壓光等技術來使織物達到一定的防絨功效且利用車縫方式做成隔間,不過,這些外在加工技術卻相當耗工、耗時、耗能而不環保。因此,如何提供一種防絨雙層織物,可利用織物本身結構就可達到組織防絨的效果,並兼具節能、環保及降低碳排放量的功效,已成為重要課題之一。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創作之目的為提供一種防絨雙層織物,可利用織物本身結構達到組織防絨的功效,並可降低車縫所導致的漏絨現象。另外,本創作除了可達到防絨的效果外,相較於習知防絨技術而言, 更可減少很多工段,兼具節能、環保及降低碳排放量的功效。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創作之一種防絨雙層織物,包括有一第一織物層以及一第二織物層。第一織物層具有複數條第一經紗及複數條第一緯紗。第二織物層具有複數條第二經紗及複數條第二緯紗。其中,第一織物層與第二織物層具有複數個結合部,於該等結合部中,第一織物層與第二織物層係相互穿設且該等第一經紗與該等第二經紗係交錯設置,該等第一經紗、該等第一緯紗、該等第二經紗與該等第二緯紗之丹尼數為20丹尼至75丹尼之間,第一織物層與第二織物層的經紗密度為366條/平方英吋至456條/平方英吋之間,且第一織物層與第二織物層的緯紗密度為220條/平方英吋至300條/平方英吋之間。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創作之一種防絨雙層織物,包括有一第一織物層以及一第二織物層。第一織物層具有複數條第一經紗及複數條第一緯紗。第二織物層具有複數條第二經紗及複數條第二緯紗。其中,第一織物層與第二織物層具有複數個結合部,於該等結合部中,第一織物層與第二織物層係相互穿設且該等第一緯紗與該等第二緯紗係交錯設置,該等第一經紗、該等第一緯紗、該等第二經紗與該等第二緯紗之丹尼數為20丹尼至75丹尼之間,第一織物層與第二織物層的經紗密度為366條/平方英吋至456條/平方英吋之間,且第一織物層與第二織物層的緯紗密度為220條/平方英吋至300條/平方英吋之間。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創作之一種防絨雙層織物,包括有一第一織物層以及一第二織物層。第一織物層具有複數條第一經紗及複數條第一緯紗。第二織物層具有複數條第二經紗及複數條第二緯紗。其中,該等第一經紗、該等第一緯紗、該等第二經紗與該等第二緯紗之丹尼數為20丹尼至75丹尼之間,防絨雙層織物之經紗密度為366條/平方英吋至456條/平方英吋之間,且第一織物層與第二織物層的緯紗密度為220條/平方英吋至300條/平方英吋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該等第一經紗、該等第一緯紗、該等第二經紗與該等第二緯紗之丹尼數為30丹尼至50丹尼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該等第一經紗、該等第一緯紗、該等第二經 紗與該等第二緯紗的材料係為聚酯纖維、尼龍纖維、陽離子纖維、或棉質纖維。
在一實施例中,該等第一經紗與該等第二經紗為不同材質。
在一實施例中,該等第一經紗、該等第一緯紗、該等第二經紗與該等第二緯紗為彈性紗。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經紗與第二經紗具有不同顏色。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織物層與第二織物層於相鄰兩結合部之間形成有一容置空間。
在一實施例中,防絨雙層織物更進一步於一溫度下經由一表面壓光處理,且該溫度為攝氏50度至70度之間。
承上所述,於本創作之防絨雙層織物中,藉由於該等結合部中的第一織物層與第二織物層相互穿設且該等第一經紗與該等第二經紗或該等第一緯紗與該等第二緯紗交錯設置,使得防絨雙層織物可利用織物本身結合部結構就可達到組織防絨的功效。另外,於本創作之防絨雙層織物中,藉由該等第一經紗、該等第一緯紗、該等第二經紗與該等第二緯紗之丹尼數為20丹尼至75丹尼之間,該第一織物層與該第二織物層的經紗密度為366條/平方英吋至456條/平方英吋之間,且該第一織物層與該第二織物層的緯紗密度為220條/平方英吋至300條/平方英吋之間,相較於習知以車縫方式防絨而言,本創作亦可降低車縫所導致的漏絨現象。此外,本創作的防絨雙層織物除了可達到防絨的效果外,相較於習知防絨技術而言,更可減少很多工段,兼具節能、環保及降低碳排放量的功效。
1‧‧‧防絨雙層織物
11‧‧‧第一織物層
111‧‧‧第一經紗
112‧‧‧第一緯紗
12‧‧‧第二織物層
121‧‧‧第二經紗
122‧‧‧第二緯紗
C1、C2‧‧‧結合部
S‧‧‧容置空間
圖1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一種防絨雙層織物的示意圖。
圖2及圖3分別為圖1之防絨雙層織物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防絨雙層織物,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參照符號加以說明。
請參照圖1至圖3所示,其中,圖1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 一種防絨雙層織物1的示意圖,而圖2及圖3分別為圖1之防絨雙層織物1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其中圖中所繪示之經紗及緯紗之粗細以及各紗線之間距並未且亦不需要按照實際比例進行繪製,本創作所述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之人由圖2及圖3自可得知本實施例中各經紗及緯紗的排列與交錯方式,進而明瞭本實施例防絨雙層織物1之各織物層於各結合部的結合方式(詳如下述)的結合方式。不過,為了避免圖面過於複雜,圖3中並未顯示圖2的第一緯紗112與第二緯紗122。本實施例的防絨雙層織物1是一種可防止例如但不限於羽絨填充料滲過之紡織物件,並可加工而應用於衣物或棉物上,以達到舒適與保暖的目的。
如圖1所示,防絨雙層織物1包括有一第一織物層11與一第二織物層12,第一織物層11與第二織物層12係相互穿設,且第一織物層11與第二織物層12具有複數個結合部,其中,結合部例如圖1中的C1、C2。換句話說,第一織物層11與第二織物層12相互穿設,而穿設之處可形成複數個結合部C1、C2、…。於此,所謂「相互穿設」是指,在例如結合部C1左側的第一織物層11位於第二織物層12的上方,而在結合部C1右側(或結合部C2左側)的第二織物層12卻位於第一織物層11的上方,但在結合部C2右側的第一織物層11又位於第二織物層12的上方,以此類推。具體而言,第一織物層11與第二織物層12係相互交錯而具有複數交錯處,且每一個交錯處則形成一個結合部。此外,第一織物層11與第二織物層12於相鄰兩個結合部(例如C1、C2)之間可形成有一容置空間S,此容置空間S可填充入羽絨,再將此容置空間S的另外二側(填入)開口後依據功能裁片(例如:羽絨衣、羽絨被、睡袋等)與車縫連接後,就可成為一個完全封閉的空間。
第一織物層11具有複數條第一經紗111及複數條第一緯紗112,第二織物層12具有複數條第二經紗121及複數條第二緯紗122。換句話說,如圖2所示,複數條第一經紗111與複數條第一緯紗112係交織而形成第一織物層11(一條第一緯紗112係穿過該等第一經紗111的上側、下側、上側、下側、…),且複數條第二經紗121也與複數條第二緯紗122交織而形成第二織物層12(一條第二緯紗122穿過該等第二經紗121的上側、 下側、上側、下側、…)。其中,第一織物層11與第二織物層12的經紗密度可為366條/平方英吋至456條/平方英吋之間(366條/平方英吋≦經紗密度≦456條/平方英吋),且第一織物層11與第二織物層12的緯紗密度可為220條/平方英吋至300條/平方英吋之間(220條/平方英吋≦緯紗密度≦300條/平方英吋)。在一些實施例中,緯紗密度可介於230條/平方英吋至290條/平方英吋之間。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緯紗密度也可介於230條/平方英吋至280條/平方英吋之間。另外,由於第一織物層11與第二織物層12係相互穿設而形成複數結合部,因此,於該等結合部中,經紗與緯紗的密度會加總而更密集。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的經紗(111、121)的總盤頭條數可為22000條至26800條之間。
另外,於該些結合部中,例如結合部C1,該等第一經紗111與該等第二經紗121係交錯設置,且該等第一經紗111、該等第一緯紗112、該等第二經紗121與該等第二緯紗122之丹尼數(denier,D)可為20丹尼至75丹尼之間(20D~75D)。於此,例如圖3所示,「交錯設置」是指,於結合部C1中,兩條第一經紗111之間夾置一條第二經紗121,且兩條第二經紗121之間亦夾置一條第一經紗111。另外,「丹尼」為計算紗粗細和重量的單位,其是指一條9000公尺長的纖維之質量(公克),例如20丹尼為9000公尺長的纖維質量為20公克。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第一經紗111、該等第一緯紗112、該等第二經紗121與該等第二緯紗122之丹尼數可為30丹尼至50丹尼之間(30D~50D)。
該等第一經紗111、該等第一緯紗112、該等第二經紗121與該等第二緯紗122的材料可例如但不限於為聚酯纖維(polyester)、尼龍纖維(nylon)、陽離子纖維(俗稱CD紗)、或棉質纖維(cotton),並不限定。另外,該等第一經紗111、該等第一緯紗112、該等第二經紗121與該等第二緯紗122可為彈性紗,使得防絨雙層織物1具有彈性。其中,第一織物層11與第二織物層12可為相同材質或不同材質,而該等第一經紗111與該等第二經紗121可為相同材質或不同材質,且該等第一緯紗112與該等第二緯紗122亦可為相同材質或不同材質,本創作均不限定。
此外,第一經紗111與第二經紗121可具有不同顏色,第一 緯紗112與第二緯紗122亦可具有不同顏色,使得防絨雙層織物1可具有不同的色塊或具有不同顏色的區域,以產生雙色或多色的效果。補充說明的是,不同材質的經紗(或緯紗)可用不同的染色方法來染出不同顏色。此外,一般的染色方法可區分為「yarn-dyed」與「piece-dyed」,「yarn dyed」是紗先染色再織成布(通常稱為先染),而「piece dye」是織成布以後再染色(通常稱為後染),本創作並不限定使用那一種染色方法。
承上,於本實施例之防絨雙層織物1中,藉由於該等結合部中的第一織物層11與第二織物層12相互穿設且該等第一經紗111與該等第二經紗121交錯設置,使得防絨雙層織物1可利用織物本身結構就可達到組織防絨的效果。另外,本實施例之防絨雙層織物1亦藉由該等第一經紗111、該等第一緯紗112、該等第二經紗121與該等第二緯紗122之丹尼數於上述範圍及經紗密度與緯紗密度於上述範圍之間,以及經紗與緯紗於該等結合部的密度加總,使得相較於習知以車縫方式製成間隔而言,本實施例之防絨雙層織物1於織出成品後藉由第一織物層11與第二織物層12相互穿設且該等第一經紗111與該等第二經紗121的交錯設置來直接形成具有間隔構型的雙層布料;故與習知技術相較,本實施例之防絨雙層織物1可降低因車縫所導致的漏絨現象。另外,相較於習知防絨技術而言(例如塗層、貼合或壓光),防絨雙層織物1可減少許多不必要的工段,兼具節省工時、節能(節電能、節熱能、節水)、環保(降低水與熱排放)及減少碳排放量的功效。
在經緯密度足夠的條件下,防絨雙層織物1本身已具備防絨的效果(組織防絨)。為了進一步加強防絨雙層織物1的防絨功效,在一些實施例中,防絨雙層織物1可進一步於某一溫度下經由一表面壓光的處理(特別是在經紗與緯紗在較低條數或較低密度時),且該溫度可介於攝氏50度至70度之間,更佳者是攝氏63度至69度之間,例如68度(大約是壓光機器的開機溫度),不需要像習知的壓光技術一樣加溫到攝氏180度~200度,因此,兼具節省工時、節能、環保及減少碳排放量的功效。
實際將防絨雙層織物1送至公證單位進行檢驗二次的檢驗,其檢驗過程及結果如下:第一次檢驗:搖晃45鐘後觀察,防絨雙層織 物1的表面無羽絨穿出,且織物表面亦無異常。第二次檢驗:搖晃45鐘後,再使用洗衣機以105℉(40.56℃)的水清洗12分鐘,並於低溫乾燥環境再搖晃45鐘後觀察,防絨雙層織物1的表面亦無羽絨穿出,且織物表面亦無異常。由此可證明,本實施例的防絨雙層織物1可利用織物本身結構就可達到防絨的功效。
另外,本創作另提出一種防絨雙層織物,包括有一第一織物層以及一第二織物層。第一織物層具有複數條第一經紗及複數條第一緯紗,第二織物層具有複數條第二經紗及複數條第二緯紗;其中,該第一織物層與該第二織物層具有複數個結合部,於該等結合部中,該第一織物層與該第二織物層係相互穿設且該等第一緯紗與該等第二緯紗係交錯設置,該等第一經紗、該等第一緯紗、該等第二經紗與該等第二緯紗之丹尼數為20丹尼至75丹尼之間,該第一織物層與該第二織物層的經紗密度為366條/平方英吋至456條/平方英吋之間,且該第一織物層與該第二織物層的緯紗密度為220條/平方英吋至300條/平方英吋之間。本實施例中的第一經紗、第一緯紗的具體技術內容分別對應於上述防絨雙層織物1的第一緯紗112以及第一經紗111;而本實施例中的第二經紗與第二緯紗的具體技術內容則分別對應於上述防絨雙層織物1的第二緯紗122與第二經紗121。本實施例中的第一織物層與第二織物層的具體技術內容可分別對應參照上述防絨雙層織物1的第一織物層11以及第二織物層12,於此不再贅述其技術特徵。
此外,本創作又提出一種防絨雙層織物,包括有一第一織物層以及一第二織物層。第一織物層具有複數條第一經紗及複數條第一緯紗,第二織物層具有複數條第二經紗及複數條第二緯紗;其中,該等第一經紗、該等第一緯紗、該等第二經紗與該等第二緯紗之丹尼數為20丹尼至75丹尼之間,該防絨雙層織物之經紗密度為366條/平方英吋至456條/平方英吋之間,且該第一織物層與該第二織物層的緯紗密度為220條/平方英吋至300條/平方英吋之間。第一織物層、第二織物層、第一經紗、第一緯紗、第二經紗與第二緯紗的具體技術內容可分別對應參照上述防絨雙層織物1的第一織物層11、第二織物層12、第一經紗111、第一緯紗112、第二經紗121與第二緯紗122,於此亦不再贅述其技術特徵。
綜上所述,於本創作之防絨雙層織物中,藉由於該等結合部中的第一織物層與第二織物層相互穿設且該等第一經紗與該等第二經紗或該等第一緯紗與該等第二緯紗交錯設置,使得防絨雙層織物可利用織物本身結合部結構就可達到組織防絨的功效。另外,於本創作之防絨雙層織物中,藉由該等第一經紗、該等第一緯紗、該等第二經紗與該等第二緯紗之丹尼數為20丹尼至75丹尼之間,該第一織物層與該第二織物層的經紗密度為366條/平方英吋至456條/平方英吋之間,且該第一織物層與該第二織物層的緯紗密度為220條/平方英吋至300條/平方英吋之間,相較於習知以車縫方式防絨而言,本創作亦可降低車縫所導致的漏絨現象。此外,本創作的防絨雙層織物除了可達到防絨的效果外,相較於習知防絨技術而言,更可減少很多工段,兼具節能、環保及降低碳排放量的功效。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創作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防絨雙層織物
11‧‧‧第一織物層
111‧‧‧第一經紗
112‧‧‧第一緯紗
12‧‧‧第二織物層
121‧‧‧第二經紗
122‧‧‧第二緯紗
C1‧‧‧結合部

Claims (10)

  1. 一種防絨雙層織物,包括有:一第一織物層,具有複數條第一經紗及複數條第一緯紗;以及一第二織物層,具有複數條第二經紗及複數條第二緯紗;其中,該第一織物層與該第二織物層具有複數個結合部,於該等結合部中,該第一織物層與該第二織物層係相互穿設且該等第一經紗與該等第二經紗係交錯設置,該等第一經紗、該等第一緯紗、該等第二經紗與該等第二緯紗之丹尼數為20丹尼至75丹尼之間,該第一織物層與該第二織物層的經紗密度為366條/平方英吋至456條/平方英吋之間,且該第一織物層與該第二織物層的緯紗密度為220條/平方英吋至300條/平方英吋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絨雙層織物,其中該等第一經紗、該等第一緯紗、該等第二經紗與該等第二緯紗之丹尼數為30丹尼至50丹尼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絨雙層織物,其中該等第一經紗、該等第一緯紗、該等第二經紗與該等第二緯紗的材料係為聚酯纖維、尼龍纖維、陽離子纖維、或棉質纖維。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絨雙層織物,其中該等第一經紗與該等第二經紗為不同材質。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絨雙層織物,其中該等第一經紗、該等第一緯紗、該等第二經紗與該等第二緯紗為彈性紗。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絨雙層織物,其中該第一經紗與該第二經紗具有不同顏色。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絨雙層織物,其中該第一織物層與該第二織物層於相鄰兩結合部之間形成有一容置空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絨雙層織物,其更進一步於一溫度下經由一表面壓光處理,且該溫度為攝氏50度至70度之間。
  9. 一種防絨雙層織物,包括有:一第一織物層,具有複數條第一經紗及複數條第一緯紗;以及 一第二織物層,具有複數條第二經紗及複數條第二緯紗;其中,該第一織物層與該第二織物層具有複數個結合部,於該等結合部中,該第一織物層與該第二織物層係相互穿設且該等第一緯紗與該等第二緯紗係交錯設置,該等第一經紗、該等第一緯紗、該等第二經紗與該等第二緯紗之丹尼數為20丹尼至75丹尼之間,該第一織物層與該第二織物層的經紗密度為366條/平方英吋至456條/平方英吋之間,且該第一織物層與該第二織物層的緯紗密度為220條/平方英吋至300條/平方英吋之間。
  10. 一種防絨雙層織物,包括有:一第一織物層,具有複數條第一經紗及複數條第一緯紗;以及一第二織物層,具有複數條第二經紗及複數條第二緯紗;其中,該等第一經紗、該等第一緯紗、該等第二經紗與該等第二緯紗之丹尼數為20丹尼至75丹尼之間,該防絨雙層織物之經紗密度為366條/平方英吋至456條/平方英吋之間,且該第一織物層與該第二織物層的緯紗密度為220條/平方英吋至300條/平方英吋之間。
TW104207344U 2015-05-13 2015-05-13 防絨雙層織物 TWM5115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7344U TWM511503U (zh) 2015-05-13 2015-05-13 防絨雙層織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7344U TWM511503U (zh) 2015-05-13 2015-05-13 防絨雙層織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1503U true TWM511503U (zh) 2015-11-01

Family

ID=55218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7344U TWM511503U (zh) 2015-05-13 2015-05-13 防絨雙層織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15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5948B (zh) * 2015-12-01 2019-11-01 福懋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多段式組織織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5948B (zh) * 2015-12-01 2019-11-01 福懋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多段式組織織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2532B (zh) 防絨雙層織物
CN106192164B (zh) 一种立体织物及其用途
US20070124874A1 (en) Kind of Polyester Microfibre Weft Knitting Velveteen Coral Blanket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
CN102639020A (zh) 隔热复合织物
TWI515345B (zh) Long fiber nonwoven fabric and laminated fabric with long fiber nonwoven fabric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ong fiber nonwoven fabric
CN205313768U (zh) 一种包芯纱防钻绒面料
US8193105B2 (en) Allergen barrier fabric
CN207452351U (zh) 一种具有立体凹凸外观的面料
KR101073119B1 (ko) 다층의 공기함유층을 가진 퀼팅 포지
CN104452019A (zh) 一种具有双面接触异感的面料
TWM511503U (zh) 防絨雙層織物
US9982370B2 (en) Down-proof double-layer fabric
TWM485256U (zh) 吸濕排汗單向導濕織物結構
JP3194799U (ja) 三重構造の布地
CN106592059A (zh) 一种起绒牛仔布及制作方法
CN216545169U (zh) 耐磨服饰面料
CN209566589U (zh) 一种可双面使用的防水防火绒布面料
CN106240013A (zh) 水洗变形率低体感凉爽纤维面料
CN206102245U (zh) 一种保温被套
JP3129136U (ja) 足袋
TWM613816U (zh) 具有不收縮紗、易收縮紗及發熱紗織造成的三層結構布
CN106113693A (zh) 较佳撕破强度体感凉爽纤维面料
CN106183184A (zh) 降温体感凉爽纤维面料
CN106273821A (zh) 刚度和硬度好体感凉爽纤维面料
CN106273841A (zh) 防止蒸发热损失体感凉爽纤维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