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8678U - 鏡頭檢測裝置 - Google Patents

鏡頭檢測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8678U
TWM508678U TW104209356U TW104209356U TWM508678U TW M508678 U TWM508678 U TW M508678U TW 104209356 U TW104209356 U TW 104209356U TW 104209356 U TW104209356 U TW 104209356U TW M508678 U TWM508678 U TW M50867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base
crossbar
gear
lens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9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n-Ci Chang
Original Assignee
Cal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l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l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4209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8678U/zh
Publication of TWM508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8678U/zh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鏡頭檢測裝置
本創作係與鏡頭檢測裝置有關;特別是指一種用以檢測收容於鏡頭內的光學鏡片是否有髒污之鏡頭檢測裝置。
鏡頭在組裝的過程中,由於人為因素組裝環影響,空氣中的微粒及灰塵很有可能會隨著組裝動作附於光學鏡片上,而些微粒將隨著光學鏡片的組裝而進到鏡頭內,而阻擋鏡頭內之光線之行進,從而導致鏡頭模組成像後之影像出現黑點等瑕疵。
目前,偵測鏡頭內是否有微粒的裝置為,在鏡頭的成像側上,設置一光學感測器(例如CCD),然後前後移動該鏡頭或影像感測器,使該影像感測器位在該鏡頭之光學鏡片的成像側上,以接收該光學鏡片上的成像圖案,然後,操作員在藉由觀測成像圖案是有微粒影像時,以確定該鏡頭模組中的光學鏡片以被微粒污染。
但是,目前的裝置只能對該鏡頭或影像感測器進行一維的線性移動,因此,當微粒落於光學鏡片邊緣上時,便容易被鏡頭內的陰影給遮蔽住,而無法被檢出。
有鑑於此,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使鏡頭轉動,以檢測鏡頭內之光學鏡片是否有微粒的鏡頭檢測裝 置。
緣以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所提供鏡頭檢測裝置,用以檢測一鏡頭內之光學鏡片髒污。該鏡頭檢測裝置包括:一第一基座、一鏡頭架、一光學感測器、一光源模組以及一驅動裝置。該第一基座具有一第一穿孔。該鏡頭架具有一通孔;該鏡頭架係以可轉動的方式結合於該第一基座上,使該通孔在該鏡頭架於該第一基座上轉動的過程中都對準該第一基座之第一穿孔;另外,該鏡頭架用以裝設該鏡頭,使該鏡頭之光軸於該鏡頭架在該第一基座上轉動的過程中都通過該通孔及該第一穿孔。該光學感測器,設置在該鏡頭之像側且該鏡頭之光軸所通過的一位置上,用以將該鏡頭之成像轉換成相對之電子訊號。該光源模組設置於該鏡頭之物側且在該鏡頭之光軸所通過的一位置上。該驅動裝置連接該從動件,用以驅動該鏡頭架於該第一基座上轉動。
本創作之效果在於,藉由所檢測的鏡頭旋轉,使光學感測器能拍下不同角度之光學鏡片的影像,而落於光學鏡片邊緣上的微粒也能因角度的不同而被光學感測器所拍攝下來,而不會因鏡頭內的陰影而被遮蔽住。
100‧‧‧鏡頭檢測裝置
10‧‧‧第一基座
10a‧‧‧第一穿孔
10b‧‧‧內螺紋
15‧‧‧底座
20‧‧‧鏡頭架
20a‧‧‧通孔
22‧‧‧外環齒
24‧‧‧外螺紋
25‧‧‧第一滑軌
30‧‧‧驅動裝置
32‧‧‧第二基座
32a‧‧‧第二穿孔
34‧‧‧馬達
36‧‧‧第一齒輪
38‧‧‧第二齒輪
40‧‧‧彈簧
50‧‧‧橫桿
52‧‧‧橫桿本體
52a‧‧‧凹槽
54‧‧‧滾珠
60‧‧‧光學感測器
65‧‧‧調整裝置
70‧‧‧第二滑軌
75‧‧‧光源模組
80‧‧‧控制裝置
900‧‧‧鏡頭
圖1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鏡頭檢測裝置立體圖之立體圖。
圖2係本創作上述較佳實施例的另一角度的鏡頭檢測裝置之立體圖,係顯示部份的鏡頭檢測裝置。
圖3係本創作上述較佳實施例之鏡頭檢測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創作,茲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示詳細說明如後,請參圖1至圖3所示,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鏡頭檢測裝置。
該鏡頭檢測裝置100用以檢測一鏡頭900內之光學鏡片是否有微粒所造成的污染。一般的鏡頭900通常會由多個光學鏡片所組成。該鏡頭檢測裝置100包括:一第一基座10、一底座15、一鏡頭架20、一第一滑軌25、一驅動裝置30、至少一彈簧40、一橫桿50、一光學感測器60、一調整裝置65、一第二滑軌70以及一光源模組75。
該第一基座10固定於該底座15上,且該第一基座10具有一第一穿孔10a,以及位於該第一穿孔10a之內壁的一內螺紋10b。
該鏡頭架20具有位於中心位置的一通孔20a、一圍繞於外環面上的一外環齒22以及一外螺紋24。該外螺紋24螺合於該基座的內螺紋10b,使該鏡頭架20係以可轉動的方式結合於該第一基座10上,並使該通孔在該鏡頭架20於該第一基座10上轉動的過程中都對準該第一基座10之第一穿孔10a,同時該鏡頭架20沿該第一穿孔10a之軸向前後移動。
該第一滑軌25固定於該底座15上。
該驅動裝置30連接該鏡頭架20,用以當該驅動裝置30作動時,而驅動該鏡頭架20轉動。該驅動裝置30包括一第二基座32、一馬達34、一第一齒輪36及一第二齒輪38。該第二基座32設置於該第一滑軌25上使該驅動裝置30可沿該第一滑軌25所限定的移動範圍內移動。該第二基座32具有一第二穿孔32a。該馬達34固定於該第二基座32上,且該馬達34之軸心穿過該第二穿孔32a並與該 第一齒輪36結合。該第二齒輪38固定於該第二基座32上,並位於該第一齒輪36及該鏡頭架20之間,而齧合該第一齒輪36及該鏡頭架20之該外環齒22。因此,當該馬達34作動而使第一齒輪36以及第二齒輪38轉動時,該鏡頭架20透過該第二齒輪38的帶動也同步轉動。在本創作實施例中,該馬達34電性連接一控制裝置80,且該控制裝置80上有數個按扭,藉由按壓該些按扭,以控制該馬達34的轉速及轉向,進而控制該鏡頭架20的前後移動及轉動方向。
該彈簧40之一端連接於該驅動裝置30之第二基座32上,且其另一端固定於該底座15上。在本實施例中該彈簧40的數量為兩個。
該橫桿50具有一橫桿本體52以及一滾珠54,且該橫桿本體52之一端部具有一凹槽52a,而該滾珠54之一端則設置於該凹槽52a內。該橫桿本體52之另一端部固定於該第二齒輪38之軸心上,且該橫桿本體52之一端部位於該鏡頭架20之一側。該滾珠54之另一端抵接該鏡頭架20,使當該鏡頭架20轉動時,該滾珠54也同時轉動,而減少鏡頭架20與該滾珠54之間的摩擦。此外,該第二齒輪38之軸心不會轉動,因此該橫桿50並不會因第二齒輪38的轉動而轉動。
當該鏡頭架20因轉動而向前移動(即向該橫桿50之方向移動)時,該鏡頭架20推動該橫桿50,而該驅動裝置30也因橫桿50的拉動而同步向前移動,而使該鏡頭架20的外環齒22以及該第二齒輪38能保持最佳的齧合狀態,而不會發生錯位。
當該鏡頭架20因轉動而向後移動(即向該橫桿50之反方向移動)時,該鏡頭架20不再推動該橫桿50,而該彈簧40則拉動該第二基座32向後移動,使該鏡頭架20 的外環齒22以及該第二齒輪38同樣能保持最佳齧合的狀態,而不會發生錯位。
該光學感測器60設置於該鏡頭900之像側且在該鏡頭之光軸所通過的一位置上,用以將該該鏡頭900之成像轉換成相對之電子訊號。該光學感測器60在本實施例中為電荷耦合感測器(Charge Coupled Device,CCD),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使用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感測器(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
該調整裝置65為一三維的精密移動滑台,其一端固定於該底座15上,且其另一端連接該光學感測器60。該調整裝置65用以調整該光學感測器60位在該鏡頭900的成像面上,以及調整該光學感測器60之中心位於該鏡頭900之光軸上。
該底座15為一距型平板,固定於該第二滑軌70上,使該底座15係以可遠離或靠近該光源模組75之方式沿該第二滑軌70所限定的範圍內前後移動,進而帶動固定於該底座15上的所有元件(即鏡頭架20、驅動裝置30、橫桿50以及鏡頭900)也前後移動。
該光源模組75設置於該鏡頭900之物側且在該鏡頭900之光軸所通過的一位置上,使該鏡頭900位於該光學感測器60及該光源模組75之間。在本實施例中該光源模組75為使用發光二極體的平板光源,但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為使用燈管的平板光源,並不以此為限。
以下將說明該鏡頭檢測裝置100的使用方式。
當使用該鏡頭檢測裝置100時,點亮該光源模組75,然後,移動該底座15於該第二滑軌70上前後移動,以控制光線進入於該鏡頭900內的亮度值。
之後,調整該調整裝置65,使該光學感測器60 位在該鏡頭900的成像面上,以及調整該光學感測器60之中心位於該鏡頭900之光軸上。
接下來,驅動該馬達34作動,而使該鏡頭架20轉動同時向前或向後移動。在鏡頭架20轉動及移動的同時,該光學感測器60拍下該鏡頭900內之光學鏡片的影像,以供檢定該光學鏡片是否有髒污。在本實施例中,該光學感測器60連接至一顯示模組(圖未示),以顯示該光學感測器60所拍下之光學鏡片的影像,以供操作員藉由觀測顯示模組以確定該光學鏡片是否有髒污,當該光學鏡片的影像出現黑點時,可確定鏡頭900內的光學鏡片有髒污。此外,因本案的該鏡頭檢測裝置100可使所檢測的鏡頭旋轉,使光學感測器60能拍下不同角度之光學鏡片的影像,而落於光學鏡片邊緣上的髒污也能因角度的不同而被光學感測器60所拍攝下來,不會因鏡頭900內的陰影而遮蔽住。在其他實施例中,該光學感測器60所拍攝的影像傳輸至一電腦,然後藉由影像處理的方式計算出是否有髒污落於光學鏡片上。
此外,若鏡頭900內有多片光學鏡片,且每一片的光學鏡片之焦距不同,也可藉由該鏡頭架20的前後移動,以改變與該光學感測器60距離的方式,使每一片的光學鏡片都能順利的對到焦距,以判斷出那一片光學鏡片上有髒污存在。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新型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變化,理應包含在本新型之專利範圍內。
100‧‧‧鏡頭檢測裝置
10‧‧‧第一基座
10a‧‧‧第一穿孔
10b‧‧‧內螺紋
15‧‧‧底座
20‧‧‧鏡頭架
20a‧‧‧通孔
22‧‧‧外環齒
24‧‧‧外螺紋
25‧‧‧第一滑軌
32‧‧‧第二基座
32a‧‧‧第二穿孔
34‧‧‧馬達
36‧‧‧第一齒輪
38‧‧‧第二齒輪
40‧‧‧彈簧
50‧‧‧橫桿
52‧‧‧橫桿本體
52a‧‧‧凹槽
54‧‧‧滾珠
60‧‧‧光學感測器
65‧‧‧調整裝置
70‧‧‧第二滑軌
75‧‧‧光源模組
900‧‧‧鏡頭

Claims (9)

  1. 一種鏡頭檢測裝置,用以檢測一鏡頭內之光學鏡片髒污;該鏡頭檢測裝置包括:一第一基座,具有一第一穿孔;一鏡頭架,具有一通孔;該鏡頭架係以可轉動的方式結合於該第一基座上,使該通孔在該鏡頭架於該第一基座上轉動的過程中都對準該第一基座之第一穿孔;另外,該鏡頭架用以裝設該鏡頭,使該鏡頭之光軸於該鏡頭架在該第一基座上轉動的過程中都通過該通孔及該第一穿孔;一光學感測器,設置在該鏡頭之像側且該鏡頭之光軸所通過的一位置上,用以將該鏡頭之成像轉換成相對之電子訊號;以及一光源模組,設置於該鏡頭之物側且在該鏡頭之光軸所通過的一位置上;以及一驅動裝置,連接該從動件,用以驅動該鏡頭架於該第一基座上轉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鏡頭檢測裝置,其中該鏡頭架具有一圍繞於外環面上的一外環齒,該驅動裝置包括一馬達、一第一齒輪及一第二齒輪,且該第二齒輪齧合該第一齒輪及該外環齒,並位於該第一齒輪及該外環齒之間;該馬達連接該第一齒輪,用以當該馬達作動而使該第一齒輪以及該第二齒輪轉動時,該鏡頭架透過該第二齒輪的帶動也同步轉動。
  3. 如請求項1所述鏡頭檢測裝置,其中該鏡頭架具有一圍繞於外環面上的外螺紋,該第一基座具有位於該第一穿孔之內壁的一內螺紋,且該外螺紋螺合該內螺紋,使當該鏡頭架轉動時,該鏡頭架沿該第一穿孔之軸向移動。
  4. 如請求項3所述鏡頭檢測裝置,更包括一第一滑軌以及一橫桿,該驅動裝置設置於該第一滑軌上,使該驅動裝置可沿該第一滑軌所限定的移動範圍內移動;該橫桿之一端固定於驅動裝置上,且其另一端抵接於該鏡頭架上,用以當該鏡頭架因轉動而向該橫桿方向移動時,該鏡頭架推動該橫桿,而該驅動裝置也因橫桿的拉動而同步向該橫桿方向移動。
  5. 如請求項4所述鏡頭檢測裝置,其中該橫桿具有一橫桿本體以及一滾珠,且該橫桿本體具有一凹槽;該滾珠之一端設置於該橫本體之該凹槽內,且其另一端抵接該鏡頭架,其中,當該鏡頭架轉動時,該滾珠也同時轉動。
  6. 如請求項4所述鏡頭檢測裝置,更包括一彈簧以及一底座;該彈簧之一端連接於該驅動裝置,且其另一端連接於該底座,用以當該鏡頭架向該橫桿之反方向移動時,該彈簧拉動該驅動裝置向該橫桿之反方向移動。
  7. 如請求項1所述鏡頭檢測裝置,更包括一調整裝置,結合於該光學感測器上,使該調整裝置可調整該光學感測器位在該鏡頭之成像面上。
  8. 如請求項1所述鏡頭檢測裝置,更包括一第二滑軌:該第一基座及該驅動裝置設置於該第二滑軌上,使該第一基座及該驅動裝置係以可遠離或靠近該光源模組之方式沿該第二滑軌所限定的範圍內移動。
  9. 如請求項1所述鏡頭檢測裝置,其中該光源模組為平板光源。
TW104209356U 2015-06-09 2015-06-09 鏡頭檢測裝置 TWM508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9356U TWM508678U (zh) 2015-06-09 2015-06-09 鏡頭檢測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9356U TWM508678U (zh) 2015-06-09 2015-06-09 鏡頭檢測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8678U true TWM508678U (zh) 2015-09-11

Family

ID=54607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9356U TWM508678U (zh) 2015-06-09 2015-06-09 鏡頭檢測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867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4174A (zh) * 2019-11-22 2021-05-25 岳扬智控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光学品质检测装置
CN113758676A (zh) * 2020-06-04 2021-12-07 三赢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检测辅助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4174A (zh) * 2019-11-22 2021-05-25 岳扬智控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光学品质检测装置
CN113758676A (zh) * 2020-06-04 2021-12-07 三赢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检测辅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67302B2 (ja) 光分析装置
JP2011013519A5 (zh)
JP2005159418A5 (zh)
JP2011036273A (ja) 眼底カメラ
TWM508678U (zh) 鏡頭檢測裝置
JP6387381B2 (ja)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システム、方法及び画像検査装置
JP5499581B2 (ja) アオリ調整機構を具えた撮像装置
JP2019500607A5 (zh)
WO2013153645A1 (ja)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06140391A (ja) 部品認識装置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WO2013111550A1 (ja) 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2020517966A (ja) 対象物を光学的に検査する検査装置、検査装置を備えた製造システム、及び、検査装置を用いて対象物を光学的に検査する方法
KR100876821B1 (ko) 촬영 영역 내에서 정확하게 얼굴 영상을 촬영하는 장치
JP5907628B2 (ja) 部品実装機の吸着ノズル検査装置
JP6858874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6778636B2 (ja) 距離測定装置
JP2021048461A (ja) 光学撮像装置
JP2929471B2 (ja) 内視鏡装置
KR102089977B1 (ko) 보조광 투영장치, 섬광장치, 및 촬상장치
JPH04117777A (ja)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JP2008191017A (ja) 板状体の欠陥検出方法
JP2004215210A (ja) スポットズームccdカメラ
JP2006201694A (ja) レンズ装置
WO2019111351A1 (ja) 遮光ユニット
JP4207707B2 (ja) 撮像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