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6395U - 電源適配器 - Google Patents

電源適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6395U
TWM506395U TW104200865U TW104200865U TWM506395U TW M506395 U TWM506395 U TW M506395U TW 104200865 U TW104200865 U TW 104200865U TW 104200865 U TW104200865 U TW 104200865U TW M506395 U TWM506395 U TW M50639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power adapter
wall
block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08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i-Wen Zhu
ling-jie Meng
Chun-Ming Yu
Qi-Sheng Zheng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TW1042008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6395U/zh
Publication of TWM506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6395U/zh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電源適配器
本創作涉及一種電源適配器,尤其涉及一種能夠給電子產品充電並與外部設備進行資料傳輸的電源適配器。
與本創作相關的現有技術可參閱2013年5月11日公告的臺灣新型專利第M453274號,該專利揭示的電源插座包括外殼以及固定在外殼內部的電路板模組。電路板模組包括電路板及裝載在電路板上的複數電子元件,包括一些控制晶片以及輸入/輸出電連接器,其中包括USB (Universal Serial Bus)2.0連接器。外殼包括相互蓋合的上、下殼體,蓋合後的上、下殼體之間形成一收容空間,以容納前述電路板模組。上殼體內部設有具有螺紋的定位柱,下殼體設有複數凸肋,凸肋上設有通孔,電路板上同樣設有複數通孔。通過螺絲,螺栓等固定件穿過下殼體及電路板的通孔,並鎖固至上殼體,從而將上、下殼體及電路板三者固定在一起。上述殼體在側邊設有開口以裸露上述電連接器的對接介面。該電源插座的一端還連接有線纜。線纜的另一端設有插頭,以連接至交流外接電源。
但是,隨著電子產品小型化的趨勢,以及穿戴式電子產品的快速發展,上述電源插座由於體積大,攜帶笨拙,已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改進之電源適配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本創作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牢固的電源適配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創作技術手段係:一種電源適配器包括電路板模組及殼體。該電路板模組設有電路板及安裝至該電路板之多個電連接器。所述殼體包括相互組裝的主體及上蓋,所述主體與上蓋之間形成一收容空間,用於收容所述電路板模組,所述主體設有底壁及圍繞該底壁的側壁。所述電路板坐落在該底壁上,所述側壁進一步形成有一對限位塊,向下抵壓所述電路板,避免所述電路板模組晃動。
與先前技術相比,本創作電源適配器內部的電路板被可靠固定,對接插頭插接時不會導致電路板鬆動。
100‧‧‧電源適配器
1‧‧‧殼體
10‧‧‧收容空間
11‧‧‧主體
110‧‧‧底壁
111‧‧‧側壁
112‧‧‧開口
113‧‧‧限位塊
114‧‧‧凸肋
1140‧‧‧支撐面
1141‧‧‧限位部
115‧‧‧安裝柱
116‧‧‧定位柱
117‧‧‧卡塊
118‧‧‧卡扣塊
119‧‧‧臺階面
120‧‧‧長壁
121‧‧‧短壁、第一側壁
123‧‧‧固定壁
124‧‧‧樞接孔
125‧‧‧固定座
126‧‧‧固定腔
128‧‧‧擋牆
13‧‧‧上蓋
130‧‧‧頂壁
131‧‧‧通孔
132‧‧‧側緣
133‧‧‧卡勾
2‧‧‧電路板模組
20‧‧‧電路板
201‧‧‧導電孔
202‧‧‧孔
3‧‧‧電源連接器
30‧‧‧端子
4‧‧‧插座
40‧‧‧對接介面
5‧‧‧開關
60‧‧‧螺母
61‧‧‧螺桿
7‧‧‧活動塊
70‧‧‧本體
71‧‧‧操作部
72‧‧‧樞接桿
73‧‧‧定位銷
75‧‧‧抵靠部
8‧‧‧彈簧
第一圖係本創作電源適配器的立體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電源適配器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電源適配器的部分分解圖;
第四圖係第三圖中電源適配器進一步分解的部分分解圖;
第五圖與第四圖相似,取自不同角度;
第六圖係本創作電源適配器沿第一圖之VI-VI線之剖面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電源適配器沿第一圖之VII-VII線之剖面圖;
第八圖係本創作電源適配器的另一立體圖,其中電源適配器的上蓋尚未組裝;
第九圖係本創作電源適配器的主體的立體分解圖;及
第十圖係本創作電源適配器沿第一圖之X-X線之剖面圖;
第十一圖與第十圖類似,顯示不同狀態下本創作電源適配器的活動塊的位置。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三圖所示,本創作電源適配器100,用於為穿戴式電子產品充電(未圖示),該電源適配器100大體呈盒狀,頂部設有由內部伸出來的電源連接器3的端子30,側邊配設有Micro USB(Universal Serial Bus)插座4的對接介面40。使用時,穿戴式電子產品放置在該電源適配器100的上側,與端子30電性連接,Micro USB插座4借助Micro USB插頭(未圖示)連接外部電源,即可實現對該穿戴式電子產品的充電動作。下面將詳細描述本創作電源適配器100的內部結構。
參閱第三圖至第四圖所示,該電源適配器100包括殼體1以及位於殼體1內的電路板模組2,所述殼體1包括上下組裝的主體11及上蓋13,主體11、上蓋13組裝後形成盒狀結構,內部設有收容空間10。所述主體11包括底壁110及圍繞底壁110設置的側壁111,底壁110及側壁111共同定義出上述收容空間10,所述電路板模組2定位於該收容空間10內。
所述側壁111設有對應Micro USB插座4的開口112,以向外露出Micro USB插座4的對接介面40。所述底壁110設有複數凸肋114、位於中心位置的安裝柱115以及複數定位柱116。所述凸肋114設有支撐面1140,用以承載上述電路板模組2,還設有突出的限位部1141,用以在水平方向限位該電路板模組2。所述安裝柱115內熱熔有螺母60(參第七圖)。該安裝柱115的上表面與支撐面1140齊平。所述定位柱116比支撐面1140高,以便插入電路板模組2內。從側邊觀察,所述主體11兩端向上凸伸並設有卡塊117,所述卡塊117朝向彼此凸伸,用於卡扣放置在該電源適配器100上的穿戴式電子產品(未圖示)上的相應結構。
結合第五圖所示,上蓋13大體呈片狀,設有頂壁130,該頂壁130上設有複數通孔131。該上蓋13還設有複數自該頂壁130四周邊緣向下凸伸的側緣132,以及自側緣132繼續向下延伸的多個彈性卡勾133。所述主體11的側壁111對應設有卡扣塊118。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卡勾133有8個,分設在四邊,卡扣塊118為對應設置。主體11還設有兩個臺階面119,該兩個臺階面119設置在側壁111的內側,低於側壁111的上表面。結合第六圖所示,上蓋13組裝至主體11上時,上蓋13陷於主體11內,頂壁130坐落於臺階面119上,上蓋13的卡勾133卡在卡扣塊118的下方,限制上蓋13脫離主體11。頂壁130的上表面(未標號)大致與主體11的側壁111的兩個長邊的上表面(未標號)齊平。
繼續參考第三圖至第五圖所示,所述電路板模組2包括電路板20、上述電源連接器3、上述Micro USB 插座4及開關5。如先前描述,電源連接器3用於電連接穿戴式電子產品,Micro USB 插座4用於連接外部電源,開關5用於對穿戴式電子產品進行重啟設置。其中電源連接器3安裝在電路板20的上表面,Micro USB 插座4及開關5安裝在電路板20的下表面。電源連接器3、Micro USB 插座4及開關5均為常規的連接器,具體結構不再詳細描述。電源連接器3為Pogo連接器,設有上述插針狀端子30,本實施方式中為5根,沿一橫向排佈。電路板20上設有導電孔201,與對應的端子30電性接觸,還設有孔202,用於與定位柱116配合。Micro USB 插座4焊接至電路板20上,其遮蔽殼體的側壁及後壁延伸出多個安裝腳,也焊接至電路板20上。電路板20大體呈矩形,電源連接器3、Micro USB 插座4及開關5分別設在電路板20三個不同的邊上,其中電源連接器3及開關5分別位於兩橫向邊上,Micro USB 插座4位於一縱向邊上。穿戴式電子產品(未圖示)設有錶帶,充電時,該錶帶沿縱向方向延伸,Micro USB 插頭是橫向插入,故不會與穿戴式電子產品(未圖示)錶帶干涉到。本創作電源適配器將電源連接器3、Micro USB 插座4及開關5分別安裝在電路板20的兩面,有效利用了電路板20的空間,便於PCB排線,並且方便SMT焊接操作。
參考第三圖及第七圖所示,主體11的側壁111內側還形成有一對限位塊113,該對限位塊113臨近前述開口112並設置在前述開口112的兩側,用於固定電路板20的一邊緣。結合第五圖所示,電路板模組2組裝入主體11的收容空間10時,先將一側邊緣插入限位塊113下方,再下壓固定;主體11的定位柱116插入電路板20上的孔202內;最後使用螺桿61穿過電路板20與安裝柱115內的螺母60鎖緊。借助限位塊113的設置可以對電路板模組2設置有Micro USB的一側邊加強限位及固定,可以避免Micro USB插頭插接時,特別是斜插時,引起電路板模組2的晃動。接著再將上蓋13扣合至主體11上即完成了本電源適配器100的組裝,結合第一圖所示,最終所述端子30穿過上蓋13的通孔131露在外面,Micro USB 插座4的對接介面40與主體11的開口112對齊,以向外暴露。
本創作電源適配器100的殼體1還有一個改進點,其主體11為分體結構,部分可動,使其頂端的卡塊117可以外移,以方便與穿戴式電子產品(未圖示)的卡扣配合。下面將結合第八圖至第十一圖詳細描述上述結構。
首先參考第八圖所示,主體11的側壁111包括兩個長壁120及兩個短壁121,短壁121比長壁120高,前述卡塊117設置在短壁121的頂端中部。其中一短壁121為分體結構,中間部分為另外成型的活動塊7,然後樞接至該主體11上,該活動塊7可以向外轉動,並帶動卡塊117向外偏移,外力釋放後,借助一彈簧8復位。在本實施方式中,僅有一個短壁121係藉助上述方式形成的,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兩個短壁121都設置上述活動塊7,使兩個卡塊117都可以向外偏移。
結合第九圖所示,為了便於描述,上述裝設有上述活動塊7的短壁121可以稱為第一側壁121,該第一側壁121包括上述活動塊7以及位於活動塊7兩側的固定壁123,每一固定壁123在面向活動塊7的一側設有一樞接孔124,且該樞接孔124朝向收容空間10的一側貫穿,樞接孔124的截面大致呈外側半圓形,內側矩形,且該矩形的高度小於半圓形的直徑,可避免活動塊7轉動時滑落。固定壁123與主體11一體成型。底壁110上形成一固定座125,該固定座125由自底壁110向在收容腔10內凸伸的3個側牆圍設而成,形成一面敞開的固定腔126,上述彈簧8裝入該固定腔126。該固定座125在固定腔126的上側也現有部分牆體(未標號),以避免該彈簧8滑出該固定腔126。
活動塊7包括本體70、自本體70底部向外突出的操作部71、自本體70凸伸的樞接桿72以及定位銷73,以及自本體70頂部向內突出的抵靠部75。所述卡塊117位於所述本體70的最高處的中間處。所述操作部71位於本體70外側面的底部,組裝後位於主體11的外側,供使用者用手操作。所述樞接桿72自本體70面向固定壁123的兩旁側面向外突出設置,沿豎直方向,所述樞接桿72大體位於本體70的中部。所述定位銷73自本體70面向收容空間10的內側面凸伸,供前述彈簧8套設固定。所述定位銷73的位置接近活動塊7的底部,位於樞接桿72下方。組裝時,先將彈簧8置入固定腔126內,再將活動塊7的兩樞接桿72自收容空間10一側組入兩樞接孔124內,同時使彈簧8的一端套在活動塊7的定位銷73外側,即可將活動塊7組裝至固定壁123上,形成第一側壁121。
結合第十圖及圖第十一圖所示,該電源適配器100在未使用時,活動塊7的底部被預壓縮的彈簧8向外推,但是由於頂部的抵靠部75抵靠在上蓋13邊緣,故活動塊7保持不動。使用時,為了避免穿戴式電子產品(未圖示)放置在上蓋13上側時,與卡塊117干涉,要先移開卡塊117。操作時用手向內抵推操作部71,使活動塊7向外旋轉,帶動頂部的卡塊117外移,同時彈簧8被進一步壓縮。放置好穿戴式電子產品(未圖示)後再釋放活動塊7,然後在彈簧8的恢復力作用下向外抵推操作部71,使活動塊7復位,卡塊117復位,卡入穿戴式電子產品(未圖示)側邊的凹口(未圖示),確保在充電過程中穿戴式電子產品不會被無意的碰脫落。另,為了避免活動塊7過度向內轉動,底壁110還設有阻擋活動塊7的擋牆128(參第十一圖)。
本實施方式中,活動塊7由塑膠製成,其實也可以採用其他材質,例如金屬材質。本實用新型電源適配器100通過設置卡塊117的第一側壁121藉由分體設置,形成活動塊7,能夠在需要時,將向內凸伸的卡塊117向外移動,避免干涉。
綜上所述,本創作符合新型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該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本創作之範圍並不以上述實施例為限,舉凡熟習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創作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電源適配器
10‧‧‧收容空間
110‧‧‧底壁
111‧‧‧側壁
113‧‧‧限位塊
117‧‧‧卡塊
13‧‧‧上蓋
131‧‧‧通孔
2‧‧‧電路板模組
3‧‧‧電源連接器
4‧‧‧插座

Claims (10)

  1. 一種電源適配器,其包括:
    電路板模組,該電路板模組設有電路板及安裝至該電路板之多個電連接器;及
    殼體,所述殼體包括相互組裝的主體及上蓋,所述主體與上蓋之間形成一收容空間,所述主體設有底壁及圍繞該底壁的側壁;
    其中所述電路板模組收容於上述收容空間內,所述電路板設置於所述底壁上,所述側壁進一步形成有一限位塊,向下抵壓所述電路板以避免所述電路板模組晃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源適配器,其中所述底壁設有複數凸肋,所述複數凸肋共同形成一支撐上述電路板的支撐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電源適配器,其中所述側壁設有一貫穿的開口,所述側壁設有兩個分別設置在該開口兩旁側的所述限位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電源適配器,其中所述多個電連接器包括一個Micro USB插座,該Micro USB插座安裝在電路板的下表面,並設有與前述開口對齊的對接插介面,所述限位塊抵壓在電路板設置該Micro USB插座的一邊緣上,且位於該Micro USB插座的兩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電源適配器,其中所述多個電連接器包括一個電源連接器,該電源連接器安裝在電路板的上表面並設有穿過所述上蓋露在外邊的針狀端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電源適配器,其中所述電路板上還設有一個安裝在電路板底面的開關模組,所述電源連接器、Micro USB 插座及開關分別設在三個不同的邊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電源適配器,其中上蓋設有頂壁及自頂壁邊緣向下凸伸的複數彈性卡勾,所述主體的側壁對應設有複數卡扣塊,所述卡勾卡在所述卡扣塊的下方以限制上蓋脫離主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電源適配器,其中主體的側壁包括兩長壁及兩短壁,短壁比長壁高,所述兩短壁的頂端中部各設有一卡塊,所述卡塊朝向彼此凸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電源適配器,其中所述兩短壁的其中之一為分體結構,包括與主體一體成型的兩固定壁以及位於兩固定壁之間的活動塊,所述卡塊位於該活動塊頂端,所述活動塊樞接至固定壁上,並且能夠向外轉動并帶動卡塊向外偏移。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電源適配器,其中該主體內還設有一彈簧,所述底壁還設有一固定座,該彈簧固定在固定座與活動塊之間,活動塊向外轉動時會壓縮彈簧,外力釋放後,彈簧的恢復力迫使活動塊復位。
TW104200865U 2015-01-20 2015-01-20 電源適配器 TWM506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0865U TWM506395U (zh) 2015-01-20 2015-01-20 電源適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0865U TWM506395U (zh) 2015-01-20 2015-01-20 電源適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6395U true TWM506395U (zh) 2015-08-01

Family

ID=54339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0865U TWM506395U (zh) 2015-01-20 2015-01-20 電源適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63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0871B (zh) * 2020-04-16 2021-03-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殼體及使用其之電子裝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0871B (zh) * 2020-04-16 2021-03-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殼體及使用其之電子裝置
US11291132B2 (en) 2020-04-16 2022-03-29 Pegatron Corporation Hous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27900B2 (en) Power adapter
JP3194405U (ja) インターフェイス装置
JP3600223B2 (ja) 多芯コネクタ
US8573990B2 (en) Cover structure
TW201318286A (zh) 旋轉式插座
US8882531B2 (en) Retaining element for securing a plug to a connector mounted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7513801B2 (en) Apparatus with detachably connected memory-card type adapter
KR101387652B1 (ko) 표면 실장형 클램프
US11038310B2 (en) Reversible dual-position electric connector
JP6924959B2 (ja) 配線器具
CN204465324U (zh) 电源适配器
US20130323951A1 (en) Adaptor for connecting connectors with different interfaces
TWM506395U (zh) 電源適配器
JP4133431B2 (ja) 電気接続プラグ
TWI578137B (zh) 電源適配器
TWM507596U (zh) 電源適配器
JP5828734B2 (ja) 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
WO2017148324A1 (zh) 一种转接接线器以及具备转接接线器的旅行箱包
CN106785611B (zh) 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TWM448080U (zh) 電連接器
JP6755008B1 (ja) 配線器具
CN211879637U (zh) 一种防水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JP6814987B2 (ja) 配線器具
TW445671B (en) Universal receptacle with fast plug board replacement
TWM649678U (zh) 插頭連接器卡扣釋放裝置及其連接器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