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9704U - 棘輪扳手結構 - Google Patents

棘輪扳手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9704U
TWM509704U TW104211137U TW104211137U TWM509704U TW M509704 U TWM509704 U TW M509704U TW 104211137 U TW104211137 U TW 104211137U TW 104211137 U TW104211137 U TW 104211137U TW M509704 U TWM509704 U TW M50970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tchet
teeth
tooth
groove
receiv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1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un-Wen Liao
Original Assignee
Jun-Wen Lia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n-Wen Liao filed Critical Jun-Wen Liao
Priority to TW104211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9704U/zh
Publication of TWM5097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9704U/zh

Links

Description

棘輪扳手結構
本創作係與一棘輪扳手結構有關,尤指一種棘輪扳手結構之制齒之咬合齒與棘輪部之囓合狀態係為二個端齒與棘輪部呈最囓合狀態,複數中間齒與棘輪部係呈部份嚙合狀態,最中間齒係呈最小嚙合狀態;該制齒係會有變形量,該二個端齒已與棘輪部呈最嚙合狀態,該制齒係會以複數中間齒為變形處,該二個端齒與複數中間齒即均會與棘輪部呈緊密囓合狀態。
習用棘輪扳手結構之棘輪91及制齒92結構,如第九圖、第十圖及第十一圖所示,該習用棘輪91係設有棘輪部911,該制齒92係設有咬合齒921,該咬合齒921係與棘輪部911相嚙合,使該制齒92係可旋動棘輪91而旋動螺合件。
但此習用棘輪91及制齒92之缺失係在於:
結構上該制齒92之咬合齒921係以單一圓心及單一弧面所組成,該咬合齒921之單一弧面及單一圓心係要配合棘輪91之棘輪部之圓心及外徑,因此該咬合齒921係全部與棘輪部911呈全嚙合狀態,該制齒92受本體旋動後,該制齒92係會產生變形,該制齒92之變形量係無法有其它空間適當轉移,旋動一段時間,該制齒92變形量累積後會使整個制齒92變形而與棘輪91間嚙合不完全。
另一習用之棘輪扳手結構,如美國專利申請號:09/523625, 證書號:US6457387B1,台灣專利案申請號:089200570,專利名稱:棘輪扳手(二),該專利案結構係在於:一種棘輪扳手之換向塊30,該換向塊30一側分別設有第一齒面31及第二齒面32,該第一齒面31及第二齒面32係由二個不同圓心所形成之兩個弧率,其中以該兩圓心所形成之圓相交於一點,且兩圓心與上述相交點所形成之夾角小於30度。
該第一齒面31與棘齒211嚙合時,該第二齒面32係與棘齒211呈不嚙合狀,如此該換向塊30受力變形時,該第二齒部32處係可承受變形量,該換向塊30即有更佳之使用壽命,此即為此專利案相對習用制齒92之優點。
但此專利案結構之缺失係在於:
1、該第一齒面31及第二齒面32係由二個不同圓心之兩個弧率,該第一齒面31或第二齒面32係分別與棘齒211囓合,該換向塊30基本上係為壓出成型或射出成型,該換向塊30之二個不同圓心之弧率於設計結構時需精準計算其數值及二個圓心間之間距,如有誤差即會造成缺失亦或無法與棘齒211完全囓合。
2、該第一齒面31或第二齒面32係分別與棘齒211囓合,基本上第一齒面31嚙合之齒數即會較制齒92嚙合之齒數少基本上即會較習用之制齒92扭力較少。
3、一般而言該棘輪扳手至少有二十種以上之規格尺寸,每一規格尺寸即需相同規格之換向塊30,該每一規格之換向塊30需設計二個不同弧率之第一齒面31及第二齒面32,該換向塊30相對制齒92即會增加很多之設計時間及成本。
4、該換向塊30及制齒92係為粉未壓出成型或粉未射出成型,成型工法中一定多少有機率會產生變形缺失,習用之制齒92之咬合齒921係僅有單一 弧面及單一圓心即會產生變形機率而造成制齒92之不良品之損失,該第一齒面31及第二齒面32係有二個圓心及二個弧面,理論上即會有二倍之不良品損失。
有鑑於上述習用專利案之棘輪扳手結構,本創作人藉多年從事相關行業之製造及設計經驗,終於有一能解決習用弊端之棘輪扳手結構之產品問世。
習用之制齒係有變形量累積之缺失或 換向塊亦有扭力不足之缺失,本創作之棘輪扳手結構之制齒之咬合齒與棘輪部之囓合狀態係為二個端齒與棘輪部呈最囓合狀態,複數中間齒與棘輪部係呈部份嚙合狀態,最中間齒係呈最小嚙合狀態;該制齒受旋動扭力而迫壓後係會有變形量,該二個端齒已與棘輪部呈最嚙合狀態,該制齒係會以複數中間齒為變形處,該二個端齒與複數中間齒即均會與棘輪部呈緊密囓合。
一種棘輪扳手結構,其係包括:一本 體係設有第一容槽、第二容槽及第三容槽;一棘輪係樞設於第一容槽內,該棘輪係設有環狀排列齒之棘輪部,該棘輪部之各齒峰間係連設有第一圓心及第一半徑;一制齒係容置於第二容槽內一側,該制齒後側面係靠設於第二容槽壁面上,該制齒前側係設有咬合齒,該咬合齒係與棘輪部相囓合,該咬合齒係包括二個端齒及複數中間齒,該二個端齒係設於咬合齒之兩側,該複數中間齒係設於二端齒間,咬合齒之各齒谷間係連設有第二圓心及第二半徑,該第二圓心係位於第一容槽範圍處,第二半徑係小於第一半徑;咬合齒與棘輪部之囓合狀態係為二個端齒與棘輪部呈最囓合狀態,複 數中間齒與棘輪部係呈部份嚙合狀態,最中間齒係呈最小嚙合狀態;該制齒係會產生變形量,因該二個端齒已與棘輪部呈最嚙合狀態,制齒係會以複數中間齒為變形處,該二個端齒與複數中間齒即均會與棘輪部呈緊密囓合狀態。
該制齒不受力時係僅有二個端齒與棘 輪部相嚙合,該中間齒係與棘輪部呈部份嚙合狀態,該制齒受力變形後即呈全部嚙合狀態,該制齒之變形係可由中間齒處所吸收,該制齒即可具有較佳之使用壽命。該制齒受第二容槽之壁面迫壓後,該咬合齒之二個端齒與複數中間齒即均會與棘輪部呈緊密囓合狀態,藉此該咬合齒之嚙合齒數係不會減少,該棘輪扳手結構即可具有更佳之旋動扭力。該制齒之咬合齒係以第二圓心及第二半徑與棘輪之棘輪部產生囓合,該制齒於製造生產時較不會有數值誤差之缺失,係較具有生產效率的。本創作之制齒結構係可具有變形量之優點且在設計時亦具有第二圓心及第二半徑之優點,該制齒受迫壓後係會呈全部齒數之嚙合狀態,亦即本創作之制齒係具有習用制齒及專利結構之換向塊之優點,該制齒在變形量及扭力承受下具有二全其美之優點。
為使 鈞局委員及熟習此項技藝人士對本創作之功效完全瞭解,茲配合圖式及圖號就本創作之結構、組成說明於後,惟以下所述者僅為用來解釋本創作之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是在本創作之精神下,所作的任何修飾變更皆仍應屬於本創作之保護範圍。
10‧‧‧本體
11‧‧‧第一容槽
12‧‧‧第二容槽
121‧‧‧第一靠抵面
13‧‧‧第三容槽
14‧‧‧蓋體槽
20‧‧‧棘輪
21‧‧‧棘輪部
22‧‧‧轉動部
23‧‧‧環槽
24‧‧‧缺槽
25‧‧‧套合部
26‧‧‧第一圓心
27‧‧‧第一半徑
30‧‧‧制齒
31‧‧‧咬合齒
311‧‧‧端齒
312‧‧‧中間齒
32‧‧‧凹弧槽
33‧‧‧第二圓心
34‧‧‧第二半徑
40‧‧‧控制單元
41‧‧‧撥鈕
42‧‧‧卡制件
43‧‧‧彈性元件
50‧‧‧蓋體
60‧‧‧扣環
61‧‧‧卡制部
70‧‧‧第一封閉件
80‧‧‧第二封閉件
91‧‧‧棘輪
911‧‧‧棘輪部
92‧‧‧制齒
921‧‧‧咬合齒
第一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立體分解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棘輪之上視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制齒之上視圖。
第四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立體組合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側視圖。
第六圖、係本創作第五圖A-A處之剖視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第六圖B處之放大圖。
第八圖、係本創作第六圖B處操作狀態之放大圖。
第九圖、係習用棘輪扳手之側視圖。
第十圖、係第九圖B-B處之剖視圖。
第十一圖、係第十圖E處之放大圖。
首先請參閱第一圖至第三圖所示,第一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立體分解圖,第二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棘輪之前視圖,第三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制齒之上視圖,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棘輪扳手結構,其係包括:一本體10,該本體10係設有柄部以供旋動,該本體10之作用端係設有一貫穿之第一容槽11,該第一容槽11係呈一圓形槽狀,該第一容槽11一側近柄部處係設有第二容槽12,該第一容槽11與第二容槽12係呈相通狀,該第二容槽12之圓心係設於第一容槽11之範圍內,該第二容槽12之直徑係小於第一容槽11,該第二容槽12封閉端處係設有第一靠抵面121,第二容槽12一側近柄部處係設有第三容槽13,第三容槽13二端係呈開放狀,第三容槽13係與第二容槽12呈相通狀,第三容槽13之直徑係小於第二容槽12,本體 10係設有蓋體槽14,蓋體槽14係設於第一容槽11、第二容槽12及第三容槽13範圍處;一棘輪20,該棘輪20係樞設於第一容槽11內,該棘輪20外周緣係設有環狀排列齒之棘輪部21,該棘輪20一端係設有轉動部22,該轉動部22之直徑係大於棘輪部21之外直徑,該轉動部22係凸露於本體10外,該轉動部22係靠抵於本體10之端面處,該棘輪20另端係設有環槽23,該棘輪部21係設於轉動部22及環槽23間,該環槽23上係設有一缺槽24,該缺槽24係呈圓孔狀,該環槽23及缺槽24係凸露於本體10外,該棘輪20係設有套合部25,該套合部25係呈一貫穿之六角形狀、十二角形狀或各式槽形狀,該缺槽24係連通環槽23及套合部25,該棘輪部21之各齒峰間係連設有第一圓心26及第一半徑27;一制齒30,該制齒30係容置於第二容槽12內一側,該制齒30後側面係靠設於第二容槽12壁面上,該制齒30係可於第二容槽12內左右位移,該制齒30前側係設有咬合齒31,該咬合齒31係與棘輪20之棘輪部21相囓合,該咬合齒31係包括二端齒311及複數中間齒312,該二端齒311係設於咬合齒311之兩側,該複數中間齒312係設於二端齒311間,該制齒30後側係設有一凹弧槽32,該咬合齒31之各齒谷間係連設有第二圓心33及第二半徑34,該第二圓心33係位於第一容槽11範圍處,該第二圓心33係較第一圓心26接近第二容槽12,該第二半徑34係小於第一半徑27,該第二半徑34係為第一半徑27之零點八以上,該第二半徑34係為第一半徑27之零點八五以上,該第二半徑34係為第一半徑27之零點九以上,該第二半徑34係為第一半徑27之零點九五以上;該咬合齒31係與棘輪部21相囓合,該咬合齒31與棘輪部21之囓合狀態係為二端齒311與棘輪部21呈最囓合狀態,複數中間齒312與棘輪部 21係呈部份嚙合狀態,最中間齒312係呈最小嚙合狀態,若以二個端齒311與棘輪部21間之嚙合狀態係為百分之一百,最中間齒312之嚙合狀態係為百分之八十或百分之九十;該本體10係旋動制齒30而旋動棘輪20,該制齒30受第二容槽12之壁面迫壓後,該制齒30係會產生適當之變形量,因該二個端齒311已與棘輪部21呈最嚙合狀態,該制齒30係會以複數中間齒312為變形處,藉此該咬合齒31之二個端齒311與複數中間齒312即均會與棘輪部21呈緊密囓合狀態;一控制單元40,該控制單元40係設於本體10之第三容槽13內,該控制單元40係可轉動而控制制齒30於第二容槽12內左右移位而控制棘輪扳手之正逆旋動,該控制單元40係包括一撥鈕41、一卡制件42及彈性元件43,該撥鈕41係設有一圓柱塊,該圓柱塊係樞設於本體10之第三容槽13內,該撥鈕係設有撥片部,撥片部係凸露於第三容槽13外,該卡制件42係呈ㄇ字形狀,該卡制件42係容設於撥鈕41之圓柱塊內,該卡制件42中央係設有一容置槽,該彈性元件43係容置於撥鈕41之圓柱塊及卡制件42之容置槽內,該卡制件42係受彈性元件43之彈力頂抵而抵於制齒30之凹弧槽32處,該撥鈕41係可轉動而控制卡制件42及制齒30,使該制齒30可於第二容槽12內左右移位;該卡制件42一側係靠抵於本體10之第一靠抵面121處,該彈性元件43係容設於撥鈕41之圓柱塊及卡制件42之容置槽內,亦即該第一靠抵面121係限制卡制件42,該卡制件42係限制彈性元件43,該彈性元件43係限制撥鈕41之圓柱塊,使該撥鈕41係樞設於第三容槽13內而不脫出第三容槽13外;一蓋體50,該蓋體50係容設於容蓋槽14處,該蓋體50並封閉 第二容槽12及第三容槽13,該蓋體50係設有穿孔,該穿孔係供棘輪20端部凸伸;一扣環60,該扣環60係容設於棘輪20之環槽23內,該扣環60係凸露於本體10外,該扣環60係靠抵於蓋體50端面處,使該蓋體50係設於蓋體槽14處,該扣環60係呈G形狀之環體,該扣環60係設有卡制部61,該卡制部61係容設於棘輪20之缺槽24處,該卡制部61端部係凸露於套合部25範圍內;該棘輪20之轉動部22係靠抵於本體10端面上,且該扣環60係容設於環槽23內,該扣環60係靠抵於蓋體50端面處,該蓋體50受限於扣環60而結合於蓋體槽14處,該棘輪20受限於轉動部22及扣環60而樞設於第一容槽11處;一第一封閉件70,該第一封閉件70係呈圓體狀,該第一封閉件70係封閉套合部25;一第二封閉件80,該第二封閉件80係呈六角形狀,該第二封閉件80係容設於棘輪20近轉動部22之套合部25一端,該第二封閉件80係與棘輪20之套合部25相結合,該第二封閉件80中央係呈一圓型之穿透狀,該第二封閉件80中央係與第一封閉件70相結合,使該第一封閉件70係封閉套合部25。
請繼續參閱第四圖所示,第四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立體組合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棘輪20係樞設於本體10之第一容槽11內,該轉動部22係凸露於本體10外可供使用者轉動,該制齒30係容設於本體10之第二容槽12內,該控制單元40係設於本體10之第三容槽13內,該蓋體50係容設於蓋體槽14內,該扣環60係容設於棘輪20之環槽23內,且該卡制部61係容設於缺槽24內,該棘輪20係受限於轉動部22及扣環60而樞設於第一容槽 11內。
請繼續參閱第五圖、第六圖及第七圖所示,第五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側視圖,第六圖係本創作第五圖A-A處之剖視圖,第七圖係本創作第六圖B處之放大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卡制件42係受彈性元件43之彈力頂抵而抵於制齒30之凹弧槽32處,使該咬合齒31係與棘輪部21相囓合,該咬合齒31與棘輪部21之囓合狀態係為二端齒311與棘輪部21呈最囓合,複數中間齒312與棘輪部21係呈部份嚙合狀態,該最中間齒312係呈最小嚙合狀態。
請繼續參閱第八圖所示,第八圖係本創作第六圖B處操作狀態之放大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當旋動本體10時,該本體10係旋動制齒30而旋動棘輪20,該制齒30受第二容槽12之壁面迫壓後,該制齒30係會產生適當之變形量,因該二端齒311已與棘輪部21呈最嚙合狀態,該制齒30係會以複數中間齒312為變形處,藉此該咬合齒31之二個端齒311與複數中間齒312即均會與棘輪部21呈緊密囓合而旋動棘輪20,此即為本創作最主要之嚙合原理。
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係在討論制齒30結構,因此各種習用之棘輪20及控制單元40係無法一一詳述,例如習用結構中之控制單元40係有撥扭、彈簧帽及彈簧結構,或整體結構中係無蓋體50及蓋體槽14,該棘輪20係直接以扣環60樞設於本體10之第一容槽11處,如此均應屬本創作之保護範圍。
本創作之棘輪扳手結構係具有下述之優點:
1、該制齒30不受力時係僅有二個端齒311與棘輪部21相嚙合,該中間齒312係與棘輪部21呈部份嚙合狀態,該制齒30受力變形後即呈全部嚙合狀態,該制齒30之變形係可由中間齒312處所吸收,該制齒30即可具有較佳之 使用壽命。
2、該制齒30受第二容槽12之壁面迫壓後,該咬合齒31之二個端齒311與複數中間齒312即均會與棘輪部21呈緊密囓合狀態而旋動棘輪20,藉此該咬合齒31之嚙合齒數係不會減少,該棘輪扳手結構即可具有更佳之旋動扭力。
3、該制齒30之咬合齒31係以第二圓心33及第二半徑34與棘輪20之棘輪部21產生囓合,該制齒30於製造生產時較不會有數值誤差之缺失,係較具有生產效率的。
4、每一規格之棘輪扳手中,各規格之制齒30係僅有以第二圓心33為弧率之咬合齒31,如此每一規格之制齒30係僅有第二半徑34而較易設計規格尺寸。
5、該制齒30為粉未壓出成型或粉未射出成型,該成型工法中會產生變形缺失,該制齒30係僅有第二圓心33及第二半徑34,造成制齒30不良品之機率即較低。
6、本創作之制齒30結構係可具有變形量之優點且在設計時亦具有第二圓心33及第二半徑34之優點,該制齒30受迫壓後係會呈全部齒數之嚙合狀態,亦即本創作之制齒30係具有習用制齒92及專利結構之換向塊30之優點而無其缺失,該制齒30在變形量、設計尺寸及扭力承受下具有二全其美之優點。
因此本創作之棘輪扳手結構深具產業利用價值性、新穎性及進步性,誠能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
10‧‧‧本體
11‧‧‧第一容槽
12‧‧‧第二容槽
121‧‧‧第一靠抵面
13‧‧‧第三容槽
14‧‧‧蓋體槽
20‧‧‧棘輪
21‧‧‧棘輪部
22‧‧‧轉動部
23‧‧‧環槽
24‧‧‧缺槽
25‧‧‧套合部
30‧‧‧制齒
31‧‧‧咬合齒
32‧‧‧凹弧槽
40‧‧‧控制單元
41‧‧‧撥鈕
42‧‧‧卡制件
43‧‧‧彈性元件
50‧‧‧蓋體
60‧‧‧扣環
61‧‧‧卡制部
70‧‧‧第一封閉件
80‧‧‧第二封閉件

Claims (14)

  1. 一種棘輪扳手結構,其係包括:一本體,該本體之作用端係設有一貫穿之第一容槽,該第一容槽係呈一圓形槽狀,該第一容槽一側近柄部處係設有第二容槽,該第一容槽與第二容槽係呈相通狀,該第二容槽之圓心係設於第一容槽之範圍內,該第二容槽之直徑係小於第一容槽;一棘輪,該棘輪係樞設於第一容槽內,該棘輪外周緣係設有環狀排列齒之棘輪部,該棘輪部之各齒峰間係連設有第一圓心及第一半徑;一制齒,該制齒係容置於第二容槽內一側,該制齒後側面係靠設於第二容槽壁面上,該制齒前側係設有咬合齒,該咬合齒係與棘輪之棘輪部相囓合,該咬合齒係包括二個端齒及複數中間齒,該二個端齒係設於咬合齒之兩側,該複數中間齒係設於二個端齒間,該咬合齒之各齒谷間係連設有第二圓心及第二半徑,該第二圓心係位於第一容槽範圍處,該第二半徑係小於第一半徑;該咬合齒係與棘輪部相囓合,該咬合齒與棘輪部之囓合狀態係為二個端齒與棘輪部呈最囓合狀態,複數中間齒與棘輪部係呈部份嚙合狀態,最中間齒係呈最小嚙合狀態;該本體係旋動制齒而旋動棘輪,該制齒受第二容槽之壁面迫壓後,該制齒係會產生變形量,因該二個端齒已與棘輪部呈最嚙合狀態,該制齒係會以複數中間齒為變形處,藉此該咬合齒之二個端齒與複數中間齒即均會與棘輪部呈緊密囓合狀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二容槽一側近柄部處係設有第三容槽,第三容槽係與第二容槽呈相通狀,第三容槽之直徑係小於第二容槽,該制齒係可於第二容槽內左右位移,該制齒後側係設有一凹 弧槽,設有一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係設於本體之第三容槽內,該控制單元係可轉動而控制制齒於第二容槽內左右移位而控制棘輪扳手之正逆旋動。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二容槽封閉端處係設有第一靠抵面,第三容槽二端係呈開放狀。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棘輪一端係設有轉動部,該轉動部之直徑係大於棘輪部之外直徑,該轉動部係凸露於本體外,該轉動部係靠抵於本體之端面處,該棘輪另端係設有環槽,該棘輪部係設於轉動部及環槽間,該環槽上係設有一缺槽,該缺槽係呈圓孔狀,該環槽及缺槽係凸露於本體外,該棘輪係設有套合部,該套合部係呈一貫穿之六角形狀、十二角形狀或各式槽形狀,該缺槽係連通環槽及套合部。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本體係設有蓋體槽,蓋體槽係設於第一容槽、第二容槽及第三容槽範圍處,設有一蓋體,該蓋體係容設於容蓋槽處,該蓋體並封閉第二容槽及第三容槽,該蓋體係設有穿孔,該穿孔係供棘輪端部凸伸;設有一扣環,該扣環係容設於棘輪之環槽內,該扣環係凸露於本體外,該扣環係靠抵於蓋體端面處,使該蓋體係設於蓋體槽處,該扣環係呈G形狀之環體,該扣環係設有卡制部,該卡制部係容設於棘輪之缺槽處,該卡制部端部係凸露於套合部範圍內;該棘輪之轉動部係靠抵於本體端面上,且該扣環係容設於環槽內,該扣環係靠抵於蓋體端面處,該蓋體受限於扣環而結合於蓋體槽處,該棘輪受限於轉動部及扣環而樞設於第一容槽處。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控制單元係包括一撥鈕、一卡制件及彈性元件,該撥鈕係設有一圓柱塊,該圓柱塊係樞設於本體之第三容槽內,該撥鈕係設有撥片部,撥片部係凸露於第三容槽外,該卡制 件係呈ㄇ字形狀,該卡制件係容設於撥鈕之圓柱塊內,該卡制件中央係設有一容置槽,該彈性元件係容置於撥鈕之圓柱塊及卡制件之容置槽內,該卡制件係受彈性元件之彈力頂抵而抵於制齒之凹弧槽處,該撥鈕係可轉動而控制卡制件及制齒,使該制齒可於第二容槽內左右移位;該卡制件一側係靠抵於本體之第一靠抵面處,該彈性元件係容設於撥鈕之圓柱塊及卡制件之容置槽內,亦即該第一靠抵面係限制卡制件,該卡制件係限制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係限制撥鈕之圓柱塊,使該撥鈕係樞設於第三容槽內而不脫出第三容槽外。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二圓心係較第一圓心接近第二容槽。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二半徑係為第一半徑之零點八以上。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二半徑係為第一半徑之零點八五以上。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二半徑係為第一半徑之零點九以上。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二半徑係為第一半徑之零點九五以上。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若以二個端齒與棘輪部間之嚙合狀態係為百分之一百,最中間齒之嚙合狀態係為百分之八十或百分之九十。
  13. 如請求項4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設有一第一封閉件,該第一封閉件係呈圓體狀,該第一封閉件係封閉套合部。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設有一第二封閉件,該第二封閉件係呈六角形狀,該第二封閉件係容設於棘輪近轉動部之套合部一端,該第二封閉件係與棘輪之套合部相結合,該第二封閉件中央係呈一圓型之穿透狀,該第二封閉件中央係與第一封閉件相結合,使該第一封閉件係封閉套合部。
TW104211137U 2015-07-10 2015-07-10 棘輪扳手結構 TWM5097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1137U TWM509704U (zh) 2015-07-10 2015-07-10 棘輪扳手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1137U TWM509704U (zh) 2015-07-10 2015-07-10 棘輪扳手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9704U true TWM509704U (zh) 2015-10-01

Family

ID=54852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1137U TWM509704U (zh) 2015-07-10 2015-07-10 棘輪扳手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970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6894B (zh) * 2016-10-28 2017-12-01
TWI608907B (zh) * 2017-04-12 2017-12-21 Reversible ratchet wrench
TWI710430B (zh) * 2019-11-07 2020-11-21 優鋼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棘輪扳手之撥動件結構
TWI716297B (zh) * 2020-03-17 2021-01-11 英發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較小尺寸驅動頭之棘輪扳手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6894B (zh) * 2016-10-28 2017-12-01
TWI608907B (zh) * 2017-04-12 2017-12-21 Reversible ratchet wrench
TWI710430B (zh) * 2019-11-07 2020-11-21 優鋼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棘輪扳手之撥動件結構
TWI716297B (zh) * 2020-03-17 2021-01-11 英發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較小尺寸驅動頭之棘輪扳手
US11376717B2 (en) 2020-03-17 2022-07-05 Infar Industrial Co., Ltd. Ratchet wrenc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09704U (zh) 棘輪扳手結構
CA2876488C (en) Electric ratchet wrench
TWI540024B (zh)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TWM483144U (zh) 棘輪扳手結構
JP2017119462A5 (zh)
US20170120426A1 (en) Axis Fixing Device for a Ratchet Wrench and Ratchet Wrench Including the Same
TWI610765B (zh)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JP2014083679A (ja) トルク工具
CA2972534C (en) Uni-directional drive gear and a gear transmission device with the same
TWM487181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I610766B (zh) 防崩齒棘動工具
US20070012142A1 (en) Ratchet screwdriver
TWM515935U (zh) 組合式棘輪扳手
TW201600253A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M483148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M474601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I382895B (zh) 棘輪手工具的換向結構
TW201416181A (zh) 扳手結構
CN108724067B (zh) 无切换钮的换向式棘轮扳手
TWM524768U (zh) 扳手改良結構
TWI529034B (zh)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TWM545665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M515936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201325825A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201815527A (zh) 棘輪扳手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